安徽省临泉一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其答案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30
2015届高三模拟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Ι卷(选择题)和第ΙΙ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Ι卷(选择题)(30分)一、(12分)1.下列每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佳宾/嘉言懿行折中/莫衷一是羁縻/望风披靡B.就座/坐壁上观模仿/摩肩接踵联结/流连忘返C.颔首/撼天动地复辟/弊帚自珍弹劾/荷枪实弹D.巷道/沆瀣一气般配/班门弄斧讣告/名不副实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到记者发稿时,在这次桥梁垮塌事故中已有23人遇难,6人失踪,及善后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②多年以后,我们也依然会记得高中三年的美好时光,我们终将分离。
③他在香港出生长大,十几岁时又随父母移民去了国外,普通话不纯正。
④沅水数百年来日夜流经这群山环抱中的湘西小镇,为小镇带来了不竭的生机,此地真可谓,钟灵毓秀。
A. 抢救即使不免水秀山明B. 营救虽然难免水秀山明C. 抢救即使难免水木清华D. 营救虽然不免水木清华3.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②失去了希望,生命就会枯萎③黄金象征着财富④它是生命的源泉、阳光⑤但却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⑥人类一切可以没有⑦惟独不能失去希望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④⑥⑦③⑤ C.③⑤①④⑥⑦② D.③⑤①②④⑥⑦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局势变动的新考验。
B.收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
C.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与其他运动是不一样的,教练员需要不断摸索,中国队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理想的配合。
D.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这一规定旨在加强行业准入门槛,将网上五花八门的视频节目纳入更加严格的监管。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预测试题(安徽卷)参考答案一、1.(3分)C (全盘反传统主义”是后人们提出的,并不是当时的观点。
)2.(3分)A (B原文是“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历史大变局”,这里曲解文意。
C这部分内容重在阐释现代人重建文化自信的态度而非“方式”。
D原文是“一些文学研究者”,这里扩大了范围。
)3.(3分)B (A“两种看似悖反的诉求”是“近30年来”,而不是一直存在。
C原文表述有“任何一个民族国家”“今日对五四知识分子当年的决绝恣态和极端言论取‘同情之了解’的态度”,选项说“少有”“不能对他们保持‘同情’”,违背文意。
D“只着眼于现实世界,而抑制对神的关心的文学”这只是外国人的观点。
)二4.B(“率”,此处是“全、都、一律”的意思。
)5.A(A 都是“因为”。
B项,都是代词,前者“他”;后者是“那些”。
C项,都是介词,前者为“在”;后者为“比”。
D项,前者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后者动词,到。
)6.C(正确的理解是“吴汝纶认为我国要向欧美等国学习博物、格致、机械的运用”)7.(1)他聚集这个州三个县的高材生到书院,并亲自登堂讲授考核,(时间长了),以致人们忘了他是州官而尊称他为大师。
(4分)第(1)句“教”(讲授),“课”(考核)、“其”(他)、“推为”(推崇、是)各1分。
(2)李鸿章向来看重吴汝纶,邀请他主讲保定莲池书院。
(3分)第(2)句“素”(向来)、“重”、(看重)“延”(邀请),各1分。
(3)不久返回国内,先请假为去世的长辈扫墓,(之后)兴建创办本县小学堂。
(3分)第(3)句“旋”(不久)、“乞”(请求)、“省”(探望,这里是祭扫)各1分。
【参考译文】吴汝纶,字挚父,桐城人。
幼时家境贫寒但是刻苦努力学习,曾经得到一枚鸡蛋不肯吃,至集市上换成松脂用来供夜读时照明。
爱好文学出自天性,较早就在文学上具有显著的名声。
同治四年考中进士,被任用为内阁中书。
曾国藩认为他的文章奇特,将他留在幕府辅佐自己,时间久了就更加认为他的文章奇特,曾经将他与汉代的祢衡相比拟。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论述类⽂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有⼈说到“经”,便有意⽆意地把它等同“经典”,⽽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样。
②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实在是东⽅的中国与西⽅的欧洲在⽂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之⼀,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特⾊,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道教治身”,绝不只用⼀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性理⽓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更⼴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之类,比如⽂字学著作《说⽂解字》,甚⾄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③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觉得它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还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创造性的转化”。
金榜教育·201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安徽高考试题1127 1935金榜教育·201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 A(B“如果将其剔除,新世纪的文学生态将会更加纯洁”错;C“世俗文学就是低俗文学”错;D“世俗文学与集中体现文学核心价值观的文学精品格格不入”错。
)2 B(A“世俗文学”并不是本文的论题;C“在低俗文学中构建经得起现实和历史考验的文学精品”与原文表述不符;D第五段并不是总结全文的,与第三、四段是并列的。
)3 B(“因而”的前后不存在因果关系。
)4 B(识:记)5 C(以:介词,用。
A而: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递进。
B于:①介词,对于;②介词,被。
D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6 C(“治乱贤奸的事迹隐晦不明”只是担心明史的一种可能,而不是现实,更不是对所有官史的判断。
)7(1)依据时代来考证那个人的事迹,核实那个人的言语,并且平心静气地考察这些事迹与言语,那么这个人的一生就可以知道十之八九了。
(6分)(2)你如果不能做好这件事,那么以后就替我再选择贤能的人,把这件事托付给他。
(4分)8高举酒杯,借问嫦娥:白发披头,青春背我,奈何!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表达了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更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
(4分)9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托物言志)手法。
(1分)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1分)形象、委婉地表达了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2分)10甲:①天朗气清②惠风和畅③仰观宇宙之大④俯察品类之盛⑤所以游目骋怀⑥足以极视听之娱乙:(1)思而不学则殆(2)善假于物也(3)宁溘死以流亡兮(4)青冥浩荡不见底(5)唯见江心秋月白(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1①待人冷淡;②居高临下;③闪烁其词;④热衷享乐;⑤厚颜无耻;⑥拼命鼓噪。
2015年安徽省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共五大题,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包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现在,“拷问”一词经常见诸各类媒体。
有人撰文对这种用法持反对意见,认为“拷问”即拷打审问,其“语义先天性地带有或多或少的暴力色彩”,现在媒体不约而同地用带有“封建暴力”色彩的词,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里”,“显得格格不入”。
②对文章中所倡导的“语言丈明”,彻底根除“封建暴力”意识,笔者深表赞同。
然而,这与“拷问”等词语的使用,实在是没有什么关系!③这是个语言问题,应该从语言的角度加以讨论。
我们知道,词语是社会文化观念的客观反映。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
当历史进入新的阶段,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以后,是否为了适应新的需求,把原来带有时代色彩的词语都抛弃掉,而创制新的词汇系统?当然没有必要!因为“新”是“旧”的自然演进,新的社会生活、新的文化观念、新的思维意识,都是对旧的社会生活、旧的文化观念、旧的思维意识的继承与发展。
同理,反映时代特征的词汇系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演变,“旧词”完全可以变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词”。
④“拷问”是个古词语,南北朝时期北齐人魏收所撰的《魏帮》中就用过这个词,此书《高祖孝文帝纪下》有句云:“自今月至明年孟夏,不听拷问罪人。
2015安徽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频道为您提供最及时的资讯,下面的2015安徽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安徽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近日科学家们声称2.52亿年前一种微生物释放了大量的甲烷进入地球大气层,从而引发全球性灾难,导致90%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这是研究人员提出的一种假设,旨在解释科学界长久存在的谜题之一:在二叠纪末期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地球历史上第五次大灭绝的发生。
这场灾难事件规模之庞大,使得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事件看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这一假设暗示着甲烷八叠球菌属是单细胞有机物的一员,它与名为古生菌的细菌有所不同,后者没有细胞核和其它常见细胞结构。
“二叠纪末期发生的大灭绝几乎横扫了所有物种,”研究学者之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格雷格•富尔尼埃(Greg Fournier)这样说道。
“大多数勉强幸存的物种都命垂一线,只有非常少的物种存活下来的,很可能纯属偶然。
”富尔尼埃解释道。
之前针对二叠纪大灭绝事件提出的观点包括小行星撞击和大规模火山爆发。
但这些研究学者认为需要一台显微镜来查明真凶。
甲烷八叠球菌属在生长过程中会喷出大量的甲烷至地球大气层,这导致全球气候急剧变热,海洋酸性水平增加从而改变海洋的化学过程,导致这样的环境不适合很多物种生存。
马蹄铁形类似螃蟹的三叶虫和海蝎曾经在海洋里生活了几亿年,在这场事件后就完全消失了。
其它海洋生物也没有幸免于难,包括一些常见的生物,例如有触须的菊石类和贝壳。
而陆地上大多数主要的爬行动物也灭绝了,只有极少数物种幸存下来,包括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
“陆地脊椎动物花了3000万年的时间才恢复与大灭绝之前相同程度的生物多样性,而此时海洋和陆地上的生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主要是由完全不同的动物群体所主宰。
2015届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2015.4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纸及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不能写在试卷上;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麻痹(pì)纤纤玉手(xiān)绩优股不可思议B.拓印(tà)明眸善睐(móu)一幅画再所不惜C.墓碣(jié)履险如夷(lǚ)观摩课因缘巧合D.铁砧(zhēn)蜚短流常(fēi)仪仗队毋庸讳言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的东西。
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他知道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的优势,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
A.软弱纵使尽管 B.脆弱纵使因为C.脆弱虽然尽管 D.软弱虽然因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多西是乔布斯精神的继承者,他看起来沉默寡言,但如果谈论到货币问题,他立刻就会口若悬河,甚至会给你上一节这方面的历史课。
B.韩敏不仅精于人物和花鸟,其他画种也有不少成就。
这种雅俗共赏、涉猎广泛的创作态度,恰恰正是海派绘画最突出的特色。
C.至此,因继承引发纷争并绵延5年之久的历史积案圆满地执行终结,当事人之间10余年的恩怨纷争也一笔抹杀,确保了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常建设。
(原创)2015届高考模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试题解析高考模拟试卷0605 15:51::博主言焦虑中、盼望中、惶恐中……高考真的就要来了,两天,还有两天时间,高考开考的铃声就要响起。
近日,预测、秘籍……满天飘飞,真的有秘籍?真的能预测?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往年的高考试题和今年的考试说明。
与其惶恐,与其猜测,不如老老实实去回顾一下往年的高考试题。
基于这样的考虑,本人将去年6月9日完成的2015届高考模拟安徽高考语文试卷解析贴出来,解析部分是基于当时的情境中写出来的,现在看来,确有不周之处,但为保持原貌,就不再修改。
请博友斟酌。
2015届高考模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试题解析解析者:淮南六中程道流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和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是非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修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试卷总评】尽管考试说有较大的变动,但今年的安徽卷继承了前两年的命题思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试卷仍然是一副“老面孔”。
试卷材料选材大气,也更加简明和贴近高考要求,相比去年减少了近600字。
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语文参考答案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答案:B(依次读作hùn/hún,xuã/xuâ,qiáng/qiǎng;A.dàng/dǎng,láo,yīng/yìng; C.ku àng,bīn/pīng,zhá/zhà;D.zhī/zhǐ jǐ/qǐ,lěi)2、A(因噎废食:因为怕吃东两噎着,连饭也不敢吃了。
比喻因受到一些小的挫折,怕再出问题,索性连该做的事也不做了。
应改为“因人废言”。
其余三个词语使用恰当。
B.杂乱无章:章,条理。
乱七八糟,没有条理。
C.展露:显现,表露。
D.个案:①特殊的、个别的案件;②某个具体的事情、事件。
3.C(A.缺少主语,删掉“由于”或“导致”;B.句序不当,应将“虽然”放在“抗生素”之前;D 句式杂糅,删掉“的结果”。
)4、B(⑤句谈历史,紧随“黄山屯溪老街历史悠久”,应该作为第一句:④③构成转折关系,体现了老街的“老滋老味”,应该排在最后两句;②句承上,由“老街”引出“店家”,②⑥构成阐释关系,①是评述,应紧随⑥后。
由此选出答案为B。
通过寻找突破口可找出正确答案。
另外,标点符号也可作为判断的依据。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5.C(略:全,都。
)6.D7.C(注意大意理解、句式结构。
“前有严敌”“后无继援”句式相同,是对当前严峻情况的介绍,应在“敌”和“援”后断句;“山人始附于我观德”句意为:蜀人刚刚归附,正要观察我们的德政。
根据句意可知,应在“附”后断句;接下来出现了“若”这个断句标志。
“纠以刻薄”“人必不堪”“众心一离”均为四字短语,表明过分苛则的后果,应分别断句;“虽”为句首关联词,是断句的标志,“虽”前应断句;“虽悔无及”是单独的一句话,“膺请出图之”省略了主语“我”,可单独成句,所以“及”“之”后应断句。
安徽省示范高中金榜教育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扫描版)语文参考答案【B-015】1.D【解析】A.说法绝对,“不应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错,原文是“不仅仅是减少排放或2.简单地掩埋它”;B.缩小范围,“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错,原文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C.以偏概全,应是“以粮食或其他干物质的形式储存在地球表面”。
3 .D【解析】富碳农业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需要使用阳光下的土地的限制。
4.A【解析】冗:繁忙5.B【解析】B项“其”,代词,他的。
A项“与”,连词,和/动词,亲附,结交;C项“以”,介词,用/介词,因为;D项“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6.B【解析】“打算临时请人代考”错,根据文意,应是请赵密庵、彭子尊送他去考试,考完了就回来。
7.【参考翻译】(1)经常回忆儿时,承蒙严父日夜督促责罚,才达到成功,现在竟然不能施加于儿辈身上,有愧于父亲的教诲太多了……(得分点:髫龄,底于,克,庭训)(5分)(2)这中间没有称道庆贺的,或许可以请老母劝告弟妇,不时地婉劝她好好对待燕保,不要让他失去安身之处。
(得分点:或,慈,讽,失所)(5分)【参考译文】来信写于我由清江至镇搭乘轮船赴湖北的途中,我打算五月初七接受官印,旅途费用不够,向用弟与省斋各借了二千两银子,等候到任后陆续交给老母收存。
将来这些钱款归还,请求禀告母亲转交六弟媳妇,留作家用。
六弟代办的经方等人的喜事,我没有寄出分文,深表歉意。
听说他的家里不是很宽裕,或许分作两次付寄较为妥当。
考察督促方儿写文章,他下的工夫浅,天分又低,仅能写成片段。
我的意思是他原不必去参加乡试,但少年人想要快速实现志向的愿望不便于阻止,或者临时请赵密庵、彭子尊送他去,考试完了就回来。
桂儿还没有开始学做诗文,孔桂轩喜欢给他讲典故,所以史籍(桂儿)略知一二,但诗书却不能熟知,又因为他身体虚弱不肯严加督查。
我公务繁忙没有空闲兼顾,即使他能够熟读诗书,也会发觉文、诗、小楷没有什么用处。
安徽省临泉一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其答案详解高三2014-04-15 21:26安徽省临泉一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其答案详解第Ⅰ卷(阅读题共 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一个书法家,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充分的了解,有很深厚的国学功底,历史上最优秀的书法家,往往同时又是最优秀的文人、学者。
特别是对经史、文学、训诂等,都有很高地造诣。
经史和文学自不待言。
训诂学和书法的关系也特别密切,训诂学自汉代问世并兴盛后,魏晋、隋唐、宋元、明清都是训诂学的蓬发期,同时也是书法的蓬发期,两者的发展轨迹与高峰期几乎吻合。
许多训诂学家同时也是书法家,如清代的顾炎武、戴震、王念孙,以及民国的章太炎、黄宾虹等。
今天的文人要像古人那样在经史、古典文学、训诂学方面耗费大量精力已经不大现实,但作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在这些方面都应该有所涉猎,有所濡染。
中国的艺术精神强调人品和艺品的统一,强调字如其人。
作为书法艺术家,应该具有较高的艺术趣味,具有丰富的艺术气质。
特别是对草书艺术家、狂草艺术家来说,更应该是性情中人,豁达、率真、狂放,感情丰富。
张旭、怀素、徐渭等,都是很好的范例。
狂放、飘逸、洒脱,都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境界,而要达到这些境界,必须具备艺术家的真性情。
书法是技巧性非常强的艺术,千变万化,都在笔下。
笔头功夫的好坏,直接决定艺术水准的高下。
有最好的学养、最好的理论,不转化为笔头功夫,还是不能算得上一个真正的书法家。
当代有几位理论家十分了得,但我偶尔从网络上看到,一些网民对他们是不以为然的,认为其说的头头是道,但其书法不堪入目。
书法理论家如果同时具备书法创作的功力,必将更加完美、更加有说服力。
这里说的功力,不仅仅是指通过长期临帖练就的驾驭毛笔、控制线条、掌握布局的能力,而是指综合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传承性非常强。
书法家的传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非常重要。
书法家,必须有来路,有门庭,有传承,有出处,脉络清晰,师承有序。
否则,只能是“野路子”,“江湖混混”。
所谓传承,一是指临习碑帖的传承,要求取法乎上,笔笔有来历;二是指门庭的传承,要求受到名家大师的嫡传或者指点。
一个不是出身于书法名门的书法家,或许也可以写出很不错的字来,但毕竟有点像“孤儿”,找不到依托。
一个书法家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才能走向成功的巅峰。
一个书法家,基本上不太可能一辈子鲜为人知,而到了身后才赢得大名。
一个人的书法艺术要想让人接受,除了书法本身出色,还需要书法家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作为支撑。
这里所说的社会影响力,包括书法家的人格魅力、美誉度,也包括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名声。
古代的官员都是文人,往往同时也是书法家,他们的社会地位是确保他们的作品广为流传的重要因素。
现在的书坛,“官本位”意识依然非常浓烈。
文人、学者、官员,有特定的读者群,特定的“粉丝”,也有高于一般人的知名度,这也将是保证他们的书法广为流传的有利条件。
(摘自斯舜威《书法家的基本标准》,有删改)1、下列对“书法家”的有关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作为一个书法家,需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了解,形成深厚的国学功底。
B.一个真正的书法家,必须有最好的学养,最好的理论,同时还要有好的笔头功夫,因为书法是技巧性非常强的艺术。
C.书法家的传承非常重要,一个书法家不是出生于书法世家,或许也可以写出很不错的字来,但有点像“孤儿”,会找不到依托。
D.书法家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古代的书法家,往往同时也是官员,他们的社会地位完全能够确保他们的作品广为流传。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现在的书坛,“官本位”意识依然非常浓烈,这是受封建社会的影响而形成的,这不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
B.一个人的书法艺术要让世人接受,除了他的书法本身出色外,还需要书法家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名声作为支撑。
C.历史上最优秀的文人、学者,他们对经史、文学、训诂等,都有很高的造诣,有的同时又是最优秀的书法家。
D.对于草书、狂草艺术家来说,应该是性情中人,豁达、率真、狂放,感情丰富,而楷书、行书艺术家则不必。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当代的书法理论家都十分了得,可是一些网民对他们却不以为然,认为他们说的头头是道,但其书法不堪入目。
B.训诂学和书法的关系特别密切,许多训诂学家也是书法家,如清代的顾炎武、戴震、黄宾虹,民国的章太炎、王念孙等。
C.文人、学者、官员,有特定的读者群,特定的“粉丝”,也有高于一般人的知名度,这足以使得他们的书法广为流传。
D.作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在经史、古典文学、训诂学等方面有所涉猎,有所濡染是应该的,但也没必要耗费太多的精力。
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板桥三娘子 [唐]薛渔思唐汴州西有板桥店,店娃三娘子者,不知何从来。
寡居,年三十余,无男女,亦无亲属。
有舍数间,以鬻餐为业。
然而家甚富贵,多有驴畜。
往来公私车乘,有不逮者,辄贱其估以济之。
人皆谓之有道,故远近行旅多归之。
元和中,许州客赵季和将诣东都,过是宿焉。
客有先至者六七人,皆据便榻,季和后至,最得深处一榻。
榻邻比主人房壁,既而三娘子供给诸客甚厚,夜深致酒,与诸客会饮极欢。
季和素不饮酒,亦预言笑。
至二更许,诸客醉倦,各就寝。
三娘子归室,闭关息烛。
人皆熟睡,独季和转展不寐。
隔壁闻三良子悉窣,若动物之声。
偶于隙中窥之,即见三娘子向覆器下,取烛挑明之,后于巾厢中,取一副耒耜,并一木牛,一木偶人,各大六七寸,置于灶前,含水噀之。
二物便行走,小人则牵牛驾耒耜,遂耕床前一席地,来去数出。
又于厢中,取出一裹荞麦子,受于小人种之。
须臾生,花发麦熟,令小人收割持践,可得七八升。
又安置小磨子,硙成面讫,却收木人于厢中,即取面作烧饼数枚。
有顷鸡鸣,诸客欲发。
三娘子先起点灯,置新作烧饼于食床上,与客点心。
季和心动遽辞,开门而去,即潜于户外窥之。
乃见诸客围床,食烧饼未尽,忽一时踣地,作驴鸣,须臾皆变驴矣。
三娘子尽驱入店后,而尽没其货财。
季和亦不告于人,私有慕其术者。
后月余日,季和自东都回,将至板桥店,预作荞麦烧饼,大小如前。
既至,复寓宿焉。
三娘子欢悦如初,其夕更无他客,主人供待愈厚。
夜深,殷勤问所欲。
季和曰:“明晨发,请随事点心。
”三娘子曰:“此事无疑,但请稳睡。
”半夜后,季和窥见之,一依前所为。
天明,三娘子具盘食,果实烧饼数枚于盘中讫。
更取他物,季和乘间走下,以先有者易其一枚,彼不知觉也。
季和将发,就食,谓三娘子曰:“适会某自有烧饼,请撤去主人者,留待他宾。
”即取己者食之。
方饮次,三娘子送茶出来。
季和曰:“请主人尝客一片烧饼。
”乃拣所易者与啖之。
才入口,三娘子据地作驴声,即立变为驴,甚壮健。
季和即乘之发,兼尽收木人木牛子等。
然不得其术,试之不成。
季和乘策所变驴,周游他处,未尝阻失,日行百里。
后四年,乘入关,至华岳庙东五六里。
路傍忽见一老人,拍手大笑曰:“板桥三娘子,何得作此形骸?”因捉驴谓季和曰:“彼虽有过,然遭君亦甚矣。
可怜许,请従此放之。
”老人乃驴口鼻边,以两手擘开,三娘子自皮中跳出,宛复旧身。
向老人拜讫,走去,更不知所之。
(《太平广记》第十卷)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辄贱其估以济之估:估计B.将诣东都,过是宿焉。
诣:前往C.置于灶前,含水噀之噀:喷出D.彼虽有过,然遭君亦甚矣过:过错5、下列能直接表现诡异变幻的特点的一项是()(3分)①客有先至者六七人,皆据便榻②含水噀之,二物便行走③令小人收割待践,可得七八升④开门而去,即潜于户外窥之⑤忽一时踣地作驴鸣,须臾皆变驴矣⑥向老人拜讫,走去,更不知所之A.②④⑥B.①③⑥C.①③⑤ D .②③⑤6、下列对原文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这是一篇充满诡异色彩的唐人小说,小说着力刻画了一个也充满诡异色彩的女主人公——板桥三娘子。
她是一个中年寡妇,孑然一身,以开店鬻餐为生。
B.她对待客人笑脸相迎,一片“欢悦”之情,供给甚厚,甚至“与诸客会饮极欢”,这使奔波于外的客人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谁知她竟是一个狠毒的恶妇人。
C.原来在三娘子的笑脸背后,却是邪恶的法术。
她通过法术把诸客变成一匹匹驴子,赶到店的前面。
一切都是那样从容不迫,又周而复始,使她“家甚富贵”。
D.作品的文字从容不迫,不作渲染,也不见贬辞,但却令读者从轻描淡写中醒悟过来,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赵季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显得活泼有趣。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既而三娘子供给诸客甚厚,夜深致酒,与诸客会饮极欢。
(3分)(2)又安置小磨子,硙成面讫,却收木人于厢中,即取面作烧饼数枚。
(3分)(3)更取他物,季和乘间走下,以先有者易其一枚,彼不知觉也。
(4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8分)春晴怀故园海棠杨万里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8、“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说明。
(4分)9、人们常用“秀色可餐”来形容风景美好,而诗人却说“餐不得”,结合相关诗句进行简要的赏析。
(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任选做五小题)(5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2)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3)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4)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杜牧《阿房宫赋》)(5),,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6)此地有,,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7),最难将息。
(李清照《声声慢》)(8),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海龟张抗抗小董有一个可爱的三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
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末才回家。
每次回家,女儿在晚上临睡前必要让他讲个故事。
一年过去了。
什么大灰狼小白兔,他肚子瘪瘪塌塌早已被搜刮干净。
女儿却不肯善罢甘休,抱着他的膝不肯上床,连妻也哄她不好。
他满心焦虑。
虽是周末,晚上他还得赶写一篇文章,研究所的头儿亲自点名让他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言,他将有机会在同行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与才华。
爸爸讲故事呀,女儿纠缠不休。
讲什么呢?他真没有时问。
发言关系到对他实际水平和个人价值的确认,听说很快就要评职称了。
他突然记起当天报纸上看到的一则趣闻。
当时无意瞟了几眼.现在倒可以用来对女儿随意应付一番。
从前,在一个海岛上……他开始尽量耐心委婉对女儿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