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颗粒物的基本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844.00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与自然界硫、氮、碳循环有关的转化产物,如由H2S、SO2氧化生 成的硫酸盐,由NH3、NO和NO2氧化生成的硝酸等。
7
.
2、人为来源
➢ 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如煤烟、飞灰等。 ➢ 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微粒,汽车尾气排出
的卤化铅凝聚而形成的颗粒物。 ➢ 人为排放S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硫酸盐粒子等的二次
颗粒物。
8
.Leabharlann Baidu
(二)大气颗粒物的汇(汇集——干沉降和湿沉降)
1、干沉降:干沉降是指颗粒物通过重力作用或与 其它物体碰撞后发生沉降。
➢ 沉降机制1:一种通过重力对颗粒物的作用。沉降的速 率与颗粒的粒径、密度、空气运动粘滞系数等有关。
➢ 粒子的沉降速度可应用斯托克斯定律求出:
v=(ρ-ρ0)gd2/ 1.8η
➢ 0.001~2 μm的固体。 ➢ 现泛指各种妨碍视程(能见度低于2km)的大气污染现象。光化学烟
雾产生的颗粒物,粒径常小于0.5 μm使大气呈淡褐色。
5
.
(二)按监测和粒径划分
1、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TSP)
➢ 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的颗粒物的总质量, 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
III. 积聚模态 0.1~2μm
IV. 粗粒模态 >2μm
12
.
1)艾根核模(成核模+艾根模) :
➢ 由蒸汽凝结或光化学反应使气体形成核作用而形成的颗 粒,粒度为0.005-0.1m(0.05)。
2)积聚模:
PM2.5
➢ 粒径在0.1-2m范围的颗粒物是由艾根核模型颗粒凝聚 或通过蒸气凝结气体而长大的。
蓝色或微黄色。水平视程小于2km。
7、烟尘(熏烟,Smoke)
➢ 包含0.01~5 μm的固体或液体。 ➢ 一般为含碳物质,如煤燃烧时产生的固体碳粒、水、焦油状物质
及不完全燃烧的灰分所形成的混合物。如果煤烟中失去了液态颗 粒,即成为烟炭。 注意与第2点中烟气Fume(固体,蒸气凝结)的区别
8、烟雾(Smog)
6
.
二、大气颗粒物的源和汇
(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1、天然来源
1)一次颗粒物
➢ 可起因于地面扬尘(风吹灰尘),与地壳、土壤的成分相似; ➢ 海浪溅出的浪沫,火山爆发的喷出物,森林火灾的燃烧物,宇宙
来源的陨星尘,生物界产生的颗粒物如花粉、孢子等。
2)二次颗粒物
➢ 森林中排出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是萜烯类)进入大气后经光化学反应, 产生的微小颗粒;
1)成核
➢ 指过饱和蒸汽在微粒上凝结形成液滴的现象,雨滴的形成也涉及 成核作用。
2)粘合
➢ 粒子间可以彼此互相紧紧的粘合或在固体表面上粘合,是小颗粒 形成较大的凝聚体并最终达到很快沉降粒径的过程。
2
.
一、大气颗粒物的分类
(一)按粒径、状态及来源划分(8种)
1、粉尘(微尘、Dust)
➢ 颗粒直径:1~100μm,固体。
➢ 机械粉碎的固体微粒,风吹扬尘,风沙。

2、 烟(烟气,Fume)
➢ 颗粒直径:0.01~ 1μm ,固体。
➢ 生成、现象:由升华、蒸馏、熔融及化学反应等产生的蒸气 凝结而成的固体颗粒。
《大气颗粒物的形成与控制》
——大气颗粒物的基本概念
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2012-8-24
1
.
大气颗粒物
由各种固体或液体微粒均匀地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一个庞 大的分散体系,称为气溶胶体系。
气溶胶体系中分散的各种粒子称为大气颗粒物。 ➢ 一、大气颗粒物的分类 ➢ 二、大气颗粒物的源和汇 ➢ 三、大气颗粒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飘尘和降尘
➢ 长期飘泊在大气中颗粒直径小于l0μm的悬浮物称为飘尘(Airborne particle);
➢ 大于l0μm的微粒,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而很快沉降下来的这部分
微粒称为降尘(Dustfall)。
PM10
3、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IP)
➢ 易于通过呼吸过程而进入呼吸道的粒子,小于10微米。
p o
➢ Dp—表示与所研究的粒子有相同终端降落速度的密度为1的球体直径。 ➢ Dg—几何直径; ➢ K—形状系数 (球形K=1.0);
➢ ρp—忽略了浮力效应的粒密度; ➢ ρ0—参考密度(1.0 g/cm3)。
11
.
2、大气颗粒物的四模态
I. 成核模态 <10nm
II. 艾根模态 10-100nm
以上两种合称为细粒(<2m),靠冷凝和凝聚形成。
3)粗粒模:
➢ 粒径大于2m的颗粒物。 ➢ 由机械粉碎、液滴蒸发等过程形成; ➢ 由自然界(表面崩解和风化)及人类活动的一次污染物。
13
.
城市大气中颗粒物的分布多数属双模型, 即(2)积聚模和(3)粗粒模。
14
.
3、微粒的表面性质
三种:成核作用、粘合和吸着
➢ 干沉降对粒径小于1m的颗粒物去除效率较高。
2、湿沉降:指降雨、下雪使颗粒物消除的过程。
➢ 存在雨除和冲刷两种机制; ➢ 对粒径为4m~5 m的颗粒物去除效率较高。
10
.
三、大气颗粒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
1、 大气颗粒物的粒度分布
➢ 用有效直径 来表示,即空气动力学直径(Dp)
Dp Dg K
✓ 其中,v表示沉降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d为粒子直径;ρ和ρ0 分别为颗粒及空气的密度;η空气的粘度,以泊(Pa·s)表示。
➢ 结论:粒径和密度愈大,则沉降速率也愈大。
9
? ?? .
➢ 沉降机制2:另一种是粒径小于0.lµm的颗粒,靠布朗运 动扩散、互相碰撞而凝集成较大的颗粒,通过大气湍 流扩散到地面或碰撞而消除。
于1km。
5、霭[ǎi] (Mist)
➢ 颗粒直径:大于10 μm ; 物态:液体; ➢ 生成、现象:与雾相似,气象上规定称轻雾,水平视程在1~2km
之内,使大气呈灰色。
4
.
6、霾[mái] (Haze)
➢ 颗粒直径0.1 μm左右 ,固体。 ➢ 生成、现象:干的尘或盐粒悬浮于大气中形成,使大气混浊呈浅
➢ 如熔融金属、凝结的金属氧化物、汽车排气、烟草燃烟、硫
酸盐等。
3
.
3、灰(Ash)
➢ 颗粒直径:1 ~200 μm;物态:固体; ➢ 生成、现象: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不燃性微粒,如煤、木材燃烧时
产生的硅酸盐颗粒,粉煤燃烧时产生的飞灰等。
4、雾(Fog)
➢ 颗粒直径:2~ 200 μm ; 物态:液体; ➢ 生成、现象:水蒸气冷凝生成的颗粒小水滴或冰晶,水平视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