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诊治经验共23页
- 格式:ppt
- 大小:3.05 MB
- 文档页数:12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治体会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为其研究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本次研究中入选的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158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对所有患儿进行系统诊治和分析。
结果肠道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都会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生,当前尚不存在显著的治疗措施。
结论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经腹部超声检查可获得明确诊断,经过有效的处理可获得良好预后。
标签: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治疗;临床特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临床常见的肠系膜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在儿童群体中多见,是导致小儿急性腹痛的常见因素。
由于患儿临床期间无特异性症状,与阑尾炎的症状表现和体征十分相近,很容易导致误诊的发生[1]。
本文以本院收治的158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入选的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其中男孩74例,女孩84例,患儿年龄在2~9岁,平均年龄(3.12±2.01)岁,患儿临床期间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腹痛、急性腹痛。
,病程在2 d~3年,平均病程(5.64±1.24)个月。
1.2检查所有患儿均因反复腹痛或急性腹痛就诊,经解痉药物治疗效果不加,腹痛程度和部位多变,压痛不固定,在右下腹部位和脐周较明显。
其中120例患儿1例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20例患儿有肠胃炎病症,18例患儿无呼吸道和胃肠道病史。
经临床检查可见,患儿的WBC水平在2.8~20×109/L,其中130例患儿淋巴细胞升高,42例白细胞升高,28例中性粒细胞升高。
经腹部彩超检查可见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1.3治疗所有患儿临床期间均给予以下抗炎、抗病毒及对症和补液治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用药剂量为30 mg/Kg/次,2次/d;利巴韦林的用药剂量为10 mg/Kg,1次/d;腹痛且可耐受服药的患儿给予颠茄合剂口服治疗,2~3次/d,剂量为0.2~0.6 mg/Kg,不能耐受口服药物者给予山莨菪碱静脉滴注治疗,用药剂量为0.2~2.0 mg/Kg,对于发热患儿可给予布洛芬、退热贴、柴胡等治疗,根据患儿是否存在脱水情况进行相应补液治疗。
濒湖谈医(244):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019年3月诊。
基本资料:女,10岁,腹部疼痛,常一周发作一次,每次十余分钟。
医院检查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四诊观察:形体稍瘦。
脸略长形瘦,面淡黄,少红润。
眼睛略有疲劳感,目光较柔和。
面部皮肤稍暗淡,略粗糙。
个性相对安静,不热闹。
走路时的步子不大,力度中等偏弱。
动作反应能力在中等。
汗较少。
上前臂部尺肤略有润感。
饮食一般,饮食没有特别偏好。
大便稍干。
饮水寒热温凉一般。
冬天手足偏冷。
夏天怕热。
不畏风冷。
肌肉相对较弱。
腹部未触诊,但可看出略有紧张感,瘦弱的腹肌呈板直状。
舌淡红,苔薄白,微腻。
脉寸浮,关尺略沉缓,带弦象。
补述:腹部疼痛时会很剧烈,有时会疼得弯腰。
分析:综合脸形和身材,以及反应能力,从神情上可看到气血略虚弱,夹有湿邪。
因其面部皮肤略松软,气虚和湿的可能性更多一些。
此气虚来源于脾胃气虚,对食物的运化功能较差。
大便稍干,肠胃蠕动功能稍弱一些,结合舌象分析,可知为气虚推动力弱引起。
个性安静,不闹,说明热象不明显。
总体在寒象中。
冬天冷,夏天热,说明对外界的适应力较差,也说明多为三焦阳气在表的协调功能较差。
没有出汗怕风,说明不是在表的营卫不和,仅为脾胃产生气血不足,元气不足以敷布于体表。
腹部疼痛,在肚脐以上部位,定位在肠,也正是与脾胃相关。
但疼痛剧烈,定位在肝。
此为肝与脾胃不协调,肝木不能疏脾胃之土,土湿结聚不畅所致。
舌象为气虚兼湿。
脉象缓与弦,分别是湿、气虚和不畅所致。
综合以上,可以得到以下三个结论:1.素有脾胃气血虚弱,以气虚为主,兼有湿邪。
2.脾胃后天之本产生元气不足,则在表的营卫不畅。
3.由营卫不畅,导致三焦由表致里的气机不畅。
三焦由外到内,直入肝胆,再入脾胃,肝脾不和,湿邪结聚,成为包块。
阻滞三焦在里的道路,不通则痛。
治疗:先治肝脾不调,止疼消包块。
再治脾胃气血虚弱兼湿邪以及营卫不畅。
处方:柴胡12枳壳8白芍20生甘草6桂枝10生姜三片,大枣6个撕破,炙甘草6麦芽糖50ML。
·4·山 西 中 医 2020年5月第36卷第5期 SHANXI J OF TCM May 2020 Vol .36 No .5马启明运用清淋汤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经验白易灵 王浩中 马启明关键词:马启明;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725,R25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56 (2020) 05-0004-02作者简介:白易灵,女,在读硕士研究生,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成都 610075) ;王浩中,单位同第一作者;马启明,山西省太谷县中医院。
通讯作者:王浩中,E-mail:*******************·名医经验·马启明主任临证30余年,临床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颇有心得,现总结如下。
1 历代医家认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属中医腹痛范畴。
《素问·举痛论篇》 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交结,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表明寒热之邪均为腹痛的病因,寒主收引凝滞,热伤脉络而郁滞,气机不得宣散,壅闭而痛; 《证治汇补·腹痛》 云“暴触怒气,则两胁先痛而后入腹”,指出肝郁气滞而致腹痛的病机,肝气郁滞,肝经气机不畅,筋脉挛急而痛; 《医学入门》 云“大腹痛多食积外邪,脐腹痛多积热痰火,小腹痛多瘀血及痰与溺涩,脐下卒大痛,人中黑者,中恶客忤不治”。
论述了腹痛的病因有食积、痰火、瘀血,实邪阻滞气机,气滞而痛; 《医方考·腹痛门》 中“腹中干痛有时者,虫痛也……干痛者,不吐不泻而但痛也”对腹痛的论述,说明了虫积对腹痛的影响。
小儿腹痛大多因寒凝、热郁、气滞、食积、痰火、瘀血、虫积等所致,如 《临证指南医案·腹痛》 中所云“腹处于中,痛因非一,须知其无形及有形之为患,而主治之机宜,已得其要矣。
所谓无形之为患,如寒凝火郁,气阻营虚,及夏秋暑湿痧秽之类是也。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年5月第29卷第5期专家经验谈文章编号:1005-2224(2014)05-0361-02DOI:10.7504/ek2014040110从外科角度谈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诊治经验白玉作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A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儿童Keywords:mesentery;lymph node;child临床工作中,儿科门诊中感染的患儿很多,腹部超声检查多数提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腹腔淋巴结肿大,儿科医生有时感到很困惑,不知如何应对。
本文仅就笔者在外科临床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加以总结,部分个人观点仅供临床医生实践时参考。
1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原因1.1年龄淋巴结的构造和大小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变。
新生儿淋巴结内的淋巴小结均无生发中心,生后数月明显,到青春期时,结内淋巴组织达到发育的最高峰;以后逐渐出现退化现象,表现为淋巴结的体积减小。
1.2饮食饮食对淋巴结内的淋巴组织可产生直接影响。
当食物内含有大量脂肪和蛋白质时,则出现淋巴细胞增生现象。
当长期饥饿或营养不良时,淋巴组织萎缩,淋巴细胞减少。
当维生素B 缺乏时,亦会出现淋巴组织萎缩的表现。
1.3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因素对淋巴组织也有较大影响。
例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淋巴组织萎缩,如果将腺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切除,则淋巴结的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在饥饿状态下注射少量胰岛素,可引起明显的淋巴细胞增生。
甲状腺对淋巴结的影响较小。
1.4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比较常见的原因是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或淋巴结反应性肿大[1]。
淋巴结是沿淋巴管分布的防御器官,其主要功能是过滤淋巴液和参与免疫应答等。
淋巴结过滤淋巴液时,当含有细菌、寄生虫、病毒、毒素、炎性因子、坏死细胞等刺激物的淋巴液经过淋巴结,可使淋巴结中的巨噬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迅速增多,吞噬并清除上述刺激物,从而使局部淋巴结反应性肿大,增生。
儿童当前或近期处于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或全身感染状态下,细菌或毒素等通过各种途径侵及消化道,使相应区域的肠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并肿大,这是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一般情况下,这种肠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或肿大,在炎症消除,外界刺激因素消失后会恢复正常。
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研究概况刘华奇;龙凤艳;严莉【摘要】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广谱抗生素、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但有引起患儿抵抗力弱,易致反复易感,病情迁延难愈等特点.中医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有一定的疗效和特点,笔者对该病的证型和用药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7(026)017【总页数】3页(P37-39)【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作者】刘华奇;龙凤艳;严莉【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中医医院儿科,广西防城港538021;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中医医院儿科,广西防城港538021;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中医医院儿科,广西防城港538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2.6肠系膜淋巴结炎亦称Brenneman综合征,又名咽喉病毒感染伴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炎[1]。
该病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多属病毒感染。
好发于冬春季节,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
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腹痛可出现在任何部位,但因病变主要侵及末端回肠的已组淋巴结,故以右下腹痛常见,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在两次疼痛间隙患儿感觉较好。
腹痛以脐周及右下腹多见,呈阵发性发作,可有压痛,但不如阑尾炎严重,痛点亦不固定,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偶可在右下腹部触及有压痛的小结节样肿物,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
病理表现为淋巴结水肿、充血、增生,但培养常为阴性,起病后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升高[2]。
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抗病毒、广谱抗生素、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抗生素主要选用甲硝唑、氨苄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等,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较好,对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欠佳,且治疗后患儿抵抗力弱,易致反复易感,病情迁延难愈。
而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疗效持久,不易复发,副作用小等优势[3]。
小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表现及诊断文章导读小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怎么回事你了解过吗?对于孩子的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忽视也不可以忽视,我们能做的就是了解小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表现及诊断方法,我们必须及早的发现孩子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那么下面就看看我们专家的介绍吧!1、临床表现常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咽痛,倦怠不适,继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痛以脐周及右下腹多见,呈阵发性发作,有压痛和反跳痛,痛点不固定。
2、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可增加,偶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增加。
3、诊断根据以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4、鉴别诊断应与阑尾炎、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鉴别。
一般认为因链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也有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多见于回肠末端.淋巴结呈多发性充血,肿大.腹腔内可有少量炎性渗液.镜下可见淋巴窦扩张,中性粒细胞由小血管进入淋巴窦内,吞噬细菌.有的白细胞可因此而发生变性崩溃,形成细胞碎片或变性的物质.淋巴结内的血管也扩张充血,生发中心增生,窦细胞和免疫母细胞增生.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发病前常有喉痛,发热,倦怠不适等前躯症状,然后才出现脐部和右下腹痛,恶心,呕吐,有时可发生腹泻或便秘.这样的发病过程与急性阑尾炎先腹痛后发热正好相反,且发病早期即体温骤升.体检时脐部及右下腹均可有压痛,范围比较广泛,压痛点不固定.因小儿腹肌不发达,腹肌紧张可不明显.有时可扪及小结节样肿物.白细胞计数增高或正常.如为链球菌所致,腹腔穿刺可抽得较稀薄的草绿色液体,涂片可找到革兰氏阳性球菌.若病史比较典型,腹部压痛范围比较广泛,无腹肌紧张,可先行非手术治疗,静脉滴注抗生素,或用清热解毒剂.应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变化,如加重又难以与阑尾炎,Meckel憩室炎等疾病。
·药物临床·王氏保赤丸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观察陈龙飞(平和县医院儿科漳州 363700)摘要目的:观察王氏保赤丸对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8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选择克林霉素棕榈酸酯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选择王氏保赤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复发率及炎症指标恢复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炎症指标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王氏保赤丸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改善炎症指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值得在基层儿科进一步试用。
关键词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 王氏保赤丸 疗效中图分类号:R286; R725.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23)23-0040-03引用本文陈龙飞. 王氏保赤丸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观察[J]. 上海医药, 2023, 44(23): 40-42; 80.Clinical observation of Wangshi Baochi pill in the treatmentof children with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CHEN Longfei(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Hospital of Pinghe County, Zhangzhou 3637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Wangshi Baochi pill on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in children.Methods: Eighty cases of children with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indamycin palmitate pellets plus combined Bifidobacterium, Lactobacillus, Enterococcus and Bacillus cereus tablets, liv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angshi Baochi pills. The treatment effect, recurrence rate and recovery of inflammation index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recovery of inflammatory indexes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while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Wangshi Baochi pill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s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improve the inflammatory indexes and decrease the use of antibiotics, and is worth further trials in primary pediatrics.KEY WORDS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in children; Wangshi Baochi pill; efficacy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急性腹痛及慢性腹痛的常见疾病之一[1]。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关于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类型及治疗
导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怎么办,更多是想问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这也正常,我们都想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
那么你们知道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要怎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怎么办,更多是想问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这也正常,我们都想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
那么你们知道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要怎么办,是怎么回事吗?下面就让专家来给你们介绍一下,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吧!
1、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的症状是腹痛。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发于小儿,以不明原因的肚脐周围阵发性腹痛、发烧、呕吐,以及反复发作为特征。
分为三个类型:
一是发炎肿大后,不用治疗,过一段时间,自己就好了,这是免疫力强大的牛人。
二是发炎肿大后,输液抗生素、消炎药,或吃吃抗生素、消炎药,也就好了。
这是免疫力较强的人。
三是发炎肿大后,输液抗生素、消炎药,或吃了抗生素、消炎药,但老是好不了。
这说明自身免疫力不太强,或者是淋巴结炎程度较重,西药解决不了,那就找中药了。
除了西药、中药,没有别的药了。
中药可充分考虑。
用化瘀散结、解毒消肿,针对疙瘩、肿块、炎症的中药丸来治。
找得对了则会者不难。
笔者深知中药魅力,亲眼目睹了大量淋巴结炎与淋巴结核等被中药治得很典型的病例,验证了祖国中医药的独特之处。
肠系膜淋巴结炎比其它部位的淋巴结炎容易治疗。
2、检查
起病后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增高。
病理表现为淋巴结增生、水肿、
生活常识分享。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怎么回事!
淋巴结是人体正常的免疫器官之一,儿童肠系膜本身就存在丰富的淋巴结,尤其是回肠末端及回盲部是淋巴结分布的主要部位之一,同时,儿童时期是淋巴系统增殖的活跃时期,故健康儿童腹部B 超检查是可以见到肠系膜淋巴结的,但其淋巴结最大长径一般小于1.0 cm。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是什么?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多为反应性肿大,常见于肠道及肠道外疾病或感染等,以及外界刺激如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等。
在原发疾病控制、外界刺激因素消除后,这种肠系膜淋巴结的反应性增生与肿大就会恢复正常,因此,这种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肿大多是可逆性的,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淋巴结肿大原因。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标准
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据参考文献显示,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在一个切面内肠系膜区域显示 3 个以上淋巴结,最大淋巴结长径>1.0 cm,短径>0.5 cm,长径/短径>2 可以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而国外多数学者以最大淋巴结长径>2.0 cm,最大淋巴结短径>1.0 cm 作为标准,显著高于国内标准,可能与人种差别有关。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
①具有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
②影像学检查有淋巴结肿大的证据;
③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排除其他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疾病如儿科常见的阑尾炎、肠套叠及其他少见疾病如淋巴瘤等。
由此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绝对不是同一概念,也就是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不一定就是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用膏药之前,先把生姜切片擦下贴敷部位,然后快速揭去膏药表面的膜,用电吹风加热药贴正反两面,使药贴膏体软化(以不烫为准)贴于患处,然后用手掌轻按药贴背面,使其充分接触皮肤。
每贴使用3天,换贴时,需间隔半天到1天的时间(这时可以全身洗澡,贴敷期间洗澡要避开膏药,局部可改为擦试)。
换药时皮肤上可能有膏药残留,可用棉签沾着香油(麻油)擦试,清理后换上新药贴;如果衣物上有膏药残留,可用食用碱清洗。
贴膏药时应尽量避免按压患处;用贴时尽量让膏药部分覆盖住患处,这样可以保证药效;如果患处较小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药贴剪开使用。
一贴用完在撕下时如果感觉疼痛,可一边揭一边用香油浸润药膏和皮肤的接触面。
如果是肠系膜淋巴结一定要贴在肚脐上面。
“肠系膜淋巴结炎”名字听起来很吓人,很多家长都为宝宝得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后的发热感冒和腹痛、呕吐等症状而揪心,毕竟孩子小,倒底亲骨肉,叫谁谁不担心?年轻的宝爸宝妈们,其实深入地了解一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您就会知道并非那么可怕。
宝宝发生肠系膜淋巴结炎后,宝爸宝妈肯定急急地跑医院,一般被建议做腹部B超发现有肠系膜淋巴结炎,既然有“炎症”,医生一般让输液消炎或吃消炎药,这看起来好像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实际上,“只输液吃药无自我护理”是一个治疗误区,因为此“炎”非彼“炎”。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者肠系膜淋巴结炎,必须找出引发淋巴结炎的病因、从根本上治愈引发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原发疾病才能达到治愈的效果,此所谓“根治”。
并且,当病毒性感染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所谓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个误区,并不能缓解孩子的腹痛症状,因为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感染;西药长期用在小孩子身上副作用也不忽视。
那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怎样去根治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宝爸宝妈支招:引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原发疾病一般是上呼吸道(鼻、咽、喉)感染或肠道感染所致,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A组链球菌咽喉炎、病毒或细菌性胃肠炎等都是常见原因。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小儿腹痛疾病,为肠道炎症或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结肠区、回肠区肠系膜淋巴结炎症,且腹痛多以右下居多,性质不固定,伴痉挛性疼痛、隐痛等不典型表现。
该病急性期应与肠套叠、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鉴别诊断1。
我院在疑似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采纳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为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了可靠依据。
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均为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住院患者,临床以脐周及右下腹阵发性或持续疼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伴有发病时高热、咽痛、呕吐、腹泻、血便等症状。
1.2检查方法:使用PhilipsIE33及西门子S2000、西门子X3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MHz。
患儿取仰卧位,对全腹肠间隙扫查,以脐周、右下腹及最痛处为重点扫查,观察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并对肿大淋巴结行纵、横、斜多切面扫查,必要时稍加压,观察淋巴结大小、数目,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测量纵径、横径并计算其纵横径比例。
并抗炎对症治疗1~2周后复查,以淋巴结明显减小或消逝为治疗有效的判定标准。
2结果本组43例腹痛患儿全部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位于右下腹及脐周,呈椭圆型或卵圆型的低回声、等回声,表面光滑,包膜完整,成髓质分界清楚,多发,呈珠样沿肠系膜排列,最大2.2cm,最小1.1cm,且纵横比>2。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淋巴结内多可见彩色血流信号显示,部分可见自淋巴门进入树枝状血流信号。
4例患儿下腹肠间隙可见少量液性暗区,深度均<1cm。
3讨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大多属于病毒感染,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十分丰富,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尤著,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毒产物易在该处汲取而引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2。
2021李伟伟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心得范文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Brennemann综合征,好发于春、冬季,是引起儿童及青少年腹痛的常见原因,尤其多发于7岁以下儿童。
临床表现多样化,典型症状主要为腹痛、发热、呕吐,腹痛部位不仅局限于脐周,也可表现为右下腹、上腹或全腹,还可伴有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常在上呼吸道感染中并发[1].现代医学对该疾病病因研究尚不清楚,诊断标准亦存在争议,治疗主要针对病原体,进行感染及抗病毒治疗,同时针对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进行对症处理,但其疗效不确切,腹痛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儿生活及学习带来较多不便。
李伟伟教授现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专业二十余年,对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六经辨证治疗该病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分析李教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肠系膜淋巴结炎治法 目前,医学界对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缺乏理想的治疗标准,常规西药主要以抗感染、抗病毒、解痉挛、补液等为主,具体方法如下。
1.1西药治疗 1.1.1口服抗生素西药为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常规方法,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优势较多,药物起效时间较快,可快速改善患者症状。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克肟分散片、头孢唑肟或头孢呋辛颗粒口服,同时口服抗病毒、止痛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7~10天效果理想[2]. 1.1.2抗生素序贯疗法序贯疗法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的常规方法,在患儿感染早期,炎症反应剧烈,静脉给药能使药物迅速到达感染部位,并达到最低抑菌浓度(MIC),有效杀菌。
待患儿病情稳定后,口服相应药物维持血药浓度高于MIC,继续起到杀菌作用。
1.2.3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制剂在临床上使用较多,口服微生态制剂后药物能达到肠腔,且有效补充肠道内正常菌群,促进患儿胃肠蠕动;同时,微生态活菌可形成化学屏障,具有较强的抗菌等功效;微生态制剂还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内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的菌类,对减轻炎症、缩短疼痛持续时间疗效显著[3]. 1.2中医治疗 1.2.1起于太阳,迅速传入少阳邪气从口鼻、皮毛而入,首先伤及太阳经脉,后邪气旋即转入少阳经脉,伏于半表半里的膜原之间,导致少阳以胆腑为枢机,“主司少火生气的升降出入”的功能失司,气血运行阻滞,不通则痛。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7-02-06T15:38:30.1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作者:文昱[导读]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幼儿群体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腹痛、发热淋巴肿大。
(蓬安县中医医院四川蓬安 637800)【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腹痛时间、发热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6%要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9.3%,在腹痛时间、发热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上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结论:中医辨证分型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治疗中的效果显著,能够进一步缓解患儿的病情,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值得参考。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辨证论治;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095-02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幼儿群体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腹痛、发热淋巴肿大。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强调在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疾病的治疗中,把中医的治疗手段与该病的实际治疗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给予有效的辩证治法,从而科学的对患儿进行对症下药,促进治疗这类疾病的实效性、有效性的实现[1]。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法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治疗中所具有的应用效果,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
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22例,女性患者118例,年龄为2~9岁,平均(5.9±1.8)岁,病程2~9周;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4~10岁,平均 (6.8±1.7)岁,病程2~10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