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PX项目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宁波PX项目介绍
对二甲苯(para-xylene),危害属于低毒类化学物质,可燃,有毒,有刺激性。
PX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系统有麻醉作用,吸入较高浓度的二甲苯甚至会出现急性中毒。
需求的缺口导致高利润
2010 年,国内市场的PX表观消费量已经超过900万吨,尽管近年来PX自给率不断提高,市场需求缺口依然明显。
这个缺口产生了丰厚的利润,引得国内不断发展PX。
据郭琛预测,在未来10年内,年产80万吨的PX项目还需要新建10余个。
PX的需求缺口依然很大,导致每年需要大量从海外进口PX,进口的数量占据了中国市场PX使用量的四成,由于国内PX产量不足,我国被迫接受日韩等国企业在PX上的高价。
宁波政府称坚决不上px项目,前期工作停止推进。
其直接原因是市民朋友们的散步结果,而其中到底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宁波的政府难道没有从07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厦门px项目中吸取教训吗?为什么还能够这么理直气壮地进行64亿的前期投入。
按照国家法律规定,项目环评必须通过,项目规划才能获得批准,然后才能开工建设。
而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环评报告草案在送审前必须“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虽然法律并没有赋予公众一票否决的权利,但政治现实已经表明,公众意见相当关键。
如果工作做不通,项目就泡汤了。
前期投入64亿元,岂不是打了水漂?
该项目总投资估算约558.73亿元,占地面积约422公顷,年产15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
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执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对工艺产品方案和主体装置组成进行优化,其中环保总投入约36亿元。
根据环保部公示,“漳州PX项目”总投资137.8亿元,环保投资8.3亿元
这样看来不是环保局不是既当了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了吗?
按照国家法律规定,项目环评必须通过,项目规划才能获得批准,然后才能开工建设。
而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环评报告草案在送审前必须“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虽然法律并没有赋予公众一票否决的权利,但政治现实已经表明,公众意见相当关键。
如果工作做不通,项目就泡汤了。
前期投入64亿元,岂不是打了水漂?国外的px项目简明情况
大型的PX项目一般安全性很高,其排放物由于可以循环利用,因此污染也很小,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很多PX项目就被批准建设在市区附近,比如美国休斯顿PX工厂距城区1.2公里;荷兰鹿特丹PX工厂距市中心8公里;韩国釜山PX工厂距市中心4公里;新加坡裕廊岛埃克森美孚炼厂PX工厂距居民区0.9公里;日本横滨NPRC炼厂PX生产基地与居民区仅隔一条高速公路[7],台湾中油的PX工厂在高雄市区附近。
就在几天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重启核电站审批,但明确“十二五”期间不在内地安排核电建设。
湖北有咸宁、松滋两个核电站“筹建待批”,另有浠水核电站正在“筹划”,3座核电站前期已经投入近百亿元,但随着国家政策明确,这些项目成了“烂尾楼”。
据说,全国有25个类似“筹建待批”核电项目,积压与闲置的资金与资源之巨可想而知。
项目没拿到政府“准生证”,意味着巨大的法律与政治风险,这些风险又等于巨大的经济风险,也就是说,前期投入很有可能扔进水里没响声。
在这种情况下,国外投资者绝对不会贸然投入所谓“前期工作”,情绪一冲动就花钱移民迁拆、平地建房,招员工,买机器。
我们很难想像,美国西屋、法国阿尔斯通会拎着用麻袋装的美元,来参与中国各地核电站的“前期工作”。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一定是跨国公司的高管们集体中邪了。
在很多地方与很多领域,在政府批准前投资“前期工作”,已经是一种抓机遇、抢时间、缩工期的基本工作思路与方法。
如果是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它叫“前期准备”或“前期工作”;如果是民营资本投资,它叫“先建后批”或“边建边办手续”。
为什么要这么干?政府中意的项目,同级审批自然不在话下,就是要上级职能部门审批,也总有办法搞掂。
况且很多“前期准备”本来就是上级授意,比如所有“筹建待批”的核电站都有国家发改委的
所谓“路条”,即“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
即使用地违规或者环评通不过,几亿几十亿资金已经先期投下去了,上级不批也得批,所谓“前期准备”就是拉审批下水。
这是一种典型的人治表现,它使法律、必要的行政审批都形同虚设,反正生米煮成熟饭。
但什邡钼铜、镇海PX等项目下马,昭示着一种新的政治现实的到来。
政府可以包批,现在民意却呈现出巨大不确定性,这是政治风险。
像核电站这样的东西,环顾世界,现在技术可靠性风险和民意反核风险都在加大,中国不可能例外。
看来,不能再放任“前期准备”,拿人民的血汗钱打水漂了,必须对其政治与经济风险进行控制。
所有“先建后批”实际上都是违法的,控制“前期准备”的风险,最优办法就是停止违法。
各种“前期准备”要停止,各种发改委式“路条”要废止,对于造成项目“烂尾楼”的责任机关、责任人应当进行问责。
有人会说,当初是领导集体或上级研究拍板的。
难道集体拍板、上级拍板就不用承担责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