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9
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北冥有鱼》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
其题虽小,其旨甚大。
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外,通篇采用对话形式。
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
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中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此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的一个美好愿景。
《马说》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
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部编版八下语文4-6单元字词13.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卑劣(bēi奴婢(bì)4,解词。
卑劣:卑鄙恶劣。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zhào)ǎo)埋没(mái)应当 (dāng) 当铺(dàng)3.形近字瞭望(liáo)15.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王选)扶植:扶助培植,扶持培养。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顾拜旦)1.生字注音浩劫(hàojié绚丽(xuànlì目睹(mùdǔ(zhōng ài) 分崩离析(fē分析xī沂水yí匮乏kuì崩溃kuì3.解释词语浩劫:大灾难。
.17、壶口瀑布梁衡è霎时shà shíō迂回yū huí前呼后拥qián hū hóu yōng告诫.[jiè]推搡.[sǎng]驰骋..[chí chěng]漩.涡[xuán]寒噤.[jìn]凝.重[ní..]震耳欲聋[lóng]窟窟.窍窍.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马丽华)恭顺n眩晕3.解释词语黧黑:形容黑。
懈怠:松懈懒散。
19、登勃朗峰(马克吐温)拾取(shí)一沓纸 (dá ) 5. 解释词语翌日:次日。
20、一滴水经过丽江(阿来)1.生字注音闸口zhá喧哗xuān huá奔流bēn liú映照yìng zhàěi cuì擦拭cā shìshuó d亭台楼阁tíng tái lòu gé2.解释词语轻盈:形容人或物动作、姿态轻柔漂亮优美。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观赏、休息的建筑物。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第六单元文言《庄子》二则冥(míng )鲲(kūn)抟(tuán)扶摇其正色邪(yé)濠(háo)梁鲦(tiáo)鱼《礼记》二则弗(fú)食兑(yuè)命学(xiào)学半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mù)男有分(fèn)矜(guān)马说祗(zhǐ)辱骈死(pián)槽枥(cáo lì)食(sì)马者外见(xiàn)唐诗三首戍(shù )老妪(yù )幽咽(yè)三重(chóng)茅挂罥(juàn)长(cháng)沉塘坳(ào)衾(qīn )突兀(wù )敕(chì)叱(chì)。
第六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北冥有鱼》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
其题虽小,其旨甚大。
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外,通篇采用对话形式。
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
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中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此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的一个美好愿景。
《马说》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
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附答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
6、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
《卖炭翁》白居易1、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矛盾而复杂心理。
2、《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他劳动艰辛的句子是:,。
5、《卖炭翁》中形象地写出了宫使狐假虎威、横行霸道、巧取豪夺的丑陋行径的句子是:,。
6、《卖炭翁》中最能揭示宫市霸道不公、公开掠夺本质的诗句:,。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3.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美丽的山光使鸟儿欢悦,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的诗句是:“,”,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6.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的诗句是:,。
这与王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送友人》李白1.《送友人》点明送别地点的诗句是“,。
”2.文中运用比喻,写出了友人即将远行他乡,漂泊不定的未来生活让诗人无比担忧的诗句是“,。
”3.《送友人》中,诗人用比喻手法,表达对友人漂泊生涯深切关怀之情的句子是:,。
3.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诗句是:,。
5.《送友人》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1、上阕描写深夜院景色的句子是:,。
2、描写词人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的句子是:,。
2121 《庄子》二则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和背诵提示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北冥有鱼》需背诵。
二、全文展示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三、主题概述《北冥有鱼》:文章描写了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大鹏形象,表达了庄子追求精神世界绝对自由的思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写庄子与惠子围绕人能否知“鱼之乐”展开的一场辩论,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机敏以及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四、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二)古今异义1.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
2.是鸟也古义:这;今义:表示判断的词。
3.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气息,这里指风;今义:休息,消息。
4.野马也古义: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未经驯服的马。
5.其正色邪古义:真正的颜色;今义:态度严肃,神色严厉。
6.鲦鱼出游从容古义:悠闲自得;今义:镇静沉着。
7.安知鱼之乐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三)一词多义1.固不知子矣(固然,自然)子固非鱼也(本来)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玩)鲦鱼出游从容(游水)(四)词类活用1.志怪者也(名词作动词,记载)2.其视下也(名词作状语,往下)(五)重要虚词1.之①鹏之背(助词,的)②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③《谐》之言曰(助词,的)④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⑤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⑥天之苍苍(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⑦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助词,的)⑧鱼之乐(助词,的)⑨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⑩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代指鱼的快乐)2.而①化而为鸟(连词,表承接)②怒而飞(连词,表修饰)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连词,表转折)3.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南冥者,天池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原文+译文卜算子·咏梅陆游对梅花情有独钟,歌咏梅花的诗词有一百多首。
这首小词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表现了词人孤高傲世的情怀。
词的上片,写梅花的生存状况。
从生长环境的恶劣,到无人欣赏的寂寞,再到暮雨黄昏的愁苦,写出梅花处境的悲凉。
词的下片,写梅花的品格精神。
梅花无意争抢春光,却惹来众多凡花俗朵的嫉妒。
但它与众不同的是,纵使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是香气不改,精神犹在。
陆游一生在仕途上屡遭排斥,怀才不遇。
他所写的梅花,正是他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
卜算子·咏梅文|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卜算子·咏梅①文|陆游驿②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③风和雨。
无意苦④争春,一任⑤群芳妒。
零落⑥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①选自《放翁词编年笺注》。
②[驿]驿站。
古代官道上设有驿战,供传递文书的人及官员、行人往来歇息。
③[着(zhuó)]遭受。
④[苦]苦苦,极力。
⑤[一任]任凭。
⑥[零落]凋谢。
【译】驿站之外的残破的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过问。
黄昏日落,暮色降临,梅花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的了,又遭受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宠斗艳,任凭百花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践踏成泥土,被碾作灰尘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因写诗获罪,幸免一死。
被贬到黄州后,仍惊魂未定,梦寐惶恐。
这首小词即作于初到黄州时,描写了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成感。
“缺月”“疏桐”“漏断”,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万籁俱寂,只有“孤鸿”隐约掠过。
这“孤鸿”若有若夫,也许就是他心灵的投影。
词的下片,词人与“孤鸿”合二为一。
写鸿“惊起”“有恨”,写鸿“拣尽寒枝不肯栖”,独宿荒冷沙洲,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写作学写故事教学目标【目标导航】1.通过多个故事的学习,能够选择有波折的典型材料,并学会画故事情节图;2.交流阅读故事的心得体会,掌握创写故事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并合理的运用到写作中;3.通过多个故事的训练,培养写作兴趣,能够多问“为什么”“怎么样”,写出比较精彩的故事。
在创编故事中学会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关爱他人。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课前准备二、在你的身边或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
以某一件事为素材,展开合理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
不少于600字。
三、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比如书包、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外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以《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600字。
教学过程从小到大,我们听过看过很多的故事,有一些故事记在我们的脑海中久久不会忘却,有一些故事却随着时间消亡而去,今天,让我们学着写一写故事,挖掘出我们身边那些被我们【写作要求】1.小组先进行讨论,确定故事的话题、人物等,再依次接续,尽可能说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
2.选择的某件事只是一个基本素材,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丰富某些细节,3.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去写故事。
可列一个提纲,把主要情节构思好,让情节有些波澜。
要有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使故事情节生动丰满、曲折感人。
写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虚构的人和事。
那么,写故事要注意什么呢?1. 要素要齐全,叙事要完整写故事和写记叙文一样,要注意记叙的要素要齐全,叙事要完整。
2.(1)通过想象来设置人物:要根据命题中的要求,想象设置人物。
人物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幻的,可以是自己个人生活经历范围的,也可以想象是古人,是动物王国,是未来世界,是宇宙世界,还可以是古今时间隧道里的穿梭者,现实和虚幻世界的并行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点汇总21《庄子》二则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 易错字音北冥.(míng)鲲.(kūn)徙.(xǐ)抟.扶摇(tuán)濠.梁(háo) 鲦.鱼(tiáo) 汝.(rǔ) 循.其本(xún)● 重点词1.怒.而飞(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水运动)3.志.怪者也(记载)4.水击..三千里(击水,拍打水面)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旋风)6.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7.野马..也,尘埃也(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8.亦若是.则已矣(这样)9.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完备)10.请循.其本(追溯)● 通假字北冥.有鱼(同“溟”,海)● 古今异义1.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
例:南冥者,天池..也。
今义:高山湖泊名。
) 2.安(古义:怎么。
例:安.知鱼之乐?今义:安全。
)3.子(古义:对人的尊称。
例: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今义:孩子;儿子。
)● 词类活用1.其视下.也(名词作状语,向下)2.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3.鲲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4.南冥者,天.池也(名词作形容词,天然的)● 一词多义1.其⎩⎨⎧其.正色邪(连词,表示选择)其.视下也(代词,代大鹏)2.而⎩⎨⎧怒而.飞(连词,表修饰)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承接)3.以⎩⎪⎨⎪⎧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用)4.固⎩⎪⎨⎪⎧固.不知子矣(固然)子固.非鱼也(本来) 5.之⎩⎨⎧安知鱼之.乐(助词,的)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代鱼的快乐)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6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检测题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翩然(piān)骨骼(ké)褶皱(zhē)衰草连天(shuāi)孤衾独枕(qǐn)B.追溯(sù)缄默(jiān)狩猎(shòu)鸡毛掸子(dǎn)挑拨离间(bō)C.砂砾(lì)龟裂(guī)两栖(xī)叱咤风云(chì)强词夺理(qiáng)D.瞭望(liáo)弥漫(ní)绚丽(xùn)勤能补拙(zhuó)白发鬓鬓(bīn)2.下面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天簌消声匿迹污篾自圆其说B、复盖分崩离析严竣不知所措C、迁徙光明正大推崇相辅相成D、彷徨曲径通幽决择格物至知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锻炼,我的体育成绩由不及格达到良好水平。
老师我说:“你的成绩有所进步,和满分还有一段距离,还要再接再厉,加强锻炼。
”A.鼓励虽然而且因此B.鼓动即使但是因此C.鼓励虽然但是所以D.激励既然但是所以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B.面对我市多年来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市政府下大力气整治,终于妙手回春。
据环境监测显示:优级天数增加,重污染天数减少。
C.在电视台播出的小学生参与的竞赛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选手姿态大方,技巧娴熟,学富五车,令人佩服。
D.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谁努力学习,谁就会取得优异成绩,这难道不是我们不应该明白的一个道理吗?B.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学写故事》作文指导单元写作目标:学会写故事写作实践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话题,同学们自由发挥想象,开展故事接龙。
以某一件事为题材,开展合理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不少于600字。
以“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教师指导下面有三篇写作指导文章。
第一篇是构思步骤;第二篇将怎样写好故事;第三篇就从电影中学习写故事的方法。
指导一:构思故事作文的三个步骤明确要求:围绕写作实践题,以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引发一则故事,以《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结合写作提示,指导学生进行构思:第一步,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去写故事。
填充的词语既是故事情节的核心要素,也能引发故事的主题意蕴。
如《窗的故事》,透过这一扇“窗”能够看到什么?如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又如善恶、美丑、是非,等等。
第二步,列写作提纲,构思主要情节,设计情节的波澜起伏。
以《窗的故事》为例:开端:根据情节设置人物,设计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如何出场,适当运用环境描写,再现故事场景。
发展:描述关键事件,打破主人公生活的平衡,激起主人公恢复平衡的愿望;通过情节发展,激活不自觉的愿望,与自觉的需要发生矛盾。
高潮:将主人公送上满足愿望的求索之路,矛盾冲突激化,表现冲突场景。
结局:矛盾冲突得到戏剧化解决,设计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
第三步,发挥合理联想与想象,丰富故事细节,凸显人物个性。
结合《窗的故事》,重点围绕小说高潮部分进行片段练习,写好后展开讨论,说说哪些细节准确传神,能够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推动情节的发展。
指导二:怎样写好一则故事听故事或读故事时,最怕没有趣味,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局,或者是陈芝麻烂谷子,耐着性子读完,最后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
写故事,一定要有读者意识,要让读者觉得好玩,想一口气读完,等读完了又会反复玩味故事的意蕴,这就是一个好故事的价值所在。
1.关注故事的完整性一个完整的故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
第六单元文言现象汇总一、通假字1.矜、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
2.学学半:“学”同“敩”,教导。
3.北 / 南冥:“冥”同“溟”,海。
4.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食之:“食”同“饲”,喂。
6.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
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同“衹(只)”,只,仅。
7.系向牛头充炭直:“直”同“值”,价钱。
二、古今异义1.怒而飞古义:振奋,用力鼓动翅膀今义:生气,发怒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4.南冥者,天池也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今义:旅游景点5.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离开今义:从某地到某地6.野马也,尘埃也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哺乳动物,外形像家马7.亦若是则已矣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8.是鱼之乐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9.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义:你今义:儿子10.请循其本古义:请允许我今义:礼貌地请别人11.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主旨,意义12.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13.然后……(全册)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14.教学相长也古义:教和学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15.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生长16.然后能自反也古义:反思今义:颠倒的,方向相背的17.不独子其子古义:子女,儿女今义:儿子18.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19.货恶其弃于地也古义:财物今义:货物,商品20.矜、寡、孤、独、废疾者古义:幼而无父今义:单独21.矜、寡、孤、独、废疾者古义:老而无子今义:一个,唯独22.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23.故外户而不闭古义:门今义:人家,住户24.然后能自强也古义:自我勉励今义:自己努力向上25.是谓大同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26.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许,也许27.是马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28.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29.长夜沾湿何由彻古义:到天亮今义:彻底30.秋天漠漠向昏黑古义:渐近今义:方向三、一词多义(一)之: 1. 代词:(1)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2)我知之濠上也;(3)策之不以其道;(4)食之不能尽其材。
第六单元测试卷温馨提示: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6分)①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②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③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④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⑤白居易《卖炭翁》中表明卖炭翁矛盾复杂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后四句...。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许)B.讲信修.睦(培养)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D.请循.其本(追溯)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北冥有鱼B.选贤与能C.食之不能尽其材D.学学半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男有分,女有归.B.大道..之行也C.盗窃乱贼..而不作D.虽有嘉肴..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名为.鲲武陵人捕鱼为.业B.才美不外见.见.渔人C.安.知鱼之乐安.求其能千里也D.不知其.旨也其.真无马邪6.为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推动本地戏曲文化的发展,安庆市在全市全面开展的“黄梅戏进校园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安庆二中东区拉开帷幕。
为此,安庆市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了以“推动地方戏曲,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3分)(1)下面是在学校调查中获得的黄梅戏喜爱程度调查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信息。
(4分)(2)为进一步推动黄梅戏的发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黄梅戏,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学校准备邀请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老师于3月31日下午两点在校礼堂做以“推动地方戏曲,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报告,请你以学校团委的名义向黄新德老师发一封邀请函。
(5分)(3)活动前,张丽同学在网上摘录了一个赞美黄梅戏艺术的语段,其中部分内容存在问题,请你帮她修改。
(4分)【A】长大了,才慢慢从黄梅戏那一声声或忧伤,或欢快的腔调中,感受到戏剧人物。
有多少个夜晚,我为牛郎织女而长吁短叹,为董永七仙女而泪沾衣襟。
【B】那让人痛断肝肠的爱情故事,那隽永悠长的一唱三叹,无不无时无刻萦绕在我的心头。
①【A】处画线句有成分残缺的语病,应在“________”后面加上“____________”。
(2分)②【B】处画线句存在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5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7.文中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8.品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一句,结合诗人生平和自己的理解,揣摩诗人叹息的内容。
(写出两点即可)(2分)【二】(14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 【乙】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①乎四体②,形③乎动静;端而言④,蠕而动⑤,一可以为法则⑥。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选自《荀子·劝学》)【注释】①布:表现。
②四体:四肢。
③形:体现。
④端而言:说话语意精微。
⑤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
蠕,虫子的活动。
⑥法则:榜样。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强:____________(2)虽.有至道虽:____________(3)一.可以为法则一:____________(4)教然后知困.困:____________10.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12.【甲】文拿“嘉肴”与“至道”类比,以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运用________的写作手法,指出“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不同。
(4分)【三】(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节选自《商汤见伊尹》) 【注释】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
②御:驾车。
1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断一处)(2分)(1)食之不能尽其材(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5分)(1)策.之不以其道策:________(2)策之不以其道.道:________(3)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4)是子不欲吾善.也善:________(5)因.下彭氏之子因:________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君将何之?16.【甲】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人才,“食马者”喻指什么?【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商汤对待人才分别是什么态度?(5分)【四】(10分)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讲信.修睦信:________(2)盗窃乱贼而不作.作:________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19.作者所描绘的“大同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说说你的理解。
(4分)【五】(10分)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①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②。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③善而救其失者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或:有的。
②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③长:发扬。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1)学者有四失.失:________(2)然后能救.其失也救:________21.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2)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2.文章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4分)三、写作(55分)23.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人、许多事、许多精神、许多情感……伴你一路同行,令你铭记,令你感怀,令你奋进。
请以“与________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四、卷面书写(5分)第六单元测试卷一、1.(1)①禅房花木深②浮云游子意③零落成泥碾作尘④天涯若比邻⑤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共6分。
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2)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共4分。
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A(解析:A.“或”应解释为“有时”。
) 3.C(解析:A.“冥”同“溟”;B.“与”同“举”;D.第一个“学”同“敩”。
) 4.D(解析:A.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
B.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阔的道路。
C.古义:指作乱害人的事。
今义:偷东西的人。
D.古今意思都是美味的食物。
) 5.C(解析:A.叫作作为;B.同“现”看见;C.哪里,怎么;D.代词,它的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 6.(1)据调查统计,大多数同学比较喜欢黄梅戏,只有少数同学不喜欢黄梅戏(或“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黄梅戏漠视、无所谓,但也有少数同学非常喜欢黄梅戏”)(4分,意思对即可,但不能出现数字)(2)邀请函尊敬的黄新德老师:您好!我校为了进一步推动黄梅戏的发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黄梅戏,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想邀请您于3月31日下午两点在校礼堂做以“推动地方戏曲,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报告,期待您的光临,谢谢!某中学团委×年×月×日(4分,内容和格式各2分)(3)①戏剧人物的悲欢离合(或“的酸甜苦辣”)(2分)②那让人痛断肝肠的爱情故事,那隽永悠长的一唱三叹,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的心头(或“那让人痛断肝肠的爱情故事,那隽永悠长的一唱三叹,时时刻刻萦绕在我的心头”)(2分)二、7.①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1分);②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的心境(1分),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