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备考策略及全国卷1卷生物试题不一样的解析
- 格式:pptx
- 大小:7.50 MB
- 文档页数:43
2020年高考全国1卷生物试题分析及新高考备考建议一、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生物试题分析新课标下的新高考即将开启,最后一届旧高考模式在不同寻常的2020年七月份已圆满结束。
今年全国Ⅰ卷理综生物试题有几个明显变化。
1、内容、范围不变,考查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作为过渡期的高考,全国高考Ⅰ卷理综生物试题题型结构保持不变,依旧是6+4+2选1模式。
六个选择题中,1,2和4题考查必修一的知识,第5题考查必修二的知识,3,6题考查必修三的知识;在四个大题中的知识点分布是29题和30题考查必修一的知识,31题考查必修三的知识,32题考查必修二的生物变异及育种知识;2选1考查选修知识。
命题指导思想仍然是立足教材、联系实际、突出能力、注重创新,渗透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考查。
试题的基础性,原创性、灵活度加强了,突出了学科特色,以科学实验为载体,联系社会,与时俱进。
试题以生活实际、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例,考查考生的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和责任担当。
考试内容分布和试题类型,保持相对稳定。
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较合适。
考查主干知识的范围基本稳定,没有超出教材范围的题,整套试题都是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
在知识考查的基础上,注重理解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通过创设情境,联系实际,倡导学以致用,体现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
整套题目在知识上覆盖了高中生物的重点知识内容,考查了学生知识的理解深度和掌握能力。
灵活度加强的题有第2 题、第5题、第30题和第32题。
第2题考查细胞呼吸中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比例关系,由于涉及到呼吸类型,呼吸产物及相关比例问题,考虑到因素较多,虽然学生对内容比较熟悉,但容易出错。
2、考查信息处理和科学表达进一步加强试题偏重考查生物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需要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涵,掌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联系知识和生活、生产,科技,理解生物学本质。
选择题中的第1题、第3题、第6题,均以教材基础知识做题干;必做的几个大题第29题、第31题第(1)(2)小问、第32题第(1)小问都是以基础知识为考查点。
2020年高考全国1卷生物试题解析解读分析2020年高考全国I卷生物试卷遵循高考评价体系理念,全面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核心价值引领,突显对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检测考生学科素养发展水平,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基本要求。
试卷整体稳中有新,彰显了生物学科的特点,通过创设新情境,运用必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注重基础综合,引导“中学教学”必备知识是学科素养的基础支撑。
试卷以核心主干知识、课堂实验为蓝本,注重对知识的准确记忆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考生必须对基础知识理解透彻,才能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
例如,考查考生对细胞呼吸、群落、细胞结构与功能、微生物培养等核心主干知识的准确记忆;考查考生对课内基础实验的精确记忆和运用。
二、重视“关键能力”,助力人才培养关键能力是高水平人才的必备素质,试卷通过实验探究题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综合运用题考查思维认知能力,通过开放性试题考查语言表述能力。
如设置试题,以农作物生产、药物探究为情境,给出表格、文字信息,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实验探究分析能力;以实验探究形式,设置问题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最后概述总结,考查思维认知能力。
此外,还设置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三、立足情境创新,突显素质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向。
试卷通过创设新情境,设置开放性题目,考查考生能否在新颖和陌生的情境中,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主动思考,大胆创新,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任务,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成为创新型人才。
总的来说,2020年高考全国I卷生物试卷体现了“稳中有新、注重基础、突显能力、素养导向”的命题思路,加大回归教材的力度,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中学生物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64・生物学教学2020年(第45卷)第10期2020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生物学部分试题评析陈腊琴石磊(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北京100022)摘要2020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生物学试题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评价导向,突出了学科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体现了学科特色,聚焦于学科关键能力检测。
本文重点解析了部分有特色的试题。
关键词高考生物学试题评价学科核心素养1试题总体评价2020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生物学试题,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评价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在保持题型和难度稳定的基础上,突出生物学学科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聚焦学科关键能力,情境设计贴近学生实际,注重生物学知识在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体现学科特色,突出价值导向$题目设置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必考题、选考题),考查内容涉及必修1细胞膜、高尔基体、类囊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应用;必修2分离定律应用、伴性遗传、遗传变异与育种;必修3神经兴奋的传递、激素调节、生物与环境;选修1微生物的培养、筛选和分离;选修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均为学科主干知识,且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了对核心主干知识考查的基础性、全面性,引导中学生物学教学回归基础和科学本质,体现学以致用。
2部分试题评析2.1关注热点,增强社会责任试题开篇(第1题)融入新冠疫情素材,突出生物学学科特点,主要考查病毒组成、生命活动特点和增殖方式、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在学习与实验过程中将思维路径用科学语言记录,经过修正优化,可有效提升科学素养$2.3讲求方法,规避套路泥淖当前的复习备考中普遍存在模式化答题套路。
这种作法看似降低了入题门槛,但却与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解决背道而驰,更贻误人才培养与未来发展。
从考试引导教学出发,高考创新试题呈现方式与设问角度,将固化思维与作答套路引入预设陷阱,希冀考生由此能够反思归正。
从例3数据可看出B项选择比例最高,甚至高于正确选项,说明套路化问题依然严峻。
2020年高考生物全国卷分析2020年高考生物全国卷分析2020年高考已经结束,对于许多省份来说,高考生物卷是理综卷的谢幕战。
今年,高考生物全国Ⅰ、Ⅱ、Ⅲ卷的主要特点是“回归教材”、“情境化试题比例提升”、“有着历年高考题的影子”。
一、回归教材今年的高考生物卷回归了教材,考查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新课标Ⅰ卷考查了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
在必修3中,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要求考生分析实验结果。
此外,一道关于实验材料的题目也要求考生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理解。
二、情境化试题比例提升今年的高考生物卷情境化试题比例有所提升。
例如,必修3中的一道题目考查了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到的重要作用,要求考生分析叙述中的错误。
这道题目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土壤小动物的了解,还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有着历年高考题的影子今年的高考生物卷中也出现了历年高考题的影子。
例如,必修1中的一道题目考查了真核细胞膜结构的功能,要求考生填写表格。
这道题目与2018年高考生物卷中的一道题目非常相似。
总的来说,今年的高考生物卷考查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情境化试题的提升,也有历年高考题的影子。
这对考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考验和挑战。
成分在缩手反射中,参与兴奋的传递。
参与豚鼠胰腺分泌K。
参与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
参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参与细胞分泌递质的功能。
过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参与缩手反射。
豚鼠胰腺分泌K时参与胰岛素的分泌。
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时参与根瘤菌的共生。
细胞分泌递质时参与腹泡的分泌。
30.(节选)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等目的。
回答下列问题:1)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去除杂草并进行松土的一项栽培措施,该栽培措施对作物的作用有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持土壤湿度的作用。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试题(生物部分)一、单选题1.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B.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C.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D.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2.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3.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C.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D.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4.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不合理的是()5.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
据此无法判断的是()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6.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二、非选择题7.真核细胞的膜结构具有重要功能。
2020年全国1卷生物真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B.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C.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D.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答案】B【详解】A、戴口罩可以减少飞沫引起的病毒传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新冠病毒,A正确;B、病毒只能依赖于活细胞才能存活,不能在餐桌上增殖,B错误;C、煮沸可以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杀死病原体,C正确;D、手可能接触到病毒,勤洗手可以洗去手上的病原体,降低感染风险,D正确。
故选B。
2.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答案】D【详解】A、若二氧化碳的生成量=酒精的生成量,则说明不消耗氧气,故只有无氧呼吸,A正确;B、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B正确;C、若只进行无氧呼吸,说明不消耗氧气,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D、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无氧呼吸产酒精,则消耗的氧气量小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若无氧呼吸产乳酸,则消耗的氧气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量,D错误。
故选D。
3.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C.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D.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答案】D【详解】A、若切除垂体,则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产热减少,A正确;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该提取液中含有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小鼠的耗氧量会增加,B正确;C、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故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加,C 正确;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故切除垂体后,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让代谢恢复正常,D错误。
高考生物全国卷的对比分析及教学策略的改进发表时间:2020-12-10T12:53:59.920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第25期作者:任安云[导读] 高考是对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任安云(遵义市第十五中学,贵州遵义563000)摘要:高考是对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同时对我们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所以,作为高中生物教师,要对近些年来生物高考试卷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命题特点和变化,以加深对生物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认识,据此改进教学策略,从而为学生参加生物高考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考;全国卷;对比;教学策略生物教学不能固步自封,要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不断创新和优化,这样才能给学生打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故而,本文将根据笔者实际工作情况,对近三年生物高考全国卷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分析对比,并结合高考评价体系提出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一、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生物试题分析2020年全国Ⅲ卷生物试题难度中等,重视基础知识以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考察,强调了生活、社会问题与生物学原理的联系,突出了生物教学的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
为了明晰2020年高考生物的命题特征与考察方向,下面以表格形式呈现2020年生物高考全国Ⅲ卷的主要考点以及考点分布情况。
表1. 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生物试题考察内容分析二、近三年生物高考全国卷的命题特点以及对比分析1.纵向对比(1)2020年生物高考全国卷的命题特征①贴紧时事。
2020年高考生物全国卷Ⅰ、卷Ⅱ、卷Ⅲ中均涉及“新冠疫情”,虽然考察的知识点不同,但都将疫情与生物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也体现了生物课程培养学生生物应用能力的重要理念。
②以全国Ⅰ卷中31题和37题为例,其中需要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和分析,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讨论,并补充一些实验步骤。
由此可见实验题注重考察学生对实验的各个步骤的理解,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能力,这体现了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目标。
2020年高考全国1卷生物试题解析解读
分析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生物试题的设计遵循了高考评价体
系理念,重视了学科素养的发展和核心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
试卷整体稳中有新,通过创设新情境、运用必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彰显了生物学科的特点。
首先,试卷注重基础综合,引导“中学教学”。
必备知识是学科素养的基础支撑,因此试卷考查了细胞呼吸、群落、细胞结构与功能、微生物培养等核心主干知识的准确记忆,以及对课内基础实验的精确记忆和运用。
其次,试卷重视“关键能力”,助力人才培养。
关键能力是高水平人才的必备素质,因此试卷通过实验探究题、综合运用题、开放性试题等方式,考查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最后,试卷立足情境创新,突显素质教育。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向,因此试卷通过
创设新情境、设置开放性题目,考查了学生在新颖和陌生的情境中,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主动思考,大胆创新,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任务,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成为创新型人才。
GUAN GDONG JIAO YU GAO ZHONG广东教育·高中2020年第9期表12020年和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I 卷生物试题知识点分布2020年高考理综全国I 卷生物试题评析■华南师大附中游江涛2020年高考是现有高考模式的最后一年,2021年广东将采用新的高考模式。
处于“新旧更替”的重要节点,2020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全国I 卷),既延续了往年的基本特点,又体现了新课程、新高考的理念和要求,分析其命题理念及试题特点,对把握正确的备考方向、提升备考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一、总体特点作为过渡期的高考,2020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全国I 卷)是稳中有新,素养立意。
稳体现在试题类型、试题风格、试卷难度和内容分布保持相对稳定,命题指导思想依然是立足教材、联系实际、突出能力。
整套试题都是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围绕中学生物教材主干知识展开,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内环境稳态调节、遗传变异、微生物培养和应用、基因工程等重点知识(表1)。
在知识考查的基础上,注重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试题的难度和梯度合适。
注:表中用“Ⅰ、Ⅱ、Ⅲ”分布代表“必修1、必修2、必修3”;“选Ⅰ、选Ⅲ”分别代表“选修1、选修3”新体现在四个方面:新考点———第32题考查生物变异与育种,而近10年中第32题都是考查遗传规律,考查相关的遗传学实验设计;第38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而往年的38题则多考查基因工程;第2题以种子生理考查呼吸作用的过程,近10年来也是比较少单独考查呼吸作用过程。
新题型———第29题以表格形式考查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新角度———第30题改变传统的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结果分析的考查,而是从教材课后拓展题中选取农业生产措施中能够增产的中耕松土、施肥浇水及间作等方面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宏观理解;第31题考查实验设计的研究意义,设问的角度比较新颖。
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特点分析(全国I卷)1. 立足学科本质,融入疫情考查新冠疫情的影响对考生的切身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
从学科考查内容出发,高考生物试题有机融入新冠疫情相关问题作为素材,从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生物学原理等进行考查。
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1题,结合戴口罩、餐具消毒、勤洗手等耳熟能详的疫情防控措施,从对抗击新冠疫情经历的反思过程中发现自觉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对健康的意义,提示考生要具有反思意识。
高考生物试题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内容的考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重大问题,提示考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具有的责任意识,体现时代精神,有助于增强考生的社会责任感。
2. 发挥育人功能,突出价值导向生物科学有自成体系的学科特征、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
高考生物试题在评价考生学科文化素质水平的同时,注重传递生物学科的价值追求,引导考生建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高考育人功能的发挥。
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31题,以大鼠为实验动物的药物研发设计为素材,整合基础性、综合性考查要求,要求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合理推测,考查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能力;试题设计了对科学实验研究意义的思考,引导考生不仅要认真研习科学文化知识,紧跟时代科技发展,更要注重科学研究的内涵和价值所在,深刻领会科学研究旨在造福人民、贡献社会、促进国家发展和民族强盛的实质特征。
3. 结合农业生产际,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精神、尊重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实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硕的劳动实践经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结晶。
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30题选取中耕、施肥、间作等农作物栽培措施为素材,从植物生理调节的角度,考查这些栽培措施的生物学原理分析和解释,介绍了行之有效的农作物种植措施,引导考生深入思考其内在机制,以更好地领略中华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
4. 聚焦实验探究能力,指向具身实践考查实验探究能力是高考生物考查的关键能力目标之一。
⑩物表f试题分析2021年第1期2020年理科综合(生物)全国卷I的试卷分析与备考建议刘雯静熊思奇刘晓琳高峰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依据《高考评价体系》概括了 2020年理科综合(生物)全国卷I的考点分布,并从“一核四层 四翼”的角度分析了试卷的整体特点,旨在帮助高中生物学教师合理选择和实施2021年高考的复习 与备考策略。
关键词全国卷I ;考点分布;试题特点;备考建议文章编号 1005 -2259(2021)1 -0064 -03高考体现了立德树人的重要导向,具有服务 选才、引导教学的重要功能。
2020年高考理科 综合全国卷K以下简称“全国卷I”)使用范围较 广,包括福建、河南、河北、广东等9个省份。
在 试卷结构和试题命制上,该卷突出了科学性、新 颖性和权威性,并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对育人 和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对全国卷I进行分 析,可以为一线教师开展高考备考提供思路和参考。
全国卷I符合《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一核 四层四翼”的要求,体现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理念;在考查要求上,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笔者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 程标准(2017年版)》对其特点进行评析,并提出了 相应的备考建议。
1考点分布以全国卷I为分析对象,结合《考试说明》的知识内容和考查要求,对其进行考点分布统计,具 体结果见表1。
该套试卷总分值为90分,由选择题和非选择 题两大部分组成,试卷的结构依然是6+4+2选1的模式,即6道选择题、4道必考题、2道选考题选 做其一。
分析试卷的考点分布(表1)可知,必修1模块仍是考查的重点,在考查内容上仍然围绕核心 考点,强调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的基本规 律、微生物的培养等必备知识的考查。
整套试卷都 是以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为主,没有超出教 材范围的试题。
2试题特点2.1贯彻立德树人,体现价值引领该试卷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通过丰富的 情境创设渗透健康情感、劳动精神、生态文明意识、责任与担当等核心价值,体现价值引领的要求。
2020年高考试题分析(全国Ⅰ卷)郑州市上街实验高中王占海2020年全国Ⅰ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紧密围绕“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展开,在考查生物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生物必备知识的过程中,引导考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核心。
在考查方式上,保持生物试卷一贯的风格特征,稳中有进,突出基础性和应用性,倡导学以致用。
在考查内容上,重视核心概念与主干内容,强化基础,引导教学回归本质,助力推进素质教育。
与2019年相比实验分值明显提高,体现了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的特点。
此外,试卷涉及到的知识点覆盖范围广,以生物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为重,以《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为主要考查内容,体现了对理解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的考查要求,同时继续重视对学生考获取文字,图表等信息,以及表达等基本能力的考查。
一、2020年全国Ⅰ卷生物试题细目表二、整体分析及备考建议1、整体分析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以考查生物核心素养为重点,结合科学素养、必备知识、核心价值和关键能力等有机结合起来,凸显生物学科鲜明特色,聚焦科学探究与生活实际以及农业生产,关注当下新冠疫情,引导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试题结构与往年相比没有变化,分值略有变化。
题目总体难度系数较往年有所降低,突出对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考查的同时,强调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实验与探究部分的分值跟往年相比有所提高,更关注学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是否能灵活应用生物学知识,同时继续重视对学生获取文字,图表等信息以及表达等基本能力的考查,具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重视主干知识试题,围绕中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与识记展开,比如29题考察到细胞结构的名称、成分与功能,学生需要对基础知识和概念记忆和理解到位。
二是强调实验探究,试题中51%的分数与实验相关,包括课本上的基础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现象等多方面,同时也考查了实验探究的能力,比如第3题和第31题考察了激素的调节相关实验,学生需要对实验进行分析,深入思考实验意义,并且答题规范语言要严谨。
第36卷第10期2020年中学生物学Middle School BiologyVol.36No.102020文件编号:1003-7586(2020)10-0053-03聚焦基础知识突显核心素养一2020年高考全国I卷生物学试题特点分析黄恩海何英姿(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0)摘要对2020年高考全国I卷生物学试题进行分析,阐述2020年生物学高考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对试题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并为生物学教学与高考备考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2020年高考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试题特点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B2020年高考全国I卷生物学部分试题考查内容和命题特点继续保持“稳中有变”。
“稳”体现在考查主线知识稳定,“稳”还体现在命题特点稳定,注重考查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变”体现在考查的知识点、角度、方式略有变化。
下面主要从试题内容和试题特点对2020年生物学试题进行分析和阐述,一窥全国I卷生物学试题对生物学教学的导向作用。
1试题内容对比分析从考点分布上看,2020年全国I卷生物学试题考查的内容与近三年的相差不大,考查主线明显,考查点均为常见的重点内容(表1),考查面涉及必修1~必修3、选修1和选修3,其中必修1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必修2主要考查遗传规律、变异与育种;必修3主要考查生理活动的调节;选修1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选修3往年考查基因工程,而今年考查单克隆抗体。
从各必修模块的分值上看,2020年试题出现了“分值失衡”现象(表2)。
往年3个必修模块的分值基本均衡,均超过20分。
今年试题必修1分值大增,必修2分值明显降低,必修3分值也略低于往年;主要由于今年试题选择题有3道考查必修1的内容,非选择题有两道考查必修1的内容,考查必修2的题目仅有1道选择题和1道非选择题。
从内容难度上看,2020年试题难度较2019年试题有所降低,主要表现在第32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相比2019年考查遗传规律难度降低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