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盈临床应用中心供氧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与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13
医用中心供氧保障系统安全技术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 目的:研究医用中心供氧保障系统安全技术管理在不同级别医院中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对我市各级医院进行抽样调查,现场调查医用中心供氧保障系统安全技术,利用问卷调查对患者满意率、系统维护合格率及规范化管理合格率进行调查。
结果:各级医院在系统安全配置、工艺等方面指标均达标,系统维护合格率及规范化管理合格率两项指标三级甲等医院明显高于三级乙等及二甲以下医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医用中心供氧保障系统在患者救治及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各级医院应进一步规范管理,尤其应加强对医用中心供氧保障系统的日常维护。
[关键词] 中心供氧保障系统;安全技术管理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55-5200(2014)02-073-03医院中心供氧保障系统为临床、麻醉、急救、重症监护等提供便捷、安全的气体,配合进行及时救治,可挽救患者生命。
在救治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窒息患者及心脑血管等疾病时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患者康复,辅助治疗时可起到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1]。
医用中心供氧保障系统的安全管理是医院整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瓶装氧相比较,液态氧具有方便,安全等优点,因此目前医院普遍使用液态氧供应系统。
对液态氧供应系统的规范管理、合理使用及维护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建立较为完善的医用中心供氧保障系统[2]。
本文通过对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市部分医院的医用中心供氧保障系统安全技术进行考察,分析目前医疗机构存在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报告如下。
1 调查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对我市部分医院的医用中心供氧保障系统安全技术考察,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2所、三级乙等医院8所、二甲以下10所。
所有医院建立中心供氧保障系统年限在4至17年不等。
医院中心供氧系统管理与维护体会-精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从九十年代开始采用中心供氧、吸引、传呼系统,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通过临床使用,其优越性得到广大就医者和医护人员的欢迎与好评。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心供氧系统工程的科学和规范管理,本文结合我院中心供氧、负压系统的设计、安装、施工、维护等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院中心供氧系统管理维护引言我国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全民医保的逐步实施,为医院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另外,群众医疗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如何为就医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是医院全面建设的重要内容。
采取中心供氧、吸引、传呼系统已成为医院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之一。
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中心供氧、吸引、传呼系统,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通过临床使用,其优越性得到广大就医者和医护人员的欢迎与好评。
为了加强中心氧系统工程的科学和规范管理,笔者结合我院中心供氧、负压系统的设计、安装、施工、维护等等一些问题作一探讨,仅供参考。
一、中心供氧站的建设我院第一个氧气站最初设置在手术楼中的一个过道半间房内,没用两年就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又搬到内科楼占用一间房。
但经消防部门检查不合格,原因是离病房太近不安全。
重新选址,建好后,由消防部门验收合格供氧站才投入使用。
通过这一系列的事情,笔者认为在氧站系统工程总体设计时,要考虑到很多问题:首先是中心氧站的选址问题,由于氧气为助燃物质,站房应设立在离其他建筑物不小于7.5m的地方,尽可能建在离病房楼最近而又远离火源的地方,以减少质量损耗和防止发生危险事故。
站房内应通风良好,要保持室内氧含量不超过23%,还要避免阳光的直射等问题,室内应安装通风设施和防爆灯。
站房建设须考虑的问题很多,如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一个重大隐患——中心供氧站的管道系统没有接地线。
中心供氧系统有几种类型,我院使用的是接氧瓶组,经汇流排由减压阀供气。
中心供氧故障风险总结
中心供氧故障可能带来以下风险:
1. 病人生命危险:中心供氧故障可能导致病房内的氧气供应中断,使病人无法正常呼吸。
这可能导致病人窒息、缺氧甚至死亡。
2. 医疗服务受限:中心供氧故障会导致医疗设备无法正常运作,例如呼吸机、氧气吸入器等。
这将影响医疗团队对病人的治疗和监护,可能导致医疗服务受限,延误病人的治疗进程。
3. 医疗事故风险增加:中心供氧故障可能使得医疗团队在应急情况下无法及时提供氧气给病人。
这将增加医疗事故的风险,例如手术中病人突然缺氧导致手术失败或并发症的发生。
4. 病房紧急疏散风险:中心供氧故障可能导致病房内氧气浓度下降或无氧气供应,需要紧急疏散病人。
疏散过程中可能存在混乱、拥堵和安全风险,可能导致病人受伤或恐慌。
5. 患者安全风险增加:中心供氧故障会使病房内的氧气浓度下降,可能导致病人出现意识模糊、晕厥等症状。
这将增加病人的摔倒和其他意外伤害的风险。
为降低中心供氧故障的风险,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供氧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建立备用供氧系统,以备紧急情况使用;制定紧急预案,明确病房内的疏散路线和应急措施;培训医疗团队,提高应对
中心供氧故障的能力和意识。
中心供氧故障风险总结
1. 供氧中断:中心供氧系统的主要风险之一是供氧中断。
这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电源故障、气源故障或管道破裂等原因引起的。
供氧中断可能导致患者缺氧,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2. 压力不稳定:供氧系统的压力不稳定可能导致氧气流量不足或过高。
过低的压力可能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而过高的压力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
3. 气体泄漏:中心供氧系统中的气体泄漏是另一个潜在的风险。
泄漏可能发生在管道连接处、阀门或调节器等位置。
气体泄漏可能导致氧气浓度下降,增加火灾风险,并对周围人员构成危险。
4. 设备故障:供氧设备本身也可能发生故障,如氧气瓶故障、调节阀故障或流量计故障等。
这些故障可能导致供氧不稳定或中断。
5. 人为错误: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或维护不当也可能导致中心供氧系统故障。
例如,错误的设置、未及时维护或设备损坏的忽视都可能引发问题。
为了降低中心供氧故障的风险,医院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操作人员应接受培训,了解正确的操作和应急处理程序。
同时,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报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向我提问。
医用中心供氧保障系统安全技术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目的:探究医用中心供氧保障系统安全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方法:本次调查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1年9月,共选取了20所不同等级的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三级甲等11所,三级乙等5所,二甲以下4所,并详细调查其供氧保障系统。
结果:经调查发现,三级甲等级级别的医院中的供氧保障系统在各方面均优于三级乙等及二甲以下等医院,同时,其患者满意度、系统维护合格率、规范化管理合格率、安全配置合格率、质量控制合格率等均显著优于三级乙等、二甲以下等医院,且数据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当前医用中心供氧保障系统在安全技术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有消极影响,因此当前必须要寻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提高对医用中心供氧保障系统的日常维护效果。
关键词:中心供氧保障系统;安全技术管理;问题;对策前言: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技术得到了长足进步,提高了医疗效率。
各级医院中,基本上均有着完善的基础设备,其中中心供氧保障系统非常关键,可针对存在呼吸困难的患者实施供氧,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等,同时还可在麻醉、急救、重症监护等情况下使用,虽然该系统仅起到了辅助作用,但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中心供氧系统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因此其日常维护很关键,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等级相对较低的医院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存在着些许安全技术管理问题,导致对中心供氧保障系统的维护存在不足。
本次调查实验中,详细分析了中心供氧保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解决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中,共选取了20所不同等级的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医用中心供氧保障系统进行了详细调查,其中三级甲等11所,三级乙等5所,二甲以下4所。
同时在开展调查期间需随机抽取100例使用供氧辅助治疗的患者或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并抽取100例中心供氧保障系统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管理方面的调查。
中心供氧安全管理自查报告尊敬的领导: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管理,保障中心供氧生产的平稳运行。
我中心于201年4月14日成立了以副主任胡永刚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保卫科,办公室主任由陈军同志兼任。
我中心按照上级有关安全生产要求,对全年的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
一、我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安全生产。
我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安全管理方面,我们从日常行为入手,做到人人参与、事事有人管、人人讲安全,全面开展各项安全生产活动。
我中心按照《中央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要求进行管理、考核和监督。
根据管理工作需要和要求,中心各科室、各工种员工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
我中心各部门对安全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并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通过排查发现我中心安全隐患不多,基本消除了安全隐患。
在中心全体员工中加强对安全生产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教育,提高了大家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安全管理责任意识,落实安全工作措施;提高全体员工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各种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和考核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和控制;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二、提高认识,加强保障。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要确保我们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中心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就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因此我们中心领导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
必须树立“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坚持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健全应急预案;落实岗位责任制;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重大意义认识;增强职工安全生产工作自觉性;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第1篇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氧气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氧气作为一种高度易燃易爆的气体,其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本文针对医院用氧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分析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一、引言氧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然而,氧气具有高度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发生泄漏或误操作,极易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本文对医院用氧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分析潜在风险,并提出预防措施。
二、医院用氧安全隐患排查1. 氧气设备安全隐患(1)氧气管道老化:医院中部分氧气管道使用年限较长,存在老化、腐蚀等问题,导致氧气泄漏。
(2)氧气设备损坏:氧气设备如氧气瓶、减压阀、流量计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因磨损、腐蚀等原因损坏,引发安全事故。
(3)氧气设备安装不规范:氧气设备安装不规范,如管道连接不牢固、阀门设置不合理等,容易导致氧气泄漏。
2. 氧气储存安全隐患(1)氧气储存环境:氧气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防火、防爆。
若储存环境潮湿、通风不良,易引发氧气泄漏或火灾。
(2)氧气储存设备:氧气储存设备如氧气瓶、储存罐等,存在损坏、老化等问题,可能导致氧气泄漏。
(3)氧气储存数量:氧气储存数量过多,超出规定范围,易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
3. 氧气使用安全隐患(1)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医护人员在操作氧气设备时,可能因操作不当、疏忽大意等原因导致氧气泄漏。
(2)患者使用氧气设备:患者在使用氧气设备时,可能因操作不当、氧气流量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氧气泄漏。
(3)氧气设备维护保养:氧气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如未定期检查、更换老化部件等,可能导致氧气泄漏。
三、预防措施1. 加强氧气设备管理(1)定期检查氧气管道,发现老化、腐蚀等问题及时更换。
(2)对氧气设备进行定期保养、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严格按照规范安装氧气设备,确保连接牢固、阀门设置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