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1 城市(县城)供水水源基本情况表.
- 格式:doc
- 大小:158.00 KB
- 文档页数:10
表10 城市(县城)防洪情况统计表表10说明表10反映城市(县城)防洪基本情况。
主要指标解释如下:1、城市防洪主管部门指承担城市防洪职责的行政部门。
2、用“是”、“否”表示是否有防洪规划、防洪预案。
3、应达防洪标准指城市防洪规划中确定的防洪标准,已达防洪标准指城市防洪工程目前达到的标准,都用重现期(多少年一遇)表示,针对某个城市有不同防洪标准的情况,可以用多少年一遇~多少年一遇表示。
4、年度投资指统计年度用于城区防洪的各类直接投资总和,用“万元”表示,取整数。
5、年度洪涝损失指统计年度城市规划区范围因受洪涝灾害而直接损失的各类财产总值,用“万元”表示,取整数。
表11 城市(县城)供水水源基本情况表表11说明表11反映城市(县城)供水水源管理的基本情况。
主要统计项目有:供水能力、实际供水量、供水水源规划、应急备用水源规划、水源地个数等。
主要指标解释如下:1、城市供水水源系指城市(县城)集中供水水源,不包括自备水源、人饮工程等。
2、供水水源主管部门指承担城市供水水源管理职责的行政部门。
3、供水能力指城市(县城)所有水源供水能力之和,表间关系K3≥K4。
4、年实际供水量指城市(县城)所有水源年实际供水量之和。
5、用“是”、“否”表示是否有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城市供水应急预案、应急备用水源地情况。
6、表内关系:K8=K9+K10+K11+K12。
表12 城市(县城)供水水源供水量统计表表12说明表12反映城市(县城)各供水水源供水情况。
主要指标解释如下:1、城市水源系指城市(县城)集中供水水源,水源名称应填写全称。
2、水源类型按照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其它四种类型填写。
3、供水能力指该水源设计最大供水量(对河流型水源地,供水能力取水厂的最大设计取水量),应大于或等于实际供水量即L4≥L5。
4、实际供水量与上一年度相比若增加则填写正值,减少为负值,并应在文字报告中进一步说明增减原因。
5、水质状况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一93)》评价。
附件2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调查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18年2月本调查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目录一、总说明 (3)二、第一部分城市(县城)建设统计报表 (5)三、第二部分村镇建设统计报表 (111)四、第三部分附录 (154)一、总说明(一)调查目的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国城市、县城和村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村镇住宅的情况,给各级政府制定政策、进行宏观管理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特制定本统计调查制度。
(二)调查对象和统计范围本调查制度的调查对象为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城乡市政公用设施的各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
本统计调查制度之前一直使用单机版填报系统,目前未使用国家基本单位名录库或部门基本单位名录库。
本调查制度的统计范围为所有的设市城市和县。
统计报表按城区、县城和建制镇(乡)分别上报。
1.设市城市城区包括:市本级(1)街道办事处所辖地域;(2)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镇(乡)地域;(3)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
2.县城包括:(1)县政府驻地的镇、乡或街道办事处地域;(2)县城公共设施、居住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镇(乡)地域;(3)县域内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2001年)综述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876.2毫米,较多年均值少23.2%,属偏枯年份。
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省辖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发生特大干旱。
江淮丘陵区旱情尤为严重,春、夏、秋三季连旱,造成农业夏秋两季粮食和经济作物减产减收,蚌埠市、淮南市和部分县城供水及农村人畜饮用水发生严重困难,全省干旱程度和旱灾损失大于上年。
全省水资源总量474.27亿立方米,较多年均值少29.8%,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13.1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2.63亿立方米。
全省入境水量8217.54亿立方米,出境水量8541.56亿立方米。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28.95亿立方米,较上年末减少15.64亿立方米。
全省供水总量214.4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37.79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93.70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20.39亿立方米。
用水总量214.4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139.01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4.8%,较上年增加24.16亿立方米。
全省主要江河水质状况同上年相近,有41%的监测河段属于Ⅴ~劣Ⅴ类水质,淮河流域污染严重,巢湖富营养化依然突出。
大型水库和水利风景区、重要的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
一、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876.2毫米,折合水量1222.14亿立方米,比上年少22.4%,较多年均值少23.2%,属偏枯年份。
年降水量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南北差异尤为明显,即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南部地区偏少较多。
且与多年均值相比,各地区年降水量均不同程度偏少,除南部地区局部略偏少,为平水年份外,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偏少较多,为枯水或偏枯水年份。
按行政分区计算,全省各市年降水量及与上年、多年均值相比见下表。
2001年行政分区降水量与2000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单位:毫米其中,芜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属偏枯年份,宣城市、黄山市属平水年份,其余各市为枯水年份。
水源排查情况报告表格模板
1. 概述
本报告表格用于记录水源排查情况,便于检查和统计问题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表格可被用于各种场合,包括城市供水系统、大型工业设备、自来水站等。
2. 报告表格格式
序号水源名称所在地区满足标准程度检查人员检查日期
1 XX水厂XX市合格张三2021/1/1
2 XX河XX省不合格李四2021/1/2
3 XX水站XX县良好王五2021/1/3
3. 表格字段说明
3.1. 序号
序号为数据的唯一标识符,便于统计和管理数据。
3.2. 水源名称
水源名称详细描述检查的水源,例如:供水系统的水厂、河流、自来水站等。
3.3. 所在地区
所在地区描述此水源所处的区域,例如:城市、县、省、国家等。
3.4. 满足标准程度
满足标准程度描述该水源是否符合要求,例如:合格、不合格、较差、良好等。
3.5. 检查人员
检查人员记录该水源的检查人员姓名,以便跟踪和了解问题的来源。
3.6. 检查日期
检查日期记录检查这个水源的日期,以便跟踪和了解问题的发生时间。
4. 使用方法
此报告表格可以用于监督和管理各种类型的水源。
每个记录应该有完整的数据,包括有序号、水源名称、所在地区、满足标准程度、检查人员以及检查日期。
此外,如果需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更多字段。
5. 结论
使用此报告表格,能够方便地记录和检视各种类型的水源,为水源排查工作提
供了很好的参考。
同时,也便于相关部门及时监督和跟踪水源问题,加强水源质量的监控和管理。
附表2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调查表
附表2-4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调查表
附表2-5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表
附表2-6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表
负责人:王辉审核人:肖本良填表人:孙云填表日期:08 年8 月10 日附表5农村环境管理能力调查表
填表说明:
1.从事环保人数总数:指乡镇、村等从事环保人员;
2.政府人员:指乡镇政府中从事环保人员
3.非政府人员:指村庄及其他非政府组织从事环保人员。
附表6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程附表6-1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工程。
附表二饮用水水源地综合信息表填表说明:1、水源地名称:依据《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护规划》中的水源地名称进行填写,对于不在其中或者核实为错误的应采用通用名称。
2、水源地编码:见附件一。
3、水源地类型:见附件一,示例:湖库型水源地,填写“2”。
4、使用状态:填写水源地现状使用状态类别,包括现用(1),备用(2)及规划(3)三种,示例现用水源地填写“1”。
5、所处城镇:填写所处城镇名称,同附表一中城镇名称,可以多项填写。
6、服务城镇名称:同附表一中城镇名称,可以多项填写。
7、服务人口:水源地供水的城镇人口数,计量单位万人,计至两位小数。
数据来源年鉴或城镇水务局等相关部门。
示例“123.12”。
8、设计取水量:是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方案,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的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的环境地质现象等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水文地质单元或取水地段中能取得的水量。
计量单位是万立方米/日,计至两位小数。
数据来源城镇供水公司或水务部门等相关部门。
示例 "200.01"。
9、实际取水量:水源地实际平均日取水量,计量单位是万立方米/日,计至两位小数。
数据来源城镇供水公司或水务等相关部门。
示例“200.02”。
10、水质类别:选择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相应类型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环境质量。
地表水水质类别分为Ⅰ、Ⅱ、Ⅲ、Ⅳ、Ⅴ和劣Ⅴ类,地下水水质类别分为Ⅰ、Ⅱ、Ⅲ、Ⅳ、Ⅴ。
示例“Ⅲ”。
11、主要超标因子和倍数:根据评价标准,按超标倍数由高到低选取前3 项,填写超标因子和超标倍数(地表水源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评价;地下水源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Ⅲ类标准评价。
)数据来源地方环保监测部门,超标倍数计至一位小数。
饮水保障情况汇报表格一、饮水保障情况总体概况。
根据最新的饮水保障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饮水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截至目前,全国98%以上的城乡居民已经实现了安全饮水。
在农村地区,饮水保障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居民饮水困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同时,城市居民的饮水供应也得到了有效保障,供水设施不断完善,供水质量稳步提升。
二、城市饮水保障情况。
1. 城市供水设施不断完善。
各大城市供水设施持续改造升级,新增水源地和水厂,提升了城市供水能力。
同时,城市管网的更新改造工作也在稳步推进,老旧管网得到了有效更新,减少了供水管网漏水和污染的问题。
2. 城市供水质量稳步提升。
各地城市供水部门加强了水质监测和管理工作,确保了城市居民饮水安全。
水厂对供水水质进行严格监测,确保了供水水质达标。
同时,城市供水部门也积极开展了水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居民对饮水质量的关注度。
三、农村饮水保障情况。
1. 农村饮水工程不断完善。
近年来,农村饮水工程得到了加强,各地政府加大了对农村饮水工程的投入,新增了大量的农村饮水项目。
通过加大水源地的保护和改造,农村饮水工程得到了有效改善。
2. 农村饮水质量稳步提高。
农村饮水水质得到了有效保障,各地政府加强了对农村饮水水质的监测和管理工作,确保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同时,农村饮水部门也加强了对饮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减少了供水设施老化和污染的问题。
四、未来工作展望。
在保障饮水安全方面,我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城乡饮水工程的投入,加强对饮水水质的监测和管理,不断完善饮水保障体系,确保全国人民都能够享受到安全饮水。
总之,饮水保障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加大力度,不断完善饮水保障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饮水保障。
用水单位用水情况表(供水01表)填报说明一、填报范围本市各用水单位。
二、组织实施方式各区计划用水主管部门负责区公共供水管网到达范围内用水单位及区水资源管理部门管理的自建设施取水单位报表的收集、汇总、分析。
三、报送要求此报表为月报。
市属公共供水管网到达范围内的用水单位及市水务局直管的自建设施取水单位于次月10日前报送上海市供水管理处;各区公共供水管网到达范围内的用水单位于次月10日前报送各区计划用水主管部门;区管理的自建设施取水单位,于次月10日前报送各区计划用水主管部门,抄送区水资源管理部门。
四、指标解释、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一) 新水量指取自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水源被第一次利用的水量。
计算公式:新水量=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间接冷却用新水量+工艺用新水量+锅炉用新水量+生活用新水量+其他新水量1、按水源分类(1) 地表水指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取水设施提取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的水量。
从周边单位购得的通过管道供应的各类水质的水(不包括公共供水企业供应的自来水)或水的产品(如蒸汽、热水等) 也计入本项。
注:化学水折算成取水量可按实计算,也可取折算系数为1.10;蒸汽量折算成取水量可按实计算,也可取折算系数为1.15。
(2) 地下水指用水单位通过取水设施直接从地下承压含水层中抽取的地下水量。
(3) 自来水指地表水、地下水等经过公共供水企业加工处理,经认定达到自来水供水标准,通过公共供水管网系统供应的水量。
2、按用途分类(1) 间接冷却用新水量指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冷却循环系统(或设备)为间接冷却目的而从各种水源补充的新水量。
统计口径:不统计取自江、河、湖、海用于直流冷却的新水量。
(2) 工艺用新水量指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用于工艺目的(包括制造产品、洗涤处理、直接冷却及其科研、教学、实验、研究)而从各种水源补充的新水量。
(3) 锅炉用新水量指为满足锅炉给水和锅炉水处理用水而从各种水源补充的新水量。
城市基本情况表一、地理特点- 位置:[城市名称]位于[具体地理位置],紧邻[相邻城市或主要河流]。
- 面积:[城市名称]的总面积为[具体面积]平方千米。
- 气候:[城市名称]属于[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主要气候特征]。
二、人口与民族- 人口:[城市名称]的人口约为[具体人口数量],其中男性人口约为[男性人口数量],女性人口约为[女性人口数量]。
- 民族:[城市名称]主要由[主要民族]组成,其他少数民族包括[其他少数民族名称]。
三、经济发展- GDP:[城市名称]的年度GDP为[具体GDP数值],位列[所在地区或国家]GDP排名第[排名数字]。
- 产业结构:[城市名称]的主要产业包括[主要产业名称],其它重要产业还有[其他重要产业名称]。
- 城市规划:[城市名称]已经制定了[具体规划名称],旨在[规划目标],预计将对城市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四、教育与文化- 高校:[城市名称]内拥有[高校数量]所高等院校,其中包括知名高校如[知名高校名称]。
- 文化遗产:[城市名称]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有[著名文化遗产名称]。
- 文化活动:[城市名称]每年举办多个重要的文化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甚至全球的游客参与。
五、交通与基础设施- 铁路:[城市名称]拥有[铁路数量]条铁路,连接了[其他城市名称]等地。
- 公路:[城市名称]的公路网发达,便于市内外的交通出行。
- 机场:[城市名称]设有[机场数量]个机场,其中[主要机场名称]为国内外旅客提供服务。
以上是对[城市名称]的基本情况进行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如有需要,随时联系我。
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普查表目录全国水利普查NationalCensusForWater 水库工程普查表表号:P201表制表机关: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文号:国统制[20 ] 号复核人员:联系电话:日期:年月日审查人员:联系电话:日期:年月日(公章)P201表水库工程普查表填表说明水库工程:在河道、山谷或低洼地带修建挡水坝或堤堰,形成的具有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功能的水利工程。
1.本表适用于总库容10万m3及以上的水库工程。
2.有发电任务的水库,要同时填写水电站普查表。
3.填表说明中“设计文件”,指上级部门批准的正式文件,包括工程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复文件、工程调度运行文件、工程复核报告、工程改扩建报告、工程补充设计报告、原设计报告等,要求按照最新批复的设计文件填写。
如果工程没有“设计文件”,也可按照工程现在运行使用的指标填写。
一、基本情况【1.水库名称及编码】以水库工程日常运行管理的现行名称为基础,在表中填写:“××水库”。
如“三峡水利枢纽”在表中应填写“三峡水库”,并填写本次普查水库工程统一编码。
【2.水库位置】填写主坝坝址(或闸址)右端所在行政区名称及行政区划代码,要求填写到行政村级。
【3.地理坐标】总库容1亿m3以下的水库填写。
山丘水库填写主坝轴线中点处地理坐标的经度和纬度;平原水库填写主进水闸轴线中点处地理坐标的经度和纬度。
单位:°′″。
【4.所在河流(湖泊)名称及编码】填写水库工程坝址(或闸址)所在河流或湖泊名称及本次普查统一编码。
【5.所在水资源三级区名称及编码】由普查机构按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采用的分区及编码,填写水资源三级区名称及编码。
【6.水库类型】选择山丘水库、平原水库两类之一填写。
并在相应□内打“√”。
①山丘水库:指用拦河坝横断河谷,拦截河川径流,抬高水位形成的水库。
包括山谷水库和丘陵区水库。
②平原水库:指在平原地区,利用天然湖泊、洼淀、河道,通过修建围堤和控制闸等建筑物形成的蓄水库。
饮用水水源地基本信息调查表填表说明1.水源名称:依据《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护规划》中的水源地名称进行填写;2.水源代码:以2007年以来开展的全国城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基础状况调查时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使用的水源代码为主,新增水源编码方法详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编码规范指南》;3.所在流域:按浙江省地表水分类,分别为“钱塘江、曹娥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苕溪、京杭运河、平原河网、独流入海与海岛河流、浙闽交界水系”等12类。
4.水源地类型:按“河流、湖库、地下水”分类;填表说明:1.典型污染源个数:分地下油罐、垃圾填埋场、矿山开发分别填写。
为在相应一级、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的典型污染源个数。
单位“个”。
2.数量:加油站已有的地下油罐数量,计量单位:个。
数据来源年鉴或城镇工商等相关部门。
示例2。
3.是否配有监测设备:填写“有”、“无”、“在建”。
4.垃圾填埋场规模:指垃圾填埋场设计的填埋规模,单位:立方米。
计至个位,示例“112”。
5.堆埋方式:指垃圾填埋场的处置方式,填写有简单堆放(无任何防护措施)、简单填埋(顶部有一定的覆盖层)、卫生填埋(按国家标准建设)(3),示例“1”。
6.矿种类:指矿山开发的主要采矿种类,示例“铁”。
7.其他典型污染源:该项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典型污染源填写,包括违章建筑、农家乐等。
8.企业名称:企业名称填写污染企业中文全称。
9.经度、纬度:保留4位小数,如“120.3586,28.6545”。
10.保护区类型:填写企业所在保护区的类型,填写“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示例“一级”。
11.入河排污口:包括直接或者通过沟、渠、管道等设施向江河、湖泊排放污水的排污口。
该项调查主要针对河流、湖库型水源地。
12.是否排入水源地:填写保护区内企业污水是否最终排入到饮用水水源地,包括直排,处理后直排,通过河流等间接排入。
填写“是”或“否”,示例“是”。
13.是否有污水处理设施:填写企业是否有污水处理设施,填写“是”或“否”,示例“是”。
供水工程环评报告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鲁甸县城供水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鲁甸县给排水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2010年9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表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表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表三、环境质量状况
表四、评价适用标准。
茂山镇农村生活饮用水基本情况调查表注:集中式供水是指自水源集中采水,经处理或未处理后,通过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公共取水点,包括自建设施供水;集中式供水应符合以下特征:1、日供水能力20㎡及以上;2、供水范围覆盖7户及30人以上;3、通过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者公共取水点。
茂山镇农村生活饮用水基本情况调查表取水点,包括自建设施供水;集中式供水应符合以下特征:4、日供水能力20㎡及以上;5、供水范围覆盖7户及30人以上;6、通过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者公共取水点。
茂山镇农村生活饮用水基本情况调查表取水点,包括自建设施供水;集中式供水应符合以下特征:7、日供水能力20㎡及以上;8、供水范围覆盖7户及30人以上;9、通过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者公共取水点。
茂山镇农村生活饮用水基本情况调查表取水点,包括自建设施供水;集中式供水应符合以下特征:10、日供水能力20㎡及以上;11、供水范围覆盖7户及30人以上;12、通过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者公共取水点。
茂山镇农村生活饮用水基本情况调查表注:集中式供水是指自水源集中采水,经处理或未处理后,通过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公共取水点,包括自建设施供水;集中式供水应符合以下特征:13、日供水能力20㎡及以上;14、供水范围覆盖7户及30人以上;15、通过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者公共取水点。
茂山镇农村生活饮用水基本情况调查表注:集中式供水是指自水源集中采水,经处理或未处理后,通过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公共取水点,包括自建设施供水;集中式供水应符合以下特征:16、日供水能力20㎡及以上;17、供水范围覆盖7户及30人以上;18、通过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者公共取水点。
取水点,包括自建设施供水;集中式供水应符合以下特征:19、日供水能力20㎡及以上;20、供水范围覆盖7户及30人以上;21、通过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者公共取水点。
取水点,包括自建设施供水;集中式供水应符合以下特征:22、日供水能力20㎡及以上;23、供水范围覆盖7户及30人以上;24、通过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者公共取水点。
内,标明保护区名称。
12、针对评价河段填表时,除湖库富营养化指数等指标外,其他指标应尽量填表;针对湖库填表时,可根据湖库特点,选择生态需水、湖库富营养化指数、下泄水温以及生物及栖息地中的有关指标进行填写。
3、结合水源涵养、河湖生境形态修复、物种多样性保护、水域景观维护、地下水保护5种水生态功能类型填写。
4、“主要生态保护对象”,包括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鱼类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水利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录的水域及鱼类、珍稀濒危鱼类、洄游鱼类“三场”、河道内珍稀保护动植物资源等。
5、从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物理形态、生物状况、社会环境等方面概化河段或湖库水生态问题。
各类生态问题、发展趋势及胁迫因素在表中用文字简要描述。
附表2-4-3 ___市(县、旗、区)地下水现状超采及生态与环境恶化状况(2010年)2、地下水超采区名称按超采区评价时的名称填写。
3、地下水超采区种类填写一般超采区或严重超采区。
4、地下水类型按浅层地下水、深层承压水填写。
5、深层承压水年均可开采量为0。
附表2-4-4 ___市(县、旗、区)地下水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统计(2010年)注:1、地下水类型按浅层地下水、深层承压水填写。
2、规模以上机电井指①井口井管内径大于或等于200mm的灌溉机电井,②日取水量大于或等于20m3的供水机电井,一般多为自来水供水企业的水源井、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的水源井以及单位自备井。
2、经纬度按照十进位填报;3、水源地类型分为湖泊、水库、河道、地下水(浅层和深层);4、工程规模:蓄水工程按总库容划分,大型≥1.0亿m3,1.0亿m3>中型≥0.1亿m3,0.1亿m3>小型≥0.001亿m3,塘坝<0.001亿m3,塘坝不包括鱼池、藕塘及非灌溉用的涝地或坑塘;引、提、调水工程按引、提、调水规模划分,大型≥30m3/s,30m3/s>中型≥10m3/s,小型<10m3/s;地下水按照大型≥5万方/日,5万方/日>中型≥1万方/日,小型<1万方/日;5、分“已建”、“在建”和“待建”三类工程,待建为已经批复立项的工程,备注中注明批复时间;6、在建和待建工程根据项目建设计划填报计划投产时间;7、工程运行状况说明,要以文字说明形式对工程运行状况、存在问题、原因进行简要分析;8、水源地所在功能区名称针对已划定水功能区的水源地,没有划定功能区的水源地可以不填;9、水源供水持续状况分为向城市常年供水、汛期供水、非汛期供水三种情况。
供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表尊敬的领导:我向大家汇报供水工作的开展情况如下:一、供水设施建设情况。
我们在上个季度完成了供水设施的改造和扩建工作。
新建的供水管网覆盖了城市的主要区域,提高了供水的覆盖率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对老旧的供水设施进行了维护和更新,确保了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二、供水水质监测情况。
我们加强了对供水水质的监测和检测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
通过定期取样和实验分析,我们保证了供水水质的安全和可靠。
在过去的季度中,供水水质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三、供水保障能力。
在应对突发水灾和供水紧急情况方面,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措施。
我们建立了应急响应机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了供水保障能力和紧急处理能力。
在过去的季度中,我们成功应对了多起水灾和供水紧急情况,保障了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
四、供水服务水平。
我们不断优化供水服务流程,提高了供水服务效率和质量。
通过建立24小时供水服务热线和网络平台,居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供水问题的咨询和投诉。
我们及时响应居民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供水服务,有效解决了居民的供水问题。
五、供水工作宣传和教育。
我们开展了供水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了居民对供水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举办供水安全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我们增强了居民对供水安全的信心,有效预防了供水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结:在过去的季度中,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供水设施建设,加强水质监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优化供水服务流程,开展供水宣传和教育工作。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供水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供水服务。
特此汇报。
文档创作者,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表11 城市(县城)供水水源基本情况表
表11说明
表11反映城市(县城)供水水源管理的基本情况。
主要统计项目有:供水能力、实际供水量、供水水源规划、应急备用水源规划、水源地个数等。
主要指标解释如下:
1、城市供水水源系指城市(县城)集中供水水源。
2、供水水源主管部门指承担城市供水水源管理职责的行政部门。
3、年供水能力指城市(县城)所有水源供水能力之和,表间关系F2≥F3。
4、年实际供水量指城市(县城)所有水源年实际供水量之和。
5、用“是”、“否”表示是否有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城市供水应急预案、应急备用水源地情况。
6、水源地个数按照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三种类型分别填写。
7、表内关系:K8=K9+K10+K11。
表12 城市(县城)供水水源供水量统计表
表12说明
表12反映城市(县城)各供水水源供水情况。
主要指标解释如下:
1、城市水源系指城市(县城)集中供水水源,水源名称应填写全称。
2、水源类型按照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三种类型填写。
3、供水能力指该水源设计最大供水量,应大于或等于实际供水量即F5≥F6。
4、实际供水量与上一年度相比若增加则填写正值,减少为负值,并应在文字报告中进一步说明增减原因。
5、水质状况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一93)》评价。
表13 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回用统计表
表13说明
表13反映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回用基本情况。
主要指标解释如下:
1、污水处理回用主管部门指承担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管理职责的行政部门。
2、用“是”、“否”表示是否有城市污水处理回用规划。
3、地下水回灌用水指用于补充地下水(地下水源补给、防治海水入侵、防治地面沉降)的污水处理回用量。
4、工业用水指用于冷却(直流式、循环式)、洗涤(冲渣、充灰、消烟除尘、清洗)、锅炉(中压、低压)等污水处理回用量。
5、农林牧业用水指用于农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灌溉、种植与育苗)、林业(林木、观赏植物的灌溉、种植与育苗)、牧业(家畜、家禽用水)等污水处理回用量。
6、城市非饮用水指用于冲厕、街道清扫、消防、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污水处理回用量。
7、景观环境用水指用于娱乐性景观环境(娱乐性景观河道、景观湖泊及水景)、观赏性景观环境(娱乐性景观河道、景观湖泊及水景)、湿地环境(恢复自然湿地、营造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回用量。
8、表中所指再生水即污水处理后回用水。
9、再生水管道长度指输送再生水的管道长度,包括总管、干管、支管长度之和。
10、再生水厂指以污水处理厂出水为水源,进行深度处理后满足不同用户水质需求的处理厂。
11、污水处理回用率指统计年度内年污水回用量与年污水处理量的比率。
计算公式:污水处理回用率=年污水处理回用量/年污水处理量*100%。
12、表内关系:M4=M5+M6+M7+M8+M9。
表14 城市(县城)其它非传统水资源开发统计表
表14说明
表14反映城市(县城)除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外其它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基本情况。
主要指标解释如下:
1、本表统计的非传统水资源指除污水处理回用水资源外的非传统水资源。
2、其它非传统水资源开发主管部门指承担城市其它非传统水资源开发管理职责的行政部门。
如不同的非传统水资源开发由不同部门管理,应注明。
如海洋局负责海水淡化,水利局负责雨水积蓄利用等。
3、用“是”、“否”表示是否有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4、雨水集蓄利用量指城区收集、滞蓄、处理利用的雨水量。
5、本次统计中的苦咸水包括微咸水、咸水、苦咸水等。
6、非传统水资源的用途请填写“地下水回灌”、“工业”、“农林牧业”、“城市非饮用水”、“景观环境用水”,具体含义见表13的说明。
8、表内关系:N12=N4+N6+N8+N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