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地形对主要地理要素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125.00 KB
- 文档页数:3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专题之二1、地形对气候影响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
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③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④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影响局部气温。
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
山体阴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
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
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
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
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
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③影响风速。
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
地理高一知识点地形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各个地貌特征,包括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
地形是地球形成和演化过程的产物,也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地理高一知识点中与地形相关的内容。
1. 地球的地形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板块上,占地球表面的29%左右,而海洋则占71%。
陆地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河流,而海洋的地形则由大洋洋脊、海沟、海岬等组成。
2. 山地山地是指地球表面高度起伏较大的地带,通常海拔超过500米。
山地主要由山脉、山岭和山谷组成,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地形类型之一。
山地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地震和风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3. 高原高原是指地表相对平坦的地区,海拔较高,周围多为山脉环绕。
高原通常是由地壳抬升或河流剥蚀作用形成的。
高原气候多样,生态环境较为特殊,对人类的居住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 丘陵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形类型,起伏较小,通常海拔在200-500米之间。
丘陵地区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种植,因此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重要的农业丘陵区。
5. 盆地盆地是指地球表面形成的相对平坦的地区,四周多被山脉环绕,形似一个容器。
盆地多为内陆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盆地通常是由地壳下陷或受隆起的山脉阻挡而形成的。
6. 河流河流是地球表面水循环和地貌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流的形成与雨水的集聚和地势起伏有关。
河流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河流的地势变化形成了峡谷、瀑布、三峡等景观。
7. 地形的影响地形对气候、水源、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山地和高原常常是降水的重要来源,丘陵和盆地适宜农业发展,而河流则是人们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交通通道。
总结: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特征,包括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河流等。
地形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地壳运动、水文循环和风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形对气候、水资源、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输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地形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和人类活动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 80个难题攻克专题1.某地地理位置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1)绝对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纬度带位置、温度带位置)(2)相对位置和相邻位置(位于XX地区的XX方位,东西南北中靠、濒、临、接XXXXXX地区)【引申题型】——地理位置进行评价(1)经纬度位置(所跨纬度带、热量带)——气候→农业(种类、生长期和熟制)(2)海陆位置(降水、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3)相邻位置(陆上相邻)——商贸、国际协作与分工(如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对外开放等)(4)交通位置(陆上、海上交通)——运费、大物流、转口贸易、商贸、腹地(5)经济位置——吸引资金、技术引进;科研,技术发展;国际协作和分工(6)政治位置——政治中心或区域行政中心2.地形特征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1)地形类型多样或单一,以XX、XX、XX地形为主;(2)地势起伏大(小),地势XX高XX低;(3)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4)特殊地貌(如果有则一定要说):海岸线、喀斯特地貌、沙漠戈壁、冰川地貌、火山等。
【引伸题型】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气候+河流+土壤+农业+工业+交通+城市3.等值线题目的五读法——秒杀选择题(1)读图名——明确等值线的类型(2016届高考可能会汇入新的等值线元素)(2)读数值——注意取值,同时注意题干中所注的关键词“最大”、“最小”等词汇,在高考时一定要有目的性地勾画重点,正确运用好公式。
这里特别强调局部范围内“闭合”的地方。
(3)读疏密程度——反映水平差距的大小(如坡度、温差、风力、空间差异等等)(4)读凸起方向——这也是命题的重点,“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凸高为高、凸低为低”往往成为考试比较青睐的东西(5)读延伸方向——通过等值线这个载体,来考查影响某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这也是一种考法。
4.地方时的计算——找关键,取整估算,接近秒猜正确选项(1) 第一步必须通过图文信息找到已知地方时)——这是解题的关键(2)第二步明确公式,看算东还是算西,用加还是用减,这个题目有点变化,特别注意带有航程类的题目,必须加上航行的时间,否则这个题目就会陷入陷阱,要素不全,答案出错。
一、地形对其他要素的影响1、对气候(1)地势高低根据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随高度的升高降水减少。
2)地形起伏高耸的山脉往往成为低层空气流动运行的障碍,它可以阻滞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来的暖空气又可使气流的水份大大损耗,在山脉两侧高大的山脉往往成为气候的分界线。
例如中国的秦岭。
3)地形分布地形分布会改变某地的气温分布,也会使某种气候只局限分布于某一狭窄的区域。
例如北美洲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沿岸狭长的地带,而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能够分布到大陆内部,分布的面积广阔,就是与“西欧平原面积广,山脉呈东西走向、相间分布,从而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西风深入大陆内部”有关。
4)地形类型在同一纬度的地区,由于地形类型的不同,使得影响气候的因子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例如那曲冬季是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的影响而温度特别低,而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南京市则温度较高,说明地形类型的差异对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5)山坡方向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与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山地的迎风坡(指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在山脉的迎风坡,暖湿气流被迫抬升,容易成云致而。
背风山坡因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水就少)比背风坡多雨,向阳坡比背阳坡气温高。
由于山坡方向对气候各要素发生显著影响,而且对气候也就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我国的长白山就呈现出这种明显的现象。
2、对水文的影响地形的高低,倾斜方向决定河流流向,如我国大多河流向东流,主要是我国地形是西高东低,而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含沙量;径流年级变化和季节变化(同一季节)水系:流向;水系形状(羽状、扇形、放射状、向心状);流域面积、河道形态(眼鲁藏布江大峡谷)、河口三角洲形态、3、对土壤的影响山地地形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肥力低。
平原堆积作用明显土层厚肥力高。
4、对植被的影响纬度低相对高度大的地区垂直地带性显著,植被类型多样。
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地形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环境要素影响气候①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②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山、高原气候;③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④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⑤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水文①河流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②河流的落差及流速;③河网密度及河流长度,一般平坦地形河网密度大,山地地区河流短小④支流⑤湿地的形成地貌地形崎岖坡度大,容易形成侵蚀地貌。
如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势低洼处容易形成沉积地貌。
如三角洲,河漫滩,冲击洪积平原等植被①迎风坡和背风坡、阴破和阳坡、山麓和山岭植被的种类、密度等都不尽相同,②海拔不同自然带谱不同土壤①低洼平坦的地形加剧洪涝灾害高温热浪②坡度大加剧滑坡泥石流③盆地容易形成大雾,加剧酸雨等污染④封闭地形加剧赤潮,海潮等灾害⑤山地阻挡冷空气减少寒潮低温影响,阻挡暖湿气流被风坡加剧旱灾【典型例题2】从地形特征说明B山脉对气候的影响。
(8分)【典型例题3】整体性角度简析山脉L对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8分)(二)地形对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典型例题2】指出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的有利地形条件。
(5分)【典型例题3】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
图5a 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
图5b 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
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12分)【典型例题4】下图为新西兰南、北二岛地形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结合气候和地形特征,简述新西兰南、北二岛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
【典型例题5】 西藏年楚河河谷(图6)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
地形要素对地理景观的制约与影响地形是地球表面的物理特征之一,它由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构成。
地貌要素是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形特征,如山脉、丘陵、盆地等。
地形要素对地理景观的制约和影响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以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为例,分析地形要素对地理景观的制约与影响。
一、山脉的制约与影响山脉是地形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景观的制约和影响十分明显。
首先,山脉对气候产生影响。
它们能够屏障风向,改变气流的流向和速度,导致气候的变化。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印度南方季风的北上,使得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北坡相对干旱。
其次,山脉也对降水产生影响。
山脉的高度会使得云层上升,从而形成降水。
著名的例如喀斯特地貌岳麓山,由于其高度和地势的原因,常年云雾缭绕,降水丰富。
二、河流的制约与影响河流是地貌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景观的制约和影响不容忽视。
河流的形成往往是长时间的地质运动和侵蚀作用的结果。
河流在地理景观上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地貌特征,包括河谷、河口、三角洲等。
河流的流速、流量、冲蚀力等也对地理景观的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黄河的强烈冲蚀力,不仅形成了壮丽的黄土高原,也导致了河床的不断上升,使得过程这个小流域内产生了严重的泥沙淤积问题。
三、湖泊的制约与影响湖泊是地貌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地理景观产生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
湖泊的分布、面积和容积等特征,对地理景观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
太阳湖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它是天然的软岩溶蚀发生盆地中,由多年来的地下水溶解造成的孤立湖泊。
湖水总是干燥季节时,湖面空旷,干旱季节水位底降。
而在湖泊湖岸形成的宽河床时有大量的小行星流在流向湖泊大量的水流和扇头。
四、海洋的制约与影响海洋是最大的地球地貌要素,对地理景观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制约和影响。
海洋的面积、盆地形状、海岸线的线型等因素,决定了地理景观的形成。
例如,大西洋的海岸线长而曲折,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海湾和海角。
海洋还对气候产生直接影响,蒸发和降水过程导致盐度和温度的变化,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变。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整理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整理据了解,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部分有很多知识点,例如,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界线;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西藏藏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界线。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整理一、我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分布地区1.风能我国风能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分布于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新疆北部、内蒙古、甘肃北部、黑龙江、吉林东部、河北北部、辽东半岛、青藏高原北部。
2.太阳能我国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3.地热能地热资源的分布与板块构造、岩浆活动、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分布于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的台湾省,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的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
利用率较大的是西藏羊八井地热站。
二、中国海洋资源的概况。
主要海水水产;主要渔场和盐场的分布。
1.概况大陆海岸线世界第四;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海域;跨热带、亚热带、温带;滩涂面积广大,岛礁林立,大陆架广阔。
2.主要渔场、盐场主要渔场有渤海渔场、黄海渔场、东海渔场、南海渔场、舟山渔场(最大的渔场).盐场主要分布在北方沿海地区辽宁、长芦、山东、江苏盐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高温少雨、日照强、多风的时期一致,这里的海岸又多为泥质海岸,海岸平直、坡度平缓、渗透性小,适宜晒盐,海盐生产条件优越。
长江以南盐场较小如海南莺歌海盐场、台湾布袋盐场。
中国地理必背地理分界线意义1.秦岭——淮河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区是我国一月均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是我国积温4500℃经过地区是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我国南方水田农业与北方旱地农业界线我国河流有无结冰期界线江汉谷地与渭河平原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界线四川盆地与黄土高原的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2.大兴安岭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界线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1.地理位置特征(1)绝对位置::包含具体的经纬度、半球位置、纬度带、热量带。
《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微专题教学设计山东省枣庄八中北校李鲁一、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2.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1、理解地形对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的影响。
2、能够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导入环节展示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示意图,导入新课举例说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举例要恰当。
2.要具体分析要素之间的影响过程。
3.语言要准确、简洁。
探究学习一、北美和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析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填写学案上表格探究学习2.比较伦敦(51°30′N,0.1°5′E)和温哥华(49°13′N,123°06′W)的年降水总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比较旧金山和诺福克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以上分析的结果,构建思维导图二、地形对植被的影响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小组讨论、回答小组讨论、回答讨论分析:小夏同学从旧金山到甲地沿途观察到植被景观有怎样的变化?反映了哪一种分异规律?分析引起植被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
1.思路清晰,分析到位。
2.语言要准确、简洁。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探究学习三、地形对土壤的影响小王来自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的一个小村寨,当地石漠化严重,素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之说。
……为摸清家乡石漠化现状,小王组织年轻人对村寨所在小流域的土地石漠化及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与测量,并绘制了小流域的土壤厚度、岩石裸露率、坡度与坡位的关系图(下图)。
教师点拨,讲解读图方法做辅助线构建思维导图小组分析、讨论、回答(1)指出坡位与土壤厚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分析原因。
(2)进一步调查发现,在中上坡位耕种,作物产量低、不稳定。
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关系并举例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以下是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关系的举例:1. 气候与地形:地形对气温的影响表现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
同时,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表现为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背风坡则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是迎风坡,降水丰富,而北坡则相对干燥。
2. 气候与水文:气候对河流的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
在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河流流量大且稳定;而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也随之呈现季节性变化。
例如,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气候使得该地区的河流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小、水位变化小等特点。
3. 地形与水文:地形对河流的走向、水系的形状有决定性作用。
例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得绝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而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的地形则导致形成向心状水系。
此外,地形还影响河流的利用方式,如山区地形陡峭,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
4. 气候与生物:气候对生物分布有重要影响。
不同气候条件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有明显差异。
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区生物多样性丰富,而沙漠气候区生物种类稀少。
5. 土壤与生物:土壤是生物生存的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孕育着不同的生物群落。
例如,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贫瘠的土壤则可能导致植被稀疏。
综上所述,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在实际地理现象中,这种整体性表现得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