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C 解析:①不远千里:不顾千里长途的遥远。使用正确。② 不能自已:自己无法中止自己的感情或行动。此句主要是 强调失独母亲的这种做法是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应用“不由自主”。③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 天的来临,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此 处使用不符语境。④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 多。使用正确。⑤噤若寒蝉:像寒秋的蝉不再鸣叫,形容 不敢作声。此处望文生义。⑥势在必行:指某事根据事物 的发展趋势必须做。使用正确。
故都的秋/郁达夫
学习目标
1.赏析故都的秋景,品味故都的秋味,体味作者对 故都的秋的情感。 2.体悟文本中真实的自然情怀、闲适的人文情怀。
2
四季中,春天是妩媚的,给人以艳丽;夏天是热情的,给人以昂扬
;冬天是寒冷的,给人以萧索。那么,秋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请
同学们归纳一些有关秋的诗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后,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 避居杭州,写了大量的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散文。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 平, 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散文 《故都的秋》。
郁达夫(右)、郭沫若 (中)、斯诺在一起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 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 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 (现东京大学)。
题目解说
故都的秋
表明描写地点,含 有深切的眷念之意。
是描写的内容
题目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总写(1~2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