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每课课后作业及答案汇编(含五套题)
- 格式:docx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16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cí tuì yā yì rěn shòumánɡ lù jǐ bèi quán wēi二、选字填空。
躁噪燥( )声干( ) 急( )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ɡuījūn]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 )裂的手指数着。
四、仔细品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这段话运用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对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描写,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母亲形象。
2.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震耳欲聋”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是______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这段话反映出母亲工作的____________,劳动环境____________。
五、(一)课内阅读。
①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②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③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1.联系上下文解释选文中的加点词语。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场景歌》课后作业及答案一、选择正确的音节填一填。
sōu dào jiàn cuì fān稻舰艘翠帆二、拼一拼,写一写。
huā yuán yì duì hóng lǐng jīn duì qí()里来了()少先队员,他们戴着(),举着(),tóng hào zuò qiáo拿着(),穿过一()石()。
三、连一连。
一艘铜号一方垂柳一道军舰一行欢笑一把小溪一片鱼塘四、跟我一起填。
数量少数量多一(根)筷子一(把)筷子一()花一()花一()人一()人五、读句子,选字填空。
圆园1.公()里有一个()形的花坛。
队对2.我们的()旗正迎风飘扬。
3.壮壮的做法是()的。
六、看图选量词填空。
块条座丛群面一()队旗一()小河一()飞鸟一()翠竹一()稻田一()石桥七、先读一读,再填量词。
一头牛,两瓶酒,三串(chuàn)葡萄,四节藕(ǒu),五六条鱼,七八只狗,九朵花,十个手指头。
一()手指头一()鱼一()狗一()酒一()牛一()葡萄参考答案一、dào jiàn sōu cuì fān二、花园一队红领巾队旗铜号座桥四、朵束个群五、1.园圆2.队3.对六、面条群丛块座七、个条只瓶头串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树之歌》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疆(jāng jiāng)装(zuāng zhuāng)耐(lài nài)银(yín yíng)桦(huá huà)掌(zǎng zhǎng)二、拼一拼,写一写。
yáng shù zhuàng dà mù mián()()()sōng bǎi huà shí shuǐ shān()()()三、我的发现。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根据拼音写生字。
我想去天yá( )海角游玩,我想去看黄yīng ( ),所以我不怕劳累。
二、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茅檐.(yán) 畦.田(qí) 环绕.(rǎo)B.排闼.(tà) 山郭.(ɡuō) 天涯.(yá)C.颠簸.(bó) 淘.气(táo) 莺啼.(tí)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水村山郭酒旗风”中的“山郭”是山城,山村。
( )句子模块2.“浪淘风簸自天涯”中“簸”是簸箕的意思。
( )3.“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千里”是实指,指一千里的范围。
( )四、品析下面的诗句。
1.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牵牛”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织女”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九曲”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天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句诗作者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2课《坐井观天》课后作业及答案一、填空题。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井—()天—()鸟一()朋友2.拼一拼,写一写。
kǒu kě() hē shuǐ() jǐng yán() shuō hu à() wú biān wú jì()3.选字填空,再在括号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呀吗哪吧(1)你从什么地方来()()(2)这幢大楼高得很()()(3)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4)新建的公园很美,你也去看一看()()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小鸟和青蛙争论的是()。
A.井口有多大 B.天有多大(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看问题时,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B.小鸟是在说大话,天不过井口那么大5.照样子,写句子。
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1)爸爸一就。
(2)一就。
6.小鸟和青蛙后来会怎么样呢?想一想,续编故事。
为了证明小鸟说的是错的,青蛙用力地跳出井口。
啊!他看见。
青蛙知道自己错了,于是难为情地对小鸟说:“”二、同步阅读。
盲人摸象有一天,四个盲人坐在树下乘凉。
有个人牵着大象走过来,大声喊着:“象来了,请让开一点儿!”一个盲人说:“象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摸一摸吧!”另外三个盲人也同意。
牵象的人把象拴在树上,他们就去摸。
一个盲人摸着了象的身子,就说:“我知道了,象原来像一堵又高又厚的墙。
”另一个盲人摸着了象的牙齿,就说:“象像一根又圆又光滑的棍子。
”第三个盲人摸着了象的腿,就说:“你们俩说得都不对,象和柱子差不多。
”最后一个盲人摸到了象的尾巴,就大叫起来:“你们都错了!象像一条又细又长的绳子!”四个盲人争论不休,谁也不服谁。
牵象的人对他们说:“你们都没有说对。
你们每个人都只摸到了象的一部分,怎么能断定象是什么样子呢?”1.盲人们摸象是因为他们想。
2.大象长什么样子呢?选一选。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大禹治水》课后作业及答案一、填空题。
1.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2.拼一拼,写一写。
hóng shuǐ()给百姓带来无数zāi nàn()。
大禹rèn w éi()治水要紧,过家门而不入,最后治好了洪水,恢复了nóng yè shēng chǎn()。
3.读一读,连一连。
淹没房屋疏通猛兽冲毁百姓耕种河道伤害田地驱赶田地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大家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安居乐业,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大禹采用的办法治水。
他具体是怎么治水的?用“”,画出来。
(2)从选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开通——()方法——()慢慢——()(3)用“”画出大禹治水的成果。
二、同步阅读。
炎帝创市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帝王,后人称他为“炎帝”。
一天,炎帝经过一户农家。
主人留他吃饭。
饭桌上摆满了各种谷物和蔬菜。
主人抱歉地说:“我们只会种地,不会打猎、捕鱼,所以只能吃这些东西,要是有肉就好了。
”后来,炎帝经过一户猎人家。
主人也留他吃饭。
他家的饭桌上不仅有鹿肉、兔肉等各种兽肉,还有一些谷物和蔬菜。
炎帝指着这些蔬菜问:“这些是你们自己种的吗?”主人摆摆手,说:“不,这些东西是我打猎经过一户农家的时候,拿兽肉跟他们换的。
”炎帝想:拿吃不完的东西,跟别人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这真是个好办法!后来,炎帝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在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带让人们互相交换产品。
从此,每天正午,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带就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大家拿出自己多余的产品,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
炎帝把交换物品的地方称作“市”,后来农村的赶集,就是由此发展来的。
(1)农户和猎人家的餐桌上分别有什么?是怎样得到的?连一连。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2课《坐井观天》课后作业及答案一、拼一拼,写一写。
dà huà jǐng yán huí dá()()()hē shuǐ wú biān wú jì()()二、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弄(nèng nòng)错(cuò chuò)哪(la na)渴(kě hě)三、选择恰当的字填在“()”里,再在“□”里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吧哪吗呀1.你从哪儿来()□2.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3.天无边无际,大得很()□4.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四、照样子猜猜词语的意思。
例:无依无靠没有依靠无缘无故无边无际无究无尽五、照样子写句子。
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1.爸爸一就。
2. 一就。
六、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1.选一选。
(填序号)(1)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①天有多大。
②井口有多大。
(2)青蛙和小鸟对于天的大小的说法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①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说得不对。
②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位置不一样,看到的天也就不一样。
2.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体现出的道理是()。
①天是无边无际的,大得很。
②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3.填一填。
有些人看到的、知道的很少,还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我们就说他()。
参考答案一、大话井沿回答喝水无边无际二、nòng cuò na kě三、1.呀? 2.吧。
3.哪! 4.吗?四、没有缘故没有边际没有穷尽五、1.回家看报2.我放学回家做作业六、1.(1)①(2)②2.②3.坐井观天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3课《寒号鸟》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看拼音,写字词。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课后作业及答案一、认一认,连一连。
救护车摩托车科学考察船油轮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1.我把这篇课文重.(chóng zhòng)新看了一遍,用笔画出了重.(ch óng zhòng)点。
2.农民伯伯在田里用播种.(zhǒng zhòng)机播种.(zhǒng zhòng)冬小麦。
3.那次洪水带来的灾难.(nán nàn),是他最难.(nán nàn)忘的事。
4.这条街有很多商铺.(pū pù),工人们正在给这条街铺.(pū p ù)路。
三、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①夜晚□马路上静悄悄的□②我们来到野外□山坡上的草真绿呀□③这朵花的颜色真漂亮□是什么花呢□四、照样子,给下列各字加上偏旁变成新字。
马(蚂)()()青()()()包()()()巴()()()五、选择正确的字,打上“√”。
1.天气(清晴情)朗,看着(清晴情)澈的河水,我的心(清晴情)很好。
2.楼(房放防)失火了,消(房放防)队员赶来了,并告诉我们一定不能(房放防)松警惕。
3.门外有人在放鞭(饱抱炮),奶奶(饱抱炮)起刚吃(饱抱炮)的妹妹出去看了。
六、先照样子连一连,再写一写。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诸葛亮有志者事竟成。
王勃志当存高远。
《论语·子罕》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后汉书》我还知道有关“立志”的名言:七、阅读课本第82页《鲁班造锯》,然后回答问题。
1.鲁班的手是被()划破的。
①锯②一根小草2.鲁班观察带齿的(),发明了()这件事,让我们明白了只有认真(),善于(),才能有所发现。
①锯②草叶③观察④思考八、读一读,做一做。
追赶风筝的孩子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越飞越远的断线的风筝。
几个过路人见了这番情景,大声嘲笑这两个孩子。
“我们为什么不能长一双翅膀?”一个飞向空中的梦想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萌发了。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1一、认真拼一拼,把字写漂亮。
(20分)zāi nàn biǎn dan zhàn shi lǎo shī jiāng jūnchǎn yè tóng zhì wàng jì rèn wéi bèi dòng二、有趣的字词。
(38分)1.分清这些字,分别组词。
(10分)洪()炮()土()令()泼()哄()跑()士()今 ( ) 拨()2.在()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6分)一()头巾一()象脚鼓一()宫殿一()扁担一()龙船一()花炮3.把词语补充完整。
(6分)安()乐()一()一()笑容()()四()八()各()各()令人()()4.照样子写句子。
(4 分)(1)例:天上飘着白云。
(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
凤凰花开了。
()的凤凰花开了。
(2)例: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
_______一边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
5.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分)(1)你为什么不参加运动会呢(2)今天的天气真晴朗啊(3)我已经长大了6.给下列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写下来。
(9分)巴_____ _____ ______ 包_____ _____ ______ 青_____ _____ ______ 三、积累运用(6分)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并与出处连线。
1.有志者, _______________。
《诫外生书》2.__________ 高远。
《传家宝》3.有志不在 __________。
《后汉书》四、快乐阅读。
(26分)(一)难忘的泼水节(节选)(10 分)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入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I.这段话共有 ____句。
(1 分)2.用“_______ ”画出描写周总理穿着打扮的句子。
统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等第六单元本单元围绕“伟人”的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展现了伟人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在学习了一单元“借助图片,了解课文的内容”和三单元“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基础上的发展提高。
从“借助图片”到“借助词句”,从“讲述课文内容”到“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本单元教学建议以读为主线,并引导学生课前向长辈了解,或在家长帮助下搜集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
15 八角楼上一、画去不正确的汉字读音。
二、读拼音,写词语。
nián dài qīng qīng shèng lì三、课文整体梳理。
《八角楼上》是讲( )在井冈山上( )的年代,忘我工作,指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事。
四、重点段落品析。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
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
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寒冬腊月—— 凝视——2.这段文字形象地描绘了( )在井冈山( )的年代里,在( )上,在( )下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辛苦地操劳。
五、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怎么做?争 zh ēng z ēng 临 l ín l íng楼 l óu l ón ɡ参考答案:一、lónɡ zēng líng二、年代轻轻胜利三、毛主席艰苦斗争四、1.寒冬腊月——冬天最冷的时候。
凝视——集中注意力看。
2.毛主席艰苦奋斗八角楼清油灯五、在家要听长辈的话,孝敬长辈;在学校要听老师的教导,刻苦学习知识。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相宜.(yíyì)家庭.(tín tíng)至.于(zìzhì)清楚.(cǔchǔ)二、看拼音,写词语。
ɡū fān() mínɡ jìnɡ() yín pán()duàn kāi() dānɡ chū() yáo yuǎn()三、给句中的加点字注音。
1.奶奶请工人把这个石磨.()清洗和打磨.()一下。
2.这个淘气的小男孩拿着水彩笔在桌上涂抹.(),妈妈只好用抹.()布擦干净。
四、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山色空蒙..雨亦奇()A.空空荡荡的样子。
B.云雾迷茫的样子。
2.碧水东流至此回...()A.到这里回还。
B.回到这里。
五、根据意思或图片写诗句。
1.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打磨的铜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中的“西子”指____________。
2.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突出了西湖的________。
3.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西湖______天和______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大禹治水》课后作业及答案一、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r òu h仍兽恢é t āng蛇退伤二、读句子,看拼音写字词。
hóng zāi nàn rèn()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
大禹()为治水要紧,带 dào yè chǎn着百姓疏通河(),终于治好了洪水,恢复了农()生()。
三、查字典,填空。
(填序号)1.“挡”字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①阻拦,遮蔽;②用来遮蔽的东西。
“挡水”一词中,“挡”应选第()种解释。
2.“疏”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清除阻塞,使畅通;②分散;③不熟悉。
“疏导”一词中,“疏”应选第()种解释。
3.“驱”字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①赶牲口,引申为赶走;②快跑。
“驱赶”一词中,驱”选第()种解释。
四、读一读,连一连。
淹没房屋冲毁百姓伤害猛兽驱赶田地吸取教训五、按课文内容把下列句子重新排序。
()禹治水,过家门而不入。
()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鲧用筑坝挡水的方法,没有治好洪水。
()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六、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大家一起,了很多河道,让洪水河道,最后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安居乐业,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填序号)①流到②疏通③通过2.联系上下文,说说“安居乐业”的意思。
3.禹是如何治理洪水的?在文中用“”出来。
4.禹治水取得了什么成果?在文中用“”画出来。
参考答案一、éng sh uī sh uì sh二、洪灾难认道业产三、1.① 2.① 3.①五、3 1 2 4六、1.②③①2.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3.第二句话。
4.第三、四句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6课《朱德的扁担》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用“√”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光泽. zé() zhé()陡.坡 dǔ() dǒu()困难. nán() nàn()心疼. tén() téng()二、拼一拼,写一写。
tóng zhì biǎn dan hóng jūn zhàn sh ì朱德()拿着(),带领()一起下山挑粮。
三、根据意思选出对应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越发不料敬爱会师1.更加。
()2.尊敬和爱戴。
()3.没想到。
()4.几支队伍会合。
()四、连一连。
走着穿着戴着挑着粮食斗笠山路草鞋五、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例: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1. 常常。
例: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2. 越发。
六、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1.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在文中用“”画出来。
2.战士们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后,朱德是怎样做的?在文中用“”画出来。
3.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
①介绍朱德怎样领导战士们打仗。
②介绍“朱德的扁担”这五个字的来历。
4.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朱德是一个怎样的人?(多选)()①与战士同甘共苦的人。
②以身作则的人。
③机智勇敢的人。
参考答案一、zé dǒu nán téng二、同志扁担红军战士三、1.越发 2.敬爱 3.不料 4.会师五、1.我常常一个人在家。
2.听到观众的呐喊声,我表演得越发卖力了六、1.第二、三、四句话。
2.最后一句话。
3.②4.①②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后作业及答案一、填空题。
1.加一加,变成本课的生字,再组词。
加一笔:加偏旁:今——()()亡——()()尤——()()牙——()()2.拼一拼,写同音字。
活pō()山pō() pào()火水pào()dù()子 dù()假3.读一读,连一连。
一年一度的凤凰花一条条龙船敬爱的周总理一根根花炮火红火红的泼水节一串串柏树枝端着江面驶过银碗泼洒清水4.照样子,写句子。
例: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一边一边例: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2),好像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咸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用“”画出描写周总理穿着的句子,并用“○”把表示颜色的词语圈出来。
(2)判断下面对周总理的穿着的理解,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周总理特意穿上傣族服装,表现了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尊重。
()②周总理平时就是这样的穿着。
()(3)除了穿着傣族服饰,周总理还与傣族人民一起跳舞庆祝,可见他与傣族人民,也可以看出周总理是个的人。
二、同步阅读。
关怀我没有想到,周恩来总理会到我们的学校里来视察,更没有想到,周总理会跟我们一同上课。
那天上午,我们和往常一样,正在教室里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
周总理轻轻地走进来了。
我们一看见周总理,都站了起来。
周总理一边和老师握手,一边说:“老师好!”接着又转向我们,说:“小朋友好!”周总理让大家坐下。
他走到教室后面,看墙上的“学习园地”,一边看一边不住地点头。
然后,他在我身边坐下来,拿起我的语文课本,轻轻地问:“是讲这一课吗?”我连忙回答:“是的。
”周总理戴上眼镜,认真地看课文。
看完课文,他把眼镜拿在手里,跟我们一起听讲。
窗外阳光灿烂,菜花的香气一阵阵扑进教室来。
春天这样美好,周总理这样关心我们,我们感到又温暖,又幸福。
(1)短文题目“关怀”指的是对的关怀。
(2)根据短文内容填写。
周总理地走进教室。
在“我”身边坐下后拿起课本,地问“我”是不是讲这一课,并地看课文,之后和“我们”一起听讲。
(3)“周总理这样关心我们”,那么,周总理的关心体现在哪里?打“√”。
①周总理观看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
()②周总理和“我们”一起上课。
()③周总理和老师握手。
()(4)“我”的心情是怎样的?用“”画出来。
(5)用文中加点的词语“一边……一边……”造句。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令示例:口令忘示例:忘记龙示例:龙船穿示例:穿着2.泼坡炮泡肚度3.4. (1)示例:小朋友唱歌做游戏(2)示例:天上的月亮弯弯的 一只正在航行的小船5.(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2)①√ ②×(3)示例:亲如一家平易近人二、同步阅读。
(1)周总理 “我们”(2)轻轻 轻轻 认真(3)①√ ②√(4)感到又温暖,又幸福(5)示例: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写下解答过程。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课后作业及答案一、填空题。
1.想一想,按要求完成练习。
(1)我能把下面的选项按漫画内容正确排序。
A.儿子和妈妈在餐桌上等爸爸。
B.爸爸去叫正在看书的儿子吃饭。
C.儿子去吃饭了,爸爸好奇地看着书上的内容。
D.吃饭了,儿子没有出现在餐桌上。
E.儿子发现爸爸在看他刚才看的书。
F.妈妈让儿子去看看爸爸在做什么。
正确顺序为:()→()→()→()→()→()(2)漫画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我觉得这幅漫画的标题应该是()A.父与子B.一本有趣的书C.不想吃饭2.看图讲故事和听别人讲故事时应该注意什么?()(多选)A.想怎么讲就怎么讲。
B.按一定顺序讲清楚图意。
C.听后,给别人提出合理化建议。
D.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参考答案一、1.(1)D B C A F E(2)父亲儿子(3)A2.BCD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1.农民伯伯在田里用播种.(zhǒng zhòng)机播种.(zhǒng zhòng)冬小麦。
2.我把这篇课文重.(chóng zhòng)新看了一遍,用笔画出了重.(ch óng zhòng)点。
3.这条街有很多商铺.(pū pù),工人们正在给这条街铺.(pū p ù)路。
4.那次洪水带来的灾难.(nán nàn),是他最难.(nán nàn)忘的事。
二、认一认,连一连。
救护车摩托车科学考察船油轮三、照样子,给下列各字加上偏旁变成新字。
马(蚂)()()青()()()包()()()巴()()()四、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①夜晚□马路上静悄悄的□②我们来到野外□山坡上的草真绿呀□③这朵花的颜色真漂亮□是什么花呢□五、选择正确的字,打上“√”。
1.楼(房放防)失火了,消(房放防)队员赶来了,并告诉我们一定不能(房放防)松警惕。
2.天气(清晴情)朗,看着(清晴情)澈的河水,我的心(清晴情)很好。
3.门外有人在放鞭(饱抱炮),奶奶(饱抱炮)起刚吃(饱抱炮)的妹妹出去看了。
六、阅读课本第82页《鲁班造锯》,然后回答问题。
1.鲁班观察带齿的(),发明了()这件事,让我们明白了只有认真(),善于(),才能有所发现。
①锯②草叶③观察④思考2.鲁班的手是被()划破的。
①锯②一根小草七、先照样子连一连,再写一写。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诸葛亮有志者事竟成。
王勃志当存高远。
《论语·子罕》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后汉书》我还知道有关“立志”的名言:八、读一读,做一做。
追赶风筝的孩子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越飞越远的断线的风筝。
几个过路人见了这番情景,大声嘲笑这两个孩子。
“我们为什么不能长一双翅膀?”一个飞向空中的梦想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萌发了。
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飞翔时双翅的变化。
长大后,他俩仍然继续研究飞行的原理。
美丽的梦想经过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
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
这架飞机的发明者,正是20多年前奋力追赶断线风筝的两名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第自然段讲了莱特兄弟小时候追赶风筝的故事。
2.根据短文的内容选一选。
(填序号)(1)莱特兄弟留心观察,不断地研究飞行的原理。
①鸟类飞翔时双翅的变化②风筝断线的原因(2)莱特兄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