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美术第17课多彩的民间美术(盘子上的美) 人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7.76 MB
- 文档页数:17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多彩的民间艺术(盘子上的美)▏人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基本特征,并学会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民间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民间艺术的定义和特点:向学生介绍民间艺术的定义,以及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如色彩、图案等。
2. 民间艺术的种类: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种类,如剪纸、泥塑等。
3. 盘子上的美: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盘子在民间艺术中的应用和意义。
4.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民间艺术知识,进行盘子上的美创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民间艺术的特征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民间艺术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盘子、民间艺术作品图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新授:向学生介绍民间艺术的定义、特点和种类,以及盘子在民间艺术中的应用和意义。
3. 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民间艺术知识,进行盘子上的美创作。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板书设计1. 多彩的民间艺术(盘子上的美)2. 内容:民间艺术的定义、特点、种类,盘子在民间艺术中的应用和意义,创作步骤。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让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的民间艺术知识,创作一幅盘子上的美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需包含民间艺术的特征,如色彩、图案等。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民间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2.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的民间艺术种类,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
以上就是本次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学生实际操作和体验的阶段,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创作技能的掌握。
第17课多彩的民间美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分类,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民间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民间美术的起源与发展2. 民间美术的特点与分类3. 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4. 欣赏与创作民间美术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民间美术的特点、分类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2. 难点: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民间美术作品图片、教材、课件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间美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特点、分类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学习创作方法和技巧。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民间美术作品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间美术的价值和意义。
六、板书设计1. 第17课多彩的民间美术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民间美术作品,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技巧。
2. 搜集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以上为第17课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民间美术,为我国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堂课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民间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掌握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能够运用民间美术的元素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民间美术的概念:介绍民间美术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民间美术的各种表现形式,如剪纸、年画、泥塑等。
3. 民间美术的制作工艺:介绍民间美术的制作工具和材料,以及基本的制作方法。
4. 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分析民间美术的色彩、造型、寓意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其独特的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能够运用民间美术的元素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民间美术的独特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民间美术作品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民间美术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展示民间美术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然后进行创作实践。
4. 总结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民间美术的独特美和创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多彩的民间美术》2. 板书内容:民间美术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制作工艺,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学生根据所学的民间美术知识和技巧,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民间美术作品。
《盘子上的美》教学设计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用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其他美术活动区别。
观察和分析用品的造型、色彩、媒材与用途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感受。
根据物品的用途,提出设计构思,用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的方法加以呈现。
选择身边的媒材,学习运用多种方法(如撕、剪、刻、折、叠、编、卷曲、插接、描绘等)根据物品的用途,大胆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创意。
正确安全的使用和媒材。
在这节课中学生能学会利用各种媒材、工具进行制作,学生能用不同形式来装饰盘子,能充分的体现课标的内涵和精神。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
①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用拼贴、画、剪的方法进行造型和装饰,表现自己的想法。
②学会运用在盘子上造型的技巧,体验动手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与成功③通过学习装饰盘子的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盘子的历史和用途,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④教学背景这一课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盘子为基础,向学生展示了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陶盘、瓷盘、漆器盘、纸盘等盘子艺术品。
使学生了解到盘子这一生活用品,通过装扮、描绘可以变成美丽珍贵的艺术品;了解到从小小的盘子上可以欣赏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内涵;了解到盘子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
2、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设计、装饰一定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在表现方法上稍显优势:因为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
与此同时,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他们好奇心重,所以教师可从关注盘子的装饰方法上创新教学,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美术,培养一双会观察生活的眼睛和体味生活美的心灵才是学习的重心。
第17课多彩的民间美术一、课程背景本课是2022-2023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的第17课,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常见的中国民间美术形式,旨在加强学生对民间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和了解常见的中国民间美术形式,如剪纸、泥塑、面塑、捏面人等。
•掌握简单的剪纸和泥塑等基本技巧。
•掌握不同民间美术形式的表现方式和适用场合。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创造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手工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珍惜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解以下内容:•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和特点。
•剪纸、泥塑、面塑、捏面人等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中国民间美术的表现方式和适用场合。
2.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剪纸、泥塑等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民间美术形式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创造和实践:以班级作为单位,让学生选择一种民间美术形式进行创作,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剪纸、泥塑等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不同民间美术形式的表现方式和适用场合。
•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和创造能力。
五、课堂设计1.开篇导入•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和特点。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曾经接触过的民间艺术形式和感受。
•贴上一些中国民间艺术的作品,提供给学生欣赏和分析。
2.讲解和演示•分别进行剪纸、泥塑、面塑等的讲解和演示。
•带领学生练习基础技巧,如剪纸图案、捏泥人等。
3.活动体验•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选择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展示和交流自己的作品。
4.小结和评价•让学生总结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创作成果。
•奖励表现优异的学生和班级。
六、教学评估本课程主要以以下方式进行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和作品创作情况。
第17课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能够识别和描述几种典型的民间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民间美术的概念:介绍民间美术的起源、定义和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民间美术的种类:详细介绍剪纸、年画、泥塑等几种主要的民间美术形式。
民间美术的特点:分析色彩、图案、寓意等方面,理解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民间美术的种类和特点。
难点: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实物。
学具:彩纸、剪刀、画笔、泥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间美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剪纸、绘画等实践活动。
4. 展示与讨论:展示学生作品,进行小组和全班讨论。
板书设计多彩的民间美术提纲:概念、种类、特点、实践活动、文化价值作业设计个人作业:选择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创作一幅作品。
小组作业: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合作完成一幅综合性的民间美术作品。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增强互动和实践环节。
此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欣赏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文化意识。
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细节。
这一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详细说明教学重点民间美术的种类和特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民间美术形成全面认识的基础。
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包括剪纸、年画、泥塑、刺绣等,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
例如,剪纸以其精湛的刀工和丰富的图案而著称;年画则色彩鲜艳,寓意吉祥,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17课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介绍民间美术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们了解民间美术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能够背诵一些与民间美术相关的词汇。
课程安排如下:1.介绍民间美术的概念和分类;2.分类介绍民间美术的代表作品;3.让学生们通过欣赏和学习,了解民间美术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4.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民间美术的概念和分类;2.学生能够背诵与民间美术相关的词汇;3.学生能够通过欣赏与学习,了解民间美术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不同类型艺术品的辨识能力;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兴趣。
3. 情感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兴趣;2.通过欣赏和学习,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三、教学重点1.掌握民间美术的概念和分类;2.能够背诵相关的词汇;3.了解民间美术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难点1.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五、教学方法1.提问法;2.视觉法;3.演讲法;4.辩论法。
六、教具和材料1.白板、笔;2.民间美术代表作品图片;3.与民间美术相关的词汇卡片。
七、教学流程1. 导入1.教师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民间美术吗?”, [反] (不知道)。
2.教师说:“民间美术是指那些由普通人民自发创作、流传口耳间的艺术品。
民间美术既有简单朴素的又有精致繁复的样式,往往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代表中国民间文化的地位和生活状态。
”3.教师再问:“那么,民间美术有哪些类型呢?” [相关词汇:剪纸、年画、灯笼、木偶等]2. 学习1.教师通过图片演示,分类介绍民间美术的代表作品;2.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通过卡片背诵相关的词汇;3.学生尝试模仿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技法,自己绘制或制作一些小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