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滑轮组
- 格式:ppt
- 大小:3.18 MB
- 文档页数:18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单元一:《工具和机械》★要求:①流利熟练地一课一课背诵,家长、组长背一课签一课字。
②黑体字打头的只提示黑体字内容,没有黑体字的全句背诵。
③括号中的楷体字希翼同学们在读的时候重点看。
④背诵是为了积存、明白和掌握,希翼同学们自觉低明白性背诵,按时完成。
第一课使用工具1.别同的工具有别同的(用途),别同的工具有别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非常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杠杆:像撬棍如此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环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要紧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劲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别省力也别费劲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劲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别省力也别费劲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第四课轮轴的隐秘1.轮轴:像水龙头如此,(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劲)。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隐秘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劲。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别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研究的办法:(1)分不用刀柄粗细别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劲。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固定在一具位置而别挪移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别能(省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第一课使用工具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六、一班时间20 .9.6实验类型分组:(∨ )演示:(∨ )实验名称选择最合适的工具实验器材:钉有三颗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钳工锤。
猜测:选用不同的工具,拔出三种东西所用的力和方便程度是不一样的。
实验过程: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和钳工锤分别去取出木板上的图钉、铁钉、和木螺丝钉。
感觉取出三种钉子应用哪几种工具最简单、最方便、最省力。
然后做好记录。
(先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分成四组做分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取图钉比较方便的是用小刀或剪刀来撬;取木螺钉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螺丝刀来撬;取钉子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羊角锤来撬;评定等级:优秀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六、一班时间20 .9.8实验类型分组:(∨ )演示:(∨ )实验名称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猜测: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实验过程:左边(阻力点)情况右边(用力点)情况用力情况钩码数(个)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个)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1、省力;2、费力;3、不省力也不费力1111不省力也不费力1212不省力也不费力2121不省力也不费力2222不省力也不费力2112 省力4114 省力4224 省力3113 省力3223 省力1331 费力2332 费力2442 费力1422 费力2241 费力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评定等级:优秀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六、一班时间实验类型分组:(∨ )演示:(∨ )实验名称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器材:自主小杆秤、钩码猜测:小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实验过程:学生利用自制的小杆秤称不同数量的钩码,比较秤盘挂绳到提绳,提绳到秤砣挂绳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结合杠杆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章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传递和转换的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滑轮组的概念和原理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操作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通过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实验器材、图片等。
2.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图片,如吊车、滑轮组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学生分享对滑轮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滑轮组模型,向学生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模型,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电梯等。
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目录科学》实验目录(六年级上册)1.杠杆的科学实验名称:杠杆的科学实验器材:杠杆尺、支架、钩码、测力计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演示杠杆类工具的研究,通过使用杠杆尺、支架、钩码和测力计来研究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2.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名称: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器材:竹筷、钩码、细绳、彩笔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小杆秤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竹筷、钩码、细绳和彩笔来建立一个小型的杠杆系统。
3.轮轴的秘密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实验器材:铁架台、钩码、木块、纸、螺丝帽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轮轴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铁架台、钩码、木块、纸和螺丝帽来测试轮轴的性能。
4.简单机械实验盒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一)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铁架台、钩码、滑轮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轮轴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简单机械实验盒、铁架台、钩码和滑轮来测试轮轴的性能。
5.简单机械实验盒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二)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支架、滑轮、钩码、测力计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轮轴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简单机械实验盒、支架、滑轮、钩码和测力计来测试轮轴的性能。
6.滑轮组作用的研究实验名称:滑轮组实验器材: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测力计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和测力计来测试滑轮组的性能。
7.斜面的作用实验名称: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器材:木块、斜面、测力计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通过使用木块、斜面和测力计来测试斜面的性能。
8.抵抗弯曲实验名称: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实验器材:木板、纸、螺丝帽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纸的抗弯曲能力,通过使用木板、纸和螺丝帽来测试纸的性能。
9.拱形的力量实验名称:搭一个瓜皮拱实验器材:、水果刀、砖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拱形结构的力量,通过使用、水果刀和砖来建立一个拱形结构并测试其性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6《滑轮组》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滑轮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滑轮组的组成、分类及使用方法,并能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适合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滑轮这一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理解滑轮组的特点和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2.难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通过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滑轮组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滑轮组模型,引导学生回顾滑轮的概念,进而引入滑轮组的话题。
提问:“你们认为滑轮组有什么特点?它又是如何工作的呢?”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展示滑轮组模型,讲解滑轮组的组成、分类及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发现滑轮组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优点?它与单个滑轮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使用滑轮组提升一个较重的物体?”学生分组探讨,寻找解决方案。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6《滑轮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滑轮组》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基本概念,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以及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简单机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滑轮组的省力特点以及滑轮组的使用方法,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滑轮组的基本概念,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轮组的基本概念,滑轮组的省力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2.难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以及如何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问题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掌握滑轮组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实验器材、PPT课件。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滑轮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见过滑轮组吗?滑轮组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滑轮组的基本概念,讲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和使用方法。
通过PPT课件和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滑轮组,观察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教师总结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5.拓展(5分钟)出示一些有关滑轮组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滑轮组解决这些问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知识点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原理。
2.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3.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
4.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5.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6.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省力杠杆——开瓶器、裁纸刀、核桃钳、老虎钳、园林剪、羊角钉锤等;费力杠杠——手术剪、镊子、筷子、钓鱼竿、火钳、理发剪刀等;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7.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①如果两边只挂在一个点上,只要两边挂的钩码数与它离支点的格数相乘的积相等就行。
②如果挂1个点以上,杠杆尺两边各个点上的钩码数和格数的乘积的和要相等。
左边【2×2=4】【右边1×4=4】左边【2×1+1×1=3】右边【1×3=3】8.“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秤砣到提绳的距离(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远远大于称重物处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形成一个省力杠杆。
9.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10.阿基米德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