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判决书认定驰名商标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8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关于申请认定驰名商标若干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0.04.28•【文号】商标[2000]19号•【施行日期】2000.04.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驰名商标认定,商标其他规定正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关于申请认定驰名商标若干问题的通知(商标[2000]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自《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并实施以来,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驰名商标作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有力法律武器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局在受理企业申请认定驰名商标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些企业对申请认定驰名商标的法律诉求和申报程序不甚了解,有些商标代理机构以及不具有商标代理资格的机构或者个人利用企业急于认定驰名商标的心理,向企业收取高额费用,不仅使企业蒙受损失,而且损害了驰名商标认定工作的严肃性。
为进一步规范驰名商标申报程序避免上述问题继续发生,保证驰名商标认定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现就申请认定驰名商标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企业需要申请认定驰名商标的,必须通过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省级工商局)报送有关材料。
对企业申请认定驰名商标的有关材料,各省级工商局应进行初审,并签署意见。
各省级工商局应将经过其初审并签署意见的有关申请材料以邮寄方式及时报我局。
二、企业商标权受到以下损害时,可以申请认定驰名商标:(一)他人将与申请人申请认定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在非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注册或者使用,可能损害申请人权益的;(二)他人将与申请人申请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名称的一部分登记或者使用,可能引起公众误认的;(三)申请人申请认定的商标在境外被他人恶意注册,可能对申请人在境外的业务发展造成损害的;(四)申请人申请认定商标的权益受到其他损害而难以解决的。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8)高民终字第1157号上诉人(原审被告)刘唯泽,男,汉族,自由职业者,住(略)。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法国皇家宠物食品有限公司(Royal Canin S.A),住所地法兰西共和国650,avenue dela Petite Camargue,30470。
法定代表人Pascal Jouannet,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佘箐馨,上海市邦信阳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刘唯泽因侵犯商标专用权、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不服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简称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8)二中民初字第7293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本院2008年8月28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8年12月2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上诉人刘唯泽、被上诉人法国皇家宠物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法国皇家公司)的委托代理人佘箐馨到庭参加了诉讼。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定,1997年, 法国皇家公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简称商标局)核准,在相关类别上注册了“ROYAL CANIN及图”商标。
2002年,法国皇家公司先后在北京和上海投资设立了两家在华子公司:北京欧誉宠物食品有限公司和欧誉宠物食品(上海)有限公司。
2004年6月28日,法国皇家公司注册了“”域名。
2006年1月5日和2006年1月6日,刘唯泽分别注册了“”和“”域名。
目前,刘唯泽使用涉案域名来解答网友在使用皇家犬粮时遇到的各种问题。
2006年8月14日,法国皇家公司向域名争议解决中心提出投诉书,以刘唯泽对涉案域名不享有合法权益且对涉案域名的注册具有恶意为由,要求将涉案域名转移给该公司。
2006年11月15日,刘唯泽就涉案域名转让的问题回复法国皇家公司代理人张明杰律师的邮件,主要内容是:“希望能在皇家公司中国总裁昨天给的价格基础上再提高些,比如5 000元就可以接受。
”2006年11月28日,域名争议解决中心作出裁决书,驳回了法国皇家公司关于将涉案域名转移给该公司的投诉请求。
2023年江苏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4.04.23•【分类】其他正文2023年江苏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目录1.侵犯高价值技术秘密情节特别恶劣被判最高赔偿——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诉陈某某、晋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侵害技术秘密纠纷2.解约后未履行保密义务侵害中药技术秘密承担巨额赔偿——南京汉歧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诉帝某制药(江苏)有限公司侵害技术秘密纠纷3.开源代码权利人与软件二次开发者的权利边界——网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诉亿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等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4.对以侵权为业情节特别严重的侵权行为科以重责——盼盼门业有限责任公司诉鑫盼盼门业有限公司等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纠纷5.全面保护边疆知名企业商业标识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新疆乌苏啤酒有限责任公司与鸟苏啤酒(南京)有限公司、宗某(天津)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新某啤酒有限公司、麦某啤酒有限公司、开某商贸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6.提供商业化代练游戏服务构成不正当竞争——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诉爱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7.滥用知识产权全方位围追堵截真正权利人构成不正当竞争——世康防护用品有限公司诉源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行某供应链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徐某不正当竞争纠纷8.陷阱取证证据效力的司法认定——黄某均诉瑰某家居用品厂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9.《淘气包马小跳》等中小学课外读物著作权刑事保护——被告人张某侵犯著作权、销售侵权复制品案10.全链条机械化非法制造知名烟标标识情节特别严重构成犯罪——被告人吴某等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案案例1 侵犯高价值技术秘密情节特别恶劣被判最高赔偿——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诉陈某某、晋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案件索引】一审:江苏高院(2019)苏民初34号二审:最高法院(2022)最高法知民终816号【裁判要旨】判断涉案信息是否不为公众所知悉,应重点分析该信息与公知信息的异同,是否属于公知信息的简单叠加或者与一般常识的简单组合。
我国对驰需商标的认定及法律保护摘要:驰名商标是商标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驰名商标的认左和保护一直是我国学界关注的热点。
信息时代无孔不入的广告向我们传递着各式各样的商标,尤其是驰名商标,诸如"立白";、"可口可乐”;等。
广告宣传中所标榜的驰名商标往往会引导消费者购买到满意的产品,同时为商家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使得驰需商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而对驰名商标的认左是保护驰名商标的前提。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驰需商标的认左,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结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国际条约,对驰爼商标的认龙方式以及驰划商标的保护制度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如何保护驰名商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热点:产品:效益;探讨引言我国于2001年口月10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简称"WTO";), 不同法域下的法律理念、价值、规则的融合是WT0的统一规则,从这一左义上来讲,知识产权”入世”;,就是代表着知识产权法律的”入世”;。
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协议)第16条第2款、第3款明确规定了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是对《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简称《巴黎公约》)1967年条约中第6条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就必须全而履行着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国际义务,包括履行TRIPS协议的规立。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驰名商标的认世与法律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驰划商标概述(-)驰名商标的含义驰名商标,通常是指那些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大众较为熟悉认可的,并且有很强竞争力的商标。
我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于2003年颁布的《驰需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左》说明,"驰爼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很髙声誉的商标。
";法国学者Y.St.Gal 则称驰紅商标是指"为广大公众所熟知,且具有卓越声誉的商标而言”;。
2020年山东法院知识产权十大案件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1.04.22•【分类】其他正文2020年山东法院知识产权十大案件1.“腾讯”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原告: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腾讯公司)被告:深圳市小飞鱼移动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小飞鱼公司)等【案情摘要】腾讯公司系“图片”“图片”商标权人,核定使用商品为电话机等。
小飞鱼公司在其销售的无线耳机商品上突出使用“图片”“图片”标识,在商品上标注腾讯公司企业名称以及在宣传中使用“腾讯”字样。
腾讯公司认为小飞鱼公司的上述行为侵害了其商标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请求法院判令小飞鱼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2000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小飞鱼公司在无线耳机商品上、广告宣传中突出标注“图片”标识、使用“腾讯Qbuds无线耳机”字样的行为,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构成商标侵权。
小飞鱼公司在被诉侵权商品的包装上标注版权商为腾讯公司、在商品宣传中大量使用含有“腾讯”字样的行为,具有明显的攀附知名企业商誉的主观意图,会使相关公众产生混淆误认,构成不正当竞争。
关于赔偿数额,虽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小飞鱼公司具体的侵权获利,但根据已查明的事实以及小飞鱼公司的自认,可以印证小飞鱼公司侵权情节严重,侵权获利已经超过法定赔偿的最高限额,且小飞鱼公司拒不提交完整财务账簿,故全额支持了腾讯公司的诉讼请求。
【典型意义】本案系一起贯彻严格保护司法政策、加大损害赔偿力度的典型案件。
本案没有准确证据证明权利人实际损失或侵权人侵权获利,但根据查明的事实及侵权人的销售情况,可以确定其侵权获利明显超过法定赔偿的最高限额。
故法院在计算赔偿所需的部分数据确有证据支持的基础上,根据案情全额支持了权利人的赔偿诉求,有力保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本案的裁判,体现了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商标和企业字号给予较高水平保护的司法导向,对于贯彻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司法政策、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具有典型意义。
一些企业通过弄虚作假获取驰名商标例题
没有工商营业执照,竟然能够生产出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等多个荣誉的水暖洁具。
日前,安溪县工商局城关工商所将这一隐藏在民宅内的无证加工点予以取缔。
当天上午,执法人员发现安溪县城厢镇玉田村一个民宅内的水暖洁具加工点没有办理营业登记,并生产加工多个品牌的卫浴洁具,其中一个名为“比铌好”的洁具包装盒上赫然印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节水认证”、“CCTV央视广告品牌”等令人眼花缭乱的荣誉。
一家规模不大的加工点竟能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如此举动引起了工商执法人员的怀疑。
经查,该加工点负责人除了能够提供“商标注册证”之外,无法提供关于“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节水认证”、“CCTV央视广告品牌”等有效证明材料。
据该负责人交代,因为消费者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商品比较信赖,经常据此选购商品,因此他为提高销售量便在产品包装盒上使用了“中国驰名商标”和其他认证标志。
最高法院公布十个驰名商标认定案例发布时间: 2005-04-26 16:57:10一、甘肃奇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谈宏伟商标侵权纠纷案甘肃奇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正公司)系医用药品藏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
1997年取得“奇正(汉字)+奇正(藏文)”(以下简称“奇正商标”)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核定商品项目为第5类(医用药品及其包装袋)和第10类(外科、医用及兽医用医疗仪器、设备)。
此后至2004年1月间,奇正公司又在24种商品及服务类别上对汉字“奇正”、“正奇”进行了商标注册。
奇正公司研制、生产的使用“奇正商标”的“奇正消痛贴膏”等产品销往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及境外,近几年该产品在国内同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达23至25%。
奇正公司投入1.8亿元用于大量广泛的广告宣传。
2002年“奇正商标”被评为“第三届甘肃省著名商标”。
奇正公司的产品1997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陇货精品”称号、1999年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西藏自治区名优产品”称号。
谈宏伟系加工出售肉食制品的个体工商经营户。
在其店铺门口正上方放置的大型招牌上标有“奇正排骨卤肉坊”字样,并占招牌的绝大部分版面。
该字样用红色、大号字体分两行排列,“奇正”二字排在第一行,“排骨卤肉坊”排在第二行。
奇正公司以谈宏伟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为由向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经审理认为,使用“奇正商标”的奇正公司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市场份额。
经过近十年的经营和市场宣传,“奇正商标”已为国内广大消费者知晓,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符合商标法关于驰名商标的认定条件,“奇正商标”应为驰名商标。
谈宏伟在其店铺招牌上突出使用与“奇正商标”中相同的文字、相近似的字体,虽双方当事人不属相同或类似的商品和服务,但谈宏伟的行为足以导致相关公众对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产生混淆,对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造成了损害。
因此认定谈宏伟构成商标侵权。
法院判决,谈宏伟停止将“奇正”二字作为经营字号使用的侵权行为。
驰名商标虚假诉讼成因及其应对之探究——由“康王”商标纠纷案引发的思考马忠法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王高平复旦大学法学院上传时间:2012-2-12 浏览次数:361字体大小:大中小关键词:驰名商标/虚假诉讼/认定内容提要:驰名商标并不是一般商标分类中的一种,其制度设立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解决以申请在先原则确定商标权归属的注册制度可能造成的实质性不公。
然而,因对驰名商标认识的偏差和政府不当的政策导向等因素的作用,一些人不惜通过制造案件、进行虚假诉讼来获得驰名商标的认定。
这不仅浪费司法资源,而且也扰乱了整个商标制度的社会功效,对中国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战略的顺利实施形成很大障碍。
“康王”驰名商标纠纷案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为了规制虚假诉讼,法院应坚持正确的认定原则,统一认定标准,同时纠正人们在驰名商标认识方面的偏差,以使驰名商标回归常态。
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的“康王”商标纠纷案,引发人们关于驰名商标的热议以及对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思考。
“康王”商标纠纷案的基本案情是:2006年,汕头市康王精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状告安徽泾县慈坑村中村组村民李朝芳,提出后者以商业使用为目的,在网络上注册“中国康王”、网络域名,对自己的“康王kanwan”商标构成侵权,请求判决汕头公司的“康王kanwan”商标为驰名商标。
2006年8月4日,宣城中院判决汕头公司胜诉,认定汕头公司持有的“康王kanwan”商标为驰名商标,同时还认定原告在诉求中没有要求的另两件注册商标——“Kanwan”(注册号为第3125775号)、“康王KANWANG”(注册号为第1172124号)——也为驰名商标。
对这一判决,作为利害关系人的云南滇虹药业表示不服向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了民事再审申请。
安徽高院调查发现,导致汕头公司获得一枚驰名商标的所谓的李朝芳网上侵权事件,竟是由原告汕头公司自己一手炮制的。
以李朝芳名义注册的两个域名“中国康王”、“”是由原汕头公司代理律师以不正当方式得到李朝芳的身份证复印件然后找人注册而成的。
五人连环伪造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判决书经过五人连环伪造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判决书经过宁波一家公司为将其产品注册商标通过司法程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从而获得政府奖励,而委托代理人通过五次转包,最后由海南乐东人何长征伪造法院判决书来骗取代理费。
经海口市龙华区检察院提起公讼,3月15日,法院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分别判处姚欣海等五人有期徒刑及缓刑不等刑期。
为骗60万代理费伪造法律文书据龙华区法院审理查明,2008年7月18日,姚欣海以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宁波商羽知识产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羽公司)的名义与宁波艾克赛尔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称艾克赛尔公司)法人代表人沙静明签订委托代理协议。
约定商羽公司代理艾克赛尔公司一注册商标通过司法程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事宜。
代理费为60万元,首付8万元,取得驰名商标判决书和法律文书生效证明十五日内支付42万元,余款10万元待获得政府奖励后支付。
姚欣海随后将此事交给张汉办理,约定代理费为50万元;张汉又委托贾卫兵办理约定代理费为33万元,贾最后委托海南乐东人何长征办理,并约定费用为15万元。
2008年10年中旬,何长征将伪造的海口中院“××号民事调解书”和“法律文书生效证明”原件照片通过电脑传给贾卫兵,贾又传给张汉,张汉又传给姚欣海。
后来,姚欣海了解到民事调解书并不能作为认定驰名商标的依据,便与张汉商量将调解书改成判决书。
为得到代理费余款修改判决书姚欣海和在其公司帮忙处理文件等事务的奕鑫将这两份改好的法律文书交给沙静明并一同到当地的工商部门备案,但该公司的法律顾问提出立案庭怎么做出判决书的质疑,未支付余款。
姚欣海事先承诺办好艾克赛尔公司一事后会给奕鑫2万元好处,所以奕默认并未反对。
为了取得艾赛尔公司的信任,姚欣海和奕鑫又将“××号民事调解书”改为“×××判决书”和法律文书生效证明交给沙静明,沙仍怀疑该判决书的真实性,便以个人借款的方式付给姚欣海代理费10万元,并要求出具法院真实的判决书。
姚欣海又找到张汉,张汉找到贾卫兵,贾又找到何长征,让其到法院出具一份真实的判决书。
2008年11月6日,何捏造事实,以孙某侵犯艾克赛尔公司商标专用权为由向海口中院起诉孙某不正当竞争。
海口中院立案后,孙拿“案件受理通知书”及“诉讼费缴纳单据”通过电脑传给贾卫兵,最后通过张汉传给姚欣海。
姚凭此又从沙静明手中拿到代理费10万元。
2008年11月13日晚上,何长征在海口市国贸汇通酒店将伪造的“判决书”、“法律文书生效证明”、“受理案件通知书”、“开庭通知书”等交给贾卫兵,并以事情办好为由让贾卫兵付款。
经法院核实判决书系伪造五人获刑2008年11月18日,何长征到海口中院就该案申请撤诉,次日法院准予撤诉。
贾卫兵于2008年11月20日和11月29日分别将10万元及4万元转到何长征的银行账户上。
2008年12月11日,贾卫兵带着何长征交给其的上述伪造法律文书与姚欣海、张汉、奕鑫一起到艾克赛尔公司交给沙静明,让公司支付剩余代理费。
沙静明怀疑该判决书的真假,经海口中院核实系伪造,随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至此,艾克赛尔公司共付给姚欣海28万元,姚欣海在此案中得到5000元,何长征得到4万元,张汉得到1.4万元,奕鑫得到1.5万元。
经法院审理认为,5人的行为均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遂依法作出判决。
判处姚欣海、何长征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张汉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奕鑫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判处广告设计员姚秋兰有期徒刑1年。
来源:正义网_检察日报李轩甫王广奔崔善红2010-03-22山东一教师伪造驰名商标判决书获刑山东一教师伪造驰名商标判决书获刑参与造假的其他四人同时被判刑一位人民教师,为了赚取15万元代理费,竟然胆大包天伪造法院驰名商标判决书,这样的事就发生在山东省潍坊市大使外国语学校教师何某征的身上。
不过,以身试法的何某征就为这区区15万元代理费,将自己送进了监狱,被法院以犯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而其他四名参与者,也被判有期徒刑一年至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不等的刑罚。
层层代理确认中国驰名商标事情还得从宁波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今年28岁的浙江上虞市人姚某海说起。
2008年7月18日,姚某海以其担任的宁波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名义,与宁波某电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沙某明签订委托代理协议,约定姚某海的公司代理该电子公司注册商标通过司法程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事宜。
代理费为60万元,首付8万元,取得驰名商标判决书和法律文书生效证明十五日内支付42万元,余款10万元待获得政府奖励后支付。
姚某海随后将此事交给温州某知识产权咨询公司法定代表人、江西人张某办理,约定代理费为人民币50万元;经过层层委托,最后这个合同以15万元的委托费,落到山东省潍坊市大使外国语学校教师何某征手中。
为挣15万老师伪造法律文书2008年10月中旬,何某征将伪造的“海南省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海口中院)(2008)海中法民立初字第76号民事调解书”(以下简称76号调解书)和“法律文书生效证明”原件照片,通过电脑层层转交,最后交到姚某海手中。
姚某海了解到民事调解书并不能作为认定驰名商标的依据,便与下家张某商量将调解书改成判决书,张某表示同意。
姚某海随后授意在上虞市某广告公司当设计员的姚某兰将调解书改成“2008海中法民立初字第76号”民事判决书(以下简称76号判决书),并对法律文书生效证明进行了修改。
随后,姚某海和在其公司帮忙处理文件等事务的奕某,将这两份改好的法律文书送到宁波某电子公司沙某明手中,并一起到当地的工商部门备案,但某电子公司的法律顾问提出立案庭怎么做出判决书的质疑,未支付余款。
为了取得该公司的信任,姚某海和奕某又将76号判决书的字号改为“(2008)海中法民三初字第27号民事判决书(以下简称27号判决书)”和法律文书生效证明,交给某电子公司法人沙某明,沙某明仍怀疑该判决书的真实性,便以个人借款的方式付给姚某海代理费人民币10万元,并要求出具法院真实的判决书。
姚某海于是又找到张某,最后找到何某征,让其到法院出具一份真实的判决书。
2008年11月6日,何某征捏造事实,以孙某侵犯宁波某电子公司商标专用权为由,向海口中院起诉孙某不正当竞争。
海口中院立案后,何某征将从法院拿到的“(2008)海中法民三初字第59号案件受理通知书”及“诉讼费缴纳单据”通过电脑,层层传递转交到姚某海手中。
2008年11月13日晚上,何某征在海口市国贸大道的某酒店,将伪造的(2008)海中法民三初字第59号民事判决书(以下简称59号判决书)、“法律文书生效证明”、“受理案件通知书”、“开庭通知书”、“开庭传票”原件交给上家,并以事情办好为由让上家付款。
何某征的上家于2008年11月20日和11月29日,分别将人民币10万元及4万元转到何某征在中国农业银行的账户上。
判决书被质疑老师退10万2008年12月11日,姚某海、张某等人将何某征交来的上述伪造法律文书交给沙某明,让该电子公司支付剩余代理费。
沙某明了解到,该判决书上列举的代理律师陈某和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并无此人,要求姚某海等人去查明该判决书的真伪,才同意支付剩余的代理费。
看到委托办事的上家追问判决书是否真实,何某征将收到的10万元于12月13日退了回去。
2008年12月31日,姚某海联系到海口中院民三庭庭长叶某强,以宁波某电子公司名义对海口中院的判决及时、正确表示感谢。
叶某强说明该案已裁定准许撤诉结案,根本不存在判决。
随后,海口中院向公安机关报案。
事情败露五涉案人被判刑法院经审理认为,姚某海、何某征在办理宁波某电子有限公司认定驰名商标事宜中,非法伪造人民法院法律文书,其行为扰乱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损害了国家机关的信誉,姚某海的行为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何某征的行为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罪;张某、奕某均已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姚某兰帮助姚某海伪造法律文书,其行为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
法院依法判处姚某海犯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何某征犯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张某犯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奕某犯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姚某兰犯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来源: 海南特区报(海口) 2010-03-05制作虚假民事判决书(青海一法官被抓引出多个虚假驰名商标)青海一法官被抓引出多个虚假驰名商标来源:《法制日报》2010年02月11日一个并不出名的品牌想在短时间内成为驰名商标,有什么“捷径”可走?答案是打官司。
目前,我国认定“驰名商标”有行政和司法两种途径。
行政认定往往要花费大量资金,过程繁琐,需要一年以上时间。
而司法认定受审理期限的限制,往往时间较短,一般只需要半年,即便加上二审的时间,全过程也就在一年左右。
企业通过司法途径来认定“驰名商标”,就是所谓的“司法认驰”。
走这一“捷径”的企业,大多以本单位的商标被他人冒用注册为由,通过商标侵权纠纷诉讼,让法院判决企业所持有的注册商标为“驰名商标”。
一些企业原本寂寂无名,有的甚至连省级名牌都不曾获得,但通过司法途径被判为“中国驰名商标”后,顿时身价倍增。
在利益驱动下,有些企业不惜制造假被告、假案件、假材料,通过“司法认驰”手段来谋取中国驰名商标。
本文披露的就是这样一起典型案件。
在这起案件中,青海省海东中院民三庭原庭长许正福,收受贿赂,枉法裁判,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2009年6月22日,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人民检察院以许正福犯民事枉法裁判罪、受贿罪向城北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同年7月29日,城北区人民法院公开进行了审理。
西宁市城北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许正福身为司法工作人员,利用担任青海省海东中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的职务便利,以枉法裁判为手段,向他人索取现金30万元,其行为确已构成受贿罪;被告人许正福在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枉法作出多份虚假的民事判决书,其行为又构成民事枉法裁判罪,应数罪并罚,鉴于被告人许正福在侦查期间退回了部分赃款,可酌情从轻处罚。
最终法院以受贿罪判处许正福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以民事枉法裁判罪判处许正福有期徒刑2年。
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
宣判后,许正福向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二审,于2009年11月20日作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找朋友充当侵权被告2007年7月,王哲(在逃)代表浙江通海联合律师事务所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金蜻蜓鞋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商标维权相关诉讼的委托代理合同,约定该公司“RD蜻蜓图形组合”商标如通过司法程序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则该企业向王哲支付代理费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