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第一节 环境管理及其实施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九十九
- 格式:docx
- 大小:608.99 KB
- 文档页数:8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情分析高二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于环境的现状以及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已有所了解,环境保护已经越来越重要。
而且,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管理的主要思想以及中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2、通过案例认识实行环境管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通过案例和活动明确环境管理必须纳入法制轨道,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环境法知识。
教学重难点1、实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及环境管理的对象、执行主体、手段2、实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播放视频:《最后的渔民,千里沱江告别网箱养鱼》。
引导学生思考:1、视频中出现了什么环境问题?2、视频中谁在对环境实行管理?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合作探究1:公产的悲剧假设有一片草场,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牧草产量,可以供养奶牛的最大数量为40头,每头奶牛产奶1 000升。
如果增加一头奶牛就会使每头奶牛产量减少30升。
现有三户牧民在上面放牧,牧民甲养10头奶牛,牧民乙养20头奶牛,牧民丙养10头奶牛,这时三个牧民的收益分别是多少?点拨:公产的定义,即大气、水、河流、地下水、森林等公共物品。
牧民甲:10头x 1000升/头=10000升牧民乙:20头x 1000升/头=20000升牧民丙:10头x 1000升/头=10000升总计:40000升。
前提:草场可以供养奶牛的最大数量为40头,每头奶牛产奶1 000升。
增加一头奶牛就会使每头奶牛产量减少30升。
假定牧民丙多放养1头奶牛,草场上放养的奶牛数量为41头,这时每头奶牛都不能获得足够的草料,致使平均产奶量将下降。
此时,三个牧民的收益分别是多少呢?牧民甲:10头x 970升/头=9700升牧民乙:20头x 970升/头=19400升牧民丙:11头x 970升/头=10670总计:39 770升。
点拨:公产的定义大气、水、河流、地下水、森林等公共物品。
2019-2020学年度地理选修6第五章环境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及其实施中图版
课后辅导练习九十九
第1题【单选题】
有关《中国21世纪议程》中所制订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的正确叙述是( )
A、只涉及经济领域,而没有考虑社会因素及其发展
B、只涉及团体及公众,没有牵扯个人和决策者
C、涉及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各要素、各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和行动
D、只有政策、法律等保障措施,没有行动实施方案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我国实现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是( )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B、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C、控制人口数量
D、减少自然资源的开发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关于世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展中国家不存在环境问题
B、大气、海洋、生物圈遭到污染,人类生存环境不会受到影响
C、世界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赖发达国家
D、解决世界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及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l5吨有毒废物,获得6亿美元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取消。
据此回答下列题目。
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资源短缺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任意排放废弃物
有关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会带来危害,因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
B、几内亚比绍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C、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促进几内亚比绍国的经济发展
D、倾倒的污染物会给几内亚比绍国带来环境污染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的主要优势有( )①拥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②拥有更加单纯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创造力③开展社会宣传④引起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2015年5月26日13时左右,受当地部分农民群众收割作物后焚烧秸秆形成雾霾的影响,在沪渝高速公路湖北荆州段,相继发生15起交通事故,致使高速公路交通一度中断,并造成2人死亡,6人不同程度受伤。
此时,农民焚烧的秸秆主要来自( )
A、小麦
B、谷子
C、甘蔗
D、水稻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要协调“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和“发展经济不能超出生物圈耐受的极限”这两个目标的方法是( )
A、制定法规
B、环境管理
C、公众参与
D、限制发达国家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单靠技术方法能够完全解决环境问题
B、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C、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应该是国家和政府
D、企业影响环境的行为是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为使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我国必须执行的基本国策是( )
①计划生育②环境保护③发展经济④增强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近年来“绿色GDP”以成为我省苏南一些地区衡量经济的重要指标,以下关于“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GDP”增长主要靠提高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来实现的
B、“绿色GDP”的含义是不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
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
D、“绿色GDP”主要是倡导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环境管理对不同对象约束方向不同。
对个人,建立______观念;对企业,实行______;对政府,严格限制______ ,审查区域发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______和共同性,属于______的环境问题。
如全球气候暖、______、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酸雨等。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应该是______和______。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的______所造成的。
【答案】: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环境保护】
图19为“我国地表水水质实时自动监测站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图示监测站分布的特点是______ ,其原因有______。
我国地表水污染时有发生,其污染源主要来自______。
为保护我国地表水水质,可采取的有效措施主要有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虞城是河南省的一个农业大县,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家乡,被誉为“木兰之乡”,虞城县城以北,是一座湖面开阔、鱼跃鸟飞的森林公园,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废弃的砖窑厂,到处是巨大的窑坑。
当时有人建议将其恢复耕地或开发房地产,但县政府最终决定将响河水引入废窑坑,建成占地3000亩的森林公园。
说明虞城将废砖窑厂建成森林公园对当地人居环境的改善作用。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