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市级优质课复习课课堂设计(三节课)
- 格式:pdf
- 大小:110.69 KB
- 文档页数:5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3篇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3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知道复习对语文教学的帮助有多大。
不妨写一份语言复习教案,这将对你的语言复习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希望你喜欢。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12个重点生字的音、形,理解本课重点词语的含义。
2.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理解课文的内容的意思。
3.划分本文的层次,写出层意。
4.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教学教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2分钟)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
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初三语文复习课授课教案五篇教师为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教案,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1《枣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过程与方法: 1.熟悉剧情,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教学重点】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演读法 2.讨论法 3,延伸拓展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分角色演读课文,整体感知。
把握剧情;引读提高,把握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层探究,合作研讨。
领悟作品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作品的主题;延伸拓展,联系现实,关注身边孤独的人群。
一、导语设计数不清的枣儿,爹喊自己的娃来吃,别人的娃却来了;娃喊自己的爹吃,身边却只是别人的爹。
他们使劲喊,娃不应,爹也不应。
漫山遍野无人应。
田野里只回荡着祖孙二人无比热烈却又近乎无望的呼喊。
为什么这饱含着爹娘生命的人性和人情果竟唤不回从小也是由它奶大养大的儿孙这枣儿啊。
到底是苦涩还是香甜二、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把握剧情1.学生自荐朗读课文,一人读老人,一人读男孩。
其余同学点评。
提示:男孩的语言应读出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情调来;老人的语言应读得亲切一些,读出长者的风范,读出较强的人生沧桑感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2.选一位同学概括剧情。
初中语文复习课教案课程名称:初中语文复习课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语文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复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强化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升学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内容:1. 复习本学期所学的语文知识点,包括词语解释、成语运用、句子翻译、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
2. 分析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3. 分享复习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简要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计划和目标。
二、知识点复习(15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复习本学期所学的语文知识点,包括词语解释、成语运用、句子翻译、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
2. 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复习方法和技巧分享(20分钟)1. 老师分享复习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经验和心得。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老师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练习。
2.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老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继续复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进度和遇到的问题。
二、知识点复习(15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继续复习本学期所学的语文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复习方法和技巧分享(20分钟)1. 老师继续分享复习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经验和心得。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老师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练习。
2.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设计主题:初三语文复习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复习初中语文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2.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3.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复习重要知识点,包括诗词、文言文、阅读理解等;2.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和评析,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意义和情感表达;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教学准备:1. 教材和习题册;2. 复习用的诗词、文言文、阅读材料等;3. 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复习知识点1. 通过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本次复习的内容;2. 选取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例如诗词的学习方法、文言文的阅读技巧等;3.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
二、文本解读和评析1. 准备一些经典诗词、文言文和现代散文等文本,要求学生进行解读和评析;2. 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让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3. 教师进行点评和纠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和情感表达;三、文言文阅读1. 选取适当的文言文进行阅读,要求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古文化和思想;2.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用词和句式特点;3. 让学生尝试翻译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四、阅读理解训练1. 分发阅读理解习题,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独立解答;2. 教师进行集体批改,解答学生的问题,并讲解答案和解题思路;3. 鼓励学生多做习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作文训练1. 选取适当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文;2. 学生交换作文,相互评阅,并做出修改和改进;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明确;3. 教学过程是否有序和有效;4.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
初三语文复习课教案5篇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下面本人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三语文复习课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三语文复习课教案1《创造宣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崇拜、伤痕、中伤”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重点)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
3.领会自信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
如何重树自信,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也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许多同学所关注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吧!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陶行知(1891-1946),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推行平民教育。
“五8226;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1934年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一代巨人”。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本设计系原创)江西省临川区罗湖中学邱员太古诗文阅读一.古诗词阅读学习目标搜索1.了解简单的分类;2.领悟深刻的思想;3.体味真挚的情感;4.掌握多姿的风格;5.分析多变的手法;6.欣赏形象的语言。
自学方法点击1.了解简单的分类古代诗歌的分类很复杂,作为初中学生,只要能够了解简单的分类即可。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①根据诗歌的内容,一般分为三类: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②根据诗歌发展演变的形式,又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词曲。
其中近体诗又可分为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领悟深刻的思想阅读古代诗歌也要了解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从而领悟深刻的思想并学会进行评价。
这种领悟要善于从整体的意思去理解作品,不要以偏概全,做到从诗中读到诗人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进而得到感染和熏陶;这种评价主要是看其是积极还是消极地表现生活。
3.体味真挚的情感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人抒发的情感要真挚深刻,无病呻吟只能贻笑大方。
诗歌的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其中间接抒情又可通过或以物托情、或借景抒情、或缘事抒情、或寓情于景等方式进行。
4.掌握多姿的风格古代诗歌的风格多姿多彩,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是基本风格。
在谈到宋此时又会提到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
对于单个的诗人来说,更是千姿百态:曹操古朴苍凉、陶渊明质朴冲淡、孟郊孤寒奇峭、李白清俊飘逸、杜甫沉郁顿挫、刘禹锡寄意深远、欧阳修疏朗自然、苏轼旷达豪放、杨万里清新泼辣、辛弃疾慷慨纵横、陆游激昂悲壮。
5.分析多变的手法手法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一般情况下,主要会提到下面一些术语,我们要作简单的了解。
如渲染和烘托、正衬和反衬、想象和联想、象征和用典以及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直抒胸臆等。
语文九年级第三节课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的优质语文课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阅读及解读古代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了解历代文人的智慧和风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本文将针对语文九年级的第三节课,分享一种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的优质语文课设计。
一、课堂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和解读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策略1. 启发性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 情景再现: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促进彼此学习的互动和共同进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提问:你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什么了解?你认为古代文学作品有什么特点?2. 学习新知(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者视频展示的形式,介绍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特点,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并引导学生观看或阅读其中的片段。
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寻找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等要素。
3. 分组探究(2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读一个古代文学作品。
每个小组选择一部自己熟悉且喜欢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探究,可以是小说、诗歌、散文等形式。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收集并整理与古代文学作品相关的资料,了解作者背景、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信息。
4. 小组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解读的古代文学作品,包括作者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节等。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要适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引导学生提高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回顾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解读方法,并鼓励学生思考:你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你对古代文学的态度有了哪些改变?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撰写一篇关于自己所解读的古代文学作品的读后感,包括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给出部分原文的解析和赏析。
一、课题《初中语文复习课》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巩固学生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表达、文言文翻译等方面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1. 复习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式、修辞、文学常识等。
2. 提高阅读理解、写作表达、文言文翻译等方面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2.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知识梳理- 教师根据教材,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板书在黑板上。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梳理,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练习- 教师根据复习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 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小组内互相提问、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展示与评价- 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 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6.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记忆。
7. 课后作业-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作业形式包括:练习题、阅读题、写作练习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 分析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问题,找出原因,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资料2. 多媒体课件3. 网络资源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板书设计(一)知识梳理1. 字词2. 句式3. 修辞4. 文学常识(二)课堂练习1. 阅读理解2. 写作表达3. 文言文翻译(三)合作学习1. 小组讨论2. 互相提问、解答(四)课后作业1. 练习题2. 阅读题3. 写作练习。
复习课语文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包括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等。
2. 通过练习和讨论,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激发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古诗文阅读复习(15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古诗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其中的生词和句子。
2. 学生通过练习题,检测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古诗文阅读技巧。
三、现代文阅读复习(15分钟)1. 教师选取一篇文章,让学生快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通过练习题,检测自己对现代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现代文阅读技巧。
四、写作复习(15分钟)1. 教师回顾本学期所学的写作技巧和要点。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撰写一篇短文或日记。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五、口语表达复习(10分钟)1. 教师组织一个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运用口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 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练习表达清晰、连贯、有条理的能力。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困惑,教师给予解答和鼓励。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复习效果。
3. 定期进行语文测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以上是一份初中语文复习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初三语文复习课教案你知道怎么写初三语文复习课教案吗结合解释,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理解困难的地方,并要求举手指出理解困难的地方。
一起看看初三语文复习课教案!欢送查阅!初三语文复习课教案1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2.把握常见文言实词“序〞“致〞“质〞等的意义。
3.把握常见文言虚词“以〞“诸〞等的用法。
重、难点1、重点:把握常见文言实词“序〞“致〞“质〞等的意义。
2、难点:把握常见文言虚词“以〞“诸〞等的用法。
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以合作探究为主,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
教学模式:“学、探、测〞教学模式课时支配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白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擅长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我们今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看看在古代有怎样的刻苦学习的精神【二】出示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2.把握常见文言实词“序〞“致〞“质〞等的意义。
3.把握常见文言虚词“以〞“诸〞等的用法。
【三】作品、1.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初期文学家,生平著作甚丰,曾主修元史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2. 解题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
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
他的同乡晚辈马君那么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
东阳,在今浙江省,当时与浦江、义乌等县同属金华府。
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四】自主导学1检查预习嗜shì 砚yàn 逾yú 硕shu 加冠guān俟sì 衾qīn 烨yè 缊yùn袍敝衣叱咄chì duō皲jūn裂媵yìng 同舍shè生被pī绮qǐ绣容臭xiù 负箧qiè 曳yè 屣xǐ2质疑问题、整体感知【朗读指导】(1)抽生依次朗读三个自然段,师生共同点评朗读状况,指出不当之处。
《望岳》《登飞来峰》
复习目标:
1、背诵诗文。
2、掌握文学常识。
3、理解内容、学习写法、体会情感。
4、赏析名句。
生质疑,师整理后为:
1、作者望的是那座山?
2、围绕“望”字,展开了什么描写?
3、岳的景象是什么?
4、作者用什么写法来写岳的特点。
5、杜甫看了岳,产生了什么感情?
从这两个教学案例中,我们突然发现:学生的质疑特别有水平,所有这一课的重点内容都被学生网了出来?这不就是我们在上课中期望的结果吗?为什么在这些课堂中就不成问题了呢?
再看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发现了秘密:根据中考考点,设计教学目标;目标细化,给学生质疑起到引领作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进行整合,调整顺序,以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陋室铭》教案设计
(一)复习目标
1、背诵默写名句
2、准确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4、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
(二)复习重点
1、背诵默写名句
2、准确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三)复习难点
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
(四)复习方法
诵读法、展示法、探究法、质疑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导入语
今天我们来学习《陋室铭》。
铭是____________,这种文体的特点是_____。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朝,他有_______之称。
(教师直接导入,口头提问,解决“铭”和作者问题。
生齐声回答。
)
教学过程
一、形成并展示复习提纲
1、根据复习目标,你认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师提问,由生回答)
2、根据大家的回答,我们本节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也就形成我们本节课的复习提纲。
3、出示复习提纲:
(1)背诵全文,默写名句。
(2)识记注释,翻译句子,积累文言词汇。
(3)本文从哪些方面写陋室不陋,各自特点是什么?作者写陋室的目的是什么?(4)本文运用什么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二、请大家围绕复习提纲,限时八分钟解决1、2两个问题。
反馈检测
1、背诵课文。
2、理解默写:
(1)本文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日常交往方面写陋室不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反面表现陋室主人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学生上台展示并讲解,翻译从重点词入手。
师在学生讲解后梳理文言知识)三、下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并在书上批注,解决复习提纲3、4两个问题,限时五分钟。
(五分钟后,小组讨论,并由学生来展讲。
师出示PPT,总结答案)
居室环境清幽宁静
陋室不陋交往人物高雅脱俗安贫乐道
生活情趣高雅恬淡不慕名利
写法托物言志类比
四、小结:师由PPT对本节课内容作总结。
五、对比阅读
P23对比阅读(二)
(生上台演板展示,师作点评。
由课内文言词联系课内。
)
环球城市风行绿墙
一、盘点围墙,导入新课并释题
出于屏幕画面了解环球城市风行的绿墙,一起走进课文《环球城市风行绿墙》;看了题目和图画,告诉大家,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说明对象是绿墙,它在全球很流行;本课是说明文
师:你是怎么准确的判断出它是说明文?(从注释1课文的出处中得知的)。
阅读说明文我们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或阅读说明文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要点)?
二、为此本文的学习目标是-----(出示屏幕)学习目标:
1、了解绿墙的创意和价值;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在文中的综合运用;
3、品味课文准确严密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
三、设疑环节
围绕本文题目和学习目标你觉得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提醒归类:同学们看看哪些问题比较简单只需浏览课文,就能自行解决的,那些需要深入研读,思考交流,提取信息,规范表述的?
(出示问题:1、2、3理解内容;4、5理解写法)
1、什么是绿墙?它有什么特点?环球那些城市风行绿墙(承上启下)
2、中外绿墙在外观、材料和功能方面有哪些不同?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众多绿墙各具特色,你最欣赏哪个?为什么。
4、本文综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5、课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解疑环节
(温馨提示:口头作答需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语言简练;
书面作答需书写迅速、字迹工整、内容简练。
)
读了课文可以直接作答的问题;需要深入阅读才可以回答的问题
五、质疑环节
随着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学习和深入探究,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惑,请大胆说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出示屏幕)1、文本为什么列举这么多的例子?(紧扣课题阐释)
2、课文多次在说明中适当阐述事理,试举一例给同伴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六、拓展运用
出示初中围墙图片你应该怎样设计让我校的围墙成为符合学校特色的绿色围墙?说说你的创意。
要求:用300--500个文字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和学校特点,说说你选用的植物、达到的效果。
可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做到语言准确生动。
结束语:同学们,老师希望大家绘制的蓝图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让道道绿墙走进我们的生活。
七、课代表进行课堂总结从学习内容、学生表现、提出希望三方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