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明胶海绵治疗干槽症的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45.08 KB
- 文档页数:1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6 年7月第3卷/第9期V ol.3, No.9, Jul. 2016102胶质银明胶海绵在下颌阻生智齿拔牙术后干槽症中的应用研究程庆涛,王鹏来*,刘 刚,张新风,孙铁忠,蒋常委(江苏省徐州市口腔医院,江苏徐州 221002)【摘要】目的 对胶质银明胶海绵应用于下颌阻生智齿拔牙术后干槽症中的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颌阻生智齿拔牙术治疗的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8例和实验组53例。
参照组应用聚维酮碘明胶海绵,实验组应用胶质银明胶海绵,对两组效果进行研究。
结果 参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干槽症的患者5例,干槽症的发生率为10.42%;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生干槽症的患者1例,干槽症的发生率为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胶质银明胶海绵应用于下颌阻生智齿拔牙术后干槽症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对大大减少干槽症的发病机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胶质银明胶海绵;下颌阻生智齿拔牙术;干槽症【中图分类号】R782.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7882.2016.09.102.02下颌阻生智齿拔牙术这种牙槽外科手术较为复杂,在将埋伏下颌阻生智齿进行拔除时需要进行劈冠术或者翻瓣去骨术,手术时间以及创口暴露时间均较长,因此术后患者容易出现继发感染、干槽症、牙龈撕裂、牙槽骨折断等诸多并发症[1]。
本院将胶质银明胶海绵应用于接受下颌阻生智齿拔牙术治疗的患者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颌阻生智齿拔牙术治疗的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8例和实验组53例。
将存在严重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拔牙禁忌证患者进行有效排除,其中男58例,女43例;年龄14~82岁,平均年龄(43.23±8.59)岁;垂直阻生患者28例,水平、前倾阻生患者42例,为颊、舌向阻生患者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碘仿海绵治疗干槽症57例赵玉红,蒋静颖(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1100)[关键词] 碘仿海绵;干槽症[中图分类号] R782.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7)26-3853-01 干槽症是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治疗大多采用局部麻醉下搔刮、冲洗创口,局部碘仿纱条填塞,再配合抗生素的全身应用等方法。
笔者采用的是止血明胶海绵加丁香油粘载替硝唑粉治疗干槽症,共57例,止痛效果好,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1 一般资料 57例患者中,男27例,女30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41例,平均26岁。
112 治疗方法 经临床确诊为干槽症的患者,在局部麻醉下彻底搔刮牙槽窝骨创面,局部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交替冲洗,直至骨壁清洁,无软化变色的骨组织,无臭味为止。
然后再轻刮其骨创面,使血液渗出并填满牙槽窝。
最后将止血明胶海绵加少许丁香油粘载替硝唑粉置于有血的牙槽窝,棉球压迫0.5h,并同时给予抗生素口服。
2 结 果57例患者经治疗后,3d内疼痛消失31例,5d内疼痛消失19例,1周后拔牙创口临床愈合。
即经一次处理治愈50例,另7例5d内疼痛缓解,但仍感局部不适,查见牙槽窝内血块溶解,空虚,出现异味,经再次治疗后治愈。
3 讨 论国内报道干槽症发生率为20%~30%,一般认为感染和创伤是引起干槽症的两大重要因素。
随着对干槽症致病因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学者认为感染是口腔内常居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以厌氧菌为主。
由于拔牙创口受到创伤感染后引起纤维蛋白溶解,血凝块被破坏,从而导致拔牙创口形成开放腔,食物残渣等易于进入并与骨壁接触,发生严重感染,还可致骨质坏死。
碘仿纱条有消炎、防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等作用,故临床上一般采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彻底清创后填入碘仿纱条。
此种方法效果是肯定的,但其不足是症状缓解慢,治疗周期长。
替硝唑是一种抗厌氧菌较为理想的药物,目前临床上大量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对口腔厌氧菌治疗有特效。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干槽症的研究进展下颌第三磨牙拔出后易发生干槽症,就干槽症的发病原因,目前的治疗研究状况和干槽症的预防进展进行研究标签:下颌;第三磨牙;干槽症【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71-011、干槽症病因干槽症是下颌阻生牙拔牙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感染、创伤、解剖、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等学说。
1.1感染病因干槽症的实质是骨创伤感染,又称局部性骨炎;多发生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其发生率国外报道10%--30%,国内报道14.19%[1] 。
WHO规定诊室内空气中细菌含量为<200--500个/m3,通过细菌培养发现口腔科门诊治疗室内空气的细菌含量远远超过这一规定,主要原因是诊疗室人员过多,除工作人员外、实习生、进修生以及病人的陪伴,增加了人员流动量,造成了诊室内空气的污染,诊室内消毒不彻底也是造成感染主要原因[2]。
下颌第三磨牙发生阻生率很高,阻生形式多样,变异性很大,萌出过程往往伴有远端牙龈覆盖,形成远中盲袋,盲袋内伴有大量的细菌、微生物。
当食物残杂滞留在盲袋内就会促进细菌滋生引发炎症,出现自发痛,治疗后往往出现慢性炎症;拔牙后患者未给予重视,往往过早进食、漱口、刷牙使血凝块脱落,牙槽窝空虚,牙槽骨壁直接暴露于细菌繁多的口腔中,慢性炎症侵入骨面,引起颌骨感染[3]。
临床上拔牙时,由于医生操作方法不同,往往在拔牙过程中将异物带入牙槽窝内,有时炎性肉芽组织未去干净,有时碎牙片,牙石的坠入拔牙窝,都有可能引起拔牙创的感染,也有可能拔牙创损伤的,牙槽窝敞开,血凝块脱落,本来就有冠周炎的患牙或有根尖周炎的阻生齿拔除后也会引起干槽症;还有牙龈炎,慢性冠周炎,牙周炎及邻近牙的炎症都是引起感染的原因[4]。
单一的病原菌尚未发现,多数学者认为干槽症是一种混合感染,厌氧菌起重要作用。
1.2创伤病因外科手术本身是一种创伤,拔牙后留下的创口又是开放性的,由于牙龈与牙颈部附着紧密,拔除时龈瓣不易彻底分离,再者拔牙过程中容易撕裂牙龈而出血,所以手术难度越大,时间越长,创伤越重,术后出现疼痛可能性越大,导致拔牙后出现干槽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