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和属性)专题培训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92.00 KB
- 文档页数:34
教育的本质与属性当前位置:第一章教育本质>>>第二节教育的本质与属性一、教育的本质㈠教育本质的认识研究教育本质之方法可以大体分为质性分析法、矛盾分析法两种,由于方法的差异,因而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也存在差异。
1.教育本质的质性分析法特点:在直指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试图寻找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但持此方法论者在具体回答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时,却又存在不同认识。
第一.教育本质上层建筑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上层建筑存在密切联系,把教育本质部分或全部定性为上层建筑。
这类观点在看到教育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的同时,比较重视教育的意识形态问题、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
第二.教育本质生产力说。
此论看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重视教育的生产力功能、教育生产性特征。
第三.教育本质多质说。
该论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的本质也是多质的、多层次的,它是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因而不能将一种属性看作是它的本质。
2.教育本质的矛盾分析法特点:在并不直接寻找或回答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而是通过教育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和教育过程诸种矛盾的分析,从而间接地探讨教育本质问题。
进一步分析认为,构成教育活动的要素包括受教者、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育环境等,其中,基本的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者、教育内容,当这三要素活动时便引出教育方法手段、教育环境等要素。
受教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教育者是对受教者在知识、技能、情绪、情感、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教育中的教育者是指出学校中担当教育教学任务的人。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为促使、实现受教者的生物实与社会实体之矛盾转化而用来作用于受教者的教育影响,即课程。
㈡教育本质的研究如何认识上述关于教育本质的各种学说、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是教育本质研究要回答的问题。
第一.用科学方法研究教育本质。
ppt课件CONTENTS•教育本质概述•教育本质特征分析•不同流派对教育本质认识比较•当代社会背景下教育本质新内涵探讨•总结: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概述01教育定义及功能教育定义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功能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教育能够促进个体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社会发展功能教育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
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同时也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与社会政治教育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政治制度起着维护或变革的作用。
教育与社会文化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历史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起源于劳动,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以人文知识为主。
近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开始走向普及化和义务化,教育内容逐渐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
现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具有多元化和民主化的特点,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
教育本质特征分析02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各种素质和能力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通过提供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的核心能力和素质。
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培养人才为核心任务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
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强调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包括沟通、协作、领导力等。
教育还承担着传递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授知识、技能与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育通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全球视野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