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虫的分类鉴定资料讲解共41页
- 格式:ppt
- 大小:5.48 MB
- 文档页数:41
第一部分线虫一、线虫纲特征⏹虫体圆柱形,左右对称,不分节。
⏹雌雄异体,雌虫大于雄虫,雌虫尾端直,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或膨大成伞状。
⏹体腔为原体腔。
⏹消化道完整,为管形。
⏹生殖系统:雄性为单管形,雌性多为双管形(鞭虫为单管形)。
⏹发育阶段:虫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幼虫发育显著特征:幼虫蜕皮4次。
⏹生活史类型:土源性线虫,生物源性线虫二、蛔虫——学名似蚓蛔线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引起蛔虫病。
●蛔虫形态:⏹活体是呈淡红色,死后呈灰白色⏹雌虫长约20-35厘米,雄虫长约15-25厘米⏹体表有细横纹,虫体两侧有两条白色的侧线。
⏹口端有品字型排列的3个唇瓣(蛔虫的三个唇瓣呈品字形排列,借唇瓣咬附肠黏膜)⏹雌虫尾部钝圆,雄虫尾部卷曲,有两根交合刺⏹雌虫有两套对称的管状生殖系统,雄虫的生殖系统为单管型●蛔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卵圆形,棕黄色,大小约(65×45)μm,卵壳厚,内含物为卵细胞,外被蛋白质膜。
⏹未受精蛔虫卵狭椭圆形,大小约(90×41)微米,卵壳薄,内含屈光的卵黄颗粒,蛋白质膜较薄,没有蛔甙层,所以有一定的变形性●蛔虫生活史:虫卵随粪便排出→感染性虫卵→经口进入人体→小肠→穿过小肠壁进入静脉→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血窦→通过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进入心脏→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毛细血管网→穿出血管进入肺泡(对肺产生机械性损伤)→蜕皮(产生抗原,导致免疫损伤)→上行到咽部,在咽部有两条路,一条是咳嗽将幼虫排出体外,另一条路则是通过吞咽进入消化管,最终以成虫计生在小肠。
●生活史特点:⏹人是唯一终宿主,成虫寄生部位:小肠⏹感染期:感染性虫卵,感染途径:经口⏹成虫寿命一年左右,在肠腔内孵出的幼虫必须经组织移行后才能发育为成虫,其移行途径为侵入小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入血-右心-肺/肺泡-支气管-咽喉部-胃-小肠。
⏹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进行四次蜕皮,第一次(卵内)、第二次和第三次(肺泡内)、第四次(小肠内)。
线虫知识点总结线虫是一类微小的无脊椎动物,它们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包括海洋、淡水、泥土和腐植质等环境中。
线虫的形态各异,有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动物之一。
线虫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还为研究其它生物的生命周期、发育过程和遗传机制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线虫的分类线虫是一类包括有机体形态各异的无脊椎动物,它们属于节肢动物门,线虫亚门,环节动物纲等多个分类单元。
根据形态、生态和遗传特征不同,线虫可以分为多个科、属、种等级别的分类单元。
其中包括常见的土壤线虫、淡水线虫、海洋线虫等多种类型。
二、线虫的形态特征1. 体形:线虫的体形多为长而细长,呈圆柱形或扁长形,体长一般为0.1-2厘米不等。
2. 体壁:线虫的体壁主要由外皮层、肌层和内膜层组成,具有保护身体、提供支持和运动等功能。
3. 消化系统:线虫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咽、肠等器官,能够消化吸收食物并排泄废物。
4. 运动器官:线虫的运动器官主要由纤毛和肌肉组成,能够通过收缩和伸展等方式实现蠕动和游动。
5. 神经系统:线虫的神经系统由脑、神经环和神经冠等部分组成,能够接受外界刺激并调控其行为。
三、线虫的生活史线虫的生活史主要包括发育、生长、繁殖等阶段。
线虫通过卵、幼虫和成虫等不同发育阶段,经历了生活史中的多个重要过程。
其中包括卵发育、孵化、幼虫生长、成虫繁殖等多个阶段。
1. 卵发育:线虫的卵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经历一定的发育过程,逐渐形成幼虫。
2. 孵化:线虫的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能够孵化成为幼虫,继续生长发育。
3. 幼虫生长:线虫的幼虫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逐渐成长为成虫。
4. 成虫繁殖:线虫的成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进行繁殖,产生新的后代。
四、线虫的生态特点线虫在地球上广泛分布,栖息于不同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淡水、海洋、腐植质等多种类型。
线虫常常作为食物链的底层生物,不仅自身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还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重要的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