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11
江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油市卫生检测检验中心作业指导书期间核查操作规程文件编号:JYZY-70版号:第2版编写: 魏益波审核: 王丽萍批准: 干昌贵2012年01月15日2012年01月18日2012年01月20日修改记录修改页码修改内容修改人批准人生效日期1 目的对参考标准、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和检测设备在有效期间、两次校准或鉴定周期间的状态进行检查,保证其技术指标符合检测工作要求,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需要实施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2.1 一般原则主要的或重要的检测设备;不够稳定、易漂移、易老化且使用频繁的检测设备;其他被认为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测量设备;各种效期内标准物质。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尽量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又要确保仪器设备能够可靠运行。
2.2 本实验室需要实施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电子分析天平,pH(酸度)计,离子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
2.3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也应考虑实施期间核查。
2.3.1 使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温度、湿度变化较大,有可能影响仪器准确性。
2.3.2 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数据可疑,对仪器设备提出怀疑时。
2.3.3 遇到重要的监测,如发生有关事故、作为仲裁或有争议时。
2.3.4 维修或搬迁后等。
3 期间核查计划3.1 每年初编制年度期间核查工作计划。
3.2 期间核查的时间间隔与核准/检定周期相同,安排在两次校准/检定中间进行,一般为上次校准/检定后六个月(个别为一年)。
4 期间核查的类型4.1 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核查适用于所有检测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用标准砝码核查。
4.2 参照仪器设备校准/检定规程5 期间核查方法5.1 电子分析天平期间核查方法5.1.1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内部的岛津AUX-220等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期间核查。
5.1.2 核查方法检查中心点示值误差。
保持天平清洁和天平室温湿度,按照操作规程,预热30分钟,去皮,将50g(M)标准砝码(E2级)轻轻放在称盘上,待天平稳定后,读取示值(m)。
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作者:————————————————————————————————日期:ﻩ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使仪器设备在相邻两次校准/检定期间,保持设备校准/检定状态的可信度,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需要实施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2.1一般原则主要的或重要的检测设备;不够稳定、易漂移、易老化且使用频繁的检测设备;经常携带到现场的仪器设备;其他被认为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测量设备。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尽量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又要确保仪器设备能够可靠运行。
2.2 本实验室需要实施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电子分析天平,pH(酸度)计,离子活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测油仪,气相色谱仪。
2.3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也应考虑实施期间核查。
2.3.1 使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温度、湿度变化较大,有可能影响仪器准确性。
2.3.2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数据可疑,对仪器设备提出怀疑时。
2.3.3 遇到重要的监测,如发生有关事故、作为仲裁或有争议时。
2.3.4 维修或搬迁后等。
3期间核查计划3.1每年初编制年度期间核查工作计划。
3.2期间核查的时间间隔与核准/检定周期相同,安排在两次校准/检定中间进行,一般为上次校准/检定后六个月(个别为一年)。
4期间检查的类型4.1使用标准物质核查电子分析天平用标准砝码核查。
pH(酸度)计、离子活度计使用定值溶液核查;4.2 仪器设备之间比对分光光度计采用多台比对核查。
4.3 参照仪器设备校准/检定规程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测油仪。
4.4 委托外单位检定或校准气相色谱仪。
5 期间核查方法5.1电子分析天平期间核查方法5.1.1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内部的(DF110、DF160、LAC214等)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期间核查。
5.1.2核查方法检查中心点示值误差。
文件制修订记录
1、目的
对检测用设备在两次检定之间的技术指标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本中心主要或重要检测仪器设备、现场检测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年度期间核查计划。
3.2项目负责人具体实施期间核查,检测室负责人负责对核查结果进行确认。
3.3质量监督员负责督促完成期间核查计划。
4、期间核查时机
仪器的期间核查时间间隔一般在仪器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进行1~2次核查为宜,当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实施期间核查。
4.1因使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温度、湿度变化较大,有可能影响仪器的准确性;
4.2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可疑数据,对仪器设备提出怀疑时;
4.3遇到重要的检测,如发生重大水质污染事故或委托用户对检测结果有争议时。
5、期间核查方法
5.1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核查,标准物质包括各种标准样品,如pH计、电导率仪等采用定值溶液进行核查。
使用标准物质核查时应注意所用的标准物质的量值能够溯源,并且有效。
5.2使用仪器附带设备核查,仪器带有的自动校准系统可以用来核查。
如电子天平自带的标准工作砝码能够自动校准。
5.3仪器设备之间的比对,实验室中有多台相同或类似的仪器设备,可以同另一台相同或更高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
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总则1. 目的化验室用于检测的仪器应在两次检定之间进行期间核查,并应对检测中常用的标准品进行期间核查,以确保仪器设备的状态满足检测要求,标准物质的纯度或浓度准确可靠。
本作业指导书用于规范期间核查工作。
2.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化验室“主要检测设备一览表”所列的主要检测设备中在用的并且有能力进行期间核查的仪器进行定期或临时的期间核查,以及日常检测中常用的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期间核查。
3. 期间核查的要求期间核查的频率为每六个月一次;由仪器使用人员负责实施,化验室负责人应进行监督;出现如下情况,应对仪器追加临时期间核查:①当仪器经过搬动、运输重新安装以后;②环境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或其他突发时间可能影响仪器性能时;③无论什么原因,当核查对象脱离化验室直接控制后,返回化验室重新投入使用前;④当核查对象长期不用,重新使用前;⑤技术负责人或设备责任人认为必要时。
对于某些内部无法进行期间核查的仪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结果范围,如有异常,应及时检定。
下列情况可以不进行期间核查:①具备自校准功能的仪器;②每次使用前均需用标准品进行标定的仪器;③使用频率较低且保管环境良好的仪器。
临时期间核查由技术负责人或设备责任人提出,仪器使用人员负责实施。
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期间核查报告。
4. 期间核查的流程仪器使用人员应按照规定的频率安排时间进行期间核查;需要对仪器进行临时期间核查时,仪器保管人应立即进行期间核查;进行期间核查时,仪器使用人员应做好期间核查记录,并根据期间核查结果对仪器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做出评价;仪器期间核查报告及期间核查原始记录由技术负责人审核后归档留存;对核查结果未能满足使用要求的仪器,由负责人与仪器使用人员共同查明原因,如属仪器故障,应按仪器维修程序处理;如非仪器故障,仪器保管人应在排除影响核查结果的因素后再次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对核查结果未能满足使用要求且无法确定原因的仪器,应进行计量检定后再使用;当核查结果未能满足使用要求时,仪器保管人应根据原因负责检查对过去进行的检测造成的影响。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办法作业指导书1目的目的是在两次正式校准/检定的间隔期间防止使用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设备。
2范围适用于中心所有在用监测分析仪器设备。
“期间核查”的对象主要是针对仪器设备的性能不够稳定漂移率大的、使用非常频繁的和经常携带运输到现场检测以及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仪器设备。
3职责3.1 质量管理室负责制定每年的“期间核查”计划,并列出核查清单。
3.2 相关科室按程序要求负责实施期间核查工作,并根据“期间核查”结果,写出“期间核查”报告。
4工作程序4.1相关实验室按照核查清单组织实施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4.2开展“期间核查”的方法是多样的,基本上以等精度核查的方式进行,如仪器间的比对,方法比对、标准物质验证、加标回收、单点自校等都是可以采用的。
4.3分析和评价4.3.1实验室进行“期间核查”后,应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写出“期间核查”报告,以求真正达到“期间核查”要求的目的。
4.3.2对经分析发现仪器设备已经出现较大偏离,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可靠时应按相关规定处理,直到经证实的结果是满意时方可投入使用。
5实验室期间核查分类要求5.1对于实验室内的常用仪器及大型仪器,规定在两次正式校准/检定的间隔期间内,至少进行1-2次期间核查。
详见《实验室内常用分析仪器期间核查一览表》。
5.2对于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经常携带运输到现场及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仪器设备,规定在两次正式校准/检定的间隔期间内,进行2-3次期间核查。
详见《外出携带常用分析仪器期间核查一览表》。
5.3对于使用频率低(使用频次<1次/月)的仪器设备,根据使用情况作1-2次期间核查。
详见《使用频率低(使用频次<1次/月)的分析仪器一览表》。
5.4对于无法作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不作期间核查。
详见《无方法作期间核查的分析仪器一览表》。
6相关记录期间核查评价报告表。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一、核查方法(一)目的为了有效了解本试验室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参考标准等的使用状态,确保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试验室内的试验检测设备、参考标准等(三)核查内容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进行期间核查:1.稳定性不高,漂移较大的;2.使用频繁,时间较长的;3.电子类设备较长时间未启用的;4.参考标准、标准物质的保管环境及使用有效期。
(四)核查方式A.表示以留样的再检测对比进行期间核查;B.表示以同样功能的设备比对来进行期间核查;C.表示试验室间比对进行期间核查;D.表示用具有自校功能设备的自校程序进行期间核查;(五)核查周期1.对使用频率较低,使用时间短,稳定性较高的设备可一年进行1-2次。
2.对其他,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核查次数,但不得少于六个月一次。
二、万能材料试验机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对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期间核查。
2.引用标准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一部分:室温试验方法》3.原理在万能材料试验机检定后的初期和检定有效期中期。
对取自一根钢筋的两组试件按GB/T 228.1-2010规定的方法进行拉伸试验,对两次试验所得的抗拉强度值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所核查的万能材料试验机的计量性能是否正常。
4.操作方法4.1在同一根钢筋上按规范规定截取四根试件,按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
4.2在万能材料试验机检定合格的几天内,对同一根钢筋的两组试件中的一组进行抗拉强度试验。
4.3另一组试件封存保管。
4.4在两次检定周期的中间时期,将封存的另一组钢筋试件在同一台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抗拉强度试验。
4.5试验按下列要求进行4.5.1试验按GB/T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进行;4.5.2计算抗拉强度的受力面积,采用钢筋的公称截面积;4.5.3每次试验取其平均值作为本次试验的结果。
5、期间核查结果5.1按式(5、1)计算中期试验的抗拉强度与初期试验的抗拉强度的差。
实验室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作者:来源:时间:2018-10-26 浏览:244人次实验室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实验室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1、目的对检测用设备在两次检定之间的技术指标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本中心主要或重要检测仪器设备、现场检测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3、职责3.1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年度期间核查计划。
3.2项目负责人具体实施期间核查,检测室负责人负责对核查结果进行确认。
3.3质量监督员负责督促完成期间核查计划。
4、期间核查时机仪器的期间核查时间间隔一般在仪器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进行1~2次核查为宜,当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实施期间核查。
4.1因使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温度、湿度变化较大,有可能影响仪器的准确性;4.2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可疑数据,对仪器设备提出怀疑时;4.3遇到重要的检测,如发生重大水质污染事故或委托用户对检测结果有争议时。
5、期间核查方法5.1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核查,标准物质包括各种标准样品,如pH计、电导率仪等采用定值溶液进行核查。
使用标准物质核查时应注意所用的标准物质的量值能够溯源,并且有效。
5.2使用仪器附带设备核查,仪器带有的自动校准系统可以用来核查。
如电子天平自带的标准工作砝码能够自动校准。
5.3仪器设备之间的比对,实验室中有多台相同或类似的仪器设备,可以同另一台相同或更高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
5.4使用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比对,如溶解氧仪采用碘量法进行比对。
5.5对保留样品量值重新测量,只要保留的样品性能稳定,可以用来作为期间核查的核查标准。
如对无校准源的放射性检测仪器使用特定的样品。
5.6检测标准方法、技术规定中有关要求和方法,可以直接作为期间核查的方法。
5.7期间核查可以参照仪器设备检定规程操作,采用其中需要核查的部分(常用仪器设备检定规程见表1)。
如果没有该类仪器设备的检定规程,还可以参照类似仪器设备的检定规程。
实验室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1、目的对检测用设备在两次检定之间的技术指标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本中心主要或重要检测仪器设备、现场检测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3、职责3.1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年度期间核查计划。
3.2项目负责人具体实施期间核查,检测室负责人负责对核查结果进行确认。
3.3质量监督员负责督促完成期间核查计划。
4、期间核查时机仪器的期间核查时间间隔一般在仪器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进行1~2次核查为宜,当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实施期间核查。
4.1因使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温度、湿度变化较大,有可能影响仪器的准确性;4.2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可疑数据,对仪器设备提出怀疑时;4.3遇到重要的检测,如发生重大水质污染事故或委托用户对检测结果有争议时。
5、期间核查方法5.1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核查,标准物质包括各种标准样品,如pH计、电导率仪等采用定值溶液进行核查。
使用标准物质核查时应注意所用的标准物质的量值能够溯源,并且有效。
5.2使用仪器附带设备核查,仪器带有的自动校准系统可以用来核查。
如电子天平自带的标准工作砝码能够自动校准。
5.3仪器设备之间的比对,实验室中有多台相同或类似的仪器设备,可以同另一台相同或更高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
5.4使用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比对,如溶解氧仪采用碘量法进行比对。
5.5对保留样品量值重新测量,只要保留的样品性能稳定,可以用来作为期间核查的核查标准。
如对无校准源的放射性检测仪器使用特定的样品。
5.6检测标准方法、技术规定中有关要求和方法,可以直接作为期间核查的方法。
5.7期间核查可以参照仪器设备检定规程操作,采用其中需要核查的部分(常用仪器设备检定规程见表1)。
如果没有该类仪器设备的检定规程,还可以参照类似仪器设备的检定规程。
表15.8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及产品标准或供应商提供的方法。
5.9对于没有方法来源的仪器设备,可以编制期间核查实施细则。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工程有限公司*工地试验室*年*月*日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一 .目的确保计量器具、仪器设备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和试验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对重要的、使用频繁的检测仪器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进行性能指标符合性运行检查。
二.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依据母体《程序文件》(ZT175SYS-CX-F版)编制,适用于本试验室对重要的仪器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进行运行检查/期间核查的管理。
三. 职责1 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期间核查计划及核查档案管理。
2 各有关检测室(组)按规定具体实施。
四 .期间核查可选用方法:1、采用高一精度等级的计量标准、仪器设备或标准样进行核查;2、采用同等精度的计量标准、仪器设备进行比对;3、选用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样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并采用统计技术对每次测量结果进行评估;4、通过对样品不同特性检验结果的相关性进行验算等。
5、采用标准物质进行验证。
五工作流程1、检查人员根据所用仪器设备和参考测量标准的量值特性和稳定性考核记录,确定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的对象,制定出期间核查的方法。
期间检查方法应包含:使用的核查标准,检查量值校准状态偏离与否的方法,核查周期,量值失准的报告等。
2、核查人员选择核查方法、确定核查间隔及结果评定要求,按被核查对象归类编制核查方案;六、期间核查的实施1 检测人员按照期间核查方案和本部门的“核查标准”和“核查手段”按时按要求开展期间核查,并记录归档。
2 期间检查的检查效果记录在仪器设备的档案中归档。
3 计量管理员负责对核查结果进行确认。
4 标准物质和实物标准也应定期进行“期间核查”,以证明其量值稳定可靠。
5 经期间核查发现仪器设备或测量参考标准校准状态的变化超过规定值时,应立即找出原因,采取控制措施,必要时应追溯用该台仪器或标准测得的数据及出具的报告。
七、期间核查方法(一). 电子天平的期间核查1 适用范围本核查方法适用于使用中的电子天平的期间核查。
一、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应于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中参加职业卫生检测(验)仪器设备、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所有岗位人员。
2 工作目的与要求2.1确保岗位人员准确进行各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2.2熟练运用本作业指导书,确保中心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方法规范、结果可靠、及时准确。
3 引用文件RB/T 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以及公司程序文件4 工作条件4.1 人员技术条件参加期间核查的工作人员必须取得相关职业卫生评价或检测的上岗证书,其专业技术职称、专业类型满足要求。
一、TAS-990F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 概述原子吸收分析方法是基于被测样品的原子蒸气可以吸收由光源辐射出被测元素的特征谱线,根据谱线被吸收后强弱程度,求出样品中被测元素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为使该设备在两次校准间隔内能保证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按相关规定在适当时机,应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
2. 期间核查项目火焰法测定铜的准确度。
3. 期间核查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 测定国家标准物质进行比对。
购置已知浓度(标准物质证书中给出标准值及不确定度范围)的铜国家标准物质,按标准物质证书中给出的稀释方法稀释制成核查标准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n≥6),测定平均结果应符合标准物质证书中给出的标准值及不确定度范围。
4. 期间核查技术条件及要求4.1 仪器及设备要求:仪器及辅助设备无故障,软、硬件运行正常。
4.2 实验室环境要求:气温:+15─+35℃,相对湿度:20%─80%,电源电压:220±5%,无振动,无电磁干扰,无腐蚀性气体、通排风良好。
4.3 试剂及玻璃器皿要求:所用的各种试剂纯度、计量器具准确度及玻璃器皿洁净度,均应按相关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执行。
4.4 标准曲线要求:按相关检测方法要求,重新配制标准曲线系列, 包括空白在内共计不少于5个浓度点。
安全技术检验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XXXX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修订页目录一、目的为了解我公司检测设备测量标准、测量仪器或标准物质的校准状态在两次检定或校准期间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减少由于仪器稳定性变化造成的结果偏差,确保设备在使用期间维持有效良好状态,有必要对其进行检查,在校准有效期内校准值的变化是否超出其允许误差极限。
二、范围本期间核查适用于本公司机动车检验仪器设备的期间检查。
三、依据1.GB/T 37536-2019《机动车检验机构检测设备期间核查规范》2.本公司安检检测线在用设备说明书3.GB 38900-2020《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4.GB 3847-2018《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5.公司程序文件(期间核查程序)6.JJG 1014-2019《机动车检测专用轴(轮)重仪检定规程》7.JJG 906-2015《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检定规程》8.JJG 908-2009《汽车侧滑检验台检定规程》9.JJG 745-2016《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10.JJG 976-2010《透射式烟度计检定规范》11.JJG 688-2017《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检定规范》12.GB 18285-2018《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13.JJF 1221-2009《汽车排气污染物监测用底盘测功机校准规范》四、核查方法1.传递测量法2.标准物质法3.多台套比对法4.两台套比对法5.核查标准法6.常规控制图法轴(轮)重仪一、环境条件1.温度:-10℃~40℃;2.相对湿度:0~85%;3.核查应在周围无影响测量的污染、振动、噪音和电磁干扰的环境下进行。
二、适用标准法规下列标准的条款通过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款。
鼓励使用下列文件的最新版本,以新条款取代本作业指导书原引用的相应条款。
1.GB/T 37536-2019 《机动车检验机构检测设备期间核查规范》2.JJG 1014-2019《机动车检测专用轴(轮)重仪检定规程》三、核查方法采用传递测量法核查,砝码法和测力仪法可任选其一进行核查。
控制编号-ZY-388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作业指导书的评定实施日期:2011年1月5日控制状态:受控期间核查结果的评定“期间核查”也可被称为“运行检查”或“中间核查”。
它通常是指实验室自身对其设备在两次定期检定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多次使用适当的技术,校核方法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始终保持着检定时的准确度。
一、对检测仪器的期间核查根据昆山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期间核查程序》规定,本所目前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办法对检测仪器进行期间核查:1.采用高一精度的仪器设备或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检查;2.采用同等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3.选用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样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并采用统计技术对每次测量结果进行评估;4.百分比差的方法等;5.实验室之间仪器设备比对等。
本作业指导书将给出上述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结果评定的方法,指导相关人员完成期间核查。
1.使用有证标准物质的方法适用范围:仅限于有标准物质的仪器设备,并已知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
En=式中:X lab—测量值;X ref—标准物质指定值;U lab—本实验室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U ref—参考标准的不确定度。
接受准则:当E n≤1时,表明被核查的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状态得到保持。
拒绝准则:当E n>1时,表明被核查的仪器设备校准/检定状态没有得到保持,必须查找原因或重新送检定/校准。
2.对两台同等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较的方法。
适用范围:实验室中两台相同(技术指标相同)的仪器设备。
En=式中:X1是被核查仪器A的测得的某参数的数值;X2是被核查仪器B的测得的某参数的数值;U lab 是实验室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接受准则:当E n ≤1时,表明被核查的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状态得到保持。
拒绝准则:当E n >1时,表明被核查的仪器设备校准/检定状态没有得到保持,必须查找原因或重新送检定/校准。
3.对保留样品的量值重新测量的方法适用范围:仅适用于当实验室无参考标准,并仅有一台被考核设备时,同时在此种条件下,实验室还应有一个或一组在保留期间内,被测性能稳定的样品。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本检测站主要仪器设备保持正常状态,确保提供给检测结果的质量,本站对所有主要仪器设备实行运行中检查期间核查,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2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侧滑检验台、车速表检验台、轴轮重仪、制动检验台、不透光烟度计、排气分析仪、测功机等主要仪器设备的运行中检查;规定了每一台仪器核查的技术依据、项目及要求、标准仪器设备、方法、周期;当仪器设备出现异常现象或修理、调整后,必须依照本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核查;3期间核查操作规程侧滑检验台期间核查操作规程1技术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08-2009滑板式汽车侧滑检验台检定规程;2核查项目及要求:零值误差:不大于±km;零点漂移:每隔5min观察1次,15min内不大于km;示值误差不超过±0.2m/km;示值重复性误差:不超过km;3核查用仪器设备:百分表0~10mm,2级±2%4核查方法:在左台或右台安装好百分表和挡板,计算机进入标定界面,选点标定状态,点清零键,用微动工具缓缓推动滑板,当侧滑台示值为3m/km、5m/km、7m/km时,分别读取百分表示值;向内、向外各重复3次,按下式计算示值误差:△i=x i-S i/L式中:△i——第i测量点的示值误差m/km;x i——第i测量点的侧滑台示值m/km;S i——第i测量点百分表3次示值的平均值mm;L——滑板沿机动车辆行进方向的纵向长度m;以上各测量点示值误差不超过±0.2m/km;左右台分别标定;选点停止状态,结束核查工作;5核查周期侧滑台的核查周期一般为6个月;车速表检验台期间核查操作规程1技术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09-2009滚筒式车速表检验台检定规程;2核查项目及要求:零值误差:不大于±h;零点漂移:15min内不大于±h;车速台示值误差不超过±3%;3核查用仪器设备:测转速仪60km/h以上±%2000r/min以上;电子计数4核查方法:将汽车驱动轮安置在车速台滚筒上,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计算机进入软件标定界面,选中“车速”,点击“标定”,就进入车速标定界面;选中“标定状态”,点击“清零”,由汽车驱动车速台滚筒稳步加速旋转,在车速台示值分别约为40km/h时用测转速仪测量实际速度转速;重复测量3次,按下面公式计算各点每次示值误差δ=V/V-1100%o式中:δ——车速台示值误差;V——车速台示值km/h;V——测速仪测量速度值km/h;oδ=V·105/6πDn-1100%式中:n——转速仪测量转速值r/min;D——车速台主滚筒标称外径mm;将各点3次测量计算出的示值误差取以平均值作为该点核查值,应符合不超过±3%的要求;5核查周期车速表检验台核查周期一般为6个月;轴轮重仪期间核查操作规程1技术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1014-2006轴轮重仪检定规程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GB/轴轮重仪检定技术条件2核查项目及要求:空载变动性:不大于%Max;零点漂移:30min内不大于%Max;示值误差:当测量值不大于10%:±%,测量值大于10%:±2%;重复性误差:不大于该秤量点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二分之一;示值间差:不大于该秤量点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3核查用仪器设备:用砝码核查的;一组轴轮重仪要求2000kg砝码,准确度±%;或用测力传感器核查的;压力传感器测量范围不小于轴轮重仪50%,准确度为2级;反力架、千斤顶等核查用辅助工具;4核查方法:进入计算机软件标定界面,选中“制动”轴重与制动在同一标定界面,点击“标定”,就进入轴重标定界面,选中“线性标定”,以及“标定项目”中的左或右重量,然后选中“标定状态”,点击“清零”,接着开始对台体加力,并观察计算机示值;a.用砝码核查按选定测试点加载砝码,示值误差按下式计算:式中:△I——第i测量点示值误差;x i——第i测量点轴轮重仪三次示值的平均值N;m i——第i测量点加载砝码质量值kg;g——核查地区重力加速度m/s2;b.用测力传感器核查;当现场核查条件有限时,允许采用压力传感器核查;安置反力架、压力传感器及千斤顶等;通过千斤顶施加载荷,在压力传感器示值达到测试点时,读取轮重仪示值;按下式计算轮重仪示值误差:%100⨯-=ii i i A A x ∆ 式中: △i ——第i 测量点示值误差;x i ——第i 测量点轴轮重仪三次示值的平均值应去除压力传感器、千斤顶等载荷值N ;A i ——第i 测量点时压力传感器仪表示值N;在轴轮重仪台面上依次叠放千斤顶、压力传感器及反力架,并保持压力通过传感器轴线垂直作用在承载台板上;通过改变千斤顶作用力,读取压力传感器及轴轮重仪示值,按上式计算轴轮重仪示值误差;5核查周期核查周期一般为6个月;制动检验台期间核查操作规程1技术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06-2009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检定规程;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GB/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检定技术条件2核查项目及要求:空载变动性:±%额定承载质量≤3t 的制动台;±%额定承载质量>3t 的制动台零点漂移:30min 内不大于±%;示值误差:±或各测试点给定植的±3%额定承载质量≤3t 的制动台;±或各测试点给定植的±3%额定承载质量>3t 的制动台;这里m 为额定承载质量,mg 为额定载荷;重复性误差:2%;示值间差:3%;注:13t 制动台满量程为40000N,3t 制动台为10000N;3核查用仪器设备:制动台标定支架及砝码,砝码准确度±%;4核查方法:将标定支架用连接销固定在测力臂上,用调平螺栓调整至支架上平面水平;核查前必须断开滚筒电机的电源以确保安全;计算机进入软件标定界面,选中“制动”轴重与制动在同一标定界面,点击“标定”,就进入制动标定界面,选中“线性标定”,以及“标定项目”中的左或右制动,然后选中“标定状态”,点击“清零”,待计算机显示稳定后,给吊蓝分别逐步加砝码至25kg,50kg,100kg,200kg;然后逐级减载至零;重复3次,分别读取各点相应的制动台示值;各测量点示值误差的计算:△i=f i-M i·g·L/r式中:△i——第i测量点绝对示值误差;f i——第i测量点时制动台3次示值增载减载分别计算的平均值NM i——第i测量点时,加载砝码质量kg;g——核查地区重力加速度m/s2;L——测力杠杆等效力臂长mm;r——制动台主滚筒半径mm;按下面公式计算示值引用误差力臂比k=标定杆长度L/滚动半径r=10:以上各核查点示值误差均应分别符合要求;5核查周期制动检验台的核查周期一般为6个月;不透光烟度计期间核查操作规程1技术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76-2010不透光烟度计;2核查项目及要求:零点漂移:Ns不超过%绝对误差示值误差:不透光烟度计的Ns最大允许测量误差为±2%绝对误差;重复性误差:Ns不超过%绝对误差;3核查用仪器设备:滤光片4核查方法:不透光烟度计在核查前应先用擦镜纸清洁下位机通道两端凸透镜,进入“滤光片检查”界面,按“校准”键,校准后将滤光片插入下位机底部的引导槽中,观察屏幕上显示的不透光度值,重复测量3次,分别求出各平均值与相应标准值之差,并按要求进行判定;5核查周期不透光烟度计核查周期一般为1个星期,烟度计由于使用频次很少时,核查周期可调整为1个月;排气分析仪期间核查操作规程1技术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688-2007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检定规程;浙江省计量检定规程JJG浙106-2009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排放检测系统检定规程2核查项目及要求:示值误差及响应时间零位漂移或量距漂移:1h内应不超过仪器示值允许误差;重复性误差:重复性误差应不大于其示值允许误差的绝对值的1/2;3核查用仪器设备:氮中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丙烷混合气体标准物质包括低量程和高量程氮中氧混合气体标准物质包括低量程和高量程4核查方法:仪器调零后,用标准气体对仪器进行最大允许误差核查;重复读取三次,取算术平均值,按下式计算最大允许误差:△a=C a-C s△b=C a-C s100%/C s式中:C a——实际读数算术平均值;C s——标准气体浓度值;△a——绝对误差;△b——相对误差;重复性误差是指测量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和标准值之比;该计算值均应符合第2条规定的示值误差要求;核查操作步骤:1先连接好标准气瓶与调压阀,为核查作准备;2按“↓”键,进入“动作检查”界面,把光标移动到通空气选项;3按“F”键,通入空气,排净气室内的残留废气,主界面尾气项数据应符合要求;4按“M”键,停止通入空气,仪器恢复为测量主界面;5按“↓”键,进入“动作检查”界面,把光标移动到通检查气选项,按“F”键;6把标准气插入通检查气孔,打开标准气瓶阀门至前气压表压力约为2~5Mpa,然后慢慢开启调压阀阀门,使后气压表输出压力调整在左右,观察主界面示值;7当示值稳定后,读取主界面数值,按“M”键,停止通入检查气,仪器恢复为测量主界面,并关闭调压阀,取下通气管;8低量程和高量程分别核查,核查完成后进行一次通空气或空气调零,排净气室内的检查气;5核查周期气体测试仪CO、CO2、HC、NO核查周期一般为3个月,O2由于置信度较高核查周期可调整为6个月;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底盘功机期间核查操作规程1技术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653-2003测功装置检定规程;2核查项目及要求:零值误差:综检底盘测功机不超过±1个字;速度示值误差:综检底盘测功机不超过测试点给定值的±%;扭力示值升程误差、回程误差:综合线底盘测功机当测量值小于1400N20%时,不超过测试点给定值的±%;当测量值大于等于1400N20%时,不超过测试点给定值的±%;3核查用仪器设备:测转速仪60km/h以上±%2000r/min以上;电子计数测功机标定支架及砝码;4核查方法:计算机进入软件标定界面A、对速度转速核查时将汽车驱动轮安置在测功机滚筒上,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由汽车驱动测功机滚筒稳步加速旋转,在测功机示值约为40km/h时用测转速仪测量实际速度转速;重复测量三次,按下面公式计算各点每次示值误差δ=V/V o-1100%式中:δ——测功机速度示值误差;V——测功机速度示值km/h;V o——测速仪测量速度值km/h;或δ=V·105/6πDn-1100%式中:n——转速仪测量转速值r/min;D——测功机主滚筒标称外径mm;将各点三次测量计算出的示值误差取以平均值作为该点核查值,应符合第2条规定的示值误差的要求;B、对扭力核查时将标定支架用连接销固定在测力臂上,用调平螺栓调整至支架上平面水平;按空格键将扭力信号清零,待计算机显示稳定后,给吊蓝分别逐步加砝码至20kg,40kg,60kg,80kg,100kg;然后逐级减载至零,分别读取各点相应的扭力示值;各测量点示值误差的计算:采用砝码核查时△i=f i-M i·g·L/r式中:△i——第i测量点绝对示值误差;f i——第i测量点时扭力示值增载减载分别计算NM i——第i测量点时,加载砝码质量kg;g——核查地区重力加速度m/s2;L——测力杠杆等效力臂长mm;R——测功机主滚筒半径mm;按下面公式计算相对示值误差综合线底盘测功机力臂比k=7即标定杆长度L/滚动半径r:以上各核查点示值升程误差及回程误差均应分别符合要求;5核查周期测功机的核查周期一般为6个月;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排放检测系统测功机期间核查操作规程1技术依据:JJG浙106-2009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排放检测系统检定规程HJ/T290-2006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2核查项目及要求:扭力零值误差:环保底盘测功机不超过±5N;速度示值误差:环保底盘测功机不超过测试点给定值的±h或±%,取大值;扭力示值升程误差、重复性误差、回程误差:环保底盘测功机升程误差不超过测试点给定值的±1%,重复性误差、回程误差不超过测试点的1%;环保底盘测功机恒加载滑行时间相对误差:不超过±4%;环保底盘测功机寄生功率:不大于;3核查用仪器设备:测转速仪精度:±%以上电子计数测功机标定支架及砝码;4核查方法:计算机进入软件标定界面A、对速度转速核查时在主界面点击“台体校准”→“车速扭力校准”按钮,进入速度转速核查界面,勾上车速信号复选框,点“清零”键将车速信号清零,待计算机显示稳定后,将变频柜置于手动控制模式,点“电机启动”按钮,接通812卡7、8通道控制信号,手动旋转频率调节旋扭,由变频柜驱动测功机滚筒稳步加速旋转,在速度示值分别约为25km/h、48km/h时用测转速仪测量实际速度转速;重复测量三次,按下面公式计算各点每次示值误差δ=V/V o-1100%式中:δ——测功机速度示值误差;V——测功机速度示值km/h;V o——测速仪测量速度值km/h;或δ=V·105/6πDn-1100%式中:n——转速仪测量转速值r/min;D——测功机主滚筒标称外径mm;将各点三次测量计算出的示值误差取以平均值作为该点核查值,应符合第2条规定的示值误差的要求;B、对扭力核查时将标定支架用连接销固定在测力臂上,用调平螺栓调整至支架上平面水平;核查前必须断开滚筒电机变频器的电源以确保安全;在主界面点击“台体校准”→“车速扭力校准”按钮,进入扭力核查界面,勾上扭力信号复选框,点“清零”键将扭力信号清零,待计算机显示稳定后,给吊蓝分别逐步加砝码至25kg,50kg;然后逐级减载至零;重复3次,分别读取各点相应的扭力示值; 各测量点示值误差的计算:采用砝码核查时△i=f i-M i·g·L/r式中:△i——第i测量点升程绝对示值误差;f i——第i测量点时扭力3次示值增载减载分别计算的平均值NM i——第i测量点时,加载砝码质量kg;g——核查地区重力加速度m/s2;L——测力杠杆等效力臂长mm;R——测功机主滚筒半径mm;按下面公式计算升程相对示值误差环保线测功机力臂比k=8标定杆长度L/滚动半径r:计算重复性误差:同一测量点增载示值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除以该测量点的标称值; 计算回程误差:同一测量点增载示值与减载示值之差除以该测量点的标称值;以上各核查点示值误差及重复性误差、回程误差均应分别符合第2条规定的要求;C、对环保线底盘测功机恒加载滑行时间核查时在主界面点击台体校准→加载滑行测试,进入加载滑行测试系统界面,滑行标定测试参数设置为速度下限:32速度上限:48单位km/h然后点测试按钮,系统将进行自动测试,测试完毕后点显数据按钮,显示的测量误差必须符合2规定的要求;D、对环保线底盘测功机寄生功率核查时在主界面点击台体校准→寄生功率测试,进入寄生功率测试系统界面,滑行标定测试参数设置为速度上限:56单位km/h然后点测试按钮,系统将进行自动测试,测试完毕后显示的测量误差必须符合2规定的要求;5核查周期测功机的核查周期一般为6个月;柴油车加载减速工况法不透光烟度检测测功机期间核查操作规程1技术依据:JJF1221-2006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校准规范HJ/T292-2006柴油车加载减速工况法排气烟度测量设备技术要求2核查项目及要求:扭力零值误差:加载减速法底盘测功机不超过±5N;速度示值误差:加载减速法底盘测功机不超过测试点给定值的±h或±%,取大值;扭力示值升程误差、重复性误差、回程误差:加载减速法底盘测功机升程误差不超过测试点给定值的±1%,重复性误差、回程误差不超过测试点的1%;加载减速法底盘测功机恒加载滑行时间相对误差:不超过±4%;加载减速法底盘测功机变加载滑行时间相对误差:不超过±4%;加载减速法底盘测功机寄生功率:不大于;加载减速法底盘测功机加载响应时间:不大于300ms,平均稳定时间:不大于600ms 3核查用仪器设备:测转速仪精度:±%以上电子计数测功机标定支架及砝码;4核查方法:计算机进入软件标定界面A、对速度转速核查时在主界面点击台体校准→车速扭力校准按钮,进入速度转速核查界面,勾上车速信号复选框,点“清零”键将车速信号清零,待计算机显示稳定后,将变频柜置于手动控制模式,点“电机启动”按钮,接通812卡7、8通道控制信号,手动旋转频率调节旋扭,由变频柜驱动测功机滚筒稳步加速旋转,在速度示值约为70km/h时用测转速仪测量实际速度转速;重复测量三次,按下面公式计算各点每次示值误差δ=V/V o-1100%式中:δ——测功机速度示值误差;V——测功机速度示值km/h;V o——测速仪测量速度值km/h;或δ=V·105/6πDn-1100%式中:n——转速仪测量转速值r/min;D——测功机主滚筒标称外径mm;将各点三次测量计算出的示值误差取以平均值作为该点核查值,应符合第2条规定的示值误差的要求;B、对扭力核查时将标定支架用连接销固定在测力臂上,用调平螺栓调整至支架上平面水平;核查前必须断开滚筒电机变频器的电源以确保安全;在主界面点击台体校准→车速扭力校准,进入扭力核查界面,勾上扭力信号复选框,点“清零”键将扭力信号清零,待计算机显示稳定后,给吊蓝分别逐步加砝码至25kg,50kg;然后逐级减载至零;重复3次,分别读取各点相应的扭力示值;各测量点示值误差的计算:采用砝码核查时△i=f i-M i·g·L/r式中:△i——第i测量点升程绝对示值误差;f i——第i测量点时扭力3次示值增载减载分别计算的平均值NM i——第i测量点时,加载砝码质量kg;g——核查地区重力加速度m/s2;L——测力杠杆等效力臂长mm;R——测功机主滚筒半径mm;按下面公式计算升程相对示值误差环保线测功机力臂比k=8标定杆长度L/滚动半径r:计算重复性误差:同一测量点增载示值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除以该测量点的标称值; 计算回程误差:同一测量点增载示值与减载示值之差除以该测量点的标称值;以上各核查点示值误差及重复性误差、回程误差均应分别符合第2条规定的要求;C、对加载减速法底盘测功机恒加载滑行时间核查时在主界面点击台体校准→加载滑行测试,进入加载滑行测试系统界面,滑行标定测试参数设置为速度下限:32速度上限:48单位km/h然后点测试按钮,系统将进行自动测试,测试完毕后点显数据按钮,显示的测量误差必须符合2规定的要求;D、对加载减速法底盘测功机变加载滑行时间核查时在主界面点击台体校准→变载荷滑行测试,进入变加载滑行测试系统界面,滑行标定测试参数设置为速度下限:速度上限:单位km/h然后点测试按钮,系统将进行自动测试,测试完毕后显示的测量误差必须符合2规定的要求;E、对加载减速法底盘测功机寄生功率核查时在主界面点击台体校准→寄生功率测试,进入寄生功率测试系统界面,滑行标定测试参数设置为速度上限:56单位km/h然后点测试按钮,系统将进行自动测试,测试完毕后显示的测量误差必须符合2规定的要求;F、对加载减速法底盘测功机加载响应时间、平均稳定时间核查时在主界面点击台体校准→响应时间测试,进入加载响应时间测试系统界面,测试参数设置为初速度:56km/h初负荷:kW初制动力:1323N开始点:24km/h末负荷:kW末制动力:1719N然后点测试按钮,系统将进行自动测试,测试完毕后显示的测量误差必须符合2规定的要求;5核查周期测功机的核查周期一般为6个月;流量分析仪期间核查操作规程1技术依据:浙江省计量检定规程JJG浙106-2009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排放检测系统检定规程2核查项目及要求:示值误差及响应时间:零位漂移或量距漂移:不超过±%;重复性误差:重复性误差应不大于%;3核查用仪器设备:氮中氧混合气体标准物质包括低量程和高量程4核查方法:仪器预热并氧化锆调零后,用标准气体对仪器进行最大允许误差核查;重复读取三次,取算术平均值,按下式计算最大允许误差:△a=C a-C s△b=C a-C s100%/C s式中:C a——实际读数算术平均值;C s——标准气体浓度值;△a——绝对误差;△b——相对误差;重复性误差是指测量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和标准值之比;该计算值均应符合第2条规定的示值误差要求;核查操作步骤:1先连接好标准气瓶与调压阀,为核查作准备;2打开流量分析仪测试软件,在主界面打开流量机通讯串口;3打开流量机电机,通入空气,排净气室内的残留废气;4关流量电机停止通入空气,点氧化锆调零选项,调零完成后主界面数据应符合要求;6把标准气插入通检查气孔,打开标准气瓶阀门至前气压表压力约为2~5Mpa,然后慢慢开启调压阀阀门,使后气压表输出压力调整在左右,观察主界面示值;7当示值稳定后,读取主界面数值,停止通入检查气,并关闭调压阀,取下通气管;8低量程和高量程分别核查,核查完成后进行一次通空气,排净气室内的检查气;5核查周期氧化锆稀释氧由于置信度较高核查周期可调整为6个月;4实施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每年年初编写期间核查周期计划,检测组协助执行期间核查工作,质量负责人监督执行情况;。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l目的为验证溯源对象在有效期间内的置信度,特编制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3职责3.1检测部a)主检人提出需进行期间核查的对象/核查清单;b)检测部负责人负责审核其计划并报中心技术负责人批准;c)检测部负责人根据批准的方案组织实施;d)记录运行检查的结果并归档。
3.2技术负责人a)必要时,组织技术会议对上报的运行检查计划进行论证;b)对运行检查计划提出批准意见;c)将批准的运行检查计划下发与归档。
3.3管理部a)汇总批准的运行计划,作为监督检查的依据;b)运行计划备份存入设备档案;c)设备管理员组织定期监督。
4程序4.1确定运行检查的对象/核查清单4.1.1检测部负责人主动提出“运行检查”对象,并参考下述原则进行:a)仪器设备性能不够稳定、漂移率大的;b)使用频率较高的设备;c)带到现场检查的设备;d)使用环境条件较差及老化状态的设备。
4.1.2检测部编制“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表”,经检测部负责人审核后,报技术负责人批准。
4.1.3技术负责人将批准的“计划表”交办公室打印二份,一份返回检测部归档,一份留中心试验室归档并作为监督检查的依据。
4.2期间核查方案4.2.1运行检查的参考方法a)采用高精度的仪器设备或有证物质进行核查;b)采用同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执行《验证试验和内部质量控制程序》;c)选用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样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并采用统计技术对每次测量结果进行评估;d)通过对样品不同特性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进行验算。
4.2.2检测部根据批准的运行检查对象编制“期间核查计划”。
a)“计划”的内容参考如下:期间核查对象;定期检查时间;检查方法。
b)“计划”经检测部负责人审核后报技术负责人批准。
c)技术负责人将批准的方案交办公室打印二份,一份返回检测部归档,一份留中心归档,并告知设备管理员作为监督检查的依据。
4.3核查计划的实施及监督4.3.1检测部根据批准的方案负责实施,并将实施的记录归档。
有限公司工地试验室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批准:审核:编制:2016年月日实施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目录总则一、目的为了有效了解仪器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的使用状态,确保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内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
三、核查内容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进行期间核查:1.稳定性不高,漂移较大的;2.使用频繁,时间较长的;3.电子类设备较长时间未启用的;4.参考标准、标准物质的保管环境及使用有效期。
四、核查方式A.表示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B.表示以留样的再检测对比进行期间核查;C.表示以同样功能的设备比对来进行期间核查;D.表示实验室间比对进行期间核查;E.表示用具自校功能设备的自校程序进行期间核查;F.表示其他有效的期间核查方式。
五、核查周期1.对使用频率较低,使用时间较短,稳定性较高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可一年进行1-2次。
2.对其他,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核查次数,但不得少于6个月一次。
六、期间核查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见核查方法目录七、期间核查方法具体的期间核查方法见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方法。
万能材料试验机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对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期间核查。
2.引用标准GB/T228.1-2010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3.原理在万能材料试验机检定后的初期和检定有效期中期,对取自同一根钢筋的两组试件按GB/T228.1-2010规定的方法进行拉伸试验,对两次的试验所测得的抗拉强度值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所核查的万能材料试验机的计量性能是否正常。
4.操作方法4.1 在同一根钢筋上截取六个试件,按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4.2 在万能材料试验机检定合格的几天内,对同一根钢筋的两组试件中的一组进行抗拉强度试验。
4.3 另一组试件封存保管。
4.4 在两次检定周期的中间时期,将封存的另一组钢筋试件在同一台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抗拉强度试验。
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精选)全站仪及棱镜光学对点仪核查指导书1、目的对测量设备在两次检定之间的部分技术指标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检定、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本中心所有的全站仪及棱角光学对点仪。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制年度期间核查计划。
3.2各测量组具体实施期间核查,技术负责人对核查结果进行确认。
3.3质量监督小组员负责督促完成期间核查计划。
4、期间核查时机仪器的期间核查时间间隔一般在仪器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进行1~2次核查为宜,当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实施期间核查。
4.1因使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温度、湿度变化较大,有可能影响仪器的准确性;4.2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可疑数据,对仪器设备提出怀疑时;4.3因意外情况使得仪器发生可疑数据。
如仪器发生碰撞等;5、期间核查方法5.1全站仪及棱镜光学对点仪的核查:对全站仪及棱镜光学对点仪进行检查,首先用CAD制某某某软件打印直径为1.4mm圆点,把此圆点固定于地面,用GTS-332N全站仪严格进行整平对中,确认仪器已整平后,观测光学对点仪的圆点是否于地面圆点重合,然后旋转全站仪180°,观测仪器对中十字是否在地面圆点之内。
以此方法对本中心所有的全站仪及棱镜光学对点仪进行核查。
5.2全站仪测距系统的核查:用仪器设备之间的比对,对本中心的全站仪进行核查,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按5.1的要求对两台全站仪进行照准部的检查,确保两台仪器对中误差均在范围之内,然后在大约50m外,条件通视处架设一棱镜,分别用两台全站仪对此棱镜进行3次测量,取其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5.3全站仪测角系统的核查:5.3.12C差的核查:分别架设两台棱镜和一台全站仪,并确认各仪器均以进行整平,各仪器间距离不小于20m,用全站仪正镜瞄准1号棱镜,把仪器水平角置为0°00′00″,然后旋转全站仪望远镜,用倒镜瞄准1号棱镜,记录读数,以此方法分别把全站仪水平角置为60°00′00″、120°00′00″、180°00′00″、240°00′00″、300°00′00″,分别记录测量数据。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1000字一、作业目的和范围本次核查作业的目的是检验和验证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并确保其稳定性、精确性和可靠性。
范围包括:所有仪器设备(如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pH计等)和相关仪器设备的配件以及标准物质等。
二、作业准备1.检查仪器设备的外部是否完好无损,是否有故障或磨损,有无松动或变形等情况。
2.检查仪器设备的电源插座和电源供应线,是否正常接通以及是否有老化、破损等情况。
3.根据仪器设备使用手册检查仪器设备的内部情况,确保仪器正常工作所需条件得到满足。
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电压等。
4.准备所需的标准物质及配套仪器设备(如标准溶液、量筒、量杯等),确保其质量及正确性。
5.确认进行核查的仪器设备已经校准,并且具有可追溯性。
三、作业步骤1.仪器设备检查注:注意事项如下:a.某些仪器设备事先需预热,确保其稳定性及精确性。
b. 操作人员要注意安全及标识牌的正确性,特别是使用激光器等高危设备。
c. 操作人员应准确记录仪器的序号、型号、校准情况和检查结果等,保存完整的检查记录。
d. 确认所有的测试值和记录结果健康存储和记录。
具体的检查流程如下:(1)检查电源和电源线,确认电源正常连接,并且无损及完整。
(2)打开仪器设备,确保各项指标能正常读取。
(3)使用标准物质等相关仪器设备测试并测出结果。
2.检查记录分析检查完毕后,要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2)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
(3)对测试结果进行错误分析,确定其误差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4)对测试结果进行计算及评估,评估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或标准。
四、作业提醒1.检查仪器设备的周期应符合技术规范或相关标准的要求。
2.在检查过程中,若发现仪器设备出现明显问题,应及时停机,并寻求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
3.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仪器设备的保养,及时更换附件或部件,并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在用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自检和检查。
在用设备主要包括天平、分光光度计等。
2 编制依据
2.1 《TG-328A型电光分析天平使用说明书》
《DT-100单盘天平使用说明书》
《721型分光光度计使用书说明书》
《722型分光光度计使用书说明书》
《752型分光光度计使用书说明书》
《SGA94-SO2单项气体测定仪使用书说明书》
JJG694—1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
2.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
2.3《期间核查管理程序》
3 内容
3.1 TG-328A型电光分析天平:
3.1.1 检查使用前后零点漂移情况,记录零点漂移格数。
3.1.2 每半年用标准砝码(0.5000g-2.0000g)对天平进行校准,并填写校准记录。
天平指示值不超过标准砝码值的±0.5毫克,天平为合格。
3.2DT-100单盘天平:
每季用校准砝码(0.5000g-2.0000g)对天平进行校准,并填写校准记录。
天平显示值不超过标准砝码值的±0.5毫克,天平为合格。
3.3 722型分光光度计、721型分光光度计
3.3.1 波长检验
3.3.1.1 将备件合中的镨钕滤色片放在滤光片架上,放入比色皿座中(该滤色片标准波长放 529nm)。
3.3.1.2 将选择开关旋至“T”档,推入空白档,将波长调至 524nm处,调节“10O”旋扭使显示器显示“1OO.0”,再把滤色片推入光路,记下显示的透光率的数值。
再拉回空白档,调节波长为525nm,调节“lOO ”旋扭 , 使显示数值为“10O .O”,再推入滤色片,记下显示的透光率数值。
每隔 1nm 重复上述过程 , 测得最小数值时的波长应为529nm。
仪器波长允许误差为±5nm。
3.3.2 灵敏度检验
3.3.2.1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0.001%
将基准或优级纯重铬酸钾在105℃干燥2h,置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0.0100g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3.3.2.2 选440nm波长,1cm比色皿,以蒸馏水作参比,测定吸光度A,吸光度应大于0.010。
若吸光度小于0.010,可适当增加灵敏度的档数,如仍不能达到该值,应检查或更换光电管。
3.3.3 比色皿检验
将需检验的比色皿中都加入蒸馏水,以吸光度最小的比色皿作参比,测定其他比色皿的吸光度。
同一组比色皿之间吸光度差应小于0.003,否则测定比色液时,应将吸光度减去比色皿的吸光度。
3.4 752型分光光度计
3.4.1 波长检验
将备件合中的镨钕滤色片放在滤光片架上,放入比色皿座中(该滤色片标准波长放 529nm),移入光路,用手慢慢旋动波长旋钮,在529nm的附近,观察数字显示器,当显示读数为最小值时,即为镨钕滤光片的吸收峰,即仪器波长值应等于529nm,允许误差±5nm。
3.4.2吸光度的校正
3.4.2.1 碱性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
将基准或优级纯重铬酸钾在110℃干燥3h,置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用0.05摩尔/升氢氧化钾溶液配制成0.0303克/升浓度的标准溶液。
3.4.2.2 标准溶液吸光度的测定:
取上述碱性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放入10.0毫米的吸收池中,在25℃时用1纳米谱带宽度,以0.05摩尔/升氢氧化钾溶液为参比液,在不同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或透光率。
测定的数值与标准数据比较确定吸光度误差。
3.4.3 比色皿检验
将需检验的比色皿中都加入蒸馏水,以吸光度最小的比色皿作参比,测定其他比色皿的吸光度。
同一组比色皿之间吸光度差应小于0.003,否则测定比色液时,应将吸光度减去比色皿的吸光度。
3.5标准物质
3.5.1检查标准物质的数量和种类是否充足。
3.5.2检查标准物质是否超过有效期限,其标志是否齐全,标签是否破损。
3.5.3检查标准物质的有效证件是否齐全。
3.5.4对过期的标准物质及时处理,对缺少的及时购置。
3.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3.6.1运行检查目的
在两次检定之间检查仪器的性能指标,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运行。
一旦仪器发生故障或分析结果出现异常,可缩短数据追溯时间。
3.6.2. 运行检查方法编制依据:JJG694—1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
3.6.3.检查方法
⑴外观检查
有无破损、随机物件是否齐全
⑵基本功能检查
无泄露检查:火焰火焰原子化系统管路应用涂肥皂水办法检查各管道接头,各器件是否漏气,特别检查雾化燃烧器的雾室后部下端的防爆膜是否密封完好,否则点燃火焰时容易发生回火。
各功能键是否工作正常:使用前,将仪器预热20-30分钟,调节透光率(T)和吸光值(A)档,观察数值变化,正常时,T档零点显示00.0,100.0T显示100.0,A档零点显示0.000。
⑶基线稳定性检查
铜灯与仪器预热半小时,光谱带宽0.2 nm,量程扩展10倍,调准波长324.7nm,并将其能量调至90。
在不点火的情况下,定时测量30分钟计时测定,其间最大与最小吸光度之差应不大于0.006Abs。
⑷测定元素的检出极限
技术要求:火焰法测铜324.7nm谱线特征浓度不大于0.05ug/ml;检出极限不大于0.008ug/ml。
验收方法:仪器光谱带宽0.2nm,其他仪器参数调到最佳工作状态,标准溶液0.5 ug/ml,空白溶液0.5%硝酸水溶液。
对标准溶液进行连续3次测定,量程扩展10倍,积分时间3秒,对空白溶液进行连续20次测量,按下式计算检出极限应符合上述要求。
检出极限C l=3δ*C /A (ug/ml)
式中:C—测试特征浓度标准溶液浓度值(ug/ml)
A—特征浓度测定的吸光度平均值
δ—空白溶液20次测量标准偏差值
3.7SGA94-SO2单项气体测定仪
每次测定前将标准气体与二氧化硫测试仪采样口连接,直至仪器显示标气标准值为4330mg/m3止。
如与标气标准值不符,调节二氧化硫测试仪校准按钮。
4 记录
ZCHJ/ZY-Ⅲ-87(01)天平质量检验记录表
ZCHJ/ZY-Ⅲ-87(02)分光光度计自检记录。
ZCHJ/ZY-Ⅲ-87(03)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记录表
ZCHJ/ZY-Ⅲ-87(0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记录》
ZCHJ/ZY-Ⅲ-87(05)SGA94-SO2单项气体测定仪自校记录
天平质量检验记录表
放置地点:天平型号:天平编号:最小分度值: 0.1mg 最大载荷量: 200g
分光光度计自检记录
放置地点:仪器型号:仪器编号:
共页第页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记录表
ZCHJ/ZY-Ⅲ-87(0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运行检查记录
SGA94-SO2单项气体测定仪自校记录
仪器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