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3.2.4酸碱中和滴定
- 格式:doc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9
人教版(2019版) 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一节 电离平衡第1课时 强、弱电解质及其电离(1)概念依据 ,用 的酸(或碱)来测定 的碱(或酸)的方法。
(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 +与碱提供的OH -的 相等,即:已知浓度中和反应未知浓度物质的量【学习任务一】概念和原理(1)仪器: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 , 。
仪器a是 ,仪器b是_____ 。
精确度: mL。
锥形瓶烧杯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0.012.主要仪器及使用用0.01 mol·L -1硫酸滴定0.01 mol·L -1 NaOH 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 mL 。
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①多加了1滴硫酸;②少加了1滴硫酸(设1滴为0.05 mL)。
则①和②中pH 相差________。
4一、指示剂的选择指示剂变色范围(颜色与pH 的关系)石蕊<5.0 色 5.0~8.0紫色>8.0 色酚酞<8.2 色8.2~10.0浅红色>10.0 色甲基橙<3.1 色 3.1~4.4橙色>4.4色酸碱指示剂法(只能测定溶液的pH范围)(1)当滴定终点为碱性时,选择酚酞;(2)当滴定终点为酸性时,选择甲基橙;(3)。
红蓝无红红黄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控制活塞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摇动锥形瓶①滴速: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改为滴加半滴标准溶液(利用锥形瓶内壁承接尖嘴处悬挂的半滴溶液)。
②终点的判断: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30s内不变色,视为滴定终点。
(1)锥形瓶在水洗后,要用待测液润洗2~3次( )(2)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一般不用石蕊作指示剂,是因为石蕊变色不明显( )(3)滴定实验中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 )(4)当观察到锥形瓶中颜色发生变化,立即停止滴定并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5)量取20.00 mL待测液时可用量筒量取( )×√√×正误判断×三、中和滴定误差分析分析依据见黑板步骤操作V标准c待测洗涤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__________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__________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__________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____________取液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__________常见的误差分析以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氢氧化钠溶液为例:变大偏高变小偏低变大偏高不变无影响变小偏低滴定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__________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__________部分酸液滴出锥形瓶外__________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止滴定后再加一滴NaOH溶液无变化__________读数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或前仰后俯)__________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或前俯后仰)__________变大偏高变小偏低变大偏高变大偏高变小偏低变大偏高(1)称量固体NaOH时,未调节天平的零点( )1.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NaOH放在锥形瓶内,盐酸放在滴定管中)。
酸碱中和滴定1 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和原理(1)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叫酸碱中和滴定。
(2)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①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
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酸碱中和滴定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通过滴定中用去的已知浓度的酸或碱的体积,利用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酸碱之间的计量关系,求得待测碱或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 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与操作(1)仪器酸式滴定管(精确到0.01 mL)、碱式滴定管(精确到0.01 mL)、烧杯、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用来盛装待测溶液)等。
图3-2-3名师提醒(1)酸式滴定管下端为玻璃活塞,能耐酸和强氧化剂的腐蚀,可用于盛装酸性或强氧化性溶液,但不能盛装碱性溶液。
(2)碱式滴定管下端为乳胶管和玻璃珠,乳胶管易被酸性或强氧化性溶液腐蚀,所以碱式滴定管一般只盛装碱性溶液。
(3)滴定管的“0”刻度在最上面,越往下数值越大,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所以滴定管的实际容积大于它的标定容积。
滴定管读数时要精确到0.01 mL。
注意量筒与滴定管的区别。
(4)滴定管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
对于酸式滴定管,先关闭活塞,装水至“0”刻度以上,直立约2分钟,仔细观察有无水珠滴下,然后将活塞转动180°,再直立约2分钟,观察有无水珠滴下,若均无水珠滴下,则不漏水。
对于碱式滴定管,装水后直立约2分钟,观察是否漏水即可。
如果出现漏水或酸式滴定管活塞转动不灵活的情况,应将酸式滴定管活塞拆下重新涂抹凡士林,碱式滴定管需要更换玻璃珠或乳胶管。
(5)滴定管在加入反应液前要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遍,不然滴定管内壁附着的蒸馏水会将反应液稀释,使溶液浓度降低,影响测定结果。
(2)指示剂的选择①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叫滴定终点。
为准确判断滴定终点,必须选用变色明显、变色范围的pH与终点的pH相一致的酸碱指示剂。
酸碱中和滴定【学习目标】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2、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
【要点梳理】要点一、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叫中和滴定法。
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的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4、指示剂的使用。
①用量不能太多,常用2~3滴,因指示剂本身也是弱酸或弱碱,若用量过多,会使中和滴定中需要的酸或碱的量增多或减少。
②指示剂的选择。
选择指示剂时,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颜色改变:颜色变化对比明显。
如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到达终点时,pH变化范围很大,可用酚酞,也可用甲基橙;强酸滴定弱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
一般不用石蕊试液,原因是其溶液颜色变化对比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较大。
要点二、中和滴定操作。
1、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试剂。
①仪器。
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氢氟酸)、碱式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锥形瓶等。
②试剂。
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蒸馏水。
2、准备过程。
①滴定管的使用:a.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碱式滴定管同样检验)。
b.洗净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润洗2~3次,并排除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
c.注入液体: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 mL~3 mL处,并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d.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反应液(如果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应快速放液以赶走气泡;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中气泡的方法如图所示),并使液面处于某一刻度,准确读取读数并记录。
精编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归纳总结①、用于精确地放出一定体积溶液的容器;②、内径均匀,带有刻度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控制液体流量的玻璃活塞(或由橡皮管、概述:玻璃球组成的阀);③、规格有25ml、50ml,估读到0.01ml;④、分为酸式滴定管(不能盛碱液,HF以XNa2SiO3>Na2CO3等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和强氧化性溶液)滴定管:使用方法:①检漏一②润洗一③注液一④排气一⑤调零一⑥放液一⑦读数一⑧记录①、滴定管在装入酸或碱溶液后,要排净滴定管尖嘴内空气使尖嘴内充满液体而无气泡。
注意:②、调整刻度时,应使液面在“0”或“0”以下,但不能太往下以免液体不足。
③、控制滴液速度,使得液体逐滴流出。
④、读数时等液面稳定后,视线与凹液面相切的刻度水平,并估读到0.01ml的精确度。
碱式滴定管排气泡碱式滴定管控制方法定夹滴宵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滴定姑置酸式滴定管控制方法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滴定操作要领定义:用已制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骑方法中和实质:h++oh=h2o原理:酸碱中和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V A V B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
仪器: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
作用: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确定终点;中和滴定:指示剂:选择:变色要灵敏、明显(终点尽可能与变色范围一致)①、中和滴定,一般不用石蕊作指示剂,颜色变化不明显;说明:②、酸滴碱,一般选甲基橙终点由黄色一橙色;③、碱滴酸,一般选酚猷终点由无色一红色;准备:滴定管(锥形瓶)洗涤一滴定管查漏一滴定管的润洗一注液一排气一调零一读数一记录操作:移取待测液,加入指示剂2~3滴,然后滴定,判断终点,读数。
滴定:左手操管、右手旋瓶、目视瓶中、滴滴入瓶、突变暂停、半分定终、重复两次、求均值。
实验——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1、概念: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的方法称为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酸提供的H+和碱提供的OH-恰好完全反应3、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等物质的量反应)。
定量关系:n(H+)=n(OH-)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n酸=n碱,C酸. V酸= C碱. V碱【知识点2】酸碱中和滴定管1、两种滴定管构造上的不同点:上端标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用于装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碱式滴定管---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用于装_______溶液2、滴定管的读数方法: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读,最大量程有25mL、50mL等,注意与量筒(无0刻度)比较;3、精确度:0.01ml,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注意与量筒(0.1ml)比较)。
4、滴定管的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来润洗。
5、滴定管的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瓶约1cm为宜。
6、滴定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7、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最后一滴液体滴下后,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8、再次进行滴定时,一定要将滴定管内液体重新注入至0刻度处,以免滴定时液体不足。
9、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知识点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①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石蕊<5红色5~8________ >8蓝色甲基橙<3.1______ 3.1~4.4橙色>4.4黄色酚酞<8无色8~10________ >10____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A、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尽可能接近中和时的pHB、颜色变化明显。
酸碱中和滴定一、酸碱中和滴定原理1.定义:用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1〕实质:H + +OH -= H 2O〔2〕原理:在中和反响中使用一种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关键:①准确测定两种反响物的溶液体积;②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③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4〕酸、碱指示剂的选择二、中和滴定所用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三、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指示剂的作用:①标准液:准确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②待测液: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③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④指示剂的选择:变色要灵敏、明显,一般强酸滴定强碱用甲基橙,强碱滴定强酸用酚酞。
四、中和滴定的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 为例〕Ⅰ、准备:〔1〕滴定管:————准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 、23.38mL①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②洗涤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洗涤2~3次,并排除管尖嘴处的气泡③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2~3cm 处④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一刻度〕〔2〕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Ⅱ、滴定:〔4〕滴定滴定管夹在夹子上,保持垂直右手持锥形瓶颈部,向同一方向作圆周运动而不是前后振动左手控制活塞〔或玻璃球〕,注意不要把活塞顶出Ⅲ、计算:每个样品滴定2~3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
Ⅳ、注意点: ① 酸式滴定管用于盛装酸性、中性或强氧化性溶液,不能盛装碱性溶液或者氢氟酸〔它们易腐蚀玻璃〕。
② 碱式滴定管用于盛装碱性溶液,不能盛装酸性和强氧化性溶液〔它们易腐蚀橡胶〕。
①滴速:滴加速度先快后慢,后面可半滴,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同时眼睛注视锥形瓶溶液颜色变化. 直至溶液颜色变化,且30S 颜色不复原,此时再读数。
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知识点及练习【酸碱中和滴定】(1)实验原理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实验用品蒸馏水、0.1000mol/L盐酸溶液、0.1000mol/L 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甲基橙指示剂;pH计、锥形瓶、烧杯、酸式和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
(3)实验装置(4)实验步骤①滴定前的准备工作:滴定管:查漏→水洗→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记录初始读数;锥形瓶:水洗→装液→滴加指示剂。
②滴定: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酸碱中和滴定开始时和达到滴定终点之后,测试和记录pH的间隔可稍大些,如每加入5~10 mL酸(或碱),测试和记录一次;滴定终点附近,测试和记录pH 的间隔要小,每滴加一滴测一次。
③数据处理:(5)实验滴定注意:①最后一滴:必须说明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
②颜色变化:必须说明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③半分钟:必须说明溶液颜色变化后“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④读数时,要平视滴定管中凹液面的最低点读取溶液的体积。
(6)数据处理按上述操作重复二至三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及待测碱液体积的平均值,根据计算。
(7)滴定曲线酸碱滴定曲线是以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滴加酸(或碱)的量为横坐标,以溶液pH为纵坐标绘出的一条溶液pH随酸(或碱)的滴加量而变化的曲线。
它描述了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其中酸碱滴定终点附近的pH突变情况(如上滴定曲线图),对于酸碱滴定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酸碱指示剂具有重要意义。
【误差分析】(1)原理,VB是准确量取的待测液的体积,cA是标准溶液的浓度,它们均为定值,所以cB的大小取决于V A的大小,V A大则cB大,V A小则cB 小。
(2)误差分析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溶液(酚酞作指示剂)为例,常见的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误差有:步骤操作VA cB 洗涤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变大偏高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溶液润洗变小偏低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变大偏高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不变无影响取液量取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变小偏低【酸碱中和滴定拓展应用】中和滴定操作不仅适用于酸碱中和反应,还可以迁移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及沉淀反应。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34、酸碱中和滴定1.复习重点1、 理解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2、 掌握滴定的正确步骤,了解所用仪器的结构(两种滴定管)。
3、 理解指示剂的选用原则和终点颜色变化判定。
4、 学会误差分析及成因 2.难点聚焦一、中和反应及中和滴定原理1、中和反应:酸+碱 正盐+水 如:①Hcl+NaOH===NaCl+H 2O②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③N 3PO 4+3NaOH====Na 3PO 4+3H 2O注意:①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的盐性质而定。
②由于所用指示剂变色范围的限制,滴定至终点不一定是恰好完全反应时,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2、中和滴定原理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
对于反应: HA + BOH====BA+H 2O 1mol 1molC (HA).V (HA) C (BOH).V (BOH) 即可得 C (HA).V (HA)=== C (BOH).V (BOH))HA ()BOH ()BOH ()HA (V V .C C =若取一定量的HA 溶液(V 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 (标)]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可读出(V 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C (HA )定读标V V .C C )HA (=若酸滴定碱,与此同理若酸为多元酸, HnA + nBOH===BnA+nH 2O 1mol nmolC (HA).V (HA) C (BOH).V (BOH) 则有关系:)HB ()HA ()BOH ()HA (V .n V .C C =3、滴定方法的关键(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3)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 4、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操作要点(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或烧杯+玻棒)、量筒(或移液管)。
高考总复习酸碱中和滴定【考纲要求】1.初步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
2.了解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方法。
3.能运用滴定原理对其他类型反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考点梳理】考点一、中和滴定原理1、定义: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浓度的实验方法。
2、原理:以一元强酸与一元强碱反应为例,C1、V1、C2、V2分别代表酸碱的浓度和体积,二者完全中和时存在定量关系:H++ OH- = H2O1mol 1molC1V1C2V2C1V1=C2V2利用以上关系,测出其中的V1或V2,即可得未知酸或碱溶液的浓度C2或C1。
说明:(1)完全中和的含义为:n H+=n OH—,而不一定是pH=7。
(2)其它酸碱中和都有相应的定量关系,均可利用中和滴定原理测定浓度。
HCl,H2SO,H3PO考点二.滴定终点的确定:1、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石蕊试液红色5紫色8蓝色酚酞试液无色8.2粉红10红色甲基橙红色 3.1 橙色 4.4黄色2、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酸碱中和后的溶液的pH越接近越好,且变色要明显,一般来说,酸−−→滴碱用甲基橙为佳;碱−−→滴酸用酚酞为佳。
若酸碱有一方是弱的,则应根据中和所得盐的pH来确定选用哪种指示剂,一般来说,强酸与弱碱用甲基橙,强碱与弱酸用酚酞。
要点诠释:①石蕊试液不宜做中和滴定的指示剂(因变色不明显)。
②指示剂变色的pH值范围尽可能与生成盐的水解得到溶液的pH值吻合。
③酸碱中和滴定是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滴定管中装有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锥形瓶中盛放一定量未知浓度、待测定的碱(或酸)溶液,待测液中预先加有几滴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或甲基橙。
把滴定管中溶液逐滴加入到锥形瓶中,酸碱中和反应完全时,随着酸碱中和百分数的上升,溶液的pH会发生变化,对于强酸、强碱的中和,开始时由于被中和的酸或碱浓度较大,加入少量的碱或酸对其pH的影响不大。
酸碱中和滴定◆教材导读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1.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2.用来测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3.在反应时,酸和碱起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即:。
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时,计算公式是c(NaOH)= 。
4.酸碱中和滴定首先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是和。
二、中和滴定的操作1.中和滴定使用的主要仪器是。
2.中和滴定的必备试剂有。
3.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的方法是。
4.强酸强碱滴定既可以选用又可选用。
但习惯上,如用强酸滴定强碱,用甲基橙做指示剂,如用强碱滴定强酸,用酚酞做指示剂,因为当溶液的颜色变化是由浅到深时,将有利于我们的观察。
强碱滴定弱酸时选用。
强酸滴定弱碱时选用。
5.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准确量取20.00 mL待测的NaOH溶液放入中,滴加,振荡。
此时溶液为色。
将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下(下面垫一张白张),左手;同时右手;此时眼睛要。
当加入最后一滴盐酸,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并在不褪色,即达滴定终点。
记录此时滴定管内液面刻度V(终)(注意精确到0.01 mL)。
三、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1.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结果发现实验数值偏低,则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酸式滴定管只用蒸镏水润洗而没有用标准盐酸润洗。
②碱式滴定管在取碱液之前尖嘴部分留有气泡,而加入碱液后气泡消失。
③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待测液溅出④锥形瓶的待测液中加蒸镏水稀释。
⑤对标准溶液的滴定管起点仰视读数,终点俯视读数。
⑥对标准溶液的滴定管起点读数正确,终点仰视读数。
【例题1】(01·全国)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右图,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分析】酸式滴定管(图甲)盛放酸液,碱式滴定管(图乙)盛放碱液,为便于观察,所选取的指示剂在滴定过程中的颜色一般由浅色向深色过渡,且要求半分钟不褪色。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
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选修四】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3.2.4酸碱中和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