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1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现状与前沿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由于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以及年龄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本文旨在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现状与前沿。
一、病因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使得椎间盘中的软骨组织向外凸出,压迫了椎间盘周围的神经根和脊髓,导致腰痛、下肢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过度和长期的不良姿势,如长时间弯腰、负重等。
2. 骨骼增生等引起的脊柱变形。
3. 腰部受伤或扭曲。
4. 长时间坐姿或站立姿势不变等引起的腰背部肌肉紧张。
二、诊断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1. 症状和体征:患者会出现腰背部疼痛、下肢疼痛、局部压痛等明显症状,行走和站立时疼痛加重,休息时疼痛减轻。
2. 影像学检查:采用X线检查、磁共振成像和CT扫描等技术检查患者的脊柱情况,明确椎间盘的突出部位、大小和形态等。
三、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一般适用于患病早期或轻度患者。
主要包括止痛、消炎、物理治疗、按摩、针灸、理疗等措施。
物理治疗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包括热敷、冷敷、牵引等。
热敷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患处代谢;冷敷可以减轻疼痛,消除炎症;而牵引可以直接作用于椎间盘,缓解神经根的压迫。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严重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手术方式主要包括椎板切除术、椎间盘摘除术和椎间融合术等。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逐渐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式。
微创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恢复快,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沿技术。
四、中国的前沿技术我国的医学界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也不断进行着前沿研究和探索。
近年来,我国医学界开始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如针刺、推拿、保健养生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及保守治疗发表时间:2017-07-19T15:29:47.0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9期作者:王亚茜1 姚啸生2通讯作者[导读] 保守治疗综合治疗效果较单一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除上述方法之外,卧床休息、腰围保护、防寒保暖等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也同样重要[18]。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 110032)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属临床常见多发病,约占腰腿痛患者的20%[1],其临床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
研究表明8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非手术疗法可以缓解甚至治愈,本文就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临床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保守治疗;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是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得出。
其中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即体格检查,主要是根据不同神经根在受突出椎间盘组织压迫下产生的特有症状和体征,从而推测出神经受损的部位,进行初步诊断[2]。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出现坐骨神经、闭孔神经或股神经受累症状。
直腿抬高试验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有重要意义[2]。
易显树[3]等人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观察,发现直腿抬高试验有很高的阳性率和敏感性,虽然在病程等方面的特异性不高,但对临床诊断和愈后有指导意义 [4]。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方法很多,其中主要有卧床休息、理疗、针灸、推拿、局部手法、药物等。
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
有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保守治疗安全性较高。
2.1牵引疗法牵引疗法在临床应用广泛,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手术疗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增宽椎间隙、松解神经根黏连[5]。
朱崇安[6]等人通过牵引方法给予患者三维牵引,减少纤维环张力的压迫,减轻对神经根压迫的目的。
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
孙志璞[7]等人选取56例确诊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疗法,治疗组采用综合物理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何海军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义,是因椎间盘的蜕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以及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是腰腿疼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它的发病率与各种因素有关,占门诊下腰痛的 10-15% ,占骨科因腰腿痛住院的 25-40% 。
男女的发病率相差比较大,一般认为是 7~12 : 1 ,可能与和男性劳动强度大有关系。
发病年龄主要见于青壮年,其中 80% 以上分布与 20-40 岁之间。
它发病的部位可见于腰椎的各个节段,但以 L 4-5 最为多见,大概占 60% 左右。
L5-S1 占到 30-40% ,其它的分布在 L3-4 或者以上节段,其中同时两节突出者占 5-10% 。
二、历史回顾有史记载以来,人类就受到腰腿痛的烦扰。
在原始文化中将其归罪于魔鬼在作怪。
后来古希腊人认识到下腰痛症状系由疾病引起,并以休息和按摩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到公元 15 世纪才明确地描述了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到公元 18 世纪提出这种疼痛是由坐骨神经引起的。
三、解剖概要椎间盘的构成由上、下软骨板,髓核和纤维环三部分组成。
椎间盘占脊柱全长的四分之一,其中腰部最大,颈部次之,胸部最小。
软骨终板上下各一,它的平均厚度大概是 1mm 。
作用主要是承受压力、保护椎体。
只要软骨终板保持完整,椎体不会因压力而产生吸收的现象,防止髓核突入椎体。
纤维环为纤维软骨组织,防止髓核向周围突出。
纤维环可以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由胶原纤维组成,内层由纤维软骨组成。
纤维环的前部和两侧部分最厚,几乎等于后侧部分的 2 倍。
纤维环比较坚固,它紧密附着于软骨终板上,可以保持脊椎的稳定性。
髓核是脊索残余的组织,黑白色,它的水份含量可以占髓核总量的 75-90% 。
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物质逐渐被软骨组织所替代,各种成份组结合使髓核形成立体网状角状结构。
髓核具有可塑性,在压力下可以变成扁平。
纤维环与软骨板将髓核限制在球形腔内。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损伤导致椎间盘的一部分突出,并压迫邻近的神经根或脊髓。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康复治疗通常包括以下方面:诊断:1. 症状评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如腰痛、放射痛、麻木、肌力减退等,并了解症状的发作方式、程度和持续时间。
2.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腰椎区域的体格检查,包括触诊、神经系统检查和肌力测试等,以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性和程度。
3.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和CT扫描。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腰椎间盘的突出程度、位置和对周围神经结构的影响。
康复治疗:1. 休息和活动限制:在疼痛发作期,休息和活动限制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过度活动和承重,以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师可以设计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热敷、冷敷、牵引、按摩、理疗和运动疗法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紧张和改善腰椎的稳定性。
3. 腰部运动和核心肌肉训练:特定的腰部运动和核心肌肉训练可以帮助加强腰部肌肉、增加稳定性和改善姿势。
这些运动可以包括伸展、强化和灵活性训练等。
然而,在进行这些运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建议,以确保正确的技巧和适应性。
4. 药物管理: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镇痛药和肌肉松弛剂等。
然而,药物管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5. 手术干预:对于一些严重或持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干预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可以通过去除突出部分、减轻神经压迫来缓解症状。
康复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
患者应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遵循专业人员的建议,并定期评估康复进展。
此外,改善体态、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和合理使用腰部支撑等也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重要措施。
堑垦堂业塑兰垄兰¨塑—————————————————————————坐医学长府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102601史群伟黄文铎关键词1腰椎椎间盘髓核腰椎问盘突出症影像学诊断l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棱突出刺激或雕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占下腰痛的lO%~15%。
90%~96%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于第4腰椎、第5腰椎间隙和第5腰椎、第1骶椎间隙。
其它间隙的腰椎问盘突出约占3%一5%。
熟悉畸腰椎间盘突Ⅱ{症发生有关的局部解剿、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是台合并其它影响手术效果的疾病,对治疗是卜分必要,只有在这基础}1,才能正确区分腰椎间盘突f}5痖的类型,把捉手术和非手术的适应证,“及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法。
忽视任何一方面,均影响治疗效果。
2病因和病理椎嗣盘的髓核为尤血循环、无神经支配的组织,90%.95%的组分为胶原、蛋白多糖和水,其营养主要来源纤维环和软骨终扳,如有损伤(包括腰骶部外伤、腰椎结核、肿瘤等J,难以痊愈。
髓核的变性始于青年期,随着年龄增长髓棱变性』Jn重。
间时髓核随年龄的增加星渐脱水状,主要表现为蛋白多精和水分的减少。
成人髓棱弹性下降,髓梭与纤维环出现不同宽度的过度区,使纤维环受力不均匀,成为纤维环破裂的组织学基础。
髓核随腰椎活动有一定的前后活动度.第4、5腰椎间隙及第5腰椎间隙、第l骶椎阳】隙活动度最大,这些部位准间盘突出占该病的90%~96%。
早期髓棱损伤变性,由于无神经支配可能无症状.当髓棱压迫有神经支配的纤维环时,使之产生损伤,才表现为腰背痛。
髓核突破纤维环后腰背痛症状可改变,或由于髓核压迫神经根而引起根性痛。
从神经根的组成来看.由于神经根由运动种经、感觉神经及相连的脊神终节组成,因此髓拔突出直接压迫神经根时.可引起麻木、麻痹、运动乏力和小腿或足底放射性疼痛。
另一方面,神经根接受来自节段和脊髓血管的血液供应,它们形成神经内微血管血循环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护理—、概念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在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或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或马尾神经,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突出部位多为L4,5、L5S1椎间盘,占95%。
二、病因病理(一)病因(1)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一般自20岁起开始退变。
(2)外力作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或体位的不正确等。
例如装卸工作人员,驾驶员等。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①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
②椎问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腰5、骶1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少,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
(4)诱发因素①突然负重或闪腰: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
②腰部外伤:暴力较强时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另外腰穿检查或腰麻后也可能椎间盘突出。
③姿势不当: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若腰部处于屈曲位时,突然给予一个外加的旋转动作,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④腹压增高:在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秘结、用力屏气时可发生髓核突出。
⑤受寒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推间盘的压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变的推间盘破裂。
⑥其他,如妊娠。
(二)、病理(1)根据髓核的病理阶段分为三期:突出前期:髓核可变成碎块状物或瘢痕样的结缔组织,纤维环变形。
此期病人有腰痛或腰部不适。
突出期:突出物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而产生放射性下肢痛。
压迫马尾神经时可出现大小便障碍。
突出晚期:椎间盘本身和邻近结缔组织发生一系列继发性病理改变,如:突出物钙化;椎间隙变窄;继发性椎管狭窄等。
(2)根据髓核突出的形态分为三型:隆起型、破裂型、游离型(3)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五型:前方突出、后方突出、侧方突出、四周突出、椎体内突出,以后方突出多见。
后方突出又分为旁侧型和中央型。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一)症状和体征1、腰腿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何海军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义,是因椎间盘的蜕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以及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是腰腿疼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它的发病率与各种因素有关,占门诊下腰痛的 10-15% ,占骨科因腰腿痛住院的 25-40% 。
男女的发病率相差比较大,一般认为是 7~12 : 1 ,可能与和男性劳动强度大有关系。
发病年龄主要见于青壮年,其中 80% 以上分布与 20-40 岁之间。
它发病的部位可见于腰椎的各个节段,但以 L 4-5 最为多见,大概占 60% 左右。
L5-S1 占到 30-40% ,其它的分布在 L3-4 或者以上节段,其中同时两节突出者占 5-10% 。
二、历史回顾有史记载以来,人类就受到腰腿痛的烦扰。
在原始文化中将其归罪于魔鬼在作怪。
后来古希腊人认识到下腰痛症状系由疾病引起,并以休息和按摩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到公元 15 世纪才明确地描述了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到公元 18 世纪提出这种疼痛是由坐骨神经引起的。
三、解剖概要椎间盘的构成由上、下软骨板,髓核和纤维环三部分组成。
椎间盘占脊柱全长的四分之一,其中腰部最大,颈部次之,胸部最小。
软骨终板上下各一,它的平均厚度大概是 1mm 。
作用主要是承受压力、保护椎体。
只要软骨终板保持完整,椎体不会因压力而产生吸收的现象,防止髓核突入椎体。
纤维环为纤维软骨组织,防止髓核向周围突出。
纤维环可以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由胶原纤维组成,内层由纤维软骨组成。
纤维环的前部和两侧部分最厚,几乎等于后侧部分的 2 倍。
纤维环比较坚固,它紧密附着于软骨终板上,可以保持脊椎的稳定性。
髓核是脊索残余的组织,黑白色,它的水份含量可以占髓核总量的 75-90% 。
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物质逐渐被软骨组织所替代,各种成份组结合使髓核形成立体网状角状结构。
髓核具有可塑性,在压力下可以变成扁平。
纤维环与软骨板将髓核限制在球形腔内。
四、发病原因椎间盘蜕变是椎间盘突出的基础;而外伤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日常生活中腰椎间盘反复的承受挤压,屈曲和扭转等负荷,容易在腰椎间盘受应力最大处及纤维环的后部由里向外产生裂隙,这种变化不断积累而逐渐变得薄弱。
在此基础上由于一次较大的外伤,或者反复多次轻微的外伤,甚至一些日常活动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时,均可促使退变和积累性损伤的纤维环进一步破裂。
已变性的髓核组织由纤维环软弱处或破裂处突出,纤维环损伤本身可以引起腰痛,而突出部压迫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引起放射性疼痛、腰痛、放射性下肢痛及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五、病理分型及变化(一)病理分型1. 根据病理改变也就是影像依外形来诊断。
可以分为膨出、突出、脱出。
( 1 )膨出:椎间盘径线增大,髓核保持原位。
( 2 )突出:椎间盘局限性膨隆,纤维环基本上是完整的,只是髓核发生了移位。
( 3 )脱出:椎间盘纤维环的破裂,间盘也就是髓核疝出。
2. 根据突出部位来进行分型的话,分为中央型、侧方型、还有脊外侧型。
PPT7 这个图可以看到一个正常的椎间盘,以及椎间盘膨出,突出以及脱出的示意图。
(二)病理变化椎间盘和椎小关节的病理变化。
1. 功能障碍期椎小关节的滑膜炎,可以引起它的功能障碍,同时椎间盘也会出现环形撕裂,撕裂之后也会引起功能障碍。
2. 不稳定期不稳定期就是椎小关节活动度可以变大,继续退变,关节囊松弛,以及小关节的半脱位,会引起椎间盘的突出,椎间盘突出之后可以导致外侧神经的受压。
3. 稳定期稳定期就是关节突逐渐肥大,增生肥大,会出现单一平面的狭窄以及骨赘的形成,最后可以导致多平面脊椎病和狭窄。
六、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主要是症状、体征以及特殊检查三个方面。
(一)症状它的症状主要是腰背部的疼痛、下肢的放射性疼痛以下肢的麻木或感觉异常、脊柱侧弯的畸形以及脊柱的活动受限。
1. 腰背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腰背部疼痛可以出现在腿痛之前,也可以同时出现。
疼痛部位主要在下腰部和腰骶部。
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椎间盘突出以后,刺激了纤维环外侧和后隆门内中的窦椎神经所产生。
疼痛部位一般比较深,难以定位。
疼痛性质一般是钝痛、刺痛或者放射性疼痛。
下肢的放射性疼痛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 L4-5 和 L5-S1 的锥间隙。
坐骨神经正是来自L4-5 和 S123 神经根,所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或者先由臀部的疼痛开始逐渐放射至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与足背以及足底外侧和足趾。
中央型的突出常引起双侧的坐骨神经痛。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及足趾,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及排便,都可以使腰痛和放射痛加重。
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可以缓解。
2. 下肢麻木或感觉异常腰椎间盘突出后可以造成神经根接触区域的局限性压迫和牵涉性的压迫,使神经根本身的纤维和血管受压而导致缺氧,故受累神经根压迫区域出现疼痛麻木等异常感觉。
L4-5 椎间盘突出可累及 L5 神经根处,出现大腿的后侧、小腿外侧、足背外侧以及足趾背侧感觉麻木异常。
L5-S1 椎间盘突出,可以累积L4 -5 角支背侧皮肤感觉的异常。
如果椎间盘突出压迫或者刺激椎旁交感神经纤维,可反射性的引起下肢血管壁收缩,而出现下肢发冷发凉与足背动脉减弱等现象。
3. 脊柱侧弯畸形突出的椎间盘如果是在神经根的外方的话,那么脊柱的侧弯一般是弯向健侧凸向患侧。
当神经根突出的椎间盘位于神经根的内下,也就是在腋下的时候,脊柱的侧弯是弯向患侧,凸向健侧。
4. 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发生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者双侧。
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的前凸消失。
脊柱的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或者是放射痛加重。
(二)阳性体征阳性体征主要有压痛,神经系统的一些症状,还有直接抬高试验。
1. 压痛点若有腰椎间盘突出,那么其相应的椎旁有明显的压痛点,这个疼痛可以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向下肢放射,亦称放射性的压痛。
2. 腱反射改变腱反射的改变是神经系统的一些改变。
当腰椎间盘突出时,膝腱和跟腱反射会出现减弱、消失或者是亢进。
当 L3-4 椎间盘突出时,膝腱反射是减弱或是消失的,足背伸内翻力量减弱。
L4-5 椎间盘突出时,膝腱及跟腱反射存在,胫后肌腱反射发生改变,伸直运动无力。
L5-S1 椎间盘突出时,跟腱反射是减弱或消失,足外翻的力量减弱。
3. 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试验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它由 J.J. Forst 在 1881 年发表。
Forst 把其归功于他的导师。
这个试验主要用于鉴别髋部疾病与坐骨神经痛。
4. 其它试验还有其它的一些实验,有健肢抬高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仰卧挺腹试验、压颈试验以及屈颈试验等。
七、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是从 X 线平片、脊髓造影、 CT 和 MRI 来进行检查。
(一) X 线片平片上的表现:1. 腰椎间隙前窄后宽或者是前后等宽。
2. 腰椎生理弧度前弯变直或反弓、侧弯畸形。
3. 椎体后下角骨质增生或后翘突起。
4. 椎管内和椎间孔可见游离的骨块。
(二)脊髓造影脊髓造影可以出现根袖的缩短或者是不充盈、神经根的水肿跟漏斗状的根袖、双边征、蛛网膜下腔的梗阻、脊髓腔向心性狭窄、造影剂柱的中断以及椎管的狭窄。
(三) CTPPT22 是一个正常腰椎的 CT 。
正常腰椎间盘的后沿不超过椎体骨性终板的后沿,而且中部略有凹陷呈肾形。
PPT23 是一个椎间盘突出的图像。
PPT24 是一个偏侧方型椎间盘突出的图像。
PPT25 是一个后中央型的椎间盘突出。
(四) MRIPPT26 这两个图像是 T1 和 T2 的图像,是一个正常椎间盘的图像,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椎间盘都是均匀的信号。
PPT27 是横断面上的一个正常椎间盘的图像。
PPT28 是 L2-3 的一个椎间盘突出。
PPT29 是 L4-L5 、 L5-S1 的椎间盘突出的图像。
这几种检查各有优点。
平片可以进行筛选,了解椎体的骨质,椎管狭窄的原因 , 是椎间隙狭窄、椎间盘的退变还是真空的变性。
当椎间盘突出时椎间隙是前窄后宽的。
脊髓造影有一定的侵害性但是他观察比较全面。
CT 以及 CTM (做完 CT 以后做的造影)优于单纯的造影。
MRI 显示脊髓,椎间盘以及周围的结构比较清楚。
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 X 线、腰椎的 CT 、 MRI 以及脊髓造影。
通过这几方面综合起来,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是并不困难的。
但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上我们要注意几个问题。
1. 肯定腰腿痛确实是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确实能识别和排除结核、肿瘤、椎管狭窄、脊柱滑脱以及脊柱裂等疾病。
2. 确定椎间盘突出的平面,明确定位。
3. 确定椎间盘突出的类型。
4. 有无合并疾病的存在,如椎管狭窄、脊柱滑脱等。
5.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盘突出这两个概念的要注意。
九、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主要是与以腰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和以腰痛伴下肢疼痛为表现的疾病以及以与下肢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鉴别。
(一)与腰痛为主要表现疾病的鉴别与腰痛为主要表现疾病的鉴别主要有这几种疾病。
腰肌劳损为最常见。
再有就是棘上、棘间韧带的损伤。
第三就是腰椎小关节的紊乱。
第四是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五是椎弓根峡部不连与腰椎滑脱症。
第六就是腰椎结核和肿瘤。
(二)与腰痛伴下肢疼痛疾病的鉴别要和神经根及马尾肿瘤进行鉴别,以及腰椎管狭窄症进行鉴别。
(三)与下肢疼痛为主要表现疾病的鉴别为与下肢疼痛为主要表现疾病的鉴别,主要是梨状肌综合征,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还有就是臀上皮神经炎,还有盆腔的肿瘤。
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保守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
(一)保守治疗:大多数 PLD 患者可缓解或治愈。
1. 目的:使突出部分和受到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加速消退,从而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
2. 适应证: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休息后可自行缓解者;影像学检查无椎管狭窄者。
3. 保守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从简单的卧床休息至使用价格昂贵的牵引设备等等。
所有这些治疗都报告了令人兴奋的治愈率,遗憾的是结果大多未经科学论证。
由于椎间盘疾病自然病史的特征,发作时症状比较重,不论是否治疗,症状最终都可以得到缓解,病情得到改善,所以结果可信度是有限的。
( 1 )卧床休息休息是急性腰痛最简单的治疗方法。
生物力学研究证明,采取一种半 Fowler 卧位,或者是侧卧位,屈髋屈膝,并将一枕头垫于两腿之间,可以明显的解除椎间盘和神经根的压力。
( 2 )西药物西药一般常用的就是非甾体类的抗炎药以及七叶皂苷钠、甘露醇以及营养神经类的一些药物。
( 3 )腰椎牵引一般有电动的腰椎牵引以及持续的牵引,还有三维立体电脑牵引床的牵引,还有自身体重的垂直牵引,比方说单杠悬吊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