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的背景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7.81 KB
- 文档页数:3
李贺被称为什么李贺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唐代诗人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李贺字长吉,因此称为李长吉。
由于他祖籍陇西,生于生于河南福昌昌谷,所以李贺又有了陇西长吉、李昌谷的称呼。
还有就是因为李贺虽然从小家境贫寒,可是祖上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郑王李亮,所以他有时也自称“唐诸王孙李长吉”。
李贺一生仕途不顺,有三年时间任从九品的奉礼郎一职,这是他后来除军队幕僚外唯一的官职,因此他也被称为李奉礼。
他还有一个自称是源于他自己写的《高轩过》一诗,他在诗中写自己是“庞眉书客”。
以上的称呼都是源自李贺个人的生平,而作为一位诗人,李贺是以诗歌著称,所以他的另几个称呼是对他成就的肯定,在后世更为出名。
比如,“鬼才”和“诗鬼”。
说李贺是“鬼”有许多原因,李贺是浪漫主义诗人,诗歌常常涉及神仙鬼怪,而感情却非旷达清远,多是悲伤苦闷的,因此,李贺可以说是向死而写诗,是在用鬼眼在看人间。
与他相对的就是,“诗仙”李白,同样是浪漫主义,区别就在于感情色彩上。
唐朝诗鬼李贺的生平简介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因家居昌谷,所以被后世称为李昌谷,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被称为唐代三李。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诗鬼李贺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贺简介李贺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他的祖上是唐朝的皇室,虽然李贺一直以来对于自己的血统都很自豪,但是其实他家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破败了,家境非常差,据李贺自己的诗作所说,当时家里是住在山上的,只有一亩田地聊以为生,可以看出他家当时还是很穷的。
李贺从小长相就异于常人,古书上说是“通眉长爪”,不只是长相上的独特,李贺的才智也是非常出众,小小年纪的时候李贺就聪慧过人,年不过七岁就能吟诗作对,而且书法也是非常不错尤其擅长草书。
传说在他七岁的时候当时名动一方的韩愈和皇甫湜路过造访的时候李贺挥笔即成一篇《高轩过》,自此名扬四方,年纪稍大一点之后,李贺就白天外出寻找灵感创作,晚上就整理一天所得,学习非常刻苦,等到15岁的时候已经是名满天下。
在李贺十八岁的时候他已经是诗名远扬,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但是因为父亲早丧,需要为父亲守丧,之后又有嫉妒他才能的人流出李贺的父亲名字中有个“晋”字,所以和“进士”的“进”字犯忌讳,所以李贺愤而离开了考场。
后来在韩愈等人的努力之下,李贺终于能够参与考核,通过考试之后,李贺成为了一个小官,之后的三年时间内李贺虽然做得只是小官,但是也算是兢兢业业,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都不得志的好友,李贺深刻的认识到了现实的黑暗,写下了不少的名篇佳作,奠定了他在中国诗词史上的地位。
之后因为仕途不顺,李贺就希望能够到地方去施展才华,但是当时各地都是奸臣小人当道,李贺根本无处施展抱负,再加上夫人的病逝,让李贺更加的悲伤,在经过三年的漂泊之后李贺又回到了长安,专心整理自己的诗作,没多久就去世了,享年27岁。
李贺为什么叫诗鬼唐朝李贺也许算不上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他可以说是最不幸的诗人。
诗人李贺简介诗人李贺简介李贺字长吉。
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人李贺简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贺简介李贺(公元790年-817年),字长吉,唐朝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他祖籍陇西,生于河南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三乡),因此得一称号李昌谷。
李贺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不过早已落魄,所以从小家境贫寒。
但他的聪慧却不被贫穷掩盖,七岁就会写诗,被认为是神童。
长大后又十分刻苦,每日骑驴出门,想到好的诗句就写下来扔进自己背的锦囊里,“呕心沥血”的典故就来源于他,由此虽然年轻在当时颇有诗名,深受韩愈等文学大家的信欣赏。
李贺一生积极入世,可惜一直仕途不顺。
先是为父亲服丧而晚参加科举三年,之后又被人妒忌,因父亲名字里的“晋”与进士科的“进”犯忌讳又不能参加。
后来虽然经人推荐靠父荫得了一从九品的小官,可是升迁无望。
李贺辗转多地以求前途,甚至当过三年幕僚,可最后也还是功名未成,悲愤抑郁之中患上重病,年仅27岁就早夭了。
官场不得已,却不减李贺在诗歌上的成就,他被后世称为“诗鬼”,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人齐名。
李贺的诗歌以诡异见长,内容上以书抒发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为主,此外也有许多借古讽今的诗,批判唐朝当时的贪官污吏,同情百姓的疾苦。
他常常应用中国古老的神仙鬼怪的神话传说,王母、嫦娥、月宫等都时有在诗中出现,极具奔放的想象力。
诗词特点李贺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
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
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
李贺简介及人生经历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诗仙”、“诗佛”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传世作品《》《》《》《》《》《》《》《二十三首》《五首》《并序》《》《》《》《》《》《》《》《》《》《》特点李贺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
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
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
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
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一样,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称为"诗鬼"。
诗鬼李贺的简介 李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诗佛”王维 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诗鬼李贺的简介, 供大家 参阅。
李贺简介 李贺(约公元 791 年-约 817 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 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 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 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 抒发 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 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 等千古佳句。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 年)因病辞去 奉礼郎回昌谷,27 岁英年早逝。
文学 成就 诗词李贺的诗,据杜牧序,是自己编后交由集贤学士沈子明保存的,凡 233 首。
宋以后,始则传诗四卷 220 首(古今学者均少作一首误计 219 首)。
稍后,南宋吴 正子作注, 又据鲍钦止本增外集一卷, 唐宋志皆称贺诗 5 卷。
诗词 《雁门太守行》列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诵读与欣赏,7 年级下语文版 25 课古诗 5 首之一。
《李凭箜篌引》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 欣赏》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
他的诗,包括四方面内容: 借古讽今题材 他写这类作品, 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早年家居昌谷, 邻近洛阳到长安的大道, 征调运输所必经, 使他对人民所受重赋剥削, 统治阶级所为淫奢恶行, 有所见闻; 后来京城羁旅,游历南北,贵族官僚的腐朽骄奢,宦官集团的乱政无能,藩镇割 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 愤慨。
李贺所写这一类诗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有的是直陈时事,有 的是借古刺今: ① 隐射抨击永贞宫变的,如《汉唐姬饮酒歌》; ② 批判唐宪宗沉湎迷信、追求长生的,如《仙人》《昆仑使者》《神弦》 《苦昼短》《官街鼓》; ③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如《秦王饮酒》《雁门太守行》《古 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 ④ 揭露藩镇祸国殃民的,如《猛虎行》《公出无门》; ⑤ 反映权贵骄奢淫逸、好景不常的,如《荣华乐》 《秦宫诗》 《牡丹神曲》 《夜饮朝眠曲》《贵公子夜阑曲》《嘲少年》《梁台古愁》。
唐代李贺的简介【李贺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诗仙”、“诗佛”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人物轶事】李贺的小布袋究能装得下多少好诗。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在评论《水浒传》时曾指出:“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①这里所说“呕血”一事,跟晋代大名士阮籍因他母亲丧逝而喝酒二斗后,便大哭起来并“因吐血”之事大为不同。
②李卓吾所用的典故,正是唐人李商隐所写《李长吉传》里的李贺少年写诗。
李贺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而且当即就名动京城。
其时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及侍郎皇甫湜听说有这种奇事后,开始还不大相信,说:“要是古人,那还罢了;而今天居然有这样的奇人,那我们怎么能失之交臂呢?”说罢,二人便联袂着要去探访个究竟了。
见到李贺还是个小不点儿的孩子时,两位大人当即遂出题让他写作,以便验证李贺到底有无真才实学。
这李贺却也并不惊慌,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然后便援笔写了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这首说的是: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任务名称:李贺写的马诗的写作背景一、李贺的生平背景李贺(约公元前802年-公元前717年),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神仙子弟”。
他的诗作以奇特、豪放、古怪著称,文字极富艺术性和表现力。
然而,为了更好地理解李贺的诗作,我们需要了解他的生平背景和历史背景。
李贺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祖先曾在政府中担任高官。
然而,他的父亲因犯罪而被赶出家门,李贺从小失去了父亲的照顾。
尽管如此,他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在年少时就展现了出色的文学天赋。
由于他对文学的热爱,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写作和阅读。
二、马在唐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在唐代文学中,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和象征。
马在古代中国被视为忠诚、勇敢和威猛的象征,常常被用来代表英雄和壮丽的景观。
唐代的文人雅士们非常喜欢以马为题材写诗,以表达对自由、力量和追求理想的向往。
三、李贺马诗的背景1.时代背景:李贺生活在唐朝盛世的中期,这个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富裕。
然而,同时也存在着社会的不平衡和暴力冲突,这给了李贺以写作的灵感和动力。
2.自然景观:李贺的马诗中经常出现宏伟壮丽的山水、辽阔广袤的草原和奔腾翻涌的江河。
这些壮丽的自然景观使他深受启发,引发了他写作中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3.社会现实:李贺的马诗中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他描绘了人们的痛苦、矛盾和不满。
他用马作为表象,通过描绘马的形象来批判社会的黑暗面和不公平现象。
四、李贺马诗的创作特点1.豪放奔放:李贺的马诗中畅快奔放的语言风格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他善于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来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热情、慷慨和奇特的形象,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2.感慨思索:尽管李贺的马诗中有很多奔放的形象,但其中也透露出他对生命和人类命运的思索和思考。
他通过描绘马的力量和自由来表达对自我追求和理想境界的向往。
他的诗作中也包含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批判,暗示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3.古怪趣味:李贺的马诗中还常常出现奇特的描写和形象,给人以一种诡异和离奇的感觉。
唐朝诗鬼李贺的生平简介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因家居昌谷,所以被后世称为李昌谷,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被称为唐代三李。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诗鬼李贺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贺简介李贺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他的祖上是唐朝的皇室,虽然李贺一直以来对于自己的血统都很自豪,但是其实他家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破败了,家境非常差,据李贺自己的诗作所说,当时家里是住在山上的,只有一亩田地聊以为生,可以看出他家当时还是很穷的。
李贺从小长相就异于常人,古书上说是“通眉长爪”,不只是长相上的独特,李贺的才智也是非常出众,小小年纪的时候李贺就聪慧过人,年不过七岁就能吟诗作对,而且书法也是非常不错尤其擅长草书。
传说在他七岁的时候当时名动一方的韩愈和皇甫湜路过造访的时候李贺挥笔即成一篇《高轩过》,自此名扬四方,年纪稍大一点之后,李贺就白天外出寻找灵感创作,晚上就整理一天所得,学习非常刻苦,等到15岁的时候已经是名满天下。
在李贺十八岁的时候他已经是诗名远扬,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但是因为父亲早丧,需要为父亲守丧,之后又有嫉妒他才能的人流出李贺的父亲名字中有个“晋”字,所以和“进士”的“进”字犯忌讳,所以李贺愤而离开了考场。
后来在韩愈等人的努力之下,李贺终于能够参与考核,通过考试之后,李贺成为了一个小官,之后的三年时间内李贺虽然做得只是小官,但是也算是兢兢业业,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都不得志的好友,李贺深刻的认识到了现实的黑暗,写下了不少的名篇佳作,奠定了他在中国诗词史上的地位。
之后因为仕途不顺,李贺就希望能够到地方去施展才华,但是当时各地都是奸臣小人当道,李贺根本无处施展抱负,再加上夫人的病逝,让李贺更加的悲伤,在经过三年的漂泊之后李贺又回到了长安,专心整理自己的诗作,没多久就去世了,享年27岁。
李贺为什么叫诗鬼唐朝李贺也许算不上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他可以说是最不幸的诗人。
李贺的背景资料李贺的背景资料李贺被称为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李贺的背景资料,希望大家喜欢!1.李贺简介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
字长吉。
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
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
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
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
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
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
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
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
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
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
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
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
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
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
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
有《李贺诗歌集注》。
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关于李贺的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人,后世因称“李昌谷”。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祖籍陇西,故自称“陇西长吉”。
李贺少为诗章,十五六岁时,以工乐府与先辈李益齐名。
后来,李贺入京任从九品的奉礼郎,官微俸薄,因困顿无援多有不平之气。
在京时,李贺住崇义里,与名士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成为密友。
三年后,李贺辞官离开长安回昌谷老家。
然贫无以继,遂赴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好友张彻。
李贺一生体弱多病,27岁英年早逝。
据杜牧《李长吉歌诗叙》,李贺曾将手编诗集四编付于好友沈子明,收诗233首。
稍后,李商隐亦称李贺诗存四卷。
很有意思的是,杜牧与沈子明亦为至友;贺姊嫁给王氏,李商隐亦娶王氏之女。
杜牧、李商隐的生活年代虽略晚于李贺,但由于他们与李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故其说法可信。
据此可知,后世流传的李贺诗集实出自李贺之手,基本上保持了李贺诗集的原貌。
亦可知,李贺诗名实播自唐代,得力于沈子明、杜牧、李商隐等人。
宋代以后,李贺诗名鹊起,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
北宋初传的《李贺集》为四卷,诗为219首,卷数与自编的相同,但篇目、篇数、编次略有不同。
后又有五卷本,在四卷本的基础上加《外集》一卷,收诗22首,与四卷本合计,共241首。
五卷本今有汲古阁校刻的北宋鲍钦止本、董氏诵芬室及蒋氏密韵楼两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集名为《李贺歌诗编》。
又有《续古逸丛书》影印的南宋本,名为《李长吉文集》。
又有铁琴铜剑楼、《四部丛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贺歌诗编》。
李贺诗最早的注本为南宋吴正子的笺注本。
以后,不同的注本相继问世,相比较而言,以清人王琦注本较为完备。
王琦视野开阔,其《李长吉歌诗汇解》选录了吴正子、刘辰翁、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佺、姚文燮、钱饮光、吴炎牧等诸家的评注。
王琦本最大的优点有三,一是汇集了前人精彩的点评和注释,为后人深入研究李贺诗免除了多方求索之苦;二是注释精审。
在字句发生歧义时,以求实的态度并存多解。
诗人李贺的个人简介李贺一生,以诗为业。
他的《高轩过》赞韩愈和皇甫湜的诗文“笔补造化天无功”,也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李贺——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人物生平宗室王孙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李贺对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贵血统这一点十分自豪,在他的降里一再提起:“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
但实际上,他这个“宗室王孙”恐怕连大郑王房的嫡脉也不是,至少是家道早就衰落了。
李贺自述家境时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
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
”(《送韦仁实兄弟入关》)父亲李晋肃,早年被雇为“边上从事”。
大历三年(768)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漂泊”一生,到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晋肃稍得升迁,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
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
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
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
“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凄凉之状,于此可见。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
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
相传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贺正值七岁,韩愈、皇甫湜造访,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
人物小传-李贺
李贺(790年-816年),唐代文学家、诗人和作曲家,被誉为“李太白第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出生在今天的湖北省荆门市,是唐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李贺自幼聪慧,对诗歌和音乐有着非凡的天赋。
他广泛阅读古代文学经典,尤其是秦汉时期的诗歌作品。
他开始创作诗歌时,以其独特的意象和奇特的灵感而闻名。
李贺的诗歌作品多以豪放奔放、离奇怪诞为特色,其中以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作最为出色。
他的作品独特的风格深受后代文人的喜爱和推崇。
李贺的作品主题涉及了自然、爱情、人生哲学等多个领域。
他的诗歌以华丽的辞藻和奇特的意象为特点,给人一种华彩夺目的艺术体验。
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比喻象征,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李贺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幻想,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他以超凡脱俗的情感和风格在唐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被誉为“诗界独占鳌头”。
李贺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不幸。
他在政治上不谙世事,鲁莽而冲动,多次被贬谪,遭受了非常艰难的生活。
尽管他的生命经历并不顺利,但他却以其坚韧不拔、追求自我艺术的精神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李贺的作品深受后世文人的赞美和传颂,对于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独特
风格和奇特灵感,为后来一系列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李贺以其独特的才华、奇特的诗风和充满激情的个人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他的作品不仅是文人雅士的艺术瑰宝,也是对人类情感和境遇的真挚表达。
李贺以其独特的诗歌才华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人物。
诗鬼李贺的简介诗鬼李贺的简介李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诗鬼李贺的简介,供大家参阅。
李贺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文学成就诗词李贺的诗,据杜牧序,是自己编后交由集贤学士沈子明保存的,凡233首。
宋以后,始则传诗四卷220首(古今学者均少作一首误计219首)。
稍后,南宋吴正子作注,又据鲍钦止本增外集一卷,唐宋志皆称贺诗5卷。
诗词《雁门太守行》列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诵读与欣赏,7年级下语文版25课古诗5首之一。
《李凭箜篌引》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李贺一生,以诗为业。
他的诗,包括四方面内容:借古讽今题材他写这类作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早年家居昌谷,邻近洛阳到长安的大道,征调运输所必经,使他对人民所受重赋剥削,统治阶级所为淫奢恶行,有所见闻;后来京城羁旅,游历南北,贵族官僚的腐朽骄奢,宦官集团的乱政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
李贺所写这一类诗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有的是直陈时事,有的是借古刺今:① 隐射抨击永贞宫变的,如《汉唐姬饮酒歌》;② 批判唐宪宗沉湎迷信、追求长生的,如《仙人》《昆仑使者》《神弦》《苦昼短》《官街鼓》;③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如《秦王饮酒》《雁门太守行》《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④ 揭露藩镇祸国殃民的,如《猛虎行》《公出无门》;⑤ 反映权贵骄奢淫逸、好景不常的,如《荣华乐》《秦宫诗》《牡丹神曲》《夜饮朝眠曲》《贵公子夜阑曲》《嘲少年》《梁台古愁》。
唐代诗人李贺小时候介绍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相信大家都读过他不少作品吧!那么你想知道这位诗人小时候是怎样的吗?如果你有兴趣了解可千万别错过这篇文章了!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李贺对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贵血统这一点十分自豪,在他的降里一再提起:“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
但实际上,他这个“宗室王孙”恐怕连大郑王房的嫡脉也不是,至少是家道早就衰落了。
李贺自述家境时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
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
”(《送韦仁实兄弟入关》)父亲李晋肃,早年被雇为“边上从事”。
大历三年(768)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漂泊”一生,到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晋肃稍得升迁,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
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
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
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
“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凄凉之状,于此可见。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
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
相传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贺正值七岁,韩愈、皇甫湜造访,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10-12] 。
年纪稍长,李贺白日骑驴觅句,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
李商隐作《小传》云:“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了。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李贺十六岁,当年顺宗带病继位(中风),任用王叔文、韦执谊等除弊革新,史称永贞革新。
李贺的简介他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也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他就是李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贺的简介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李贺简介1诗人李贺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
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
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
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
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李贺故里李贺故里,位于当今宜阳县三乡。
宜阳三乡乡村东的连昌河源于陕县,自西北向东南穿谷而过,经洛宁县东北境入宜阳三乡,注入洛河,昌谷就在连昌河与洛河的汇合处,昌谷之名即以连昌河谷而得。
故居记载旧《宜阳县志》载:“长吉(李贺)多才,栖息昌谷”。
李贺的背景资料
李贺的诗的风格有着民歌的特色,所以他的诗歌在唐代乐府诗中独树一帜。
那么,除了诗歌之外,对于李贺的背景,各位小伙伴们有了解吗? 李贺简介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
字长吉。
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
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
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
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
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
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
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
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
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
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
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
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
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
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
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
有《李贺诗歌集注》。
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
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
”
思想内容
李贺的诗多方面反映中唐时代的社会现实。
其诗歌的思想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六方面:
1.坚持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歌颂历史上为祖国统一和在中唐平叛乱战争中作出过贡献的英雄人物,揭露并抨击藩镇叛乱、祸国殃民的罪行。
如:《猛虎行》。
2.反对宦官专权,揭露他们扰乱朝政的祸国罪行和无能懦怯的丑态。
如:《汉唐姬饮酒歌》。
3.无情揭露贵族官僚集团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腐朽生活。
4.反映自身和朋友的不幸遭遇,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有力地抨击任人唯亲的腐朽政治。
如:《赠陈商》、《崇义里滞雨》。
5.揭示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对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
如:《南园十三首》其二。
6.宣扬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反对神仙迷信,尖锐的嘲讽统治阶层追求长生的愚蠢行为。
如:《苦昼短》。
作品分类
神怪诗
以描写鬼神怪异为题,是把楚辞的浪漫主义与唐诗的圆熟技巧结合的一个成功范例。
此类作品不算多,但在李贺诗的名作中,一半以上是属这类,后世诗评家称李贺为“鬼才”,称其诗为“鬼仙之辞”。
此诗本是写一片墓地景色以及诗人凭吊之情,但当诗人异想天开地唤出一个美丽的精灵在其间活动时,死气沉沉的墓地就蓦然平添了种种幻觉。
墓地上的一草一木、一风泉一燐影,都因精灵而跃跃欲生。
李贺将可爱与可怖揉合在一块,这样撼动人的力量,决不是一幅客观景物的描写能够相比拟的。
讽喻诗
以唐代现实中的社会矛盾作为素材,而以古乐府和新乐府的形式创作。
这类诗是李贺诗中较富思想性的一部分。
诗人充分运用比兴和歌谣手法,巧妙地讽刺丑恶,热情地讴歌美好、激越地指斥不平,这些诗兼有民歌的清新明快、形象生动和格律诗的锤炼精粹,在唐代乐府诗中独树一帜。
抒情诗
绝大多数都是抒发仕途坎坷的苦恼,因此显得较为单调和悲凉,李贺这类名作不多,但其中《开愁歌》、《浩歌》、《长歌续短歌》、《莫种树》等,都相当出色。
其他
主要是酒席歌筵上的应景之作,内容为饮宴、歌技的描写。
典型的作品如《许公子郑姬歌》、《花游曲》,因此显得情调庸俗,格调不高,而流于”齐梁体”的艳冶也萎靡一路。
此外为一些咏人诗和咏物诗,这些诗思想性不强,近乎习作,但设想奇特、炼字精警、风格独特,有如音乐家的即兴练习曲,画家的写生素描,别有一种艺术上特殊价值。
《春坊正字剑子歌》、《唐儿歌》、《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等,均是此中佳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