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的理解与感悟

  • 格式:docx
  • 大小:18.77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的理解与感悟

摘要

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大师,学习掌握他关于心理发展的阶段、层次等方面的思想不仅有助于对发展心理学知识和精神分析学派学说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研究和构建心理学理论。本文主要论述了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之后的感悟。

关键词: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人格层次;心理性欲发展

正文

引言

自1879年心理学宣告诞生以来,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各大学派纷纷登上历史的大舞台。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它们的创始人也早已远去,但是这些学说和思想却没有过时,它们仍在引起争论、激发研究、被批判和被赞扬。这几种不同的心理学在对诸如人类的本质、个性发展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等基本的问题提供答案上就表现出诸多不同。

由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存在时代的局限性等诸多弊端,因此他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并不像斯金纳、维果茨基、皮亚杰等人的成果一样得到支持和赞成,相反,他却受到了来自心理学界的质疑。

但是我认为,一个理论即使没有提供最后的答案,在实际情形中也可以是有用的;即使得不到证实,也未必是错误的。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的确存在弊端,但是这并不能抹杀它推动心理学发展的成就,因此我打算在本文谈一谈我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粗浅的理解和感悟。

1.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理论

20世纪的最初十年里,弗洛伊德形成了他的人格发展的性心理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个体的发展都要经过若干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每个阶段都以本能的满足和外部世界的限制之间的冲突为特征。如果儿童在一个阶段获得太少或太多的满足,那么他可能无法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满足不足或过分满足还可能造成固着,或者力比多能量在此阶段的部分投入,它导致后来生活中的行为具有那个特殊阶段的冲突的特性。

1.1人格的三个层次

1923年,弗洛伊德发表了《自我和本我》一书,以一个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结构模式来看个性。

本我是个性中最原始的部分,是随着新生婴儿出生就具有的、由人的先天本能和和基本欲

望组成的初始系统。

自我在出声以后开始发展,相比本我的无意识、非道德和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提出,超我是自我的代表,是俄狄浦斯清洁的结果。超我是个性中不可分割的、永远存在的部分,它观察、命令自我,并以惩罚来威胁自我、以奖励来激励自我。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类个性是一个能量系统,个性在任何时间都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非诶这能量,由于这种分配总是在发生变化,因此对人类行为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

1.2人格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将人的认为人的心理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不断发展的, 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2.对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的感悟

由于我只是粗浅的看了一些有关精神分析的文献以及弗洛伊德的一小部分著述,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的理解有许多不全面的地方,因此下文将论述我对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的钦佩和赞成之处以及我暂时没有理解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2.1我对弗洛伊德理论的钦佩之处

2.1.1本我概念的提出

我非常支持弗洛伊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提出的本我的概念。本我解释了婴儿无忧无虑只追求基本需要的满足。我认为,弗洛伊德的本我的概念可以很好地结束了关于性善还是性恶的讨论。因为人之初只有本能,这是一种非道德的生物成分,是不可以用善恶对错的社会标准来衡量和鉴别的。

2.1.2 划分发展阶段

20世纪许多心理学家都支持阶段论,比如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等,但是他们在划分阶段的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弗洛伊德划分阶段的目的是为了描绘人类性心理的发展,说明每个阶段出现不同的力比多的需要。

他对于发展的阶段的划分进一步完善了他的人格发展理论,也为后世精神分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我对弗洛伊德理论中感到困惑和不解的部分

2.2.1发展只到20岁

发展应当是终身的。心理发展不仅仅发生在儿童身上,而是存在于所有年龄的个体中。同时心理发展也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不仅仅是指增长和获得,也包含衰退与丧失。所有年

龄段都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可以忽略。

当然,终身发展的理论实在20世纪下半叶开始逐渐被认识到的。因此,弗洛伊德以及与他同一时代的很多心理学家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发展了。

2.2.2对性本能的强调

弗洛伊德对性本能过分的强调,一方面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确有许多人的心理问题是由于过分压抑的社会风气造成的,另一方面我认为,也许是因为他所接触和研究的人群都是成年的病患而非正常的儿童,因此也许会有偏颇。

尽管如此,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治疗心理疾病时还是成效丰硕,因此性本能的作用的确不可小觑,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原因,在当今看来,性本能也许并不是促使人们一切行为的根本驱动力。

参考文献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4-38

[1]<美>Robert D.Nye。三种心理学——弗洛伊德、斯金纳、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石林袁坤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51

[2]<英>H.Rudolph Schaffer。发展心理学的关键概念。胡清芬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16

[3]<美>戴维·霍瑟萨尔。<中>郭本禹。心理学史(第四版)郭本禹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244-265

[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导论.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5]宋广文王云强。关于弗洛伊德与皮亚杰心理发展观的比较分析。心理科学探新,20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