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秧种植技术共60页
- 格式:ppt
- 大小:5.96 MB
- 文档页数:60
2020·04技术推广·实用技术牡丹初开后温度应保持8~15 ℃,有利于延长花期。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林发勇(姚安县光禄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云南姚安 675301)水稻机插栽培是一项先进的农业生产实用新型技术,具有减轻农事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促进增产增收的显著特点,还具有大面积规范化种植省工节本的优势,适宜粮食种植大户、家庭农场进行推广种植发展的模式。
光禄镇经过多年发展大户进行大面积水稻机插栽培,先后攻克了机插育秧、插秧、大田肥水管理、病虫害等技术问题。
1水稻机插栽培优势1.1增产作用 机插秧能够做到定行、定穴、定苗,具有“直、匀、浅、稳”的特点,可以使秧苗返青快、低位早分蘖、根系发达、不易倒伏等,保证水稻高产稳产。
1.2节工省本机插秧秧田与大田比为1∶80~100,比常规水育秧1∶10节省秧田;机插秧每亩比人工插秧节省3个工,节省工时费200元;机插比人工插秧劳动效率高,不误农时。
2育 秧 2.1品种选择选用省级以上审定或认证通过的品种,姚安县光禄镇选用新推出的楚粳37号、楚粳40号、楚粳28号较为适宜。
2.2育秧模式采用菜园土、熟化的水稻土为营养土进行秧盘育秧,秧盘规格为长58 cm×宽28 cm×高3 cm。
苗床规格以畦面宽140 cm、沟宽25 cm、沟深15 cm 为宜,畦面平整光滑无积水,长度控制在10 m 以内,营养土干燥、粉碎、过筛。
2.3适期播种根椐大田整地、放栽秧水等因素确定水稻机械育秧时间,机插秧龄不超过40 d。
播种前应做好晒种、选种、浸种工作,用施保克或浸种灵浸泡种子48 h。
播种量按每亩22~25个秧盘计,每盘不超过100 g 干燥种为宜,大田每亩用种量为2.5kg。
采用机械流水线播种,秧盘播种洒水达到秧盘底土湿润、表面无积水、盘底无滴水,覆土后能湿透床土,覆土要均匀、不露籽。
2.4秧苗管理前期旱育保持墒沟无水、盘土湿润,切忌水过墒。
水稻机插秧肓秧技术措施育秧技术是机械插秧的重要配套技术,是机械插秧的技术保障与支撑。
育秧质量的好坏,是机械插秧技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因此,要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培育出符合机插秧的好秧苗。
1.机插秧对秧苗的要求机插秧是采用带土切块移栽的方式,秧苗的载体为秧块,要求秧块长58厘米,宽28厘米,厚为2厘米,秧块四角垂直方正,不缺边角,每平方厘米的小秧块上常规稻有成苗2—3株,杂交稻有成苗1—2株,秧苗的高度为12—15厘米,秧龄为15—20天,叶龄为3—4叶,苗基部茎宽2—2.5毫米,单株白根量10条以上,叶色挺绿,秧苗均匀整齐,高度一致,根系盘结好,提起不散。
2.育秧技术措施要达到机插秧对秧苗的要求,要做好以下技术工作。
①选好秧田,。
选择地势高爽,背风朝阳,土层疏松肥沃,易灌易排,田面平整,运秧方便的地方做秧田。
秧田与大田的比例为1:80或1:100。
为管理方便,也可因地制宜,选择房屋门前屋后的水泥地,屋顶等地方为育秧地址。
②准备好床土。
床土要选用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地土,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表层土等。
对床土要过筛,土粒直径小于5毫米,无杂物、无小砾石,病菌少的细土。
每亩大田床土用量约为100kg。
③秧板的要求。
播种前10天做好秧板,板面宽1.4—1.5米,板间沟宽20—30厘米,沟深20厘米。
并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实。
播种前1—2天,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并充分拍实,达到润、平、光、实、直。
润,板面湿润,四周围沟畅通;平,板面平整;光,板面光无杂物;实,板面沉实,不陷脚;直,板面整齐沟边垂直。
④适时播种。
首先选择当地农业部门提供的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的水稻品种。
早稻可在3月下旬播种,每亩大田备58厘米×28厘米×2厘米的机插秧专用软盘25张左右,常规稻每亩大田备种3—4公斤,杂交稻备种2.5公斤。
播种时播量要适宜,落谷要均匀。
常规早稻每盘播芽谷150—180克,杂交早稻每盘播芽谷90克。
水稻机械化插秧育苗技术水稻机械化插秧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而育秧又是机插秧的关键环节。
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特别对秧苗素质的要求非常高,要达到总体均衡,个体健壮,形成壮秧,并且要求“一板秧苗无高低,一盘秧苗无粗细”,根系带土厚度2~2.5 cm,厚薄一致,提起不散,形如毯状。
为此,水稻机械化插秧育苗技术必须掌握以下技术。
1播种前的准备1.1苗床地的选择首选菜园土,其次是耕作熟化的旱作土或耕翻晒伐的干田。
1.2盘土的准备播前20 d备130kg过筛细土,其中100kg及时拌8 kg沼渣(或腐熟人畜粪)和0.5 kg复合肥,盖膜闷于苗床边待用;另30 kg用地膜覆盖堆于床土边作盖种用。
1.3秧板的准备播种前20 d按每公顷大田准备I.3mx3m的秧板(即苗床地)15块,同时每块施100 kg沼渣(或腐熟人畜粪)和1 kg复合肥后浇透水。
秧板宽1.3 m,秧沟宽30cm,沟深15 Elm,板面“实、平、光、直”,实:秧板沉实不陷脚;平:板面平整;光:板面无残茬杂物;直:秧板整齐沟边垂直。
1.4秧盘(软盘或木格)及其他材料的准备1.4.1秧盘的准备。
每公顷大田需准备58 cm x28 cm的软盘或等量木格240—270个。
1.4.2农膜及其他材料的准备。
准备足够的宽农膜,采用拱棚增温育苗,在育秧季节若气温较低,应加盖农膜。
扎制适量的草帘、茅扇适时盖棚,防止低温、冰雹及高温伤害幼苗。
1.5种子的准备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杂交水稻品种,按每公顷大田准备种子15kg。
2精细播种2.1确定播期根据茬口按照秧龄18~22 d推算,确保适龄(3—4叶1心,苗高15~20 cm)移栽,移栽前做好大田耕整。
2.2种子处理晒种1d后用55度左右温水对强氯精浸种24—36 h,经清水洗后在35~38℃环境下催芽,要求做到“快、齐、匀、壮”,“快”是指2 d内催好芽;“齐”是指要求成苗率达90%以上;“匀”是指芽长整齐一致;“壮”是指幼芽粗壮,根芽长比例适当,颜色鲜白,气味清香,无酒昧。
水稻机插秧育秧操作技术水稻是景谷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主导产业之一。
水稻生产的全过程中,耕、栽、收三个环节是最关键的环节。
在传统种植中,这三个环节也是劳动强度非常大的环节。
目前,我县稻田耕作机械化程度较高,水稻收获机械化也初具规模,但是水稻栽秧机械化才刚起步,因此推广机插秧技术是实现我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主要举措,更是当前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
一、机插秧秧苗的基本要求(一)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能适合机械栽插。
(二)秧苗个体健壮,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
(三)机插秧秧苗采用中小苗移栽,要求秧盘泥土肥力充足,秧苗群体质量均衡,根系发达,单株白根多,根系盘结牢固,盘根带土厚度2cm,厚薄一致,秧块提起不散。
二、机插秧育苗准备(一)根据机插大田计划面积,及早落实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秧田与大田比为1:130,一般每亩大田需准备秧田5平方米,秧盘16—18张,秧盘规格为长58cm×2cm(盘底240个孔);种子:杂交稻种1—1.2㎏;农膜:搭建小拱棚的竹片;盖种用发酵过的细猪粪或沼气粪。
(二)根据当地插秧节令和放水条件,确定育秧时间。
以插秧时间倒推40—45天即为育秧时间,但要考虑到机插秧进度,可以先后育苗、先后栽插,保证在最佳秧龄适时栽插。
三、选种根据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选择自己想种的品种,如:丰优香占、宜香725等,要求种粒饱满,出芽率在95%以上。
四、浸种(一)浸种前要求晒种一天,保证出芽整齐。
(二)精选种子,采用风选或水选,目的是出去混杂在种子中的瘪谷和杂质。
(三)将晾晒精选过的种子用温水拌浸种灵或强氯精一天,第二天捞出后用水冲洗干净。
五、催芽将浸种处理过的种子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后晒在太阳光下,待稻种破胸露白即可播种。
催芽时间大约需要2天左右。
六、秧田的选择(一)秧田选择,应尽可能选在机插大田附近,减少插秧时搬运秧苗的时间和工作量,田块要求排灌容易,方便管理。
种植技术-水稻机插秧栽培主要技术1. 选用良种采用“早中熟早稻--中熟晚稻”品种搭配,早稻选用生育期在108天以内早杂品种,如潭两优143、德两优早895等,每亩大田用种量3公斤;晚稻选用生育期在112天以内的晚杂品种,如H优518等,每亩大田用种量2公斤。
2.适期播种根据大田茬口、天气状况、秧龄期、耕整沉实时间以及保证晚稻安全齐穗的要求,合理安排播期。
早稻在3月20日左右播种,晚稻在6月25日左右播种。
3.浸种催芽浸种前晒种1天,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提高酶的活性,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还可杀死部分附着在稻壳上的病菌。
晒种时勤翻动,不要晒伤稻种。
浸种前用清水选种,把浮在表层的秕谷捞出,选留饱满的稻种浸种催芽,防止机插秧播种过密而造成秧苗发病。
4.基质配制按照40%机插秧专用母基质+60%自制营养土(体积比)配制成秧盘基质。
自制营养土应及时晒干粉碎,PH值控制在5.5-6.5之间,播种前,先在盘内铺基质约2厘米厚,播种后覆盖基质约0.5厘米厚,以喷水后不见种谷为宜。
5.消毒杀菌为防止机插秧烂秧死苗需抓好3次消毒杀菌:①种子消毒,结合第1次浸种,用2000-3000倍咪鲜胺溶液消毒,消毒液应高出种子表面3-5厘米;②基质消毒,播种时,用1000倍敌克松液喷雾(采用流水线播种的,消毒液溶于水中);③秧苗杀菌,揭膜时或一叶一心期用1000倍敌克松溶液喷雾。
建议以上药剂与甲基托布津、保治达等轮换使用,以提高杀菌效果。
6.化学调控插秧机根据类型对苗高有不同要求,一般要求苗高不超过20厘米为宜,在秧苗一叶一心期时,每亩用15%多效唑110克喷雾,用过壮秧剂的,要适当减少多效唑用量。
7.秧田管理早稻育秧采用有孔膜覆盖的,不架拱,中间不炼苗,插秧前几天揭盖。
秧田以湿润管理为主,保持盘土不发白,缺水时可灌平硬盘底部。
机插前3天要控水炼苗,防止床土过湿,影响起秧和插秧效果。
机插前两天喷施“送嫁药”,早稻育秧选用吡虫啉,晚稻选用吡虫啉加三唑磷喷雾对水喷雾。
水稻机插秧育秧栽培管理技术一、机插秧育秧技术水稻机插秧的育秧是机插秧的关键。
使用机插秧的育秧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育秧。
水稻机插秧一般采用软盘育秧,以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秧的育秧特点是:播种密度大,秧龄短;秧地用量少,管理方便。
是对于没有工厂化育秧的地方而使用机插秧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下面介绍水稻软盘育秧技术:1、定好播种期因机插秧播种密度大,秧盘内的土层薄。
因而秧龄不能过长,便于机插。
一般在秧苗4片半叶时插植为宜。
早造秧龄在20天左右,晚造在15天左右。
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根据大田前作物的收获时间,定好播种期,尽可能做到不要秧等田,确保适龄插秧。
2、播种量使用机插秧的大田用种量比常规抛秧用种量稍大。
早造一般常规稻每亩大田用种量为4-5斤,晚造4斤;杂优稻2.5-3斤。
3、浸种催芽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浸种催芽。
浸种前最好在不猛烈的阳光下晒种2-3个小时,待凉后才能浸种。
这样有利于种子吸水,提高发芽率。
常规的浸种方法是:用清水浸种24小时,洗净沥干后进行催芽,待种子齐芽后便可播种。
如果早造浸种时遇上低温天气,催芽时应注意两个问题:①种子不发芽。
原因是温度偏低,或不透气。
可用30℃温水洗干净后再催芽。
②烧芽。
原因是种子露白后会大量发热,如果通气散热不好,温度高于40℃就会导致烧芽。
因此,在种子催芽时应注意增加通气,定时翻动,必要时可淋水降温。
尽量保持在25℃-30℃温度催芽,侍芽长到半粒谷长,根有粒谷长时即可播种。
4、选好秧田,做好播种前准备选择排灌方便,运秧方便的田块作秧地。
软盘育秧可选用水田或旱地两种方法育秧。
(1)旱地免耕育秧(适用于种植面积少的用户)旱地免耕育秧,省时省工、省力。
土壤疏松,有利于秧苗生长。
特别有利于春季干旱,没有水源灌溉的地方育秧,是一种较好的育秧方法。
秧地可选用菜地、旱地、或房前屋后的空闲地作秧地。
提前几天在秧地就近的地方锄一些泥土晒干,打碎筛好,再加上一些家栏肥或复合肥一起捞匀堆沤备用。
水稻机插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作者:许猛郭彩红来源:《科学种养》2010年第08期近几年来,我县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实行统一供种,集体育秧,机插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明显提高,比人工栽插增产14.2%。
推广水稻机插秧是提高水稻生产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一、壮秧培育技术1. 材料及秧田准备。
选择地形平整、地势高燥、排灌方便、便于运输的田块做秧田,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100,秧田制作应在播种前15~20天进行。
根据计划机插面积落实秧田,及早筹备育秧材料,以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软盘育秧的床土、秧田及种子准备等技术要求要与双膜育秧一致。
具体准备工作包括:①做秧板。
畦面宽1.5米,沟宽0.25米,沟深0.15米,四周沟宽0.3米,深0.25米,以保证水灌得上、排得出。
②精选种子。
选用发芽势强、发芽率在95%以上的种子做种。
一般粳稻品种每亩大田需备精选的种子3~3.5千克,杂交稻每亩大田需备精选种子1.3~1.5千克。
催芽标准:手播种根长度为稻谷长度1/3,芽长1/5~1/4;若采用机播,90%的种子“破胸露白”即可播种,切忌谷芽过长而导致播种时伤芽。
将催好芽的种子取出晾芽使其达到内湿外干,以利于匀播。
③备秧盘。
每亩大田需准备的秧盘,杂交稻20~23张,粳稻25~28张。
④备营养土。
冬前从田间取土,放置在田头或场上,经过干、湿、冻等作用,充分风化,然后过筛去杂草和石子后备用。
土壤最好选用两合土。
⑤备农膜及其他材料。
每亩机插大田需准备2米宽农膜4米长。
早春若气温较低,应采用拱棚增温育秧,按每亩大田备足2米长竹片5根,作拱棚支架用。
2. 精细播种。
播种质量直接关系到秧苗素质和机插质量,为此,要准确计算播量,力争播种均匀。
①手播种。
铺盘、铺土、洒水、播种、盖土5道工序为手工操作,关键技术为:控制好底土厚度2~2.5厘米;洇足底土水;按盘计种,一般粳稻每盘播芽谷120~150克,杂交稻每盘播芽谷90克左右;坚持细播匀播,定床定种,分次匀播;播后用营养土盖种,厚度0.5厘米左右,盖土要均匀,既要防止露籽,又要防止局部盖土过厚影响插秧;盖种后不要再浇水,以减少土面结盖。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1水稻机插育秧技术机插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
必须把握好5关:一是营养土配备消毒关,二是精耕细作秧田关,三是品种种子选择关,四是精量播种关,五是秧水肥田管理关。
把握3个原则:一是田平水浅栽插原则,二是适时栽插原则,三是合理密植原则。
机插秧苗须达到2个基本要求,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形如毯状,提起不散,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青秀均匀整齐,苗挺叶绿,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
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有软盘育秧、双膜育秧。
按床土的干湿分为湿润育秧和旱育秧。
选择育秧方式应根椐当地水源条件而定。
在水源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软盘湿润育秧操作简便可行,且用工少,生产成本低,质量有保证,适宜大面积推广。
1.1软盘育秧1.1.1准备工作。
秧田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分开、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稻田、旱地或菜园。
按照秧田面积与机插大田面积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
大田一般需备软盘300~375片/hm2。
准备宽2m的农用薄膜63m/hm2,长2m的竹弓60根/hm2。
床土为过筛的营养细土(菜园土)1500kg/hm2。
根据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大穗型品种。
大田一般需备足杂交早稻种子22.5kg/hm2(常规稻30kg/hm2)。
种子应经过精选,以保证出芽率。
并用药剂浸种预防病虫害;稻种吸足水分的标准是:谷壳透明,可见腹白和胚,米粒容易折断而无响声。
催芽标准为:手工播种根芽长度不超过2mm,机械播种“破胸露白”即可。
1.1.2精细播种。
软盘育秧按播种方式可分为手工播种和机械播种,手工播种方法简便通用。
手工播种的作业流程:床土准备→碎土拌肥过筛→堆闷熟化;晒种→发芽试验→选种→药剂浸种→催芽→精做秧板;铺放空盘→装盘土→洒水→播种→盖土→封膜→揭膜炼苗→肥水管理→起盘移栽。
水稻机插秧播种方法
播种期按插秧期与秧龄逆向推算,确保秧苗适龄移栽。
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秧龄控制在18~20天、3.0~3.5叶插秧。
播种密度按常规稻每盘播芽谷120~150克,成苗2~3株/平方厘米。
(1)用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铺土、洒水、播种、盖土四道工序。
摆放到畦面上,灌平沟水湿润秧板后迅速排放,弥补秧板水分不足,使床土湿透,畦面不上水,并沿秧板四周整好盘边,盖好遮阳网或无纺布。
(2)人工撒种:先将秧盘平铺在做好的秧板上,整齐紧密排放,盘底与床面紧贴接触泥土。
然后铺撒准备好的营养床土于秧盘里,注意盘角床土铺放到位,土层2~2.5厘米,厚薄均匀,土面平整。
播前1天灌平沟水,待床土充分吸湿后迅速排水,也可在播前直接用喷壶洒水,使土壤饱和含水率达到85%~90%,即可播种。
做到按盘精量播种,分次匀播,播时不陷谷,播后轻塌谷,使种谷大半入泥,然后均匀撒上未经培肥的盖籽土,以盖没种谷为宜(厚3~5毫米)。
覆完土,灌平沟水湿润秧板后迅速排放,弥补秧板水分不足,使床土湿透,畦面不上水,并沿秧板四周整好盘边,盖好遮阳网或无纺布。
1。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一、操作规程1.秧床准备秧床选择在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菜地或旱田地,稻田秧床应选择地势较高的田块。
秧床要整平整细,颗粒不能超过直径2厘米,秧床宽度6.4厘米、长度30米左右为宜,每667平方米秧床上施磷酸二铵10千克、尿素5千克。
2.床土准备床土选择菜地土或秋翻的稻地土,用1厘米筛孔的筛子过筛,按每盘3.5千克准备,底土占2/3、盖土占1/3备用;选择腐熟的猪粪或牛粪进行过筛,将准备好的育秧底土与过筛的腐熟粪按4∶1的比例均匀混拌,拌完后进行调酸,堆积待播。
3.种子准备将优质稻种晒2天,打破种子的休眠期,利于种子发芽。
为防止恶苗病的发生,用使百克或402进行浸种。
药剂浸种3天后再用清水浸种,5~7天。
将浸好的种子放在28~30℃的温度条件下催芽,勤翻动,每4小时翻1次,待70%的种子露白后,将种子移入阴凉的室内,晾芽一昼夜。
4.播种程序先将育秧底土均匀地筛到秧盘内用木板刮平,底土厚度保持在1.5~1.7厘米,播量按每盘110克干种进行播种,湿种重量大致在127克左右,种子均匀撒好后用木板轻压,使种子三面入土;用筛好的净土进行盖土,盖土厚度保持在0.8~1厘米;盖土后,头水要灌足,第2水要紧跟,一般头水灌完2天后灌第2水,不留过夜水。
5.秧田管理①待秧苗出齐后,见绿就通风,禁止通底风,在中腰通风,要早开风口,早关风口,以利于增加棚温。
②新棚膜要建在背风向阳面进行遮阳,以免秧苗灼伤。
③灌水掌握3个标准:一是早晚观察秧苗吐水,吐水正常不灌水,若不吐水,则要灌水。
二是中午观察秧苗叶片,如发白、发干表明缺水。
④用硫酸调酸的床土,播种后10天在2叶1心期间要追施化肥,每盘3克,插秧前一星期第2次追肥,用量每盘3克,用育秧土调酸基本不施肥。
二、整地要求田块要整平、耙细,泥脚深度不超过300毫米;不得有4平方米以上的田面浮出水面。
灌水后田块要求精细平整,软硬适度。
粘性土壤整地后应沉淀3~4天,壤土沉淀2~3天,砂性土壤沉淀半天到1天,泥浆土要沉淀5~7天。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一、水稻机插秧技术要点1、机械插秧的优势有哪些?四大优势省工:每台插秧机每天可插15亩左右,相当于20人手插。
省力:解决插秧弯腰。
增产:每亩可增产100斤左右。
增收:(1)节约苗田,机插育秧4.5m²/亩,机插一亩苗田可插大田100亩。
人工手插秧、水田下秧按1:6的标准,100亩大田需秧田15亩,节约14亩种两夏作物。
(2)节约生产成本,请人插秧80-100元/天,还有生活开支等。
二、水稻机插育秧技术要点(一)育秧前做好五备1、备种:2.5-4斤/亩。
2、备土:50-80kg/亩,每盘约4斤。
3、备盘:软盘育秧16-19个/亩。
4、备肥:壮秧剂(黑龙江、山东)。
5、备膜:薄膜、竹条。
(二)做好三定1、确定好育秧苗田地点(禾场、房前屋后)。
2、确定机插秧大田田块及面积(水源条件好)。
3、确定育秧的时间(实行倒推法),秧龄一般在15-20天。
(三)机插秧育秧技术关键关键是严把八关:1、严把种子催芽关(选种、消毒)。
2、严把秧土质量关(死土、塘泥、灶灰、墙土等不能用)。
3、严把浇水关(要浇足、透)。
4、严把播种均匀关。
(1)用种量每盘1.5两-2两(根据种子千粒重情况而定)。
(2)注意盘的四边、四角。
5、严把苗床质量关(关键是苗床要平)。
几种方法:(1)用禾场时用细土赶平。
(2)用好田时(旋耕、整厢(15m),放水浸泡后打实,或是提前水整),如是种过水稻的田,拔杆、开沟、整平。
6、严把育秧盖土关。
关键注意三点:(1)盖土不能用拌了壮秧剂的床土盖。
(2)盖土后严禁再浇水。
(3)盖土要匀,不宜过厚。
7、严把用泥土护苗床边关。
8、严把薄膜覆盖关。
育苗后头五天一定要覆盖。
三、育秧后苗期管理重点严把六防:1、防冻、防晒。
芽期要保湿、保温,注意高温。
2、防干、防湿。
苗期不能太干,三叶后不能太湿。
3、防治病虫害。
4、防人畜危害,小孩、鸡、猪、狗等。
5、防施肥伤害。
如苗小脱肥时,用尿素喷灌。
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从移栽前准备、栽插要求、肥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水稻机插秧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移栽;肥水管理;药物防治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而产量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
因此,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稻栽插机械化将逐步成为水稻生产的趋势,为适应这一趋势,笔者通过多年实践经验,提出了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1移栽前准备1.1培育壮苗机插秧所适用的壮苗标准是秧龄15~20d,苗高12~17 cm,叶片3—4叶且坚挺无黄叶,茎基部粗25mm以上,白根14条以上。
1.2平田整地水稻机插秧对田面质量要求相对较高,田面需平整,全田高度应高于3 cm,表土硬软适中,田面无杂草杂物,麦草必须旋至土中。
1.3大田耕整后沉实沉实视土质情况而定,砂质土的沉实时间为1d左右,黏土一般要沉实2~3 d后插秧。
1.4施足基肥在耕地前施人人畜粪杂肥1.5万kg、尿素188.5 kg、磷肥375kg、钾肥150 kg作基肥,随耕翻施入土中,田面平整后每公顷施300 kg碳铵作面肥撒入水中,与泥浆一起沉淀。
1.5带药移栽在栽前1~2 d每公顷用“快杀灵”乳油450~525 ml对水600~900 kg进行喷雾,在条纹叶枯病多发区域,应每公顷施10%吡虫啉乳油225 ml,以控制灰飞虱危害,做到带药移栽,一药兼治。
2质量栽插质量栽插包括适宜的密度、深度、基本苗数,尽量减少漏插率、伤秧率、漂秧率(总和控制在8%以下)。
每公顷栽插苗数要达到120万~135万基本苗。
栽插深度(秧块上部到土层)为0.5~1 cm,原则是不漂不倒,越浅越好。
栽插时水层应保持在1 cm左右,插后放水护苗,水层深3~4 cm,以达到分水栽秧、寸水活棵的要求。
3水肥管理3.1活棵分蘖期机插秧插后3~4 d要保持3.33 cm深的水层护苗,4 d后进入薄水层管理。
插后7 d结合施用返青分蘖肥及时进行化除。
种植技术-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技术是采用规范化育秧的一种新技术,主要包括床土准备、苗床准备、种子准备等。
采用该技术可以减轻人们田间劳动强度,实现水稻生产的高产稳产,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1、育秧方式
机械化插秧育秧常用的方式有双膜育秧、软盘及硬盘育秧3种。
这些育秧方式的显著特点是密度大、省秧田、秧龄短、秧苗成毯状。
要求播种均匀、出苗整齐、根系发达、茎叶健壮、无病无杂。
2、育秧前期准备
2.1床土准备床土宜选择菜园土、熟化的旱田土、稻田土等无污染的壤土,经碎土、过筛、拌肥,形成酸碱度适宜(pH5~6)的营养土。
每公顷大田用秧需备足营养土1500kg,集中堆闷,另每公顷备未培肥、过筛细土600kg作盖籽土。
2.2种子准备
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审定合格、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每公顷大田依据不同品种备足种子。
3、播种
确定播种期根据适宜机插的秧龄和当地常规栽插时间倒推适宜播种期。
4、秧苗管理
4.1立苗立苗期要保温保湿,以加快出芽,出齐苗。
4.2炼苗一般在秧苗出土高2cm左右,揭膜炼苗。
4.3水肥管理先湿后干,秧苗3叶期以前,保持盘土或床土湿润不发白。
4.4病虫害防治秧苗期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好防治工作。
5、秧苗标准
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使秧苗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叶龄3叶1心,秧龄15~20d,苗高12~17cm,茎基宽不小于2mm,根数12~15条/苗,根系盘结好,提起不散。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一、机插秧苗的基本要求机插秧苗须具备两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
机械插秧所使用的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秧苗,秧苗育成后根系盘结,形成毯状秧块。
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cm,宽28cm,厚2cm。
其中宽度与厚度最关键,若宽度大于28cm,秧块会卡滞在秧箱上使送秧受阻,引起漏插,不足28cm同样会导致漏插;秧块的厚度过厚或过薄,都会导致植伤加重,影响栽插质量。
在软盘育秧过程中,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硬盘或软盘来保证秧块的标准尺寸。
双膜育秧则在栽插起秧时,通过切块来保证标准尺寸。
机插秧苗采用中小苗带土移栽,单季稻及中稻一般秧龄为15~20天,早稻育秧由于积温偏低,秧龄适当延长。
但无论秧龄如何变化,一般都在3.5-4.0叶龄内移栽。
秧苗素质的好坏应以秧苗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两方面来衡量,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观察秧苗的形态特征来判断。
壮秧的主要形态特征是:茎基粗扁,叶挺色绿、根多色白,植株矮壮、无病株和虫害。
其中茎基粗扁是评价壮秧的重要指标,俗称“扁蒲秧”。
适合机械化插秧的秧苗,除了个体健壮外,还要求秧苗群体质量均衡,常规粳稻育秧要求每平方厘米成苗1.5-3株,杂交稻成苗1-1.5株,秧苗根系发达,单株白根量多,根系盘结牢固,盘根带土厚度2.0-2.5cm,厚薄一致,提起不散,形如毯状,亦称毯状秧苗。
二、育秧准备(一)床土准备1.床土选择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和无污染的壤土。
适宜作床土的一是菜园土;二是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三是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
2.床土用量每亩大田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kg作床土,另备未培肥过筛细土25kg作盖籽土。
3.床土培肥肥沃疏松的菜园土壤,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
其它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kg(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kg―70kg,或硫酸铵30kg、过磷酸钙40kg、氯化钾5kg等无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