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课件)二年级下册数学《简单的推理》
- 格式:pdf
- 大小:2.92 MB
- 文档页数:22
9数学广角——推理第一课时猜一猜三个事物的简单推理教材第109页的例1。
“猜一猜”即“简单的逻辑推理”。
这一教学内容编排在二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称为“数学广角”。
“猜一猜”教学内容又包括“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和“含有三个条件的推理”。
逻辑推理思维性比较强,学生对纯“文字”的推理可能会迷糊,如果在一定的情境中,再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那就会是另一种效果,于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猜一猜”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推理知识,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能进行含有两个条件和三个条件的简单推理;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意识。
2.过程方法通过“猜一猜”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体会逻辑推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通过“猜一猜”系列活动,感受逻辑推理的趣味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根据此课时教学内容的独特性和低段学生的爱玩好动性,我设计让学生合作游戏活动、合作讨论交流,并贯穿全课,促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从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从中领会到知识的真谛。
简单多媒体课件;四人一小组,每小组分给糖果、红枣、花生、小石子、橡皮等小物品。
一、引入1.猜一猜讲台上两个盒子里分别装的什么礼物。
2.老师加提示语(分别装着红花和黄花),学生继续猜。
3.老师再加提示语(上面盒子里不是红花),学生继续猜。
4.引出课题:“简单的逻辑推理——猜一猜”【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漫无边际地猜,从中感悟无法猜准,再在老师的提示下明确是红花和黄花,学生还是不能猜准,最后老师再次提示,学生就能猜到确定的答案。
这样层层紧接,环环相扣,让学生们深刻感悟到逻辑推理要根据前提条件下结论,初步理解推理中的“逻辑”,这样的引入既了解了学生的思维起点,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展开1.探究两个条件的推理。
(1)老师设计学生猜。
老师边设计边叙述:老师左右手分别拿着糖和红枣,左手拿的不是红枣,猜猜老师右手拿的是什么?(2)指名上台设计,全班学生猜。
9 数学广角——简单的推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信,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方式的培养。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这份二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简单的推理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简单的推理”。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们将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提高观察、比较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推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实物模型、卡片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彩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们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简单的推理方法,如观察、比较、归纳等。
3. 例题讲解:挑选几个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推理方法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简单的推理方法、典型例题以及实际问题解决步骤。
七、作业设计(1)如果小明比小红高,小红比小刚高,请问小明和小刚谁更高?答案:小明更高。
2. 结合生活实际,找一找身边的简单推理例子,并简要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学生们对简单推理方法的掌握情况,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运用所学的推理方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这份教案,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公开课)数学广角——推理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推理》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9页的教学内容。
这是一节有趣的活动课,也是一节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
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研究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
本节课主要要求孩子们能根据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
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立足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在问题设计的难度上都不是很大,一般都有一个可以直接判断的条件,学生只要找准关系句,就能较为轻松地推理出其他的相关结论。
让学生亲身经历对生活现象判断的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教材编写的重要目的之一。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具有较高的研究热情,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人合作,同时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整堂课设计成一节猜一猜的游戏课,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推理游戏,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推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开端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文字记录、列表等方式梳理信息,学会简单的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开端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开端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考虑问题及数学表达的本领,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板贴、进修单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1.热身游戏(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个课前操吧!我来讲你来做:摸摸你的耳朵,不是左耳;摸摸你的眼睛,不是右眼;伸伸你的小手,不是右手;跺跺你的小脚,不是左脚。
数学广角-推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磁性黑板、磁性贴图(人物、连线等)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展示侦探破案的片段,引出推理的概念。
提出问题:侦探是如何找到线索、破案的?他们用了什么方法?2.新课讲解简单推理:出示例题: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
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
”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小红呢?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信息,通过排除法进行推理。
总结推理方法:先找到确定的信息作为推理的起点,然后利用排除法逐步推理出其他信息。
复杂推理:出示更复杂的例题,涉及更多的人物和条件。
引导学生利用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有条理地进行推理。
强调推理过程中要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避免遗漏或重复。
练习巩固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推理方法的应用。
分组活动:设计一些推理游戏或谜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3.课堂小结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强调逻辑推理的含义、推理方法及在数学表达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数学广角-推理》简单推理:确定信息→排除法→逐步推理复杂推理:整理信息→有条理地思考→全面、有序地推理六、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估学生是否理解了逻辑推理的含义、掌握了推理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例题选择是否恰当、学生参与度如何等。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理解逻辑推理的意义;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具备简单推理的经验和“找规律”这种应用推理的数学思想。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在活动中进行判断、得出结论。
使学生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意义,将推理的教学置于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既能够使学生体会推理的作用,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又能够落实“四能”的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简单的事件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能按一定方式整理信息,进行推理;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通过游戏,让学生用推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推理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通过观察、猜测、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条理地阐述自己推理过程的数学表达能力。
(1)简单的推理(1) 1课时(2)简单的推理(2) 1课时(3)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1课时本单元的教学利用学生熟悉的素材设计有层次的趣味活动,如:利用数的组成猜数的游戏、填竖式中的未知数的游戏等,让学生切实参与进活动中,体验用已知条件推出结论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此体会逻辑推理的含义,学会推理的方法。
第1课时简单的推理(1)课题简单的推理(1) 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逻辑推理,学习简单逻辑推理的方法和表达能力。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但是教材中所呈现的推理问题在信息量上有所增加,且信息的顺序不具规律性,一定会有部分学生一时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学习中存在困难。
针对这点,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设计:课前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猜球游戏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经历了生活中的简单的推理,从而对后面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人教版2年级数学下册——推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小刘、小张和小徐三人,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士兵。
现在只知道:(1)小徐比士兵年龄大;(2)小刘是士兵;(3)农民比小张年龄小。
那么,()是工人。
A.小刘B.小张C.小徐二、连线题2.根据对话连一连。
第1台第2台第3台3.我来连一连。
4.猜一猜,连一连。
张、黄、李分别是三位小朋友的姓。
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三位小朋友各姓什么?(连一连)(1)甲不姓张;(2)姓黄的不是丙;(3)甲和乙正在听姓李的小朋友唱歌。
三、填空题5.按规律写数:2、5、10、13、18、(______)、(______)、(______)。
6.按规律写数:500、480、46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乙、丙三人比赛跑步,结束后,甲说:“我不是第一。
”乙说:“我在甲的后面。
”这次比赛他们三个的排名是:(____)第一,(____)第二,(____)第三。
8.黑兔、白兔和灰兔赛跑,黑兔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
它们三个中,________跑得最快,________跑得最慢。
9.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字在每行、每列中都只出现一次。
那么A是(),B是()。
10.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字,并且每个字在每行、每列只出现一次,请将方格补充完整。
11.在下面的格子中,每行、每列都有“努、力、学、习”这四个字,并且每个字在每行、每列中都只出现一次,请你把空白部分补充完整。
12.从1~9中选择合适的数字填入下面的方框中。
(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能重复)13.从1~6中选择合适的数字填入下面的方框中。
(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能复)四、解答题14.按规律写数:15.他们的年龄分别是6岁、7岁、8岁。
第9单元数学广角—推理第 2 课时关于方格填数的简单推理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分析等活动,让学生用推理解决一些简单填数的数学问题,从而经历稍复杂的推理过程。
2. 让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不断尝试、调整,学会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进一步体验推理的作用。
3. 在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格的数字是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方法:演示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小明、小刚和小欣的妈妈分别是医生、教师和护士中的一个,小刚的妈妈是医生,小明的妈妈不是护士,则小明、小欣的妈妈各是什么职业?要知道小明、小欣的妈妈各是什么职业?可以用()法、()法、()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引出课题。
[板书:关于方格填数的简单推理]二课前检测师布置任务:1. 学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3. 通过预习,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让全班同学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三探索新知出示教材P110例2。
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 1 ~4 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B 应该是几?学生交流汇报。
师:我们是不是应该先看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了。
生1:A 所在的行和列已经有2、3 和1,不能再填这几个数了,只能填4,所以A 就是4,A 下面这一个方格里应填2,A 所在的第一列就完整了。
再考虑B。
生2:B 所在的行和列不能填2、4 和3,只能填1,所以B 就是1,B 左边的方格里应填3,B 所在的这一行就完整了。
生3:有点像我做过的数独。
师:这几名同学课前预习做得非常好,大家向这几名同学学习。
师:你能填出其他方格里的数吗?[学生汇报]重复,就要根据行和列推理出方格里缺的是什么数,就是看行和列综合起来有哪三个不同的数,然后找出第四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