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17春学期《法学方法论》在线作业一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5
2017秋17春天大《刑法学》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75 分。
)1. 我国刑法有关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A. 属人加属地原则B. 属人加保护原则C. 普遍管辖原则D. 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其他原则正确答案:2. 量刑上畸重畸轻违背了以下刑法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原则B. 适用法律人人平等原则C. 罪刑相适应原则D.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正确答案:3.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罪刑法定原则B. 适用法律人人平等原则C. 罪刑相适应原则D.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正确答案:4. 刑法是国家的()A. 根本大法B. 基本法律C. 一般法律D. 单行法例正确答案:5. 在我国,要区分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关键看()A. 犯罪结果是否发生B. 犯罪目的是否达到C. 是否满足构成犯罪的全部要件D. 行为人是否是故意正确答案:6. 我国刑法的基本任务是用刑罚同()作斗争A. 一切违纪违规行为B. 一切犯罪行为C. 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D. 一切违法行为正确答案:7. ()的行为人仅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最负刑事责任A. 18周岁以上B. 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C.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D. 不满10周岁正确答案:8. 饥渴难忍的旅行者,在物主不在的情况下私取路边房屋中的饮食。
此种行为属于()A. 构成盗窃罪B. 构成私闯民宅罪C. 属于紧急避险,不构成犯罪D. 属于紧急避险,但构成犯罪正确答案:9. 下列犯罪中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是()A. 干涉婚姻自由罪B. 侵占罪C. 抢劫罪D. 破坏军人婚姻罪正确答案:10.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A. 不负刑事责任B. 应当负刑事责任C.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11. 行为人是否负刑事责任能力以()为判断标准A. 辨认能力B. 控制能力C. 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D. 辨认能力、控制能力及预见能力正确答案:12. 狭义刑法是指()A. 治安处罚条例B. 研究犯罪的科学C. 刑法典D. 研究刑罚的科学正确答案:13. 下列哪种犯罪行为应实行属地管辖原则()A. 外国人乘坐外国民航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B. 中国人乘坐外国船舶,当船舶行驶于公海上时实施犯罪行为C. 外国人乘坐外国民航飞机进入法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D. 中国国家工作人员在外国实施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正确答案:14. 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取()A. 从旧原则B. 从新原则C. 从旧兼从轻原则D. 从新兼从轻原则正确答案:15. 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不包括()A. 刑事责任的年龄B. 精神障碍C. 生理缺陷D. 行为的预见程度正确答案:《刑法学》在线作业一二、判断题(共5 道试题,共25 分。
17春学期《法学方法论》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30 道试题,共60 分。
)1.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制定法解释方面的差异鲜明的表现在()A. 对待法典的态度上B. 对待解释方式上C. 对待法官的态度上D. 对待判例的态度上正确答案:A2. 法律解释是法律适用中的必经环节。
关于法律解释及其方法,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 “欲寻词句义,应观上下文”,描述的是体系解释方法B. 文义解释是首先考虑的解释方法,相对于其他解释方法具有优先性C. 历史解释的对象主要是法律问题中的历史事实,与特定解决方案中的法律后果无关D. 客观目的解释中,一些法伦理性的原则可以作为解释的根据正确答案:C3. 正当性理由对应的是法的理念中的:()A. 正义性B. 合目的性C. 安定性D. 合理性正确答案:D4. 下列不属于内部体系特征的有()A. 位阶性B. 开放性C. 演变性D. 统一性正确答案:D5. 下列关于法律解释的哪一表述是正确的?()A. 法律解释作为法律职业技术的核心,在任何有法律职业的国家中,其规则和标准没有不同B. 法律解释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解释者往往只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C. 法律解释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然存在于法律适用之中D. 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因此,它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不具有客观性正确答案:C6. 下列不属于法律体系外漏洞填补方式的是()A. 从习惯中寻找依据B. 目的解释C. 依据原则和法理D. 利用比较法的方式正确答案:B7. 哪种解释方式可以作为制定法解释的出发点()A. 目的解释B. 语义解释C. 体系解释D. 扩展解释正确答案:B8. 《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
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 该规定属于法律要素中的确定性法律规则B. 该规定对于具有物权孳息关系的当事人可以起到很明确的指引作用和预测作用C. 该规定事实上允许法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以习惯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D. 对“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重要法律概念含义的解释应该首先采用客观目的解释的方法正确答案:D9. 开放的法律漏洞的填补方式主要是利用()A. 回归法律原则B. 类推适用C. 事物本质D. 目的性限缩正确答案:B10. 法学方法论属于法理学体系中的:()A. 存在论B. 认识论C. 价值论D. 社会结构论正确答案:B11. 权威性理由对应的是法的理念中的:()A. 正义性B. 合目的性C. 安定性D. 合理性正确答案:C12. 关于法律语言、法律适用、法律条文和法律渊源,下列哪一选项不成立?()A. 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因此法律没有确定性B. 法律适用并不是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而是适用法律条文所表达的意义C. 法律适用的过程并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过程,而有法律适用者的价值判断D. 社会风俗习惯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可以支持对法律所作的解释正确答案:A13. 法学方法论的主体是:()A. 法律人B. 实务法律人C. 学院法律人D. 公务人员正确答案:B14. 魏某法学院教授,在某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他为因佳传播淫秽录像而被起诉的毛某担任辩护人,在法庭上依据刑法学理论对罪名作了阐述,被法院采纳,魏某的辩护意见()A. 司法解释B. 学理解释C. 任意解释D. 正式解释正确答案:B15. 法律原则具有何种功能()A. 预测功能B. 裁判功能C. 定义功能D. 执行功能正确答案:B16. 出租车司机甲送孕妇乙去医院,途中乙临产,情形危急。
吉大17春学期《刑法分论》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某地突发百年未遇的冰雪灾害,乙离开自己的住宅躲避自然灾害。
两天后,大雪压垮了乙的房屋,家中财物散落一地。
灾后最先返回的邻居甲路过乙家时,将乙垮塌房屋中的2万元现金拿走。
关于甲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构成盗窃罪B. 构成侵占罪C. 构成抢夺罪D. 仅成立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A2. 甲对乙使用暴力,欲将其打残。
乙慌忙掏出手机准备报警,甲一把夺过手机装进裤袋并将乙打成重伤。
甲在离开现场五公里后,把乙价值7000元的手机扔进水沟。
甲的行为构成何罪?()A. 故意伤害罪、盗窃罪B. 故意伤害罪、抢劫罪C. 故意伤害罪、抢夺罪D. 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正确答案:D3. 甲长期以赌博所得为主要生活来源。
某日,甲在抢劫赌徒乙的赌资得逞后,为防止乙日后报案,将其杀死。
对甲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应以故意杀人罪、抢劫罪并罚B. 应以抢劫罪从重处罚C. 应以赌博罪、抢劫罪并罚D. 应以赌博罪、抢劫罪、故意杀人罪并罚正确答案:D4. 2007年10月1日上午,曾某酒后带着5岁的儿子乘出租车回家,与司机袁某谈好租车价格并告知目的地。
行驶途中,曾某与袁某因行车路线改变及出租车价格的变化而发生争执。
袁某停车后,曾某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对袁某进行威胁,令其交出车钥匙和随车证件,并对袁某进行欧打,致使袁某弃车离去。
曾某发动汽车,欲驾车送儿子回家,因不会驾车,车倒入路基下。
随后曾某带其儿子搭乘过路的小四轮拖拉机回家,到家后即打电话向“110”投案。
曾某的行为,造成袁某各项经济损失500元。
曾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A. 曾某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B. 曾某的行为构成强迫交易罪C. 曾某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D. 曾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正确答案:B5. 甲、乙、丙、丁共谋诱骗黄某参赌。
四人先约黄某到酒店吃饭,甲借机将安眠药放入黄某酒中,想在打牌时趁黄某不清醒合伙赢黄某的钱。
吉大《刑法总论》在线作业一奥鹏17春吉大16秋学期《刑法总论》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
A.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 应该从轻或减轻处罚D. 应该减轻或免除处罚正确答案:2. 我国刑法分则类罪分类的主要标准是()A. 普通客体B. 同类客体C. 直接客体D. 容易客体正确答案:3. 关于减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其有期徒刑的刑期,自行为人被羁押之日起计算B. 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主刑减刑的,其缓刑考验期相应缩短C. 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主刑减刑的,其缓刑考验期不受影响D. 减刑只适用于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管制不存在减刑正确答案:4. 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窜。
甲发动汽车追逐,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
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正值业务行为B. 紧张避险C. 正值自卫D. 自救行为正确答案:5. 我国《刑法》中的追诉时效是指()。
A. 经过一定期限,对犯罪分子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对判刑的人不再执行刑罚B. 刑法的溯及力C. 刑法的时光效力D. 经过一定期间,对犯罪分子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正确答案:6. 下列状况中哪些行为可以成立共同犯罪?()。
A. 二人以上的人中有的是过失行为B.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行为C. 二人以上共同有意行为D. 一人和不满14岁的另一人同时实施某种有意犯罪正确答案:7. 下列哪一项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
A. 禁止习惯法的适用B. 禁止类推制度C. 重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D. 法律的规定必需明确、详细正确答案:8. 章某是XXX公民,一日我国一艘货船途径XXX,章某向船上射击,将XXX公民A射死。
对章某的行为,我国的刑法()管辖权;汪某从XXX向我国境内寄XXX,但在XXX就被警方破获。
吉大《法学基础理论》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1. 依据我国《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可撤销婚姻的撤销事由是( )A. 重婚B. 未到法定婚龄C. 因欺诈而结婚D. 因胁迫而结婚正确答案:D2. 我国规定的证券法不包括()A. 金融债券B. 政府债券C. 证券投资基金券D. 商业汇票正确答案:D3. 下列选项中,那一项不属于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文化权利()A. 科学研究自由B. 出版自由C. 文艺创作自由D. 欣赏自由正确答案:B4.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多少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期限为多少年(),均自申请日开始计算A. 15,20B. 20,10C. 15,10D. 10,20正确答案:B5. 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一致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B. 二者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 二者都是调整人们相互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D. 二者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正确答案:B6.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女方在( ),男方不得提出离婚A. 患病期间B. 子女未成年期间C. 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6个月内D. 丧失生育能力后7. 公司的法定代理人超过法定权限与第三人订立合同,该合同的效力为()A. 无效B. 有效C. 效力待定D. 法律无明确规定正确答案:B8. 男女两青年去民政部门登记结婚,未审查通过,原因可能是()A. 男方刚满21岁B. 女方刚满20岁C. 女方家长不同意双方的结合D. 男方曾患麻风病,已经治愈正确答案:A9. 朴贞淑是韩国人,在我国境内贩卖毒品,被我国延边地区的公安机关抓获,是否应该适用我国的刑法,依据是()A. 是,属人管辖权B. 是,属地管辖权C. 否,保护管辖权D. 否,普遍管辖权正确答案:B10. 甲从乙超市买回来一箱丙厂生产的啤酒,放在门口过道一侧,一日甲的邻居丁下班从甲门前经过,啤酒突然发生爆炸,丁被炸伤。
法学通论17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以下属于主物和从物关系的是()。
A. 电视和遥控器
B. 房屋和门窗
C. 苹果树和苹果
D. 汽车和轮胎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A
2. 下列哪项不是担保物权和用益物权的区别()。
A. 用益物权以追求物的使用价值为目的,担保物权以追求标的物的交换价值为目标
B. 用益物权具有独立性,担保物权具有从属性
C. 用益物权往往有明确的存续期限,担保物权往往没有明确的存续期限
D. 用益物权具有物上代位性,担保物权不具有物上代位性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D。
吉林大学19秋学期《法学方法论》在线作业二(1)答案
【奥鹏】吉大19秋学期《法学方法论》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题,40分)
1、下列不属于可以作为裁判事实形成基础的是()A理性判断
B经验基础
C逻辑判断
D价值判断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A
2、在法律解释中,立法权和司法权冲突的核心是()A民主与正义的冲突
B民主与法治的冲突
C宪政与民主的冲突
D宪政与法治的冲突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A
3、法学方法论属于法理学体系中的()
A存在论
B认识论
C价值论
D社会结构论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B
4、下列不属于体系组成要素的是()
A抽象性
B统一性
C枝分
D完整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A
5、法律原则具有何种功能()
A预测功能
B裁判功能
C定义功能
D执行功能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B
6、哪种解释方式可以作为制定法解释的出发点()A目的解释
B语义解释
C体系解释
D扩展解释。
法学通论17春在线作业1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1. 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是()。
A. 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B. 法的效力和法的地位C. 法的形式和历史传统D. 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满分:3 分正确答案:D2. 有期徒刑的最高刑期为多少年()。
A. 20年B. 18年C. 15年D. 10年满分:3 分正确答案:A3. 1789年,法国的哪部宪法性文件宣布,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A. 独立宣言B. 大宪章C. 人权宣言D. 权利请愿书满分:3 分正确答案:C4. 以下哪种情况不能结婚()。
A. 男方威胁女方,不结婚就绝食B. 男方已满45岁,女方已满19岁C. 男方患有甲肝,还未治愈D. 男女双方为远房亲戚满分:3 分正确答案:B5. 法最根本的是由()决定。
A. 物质文明B. 政治文明C. 精神文明D. 阶级状况满分:3 分正确答案:A6. 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不包括()。
A. 停止侵害B. 排除妨害C. 吊销执照D. 恢复名誉满分:3 分正确答案:C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法治等于法制B. 法治代表着一种法律精神C. 法治是民主的法制模式D. 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满分:3 分正确答案:A8. 民法的平等原则体现在()。
A. 根据自己的意愿设定、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B. 按照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进行等价交换C. 应该诚实、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D.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满分:3 分正确答案:D9. 甲将一批货物存放在乙的仓库中,待甲提货时,发现丢失部分货物。
甲向乙请求赔偿的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A. 6个月B. 1年C. 2年D. 20年满分:3 分正确答案:B10. 以下各项是民事主体的为()。
A. 继承父亲财产的儿子B. 被没收三轮车的商贩C. 被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D. 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满分:3 分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1. 行政处罚中,一般当事人都享有的权利有()。
法学方法论交卷时间: 2016-09-01 14:23:43一、单选题1.(3 分 )在普通法系国家,正式法源最主要的形式是()A.制定法B.判例法C.习惯法D.惯例得分: 3 知识点:法学方法论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2.(3 分 )我国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融资租赁合同这种现象,但是直到《合同法》出台之前都没有相关法律对此进行调整,这个例子体现了法律漏洞的那种特征()A.可弥补性B.不完全性C.缺陷的存在影响法律应有的功能D.缺陷的存在违反立法原意得分: 3 知识点:法学方法论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3.(3 分 )下列各项,不属于法律渊源的是:()A.国际条约B.宪法C.政策D.行政法规得分: 3 知识点:法学方法论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C解析4.(3 分 )原初事实被重述为基本事实的重要要求中除了相关性要求之外还有()A.相关性要求B.客观性要求C.合法性要求D.合理性要求得分: 3 知识点:法学方法论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C解析5.(3 分 )美国现实主义法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是()A.霍姆斯B.德沃金C.黑克D.耶林得分: 3 知识点:法学方法论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6.(3 分 )利益法学的集大成者是()A.哈特B.德沃金C.黑克D.耶林得分: 3 知识点:法学方法论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C解析7.(3 分 )不属于类型思维具有的特征包括()A.开放性B.一般性C.抽象性D.整体性得分: 3 知识点:法学方法论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8.(3 分 )在裁判事实的形成过程中需要价值判断的理由是()A.客观事实的抽象性B.法律规范的真实性C.事实范型的真实性D.事实范型的抽象性得分: 3 知识点:法学方法论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D解析9.(3 分 )隐藏的法律漏洞的填补方式主要是利用()A.回归法律原则B.类推适用C.事物本质D.目的性限缩得分: 3 知识点:法学方法论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 D 解析10.(3 分 )通过探究相关法律概念、原则和制度的历史发展来进行法律解释属于何种方法()A.比较解释B.历史解释C.文本解释D.目的解释得分: 3 知识点:法学方法论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 B 解析11.(3 分 )法律制度的来源和发展都在于社会制度,因此法律漏洞的填补只能是反映社会的需要,反映社会的变动和发展。
法学方法论试题(二)(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5题,记30分)1、《合同法》第125条第1款所规定的: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
应当按照合同的所使用的词句、……进行解释,那么按照合同的所使用的词句进行解释的方法属于:( )A、文义解释B、体系解释C、目的解释D、习惯解释2. 这些豆子是从这个口袋里拿出的,所有从这个口袋里拿出的豆子都是白色的,因此这些豆子应当是白色的。
以上推理过程称为:()A、演绎B、归纳C、设证D、类比3、辩证推理的法理根据在于:( )A、不同的情况应做不同的对待B、同类的情况应做相同的处理C、规律的普遍性D、联系的普遍性4、《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这种内涵和外延不确定、具有开放性的指导性规定,在法律方法论中属于:( )A、不确定概念B、法律原则C、法律规则D、一般条款5、在法律解释的位序中,居于首位的应是:( )A、合宪性解释B、文义解释C、体系解释D、历史解释6、《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但在实践中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侵犯肖像权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民法通则》第100条已经不能满足公民肖像权保护需要。
这时出现了()A、法律规范冲突B、法律漏洞C、法外空间D、法律模糊7、在大陆法系国家,法源最常见的形式是()A、制定法B、判例法C、习惯法D、惯例8、广东省四会市“莫兆军案件”表明,作为司法三段论中的小前提中的案件事实应当是:()A、生活事实B、证明事实C、法律事实D、客观事实9、欲知个别得先了解总体,而欲知总体又先要了解个别;欲知局部需要先知整体,欲知整体又先要知局部,这种在个别与总体、局部与整体之间相互对照,从而使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叫做:()A、推论B、推理C、诠释D、证明10、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在犯罪构成上具有包容(完全或者部分的)关系的刑法规范,这种现象称为:()A、规范冲突B、法条竞合C、法律漏洞D、法律拟制11、在法律方法论上,不确定法律概念和一般条款的具体化通常被称为:()A、法律解释B、法律推理C、漏洞补充D、价值补充12、下列选项中,属于立法解释的选项是:()A、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解释C、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D、司法部的解释13、《唐律疏义》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