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风格油画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27.00 KB
- 文档页数:11
论新古典主义油画中的传统文化图像新古典主义油画是一种融合了古典主义和现代艺术理念的艺术形式,它将传统的艺术手法和题材与现代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方式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新古典主义油画中,传统文化图像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的创作题材,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成为油画作品中的亮点。
本文将探讨新古典主义油画中的传统文化图像,探寻其艺术表现形式和内涵含义。
新古典主义油画中的传统文化图像,常常包括古代神话、历史人物、风景和传统艺术形式等。
这些图像源自于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等艺术时期,它们在新古典主义油画中得到了再现和重塑。
艺术家们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图像的重新演绎,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并赋予其当代的美学意义。
古代神话是新古典主义油画中常见的传统文化图像之一。
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中的英雄、神祇和传说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的作品《奥尔良的圣女贞德》就是以法国民族英雄圣女贞德的形象为题材,展现了她坚毅不屈的英雄形象和神圣使命。
通过对古代神话的再现,艺术家们呈现出了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同时也赋予了这些传统图像新的时代内涵。
历史人物也是新古典主义油画中常见的传统文化图像。
在新古典主义时期,许多艺术家都以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为创作题材,通过绘画的形式来传达对历史的理解和追忆。
意大利画家尼古拉·普桑的作品《拿破仑加冕礼》就展现了拿破仑一世在巴黎圣母院接受加冕的情景,再现了当时的盛况和气势。
历史人物的形象不仅展现了个体的英雄气概,同时也承载了整个时代的记忆和精神。
通过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再现,艺术家们为后人呈现了历史的丰富内涵和人物的伟大形象。
风景也是新古典主义油画中常见的传统文化图像之一。
古代文化对自然的崇敬和赞美在新古典主义油画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
英国画家特纳的作品《雪峰》就展现了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他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再现,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古典油画艺术表现分析摘要:从古至今,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早期的油画创作更是体现了人类的无穷智慧,时至今日依然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对于油画而言,它属于绘画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起源于十四世纪末与十五世纪初的欧洲,由此,成了绘画领域具有开创性的画种。
古典油画色彩语言丰富,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表现能力,能反映不同时代的美学追求。
本文通过介绍欧洲古典油画,讨论欧洲古典油画的基本特征和欧洲古典油画的艺术表现,并分析欧洲古典油画色层的独特性。
关键词:欧洲古典油画;艺术表现;选材;构图;色调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互联网更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以至于思想意识方面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对艺术的欣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绘画艺术方面,油画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时时刻刻吸引着公众的眼球,如何能让油画在当代取得更好的发展和创新,很有必要学习并借鉴早期的油画艺术表现特点。
众所周知,油画起源于欧洲,经历了古典油画、近代油画、现代油画等不同的发展时期,其古典油画的艺术特点极具魅力,传承价值永不减退。
为此,本文着重浅析欧洲古典油画的艺术表现,以便为绘画艺术从业者提供可行性的参考,最终推动我国古典油画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欧洲古典油画的概述(一)形成初期据史料记载,在十四世纪之前,油画还没有产生,人们在作画时采用的是最为简单的“调和法”,“调和”的材料主要是“颜料”“蜡”“动物胶”,有的人则将“颜料”和“蛋黄”搅拌在一起。
直到十四世纪末和十五世纪初,荷兰的凡·爱克兄弟充分借鉴了前人的作画经验,并进行了多次的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调和剂”,即亚麻油、核桃油。
用这二者进行油画创作,其优点较多:一是颜料干燥,时间适中;二是颜料干透后牢固性强,色彩相对稳定;三是画面保存期久,在创作油画时也相对便捷。
正因为如此,这种“调和剂”瞬间传遍了欧洲各个角落。
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名画赏析(一)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48年-1825年),法国画家,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在1780年代绘成的一系列历史画标志着当代艺术由洛可可风格向古典主义的转变。
除去在艺术领域的建树之外,他还是罗伯斯庇尔的朋友、雅各宾派的一员,活跃于法国大革命之中。
罗伯斯庇尔失势之后,又投靠拿破仑。
拿破仑失势之后就自我流放到布鲁塞尔,并终老于此。
代表作品《荷拉斯兄弟之誓》《马拉之死》《萨宾妇女》。
The Farewell of Telemachus and Eucharis图片尺寸:4006 × 3419 像素作品名称:The Farewell of Telemachus and Eucharis创作者:雅克-路易·大卫 Jacques-Louis David创作年代:1818风格:新古典主义体裁:神话画材质:布面油画现位于:私人收藏实际尺寸:103 x 87 cmLictors Bearing to Brutus the Bodies of his Sons 护从搬来布鲁特斯儿子的尸体图片尺寸:5811 × 4414 像素作品名称:Lictors Bearing to Brutus the Bodies of his Sons中文名称:护从搬来布鲁特斯儿子的尸体创作者:雅克-路易·大卫 Jacques-Louis David创作年代:1789风格:新古典主义体裁:历史画材质:布面油画现位于:Louvre, Paris, France实际尺寸:323 x 422 cm版权信息:Public domain《护从搬来布鲁图斯儿子的尸体》(法语:Les licteursrapportent à Brutus les corps de ses fils)是法国艺术家雅克-路易·大卫的一幅油画作品。
论新古典主义油画中的传统文化图像【摘要】新古典主义油画源自欧洲18世纪,传统文化图像在这种艺术形式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新古典主义油画中,传统文化图像常以神话、历史、宗教等形式出现,具有象征意义和历史内涵。
这些图像在重新诠释中,展现出现代意义和审美价值。
传统文化图像对新古典主义油画产生深远影响,传承并延续了传统美学。
在当代艺术中,这些图像仍占有重要地位,体现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对新古典主义油画中传统文化图像的再思考成为当前艺术界的热点议题,其持续影响与现代性表达也将继续引发深入讨论。
传统文化图像在新古典主义油画中的地位和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油画、传统文化图像、象征意义、重新诠释、影响、现代性表达、持续影响、当代艺术、再思考。
1. 引言1.1 新古典主义油画的起源新古典主义油画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是对古典主义艺术的一种复兴和延续。
随着启蒙运动的影响,人们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导致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兴起。
新古典主义油画强调对古典艺术的模仿和复制,追求对称、比例和理性美,注重古代神话和历史题材的表现。
新古典主义油画的艺术家们如大卫、因格尔斯和皮埃罗·德·科鲁伊斯等,通过对古代艺术作品的研究和模仿,创作出了大量具有古典风格的作品。
他们将古代神话故事、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为创作题材,用现代的技法和视角诠释古代文化。
新古典主义油画的起源,不仅标志着对古典艺术的再次追溯,更是一种对人类智慧和美学的崇敬。
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再现和表现,新古典主义油画为后世的艺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灵感和借鉴。
传统文化图像在新古典主义油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反映了人们对古代文化的永恒追求和赞美。
1.2 传统文化图像在新古典主义油画中的重要性在新古典主义油画中,传统文化图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些传统文化图像的重要性在于它们不仅仅是艺术作品中的元素,更是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符号。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雅姆·蒂索:画风如变色龙,直到艺术的最
高境界
雅姆·雅克·约瑟夫·蒂索,法国维多利亚新古典主义画派画家,他出生在一个中产家庭,他最初学习的是印象派绘画,但随着战争爆发,普鲁士战争失败,他家搬迁到了巴黎!
由于经济原因,他才改变画风,改画当时社会生活的绘画,当然也包括阴暗面,这就是现实主义画风,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这些画作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画家因此也开始出名!虽然雅姆.蒂索画的很出色,技艺堪比相片,但却遭到了印象派的指责,说他画得很平庸,明明是妒忌吗,这种说法是不是觉得很可笑!
再次改变雅姆.蒂索的是一个女人,确切的说是一个声名狼藉堕落的女人KathleenNewton ,然后变成了他的情妇,搬进了他伦敦的家!此次事件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冷嘲热讽,画家只好离群索居,搬到了郊外的小树林别墅,从此他绘画的对象就变成了这个女人,在画作中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爱情的感受!
但是很不幸,美丽的爱情终止了,1882 年,Kathleen Newton 在她28岁时死于肺炎,给了雅姆.蒂索沉重的打击!艺术家一向多情多义,他在原来的地方住不下去了,因为处处有女人的身影,所以他又搬回了巴黎!从此他对女人失去了兴趣,开始对神秘的宗教发生兴趣,改画宗教画!
有人评论雅姆.蒂索像变色龙一样,不断地开拓新的艺术风格,从早年的历史风俗画,到拉斐尔前派、印象派倾向、现代写实,直到宗教艺术的最高境界。
其实他绘画的风格,完全是受到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变化而改变!
这就是雅姆.蒂索,一个伟大艺术家的一生,他就爱了这一个女人,经历了一次真正的爱情!如今很多收藏家开始收藏他的画作,认识他画作的真正价值,至于那些恶意中伤的评价,反而使他声名远播,让观赏者久久难以忘怀!。
西方新古典主义绘画特点
1. 西方新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和细腻的线条呀!就像安格尔的《泉》,那优美的线条把人物的轮廓和姿态刻画得多么精准,真的太厉害啦!这难道不让你着迷吗?
2. 色彩运用上,它往往比较淡雅和柔和哦!看看大卫的《马拉之死》,色彩不张扬却能深深吸引你的目光,是不是很神奇呀?
3. 构图特别讲究对称和平衡呢!比如普桑的很多作品,那画面的布局多严谨呀,这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充满了秩序感,能不让人赞叹吗?
4. 新古典主义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的庄重和高贵呀!像雅克·路易·大卫的《拿
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那种庄严的氛围简直要溢出来了,你能不被感染吗?
5. 题材上常常选取历史和神话故事呢!像《荷拉斯兄弟之誓》,把古老的故事生动地呈现在你眼前,这不就像打开了一部神秘的历史画卷吗?
6. 对细节的刻画简直到了极致啊!去看看布格罗的画,那人物的肌肤纹理都清晰可见,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功力呀,真的太牛了!
7. 它传达出的那种古典的韵味太独特啦!就如同穿越回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感受着那份典雅,这种体验多棒呀!
8. 画面有很强的宁静感和稳定性呢!好比《大宫女》,那静谧的氛围让你的心也能沉静下来,是不是很特别?
9. 西方新古典主义绘画确实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呀,无论是线条、色彩、构图还是其他方面,都值得我们好好欣赏和品味,这真的是艺术的瑰宝呀!。
新古典主义油画摘要:本文将会探讨新古典主义绘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创作思想。
新古典主义绘画理性与感性之间的矛盾关系,通过代表人物诠释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定义代表人物文化思想表现引言新古典主义绘画它以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美学为契机,推崇古风,倡导自然和理性,赋予了古典主义的新内容,新古典主义在和谐上力图用法则来“改造”现实生活中的描绘对象,线条的归纳处理达到了圆滑且庄严的画面效果,最终达到理想上的完美。
一、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定义古典主义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以古罗马艺术为核心。
第一次的复兴则是十五世纪的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
第二次是十七世纪以普桑为代表的学院美术及其思潮,被定义为古典主义“。
而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法国流行的古典主义则称为新古典主义,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艺术的倾向性实则是表现女性的肉感转化为人的意志。
法国资产阶级提倡古典风格推行古希腊罗马的语言、题材风格等是为了达到喻骨风今的效果。
因与法国大革命有密切的关系,给予了新古典主义的新内容,使得许多艺术家摆脱了传统古典的束缚,因此新古典主义又称之为革命的新古典主义。
二、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新古典主义以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的美学为创作思想,崇尚自然与理性,选择庄重的绘画内容,画面体现出了完整性和塑造性,强调以理性主感性为辅,着重素描关系而忽略色彩关系。
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安格尔,路易•达维特。
安格尔是法国古典主义的重要画家、以娴熟的写实技巧和典雅的画风闻名,他在达维特画室所受到的艺术思潮则是”理想美“。
他以对实物的精准反应,是受到拉斐尔和古典主义的熏陶。
他擅于观察造型以现实为根基并能加以主观意识的处理,在其作品中用造型线条的调整,形成节奏上的韵律,线条上的流畅,最终形成他所追求理想化的完美。
他的代表作有《泉》,《圣玛利夫人肖像》,在内容上由革命的,时代的转向脱离现实的神话和纯艺术的表现。
在形式上由严格的古典主义走向了华丽典雅的新古典主义。
论新古典主义油画中的传统文化图像作者:王妍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3期摘要:中国的古典主义油画是从20世纪八十年代的“古典风”开始发展成型的,“古典风”体现了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是一种风格学意义上的古典主义。
其代表人物主要是靳尚谊、孙为民、杨飞云、王沂东、朝戈、王玉琦、艾轩等人,他们对于古典主义情有独钟,追求严谨、细密、典雅的古典绘画风格。
本文主要从新古典主义油画风格的画家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进行分析,着重分析新古典主义油画中的传统文化图像。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油画,传统文化;图像从技巧上来说,这批画家经过长期的学习与训练,他们注重油画的材料和工具性的特性,较好地掌握了油画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的基本语言,对于画面的结构、光和色彩的理解透彻,能够准确、生动、概括性地表现物体的结构、体积和空间,从而营造出一种丰富的而又微妙的艺术表现力。
在风格上他们追求一种单纯、朴素而又理想化的美学标准,并力求在语言特性之下表达自己所理解的理想人性。
因此,从技巧上来说他们是较为成熟的,从风格上来说是端庄朴素的,从意义上来说具有理想美的特性,在语言的使用上是丰富而又细密的,上述的各个方面构成了“古典风”油画的基本的风格特性和美学品质同时中国新古典主义油画家们也在不断探索西方古典绘画语言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并且在各自的绘画创作中频繁实践。
靳尚谊的作品体现了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显著特点,“中国人画油画,就必须有中国的画风。
”在靳尚谊看来,将欧洲古典油画的技法及其体现出来的理想美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并着重强调中国人的审美品质,形成中国油画新古典主义学派,这是一个带有文化启示性的探索,对中国油画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舞蹈演员》开始,靳尚谊在他原有艺术风格基础上加强了轮廓线的处理。
《探索》《思》《画家黄永玉》《夏季牧场》等一系列作品也多方面吸取了中国传统壁画艺术的特点。
而对于更多的中国人来说,他们是从创作于年的《青年女歌手》开始认识靳尚谊的。
油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鉴赏摘要现藏于巴黎罗浮宫的著名油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是由法国的画家——达维特·大卫所创作的,此幅油画将新古典主义画风与现实紧密结合,通过艺术的手段反映历史,并表达出画家大卫对拿破仑一世的颂扬思想,画作对1804年于巴黎圣母院举行的拿破仑一世的加冕仪式进行真实的记录。
构图之庞大、布局之完整以及单个人物的形象细节之精细,都是无法超越的,每一处刻画都让人无从挑剔。
关键词艺术作品;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鉴赏1 油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的作画背景1794年,拿破仑在发动热月政变之后的那个时期,当时法国的新建政权还不够稳固,复辟活动借着这个时机开始猖獗。
加上欧洲当时的反法联盟的威胁,法国的存亡受到挑战。
随着法国国内民主运动日渐高涨,国内资产阶级政权此时急切的需要一位新领袖为他们巩固其革命成果,这位新领袖不但可以抵御来自外国的政权干涉,而且还需要平复国内的民主运动[1]。
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伟大政治家,同时,也是一名军事独裁者。
他建立法兰西帝国,致使法国大革命以失败告终,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在防御外敌,巩固国内势力方面,拿破仑同时又是一名明智的开拓者。
他所领导的一系列政治策略获得了成功,均归功于他的妙计,比如说,他身着古代罗马服装,说罗马的语言,以此实现当时的任务,这是罗马时代的某些帝王惯用的对外扩张路线。
画家大卫崇尚古典主义艺术,这种艺术取自于古罗马风尚,并以此风尚作为范例,将古罗马的历史题材作为宣扬当代的任务的载体,这种风格在大卫的前期作品上颇为明显,跟拿破仑的军事风格颇为相近,拿破仑将自己的帝国政权的根基打牢之后,特别注重大卫的艺术才能,并将宫廷首席画家这个称号授予他,委任他掌管美术事业。
大卫从此度过了他的彷徨期,用新的热情为拿破仑效劳,并倾注了毕生的艺术心血,宣扬拿破仑的政权统治[2]。
而这幅《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图1)就是这个时代,代为奉命完成的一幅巨制。
新古典主义的风格和特点欧洲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学习古典艺术的高潮:第一次是文艺复兴,第二次是17世纪,第三次那么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对于古典艺术的学习主要表现在人文主义方面,其原那么就是强调理性和秩序.画家在绘画中致力于透视法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怀着理性的审美情趣去表现自己心中的"图式".尤其是拉斐尔的作品,以古典式的均衡和端庄被后世的古典主义艺术家奉为楷模.虽然意大利文艺复兴确立了古典主义美术的基本原那么,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古典主义的真正发展是在17世纪,它是法国路易十四时代掀起的一种文艺思潮.路易十四时代是法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把专制君主制度推向了高潮.政治环境孕育了宫廷文化,并催生出古典主义文化潮流,从思想和伦理层面为专制王权提供了基础.古典主义所崇尚的规那么、秩序、均衡、典雅与君主专制制度所崇尚的神圣、崇高、等级秩序和国王的威严有机融为一体.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古典主义绘画的最后一个高峰,这一阶段的古典主义与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18世纪下半叶是法国封建君主制日趋腐败堕落和资产阶级逐渐强大的时期,资产阶级为取得革命的胜利,在意识形态领域高举反封建、反##神权的旗帜,号召和组织人民大众起来为资产阶级革命而献身.为取得这一革命斗争的彻底胜利,首先要在人们的心理上注入为革命献身的美德和勇气,那就是为共和国而战斗的英雄主义精神.因此,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成了资产阶级所推崇的偶像.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产生了借用古代艺术形式和古代英雄主义题材的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了大卫、热拉尔、勒布伦夫人、格罗、安格尔等多位大师,以大卫和安格尔最具代表性.大卫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最纯粹表达者;而大卫的学生安格尔更是将新古典主义推向了高峰.新古典主义美术由大卫到安格尔是一个转折,在内容上由革命的、与时代相关的事件转向了脱离现实的神话和纯艺术的表现;在形式上由严格的古典主义风格走向了带有华丽东方色彩的古典主义.2新古典主义与古典主义都对造型的准确性要求严格,因此非常强调素描的主导作用.古典主义者坚信只有通过素描,艺术家才能使思想得以表现.普桑是古典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主X艺术家应以智性与理性来支配其素材,他对色彩有过这样的见解:绘画中的色彩是迷惑眼睛的圈套,就像诗歌韵文的迷惑力一样.由此看来,古典主义推崇理智而排斥感觉,进而认为素描比色彩更加高贵.他们非常重视精准的形体观察和对光影的正确分析,并通过理性的空间描述来保持结构的均衡和形式的完整,使写实造型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两位不同时期的古典主义大师——拉斐尔和普桑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非常强调"形"的准确性,且都掌握了对轮廓线精妙处理的素描技巧,这种表现方式与威尼斯画派及鲁本斯在色彩上所表现的X力形成了鲜明对照.新古典主义仍然没有摆脱对素描的依赖.他们的作品普遍具有结构精准、造型完整的特性,而素描训练正好能够达到这种要求.因此,他们把素描的作用放在了首位,认为素描中包含着艺术的尽善尽美.在新古典主义者的理念中,素描甚至被认为是绘画的最高成就.从新古典主义者的标志性口号"只有素描才是真正的艺术"就可以看出他们对素描的认识和推崇.无论是大卫还是安格尔,均为美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素描大师.大卫强调古典艺术特有的准确性和表现力,偏爱雕刻般的造型感觉,追求素描关系下的简洁、质朴和庄严感,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他把素描光影技巧在画面上运用得十分娴熟.大卫虽然对素描推崇备至,但他也十分清楚,素描技巧只是表达情感的一个媒介.在强调素描的前提下,大卫还十分注重对人物精神世界的表现,在作品的素描稿阶段就要求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是大卫的一幅鸿篇巨作,整个画面场面恢宏,人物虽多达百人,但大卫通过高超的素描造型能力,把每个人物形象都描绘得惟妙惟肖,将庄严和恢宏的气氛把握得非常准确.作为大卫的弟子,安格尔对于素描的重视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的造型手法与大卫有所不同.大卫注重古典艺术形式下素描的完整性,以及人物雕刻般的造型.新古典主义在居室设计方面的特点形散神聚是新古典的主要特点.在注重装饰效果的同时,用现代的手法和材质还原古典气质,新古典具备了古典与现代的双重审美效果,完美的结合也让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2、讲求风格,在造型设计的不是仿古,也不是复古而是追求神似.3、用简化的手法、现代的材料和加工技术去追求传统式样的大致轮廓特点.4、注重装饰效果,用谁内陈设品来增强历史文脉特色,往往会照搬古典设施、家具及陈设品来烘托室内环境气氛.5、白色、金色、黄色、暗红色是欧式风格中常见的主色调,少量白色糅合,使色彩看起来明亮.新古典主义建筑创造了一种与现代主义建筑不同的人性化空间,从而在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改善建筑的亲合性方面,为后现代主义时代的建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一味追求高大的体量、宽广的空间、无装饰的整一化的外形,是现代主义建筑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这从经济和空间的使用角度来看,也许有其合理性.但是,建筑从根本上说,毕竟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人类为建筑服务.因此,作为为人类提供工作、休息、娱乐和活动场所的建筑来说,它应该也必须表现出与人性相关的因素.把建筑从一种冷冰冰的物,变为一种富有人情的空间;把与社会和自然相隔绝的空间,变为一种同社会和自然展开对话的空间.这正是新古典主义建筑为新时代提供的一种新价值,一种最有价值的价值.新古典主义装修风格是指什么?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就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新古典主义的灯具那么将古典的繁复雕饰经过简化,并与现代的材质相结合,呈现出古典而简约的新风貌. 在造型语言上,常选用羊皮或带有蕾丝花边的灯罩,铁艺或天然石磨制的灯座,古罗马卷草纹样和人造水晶珠串也是常用的视觉符号.新古典主义的灯具在与其它家居元素的组合搭配上也有文章.在卧室里,可以将新古典主义的灯具配以洛可可式的梳妆台,古典床头蕾丝垂幔,再摆上一两件古典样式的装饰品如:小爱神像——丘比特像或挂一幅巴洛克时期的油画,让人们体会到古典的优雅与雍荣.现在,也有人将欧式古典家具和中式古典家具摆放在一起,中西合璧,使东方的内敛与西方的浪漫相融合,也别有一番尊贵的感觉. 新古典主义风格,更像是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点和文化品位.新古典风格的"神"在于比例优雅到位.只要比例控制好了,材质较好,做工精细,是很容易打造一个高级的社区.事半功倍,少花钱多办事,鉴于符合目标客户群体的审美取向,销售根本不用担心,屡试不爽.。
19世纪新古典主义名画赏析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蓝字关注我哦~随着法国大革命的日渐临近,渴求改变现状的法国民众,更加反感散发着浓重的、没落的贵族气息的罗可可艺术,期待着更严肃更高尚的艺术出现。
在这种条件下,一股更雄劲的新古典主义之风,从欧洲的中心吹动起来。
新古典主义宗师,法国画家达维特就是这种风格的创立者。
达维特门下,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新古典主义画家。
如画风甜美的席拉尔,就是当时最受欢迎的肖像画家。
19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席卷了法国,在整个文艺领域内驱赶着新古典主义势力。
作为一种潮流,新古典主义成为保守的象征。
在这种情况下,新古典主义绘画仍能在法国延续并焕发出光彩,主要靠的就是安格尔。
附:19世纪新古典主义名画赏析马拉之死法国达维特布上油画纵162×横125厘米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藏《马拉之死》既是一幅历史画又是肖像画,是不朽名作。
《马拉之死》以肖像的形式,描绘了大革命的杰出领导人马拉被害的悲剧情景,画家用激情和正义的呐喊塑造了一个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英雄形象。
大宫女法国安格尔布上油画纵91×横162厘米巴黎卢浮宫藏安格尔是法国古典主义画派最后的代表《大宫女》中描绘了具有强烈东方情调的土耳其闺房生活.一经问世,就遭到了当时很多评论家的批评。
里姆斯基-柯萨柯夫夫人法国温特哈尔特温特哈尔特在肖像画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魅力,他以松弛而流畅的笔法绘制了这幅美丽而优雅的肖像画。
画中柯萨柯夫夫人身着华丽的蓝白条纹裙衣,松散而又秀美的长发披在胸前,风姿潇洒地坐在椅子上,显露出这位夫人高贵的气质和浪漫的性格。
埃塞的情人变成岩石法国皮埃尔布上油画纵325×横329厘米巴黎卢浮宫藏此画取材于希腊神话。
但画家似乎并不注重故事的刻画和人物的表现,而是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女性人物的身上,尤其对衣物在光线下的反光情有独钟。
人物有着罗可可式的甜美和纤秀,但目光却不能统一在一处,从而产生一种没有关联的分离感和无动于衷的造型效果。
新古典主义雅克?路易?达维特作品赏析
雅克?路易?达维特Jacques Louis David (1748-1825)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杰出画家,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
出身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758年父亲去逝,由其叔父和建筑师德麦戎抚养。
他最初的绘画老师是他的亲戚,著名的罗可可画家布歇。
之后于1766年和皇家绘画雕刻学院历史画家维恩学画。
从皇家美术院毕业后获罗马大奖,得以赴意大利游学,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影响。
回到法国后,他接受了狄德罗的思想,反对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
1794年7月,拿破仑发动政变,因参加了雅各宾党的达维特,被罗列了17条罪状而被捕入狱,险遭杀身之祸。
1799年,成为拿破仑的首席宫廷画师。
同时期教出一批优秀的画家,如:?安格尔、柯罗、席拉尔等。
1825年,客死异乡,享年77岁。
劫夺萨宾妇女【名称】劫夺萨宾妇女【类别】油画【年代】1789年至1799年【作者】达维特【规格】约有386×520厘米【属地】现藏巴黎卢浮宫这幅画暴露了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性。
达维特在失望与消沉的情绪下,借画这幅画来消磨时光,因而难免有"借酒浇愁"之感。
此画于1799年完成,当它被推出沙龙时,人们立即意识到画家的意志的转变。
所以到了拿破仑巩固其政权的年代里,他也很快成了宫廷画家。
这种局限性在他以后的创作中就更加明显了。
创作背景1794年7月27日(法国革命新历为热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了雅各宾党专政,继而又对敌手实行残酷镇压。
罗伯斯比尔被送上断头台,参加雅各宾党的画家达维特也被罗织了17条罪状而被捕入狱,险遭杀身之祸。
出狱以后,他深居简出,停止了所有政治活动,除了与一些艺术界人士交往外,平时只在画室里教学。
这时,达维特的情绪很消沉,遂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以裸体为基础的绘画作业上。
这一幅《劫夺萨宾妇女》的画稿,在他的画室里已闲置了整个大革命时期,此时他拿出来重新加工。
改掉了于1789年着手时的构图,至1799年最终把它画完了。
表现目的《劫夺萨宾妇女》和他后来的另一幅大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一样,追求的是对历史事件的逼真感。
在这一类题材上他始终保持一种观点: 艺术之道在于模仿"地道的"古代生活,并"立意作考古式地真实再现"。
他说: "我的意图是要以一丝不苟的准确性去描绘古代风尚,要让那些希腊人、罗马人看了我的画后,不会感到我的画同他们的风俗习惯有格格不入之处"。
可是这一幅画不仅表现了画家的艺术理想,即所谓"历史事实的强烈逼真感",还反映了画家此时内心正在升腾的一种"和解"愿望。
重画这幅作品的热情,来源于画家试图以人体描写的古典画法来填补心灵的空虚,更主要的是这个题材正好符合他抒发某种妥协、容忍与和平的哀吟心声。
题材《劫夺萨宾妇女》的题材源自罗马神话传说:罗马人在邀请邻帮萨宾人参加自己的宴会同时,悄悄地打入萨宾城,抢去了那里许多年轻美貌的妇女。
萨宾人是居住在阿比奈斯山脉中央的一支古意大利民族。
而罗马帝国的缔造者、一位部落领袖罗穆吕斯早就觊觎萨宾女人。
在萨宾城正在欢庆的节日里,他们冲进城去,掠夺萨宾妇女和她们的财产。
从此,双方展开了长期的战斗。
这种连绵不断的战争引起萨宾妇女的恐惧,为了不使自己的父兄和已经与她们成婚的罗马人继续牺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儿奔到战场上来阻止这场厮杀。
画面描述画上站在中央用双手挡开鏖战激烈的敌对双方的萨宾妇女名叫爱尔茜里。
她奋不顾身走到前面,孩子已从她的怀里掉落在地,左右几个妇女抢步上来搂住幼儿;前景上右侧一个正欲投枪的武士即是罗马王罗穆吕斯,他背朝观者,与对方另一持盾拿剑、胸朝观众的萨宾王都斯,构成势均力敌的一对。
画上所有人物都以裸体或半裸体展现,这是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
为了显示绘画造型布局,画上不论远景,还是近景,不论人物还是兵器,都要服从黄金分割的视觉法则。
如右侧的战马与左侧高举婴儿的妇女形象相对称;爱尔茜里的白色衣服与后面稍右的红色衣服相协调。
前景上两个对峙的武士的相对站势……双方的厮杀尽管气氛强烈,但主要人物的构图,包括两个部落王的正反面盾牌,高举着的婴儿的竖形与横向标枪的水平形,都是在这种法则下的稳定构图。
刀枪剑戟杀气腾腾,可是人物的表情却都是那样缺乏生气,显得有点做作( 只有中央的妇女与两边两个部落王,稍显紧张一些)。
深层意义这幅画暴露了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性。
达维特在失望与消沉的情绪下,借画这幅画来消磨时光,因而难免有"借酒浇愁"之感。
此画于1799年完成,当它被推出沙龙时,人们立即意识到画家的意志的转变。
所以到了拿破仑巩固其政权的年代里,他也很快成了宫廷画家。
这种局限性在他以后的创作中就更加明显了。
作品赏析这是源于古罗马神话题材的作品。
罗马人邀请邻邦萨宾人参加宴会,与此同时,悄悄攻入萨宾城,劫夺了许多年轻貌美的妇女。
从此,双方结下仇恨,战争连绵不断。
为了不使自己的亲人们在战争中继续牺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子走上战场,阻止双方的厮杀。
画上所有的人都以裸体和半裸体出现,显示了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
虽然人物众多,动势较大,但都遵循平衡对称原则,使构图稳定;画面中刀枪剑戟、杀气腾腾,人物表情却冷漠缺乏生气,暴露了新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情。
画家简介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是欧洲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先驱和代表性画家,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雄踞法国画坛。
他的作品大多表现历史英雄人物,构图严谨,技法精细,画风简朴庄重。
其代表性历史画有《荷拉斯兄弟之誓》、《马拉之死》、《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肖像画有《雷卡米埃夫人像》等。
马拉之死《马拉之死》是大卫的一幅名画,它因马拉的特殊身份和简洁有力的形式而为人们所熟知。
马拉(Marat,1743-1793年)是雅各宾派的核心领导人之一。
雅各宾派当政以后,他因为卓越的号召能力而成为该派的主席,负责处理众多日常事物。
他患有严重的皮肤病,每天只有泡在洒过药水的浴缸中才能缓解痛苦,于是,浴室就成了他最经常呆着的办公场所。
1793年7月11日,一位持不同政见的女士借口商谈事宜,进入马拉的浴室,并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行刺,使这位革命领导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死去。
基本信息油画名称:《马拉之死》(The Death of Marat)创作时间:1794年作者:雅克·路易·达维特(又译大卫)法国(1748年-1825年)规格:136cm×157cm材料:画布、油彩现藏:布鲁塞尔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藏作品简介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5)的油画《马拉之死》,描绘的是法国革命家马拉被杀手刺杀在浴缸里的历史事件,画家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马拉刚刚被刺的惨状:马拉倒在浴缸里,被刺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已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另一只手紧紧地握着凶手递给他的字条,女刺客夏绿蒂·科尔代是利用马拉对她的同情趁其不备下的毒手,我们还可以看到丢在地上的带血的凶器。
在浴缸的旁边立有一个木台,看来,这就是马拉办公用的案台,“案台”之上有墨水、羽毛笔、纸币和马拉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请把这5法郎的纸币交给一个5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
”作品赏析画家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的情形:马拉倒在浴缸里,鲜血正在从伤口中流出;带血的匕首滑落在地,而凶手已经逃离现场。
画家将画中的主角设计在一个情节和场景之中,丰富了肖像画的表现内容,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画家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的单纯、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即莫大的悲痛之感。
马拉工作的木台有如纪念碑一般,使画面产生了一种凝重、庄严的气氛;尤其是木台的立面画家精心安排的法文:“献给马拉·达维特。
”有如石碑上的铭文。
这简洁、严谨、明晰、理智的表现手法以及这深入、具体、真实再现细节的刻画,反映了大卫对马拉的无比敬重之情。
同时,也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期间,古典主义的盛行以及人们渴望寻求一种时代所需要的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
据说大卫在马拉被刺死的两个小时后就赶到了现场,并被眼前的惨状所震惊,于是他决定用画笔来记录这悲壮的历史场面。
《马拉之死》既是一幅历史画又是肖像画是不朽名作。
马拉是一位物理学家、医药博士,法国大革命是成为职业革命家,他是雅各宾党的领导人之一,他在1793年7月13日在家中浴盆中被与反对雅各宾党的吉伦特党有勾结的女保皇分子夏洛特.科尔黛刺杀身亡马拉的死激起了法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和抗议,也深深震惊了达维特,他真实的刻画了马拉之死的真相,画风极为写实,局部刻画也很详实。
这是一副沉浸于深刻的悲剧情感中的、结构简洁而严谨的作品,达维特成功的把人物肖像描绘、历史的精确性和革命人物的悲剧性结合起来。
历史背景马拉(Jean-Paul Marat, 1743–1793),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法国大革命期间,他撰写过很多抨击封建专制的文章,在当时人们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马拉为躲避反动分子的迫害,长期在地窖里工作,因此,染上了严重的湿病和皮肤病。
为了减轻病痛,同时,不影响工作,他每天不得不泡在带有药液的浴缸里坚持工作。
1793年7月13曰,被当时的右翼吉伦特党派遣的保皇分子谋害,终年50岁。
马拉被害时正在浴缸里边洗浴、边工作。
这里,达维德满怀悲愤,描绘了马拉被刺的情景。
凶手逃遁,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胸口流出,左手紧握着凶手给他的留言便笺,右手无力地垂落下来……一年后,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达维德将此画转移。
直到1893年,比利时皇家博物馆将此画正式收藏,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新古典主义美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JacquesLoouisDavid早年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影响,被认为是法国新古典主义主要的代表之一。
1793年雅各宾党的领导人马拉被刺,JacquesLoouisDavid怀着悲愤的激情创作了《马拉之死》。
强调了古典主义庄严、静穆、崇高的特点,而对客观现实真实的刻画,似乎逾越了古典主义的规范。
安托马克的痛苦作品赏析这是充满新古典主义艺术精神的绘画作品。
表现了勇敢无畏的英雄,不怕战死,视死如归的情景。
奄奄一息的英雄躺在床上,妻儿痛苦地坐在身旁,特别是英雄的妻子,右臂伸开,似乎无望地言说着深重的痛苦……。
达维德以褐色为基调处理画面,没有赋于清冷凄惨的色调,重在强调大义凛然、慷慨悲歌的精神。
基本信息画作名称:《安托马克的痛苦》创作者: 雅克·路易·大卫法国创作年代: 1783年风格: 新古典主义题材: 历史规格: 275cm×203cm质地: 布面油画存藏处: :巴黎国家美术学校藏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法国画家。
1780年8月29日生于蒙托邦,1867年1月14日卒于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