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爆炸学》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5.01 KB
- 文档页数:6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概念题
1、燃烧的必要条件
2、燃烧热
3、闪点
4、自燃点
5、沸点
6、氧指数
7、特大火灾
8、爆炸极限
9、熔点
二、简答题
1、燃烧的“氧学说”?
2、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
3、化学性爆炸的热爆炸机理是什么?
4、防火、防爆的基本理论?
5、物理性爆炸的爆炸机理是什么?
6、阻火器的工作原理?
三、论述题
1. 燃烧链式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试用链式理论解释为什么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其爆炸上限以上和爆炸下限以下不会发生爆炸。
2. 试分析论述如何做好防、灭火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及管理工作。
3. 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生产实践,阐述做好防火防爆工作的技术关键。
参考知识点
一、概念题
1. 参考教材P21-22
2. 参考教材P27
3. 参考教材P8
4. 参考教材P12
5. 参考教材P75
6. 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氮氧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
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
7. 参考教材P24
8. 参考教材P36
9. 参考教材P77
二、简答题
1. 参考教材p5
2. 参考教材p55
3. 参考教材P32
4. 参考教材P20-30,P49-53
5. 参考教材P32
6. 参考教材P104
三、论述题
1.参考教材P7,P36
2. 参考教材P89-124
3. 参考教材p89。
绪论单元测试1.1998年4月29日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形成了较完整的消防法规体系。
2008年10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重新进行了修订,自起施行。
()。
A:2009年7月1日B:2009年3月1日C:2009年5月1日D:2009年10月1日答案:C2.炼油化工企业发生事故占比最大的()。
A:高出坠落事故B:火灾爆炸事故C:检修作业事故D:中毒事故答案:B3.雷电导致的火灾原因,大体上有()种A:5B:3C:4D:2答案:B4..以下属于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的是()。
A:生产作业不慎B:生活用火不慎C:吸烟D:设备故障答案:ABCD5..以下现象属于引起火灾爆炸问题的主观原因是()A:安全意识淡薄B:消防管理制度不健全C:火灾安全知识缺乏D:对火灾防治工作很不重视答案:ABCD第一章测试1.家用电灯泡通电时会放热发光,属于()。
A:分解反应B:物理反应C:氧化反应D:物理化学反应答案:B2.链反应理论中的支链反应表示每消耗一个活性基团同时又产生()新的活性基团。
A:2个B:3个C:2个或2个以上D:1个答案:C3.燃烧如果要发生的话,只有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也有可能无法实现燃烧()A:对B:错答案:A4.以下( )不属于燃烧的三要素范畴。
A:可燃物B:受限空间C:点火源D:氧化剂答案:B5.着火是反应放热因素和散热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放热<散热,着火成功。
()A:对B:错答案:B6.强迫着火仅在可燃物的局部进行,所形成的火焰要能向未燃区域传播,自燃在整个混合气空间进行()A:错B:对答案:B7.工业分析法将固体可燃物划分的组分中不包含()A:可燃挥发分B:水分C:固定碳D:不可燃组分E:灰分答案:BE8.支链反应是每消耗一个活性基团同时又产生一个新的活性基团,直到链终止。
()A:对答案:B9.凡是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A:对B:错答案:A10.窒息灭火是指降低反应区的氧气浓度,限制氧气的供应也是灭火的基本手段。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燃烧的必要条件(三要素)2、燃烧热3、闪点4、自燃点5、沸点6、特大火灾7、燃点8、化学性爆炸9、熔点10、饱和蒸气11、爆炸极限二、简答题1、燃烧的“氧学说”?2、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3、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4、燃烧的链式理论?5、按照能源对爆炸的分类?6、化学性爆炸的热爆炸机理是什么?7、燃烧的实质?8、物理性爆炸的爆炸机理是什么?9、阻火器的工作原理?10、燃烧的“氧学说”?11、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12、灭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三、论述题1、燃烧链式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试用链式理论解释为什么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其爆炸上限以上和爆炸下限以下不会发生爆炸。
2、试分析论述如何做好防、灭火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及管理工作。
3、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生产实践,阐述做好防火防爆工作的技术关键。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题答案.一、概念题1、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着火源)。
2、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l。
3、可燃液体蒸发出的可燃整齐足以与空气形成一种混合物,并在与火源接触时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改液体的闪点。
4、引起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即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6、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称为特大火灾,(1)死亡10人以上,(2)重伤20人以上,(3)死亡、重伤20人以上,(4)受灾户50户以上,(5)烧毁财物损失50万元以上。
7、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
8、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变化,形成其他物质,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9、固体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最低温度。
10、单位时间内从液体蒸发出来的分子数等于回到液体的分子数的蒸气叫做饱和蒸气。
11、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与空气(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到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爆炸浓度极限)。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一、单选题1. 军事设施、_____、核电厂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
(6分)(A) 矿井地上部分(B) 矿井(C) 矿井地下部分(D) 整个矿井参考答案:C2. 按燃烧性,红磷属于_______固体。
(6分)(A) 易燃(B) 可燃(C) 难燃(D) 不燃.参考答案:A3. 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必须向_______申报。
(6分)(A) 当地政府(B) 公安治安机构(C) 公安消防机构(D) 检察院参考答案:C4. 依据公安部第61号令,企业应当至少_______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6分)(A) 每月(B) 每星期(C) 每季度(D) 每年参考答案:A5.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_______负责。
(5分)(A) 建筑单位(B) 施工单位(C) 设计单位(D) 消防员参考答案:B6. 烟头中心温度可达_______,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若乱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5分)(A) 100~200℃(B) 200~300℃(C) 700~800℃(D) 800~1000℃参考答案:C7.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工作,实行_______监督管理。
(5分)(A) 分级(B) 分类(C) 统一(D) 多级参考答案:A8. 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施工的项目竣工时,_______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
(5分)(A) 必须(B) 可以(C) 应该(D) 适当参考答案:C9. 下列_______物质是点火源。
(5分)(A) 电火花(B) 纸(C) 空气(D) 水参考答案:A10. 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遇到点火源时,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称为_______。
(5分)(A) 爆炸(B) 蒸发(C) 闪燃(D) 自燃参考答案:C11. 《消防法》规定,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应当制定_______,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公安消防机构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
2013年工程硕士《燃烧与爆炸灾害及其防治》试卷(无锡班)工程领域:安全工程姓名:魏旭东成绩: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加压气体和/或液体由泄漏口释放到非受限空间(自由空间)并立即被点燃,就会形成喷射火灾。
2.阴燃的结构包括热解区、碳化区和残余灰/炭三部分。
3.BLEVE是指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
4.爆炸属于一种特殊的燃烧形式,但爆炸又不同于燃烧,其主要区别在于爆炸的能量的释放速度远远大于燃烧。
5.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适用于解释预混气体的热自燃过程。
6.在经审查批准可以在禁火区动火后,动火前必须进行动火分析,一般不要早于动火前30分钟。
化工企业的动火标准是,爆炸下限小于4%的,动火地点可燃物浓度小于0.2% 为合格,爆炸下限大于4%的,则现场可燃物含量小于0.5%为合格。
7.灭火剂要具有低的导热系数和高的热容。
8.物质温度虽已达到理论上的自燃点,但并不立即着火,而要经过若干时间才会出现火焰,这段时间称为诱导期。
9.可燃性图表中的可燃性区域与氧气轴的交点所对应的燃料气的浓度代表可燃气体在氧气中的燃烧极限。
10.衡量爆炸强度强弱的指标是压力上升速度(dp/dt)。
11.“三次方定律”的作用是用来估计在一个有限空间内,如建筑物或容器中爆炸所造成的后果。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抑制法灭火的原理是什么?答:抑制法灭火的原理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中去,它可以销毁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形成稳定分子或活性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终止。
2.什么是燃烧的链锁反应理论?并以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为例进行说明。
答:燃烧的链锁反应理论认为气态分子间的作用,不是两个分子直接作用得出最后产物,而是活性分析自由基与另一分子起作用,作用结果产生新基,新基又迅速参与反应,如此延续下去而形成一系列的链锁反应。
链锁反应都由三个阶段构成,即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
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机理为: 链的引发MH M H HO O H +•→+•→+22222链的传递 •+→++•→++••+•→+••+•→+•+•→+•HO O H H HO M HO M O H OHH H O HO O O H O H H H HO 222222222链的终止 2222H H H O H OH H H H →•+•→•+•→•3.正常火焰传播和爆轰各自有什么特点? 答:正常的火焰传播的特点:(1) 燃烧后气体压力要减少或接近不变; (2) 燃烧后气体密度要减少;(3) 燃烧波以亚音速(即小于音速)进行传播。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2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多选题1. 粉尘爆炸的敏感度是指炸药在热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包括_______三个指标。
(5分)(A) 爆炸下限(B) 极限压力(C) 粉尘云(层)最低着火温度(D) 最小点火能参考答案:A,C,D2. 爆炸分为_______几大类。
(5分)(A) 物理爆炸(B) 化学爆炸(C) 核爆炸(D) 粉尘爆炸参考答案:A,B,C3. 爆炸品一旦发生爆炸,爆炸中心的高温、高压气体产物会迅速向外膨胀,形成很强的_______并迅速向外传播。
(5分)(A) 压力波(B) 冲击波(C) 噪音(D) 蘑菇云参考答案:B4. 粉尘防爆措施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等。
(5分)(A) 控制粉尘扩散范围(B) 清除积尘(C) 控制火源(D) 适当增湿参考答案:A,B,C,D5. 粉尘爆炸必备的最基本的条件是_______。
(4分)(A) 可燃粉尘(B) 助燃物(C) 点火源(D) 空间受限参考答案:A,B,C,D判断题6. 铁生锈不是燃烧现象_______。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7. 只有液体具有闪点_______。
(4分)正确错误解题思路:8. 当管子直径减小到某个尺寸时,火焰就不能传播,燃烧就停止了_______。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9. 爆炸过程最基本的特征是压力的急剧升高。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0. 可燃混合气的压力越高,最小点火能越小,该混合气体的火灾危险性越小。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1. 可燃液体水溶液的闪点会随水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升高。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2. 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是12.5%~75%,也就是说,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小于12.5%时,遇明火时,这种混合物也不会爆炸。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3. 高温时热自燃是着火的主要原因,而在低温时支链反应是着火的主要原因。
消防燃烧学理论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发生火灾燃烧,属于C类火灾的的是()[单选题]。
A.木材B原油C.天然气√D.金属镁2 .下列物质不属于助燃物的是()[单选题]。
A.氧气8 .氯气C.高镒酸钾D.纺织纤维V3.下列传热方式为非接触传递能量的方式()[单选题]。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VD.不存在4 .黄磷暴露在空气中自行发生燃烧,属于着火方式()[单选题]。
A.受热自燃B启热自燃√C.点燃D.引燃5 .下列气体扩散速率最快且有毒的是()[单选题]。
A.硫化氢B.一氧化碳C.氨气√D氯气6 .下列哪些物质和助燃气混合后可发生液相爆炸的是()[单选题]。
A.一氧化碳8 .液氧VC甲烷D.乙快铜7.根据提供的爆炸极限参数,下列。
那种气体的危险性最高()[单选题]。
A.乙烯(2.7%~36.0%)B.乙焕(2.5%~82.0%)√C.乙烷(3.0%~12.5%)D.氢气(4.1%~75.0%)8 .外界压力升高,液体的沸点()[单选题]。
A.升高√9 .降低C.不变D.先降低后升高10 固体可以在任何方向的表面上燃烧,但燃烧速率与火焰受热有关,当末燃固体材料位于火焰方向时,其火势蔓延速率最快()[单选题]。
A.水平B.垂直向下C.垂直向上√D.倾斜45度角11 .在粉尘的整体中,细/」的子含量越高,粉尘的分散度就越大,其比表面积()[单选题]。
A越大B.越小C.相等√D.不确定11 .下列物质发生燃烧,属于D类火灾的是()[单选题]。
A.合成纤维B.柴油C.氧气D.金属钠√12 .下列特征不属于燃烧反应的是()[单选题]。
A.化学反应B.放出热量C.缓慢氧化√D.发出光亮13 .下列燃烧产物毒性较小的是()[单选题]。
A.一氧化碳B篙酸C.二氧化碳√D.硫化氢14 .火柴摩擦而着火,属于()着火方式()[单选题]。
A.受热自燃√B启热自燃C点燃D.引燃15 .同温同压下氢气的扩散速率是氯气的()倍[单选题]。
火灾爆炸事故机理试题
1.燃烧是物质与()之间的放热反应,它通常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氧化剂)
2 .()是常见的分解爆炸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乙焕)
3 .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下,靠()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热)
4 .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释放或转化)
5 .可燃气体最容易燃烧,其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只用于本身的(),并使其达到自燃点而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氧化分解)
6 .可燃气体最容易燃烧,其燃烧所需要的O只用于本身的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自燃点而燃烧
A热量
B能量
C可燃气体
7可燃物质的燃烧过程包括许多吸热、放热的化学过程和传热的()
A化学过程
B物理过程
8∙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叫做O。
A闪燃m;)
B阴燃
C自然
9()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A自然点
B闪点
C燃点(正确答案)
10.()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程,是系统蕴藏的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骤然释放或转化的现象。
A火灾
B燃烧
C爆炸(。
《燃烧与爆炸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爆炸:2、燃点:3、爆炸极限:4、特大火灾:5、重大危险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我国消防方针是。
2、火灾探测器有、、等。
3、爆炸可分为三类:、和。
4、灭火器上标注的“MF2”,其中M代表、F代表、数字2代表,一般单位为每千克或升。
5、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和法等。
6、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A、B类火灾。
不能用于扑灭类火灾。
7、常用的气体灭火剂有四氯化碳灭火剂、1211灭火剂、和灭火剂等。
8、一切防火技术措施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9、A火灾类是指火灾,B类火灾指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金属火灾属类火灾。
10、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
A、氧化反应B、放热的氧化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2、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3、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4、在火灾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是(),火灾中约有一半的人员死亡是由它造成的。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硫化氢D、烟5、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了()。
A、消除着火源B、消除可燃物C、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D、消除氧化剂6、气焊施工现场的乙炔瓶与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
A、5m B、10m C、15m D、20m 7、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
A、感烟式探测器B、感光式探测器C、图像式探测器D、光电式探测器8、化工原料电石或乙炔着火时,严禁用()灭火器扑救。
A、干粉B、干沙C、四氯化碳D、二氧化碳9、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不得采用()进行扑救。
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D、干沙10、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慧树知到“安全工程”《燃烧与爆炸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重大火灾特定条件中含有()。
A.死亡、重伤10人以上B.死亡3人C.受灾户三十户以上D.财产损失五万元以上2.下列各项不属于爆炸品危险特性的有()。
A.敏感易爆性B.遇光危险性C.静电火花危险D.火灾危险3.铁与硫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反应即为燃烧现象。
()A.错误B.正确4.井喷后发生的火灾属于()。
A.沸溢火灾B.喷溅火灾C.喷流火灾D.其它形式的火灾5.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小,则该混合物的危险性越小。
()A.错误B.正确6.爆炸物品TNT可以与下列哪种物品一起贮存()。
A.易燃液体B.硝化甘油C.有毒物品D.不准与其他物品共贮,必须单独隔离贮存7.空气中爆炸极限为4%~15%的某可燃气体,当其与空气之比为1:5处于密闭容器中时,可能导致爆炸的情况是()。
A.充入惰性气体B.充入空气C.充入可燃性气体D.充入氧气8.一级爆炸性可燃气体是指()。
A.所有可燃性气体B.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C.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D.爆炸极限范围宽的可燃性气体9.泡沫灭火剂等不燃气体或液体喷洒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上,从灭火方法上讲属于()。
A.隔离法B.冷却法C.窒息法D.其他10.特大火灾特定条件中含有()。
A.重伤20人以上B.重伤20人C.受灾户50户D.财产损失50万元以上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ACD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B4.参考答案:C5.参考答案:A6.参考答案:D7.参考答案:BD8.参考答案:B9.参考答案:AC10.参考答案:ABD。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3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判断题1. 易燃液体的爆炸温度极限和爆炸浓度极限之间有相对应的关系。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2. 根据可燃物在生成、储存时的火灾危险性,甲烷属于丙类气体,砖、石等建筑材料为丁类固体。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3. 两种易燃液体如果按照1:1的比例混合,则混合物的闪点为两种可燃液体闪点的平均值。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4. 多数油品温度越低,产生静电越少;但柴油温度降低,则产生静电荷反而增加。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5. 物质的燃点越低、越不容易引起火灾。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6. 发生了燃烧就发生了火灾。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7. 汽油闪点小于28℃,属(甲)类火险物质,煤油属(乙)类火险物质,柴油、植物油属丙类火险物质。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8. 从消防观点来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9. 输送可燃气体和易燃液体的管道以及各种闸门、灌油设备和油槽车(包括灌油桥台、铁轨、油桶、加油用鹤管和漏斗等)应有可靠的接地。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0. 凡是能引起可燃物着火或爆炸的热源统称为点火源。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1. 金属钠、钾化学活泼性很强,遇水通常会发生剧烈反应,因此其发生火灾时,不能用水扑救,但可以用二氧化碳窒息灭火。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2. 对于盛装液化石油气的容器,应留有不少于10的气相空间。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3. 灯泡发光是燃烧现象。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4. 点火温度一般要比自燃温度高得多。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单选题15. _______必须分间、分库储存。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燃烧、爆炸、火灾、爆炸极限、燃点、闪点、热值、反应当量浓度、爆炸危险度、着火极限、最小点火能、着火延滞期燃烧——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发光的激烈的氧化反应。
爆炸—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火灾——凡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都称为火灾。
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燃点——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燃点。
闪点——易燃、可燃液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接近时火源产生的瞬间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
热值——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质完全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
反应当量浓度——爆炸性混合物中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恰好能发生完全反应时可燃物质的浓度。
爆炸危险度——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浓度极限范围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值。
即:爆炸危险度=(爆炸上限浓度-爆炸下限浓度)/爆炸下限浓度着火极限——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可燃气体或蒸气在助燃气体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系被点燃并能传播火焰的浓度范围。
最小点火能——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燃烧爆炸时所需的最小能量。
着火诱导期——指可燃性物质和助燃气体的混合体在高温下从开始暴露到起火的时间或混合气着火前自动加热的时间。
二、填空题: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区域火灾报警装置、集中火灾警报装置和电源等四部分组成。
2、火灾探测器有感温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等。
3、防止瓦斯爆炸的主要措施有防止瓦斯积聚和消除火源。
4、灭火器上标注的“MF2”,其中M代表、F代表、数字2代表。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基本形式有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6、火灾探测算法可分为阀值法和过程法。
7、被动式隔爆装置是借助于爆炸冲击波的动力使隔爆装置动作(岩粉槽、水槽破碎,水袋脱钩),并抛洒消焰剂形成抑制带,扑灭爆炸火焰,以阻止爆炸的传播。
机密★启用前《燃烧与爆炸学》正考课程考试试卷答案考试形式:闭卷试卷类型:A一.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燃烧的必要条件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以上仅能代表无焰燃烧,我们平时所指的绝大部分燃烧均指的是有焰燃烧,有焰燃烧必须具备四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和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2.热值指完全燃烧1kg(或1m^3,气体)的物质释放出的热量,是一种物质特定的性质单位是J/kg或J/m^3(气体3.闪点,电力学概念,是燃油在规定结构的容器中加热挥发出可燃气体与液面附近的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可被火星点燃时的燃油温度4.将物质在空气中加热时,开始并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
表中所示的数据随试样的形状、测定方法不同而有一定差异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被称为沸点6.在密闭条件中,在一定温度下,与固体或液体处于相平衡的蒸气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
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蒸气压,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不同液体饱和蒸气压不同,溶剂的饱和蒸气压大于溶液的饱和蒸气压;对于同一物质,固态的饱和蒸气压小于液态的饱和蒸气压7.化学爆炸是由化学变化造成的。
化学爆炸的物质不论是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还是爆炸性物质(如炸药),都是一种相对不稳定的系统,在外界一定强度的能量作用下,能产生剧烈的放热反应,产生高温高压和冲击波,从而引起强烈的破坏作用。
爆炸性物品的爆炸与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有下列异同。
8.氧指数(OI)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
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
氧指数高表示材料不易燃烧,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燃烧,一般认为氧指数27属难燃材料9.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火灾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10.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二、简要回答(每小题10分,共50分)1. 燃烧的本质是物体与氧的化合(1)物质燃烧时放出光和热;(2)物质在氧存在时才能燃烧;(3)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吸收其中的氧,燃烧后增加之重恰等于吸收的氧之重;(4)一般可燃物(非金属)燃烧后变为酸;金属煅烧后变为灰渣即金属氧化物。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4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4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单选题1. 对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___ __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_____m。
(4分)(A) 30,15(B) 20,15(C) 30,20(D) 15,20参考答案:A2. 干粉灭火器多长时间检查一次_____。
(4分)(A) 半年(B) 一年 (C) 三个月(D) 两年参考答案:A3. 大型油罐应设置_____自动灭火系统。
(4分)(A) 泡沫灭火系统(B)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C) 卤代烷灭火系统(D) 喷淋灭火系统参考答案:A4.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_______。
(4分)(A) 储罐区内(B) 储罐下(C) 防护堤外(D) 防护堤内参考答案:C5.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_______。
(4分)(A) 100mm(B) 50mm(C) 40mm(D) 25mm参考答案:A6. 对一般民用建筑,为了保证房间内的人员可以快速撤离,从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间外门或住宅户门的距离不宜超过_______m。
(4分)(A) 10(B) 15(C) 20(D) 30参考答案:D 7. 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当对准火焰的_______。
(4分)(A) 上部(B) 中部(C) 根部(D) 下部参考答案:C8. 单位在营业期间,下列_______做法是错误的。
(4分)(A) 遮挡消防平安疏散指示标志(B) 在平安出口处设置疏散标志(C) 当营业场所人数过多时,限制进入人数(D) 限制进入的人数参考答案:A9. 下列_______灭火剂是扑救精密仪器火灾的最佳选择。
(4分)(A) 二氧化碳灭火剂(B) 干粉灭火剂(C) 泡沫灭火剂(D) 一氧化碳灭火器参考答案:A10. 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是错误的_______。
《燃烧与爆炸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爆炸:
2、燃点:
3、爆炸极限:
4、特大火灾:
5、重大危险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我国消防方针是。
2、火灾探测器有、、等。
3、爆炸可分为三类:、和。
4、灭火器上标注的“MF2”,其中M代表、F代表、数字2代表,一般单位为每千克或升。
5、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和法等。
6、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A、B类火灾。
不能用于扑灭类火灾。
7、常用的气体灭火剂有四氯化碳灭火剂、1211灭火剂、和灭火剂等。
8、一切防火技术措施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9、A火灾类是指火灾,B类火灾指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金属火灾属类火灾。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
A、氧化反应
B、放热的氧化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
2、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3、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4、在火灾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是(),火灾中约有一半的人员死亡是由它造成的。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硫化氢
D、烟
5、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了()。
A、消除着火源
B、消除可燃物
C、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
D、消除氧化剂
6、气焊施工现场的乙炔瓶与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
A、5m
B、10m
C、15m
D、20m
7、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
A、感烟式探测器
B、感光式探测器
C、图像式探测器
D、光电式探测器
8、化工原料电石或乙炔着火时,严禁用()灭火器扑救。
A、干粉
B、干沙
C、四氯化碳
D、二氧化碳
9、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不得采用()进行扑救。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干沙
10、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A、物理性爆炸
B、化学性爆炸
11、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12、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小,其爆炸危险性越大,是因为()。
A、爆炸极限越宽
B、爆炸上限越高
C、可燃物稍有泄漏就有爆炸危险
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就有爆炸危险
13、焊补空汽油桶发生爆炸属于()。
A、物理性爆炸
B、爆轰
C、殉爆
D、化学性爆炸
14、化工厂的防爆车间采取通风良好的防爆措施,其目的是()。
A、消除氧化剂
B、控制可燃物
C、降低车间温度
D、冷却加热设备
15、下列与空气接触能发生化学自燃的物质有()。
A、活泼金属
B、金属碳化物
C、黄磷
D、金属粉末
16、电灯泡同时放热发光,但不属于燃烧,因为它是()。
A、氧化反应
B、物理反应
C、分解反应
D、物理化学反应
17、火灾烟气是一种混合物,包括可燃物热解和燃烧产生的气相产物,如未燃燃气、水蒸气、CO2、_及其他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气体。
A、水
B、CO
C、N2
D、臭氧
18、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上限越高,则燃爆危险性越大,是因为()。
A、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B、爆炸下限越小
C、少量可燃物泄漏则有爆炸危险
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管道内则有爆炸危险。
19、可燃性混合物的惰性介质含量越高其爆炸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20、.控制生产粉尘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是____。
A、扩大粉尘扩散范围
B、控制火源
C、适当增湿
D、消除粉尘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火灾探测的原理?火灾探测器有哪几种类型?
2、简述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
6、灭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常用灭火方法有哪些?
五、计算题:(5分)
计算CH4的爆炸极限。
《燃烧与爆炸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爆炸——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2、燃点——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燃点。
3、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4、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同下);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100万元以上。
5、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二、填空题:
1、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2、感温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
3、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和核爆炸。
4、灭火器、干粉灭火剂、灭火剂重量或容积。
5、隔离法、冷却法、抑制法和窒熄(隔绝空气)法。
6、沸点很低的水溶性有机溶剂。
7、二氧化碳。
8、防止燃烧基本条件的产生,避免燃烧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
9、固体物质火灾,液体火灾,D。
10、中毒,缺氧、窒息,烧伤致死,吸入热气。
三、选择题
四、简答题:
1、简述火灾探测的原理?火灾探测器有哪几种类型?
答:利用传感器感受火灾中的物理特征(如烟、温、光、火焰辐射、气体浓度等),将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对电信号的处理作出是否发生火灾的判断,并显示火灾发生的地点、部位。
火灾探测器是能对火灾参数(如烟、温、光、火焰辐射、气体浓度等)响应,并自动
烟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和声音探测器五种基本类型。
2、简述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
答: (1)消除着火源。
可燃物(作为能源和原材料)以及氧化剂(空气)广泛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中,因此,消除着火源是防火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
火灾原因调查实际上就是查出是哪种着火源引起的火灾。
(2)控制可燃物。
消除燃烧三个基本条件中的任何一条,如消除火源,均能防止火灾的发生。
如果采取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二个条件,则更具安全可靠性,
(3)隔绝空气。
空气为助燃物,在必要时可以使生产置于真空条件下进行,或在设备容器中充装惰性介质保护。
(4)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
6、灭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常用灭火方法有哪些?
答:灭火的基本原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
根据这些基本条件,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或终止燃烧的连锁反应而使火熄灭以及把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常用灭火方法有:
⑴窒息法——消除助燃物(氧化剂),如CO 2灭火器,CCl 4灭火器等。
⑵隔离法——消除可燃物。
如水墙,破拆,关闭燃料的阀门等。
⑶冷却法——消除着火源。
如水冷却。
⑷抑制法 —— 消除燃烧过程中的游离基 五、计算题:
解: CH 4燃烧的方程式为:C H 4+ 2O 2== C O 2+2 H 2O
所以N=2×2=4, x 下=1)1(76.4%100+-N =6.54%, x 上 =4
76.4%
1004+⨯N =17.36
或:
CH 4燃烧的方程式为:C H 4+ 2O 2== C O 2+2 H 2O
所以n=2, x 0=
1
76.4%
100+n =9.51%,
x 下=0.55 x 0=5.23, x 上 =4.8
x
=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