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肝损害病例分享
- 格式:ppt
- 大小:384.50 KB
- 文档页数:20
五子衍宗丸致新的严重肝损害摘要] 1例35岁男性患者因精子质量差,自行服用五子衍宗丸6.0g ,2次/d。
用药前肝功能正常。
半年后,出现乏力、目肤黄染,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ALT):2682.0 U/L;谷草转氨酶(AST):755.0 U/L;总胆红素(TBIL):123.6 umol/L;直接胆红素(DBIL):89.8 umol/L;间接胆红素(IBIL):33.8 umol/L;碱性磷酸酶(ALP):150.0 U/L;谷酰转肽酶(GGT):385.0 U/L。
同期患者未服用其他药物,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停用五子衍宗丸,给予保肝治疗。
30d后患者肝功能示:ALT:13.7 U/L;AST:12.8 U/L;TBIL:20.0 umol/L;DBIL:14.0umol/L;IBIL:6.0 umol/L;ALP:52 U/L;GGT:73.3 U/L。
[关键词] 五子衍宗丸;肝功能损害;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New Serious Hepatic lesion caused by Wuzi Yanzong PillsWu Wenli, Zhang Guixiang, Lu Zhaogang, Yang Lulin, Wang Xiaoxu, Wang Jiyun, Tan ZifangDepartment of Clinical Pharmacy , People`s Hospital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for Nationalities),Yinchuan 750021[Abstract] A 35-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poor sperm quality received Wuzi Yanzong Pills 6.0g twice daily by himself. His liver function was normal before medication. Half a year later, he developed fatigue 、cutaneous and sclera icterus.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test showe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2682.0 U/L,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 755.0 U/L, total bilirubin(TBil) 123.6 mol/L, direct bilirubin(DBil) 89.8μmol/L, indirect bilirubin(IBil) 33.8μmol/L,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150.0 U/L,γ-glutamyl-t ransferase(γ-GT) 385.0 U/L. At the same time, he had not taken any other medicine.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was diagnosed. Wuzi Yanzong Pills was withdrawn and hepatoprotective agents were given. The results of reexamination 30 days after drug withdrawal showed ALT 13.7 U/L, AST 12.8 U/L, TBIL 20.0 μmol/L, DBIL 14.0μmol/L, IBIL 6.0 μmol/L, ALP 52 U/L, GGT 73.3 U/L。
经验交流骨折致重度肝损害一例王素玉崔泽岩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老年病科,河北保定071051【摘要】目的:探讨骨折致重度肝损害的诊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骨折致重度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断、治疗经过 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患者因摔伤致右髋部肿痛活动障碍入院,X线检查示:右股骨颈骨折,骨折移位明显,既往老年痴呆、2型糖尿 病病史,平时饮食控制,未口服任何降糖药治疗,入院后查血生化示转氨酶明显升高,患者家属否认肝病病史,实验室检查除外乙肝、丙肝、戌肝等肝病,给予保肝、孙液等治疗后,转氨酶迅速降至正常,后治愈出院。
结论:转氨酶升高多数患者不影响骨折的愈合,但 在临床治疗时应少用或禁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尽量减少复合性肝损伤,以免影响患者预后。
【关键词】骨折;重度肝损害;肝功能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外伤性疾病,骨折引起的机体应激反 应可能导致肝损害的发生,国内目前关于外伤应激性肝损害 的报道较少,本文就1例骨折致重度肝损害病例资料进行了 总结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依据,现报道如下。
1病例分析患者女,78岁,主因摔伤致右髋部肿痛活动障碍1天人 院。
既往老年痴呆、2型糖尿病病史,平时饮食控制,未口服 任何降糖药治疗。
查体:体温36. 5'C,心率85次/分,血压 130/80m m H g,痴呆状,口唇紫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率85次/分,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腹 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右髋部压痛,叩击 痛,活动痛性受限,右下肢较对侧短缩约2厘米,右足外旋。
X线检查示:右股骨颈骨折,骨折移位明显。
人院后查血生 化示转氨酶明显升高,患者家属否认肝病病史,实验室检查 除外乙肝、丙肝、戊肝等肝病,查腹部C T未见肝脏器质性病 变。
给予保肝、补液等治疗后,转氨酶迅速降至正常。
患者 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变化情况统计见表1。
患者于4月7日出院,出院时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恢复正常。
慢性肝衰竭及案例分析简介慢性肝衰竭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肝脏功能进行性恶化和丧失的疾病。
它是一种严重且进展迅速的疾病,常需要积极干预和治疗。
本文将对慢性肝衰竭进行案例分析,并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和建议。
案例分析病例1:肝硬化导致慢性肝衰竭患者A,男性,年龄55岁,已被诊断患有肝硬化。
他最近出现黄疸、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和肝性脑病等症状。
经过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医生确认他正处于慢性肝衰竭的晚期阶段。
治疗方案:针对他的病情和肝功能进行整体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必要时进行肝移植等。
病例2:乙型肝炎引起的慢性肝衰竭患者B,女性,年龄40岁,患有乙型肝炎。
她经历了多年的乙型肝炎感染,最近开始出现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和并发症,包括腹水、消化道出血等。
治疗方案:通过抗病毒药物治疗来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同时进行肝保护和对症治疗。
治疗策略针对慢性肝衰竭的治疗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针对病因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原因,如肝炎、肝硬化等,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2. 营养支持:提供高营养价值的饮食和必要的补充剂,以支持肝脏功能的恢复和维持。
3. 并发症管理:处理并控制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腹水等。
4. 肝移植:在某些情况下,肝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治疗选择,特别是在慢性肝衰竭晚期无法维持肝功能时。
结论慢性肝衰竭是一种严重且进展迅速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和干预。
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如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肝移植等。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 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制定。
参考文献:。
单纯疱疹病毒致严重肝损害1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可分为HSV-I和HSV-II两型,80%成人血清中可检出抗HSV抗体,表明曾受隐性感染,但HSV所致肝损害并不多见,其主要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偶可见于健康的成人。
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单纯疱疹病毒所致健康成年人重度肝功能损害报道如下。
病例资料男患,31岁。
因“目黄、尿黄、全身皮肤瘙痒10天”入院。
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目黄、尿黄,伴全身皮肤瘙痒,无明显乏力、纳差及厌油,无腹痛、恶心及呕吐等不适,黄染逐渐加重,尿色逐渐加深为浓茶色。
无右上腹痛及白陶土样大便,无发热、腰痛及酱油色尿。
就诊于“遵义县人民医院”查肝功能ALT 2002.1U/L,AST 1268.3U/L,TBIL 266.66μmol/L;予“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后无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急诊,急诊以“黄疸原因”收入院。
入院查体:T36℃,P8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全身皮肤黏膜重度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巩膜重度黄染,心肺查体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肝、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既往体健,近期无明确肝损害药物服用史,无饮酒嗜好,否认肝病家族史。
入院后查血常规:WBC3.53×109/L,RBC5.5×1012/L,PLT147×109/L,基本正常;尿常规:深黄透明,尿胆红素(2+),尿胆原(2+),余正常;大便常规:正常;肝功能:ALT1650U/L,AST1072U/L,ALP240U/L,GGT92U/L,TBIL321.3μmol/L,DBIL185.6μmol/L,IBIL135.7μmol/L,TBA201.57μmol/L,ALB45.1g/L,GLB21.8g/L,PA103mg/L;血脂:甘油三酯3.6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39mmol/L,载脂蛋白A10.39g/L,余正常;肾功能、血糖正常;凝血功能:正常;甲戊肝及丙肝抗体均阴性;乙肝五项:全阴性;MRCP(2014-01-29遵义县医院):脾大,肝、胆、胰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诱发严重肝损害一例胡扬王兰 梅丹张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北京市 100730)摘要 1例16岁女性患者,因神经性厌食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每日10mg,服用1月余。
服药1月余,患者就诊外院,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222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24U/L,白蛋白(Alb)45g/L。
停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给予保肝治疗,但无好转,遂入院。
入院查肝功能:ALT 3257U/L,Alb 37g/L,总胆红素(TBil)37.7umol/L,直接胆红素(DBil)21.3umol/L。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期间,患者最初以转氨酶升高为主,后期出现胆红素升高,并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目前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明确。
给予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谷氨酸钠和谷氨酸钾等保肝治疗,治疗2月后,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值。
患者一切情况良好,出院。
关键词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肝损害Escitalopram oxalate- induced severe liver injuryHU Yang,WANGLan, MEI Dan ,ZHANG Bo*(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Beijing100730,China )ABSRACTA16-year-old female patient received escitalopram oxalate10 mg/ day for treatment of anorexia nervosa for about one month. One month after taking medicine, laboratory test show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ALT222U/L, AST124U/L, Alb 45g/L.Escitalopram oxalate was discontinued and liver-protective treatment was given. However, her liver injury remained and she was hospitalized. Her liver function tests show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ALT 3257U/L,Alb 37g/L,Tbil37.7umol/L,Dbil 21.3umol/L。
肝炎后肝硬化病史1.病史摘要:葛××,男,49岁。
主诉:间断性上腹不适伴食欲不振、乏力10年,加重1年,呕血、黑便5小时。
患者10年前始出现上腹部不适,以右上腹为甚,伴食欲不振、乏力,症状时轻时重,未予进一步诊治。
1年前患者自觉上述症状加重,伴双下肢水肿、腹胀,口服利尿剂后好转,以后间断服用安体舒通、速尿治疗。
1月来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尿量较以往明显减少,1天前进食硬质食物后感上腹不适,入院前5小时患者呕血约500ml,排柏油样黑便1次,量约200ml,伴心慌、头晕、黑矇、出冷汗,前来我院急诊,为进一步诊治收住院。
患者病程中无发热、盗汗等,食欲不振、睡眠及精神欠佳,尿量每日约500ml,体重近一个月增加2.5kg。
既往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长期慢性节律性腹痛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否认手术及输血史,无长期服药史,否认血吸虫疫区久居史.偶饮少量啤酒,不吸烟。
父亲因肝硬化去世,一妹患慢性乙型肝炎。
2.病史分析:(1)患者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食欲不振、腹胀等,近1年症状明显加重,尿量近1月明显减少,因此考虑病情在进展过程中。
根据腹胀、下肢水肿及体重增加判断可能出现腹水,其鉴别应包括:①如有发热、盗汗伴食欲不振、乏力,有结核病史,要考虑结核性腹膜炎。
②如有皮疹、关节痛、脱发、口腔溃疡等女性患者,若伴随有其他浆膜腔积液需怀疑SLE等结缔组织病。
③当腹水合并有食欲不振、消瘦等消耗症状需考虑腹膜癌或肿瘤转移累及腹膜。
④如症状以右上腹痛、腹水、下肢静脉曲张为主,需考虑Budd-chiari综合征。
⑤有结核性心包炎可疑病史,伴有心悸、胸闷、颈静脉怒张及腹水等提示缩窄性心包炎的可能。
⑥有长期营养不良史则主要考虑低蛋白血症所致的腹水。
⑦有肝炎病史,渐出现腹胀、水肿,并有消化道出血,需考虑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⑧其他原因尚有血吸虫肝硬化、药物损害导致的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的肝硬化等。
养血生发胶囊致严重肝损害1例1.1.入院情况:患者女性,36岁,本院妇产科护士。
因患“脂溢性脱发”口服养血生发胶囊(广州敬修堂药业生产)0.2 Bid×26d,出现全身不适,乏力、恶心、皮肤搔痒。
查肝功能:ALT960u/L,AST675 u/L,其它项目均为正常值,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于2012年3月10日收入院治疗。
1.2.治疗经过:立即停用养血生发胶囊,予以保肝降酶药物:硫普罗宁0.3,还原形谷胱甘肽1.2、维生素C2.0,葡醛内脂0.665,门冬氨酸钾镁20ml,甘草酸单铵160mg,脂溶性维生素2支,分三组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q d。
嘱其卧床休息,清淡饮食。
3月17日复查肝功能,ALT340u/L,AST125 u/L,临床症状消失。
3月27日再次复查肝功能,所有指标均恢复正常。
患者发病前无感冒、发热、腹泻、劳累等其它诱因,正常上班,未服用其它药物。
入院后经各项实验室检查,除外甲肝、乙肝、丙肝、戊肝及自身免疫性肝炎。
1.3.既往病史:该患者2009年9月曾因服养养血生发胶囊3个月(用法用量同上),出现类似反映,并有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当时查肝功能,ALT1957 u/L,AST1023 u/L,TBil95.6umol/L,DBil 45.8 umol/L。
在本科住院治疗三周,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出院。
2、讨论2.1.养血生发胶囊引起肝脏损害,已有文献报告[1],但该患者连续2次发生肝损害,并除外其他因素,且经护肝治疗后很快康复,可以明确是养血生发胶囊引起肝损害的典型病例。
2.2.养血生发胶囊的主要成份有熟地黄、当归、羌活、木瓜、川芎、白芍、菟丝子、天麻、制何首乌,其中何首乌引起肝脏损伤的报道较多[2.3.4.5],其余药物则未见肝脏损害及其它不良反应报道,因此可认为系何首乌所致。
2.3.目前对何首乌引起肝损害的原因尚不清楚,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本例患者有典型的食用海鲜过敏史,1997年曾因食有龙虾而发生过敏性休克,经抢救后才脱险。
2016年9月第23卷第17期何首乌致严重肝功能损害1例沈玲儿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源于《何首乌录》。
《本草纲目》记载:“此物气温,味苦涩。
苦补肾,温补肝,涩能收敛精气。
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zī)发,为滋补良药。
”但近几年来,关于何首乌的不良反应屡见报道[1-3],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我院也遇1例何首乌致严重肝功能损害病例,现报道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女,49岁,因“尿黄、纳差、乏力4天,加重伴恶心、呕吐2天”于2013年7月31日收入院。
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尿色加深,如红茶样,24个小时尿色大致相仿,伴纳差、乏力,感腹胀,进食后明显,伴头晕、头痛,无腹痛、腹泻等。
发病初期患者未在意,上述症状持续存在,并进行性加重。
入院前2天,患者开始出现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为黄色胆汁样液体,伴上腹部不适,同时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
门诊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390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180U/L↑,碱性磷酸酶(AKP)124U/L↑,r-谷氨酸转肽酶(r-GT)260U/L↑,总胆红素(TB)65μmol/L↑,直接胆红素(DB)52.9μmol/L↑。
门诊未予特殊处理,拟“肝功能异常”收入本院消化内科。
制何首乌用药史:患者近期否认服用非甾体类药物、激素、抗结核药物史,近期无酗酒史。
因颈椎间盘疾病常感手麻,有间断性服用“三七粉”史,又因更年期综合征表现为乏力、腰膝酸软、口苦、失眠,偶有心悸,且脱发严重,到个体中医诊所开中药处方,并到我院中药房转方配药。
处方如下:车前子10g,泽泻10g,丹皮12g,红花6g,茯苓15g,丹参30g,夜交藤20g,当归12g,生地12g,王不留行15g,山药15g,川芎8g,山茱萸15g,制何首乌60g。
之前并未服用过制何首乌。
第1次从2012年12月31日开始连续服用42帖,其中14帖加三七粉。
第2次从2013年5月31日开始上方减去车前子、丹皮、茯苓,加熟地10g,炒白芍12g,防风10g,黄芪15g,但仍有制何首乌60g,服用7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