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精讲精练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6
历史与社会精讲精练书English Answer:Chapter 1: The Birth of Civilization.Civilization is a complex concept that has been defined in many different ways. In general, it refers to a society that has developed a high level of social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Civilizations are typically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cities, writing, a complex social hierarchy, and a centralized government.The first civilizations emerged in the Middle East around 3500 BCE. These civilizations, such as Mesopotamia and Egypt, developed in river valleys where agriculture was possible. The surplus of food that was produced in these areas allow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the emergence of specialized occupations.Over time, civilizations spread to other parts of theworld, including India, China, and Mesoamerica. Each civilization developed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but they all shared some common features.Chapter 2: The Classical World.The classical world refers to the period of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history from around 800 BCE to 500 CE. This period was characterized by a great flowering of art, 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science.The Greeks were the first to develop a system of democratic government. They also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mathematics, astronomy, and medicine. The Romans were a powerful military force that conquered much of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They also developed a system of law that has had a lasting influence on Western civilization.Chapter 3: The Middle Ages.The Middle Ages, also known as the medieval period,lasted from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in 476 CE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Renaissance in the 14th century. This period was characterized by a decline in learning and culture. However, it was also a time of great religious and social change.The rise of Christianity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European society. The Church became a powerful institution that played a major role in politics and education. The Middle Ages also saw the rise of feudalism, a system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organization that was based on land ownership.Chapter 4: The Renaissance and Reformation.The Renaissance was a period of renewed interest in classical learning and culture. It began in Italy in the14th century and spread to other parts of Europe in the15th and 16th centuries. The Renaissance was characterized by a flowering of art, literature, and science.The Reformation was a religious movement that began inthe early 16th century. It was led by Martin Luther and other reformers who criticized the Catholic Church. The Reformation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testantism, a new branch of Christianity.Chapter 5: The Enlightenment.The Enlightenment was a philosophical movement that emerged in the 18th century. Enlightenment thinkers believed in the power of reason and science. They argued that people should be free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and that society should be based on rational principles.The Enlightenment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political and social thought. It inspire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 It also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deas about education, economics, and government.Chapter 6: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 a period of great technological change that began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It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machinesand factories that led to a dramatic increase in productio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ransformed the economy andsociety of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Chapter 7: The Modern World.The modern world refers to the period of history from the late 19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day. This period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continued technological and social change. The modern world has seen the rise of mass democracy,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global challenges.Chapter 8: The Future of History.The future of history is uncertain. However, there are some trends that suggest that the world will continue to change at a rapid pace. Technology will continue to play a major role in our lives, and new challenges will emerge. It is important to be prepared for the future and to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a better world for all.中文回答:第一章文明起源。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精讲精练参考答案第五单元走进社会1、在社会中成长(第一课时)(1)无法脱离社会而生存。
因为宇航员通过地面联络站与地球上的人保持密切联系,而其吃、穿、住、用等都来自地球。
(2)别离开生活水的海洋。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水滴离开了杯中水,很快就会干涸。
其实水滴和杯中水的关系就象个人和社会一样,人离开了社会,就不能像人一样生活,人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社会对人的性格、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说明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5)因为狼孩脱离了社会,所以无法向人一样生活。
只有在社会中,人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
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所以,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活。
(6)社会是一个群体组织,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
(7)社会镜子。
(8)B C2、在社会中成长(第二课时) A3、在社会中成长(第三课时)(1)学生是他们共同的身份,学校是他们共同的场所。
(2):网络的利弊的存在,要求我们提高上网时的自我控制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为学习和生活服务,做到“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3)A C (4)①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网吧惟利是图,纵容色情、赌博、不良游戏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为“电子毒品”的集散地,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②由于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控力不强,很容易沉迷于网络之中,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
(5)①我们要自觉抵制网络中的各种不良诱惑,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②由于我们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我们要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健康的上网。
4、社会舞台中的角色(第一课时)(1)满族、中国公民父亲工程师、厂长乘客观众顾客父亲、满族、中国公民厂长、工程师、顾客丈夫、女婿、儿子、家长儿子、满族、中国公民学生、乘客、游客工程师、教师、科学家(2)C5、社会舞台中的角色(第二课时)(1)对待同一事物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争执或隔膜尊重、包容、悦纳平等待人以平等、包容、悦纳的心态对待这种差异;两代人之间应加强沟通、协调,加深理解(2)成人仪式标志着同学们从此走进了人生道路上的新阶段,离未来可能扮演的各种角色的距离更进例如,面临的选择更多了,责任更重了。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P3问题与思考: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参考答案: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2、P4材料研读:《旧唐书.李密列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
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社会状况?参考答案:原因:隋炀帝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通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还多次巡游、三次东征,这一系列的徭役和兵役耗费人力、财力无数,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出现。
3、P5想一想:科举制的确立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参考答案: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4、P5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参考答案: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5、P5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高超。
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请查阅资料,并对照右图,分析赵州桥的特点。
参考答案:赵州桥结构科学,坚固耐用,防洪省料,造型美观,在中国甚至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P8材料研读: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参考答案: 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练习册答案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基础训练 1. D 2. B 3. D 4. A 5.B 6. B 7. D 8.C 9. C 10.D 11. A 12. B 13. B 14. B15. 时间人口垦田粮仓得出结论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总体特征社会经济繁荣导致因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16. 问题一:(1)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
(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问题二: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他对大运河的开凿持否定态度。
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因为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
他对大运河的开凿基本持肯定态度。
问题三:同意胡曾的观点。
理由是: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隋炀帝暴政的体现,也是导致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被*的原因。
同意皮日休的观点。
理由是: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的交通和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拓展与探究可从地理因素(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势等)、经济发展因素(农业发展、商业贸易、交通成本等)等去考虑。
第2课贞观之治基础训练 1. B 2. D 3.C 4. A 5. C 6. C 7. A 8. C 9.D 10. B 11. B 12.A 13. 括号中为正确:隋文帝(隋炀帝);李世民(李渊);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姚崇(魏征);魏征(杜如晦) 14. 问题一:唐太宗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
因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唐太宗重视民生的思想。
材料三说明唐太宗把魏征作为镜子,通过魏征来了解自己的得失,反映了唐太宗广开言路的开明思想。
问题三:反映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
《历史与社会》部分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一、基础巩固1.亚欧大陆,太平洋,印度洋,海陆兼备。
2.⑴农业;海上往来和发展海洋事业。
⑵亚欧大陆,中亚,西亚,欧洲。
⑶生存发展,自然资源,物质基础。
3.960万,欧洲,俄罗斯,加拿大,三。
4.黑龙江—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新疆的帕米尔高原;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5.300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东海。
台湾岛,海南岛。
6.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二、拓展提升1.C2.D3.A4.B5.A6.B7.C8. ⑴A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B俄罗斯;C哈萨克斯坦;D印度。
⑵我国南北跨纬度大。
⑶E渤海、F黄海、G东海、H南海,I台湾。
⑷海陆兼备。
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与各国海上往来和发展海洋事业;海域辽阔,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东部濒临海洋,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发展。
第二节行政区划一、基础巩固1.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特别行政区。
2.34,23,5,4,2。
北京,香港,澳门,一国两制,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二、拓展提升1.C2.B3.B4.C5.C6.B7.D8.⑴A蒙古,B印度,C朝鲜。
⑵D新疆,E黑龙江,F广西,N四川。
⑶略。
⑷黄海,南海。
⑸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
⑹新疆,内蒙古自治区,海南。
⑺略。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第三节众多的人口和多民族的大家庭一、基础巩固1.中国,13.7。
2.黑河——腾冲一线,人口稠密。
黑河——腾冲一线,人口稀疏。
3.56,汉,91.5%,8.5%,少数民族。
4.大杂居、小聚居。
东部和中部。
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
5.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宗教信仰。
6.壮族;回族;云南省;畲族。
二、拓展提升1.A2.D3.B4.D5.B6.C7.D8.⑴黑河,腾冲。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xx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面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写在下表相应的位置。
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1.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中国重归统一的事件是()A.隋灭陈B.隋朝建立C.唐朝建立D.唐灭陈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颂扬隋朝大运河的句子,句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A.北京B.杭州C.洛阳D.南京3.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创设了科举制度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4.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B.科举制C.郡县制D.行省制5.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隋朝修建大运河B.隋炀帝四处巡游C.隋炀帝的暴政D.隋炀帝长期对高丽用兵6.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B."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7.8世纪初,唐朝和吐蕃已"和同为一家"。
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A.回族B.藏族C.维吾尔族D.蒙古族8.中日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右图是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他是()A.鉴真和尚B.高僧玄奘C.阿倍仲麻吕D.马可波罗9.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七下历史同步精练参考答案七下历史同步精练参考答案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对于我们了解过去的文明、文化和社会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七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内容涉及了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
下面是七下历史同步精练的参考答案。
1. 第一单元:大秦帝国大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它的建立者是秦始皇,他通过统一六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秦始皇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这些改革对中国的后世影响深远。
2. 第二单元:希腊古国希腊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摇篮,它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希腊古国有着众多的城邦,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和斯巴达。
雅典是希腊的文化中心,有着独特的民主制度和众多的哲学家、艺术家。
而斯巴达则以军事强大而著名,它的军事训练制度成为后世军事教育的典范。
3. 第三单元:罗马帝国的兴衰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伟大的帝国之一,它的兴起和衰落是一个复杂而曲折的过程。
罗马帝国的法律制度、道路、军事组织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由于内部的腐败和外部的压力,罗马帝国最终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最终被推翻,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了一千多年。
4. 第四单元:佛教的传入佛教是一种重要的宗教和文化传统,它起源于印度,后来传入了中国。
佛教强调人的内心修行和超越世俗的欲望,对中国的哲学、文学和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也促进了中印两国的交流和文化融合。
5. 第五单元: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流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时期。
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和南方分别有着不同的政权和文化传统,北方的鲜卑族和南方的汉族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然而,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和南方之间仍然有着频繁的交流和文化融合,这种交流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七下历史同步精练的参考答案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堂精练65页29题答案1、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②《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③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单选题]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正确答案)D. ③④2、这支队伍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南宋人民爱戴,金军却很惧怕他们。
带领这支队伍的是() [单选题] *A.卫青B.岳飞(正确答案)C.辛弃疾D.文天祥3、59.岳飞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单选题] *A.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B.岳飞主张抗金,但被投降派杀害C.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正确答案)4、某旅行社从江西出发开展“重走长征路”的旅行探险活动。
根据当年的历史,活动的正确顺序应是①遵义会议会址②泸定铁索桥③瑞金革命根据地④甘肃会宁城()?[单选题] [单选题] *A. ③④②①B. ③②①④C. ①②③④D. ③①②④(正确答案)5、54.清朝闭关政策产生的恶果是()①使中国与世隔绝,国家闭塞②不能及时地学习先进发达的技术和文化③保护了中国不受侵犯④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单选题] *A.①B.①②④(正确答案)C.②④D.①②③6、52.以“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以八股文为答题形式的考试使科举制()[单选题] *A.与时俱进B.更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C.为国家选拔出务实、积极进取的人才D. 钳制人们的思想(正确答案)7、18.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单选题] *A.整顿吏治B.制定法律C.确立三省六部制(正确答案)D.实行科举制8、67、辽宋议和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答案【篇一: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规则之“源”(第一课时)[基础巩固]1.规章守则公约法律制度 2.规范准则 3.文字约定俗成风俗习惯4.d 5.c 6.a 7.d 8.a 9.c[拓展提升]1.d2.(1)游泳场馆的规定、兴趣班教学常规、超市管理条例、顾客须知、电影院管理规定、观影须知等。
交通规则(2)规则是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现,应生活的内容而存在。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有了它可以建立科学的生活规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并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规则之“变”(第二课时)[基础巩固]1.人类活动的范围 2.社会发展废止 3.国家法律社会制度4.d 5.d 6.c 7.a 8.b9.(1)成文规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约定俗成的规则:中国人年三十要吃团圆饭。
(2)太空交通规则的出现。
(3)2006年1月1日起,《农业税条例》被废止,这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宣告终结。
[拓展提升]1.(1)从没有裁判到使用裁判执法;从以吆喝、喊叫和手势行使职权到使用哨子执法。
(2)规则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3)略2.(1)交通井然有序的原因是人们遵守了交通规则。
交通混乱的原因是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离不开规则,当人们遵守规则时,一切井然有序,一旦失去规则,社会将混乱不堪。
规则标明了生活的规范,建立起生活的秩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生活中的文化传播(第一课时)[基础巩固]1.分享交换 2.商贸活动人类迁徙活动学校教育 3.传媒媒体 4.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 5.b 6.b 7.a 8.d 9.a 10.c [拓展提升]1.身体动作语言图画纸印刷术2.语言传播的方式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大约6000年前,随着科技的进步,传媒不断发展,文化传播的载体变得多种多样。
3.狼烟,主要使用在军事活动中,使用方便,但传播速度较慢,不易发觉,内容单一,缺乏形象感;钟鼓,主要用于时间提示,传播速度快,但传播内容简单,转瞬即逝,缺少形象感,不便于保存;梅花,主要用于个人之间,使用简便,传播速度慢,信息不清晰,使用范围小;鸿雁,主要用在相对较远的距离之间,传播范围受限制小,但使用不方便,传播信息量小。
七下历史课堂精练答案苏教版1、B.884年C.907年(正确答案)D.970年下列有关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正确答案)2、47.南宋时《朱子语类》中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记述:“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据此可见北宋政治制度[单选题] *A.旧弊虽除但新弊又渐生(正确答案)B.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C.成效符合宋初君臣构想D.分化兵权导致地方财政困难3、48.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
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单选题] *A.兴办太学B.平抑物价C.盐铁专卖D.统一铸币(正确答案)4、乐府诗主要是什么加工而成的()[单选题] *A.风、雅、颂(正确答案)B.楚辞C.汉赋D.民歌5、曹操在哪场战役中大败袁绍()[单选题] *A.官渡之战(正确答案)B.赤壁之战C.讨伐董卓D.合肥之战6、《掷铁饼者》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
它属于( ) [单选题] *A.希腊神话B.希腊建筑C.希腊史学D.希腊雕塑(正确答案)7、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单选题] *A. 发生背景B. 胜利原因(正确答案)C. 发展历程D. 历史意义8、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单选题]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B.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正确答案)C.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D.甘英到达了波斯湾9、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是()[单选题] *A. 唐高祖B. 唐太宗(正确答案)C. 武则天D. 唐玄宗10、12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的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市政官”。
精讲精练2022版答案历史与社会七下1、下列关于罗马共和国的表述,错误的是( ) [单选题] *A.经过不断扩张,公元前2世纪,罗马取得了地中海地区的霸权B.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C.共和国后期,斯巴达克起义打击了罗马的统治D.公元前2世纪,地中海成了罗马共和国的“内湖”(正确答案)2、86.某同学在撰写的历史人物小论文中提到了“五禽戏”“麻沸散”,这个历史人物是()[单选题] *A.扁鹊B.商鞅C.华佗(正确答案)D.张仲景3、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单选题] *A. 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正确答案)B. 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C. 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4、49.“一度称雄漠北统治契丹的突厥、回纥已经风光不再,而晚唐五代之际中原政权衰微分裂,自顾不暇,都给辽太祖和契丹民族的登台亮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这说明[单选题] *A.此时的突厥、回纥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B.中原政权决定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状况C.辽的兴起和时代大环境有重要关联(正确答案)D.辽的勃兴完全依靠时代大环境5、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本质上的共同点是()[单选题] *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B.剔除不适应党史社会需要的思想C.为削弱诸侯势力提供理论依据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正确答案)6、76.余秋雨先生说过:“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他们共同心仪宋朝的原因是①社会经济繁荣②国家统一强大③科技发达④都市生活繁华热闹[单选题] *A.①②③B.①③④(正确答案)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圣经》里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
”在这里曾经孕育的古文明国度是( ) [单选题] *A.古希腊B.古埃及C.古巴比伦(正确答案)D.古罗马8、一位同学要按照北京城的历史沿革参观以下地点,顺序应为()①元大都城墙遗址②明城墙遗址③金中都水关遗址[单选题]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正确答案)9、46.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答案【篇一: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作业本参照答案--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规则之“源”第(一课时)[基础稳固]1.规章守则条约法律制度2.规范准则3.文字商定俗成民俗习惯4.d 5.c 6.a 7.d 8.a 9.c[拓展提高]1.d2.(1)游泳场馆的规定、兴趣班教课惯例、商场管理条例、顾客须知、电影院管理规定、观影须知等。
交通规则(2)规则是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现,应生活的内容而存在。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有了它能够成立科学的生活规范和优秀的社会次序,并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规则之“变”第(二课时)[基础稳固]1.人类活动的范围2.社会发展取消3.国家法律社会制度4.d 5.d 6.c 7.a 8.b9.(1)成文规则:《中学生行为规范》;商定俗成的规则:中国人年三十要吃团聚饭。
(2)太空交通规则的出现。
(3)2006年1月1日起,《农业税条例》被取消,这标记着在中国连续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宣布终结。
[拓展提高]1.(1)从没有裁判到使用裁判执法;从以吆喝、喊叫和手势履行职权到使用哨子执法。
(2)规则应依据实质需要不停地改正和完美。
(3)略2.(1)交通有条不紊的原由是人们恪守了交通规则。
交通杂乱的原因是人们都不恪守交通规则。
(2)“没有规矩,不可方圆”,生活离不开规则,当人们恪守规则时,全部有条不紊,一旦失掉规则,社会将杂乱不堪。
规则标了然生活的规范,成立起生活的次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生活中的文化流传(第一课时)[基础稳固]1.分享互换2.商贸活感人类迁移活动学校教育3.传媒媒体4.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5.b 6.b 7.a 8.d 9.a 10.c[拓展提高]1.身体动作语言图画纸印刷术2.语言流传的方式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大概6000年前,跟着科技的进步,传媒不停发展,文化流传的载体变得多种多样。
3.狼烟,主要使用在军事活动中,使用方便,但流传速度较慢,不易觉察,内容单调,缺乏形象感;钟鼓,主要用于时间提示,流传速度快,但流传内容简单,片刻即逝,缺乏形象感,不便于保留;梅花,主要用于个人之间,使用简易,流传速度慢,信息不清楚,使用范围小;鸿雁,主要用在相对较远的距离之间,流传范围受限制小,但使用不方便,流传信息量小。
参考答案第五单元走进社会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社会伴我长大当堂训练1、出生之日2、人在社会中成长3、C4、A5、A6、C课后作业1、D2、A3、B4、D5、C6、B7、细胞——生命光——彩虹花瓣——花朵8、学生、教师、汉族、黄色人种等社会是个大舞台当堂训练1、D2、A3、A4、C5、知识水平品德远大的志向课后作业1、D2、D3、略4、略5、略第二课社会舞台中的角色变化的社会角色当堂训练1、社会角色2、不断变化着3、A4、B5、A6、在公交车上——乘客在医院就医——病人在旅游景点旅游——游客在学校上课——学生在书店买书——顾客课后作业1、D2、B3、A4、略5、略6、略不同角色的相互理解当堂训练1、观念、尊重、包容、悦纳2、沟通、协调3、代沟4、A5、C6、C课后作业1、B2、C3、D4、D5、C6、C7、(1) 代沟由于两代人生长于不同的文化坏境,接受不同的教育等原因造成的。
(2) 答题要点: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有助于消除代沟。
演好自己的角色当堂训练1、不断学习训练2、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3、B4、B5、C课后作业1、D2、B3、C4、略5、略6、略第三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关于规则的故事当堂训练1、规范准则2、文字约定俗成3、C4、D5、B6、D课后作业1、B2、C3、D4、A5、D6、A② B⑤ C① D③ E④7、略8、出行:遵守交通规则,汽车不能代人,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乘车要购买车票,按秩序排队上车等在校学习: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课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爱护公物,损害公物要赔偿,课间不在楼道里面打闹等购物:自觉遵守超市、商场的秩序,购物要排队等参观游览:自觉维护公共秩序,自觉爱护公共设施,不乱写乱画,不毁坏花木等观看电影:注意剧场秩序,不得大声喧哗等生活离不开规则当堂训练1、法律2、尊崇法律法律3、C4、C5、C6、B7、C课后作业1、 A2、B3、D4、A5、D6、步行注意信号灯禁止行人通行注意危险7、(1)略(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离不开规则。
精讲精练2022版答案历史与社会七下1、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单选题] * A.赵高B.杨国忠C.秦桧(正确答案)D.李林甫2、96.下图为我国考古发现的秦汉时期的书写材料。
它印证了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前,秦汉时期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单选题] *A.甲骨B.铜器C.简帛(正确答案)D.纸张3、口号往往反映一场运动的目的和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自强求富”“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反映的时代特征是()?[单选题] *A. 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B.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正确答案)4、44.一个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开国皇帝,却能够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成吉思汗等雄君霸主并称于世;一袭黄袍加身,成就了他的霸业,开创了以文臣治国、重文轻武的时代。
材料中的这位“开国皇帝”是[单选题] *A.李世民B.赵匡胤(正确答案)C.杨坚D.赵构5、俗话说“相逢一笑泯恩仇”,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但其中第二次合作是外力迫使的。
“外力”是指()?[单选题] *A.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正确答案)C.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6、《通典食货上历代盛衰户口》中记载:至开元十三年,“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益……远适数千里,不持刀刃。
“材料反映的盛世局面是()[单选题]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正确答案)7、隋朝平陈的第二年十一月,旧陈的中心地带吴会地区就发生过大规模的叛乱:“陈之故境,大抵皆反。
”隋文帝经两年用兵才平定了江南的叛乱。
可知隋朝修建大运河的目的包括()[单选题] *A.加强南北经济交流B.满足都城粮食需要C.巩固对江南的统治(正确答案)D.满足统治者的私欲8、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