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学案:91守护生命(2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157.11 KB
- 文档页数:10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9课守护生命》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守护生命》以“生命至上”和“关注生命安全”为主题,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理论知识和生活实例,旨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守护生命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
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的生命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培养学生守护生命的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安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难点:培养学生守护生命的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境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生命、守护生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新闻报道,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时间:45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成长过程中的照片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是如此美好,我们应该如何守护生命?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生活案例,如意外事故、突发疾病等,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3.操练(10分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如火灾、地震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逃生和救援过程,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4.巩固(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让学生认识到守护生命的重要性。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教学设计42%28%8%15%7%车祸溺水摔落烧伤或灼伤意外中毒计资料【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所看到的,这组数据显示的就是每年造成少年儿童意外死亡的五大原因,我国每年有许多儿童因各种灾害和意外伤害而死亡。
意外伤害已经成为中国1岁至14岁少年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成为比疾病还要可怕的杀手。
因此,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板书)【教师过渡】生活中我们有可能会遇到许多灾难,下面我们就以交通事故、火灾、地震为例,重点讨论一下,遇到下列险情,你将如何开展自救自护?多媒体展示:看图片,讲方法交通事故火灾地震【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后,展示自救自护方法。
【教师小结】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还需要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当灾害或灾难发生时,尽量控制自己的恐慌情绪,依靠理智作出正确抉择,恰当地使用救护方法。
4.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掌握一些基(板书)环节五:生命之花共呵护【教师寄语】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一盆小花,大家知道是什么花吗?我希望通过大家的精心呵护和细致照顾,让它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在不久的将来,一起去欣赏并感受这株生命之花我们展现出的精彩与美好。
大家说好不好?有请我们的班长,请你代表全班同学收下这份礼物。
多媒体展示:【学生活动】欣赏花朵,感悟生命本环节通过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小结本框的主要内容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命也是可贵的。
我们要在今后的生活中爱护生命,关心健康,自救自护,培育精神。
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美丽,开得精彩,让我们的生命之树生机勃勃,郁郁葱葱!听教师梳理并做好笔记,对已学内容进行巩固,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课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提供条件。
板书设计课后任务通过不同形式的个人创作,如图片、文字、歌曲、舞蹈等,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情感体验。
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详细教案知识目标:明白如何爱惜躯体,把握一些大体的自救自护方式。
明白如何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能力目标:提高平安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大体的自救自护。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定和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爱惜躯体,增强平安意识、自我爱惜意识。
认同中华文化,宏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重点:爱惜躯体难点:养护精神导入:出示地震疏散演练图片、火灾疏散演练图片、防踩踏疏散演练图片:什么缘故学校每一年都要进行这些演练呢?因为生命是宝贵的,要学会守护生命。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
因为生命包括躯体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
因此守护生命,既包括守护躯体生命,又包括守护精神生命。
正课教学:环节一:一、如何守护生命?出示学习目标:一、如何守护生命?二、精神发育与物质有什么关系?过渡:躯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一、守护生命第一要爱惜躯体,关注自己的躯体。
关切躯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大伙儿关切自己的躯体状况吗?请做以下小调查:一、你天天早晨都吃早饭吗?二、你是不是有过熬夜打游戏或追剧的经历?3、你是不是食用过“三无”食物或碳酸饮料呢?4、你的体重是不是太轻或过重呢?过渡:躯体是革命的本钱,必然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生命负责。
怎么做,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出示图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规律的作息充沛的睡眠,良好的卫生适应,注意爱惜视力,按期做躯体检查,远离有害物质,不滥用药物等等。
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过渡:适才大伙儿说到:过重的学习压力不能保证充沛的睡眠,乃至让人产生轻生的念头。
咱们来看这位学生的求救信:一封求救信:这些天,我烦躁不安,十分苦恼。
我已经很拼命地在学习了,可成绩确实是上不去。
在家里,父母整日追问成绩,我感受不抵家的温暖和父母的爱。
守护生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白健康的生活方式,明白得养护精神的重要性,把握有关自救自护方面的常识。
2.能力目标:提高平安防范的能力,把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方式,培育合作探讨和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正确的生命观和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提升体验真、善、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自救自护的方式。
【教学难点】守护精神家园,发扬民族精神。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呈现PPT内容,导入新课]2016年6月16日,全世界第六个迪斯尼主题乐园在上海正式营业。
伴随着这一盛事,“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利弊之争再起波澜。
事实上,二者之间的争辩一直没有停止过。
故宫古色古香的大殿一角开起了星巴克咖啡、大连市区内显现大量日式风格的屋子、圣诞老人为中国的小孩们预备了礼物、情人节击垮七夕节,千年相思抵只是一支玫瑰、日本动漫在中国大行其道、哈利波特一晚上间让中国的小孩们为之神魂倒置、中国的儿童读物销售量远远不及《名侦探柯南》《哈利波特》、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吸引了小孩们的目光……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这一现象和咱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咱们一路来进入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的学习。
二、探讨新知1. 爱惜躯体活动一: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PPT播放健康生活方式的幻灯片,让学生对照检查,看自己有哪些对健康不利的适应,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师总结:咱们的生命以躯体为基础,守护生命第一要关注自己的躯体。
关切躯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活动二:探讨与分享——“如何对待自己的躯体健康”PPT展现材料社会新闻链接一天早上,杭州主城区某小学发生了一路学生跳楼事件,一名四年级的男生从教学楼上跳下。
幸运的是,他没有生命危险,只是双脚骨折。
据班主任教师反映,当天早上8点多,晨读快终止了,班主任在收作业时,发觉该男生的作业没有做。
由于那个男生已经有一个礼拜没有做作业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守护生命”,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章第一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逐渐接触到社会的复杂性,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
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4.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
2.难点: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中困难和挑战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心理素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场景和道具,用于实践操作。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大自然的美景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和美好。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守护生命的案例,如遇到火灾、溺水等情况时如何自我保护。
守护生命的教案【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作为七年级学生,小学和初中班会课上接受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对于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中学生受挫能力比较弱,自杀,自残隐患依然存在。
部分学生缺乏健康意识,甚至有时会任意挥霍自己的身体资本。
由于中学生受年龄限制,生命经验不足,当自己的生命面临险境时,有时会缺乏自救或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由于辨别是非能力差,可能会受一些不良诱惑的影响,出现思想偏差,从而导致“精神缺钙”。
所以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政治认同: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道德修养: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法治观念: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健全人格: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 - 些基本常识责任意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重点难点】(一)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维护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
2.掌握自救自护方法和一定的健康救护常识。
难点掌握自救自护方法和一定的健康救护常识。
【新课导入】【新课讲解】(一)新课讲解知识点1 爱护身体怎样爱护身体呢?(1)三幅图片,(锻炼身体、生病去医治、早睡早起)提问:哪幅图片不是爱护身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继续看图说话:四幅图片(吸烟、自杀、自残、滥用药物)成长中的我们会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内在的感受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爱护我们的身体就应该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3)放警报,大喊地震来了(看反应,做总结)学生有着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接下来,我们完成探究与分享活动(交通事故、发生火灾)小组讨论,应对以下灾害或灾难的自救自护方法(任选其一),交通事故(提示:分为公交车和小轿车,从发生时、被抛出、翻车三种情况分析)学生演示,老师评价。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课时《守护生命》教学目标:政治认同: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道德修养:养护我们的精神,守住自己的心灵,追求真善美;法治观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健全人格:了解爱护身体、养护精神的一些具体做法;责任意识: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教学重点:爱护身体,养护精神教学难点:明晰自己生命的意义。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一名学生考试不理想,压力过大,跳楼身亡,对此人们纷纷表达惋惜之情,引出学生对生命的感受。
二、出示教学目标:1.如何爱护身体?2.为什么需要养护精神?3.精神发育和物质支持的关系是怎样的?4.如何养护精神?5.如何守护生命?三、新课学习|(一)、爱护身体1.情景话题:阅读P99,思考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抽学生回答)2.探究与分享:阅读P100,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明确: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3.阅读P101,情景图片展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学生看书,思考回答问题。
明确:合理的饮食、有规律的作息、适量的运动、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护视力、远离有害物质、了解自己对那些药物过敏、不滥用药物、了解家庭成员健康信息、定期做体检等。
4.我们开课讲的那位跳楼的学生为什么作出过激行为?明确: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住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
5.伤害身体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
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自救自护方法,小组合作把P101、P102应对灾害的自救方法填写在横线上。
守护生命【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情感;弘扬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能力目标: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
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的一些基本知识,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爱护身体难点:如何养护精神【课堂流程】引入新课交流独学师生交流合作展示小结点评提升2分钟3分钟10分钟5分钟15分钟5分钟【引领独学】(独学要求:①课前认真预习课文,读懂教材,梳理知识要点并用红笔勾画出重难点知识;②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引领读学题可用关键词或关键句作答。
)1、守护生命需要做到哪些?2、爱护身体应注意什么?3. 守护生命为什么需要养护精神?4、如何养护精神?【合作探究】探究与分享一:运用你的经验P991、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2、我们应该如何守护生命?探究与分享二:P100案例中,小伟因为经常熬夜看比赛导致身体状况变坏,甚至出现突然晕倒。
1、小伟的问题出在哪?2、针对小伟的情况,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办才能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呢?探究与分享三: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
1、发生地震时怎么办?2、发生火灾时怎么办?探究与分享四:我们在行动1、我们需要养护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充实我们的生命?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3、我们学校开展过哪些养护精神的活动?【课堂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教学对象:七年级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
“认识自我”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自尊自强”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二)能力目标: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三)知识目标: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七年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期,心理情绪变化不定。
尽管他们尚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急于摆脱成年人的束缚。
他们对周围的事情充满了好奇,但又缺乏一定的判断力,且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足。
意外伤害是儿童健康和安全成长的重要威胁。
面对挫折有时候无法承受而进行自我伤害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
本课旨在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对生命负责任,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这是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本课的教学思路:创设情境,讨论如何守护生命——讲授故事,引导如何爱护身体——进一步深化,养护精神——感悟发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二)教学方法运用1.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守护生命的重要性2.小组讨论法:通过讨论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守护生命-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守护生命”的基本含义和行为规范。
2.理解生命的可贵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
3.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守护生命”的含义2.“守护生命”的行为规范3.生命的可贵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守护生命”的基本含义和行为规范。
2.理解生命的可贵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2.观看视频3.讨论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问学生生命的可贵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生命有多么的珍贵呢?如何才能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呢?”2.观看视频观看PPT中提供的生命珍贵的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案例一:学生小明在上学路程中看手机不看路,跟同学嬉闹,没有听路口卫士的指示,不慎被一辆汽车撞倒•案例二:某饭店因为利润原因,不按照食品安全生产要求,加工食品的卫生条件较差,导致多名消费者食物中毒教师让学生分别以“守护生命”的角度,分析以上两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守护生命”的行为规范。
4.总结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学生对“守护生命”的认识。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点。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关注身边发生的掏命事件。
六、课后作业1.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生命的可贵,提出意见,撰写开题章节或设计海报。
2.学生通过搜索网络,了解一起守护生命的行为,并进行记录和分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守护生命”的基本含义和行为规范,同时引导学生对生命的重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
但教师也发现,本节课中缺乏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接下来需要进行改进与完善。
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1叢拷今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能力目标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守护精神更需要关注精神的养护一、导入新课照片拍摄于2015年,照片中的小孩名叫Hudea ,拍照的时候只有4岁。
他在哈马轰炸后失去了父亲,随后他和母亲以及三个兄弟姐妹一起住到了土耳其边境的一个难民营。
“他的脸立刻收紧。
他咬着下嘴唇,慢慢地举起了手。
他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
要宽慰这个把照相机当成手枪的孩子并不容易。
”读了这个故事,你对守护生命有什么认识?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爱护身体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1)展示关于爱护身体的名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毛泽东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陶行知健康是对于自己的义务,也是对于社会的义务。
——富兰克林(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的?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守护牛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牛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生活习惯体育课后,大汗淋漓地冲进教室小李同学迅速打开空调,温度调到最低16°Co站在空调口处吹风乘凉,心满意足地喊着:“热死我了!好凉快!”其他同学也纷纷凑过来。
空调的风又强又冷,小张同学却用校服把头包起来,一边喝水,一边在教室里溜达。
很多同学看到小张的样子,乐得前仰后合,说:“哇! 看,多像翠花儿!”(1)小李和小张谁做得对?提示:运动后直吹空调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的,小张同学做得更好,因为,他懂得如何爱护身体。
爱护身体首先要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的生活习惯。
《守护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生命可贵,树立守护生命的责任意识,增强安全意识。
养成关心身体状况的习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以及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对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能力目标: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形成一定的分析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
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和调控情绪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守护生命包括爱护身体、关注心理健康和养护精神三个方面;理解自己的生命是宝贵的;理解关心身体和心理状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
理解精神富足,养护精神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守护生命要做的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
分析:初一的学生对于生活习惯问题认识不深,自制力差;需要引导学生重视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并且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重要性,明确这是一种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并乐于落实到行动中。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歌曲《健康歌》问题:这首歌给你怎样的启示?【归纳】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和健康是最基本的,珍视生命、守护生命是国家的责任。
守护生命也是我们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
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究如何守护生命。
【新课讲授】出示学习目标:(一)明确爱好身体的要求(二)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三)懂得养护精神的要求预习交流略【现身说法】老师是腰间盘突出,你知道吗?之前有个不良的生活习惯,久坐不动。
环节一:爱护身体(一).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生活习惯【问题】请大家说一说不良生活习惯有哪些?【归纳并展示】同学们身边的不良生活习惯有:不爱喝白开水,着迷喝饮料;爱吃垃圾食品;暴饮暴食;不吃早饭,熬夜等等。
【展示情景互动体验】现代人八大不良生活习惯你有吗?1.久坐不动2.不吃早饭,饮食不规律3.疏少肉多,饮食结构不合理4.出门打车,上下楼坐电梯5.长期熬夜,顺带吃宵夜6.平常自我感觉良好,小病扛,大病拖7.提神:喝咖啡,吸烟8.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不会适当的梳理心情【提问】你言我语:我们要培养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组活动】探究一:健康生活方式大比拼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有关健康生活知识问题:通过比拼你得到什么启示?【教师点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
《守护生命》一、教材分析本次的教学设计内容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的第一框题,课题是《守护生命》。
本课时首先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对生命的敬畏,珍爱自己的生命,关怀他人生命,自觉走上道德的生活。
其次,结合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学会从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两方面来守护生命,引领学生既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培养维护健康、危急情形下自救自护的意识和能力,又要追求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
这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识,起到‚承上‛的作用。
所以,《守护生命》在本课中处于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他们比小学生有了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眼界,获得的信息量较大。
但他们对事物或观点的分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控能力尚不甚强,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以及所见到的社会现象不能全面分析,容易陷入迷茫和彷徨,经常只看到社会上消极的东西,缺乏正确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本课时就是针对中学生这种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的。
通过教与学、活动与体验等,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情怀,使学生从认识生命到探究生命的意义,明白要珍爱生命,守护生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标准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
‚自尊自强‛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爱护身体,关注自己的精神发育,增强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七年级上册4单9.1——守护生命【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生命的珍贵,懂得珍爱生命,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懂得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能力目标:掌握爱护自己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方法,知道在细节之处珍爱自己的生命知识目标:知道生命来之不易,了解爱护身体与精神的方法,懂得应该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爱护身体养护精神的具体方法教学难点:爱护身体养护精神的具体方法【教学方法】故事分享,感受交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
这么一个生活在盲聋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到处奔走,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海伦·凯勒在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看到世界,将会去做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帮助过自己和爱着自己的人,以及去感受自然,品味世界!生命不可能十全十美。
海伦·凯勒虽然生活在黑暗中,但是她没有放弃生命,依然肯定自己的生命,悦纳自己的生命。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同时还为其他残疾人造福。
因此,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放弃生的希望,在肯定自己生命的同时,还要悦纳其他的生命。
读了海伦·凯勒的故事,你对守护生命有什么认识?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1.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2.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3.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4.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9.1 守护生命(2课时)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守护生命”,指的是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守护生命,其核心是爱护身体,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养护精神,过充盈的精神生活,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通过话题讨论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框与前后两课联系紧密,因此在第四单元中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初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的重点是爱护身体、养护精神,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讨论、反思、探究、分享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守护生命,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
二、目标及其解析
(一)目标定位
1.了解守护生命包括哪些?
2.知道爱护身体的重要性
3.理解守护生命更需关注精神养护
(二)目标解析
1.了解守护生命包括爱护身体、关注心理健康和养护精神
2.知道爱护身体的重要性即知道自己的生命是宝贵的;理解关心身体和心理状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
3.理解守护生命更需关注精神养护即理解精神富足,养护精神的意义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缺乏必要的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缺少必需的自救常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关键期,心理情绪变化不定。
尽管他们尚不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但急于摆脱成年人的束缚,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些叛逆倾向,并格外倾心于用比较极端的方式释放压力。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讨论、反思、探究、分享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守护生命。
关键是引起学生的共鸣,在生活中学会守护生命。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多媒体教学
这样可以更直观、生动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情境导入
展示情景1:Twitter上引起热烈讨论的一张照片。
小女孩名叫Adi Hudea,4岁。
照片拍摄于2015年,叙利亚与土耳其交界的Atmen难民营。
看到摄影师举起长长镜头对准她的时候Adi以为那是一把枪。
于是,她举起双手表示投降。
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受到万千宠爱的宝贝却要随时要面对着人生的终极威胁 ----死亡。
当时,她抿着嘴,恐惧发自内心,浑身颤抖,举起双手的动作如此熟练。
展示情景2:这张照片拍摄于2015年也门撤侨现场,中国海军姐姐牵着这位小妹妹准备登上回中国的军舰。
问题:两个战火中的小女孩何以震撼全世界?
过渡: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和健康是最基本的,珍视生命、守护生命是国家的责任。
守护生命也是我们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
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究如何守护生命。
第一部分自学部分
1.怎样爱护我们的身体?
(1)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当某些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不要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
(3)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为什么要养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