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79
专题突破练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这要求( )①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实现共同富裕③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④实现整齐划一的富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021年1月,《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显示,中国将向欧洲企业放开汽车领域的投资限制,并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准入。
我国企业也在与国际高手“过招”的竞争中,提升了技术水平、磨炼了竞争本领,向市场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但创新能力不足,适应能力较差的企业将会面临“出局”的风险。
下列关于《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带来积极影响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外资汽车投资增加→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主体活力②完善市场竞争规则→外资大幅进入→改善所有制结构→提高汽车业盈利能力③改革资本市场机制→发展数字经济→繁荣汽车消费市场→满足多元化的需求④实施主动开放战略→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市场营商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河北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山西省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上海市建立法治保障共同体,浙江省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随着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发挥作用,我国新设市场主体数量重新恢复增长。
假如请你为上述报道设计一个标题,下列选项最合适的是( )A.落实行政监督,加强宏观调控B.完善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C.改善营商环境,激发主体活力D.健全法制体系,坚持依法治国4.2021年1月7日,由中国水权交易所确认的全国首宗城市雨水水权交易鉴证书在湖南长沙颁发。
中国水权交易所颁发的这宗鉴证书分为两套,内容如下。
这体现出( )①增加自然资源使用价值,能够实现资源变资产②只有支持生态产业的发展才能推动资源再利用③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再利用有利于降低环卫成本④推动生态价值市场化利用,可以助推绿色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某能源公司积极顺应国家政策,开发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实现矿山资源的再利用,利用大数据构建集回收网络市场交易、加工利用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链,形成能源科技创新上下游联动的协同发展模式。
微专题四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一、选择题1.(2022·福建龙岩三模)由于缺乏稳定的劳动关系,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往往难以获得工伤保险保障。
职业伤害保障,就是为该类人员创设的“新型工伤保险”。
《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提出,2022年将持续推进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要求相关企业在政策指导下积极参与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这表明( D )①通过初次分配能更好拓宽社会保障领域和覆盖面②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社会公平③通过政府与企业责任共担来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功能④应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有相应社会保障权益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提出,2022年将持续推进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要求相关企业在政策指导下积极参与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这表明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有相应社会保障权益,以促进社会公平,②④符合题意。
社会保障属于再分配,不属于初次分配,①错误。
推进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要求相关企业在政策指导下积极参与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不涉及社会救助,③与题意不符。
2.(2022·遵义三模)某村境内地势低洼,有上千亩废旧鱼塘和滩涂资源,通过规划把区域内的鱼塘和滩涂整合为成片的大鱼塘,并在鱼塘上建设光伏发电站项目,形成了“上面发电、下面养鱼”的发展模式。
目前,该水面光伏电站每年可产生效益1 800万元。
该发展模式能够( A )①形成农村产业生态链,助力乡村振兴②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扩大农村产业规模③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释放农村经济活力④改善农村生产关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该发展模式整合鱼塘和滩涂资源,形成“上面发电,下面养鱼”产业生态模式,这种模式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激发经济活力,助力乡村振兴,①③符合题意。
专题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3·河南新乡三模)T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以优质供给带动消费升级和内需扩大,推动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列做法符合上述要求的是()①多种消费券叠加发放,提振消费信心②健全就业服务平台,增加劳动者收入③发展绿色农业,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④推动旅游与体育、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3·四川南充三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
下列措施符合加力提效要求的是()①加大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调节→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潜力充分释放②适当缩小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刺激社会投资增加→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③降低中小微企业增值税起征点→减轻企业税负→促进转型升级和激发市场活力④健全基础研究投入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23·陕西汉中二模)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面对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针对性……赤字率拟按3%安排。
今年的赤字率比去年提高0.2%。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赤字率的提升,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②赤字率的提升,促进了融资成本稳中有降③赤字率的确定,有效刺激社会总供给④赤字率的确定,统筹了经济发展和安全关系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4.中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①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③能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④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3·山西运城三模)近年来,中央财政始终将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基本工资、保基层运转)作为预算安排的重中之重,加快财政资金的分配、拨付和使用,推动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专题强化练(四)高质量发展与对外开放一、选择题1.“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国梦的一部分。
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章强调:“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这一规定()①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隐患②要求企业把社会效益作为经营的直接目的③把坚持绿色原则上升为民法基本原则④实现了法治保障与新发展理念的同频共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从根本上消除”夸大了题中规定的作用,①排除。
企业把盈利作为经营的直接目的,②错误。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倡导绿色发展、绿色消费等,是把坚持绿色原则上升为民法基本原则,实现了法治保障与新发展理念的同频共振,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答案:D2.2020年5月,G公司“青春光明行·爱心助脱贫”扶贫产品网络直播销售火爆举办,累计观看人次80余万,成功带货3 600单,净收入30多万元。
由此可见()①主播热度能增加商品价值量和销售量②网络直播销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③坚持脱贫直播方向促进了产业间融合④网络直播销售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主播热度,①说法错误。
扶贫产品通过网络直播促进销售,贫困地区和人民获得更多收入,说明网络直播销售能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②符合题意。
脱贫直播方向与促进产业间融合没有因果关系,③排除。
扶贫产品网络直播累计观看人次80余万,成功带货3 600单,净收入30多万元,说明网络直播销售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答案:C3.北斗地图APP是精准导航服务工具,其开发完成标志着我国国产卫星导航的发展迈入新阶段。
可为广大用户提供移动、实时的定位、导航以及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更多的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终端将摆脱对美国GPS的依赖。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成功,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全天候的高精度全球定位服务。
专题4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难点一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特别提醒】按劳分配一定是在公有制范围内进行的,但公有制范畴内的分配并不都是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按资本、技术、管理要素参与分配,同样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收入是一种平均分配方式。
2.分配原则(1)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知识拓展】1.多模块角度理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经济生活角度理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2)政治生活角度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与措施,可联系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职能与宗旨原则,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等。
(3)生活与哲学角度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与措施,可联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联系的观点、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知识。
2.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难点二国家财政1.财政收入与支出2.财政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3.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实施【知识拓展】如何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大力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这是发挥财政作用的根本性措施。
(2)确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实现国家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居民收入的合理增长。
(3)调节国债发行规模,保持合理的财政赤字率。
(4)调节财政收支结构,在经济过热时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在经济下行时减少财政收入,加大财政支出。
(5)加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维护社会公平;加大财政对公共设施、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支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难点三 征税与纳税 1.全面认识税收2.几个常见税种的作用3.如何保障税收收入,发挥税收作用(1)公民: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纳税,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2)国家:完善税收和财政制度;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严惩违反税法的行为;加强税收宣传,引导人们自觉依法纳税。
(3)企业:要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2014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检测一、选择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3·石家庄部分学校联考)“双十一”忙扫货,“双十一”后忙退换货。
由于商品规格不合格、卖家发错货、质量不佳……网购“狂欢日”后,有关“退货”的各种吐槽就一直不断。
这表明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固有弊端②要提高经营者的道德水平和责任意识③只有宏观调控才能消除市场调节的缺陷④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电子商务的监管力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2013·重庆文综,2)下图反映了近几年我国生猪出栏价频繁波动的现象,“价高伤民、价贱伤农”。
对此,正确说法是①生猪出栏价频繁波动违背价值规律②价格处于低谷时,生猪处于卖方市场③加强市场信息预警有助于减小生猪出栏价波动幅度④缓解“价高伤民、价贱伤农”问题需要加强实现调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有专家指出,2013年将是世界货币战争进一步激化的一年。
继美国2012年12月推出第四轮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后。
2013年1月22日,日本央行宣布采取迄今为止最激进的货币量化宽松措施。
全球货币战争愈演愈烈,这不仅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威胁,而且给本来就脆弱的全球经济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这说明经济全球化①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他们为了本国利益大肆损害他国的利益②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会带来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③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最主要根源④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极大威胁,发展中国家应坚持独立自主避免其消极影响A.①②B.②④ C.①④ D.②③4、(2013·四川文综,3)2013年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正回购(央行向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430亿元,这是央行今年第九次开展正回购市场操作。
央行正回购的连续实施,其意义在于A.调节货币供应,释放通货膨胀压力B.引导利率下行,激发企业投资需求C.宽松货币供应,预防经济增速下滑D.稳定利率水平,保障居民储蓄收益5、(2013·江苏单科,12)贸易摩擦增多是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贸易大国的伴生现象。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选择题1.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在利益的驱使下,非法收集、倒卖个人信息的黑色经济链条已现端倪。
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于2013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个人信息保护”专项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
A.有利于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调节的弊端B.可以发挥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使个人信息成为无形商品C.可以更好依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D.可以使公民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诉求得到彻底有效的解决解析该标准的颁布实施不属于经济手段,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而无法克服市场调节的弊端,故A错误。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政府,故B错误。
D说法太绝对,只能是有利于公民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诉求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不是“彻底”有效的解决。
所以,C说法符合题意,正确。
答案 C2.2013年,我国牢牢地把握住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以及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
这是基于()。
①发展生产力的需要②实现同步富裕的需要③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④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需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②“同步富裕”说法错误;④说法错误,应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①③符合题意。
答案 B3.针对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问题,商务部部长助理房爱卿表示,商务部将与相关部门协调,降低税费,包括减免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土地税、房产税等。
下列与此体现的宏观调控手段相一致的是()。
①严把土地闸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②上海市房产税实行差别化的比例税率③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④各地方政府按照《食品安全法》等要求,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检查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材料中的“降低税费”措施属于经济手段,②③与此一致;①属于行政手段,④属于法律手段。
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典例例1.(2020·新课标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组织形式,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具体农场。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并再次强调要坚持家庭经营基础地位,突出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近年来,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迅速,数量已经超过87.7万户,据2019年农业农村部信息:我国家庭农场大多由小农户升级而来,经营规模在20~200之间;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种养结合,其中种植业农场有56.1%采用了喷灌技术,养殖业农场有近80%进行了粪便资源化、综合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在不少家庭农场中,父辈负责生产、子女负责营销,经营的农产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全国有36.9%的家庭农场加入农民合作社,参与和分享农机、良种、技术、订单等服务。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发展家庭农场对于激发乡村经济活力的积极作用。
【答案】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使先进农业技术应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推进农业品牌化、专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拓宽农民合作社服务范围,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解析】本题以家庭农场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家庭农场的提出及国家对家庭农场的态度和政策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发展家庭农场对于激发乡村经济活力的积极作用。
设问属于作用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
考生研读试题材料,分析2019年农业农村部信息,提炼归纳答案要点:①材料信息:我国家庭农场大多由小农户升级而来,经营规模在20~200亩之间。
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可得:发展家庭农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
专题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选择题1.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自2020年1月1日起,停止执行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
这一政策的调整能够( )①改善收入分配关系②缓解资源、环境与交通压力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④引导节能减排、绿色消费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B[解析]材料中的政策调整与改善收入分配关系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含①的选项,选B。
2.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优惠利率政策促进农业发展。
该政策效应的传导路径是( )①贷款利率下降②农业投资增加③农业生产水平提高④农业贷款增加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货币政策调节作用的理解,考查考生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说明问题的能力。
“通过优惠利率政策促进农业发展”,先是贷款利率下调,农业贷款成本降低,农业贷款增加,而后农业贷款的增加会增加农业投资,进而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答案为A。
3.(2020·北京文综)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
1990年2000年2020年第一产业27.1% 15.1% 10.2%第二产业41.3% 45.9% 46.8%第三产业31.6% 39.0% 43.0%①农业总产值逐渐减少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③劳动者对服务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上升④劳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图表,提取图表所反映的有效信息。
从图表可以看出,我国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逐渐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并不表明农业总产值逐渐减少,实际上,我国农业总产值逐年增加,只是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下降,故①应排除;图表不反映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②应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