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可能改变世界的十大高科技发明全解
- 格式:doc
- 大小:445.00 KB
- 文档页数:8
盘点2014年度十大颠覆性科技
2014年度的十大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名单如下:
农业无人操作机。
它可以用于监测农作物生长,以便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水分,消灭害虫。
超级隐私智能手机。
这款智能手机即将投入市场,它将会最大限度地保护私人及企业信息。
神经集成芯片。
它是一种模拟人体大脑的微型处理器,能够接受感官数据(比如图像和声音),并且不需要专门的程序就可以对其进行处理。
基因编辑技术。
即所谓的“CRISPR”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基因编辑工具,它的主要特点是基因组允许改编DNA在染色体上的特定点位置。
敏捷机器人。
轮式机器人过于笨重,很多时候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然而这种机器人的行动十分灵敏,可以在不平不稳的路面上进行行走。
OCULUS RIFT头带显示器。
这项技术的应用还有赖于应用程序体系结构以及电子紧急响应设置的完善。
移动协同。
它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提供了一个可利用软件,通过这个软件可以实现团体合
作。
3D微型打印机。
打印的“墨水”由不同的材料(从活细胞到半导体)构成。
这种打印技术要求能完整地保留原物体的形状和功能。
脑神经图谱。
科学家已经达到能够绘制精度达到20微米分辨率的人脑3D地图的水平。
通过这项技术,科学家可以看到各个脑细胞所处的位置和神经纤维。
智能并网发电。
借助于各项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资料库的帮助,人类能得到越来越精准的天气预测。
这些都能帮助提高电能及太阳能发电厂的使用效率。
在任何情况下,这些发电厂都能运行,而且能确保所得风能满足需求。
2014年度十大科技事件争论可能永不会消失,但技术并没有因此而停滞在刚刚过去的8760个小时里,虽然有瘟疫侵袭西非,学术不端事件贯穿全年,但人类仍在拓展认知疆界的道路上橐橐前行。
宇宙学家们似乎是找到了宇宙“大爆炸”理论首个观测到证据,但仍需确认。
生命科学领域内的科学家们做到了精确编辑DNA,对于遗传操纵的精度正在逐渐逼近生命的最底层。
研究者们创造了一对全新的碱基,为创造新的生命类型提供可能。
而关于新一轮遗传工程,科学家们关注的不仅是“美国人吃不吃转基因”这种层面的问题,采用RNAi 技术创造的低丙烯酰胺土豆可以商业种植,而曾多次引发贸易争议的MIR162转基因玉米在中国获得了批准。
争论可能永不会消失,但技术不会因此而停滞。
2014年,两架马航的飞机牵动了全球人的眼光。
一架失去联系,飞向了未知,令全世界错愕痛惜,另一架被击落。
在全球吸引人眼光的还有“往自己头上泼冰水”的冰桶大挑战,这一在互联网上发起,并迅速吸引全球知名人士参加的大型活动,除了让人们体验了互联网上全球共同行动魔力的同时,还让人知道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这样的罕见病。
科学与公众,就以这种奇妙的方式,纠缠在一起。
2014年年底,全球的人们还集体“穿越”了史上最真实的黑洞,由此引发了全球理论物理的讨论。
距离上一次这样的全民热潮,还是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拥有“宇宙之王”之称的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写的科学读物《时间简史》上市的时候,想来已有十年之久。
十年前,还不知道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何物的“罗塞塔”从地球上起飞。
2014年8月,它终于抵达了目的地――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成为首个环绕彗星飞行的航天器,它还在预定地点释放了“菲莱”着陆器,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彗星表面释放成功的探测器。
这简直是要拉开人类和“三体人”宏大对峙的帷幕了。
真若有“黑暗森林”法则,此举又将如何决定地球人的命运呢?2015年,科学仍将继续前行。
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铁基超导摘得国家大奖2014年初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赵忠贤院士等人的“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研究获颁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超导被认为是21世纪材料领域最重要的课题,在这个领域已有10人获得5次诺贝尔奖。
基于超导原理的磁悬浮铁路已经为中国人所熟悉,医院使用的磁共振成像仪器(MRI)中的磁体也基本上都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
超导现象一般要在接近绝对零度时才会出现,找到转变温度在40K以上的材料已经十分难得。
《科学》杂志对此评论称,“中国如洪流般不断涌现的研究结果标志着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强国。
”没想到的是,这一奖项随后在科学界引发质疑。
有科学家称,日本科学家Hosono在200 8年就在高压状态获得43K的临界温度,中国科学家常压下的稀土元素替换做法和加高压起到的是类似效果,因此算不得原创。
2014年底,这一争论已经逐渐平息,而获奖成员之一的陈仙辉教授又发现了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OHFeSe。
首颗“量子卫星”关键部件研制完成有了量子通信,CIA再也别想监听你啦。
光量子电话网的“一次一密”提供了绝对安全:两人通话期间,密码机每分每秒都在产生密码,一旦通话结束,这串密码就会立即失效,下一次通话绝对不会重复使用。
中国已经建成了试验性的量子通信城域网,可用于金融机构的隐匿通信等工程,也可用于对电网、煤气管网、自来水网等重要能源供给和民生网络基础设施的监视和通信保障。
今年末,由中国科学家完全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完成关键部件的研制与交付,卫星有望先于欧美在2016年左右发射,在轨设计寿命为2年。
到2030年,中国有望建立首个全球量子通信网络。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曾评论:“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
”量子通信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意念控制瘫痪肢体因中风导致偏瘫的董阿姨只通过“想”,就能“指挥”自己原本无法动作的肢体“听话”地完成相应动作,以后甚至能站起来行走、拿东西,直至慢慢康复。
201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 研制出新一代模仿人脑计算机芯片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8月7日宣布,模仿人脑结构和信息处理方式研制出新一代计算机芯片“真北”,可能给计算机行业带来革命。
相关论文刊登在《科学》杂志上。
据介绍,“真北”包含54亿个晶体管,按此衡量是IBM制造的最大芯片。
根据人脑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和神经突触的结构,“真北”模拟了100万个神经元和2.56亿个神经突触,具有4096个处理核。
这些处理核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
与传统芯片总是在运行不同,“真北”只在需要时运行,使所消耗能量和运行环境温度大为降低。
它运行期间功率仅为70毫瓦,其运算能力可折合为每瓦功率下每秒460亿次。
2.“菲莱”成功登陆彗星欧洲航天局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洲空间运转中心11月12日确认,欧航局彗星着陆器“菲莱”已成功登陆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
“菲莱”成功着陆令欧航局专家兴奋不已。
“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欧航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说。
同样在欧洲空间运转中心等待登陆结果的德国联邦参议院议长福尔克尔?布菲耶表示,“菲莱”成功着陆具有划时代意义。
载有“菲莱”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2004年3月升空。
经过10年追赶,终于在2014年8月追上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
这是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一颗彗星。
科学家希望通过了解形成于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彗星,进一步探究太阳系甚至人类的起源。
3. 确认117号元素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利用新实验成功证实了117号元素的存在,这一成果使得该超重元素向正式加入元素周期表更近了一步。
117号元素是以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为首的一个国际团队于2010年首次成功合成的。
但此后,只有2012年曾成功重复这一实验。
最新实验在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进行,欧洲、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多国研究人员参与。
他们在粒子加速器中,用钙离子轰击放射性元素锫,成功生成117号元素。
该成果发表在《物理学评论通讯》上。
2014年十大科技发明作者:本刊编辑部来源:《科学24小时》2015年第02期2014年9月24日上午,印度“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印度因此成为全球第4个成功进行火星探测的国家或组织。
令人吃惊的是,美国、俄罗斯、欧盟的登陆火星项目都是在历经数次失败后才获得成功的,而印度只作了一次尝试,便将探测器成功送入火星轨道。
“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为印度自主研发,是一艘无人驾驶的飞行器。
它携带着5件仪器飞向火星,可对火星的表面、气候、矿藏等进行研究。
八卦一下,印度制造该探测器只花费了7400万美元,这还不及电影《地心引力》1亿美元的预算。
你是否想过,我们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无线遥控、无线电话和无线网络技术,但是否可以在使用不少家电产品时,不再将它们硬生生地插入墙上的电源插座中呢?如今,美国无线电力公司的研究人员已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们利用插入式线圈技术产生磁场,实现了为最远距离达2.4米的设备供电的目标。
他们所试验的设备包括丰田电动汽车、英特尔电脑、思科服务器等等。
一旦人们成熟掌控这一技术,那未来所有的家用电器都可以仅靠一个中央充电基座供电。
埃博拉病毒的卷土重来,引发了全人类的极度恐慌和不安。
这种病毒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它的高致死率,更在于它强大的自我复制能力。
只需几天,它便可以在原本健康的人体内复制大量病毒,并让免疫系统迅速陷入瘫痪。
针对这一问题,Aethlon医疗公司研发了Hemopurifier过滤筒。
它能加装在血液透析机上,释放植物凝血素过滤剂,在患者的血液流经时将病毒清除。
科研人员虽然仅用这一产品做过一次临床试验,但却成功地治愈了那位埃博拉患者。
当今社会,任何地方都可能需要使用密码。
密码在保障我们安全的同时,也在制造不便:简单的密码容易被破解,复杂的密码又难以记住。
摩托罗拉公司发明了一种可食密码药丸,它能够解决我们的这一困扰。
这种药丸内含一个小芯片,胃酸能给芯片提供所需的动力。
一旦芯片被激活,它就可以发射特殊信号,并被你的电脑或者手机接收。
2014年改变世界的14大创新12月1日,以下14个创新产物可不是那些让设备充电速度更快的电子商品,也不是什么“突破性”的应用,而是具有较长影响潜力的产品,甚至改变了整个世界。
其中包括意识控制的可穿戴智能服装,以及可以化废品为生物燃料的太阳能厕所等。
ReSound LiNX助听器ReSound LiNX助听器是一款专门针对iPhone智能手机的助听器,由丹麦哥本哈根的GN ReSound公司开发,在今年2月的移动世界大会上向全球推出。
这是一款具有蓝牙功能的设备,可以让穿戴者调整其智能手机的声音设置,从而帮助任何配戴助听器的用户在公共场合调整设备声音时降低噪声。
ReSound LiNX助听器还能借助ReSound 应用记录数据。
配戴者还能够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定制自己的聆听体验,例如,还可以基于具体位置设置相应的音量。
摇控机器人T elebot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探索实验室(Discovery Lab)组成了一支本科生研究团队,这支团队后来研发出一个6英尺高、75磅重的机器人原型。
这位名叫“Telebot”的机器人能够帮助残疾警官和军事人员继续担当巡逻人员。
T elebot配备了目前非常热门的Oculus Rift增强现实装置,将远程控制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结合在一起,可以通过特殊的穿戴装置和手套来远程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并且还能通过Oculus Rift和专用耳机接收T elebot所看到和听到的信息。
这一项目起始于2012年,这款机器人原型也是该研究团队的最新杰作,接下来,该研究团队还将为Telebot打造一个外层保护壳,并将对此机器人进行实地测试。
沃达丰的移动基站今年2月,沃达丰基金展示了Instant Network Mini产品,这是一种便携式移动网络,可以安装在用户的背包之中,大约重25磅(旧版基站重约200磅)。
这一网络部署安装只需10分钟左右,对那些专门从事灾难紧急救援的人员而言,这种网络极其有用。
2014年2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新兴技术全球议程理事会总结并发布了2014年十大新兴技术,包括轻量化汽车和智能药物等新兴技术可能会对未来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这十大新兴技术包括:脑机接口技术:目前,我们已经可以通过监测脑电活动进行打字操作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残障人士还有望通过意念操控轮椅。
海水收集:通过新的化学工艺对海水中的废副产品进行再循环利用,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即将第一次具备商业可行性。
轻量化汽车: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的汽车比传统的汽车要轻40%,能够节省大量的能源。
获取可再生电力:这项重大技术突破将能够实现“电网级规模存储”——将多余的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储存在电网系统内。
可穿戴设备:不管是穿戴在身上,还是内嵌在衣服上,或是置于皮肤表层之下,这些装置都能追踪心率和压力水平等信息,帮助使用者实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纳米线电池:这是一种采用了极微纳米硅线的新型电池,其使用寿命更长,充电更快,而且存储容量能高达现有电池的三倍。
无屏显示器:这种“无屏显示器”能够将3D图像投射到空间,显示出2D图像在屏幕上无法显示的信息。
这项技术即将成为现实。
微生物药物:通过采用在健康肠道获得的微生物群而进行治疗的新一代疗法,目前已进入临床研发阶段。
RNA疗法:和DNA一样,RNA在蛋白质合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也能承载基因信息。
随着各领域科学的发展,基于RNA的新一代靶向药物正在投入生产。
预测分析:通过使用数据和专业化的机器学习算法,我们就能针对人及其行为构建详细的预测模型,从而为城市规划和医疗诊断提供支持。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由学术界和工商界的顶尖思想领袖组成,重点列出了即将产生切实、积极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其中包括从海水中制取饮用水以及用意念操控电脑等新技术。
“这些突破性成果展示了技术在积极影响社会方面的无穷潜力,包括寻找清洁能源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而要真正实现这些潜力,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监管框架,建立创新者和市场领袖之间的战略联盟,开展资本投资并扩大宣传,”世界经济论坛新兴技术全球议程理事会主席、Flagship Ventures首席执行官Noubar Afeyan表示。
2014年有望实现的十大前沿技术世界经济论坛下属的全球议程理事会近日公布了2014年有望实现的十项影响人类未来的前沿技术,其中包括了时下非常流行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产品以及脑控电脑技术产品。
1. 根据身体调节的可穿戴技术新一代的可穿戴设备将采用根据身体进行调节的相关技术。
这些设备的体积极为小巧,装有很多个传感器和一套反馈系统,并将自身隐藏在强大的功能性外表之下,以便让用户更好地接受。
此类“隐形”设备包括能够检测心率的耳塞、隐藏在外衣内部用于追踪动作的传感器、跟踪健康体征的暂时性纹身以及借助GPS指向通过发出振动提醒的触感式鞋底。
这些设备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接触式鞋底目前被用来帮助盲人导盲,佩戴Google Glass的肿瘤医生则可以在手术过程中通过语音输入来查看患者的医疗记录和其他可视信息。
2. 纳米结构碳合物技术快速增长的全球汽车数量使汽车排放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环境问题,因此提高交通运营效率是降低排放的一个有效途径。
首先,纳米结构碳合物技术的使用可以使汽车的重量减少10%甚至更多。
而轻量化的汽车需要的燃油量就相对较少,从而达到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
其次,纳米结构碳合物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乘客的安全性。
一旦发生车祸,采用新技术的钢板既能够吸收冲击力又不容易折断,从而达到有效保护车中乘客的目的。
最后,采用该技术的合成材料还可以循环使用。
3. 海水采矿技术(从盐水中获得金属物质)随着淡水资源的日益萎缩,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获取淡水的一种替代方法。
然而淡化过程却存在着严重缺陷。
除了要消耗大量能源以外,这一过程还会产生大量的浓缩盐水,而排放回海水中的浓缩盐水对给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4. 将电力储存在电网上的技术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有望彻底解决电力无法存储的难题。
比如,液流电池(Flow Battery)是电池的正负极或某一极活性物质为液态流体氧化还原电对的一种电池。
它能够像存储煤炭和天然气一样存储液体化学能量。
转眼2015年都快过半了,科技圈依然那么热闹。
在接触新发明、了解科技最新动态的同时,你是不是还在为错过了2014年的一些科技事件而深感遗憾呢?哈哈,小编姐姐最懂你了。
我们特地搜罗了2014年科技界重量级的事儿,让你一饱眼福!你们还记得《回到未来2》中像魔毯一样能够漂浮在空中的滑板吗?美国加州技术公司Hendo将其变成了现实。
这种滑板底部装有4个引擎,可以利用滑动时产生的磁力制作出漂浮效果,让玩者体验对抗地心引力的快感。
虽然它只能离地约2厘米,还必须在导电材料如铜质或铝质的表面滑行,续航时间只有15分钟,但它的技术是革命性的,未来可以帮助人们在地震中稳定建筑物、保护价值连城的艺术品等。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迷上了自拍,可无论用手机从哪个角度拍,都不如用自拍棒哟。
———2014科技大盘点音本刊综合最佳发明连连看美国《时代》杂志评出了2014年度最佳发明,共有25项。
这些发明让人们惊艳,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聪明的特质,而且趣味十足。
包装也能吃?当然。
WikiFoods 公司首席执行官戴维·爱德华兹发明的可食用包装纸就可食用。
他将酸奶、奶酪、冰激凌或其他食物全部装入坚固得始终不会变形的外壳中,直到你张口咬开它。
不变形外壳由水果干或其他天然物质的颗粒制成。
这些颗粒小得足以因为所带电荷不同而相互吸引,而且它们又与钙和糖相混合,用来加固外壳。
不只是男孩,女孩心中也住着英雄,她们也希望自己能成为英雄。
于是,作为母亲的唐·纳多和朱莉·克尔温设计了“我是强者”系列动作玩偶,并委托一家企业生产。
这些玩偶展示了女性英雄气概,每款玩偶代表一种不同的“英雄主义”要素,例如恒心或诚实。
我国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地下有大型铀矿和煤炭资源,因为两者共存于同一地区,从而形成了所谓的铀煤。
通过燃烧,煤炭中的铀进入到空气中,造成大范围的雾霾,且雾霾不易散。
雾霾难散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气象条件,而不是因为铀的存在。
铀元素本身是很重的元素,不容易被氧化,不会变成粉尘。
2014 年10 大科技创新作者:暂无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5年第1期2014 年令人惊叹的创新都已真实呈现在人们面前。
Brod Chacos2014 年消费类硬件领域很令人失望。
英特尔采用14 纳米工艺的Broadwell 芯片屡屡推迟;AMD 没有推出一款新的显卡系列;Valve 备受期待的Steam Machines 也不见动静。
但是,还是有一些惊人的技术创新出现在2014 年,一起来看看。
Hendo Hover 悬浮滑板这是一款名副其实的悬浮滑板。
这款悬浮滑板之所以能够悬空,是由于4 个内置的“悬停引擎”起了作用,它们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磁场来推动自己上升,借此产生一个足以托起滑板的浮力,并且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上。
悬浮滑板也是设计成自我推进的模式,稍稍变更一下引擎的磁场作用力方向就能使其移动,从而带动整个滑板进行漂浮移动。
为了不影响滑板引擎的磁场作用,滑板的表面必须使用无磁导体,并且要结实耐用。
神奇之处在于那四个圆盘形悬浮引擎,这些引擎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磁场,形成一股升力,从而让滑板离开地面飘浮起来。
Hendo Hover 预计要到2015 年才会出货。
不过现在可以在网上观赏滑板界传奇人物TonyHawk 玩真实悬浮滑板的视频,非常震撼。
三星Gear VR 头盔经历了之前几代的磨难和曲折后,虚拟现实技术终于变成现实。
只不过将我们带到未来的不是Oculus Rift 虚拟现实头盔,而是三星Gear VR。
三星售价200 美元的Gear VR 头盔采用该公司的Galaxy Note 4 平板手机作为其大脑和显示屏,以营造逼真的、无连线的虚拟现实。
Gear VR 由三星和Oculus 联合打造,开启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和移动内容消费方式。
通过创新科技与令人瞩目的设计,Gear VR 拓展了移动生活的定义,进一步巩固了三星在智能佩戴领域的领导地位。
固态硬盘更快速强大2014 年的两大创新进一步提升了固态硬盘的速度。
CNN:改变世界的10个科技发明CNN:改变世界的10个科技发明【旧金山之声()转载】一些创新技术产品如智能手机,或一项小小的新发明,都会使人们的生活更轻松。
近日CNN列出了近年来影响人们生活的10个科技及相关领域的新发明。
在这些发明中,有的已经研制成功,有些仍在研制过程中,尚需几年方可上市。
以下这十个发明,有的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提供能源,有的可以协助研究和救援团体诊断疾病,有的甚至可以帮助盲人获得一些视力。
这些发明都有一个共同点:其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全新的。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发明家的名字也会像人们所熟知的发明家贝尔(AlexanderGrahamBell)和爱迪生(ThomasEdison)一样,出现在未来的教科书中。
1、阿格斯II型视网膜假体系统阿格斯II型视网膜假体系统,由总部位于加州的第二视觉公司开发,在2011年获得了CE标志。
2013年2月,阿格斯II型收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营销批准。
这种视网膜假体系统能够为盲人获得部份视力。
这套装置包括:通过外科手术在患者的眼睛上安装上一种人工视网膜,天线和一些电子设备,将它们与在外部的眼镜连接起来,眼镜上安装了微型视频处理器,微型相机和电缆。
连接的眼镜、无线发射器和一台单独的微型无线计算机。
首先,眼镜上的摄像机捕捉到外部景象,然后这些经过计算机处理的图像再经由无线发射器传送到植在患者眼球表面的人造视网膜上,并转换为电脉冲信号;接着,人造视网膜上的电极会刺激视网膜的视觉神经,继续将信号沿视神经传送到大脑。
最终的结果是恢复一些视力。
2、阿特拉斯人形机器人阿特拉斯人形机器人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发明。
它身高6英尺2英吋,重330磅。
可以走路,抬重物,并且能够更换其手中的定制附件,还可以在没有直接的人力监督之下完成任务。
这一机器人将来或许能像人一样在危险环境下进行救援工作。
由波士顿动力公司为美军研制“阿特拉斯”是当今世界的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它由头部、躯干和四肢组成,和人类的行走方式一样,均为双腿直立行走。
2014十大突破性创新
2014十大突破性创新
每一年,最新的科技成果都想雨点一样数不清,但是真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并不多。
最近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评选出过去一年10大突破性创新,这些技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会非常重要。
这些技术有一部分都与互联网技术以及智能手机有关。
农业无人机
相对低价的无人机配有配有高级传感器和成像功能,增加农田产量,减少对庄稼的破坏。
超级隐私智能手机
这种安全性和隐私性极佳的智能手机是斯诺登时代的精神写照
大脑成像图
这幅图历经10年完成,它比以往认识时候都更细致地清晰地展示了人类大脑结构,将大脑的复杂性更好地展示给神经系统科学家神经形态芯片
微处理器可使传统芯片更像人类大脑,让计算机工作更智能
基因组编辑
它能够构建携带定向突变的灵长类动物的能力,为科学家研究复杂的、与遗传相关的脑部疾病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方法。
微型3D打印
打印的“墨水”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打印的范围非常广。
移动协同
用户最终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使用办公软件了
Oculus Rift
虚拟现实技术会在越来越多领域一展身手
敏捷机器人
计算机科学家创造出的敏捷机器人可以在崎岖不平的地面行走,还使它们在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智能并网发电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在产生超精确的预测,这可将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并入电网中。
2014年,改变世界的25个最佳发明终于迈入了 12 月,2014 年又要匆匆过去了呢。
每年的发明那么多,这些看起来不起呀的小发明假以时日或会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今年 TIME 时代周刊就评选了 2014 年度最佳的发明,这些发明让世界更美好,更智能,也更好玩。
玩物君也不禁期待着,这个世界越来越好玩的。
我相信,现在是达成愿望的黄金时代。
马上来看看这些或会成为伟大的发明吧。
01 悬浮滑板Hendo Hoverboard / $10,000还记得在科幻电影《回到未来2》里出现的悬浮滑板吗?现在来自美国的加州技术公司Hendo 根据这部电影造出实物,不过Hendo 公司造出的滑板智能离地面约1 英寸高,而且必须是在导电材料的表面滑行才行。
电池续航为 15 分钟。
02 超智能航天器美国、俄罗斯、欧盟都没能第一次尝试就能去到火星,但是印度做到了。
9 月 24 日印度发射了这个超智能航天器,仅花费了 7400 美元,还不如电影《地心引力》的预算。
03 超能核聚变核聚变拥有取之不尽却纯净的能力,但是一直难以把握。
但今年十月,Lockheed Martin 公式成功实现了技术突破,表示能在十年内制造出小得足以在卡车后补就进行的聚变反应堆。
04 无线充电我们有无限网络和无限电话,但现在我们还要有线充电。
不过今年美国无线电力公司成功利用了插入式线圈实现了最远距离2.4 米的供电。
这个技术现已在丰田汽车、英特尔电脑等产品上进行了实验。
05 3D 打印所有东西一个机器就可以制造出所有东西,这是真的这不是梦。
3D 打印机的出现,让我们的“想”成为现实。
过去一年,学生使用3D 技术打印了物理课的火车车厢,科学家打印了人体器官,3D Systems 公司打印了糖果盒乐器。
06 万众期待的苹果手表Apple Watch / $349+Apple Watch 体现了全新的智能手表理念,触摸屏与物理按钮结合在一起。
苹果今年最惊喜的发表,宣告苹果正式走入时尚圈的Apple Watch 是当之无愧的年度最佳范品。
2014年可能改变世界的十大高科技发明美国权威机构最近推出了2014年可能改变世界的10大发明。
1.高空风电系统“空中浮动涡轮”(BAT)美国奥泰罗能源公司(Altaeros Energies)开始测试一种新型飘浮式风力发电机(Buoyant Airborne Turbine,BAT)。
这种发电系统能在约300米空中发电,不但环保,而且价格低廉,易于安装维护。
该公司执行官本·格拉斯(Ben Glass)表示,几十年来,一般风电塔的叶片高度只有一、二百米,但通常这个高度的风力都较低且不稳定。
高空风电系统“空中浮动涡轮”该公司采取一个大的充气环将空中风力发电机升至风力更强劲的高空,让其充分获取风力资源,通过电线将电力输往地面,产生的能量足够供给十几个家庭使用。
该发电机非常容易安装维护且成本很低。
BAT原型机被部署在离地面约300米,可避免对鸟类野生动物产生影响。
该公司的工程师在设计中综合考虑了各种恶劣的天气条件,在遭遇时速160公里的大风和强降雨时,BAT能够自主停靠其地面站,等待暴雨结束后继续产生电源。
高空风电系统“空中浮动涡轮”BAT的外壳由不透气的耐用面料制成,里面充满氦气。
借助新面料技术,BAT实现了低气体泄漏率。
该公司网站指出,通过集装箱运输,该装置降低了风力发电的第二大成本,即高达90%的安装和运输成本。
此外,该设备可在高达600米之上运行,产生的能量是类似等级塔上安装风力涡轮机的两倍。
该项目已在阿拉斯加州展开为期18个月的测试。
这是第一个商业化示范计划,或标志下一代风力发电的发展方向。
2. 虚拟现实三维眼镜Glyph美国埃夫根特公司(Avegant)出品的Glyph 是一款虚拟现实的三维眼镜,但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特别,是通过把影像的光线投射在人眼上,然后在视网膜上成像。
该公司将这技术称为“虚拟视网膜屏幕”(VRD)。
该公司称,使用VRD技术,人眼直接接受入射光线,因而该设备的视觉体验与普通屏幕全然不同,更像是透一扇窗看外面的景色,会非常真实。
用户不容易感到眼部疲劳,也不会有屏幕贴近眼前的压迫感,会觉得更舒适。
目前Glyph 的原型产品能达到1280×768的分辨率。
虚拟现实三维眼镜Glyph埃夫根特公司开发团队在2014消费电子产品(CES)大展上推出了Glyph,并于今年初在Kickstarter上启动了众筹项目。
预计Glyph的售价在500美元左右,但目前其电池寿命仅有3小时。
3. Pono高保真音乐播放器2013年加拿大知名歌手尼尔?杨(Neil Young)作客清谈节目时,曾透露将推出高保真音乐播放器,希望能够为其提供原生态音乐,让音乐聆听者摆脱低音质的MP3。
Pono音乐播放器不仅可播放高音质音乐,还可直接从网上下载高音质音乐。
Pono高保真音乐播放器今年3月15日,Pono音乐播放器已经在众筹网站Kickstarter 上推出。
128GB 版价格为399美元。
如果在Kickstarter 上投资这个项目,则可以获得折扣价。
尼尔?杨称Pono播放器使用爱尔声学公司(Ayre Acoustics)的自然数码过滤器、ES9018 数字模拟转换器和对大多数耳机的完美频率响应。
上市之时,PonoMusic 还会推出在线商店出售高音质音乐。
4. 谷歌可完全定制的积木式手机(Project Ara)现在手机更新换代极快,用户“喜新厌旧”的速度自然也快。
Project Ara 的本意是让消费者通过更换零件,延长手机的寿命,但给予用户更多配置、颜色、质感方面的选择,提供高度定制化和个人化的手机。
其零件例如传感器、相机、电池等全部模块化,由谷歌或第三方生产商提供,用户可以通过Project Ara 网站订购。
今年4月,谷歌举办了首届Project Ara 开发者大会。
该项目负责人艾利门科(Paul Eremenko)透露,首批Ara手机将会在2015 年1 月发售,基本配置手机50 美元就可以买到。
其体积最小,功能也最少,只包括荧幕、处理器和Wi-Fi等模块。
用户要想打电话或拍照的话,还需要额外购买通信、相机模块。
谷歌可完全定制的积木式手机艾利门科说,首批发售的产品只有灰色,首先推出的产品将包含3 种型号,模块通过磁力吸附在主框架上。
Project Ara 已经发布了开发工具包。
Project Ara全面支持谷歌的安卓系统。
目前的问题是手机外观不够精巧,体积偏大且重,电池续航能力不高。
谷歌打算在今年晚些时候解决这些问题。
5. 智能遥控指环Ring如果有人告诉你,发短信、邮件、打电话、付账单、开关电视等动作,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完成,你会相信吗?其实这样的技术已经成为现实:日本Logbar inc推出的智能遥控指环“Ring”,可以让你轻松实现这个梦想。
Ring 看起来有如一般戒指,只是稍嫌臃肿。
Ring以蓝牙4.0技术同手机或其它智能装置相连。
使用者戴上Ring后按一下戒指上的感应器,就可以开始随心所欲做出各种手势,操纵周围的智能设备。
比如,如果佩戴者在空中画出音符图样,就能启动音乐应用、拍照以及写字、发送短讯。
用户还可以自行定义手势,新增系统不具备的功能。
智能遥控指环RingRing 还可以用GPS或iBeacon来确定用户的所处方位。
如果餐厅、商店提供这些服务,佩戴者可以直接用Ring付款。
不用拿钱包,甚至拿手机都省了。
Ring目前支持iOS 7 与Android 4.4,Windows 手机版本正在开发中。
6、SCiO手持扫瞄仪一款名为“SCiO”的手持扫瞄仪,可扫瞄各种材料的分子信息,并通过智能手机应用进行分析,可用于检测食品与药物中成份。
SCiO内置有一个光谱传感器,利用LED光源扫瞄物体,促进其分子振动,通过波长反应数据进行检测。
此外,数据反馈也非常方便,SCiO创建了一个云数据库,可对上传数据进行比对,最终数据将通过应用程序呈现给用户。
比如扫瞄一块奶酪,手机端应用程序检测出了奶酪包含的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热量等物质。
SCiO手持扫瞄仪该传感器只能检测先前上传到它的数据库对像材料。
但它是一个智能设备:扫瞄的物体越多,它越会识别这些物体及其成份。
今年春天,SCiO在众筹集资平台Kickstarter上引起轰动。
在那里SCiO的发明者希望筹得20万美元,仅在24小时内达到了他们的目标。
他们最终筹得超过270万美元资金,并承诺在今年年底交付首批Scio产品,每个售价为149美元。
业界人士认为,该设备仍然有一些缺陷。
还不能有效地确定过敏原,麸质或乳糖。
而当它需要扫瞄玻璃,塑料或其它包装材料里的物体时,传感器精确度较差。
7、Skully安全帽一家安全帽公司Skully打造了一顶全新的智慧型Skully安全帽,使得边骑车边用手机,不再危险。
Skully采取了全罩式安全帽设计,在安全帽的后方有安装一个视讯镜头是其最大的特色。
使用者可以从面罩上的荧幕直接看到后方来车的状况。
而行车时有来电的话也可以直接在安全帽内接听,若需要方向导航时,相关讯息资料也会直接显现在面罩上的荧幕里面,非常便利。
Skully安全帽Skully还设有互联网连接和蓝牙智能电话连接。
也有声音指示功能。
本身的荧幕是采取充电使用,约可持续九小时左右。
8、维珍银河的太空船2号太空船2号(Space Ship Two)是一部亚轨道飞机,以携带太空游客。
这飞机由斯卡尔德复合材料公司和英国维珍集团旗下的维珍银河公司合作研发。
太空船二号是在“太空船一号”基础上设计的,是“太空船一号”的升级版。
今年1月10日,维珍银河航天公司的亚轨道飞行器“太空船二号”在美国西部完成了第三次超音速飞行测试,并攀升至21.6公里的新高度,这是3次超音速飞行测试中飞行的最高高度。
“太空船二号”计划在2014年年内发射至距地面约100公里的高处,让乘客体验太空失重状态,欣赏太空美景。
9、注射器注入海绵枪伤15秒止血美国奥勒冈州一家新创公司研发出一种新的枪伤止血法,利用注射器,将特制海绵注入枪伤伤口中,能比传统塞纱布、或盖在伤口上加压止血更快、更有效。
注射器注入海绵由RevMedx公司开发出的这种枪伤出血急救利器,使用的海绵采用木浆制成,可生物分解、快速扩张,表层涂上甲壳素,甲壳素提炼自虾、蟹壳,有凝血、抗菌作用。
为了确保止血海绵不会残留在体内,海绵还加上X形标记,以便用X光扫瞄时分辨。
这种特制海绵止血速度很快,15秒内就扩大到充满整个子弹造成的伤口孔洞,产生足够的压力止住大量出血。
注射器直径30公厘,轻巧方便携带,3支单次使用的XStat海绵注射器,可取代5卷医护兵使用的纱布。
10、“泰坦之臂(TITAN ARM)”“泰坦之臂(Titan Arm)”,是一款高效且轻便的外骨骼,拥有功能惊人的机械手臂。
其驱动器或者说电子肌肉能在治疗性运动中提供阻力,而且能增加使用者的臂力,使用者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轻易举起近40磅(18公斤)重的物体。
泰坦之臂为了确保“泰坦之臂”的外部框架比其他机械外骨骼更纤细,以及更容易为病人所用,宾夕法尼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研究团队将其驱动器置于背包内而不是手臂上。
他们也用铝来制造负重的零件,从而使该机械外骨骼更加轻便并减少能耗。
从外观上来看,这款“泰坦之臂”就像一款可穿戴式设备,背上驱动器并套在手臂上,瞬间就可以“变身”为大力水手。
大部份零件都由可回收的3D打印塑料构成,构造上也很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而且还防水。
造价2000美元。
泰坦之臂研究人员表示,这款机械手臂对建筑业的帮助会很大,建筑工人可以很省力地举起重物。
而其在健康保健领域则更有意义。
这款机械臂不仅能帮助手臂和背部受伤或中风的病人恢复肌肉功能,也能增加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同时,对于一些身体有残疾的病人,该机械臂也能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并提高其独立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