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工具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人教实验版)(天津专用)全书大归纳
- 格式:pdf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现象基本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光学现象。
2. 掌握透镜成像规律,学会使用凸透镜、凹透镜解决问题。
3. 解物质物理属性,并能运用这些属性解释实际问题。
4. 掌握电与磁基本概念,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反射、折射现象理解;透镜成像规律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关系。
2. 教学重点:光学现象应用;透镜成像在生活中应用;物质物理属性及其应用;电与磁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演示仪、凸透镜、凹透镜、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源、电流表、电压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光学现象、透镜成像、物质属性和电与磁现象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重点、难点,结合教材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 分组讨论:针对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注重简洁、明,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光反射、折射现象观察与解释。
(2)凸透镜、凹透镜成像规律运用。
(3)物质密度、比热等属性测量与计算。
(4)电流、电压、电阻基础知识应用。
2. 答案:针对作业题目,给出详细解题过程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物理科普读物,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物理现象,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将注重实践情景引入。
通过生活中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热情。
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2015·江西中考)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洗澡时淋浴水温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 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
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3. 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图1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将已上升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B.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C.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才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面相平D.温度计虽然不能用它来测量超过它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对于低温都可以测量5. (2014·北京中考)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6. 炎热的夏天,在阳光的烧灼下,柏油公路会变软,这一现象说明()A.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B.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先变软C.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已经开始熔化D.柏油的硬度不够,不能确认柏油是晶体还是非晶体7. (2014·山东泰安中考)图2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
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
第二章声现象中考典题补充例1.(2015·福州中考)2015年3月27日,中国城堡室内乐团在福州于山九日台音乐厅举办音乐会。
台下的听众能够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解析: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形状等因素决定的,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听众能根据音色来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故B选项正确。
答案:B例2.(2015·山东烟台中考)如图1所示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图1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解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在波形上显示为排列的密集程度;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在波形上显示为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在波形上表现为波的形状是不是单一的。
从图中可看出这两列声波振动的频率、振幅相同,波的形状不是单一的,则音调、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故C选项正确。
答案:C例3.(2015·成都中考)如图2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这说明( )图2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解析:音叉周围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间接地说明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故A选项正确;音叉发出的声音不是超声波,故B选项错误;声音的响度除与振幅有关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声音从空气中传入水中后由于距离发声体变远而导致响度变小,此结论与题目实验无关,故C选项错误;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在液体中次之,在固体中最大,所以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大,且此结论与题目实验无关,故D选项错误。
答案:A例4.(2015·广东中考)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解析:声音的强弱是指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A选项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选项错误;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故C选项错误;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 选项正确。
一、选择题1.某同学对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使用的一些物品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测体温”:一个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B.“勤洗手”:一瓶家用洗手液的质量约为50kgC.“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的厚度约为20mmD.“戴口罩”:一只长方形口罩受到的重力约为1N2.如图所示,①②③④为一些物理实验,abcd为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箭头表示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B.C.D.3.下面对一些数据的估计正确的是()A.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5kgB.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0NC.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5mD.正常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是10s4.对下列物理量的估计,较合理的是()A.中考体育使用的单人跳绳,长度约为0.8mB.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C.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30ND.升国旗时,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10min5.如图所示,小花穿上旱冰鞋向右用力推墙,会被墙向左推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先对墙施加了推力,然后墙再对人施加推力B.墙对人的推力大于人对墙的推力C.人被墙向左推开,人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D.人对墙的推力与墙对人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6.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A.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500NB.人步行速度约10m/s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D.人体平均密度约1g/cm37.我们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对立双方的势力悬殊,鸡蛋(弱者)很容易被碰得“头破血流”,而石头(强者)却完好无损,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的力的作用C.它们所受作用力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8.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体密度约为1g/cm3B.一名中学生的体积大约为500dm3C.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50N D.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8℃9.如题图所示,2017年4月27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交会对接,天舟一号对天宫二号提供各种补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货物在天宫二号舱内,不再受到重力的作用B.货物从地面运到天宫二号后,质量减小C.成功交会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运动的D.成功交会对接后,以地面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运动的10.在弹簧弹性形变的限度内,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弹簧的伸长量∆L与其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的是()A.B.C.D.11.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800cm B.中学生100m跑的平均速度约为15m/s C.一位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 D.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500N12.下列关于(图中)在斜面上自由下滑物体的受力分析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B.C.D.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的情景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______ 有关(图中两力大小相等)。
第九章压强中考典题补充1.(2015•湖北荆门中考)在教学创新展示活动中,王老师演示了如下实验:把一个吸盘用力按压在玻璃罩顶端,吸盘静止(如图),然后抽取密闭玻璃罩中的空气,过了一会儿吸盘掉落。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抽气前吸盘受到向上的力小于受到的重力B.抽气前吸盘受到向上的力等于受到的重力C.抽气后吸盘掉落是由于受到的重力增大D.抽气后吸盘掉落是由于玻璃罩内气压减小解析:抽气前吸盘被大气压压在玻璃罩顶端,此时吸盘静止,吸盘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吸盘受到向上的大气压力、向下的重力和玻璃罩顶端对吸盘向下的支持力,吸盘受到向上的大气压力大于吸盘的重力,故A、B选项错误;抽取密闭玻璃罩内的空气后,玻璃罩内的气压减小,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小于吸盘的重力,吸盘脱落,而吸盘的重力不变,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答案:D2.(2015•黑龙江绥化中考)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的质量为0.3 kg,则书的重力是________N;若书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0.05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书对桌面的压强是________Pa。
(g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解析: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公式,书的重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在水平桌面上,书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书的重力大小,则书对桌面的压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答案:3 603. (2015•广西玉林中考)书包用宽的背带,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______受力面积来______压强。
(以上两空选填“增大”或“减小”)解析:压强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根据压强公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可知,书包用宽的背带,可以增大受力面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在书包对肩部的压力一定时,可以减小书包对肩部的压强。
答案:增大减小(每空1分)4. (2015•浙江衢州中考)“科学就在身边”,请解释下列生活现象。
现象一:雨天走路,很多人裤子后面会甩上泥巴,原因是他们走路时脚后跟向后抬的过高、过快,把附着在鞋底的泥巴甩高,由于泥巴具有_______就飞到裤子上去了。
例1.(20xx·陕西中考)对图1中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图1A.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解析:冰挂是水遇到低温发生凝固所形成的,A选项错误;太阳照射水域使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在快速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云,B选项错误;霜是地表的水蒸气遇到0 ℃以下的空气时发生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C 选项错误;雾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到冷空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故D选项正确。
答案:D例2.(20xx·河南中考)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3)图丙是正确实验后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
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________(填“不变”或“升高”)。
解析:(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时,器材的安装顺序按照由下到上的原则装配,故合理的顺序是②④①③。
(2)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按如图乙所示读数时,示数会偏大。
(3)由图像可知,在水沸腾前温度逐渐升高,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答案:(1)②④①③ (2)相平 (3)不变例5. (20xx·乌鲁木齐中考)“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
(1)水烧“开”了在物理学中叫做沸腾,水沸腾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有________(选填“大量”或“少量”)气泡产生。
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图4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所以说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_。
实验表明,一切液体在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__。
(2)水沸腾以后堵住纸板上的小孔,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八章运动和力中考典题补充1.(2015?四川绵阳中考)2014年5月,在仙海风景区举行了绵阳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龙舟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龙舟静止时没有惯性,运动起来后才有惯性B.龙舟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C.运动员不再划龙舟,龙舟会慢慢停下来,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使龙舟前进,说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所以龙舟静止时有惯性,运动起来也有惯性,故A选项错误;龙舟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描述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B选项错误;运动员不再划龙舟,龙舟会慢慢停下来,原因是龙舟受到水的阻力作用,故C选项错误;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对水施加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会对船桨产生向前的反作用力使龙舟前进,故D选项正确。
答案:D2. (2015?湖南益阳中考)如图所示,当人推墙时,人将向后退,对此现象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能后退一段距离是因为仍然受到墙的作用力B.人能后退一段距离是因为人具有惯性C.人停下来后惯性就消失了D.人对墙的力与墙对人的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当人推墙时,人给墙一个作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也给人一个反作用力,所以人将向后退,但人离开墙后不再受到墙的作用力,由于惯性,人将后退一段距离,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也具有惯性,所以人停下来后惯性不会消失,故C选项错误;人对墙的力与墙对人的力不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选项错误。
答案:B3. (2015?湖北襄阳中考)如图所示,用水平力拉长木板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运动,而静止不动时,若逐渐增大(不计绳和弹簧测力计重),则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方向向_________。
解析:长木板在水平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则相对向左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故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运动的过程中,对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奇异的容器能不能制造出这样一种容器,使流出的水不顾容器里面液体的液面在逐渐降低,始终流出得很均匀而不会越来越慢呢?也许你会认为这是办不到的。
但是这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如下图所画的瓶正是这样一种奇异的容器。
这个容器是一个普通的窄颈瓶,通过它的塞子,插着一根玻璃管。
如果你把比玻璃管下端更低的龙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打开,液体就会均匀地往外流,一直到容器里的液面降低到跟玻璃管下端相平为止。
如果把玻璃管插到差不多与水龙头平齐的地方,你就可以使全部液体均匀地从容器里流出,虽然这是一股很弱的水流。
这是什么缘故呢?让我们想一想,在龙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开着的时候(如图所示),容器里会发生些什么情况?水向外流的时候,容器里的液面就会下降,外面的空气就通过玻璃管从水下面流进瓶里的稀薄空气里。
气泡一个一个从水里冒上来,聚集在容器上部的水面上。
这时候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那么高的水平面上所受的压力等于大气的压力。
也就是说,从龙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流出的水,只是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那一层水的压力下往外流,因为容器内外的大气压力是可以相互抵消的。
也因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那一层水的高度是不变的,所以从龙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流出的水始终保持着同样的速度,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现在请你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拔去跟玻璃管下端相平的塞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那么水会流出得多快呢?原来水完全不往外流(当然这只是在孔非常小,可以不予计算的时候才是这样。
不然的话,水会在同孔的宽度一样厚的那一薄层水的压力下向外流)。
事实上,这里的内外压力都跟大气压力相等,没有什么力能够迫使水向外流。
可是如果你把那个比玻璃管下端高的塞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拔出来,那就不但没有水从容器里流出,外面的空气还会从这里流进容器里。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在容器这一部分里,空气的压力比外面的大气压力要小。
有这种特别性质的容器是物理学家马里奥特发明出来的,所以这样的容器就叫做“马里奥特容器”。
第八章运动和力检测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2015•浙江义乌中考)小明游玩了意大利比萨斜塔后,买了一个模型。
当模型塔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如图),小明对模型塔分析不正确...的是( )A.倾斜的塔不受桌面对它的摩擦力B.以跑动的小狗为参照物塔是运动的C.塔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竖直向上D.塔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2. (2015•四川绵阳中考)一个苹果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受到的重力与苹果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苹果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苹果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苹果受到的重力小于桌面对苹果的支持力D.桌面对苹果的支持力大于苹果对桌面的压力3. 竖直握在手中的瓶子没有滑落下来,这是因为()A.手的握力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B.手的握力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C.手对瓶子的静摩擦力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D.手对瓶子的静摩擦力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4. (2015•福建漳州中考)关于惯性现象的解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下落的小球速度越来越大,惯性增大了B.“飘浮”在空间站的航天员,惯性消失了C.系安全带可以减小驾驶员的惯性D.抛出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是由于实心球具有惯性5. (2015•浙江衢州中考)考试时,许多同学有一个不良习惯,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转圈,笔会经常掉到地面或桌面上发出噪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笔在下落过程中不受力的作用B.笔停在静止的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C.笔在手指拨动时才会连续转圈,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手指不拨动笔,笔也会在手指上继续转动一段时间,说明笔与手指间不存在摩擦力6. 如图是某学生在运动场上看到的一些场景,他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B C DA.王浩同学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张红同学百米冲线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C.张彦同学在做引体向上,当他在单杠上静止时,他对单杠的拉力和他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李宁同学正在跳高,当他腾跃到最高点时,不受重力的作用7. (2015•福建泉州中考)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动,下列叙述中的两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球受到的重力和球受到的摩擦力B.球受到的重力和球对草地的压力C.球受到的重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D.球对草地的压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8. (2015•湖北宜昌中考)正在地面上滚动的足球,如果它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立即停下来B.慢慢停下来C.做匀速直线运动D.改变运动方向9. 如图5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行李包下安装轮子B.冰壶表面打磨得很光滑C.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D.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10. (2015•山东枣庄中考)在汽车刹车时,坐在车里的乘客会向前倾倒。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工具版 八年级物理(下)(北京课改版)第五章 简单机械 检测题附答案详解(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一根重100 N 的均匀直铁棒放在水平地面上,抬起一端所需最小的力是( )A.50 NB.75 NC.25 ND.100 N2. 园艺师傅使用如图1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处靠近,这样做是为了(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C.增大动力臂,省力D.减小阻力臂,省力3.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一个滑轮组都具备既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方向的优点B.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取决于动滑轮的个数C.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取决于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D.任何滑轮组都具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优点4. 在如图2所示的四种剪刀中,正常使用时,动力作用点在阻力作用点和支点之间的是( )5. 某人用100 N 的力提起了350 N 的重物,那么他可能使用了()A.一个定滑轮B.一个动滑轮C.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D.一支杠杆图1A BC D图26. 如图3所示,在建筑工地上经常看见塔吊,塔吊的横梁可以看成一根杠杆,塔吊在C处安装了较重的配重物,其主要目的是( )A.美观B.增大塔吊的阻力,确保塔吊不会翻倒C.减小塔吊所吊物体的重力D.增大塔吊的阻力臂C图3 图47. 如图4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一个重800 N 的物体,一个人利用滑轮组拉动物体匀速运动时,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60 N ,当不计滑轮重及绳与轮之间的摩擦时,则人的水平拉力F 是( )A.80 NB.320 NC.40 ND.800 N8. 山间公路修成环绕山坡的盘山公路,这样可以使汽车上山时( )A.减少行驶路程B.缩短上山时间C.减小牵引力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9. 用如图5所示的四种机械提起同一重物,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A B C D图510. 用一个重10 N 的动滑轮来提升50 N 的物体,实际工作中所用的拉力( )A.可能是35 NB.正好是30 NC.正好是25 ND.可能是20 N11. 下列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属于轮轴的是( )A.自行车车把B.拧螺母的扳手C.螺丝刀D.钓鱼竿 12. 在日常生活中,用的拉力不能提起重的物体的简单机械是( ) A.一个定滑轮 B.一个动滑轮C.杠杆D.斜面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3. 使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将重400 N 的货物抬高20 cm ,手向下压杠杆的力是,手下降的高度是________cm ,人做的总功是________J ,有用功是________J ,额外功是__________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