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地质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315.50 KB
- 文档页数:11
水的地质作用|水的地质作用有哪几类三、水的地质作用Ⅰ.名词解释1.淋滤作用p49经过渗流水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后,地表附近岩石逐渐失去其完整性、致密性,残留在原地的则为未被冲走、又不易溶解的松散物质,这个过程称淋滤作用.2.残积层p49淋滤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松散破碎物质称残积层。
3.侵蚀作用p49地表流水对坡面的洗刷作用及对沟谷及河谷的冲刷作用,不断使原有地面遭到破坏,这种破坏被称为侵蚀作用。
4.洗刷作用p50大气降水沿地表流动的部分,在汇入洼地或沟谷以前,往往沿整个山坡坡面漫流,把覆盖在坡面上的风化破碎物质携带到山坡坡脚处,这个过程称洗刷作用。
5.洪流p51集中暴雨或积雪骤然大量融化,都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地表暂时流水,一般称为洪流。
6.侵蚀基准面p52河流下蚀不能无止境地进行,一般以河流注入湖、海的河口水面为下蚀下限,此下限水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7.河流的分选作用p54在河流平面上和断面上,沉积物颗粒大小在垂直方向上显示出层理,这种有规律的变化,称河流的分选作用。
8.水的硬度p62地下水的硬度是指水中所含钙、镁离子的数量。
水中所含钙、镁离子总量称总硬度。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地表流水逐渐向低洼沟槽中汇集,侵蚀使沟槽向深处下切,同时使沟槽不断变宽,这个过程叫做。
p50a.洗刷作用b.冲刷作用c.淋滤作用d.河流地质作用2.大气降雨沿坡面漫流,将坡面风化物质搬运到坡脚平缓处堆积,形成。
p50a.洪积层b.冲积层c.残积层d.坡积层3.残积层是。
p50a.淋滤作用的产物b.洗刷作用的产物c.冲刷作用的产物d.河流地质作用的产物4.河流的侵蚀、搬运、沉识作用,被称为。
p52a.第四纪地质作用b.冲刷作用c.成岩作用d.河流地质作用5.河流的侵蚀能力与关系最大.p52a.河床宽度b.河流流量c.河流流速d.河床粗糙率6.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关系最大。
p53a.河流流速b.泥沙石块大小c.河流流量d.可溶物溶解度7.河流地质作用产生的沉积物叫做。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技术专业知识点、浏览量大标题与数值分析一、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概述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它在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主要是指地下水在地球内部和地表的运动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地下水在岩石和土壤中流动时,会对岩石和土壤产生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这些作用会影响地下的稳定性和地表的变化。
因此,对地下水的地质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对于保护水资源、防止地质灾害、合理利用地下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1.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颜色、气味、透明度、密度、表面张力等。
地下水的温度通常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近,但在地下深处,由于地球内部的影响,水温可能会升高。
地下水的颜色通常为无色或浅色,但受到污染或含有某些化学物质时,颜色可能会发生变化。
地下水的气味通常为无味或略有泥土味,但受到污染时,可能会出现异味。
地下水的透明度通常较低,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和溶解物质。
地下水的密度通常比地表水低,因为地下水中含有的矿物质和溶解物质较少。
地下水的表面张力通常较低,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溶解物质。
2.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取决于周围环境和岩石的性质。
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包括钙离子、镁离子、钠离子、钾离子等,这些离子主要来自于岩石的风化和溶解。
此外,地下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溶解气体和有机物,这些物质的含量通常较低,但会受到污染的影响。
三、地下水的水力学特征1.地下水的流动特征地下水在地下的流动过程中,会受到周围岩石和土壤的限制和影响。
因此,地下水的流动速度通常较慢,流动路径也不规则。
在某些情况下,地下水可能会在地表以下较深处形成蓄水层,这些蓄水层的水位可能会受到气候、地形、地质等因素的影响。
2.地下水的压力特征地下水的压力通常来自于水的重力和水深度的压力。
在地下深处,由于岩石和土壤的限制,水的压力可能会增大。
第五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一、概述定义: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表下面土中孔隙、岩石孔隙和裂隙种的水,称为地下水。
研究地下水意义:全地球表层的地下水量估计4亿立方km。
1、地下水是改造地壳表层的地质动力,它的地质作用可以形成千奇百怪的地质景观供人们欣赏;同时是一种重要的矿产,是人畜饮用、农业灌溉及工业供水的重要水源之一。
它不仅可以形成矿产,同时还可以利用它找到矿产。
2、在对人类有利的同时,它还具有不利的一面。
如:1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与稳定性,表现:地基沉降,沙土液化,边坡失稳;2道路冻胀与翻浆:温差较大的寒冷地区;3潜蚀作用:冲蚀水颗粒,溶蚀。
3破坏岩土体的整体性,降低其强度和稳定性。
4地下开挖(基坑、隧道)涌水5侵蚀性地下水对工程的腐蚀作用。
6同时还会产生静水、动水压力-对挡墙、桥墩。
二、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形成环境(一)地下水的来源:1渗透水: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面流水(江、河、湖、海)等从地面渗入地下积聚成。
2凝结水:水蒸汽凝结成水滴后渗于地下。
3岩浆水:(原生水)地下岩浆活动形成的水(结晶水、水气)。
4埋藏水:(古水)地史中沉积物空隙中的水,被封闭保存下来。
(二)形成条件1)土石条件:1土石体必须有空隙(空隙的大小、多少、连通情况对地下水的形成及储存的影响) 2土体颗粒大小,级配、形状及孔隙度决定透水性(透水层与隔水层及其作用)。
2)构造条件:决定地下水的补、排及径流的情况褶皱构造的情形:背斜、向斜断裂构造的情形:透水性张性>扭性>压性3)气候条件:决定地下水的补给及蒸发量-决定水量4)地貌条件:不仅控制地下水的径流及排泄,而且影响地下水的形成。
5)人为条件:直接影响地下水的水位变化。
(三)地下水的赋存状态1吸着水:靠分子引力及静电引力吸附在土和岩石颗粒表面上的水。
不受重力影响,不被植物吸收。
2薄膜水:包围在吸着水的外层,可以从原处向薄处“移动”,少部分可被植物吸收。
3毛细管水:受表面张力影响,保留在毛细管中,易被植物吸收。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也是地质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溶蚀作用、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首先表现为溶蚀作用。
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碳与地下岩石中的碳酸钙发生反应,形成碳酸溶液,通过溶解岩石的过程,将溶解物质带走,从而形成溶洞、地下河道、地下裂隙等地下空腔。
溶蚀作用还会导致地表下陷和地下水位下降等地质灾害。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还表现为沉积作用。
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物质,当地下水通过岩石孔隙或裂隙流动时,会带走部分溶解物质,并在流速减小的地方沉积下来。
这种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称为沉积构造,常见的有石笋、石柱、石钟乳等。
沉积作用还可以形成矿床,如地下水中的金属离子在流动过程中沉积下来,形成金属矿床。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还表现为侵蚀作用。
地下水流动中的冲刷作用、挟运作用和溢流作用等,会对地下岩石产生侵蚀作用。
地下水冲刷作用主要是通过地下水中的固体颗粒的磨蚀作用,使岩石表面逐渐被剥蚀;地下水挟运作用是指地下水中的固体颗粒随着地下水流动,将岩石颗粒带走;地下水溢流作用是指地下水超过岩石裂隙的容量,从而使岩石表面的部分颗粒被冲刷掉。
这些侵蚀作用会改变地下岩石的形态和结构,形成地下洞穴、地下隧道等。
除了以上几种地质作用,地下水还能通过溶解岩石中的矿物质,并在地下流动过程中重新沉积,从而形成新的矿物质。
这种作用被称为溶蚀-沉积转化作用。
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与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矿物质,并在地下流动过程中重新沉积。
这种地质作用对矿床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包括溶蚀作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和溶蚀-沉积转化作用等。
这些地质作用不仅对地下岩石的形态和结构产生影响,也对地球的地貌和矿产资源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是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与微生物的相关知识点一、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概述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它在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储存和变化等过程,这些过程受到地质构造、地貌形态、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地下水的形成地下水主要形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作用。
在雨水或雪水下渗过程中,水会溶解并携带大量的溶解物质,如二氧化碳、矿物质和有机物等。
这些物质在地下水中积累并随着水的流动而迁移,形成了地下水的化学和生物特性。
三、地下水的运动地下水的运动受到地下岩层和土壤的物理性质、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运动过程中,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会发生改变,这主要与水中的物质发生溶解、沉淀、过滤和生物作用等有关。
四、地下水的储存和变化地下水被储存在地下岩层和土壤的空隙中,其储存量和流动性能取决于空隙的大小和连通性。
地下水的水位和水量会随着气候条件、地下水流动速度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五、地下水与微生物的关系地下水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地下水的化学和生物特性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可以影响地下水的溶解和沉淀过程,改变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和营养物质的循环。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可以利用地下水中的有机物进行代谢活动,产生能量并影响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六、微生物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微生物在地下水中的活动可以影响水的质量。
一些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物并产生酸性物质,降低地下水的pH值并导致水质恶化。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在地下水中繁殖并形成生物膜,影响水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一些致病微生物也可能存在于地下水中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因此,对地下水进行微生物检测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七、总结地下水是地球上宝贵的资源之一,它在地表水和大气水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和微生物活动对水的形成、运动、储存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利用并为人类服务。
地表水地质作用
以下是地表水地质作用:
1.侵蚀作用:地表水通过流动和冲刷作用,可以侵蚀岩石表面,加速岩石的风化和破坏。
长期的侵蚀作用会导致河流谷地的形成,以及岩石表面的平整和磨损。
2.沉积作用:地表水携带着悬浮的颗粒物质,在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中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在地质过程中可以形成沉积岩,如砂岩、泥岩等。
3.溶蚀作用:地表水中含有溶解的溶质,如碳酸盐等,可以溶解岩石中的矿物质,导致溶洞和岩溶地貌的形成。
典型的地质作用包括石灰岩溶蚀和岩盐溶蚀。
4.地下水循环:地表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在地下岩石中流动,溶解和携带矿物质,参与岩石的变质和形成。
5.地表水对气候的影响:地表水的蒸发和降水过程影响气候的形成和演变,如蒸发造成的盐碱化现象、降水造成的侵蚀和沉积作用等。
总的来说,地表水在地质作用中扮演着多种重要的角色,对地球表面的形态、地质结构和生态环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水的地质作用Ⅰ.名词解释1.淋滤作用p49经过渗流水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后,地表附近岩石逐渐失去其完整性、致密性,残留在原地的则为未被冲走、又不易溶解的松散物质,这个过程称淋滤作用.2.残积层p49淋滤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松散破碎物质称残积层。
3.侵蚀作用p49地表流水对坡面的洗刷作用及对沟谷及河谷的冲刷作用,不断使原有地面遭到破坏,这种破坏被称为侵蚀作用。
4.洗刷作用p50大气降水沿地表流动的部分,在汇入洼地或沟谷以前,往往沿整个山坡坡面漫流,把覆盖在坡面上的风化破碎物质携带到山坡坡脚处,这个过程称洗刷作用。
5.洪流p51集中暴雨或积雪骤然大量融化,都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地表暂时流水,一般称为洪流。
6.侵蚀基准面p52河流下蚀不能无止境地进行,一般以河流注入湖、海的河口水面为下蚀下限,此下限水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7.河流的分选作用P54在河流平面上和断面上,沉积物颗粒大小在垂直方向上显示出层理,这种有规律的变化,称河流的分选作用。
8.水的硬度p62地下水的硬度是指水中所含钙、镁离子的数量。
水中所含钙、镁离子总量称总硬度。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地表流水逐渐向低洼沟槽中汇集,侵蚀使沟槽向深处下切,同时使沟槽不断变宽,这个过程叫做()。
p50A.洗刷作用B.冲刷作用C.淋滤作用D.河流地质作用2.大气降雨沿坡面漫流,将坡面风化物质搬运到坡脚平缓处堆积,形成()。
p50A.洪积层B.冲积层C.残积层D.坡积层3.残积层是()。
p50A.淋滤作用的产物B.洗刷作用的产物C.冲刷作用的产物D.河流地质作用的产物4.河流的侵蚀、搬运、沉识作用,被称为()。
p52A.第四纪地质作用B.冲刷作用C.成岩作用D.河流地质作用5.河流的侵蚀能力与()关系最大.p52A.河床宽度B.河流流量C.河流流速D.河床粗糙率6.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关系最大。
p53A.河流流速B.泥沙石块大小C.河流流量D.可溶物溶解度7.河流地质作用产生的沉积物叫做()。
p54A.洪积层B.残积层C.坡积层D.冲积层8.下面对河漫滩叙述正确的是()。
p55A.平水期可以被淹没B.洪水期不能被淹没C.平水期不能被淹没,洪水期可以被淹没D.水流流速变快时被淹没9.河流阶地一般用罗马数字编号,编号愈大则()。
p56A.阶地位置愈高,生成年代愈晚B.阶地位置愈低,生成年代愈早C.阶地位置愈高,生成年代愈早D.阶地位置愈低,生成年代愈晚10.阶地表面主要由被侵蚀的岩石构成的阶地叫做()。
p56 A.侵蚀阶地B.基座阶地C.冲积阶地D.横向阶地11.上部为冲积层,下部为基岩的河流阶地叫做()。
p56A.侵蚀阶地B.基座阶地C.堆积阶地D.纵向阶地12.吸附在岩,土颗粒表面,不受重力影响的地下水叫做()。
p58 A.重力水B.毛细水C.汽态水D.结合水13.饱水带是指()。
p60A.毛细水带B.毛细水带和重力水带C.重力水带D.汽态水、吸附水、薄膜水带14.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称()。
p62 A.总矿化度B.总硬度C.暂时硬度D.永久硬度15.埋藏在地面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重力水叫做()。
p65 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D.裂隙水16.埋藏并充满两个隔水带之间的重力水叫做()。
p67A.潜水B.承压水C.上层滞水D.包气带水17.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分类,不包括下列哪种类型的地下水()。
p68A.孔隙水B.裂隙水C.潜水D.岩溶水18.地下水对混凝土的溶出性浸蚀,主要因为地下水中()。
p72A.CO2含量过高B.水质偏酸性C.硫酸根离子超标D.暂时性硬度小于3 19.地下水中含有侵蚀性CO2时,对混凝土有()。
p72A.一般酸性侵蚀B.溶出性侵蚀C.碳酸侵蚀D.硫酸侵蚀20.侵蚀性CO2是因为地下水中()。
p72A.CO2本来就有侵蚀性B.CO2含量没达到平衡标准C.CO2含量超过平衡标准D.CO2含量恰好达到平衡标准21.水泥细菌指的是()。
p72A.氢氧化钙B.水化硫铝酸钙C.水化硅酸钙D.二水石膏Ⅲ.多项选择题(蓝色为不选项)1.地表水的地质作用是指()。
p49A.地表流水将风化物质搬运到低洼地方沉积成岩的作用B.地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C.淋滤、洗刷、冲刷和河流地质作用D.地表水对岩、土的破坏作用2.下列选项中,属于残积层特征的为()。
p49A.物质成分与下伏基岩成分密切相关B.是位于地表以下、基岩风化带以上的一层松散破碎物质C.具有较大的孔隙率、较高的含水量,作为建筑物地基,强度较低D.厚度与地形、降水量、水中化学成分等多种因素有关3.下列选项中,属于坡积层特征的为()。
p50A.多由碎石和黏土组成,其成分与下伏基岩无关B.位于山坡坡脚处,其厚度变化较大C.松散、富水,作为建筑物地基强度很差D.层理不明显,碎石棱角清楚4.河流阶地的形成可能是因为()。
A.地壳上升,河流下切B.地壳下降,河床堆积C.地壳稳定,河流侧蚀D.河的侵蚀和沉积共同作用5.地下水的赋存状态中,受重力影响的为()。
A.吸着水B.薄膜水C.毛细水D.重力水6.地下水可以()。
A.按PH值分为酸性水、中性水、碱性水B.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C.按含水层性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D.按钙、镁离子含量分为侵蚀性和非侵蚀性水7.上层滞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p65A.大气降水B.潜水C.地表水D.岩溶水8.非重力水主要指()。
p64A.吸着水B.薄膜水C.毛细水D.孔隙水9.承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
p67A.大气降水B.潜水C.地表水D.岩溶水10.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包括()。
p67A.对土、石的冲刷破坏作用B.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岩溶作用C.将其剥蚀产物沿垂直或水平运动方向进行搬运的搬运作用D.机械沉积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Ⅳ.改错题1.河曲的形成及河床的变深是由河流的侧蚀作用造成的。
河曲的形成及河床的变深是由河流的侧蚀作用及下蚀作用造成的。
P522.吸着水能传递静水压力,薄膜水不能传递静水压力。
吸着水与薄膜水均不能传递静水压力。
P583.潜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而承压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是基本一致的。
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而潜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是基本一致的。
P65 p67 4.潜水的水位与潜水的埋藏深度一致。
潜水位=地面绝对标高-潜水埋藏深度p655.利用潜水的等水位线图可以确定潜水的流向,但不能确定潜水的水力梯度。
利用潜水的等水位线图可以确定潜水的流向和水力梯度。
P666.岩溶水是指能溶解岩石的水。
p69岩溶水是指埋藏在可溶岩裂隙、溶洞及暗河中的地下水。
Ⅴ.判图题1.写出下图中承压水分区名称。
a.排泄区b.补给区c.径流(承压)区2.写出下图所示河谷横断面各部位的名称。
(1)为河床,(2)为河漫滩,(3)为河谷斜坡,对于有阶地的河谷,它是河漫滩以上Ⅰ级阶地的斜坡;(4)、(5)、(6)分别为河流Ⅰ级、Ⅱ级、Ⅲ级阶地。
3.从工程地质角度,评价下图中墩台基础设置方案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
A台不稳定,可能由于岩层滑动而破坏;C墩位于断层上,断层两侧岩石不同,或断层带内岩石破碎,均不利于稳定;而B台基础位置较好。
4.写出下图地貌名称,并简要叙述其形成机制。
牛轭湖;河流的蛇曲地段,弯曲程度很大,某些河湾之间非常接近,只隔一条狭窄地段,到了洪水季节,洪水将能冲决这一狭窄地段,河水经由新冲出的距离短、流速大的河道流动,残余的河曲两端逐渐淤塞,脱离河床而形成特殊形状的牛轭湖。
5.写出下图中河流阶地的类型。
(a)侵蚀阶地;(b)基座阶地;(c)冲积阶地6.写出下图地貌名称,并简要说明其特征。
三角洲;三角洲的内部构造与洪积扇、冲积扇相似:下粗上细,即近河口处较粗,距河口愈远愈细。
不同的是,在河口外有一个比河床更陡的斜坡在水下伸向海洋,此斜坡远离海岸后渐趋平缓,三角洲就沉积在此斜坡上。
7.下图为水在岩土中的不同状态,写出各标号代表的不同岩土颗粒类别。
1.具有不完全吸着水量的颗粒;2.具有最大吸着水量的颗粒;3、4.具有薄膜水的颗粒;5.具有重力水的颗粒。
8.下图为各种状态地下水在地下的垂直分布情况,写出各标号代表的地下水类别。
1.气态水;2.吸着水;3.薄膜水;4.毛细水;5.重力水9.写出下图中各标号代表的含义。
1.包气带;2.潜水面;3.潜水带;4.毛细水带;5.上层滞水10.读图,写出承压水的不同补给形式。
(a)大气降水补给;(b)地表水补给;(c)潜水补给11.读图,写出承压水的不同排泄方式。
(a)以泉的形式排泄;(b)向地表水排泄;(c)向潜水排泄12.读图,写出岩溶水的不同循环分类。
I垂直循环带;II季节循环带;III水平循环带;IV深部循环带13.读图,写出下图中第四纪沉积层类别,并说明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坡积层;坡积层松散、富水,作为建筑物地基强度很差。
坡积层很容易发生滑动,坡积层下原有地面愈陡,坡积层中含水愈多,坡积层物质粒度愈小、黏土含量愈高,则愈容易发生坡积层滑坡。
14.读图,写出下图中第四纪沉积物类别,并说明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洪积扇;在洪积扇上修筑建筑,首先要注意洪积扇的活动性。
正在活动的洪积扇,每当暴雨季节,仍将发生新的洪积物沉积。
对于已停止活动的洪积扇,应充分查清其物质成分及分布情况、地表水及地下水情况,以便对洪积扇不同部位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评价。
Ⅵ.简答题1.地下水排泄的方式有那些?答:1)泉水排泄;2)向地表水排泄:地下水与地表水补排可相互转化;3)蒸发排泄;4)不同类型含水层之间的排泄:两个相邻含水层之间所能产生的排泄,取决于它们之间的水流通道和水头差。
2.地表流水地质作用的类型和产物有哪些? p49~51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暂时流水的地质作用:(1)淋滤作用及残积层(Qel);(2)洗刷作用及坡积层(Qdl);(3)冲刷作用及洪积层(Qpl)3.地下水在岩、土中的存在形式有哪些? p58~60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重力水、固态水4.地下水的硬度是根据什么判定的?水按硬度可分为哪些类型?研究它们有何意义? P62水的硬度取决于水中Ca2+、Mg2+的含量。
硬度可将地下水分为五类:极软水、软水、微硬水、极硬水。
水的硬度对水泥混凝土的侵蚀性有影响。
5.比较潜水与承压水的区别。
饱和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成为潜水。
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具有水头压力的地下水,称为承压水。
6.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类型有哪些? p72答:(1)溶出侵蚀;(2)碳酸侵蚀;(3)硫酸盐侵蚀;(4)一般酸性侵蚀;(5)镁盐侵蚀。
7.简述残积层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P50(1)残积层是位于地表以下、基岩风化带以上的一层松散破碎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