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2.52 KB
- 文档页数:6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是《史记・滑稽列传》的附录,为西汉末年历史学家褚少孙所写。
故事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
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
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二、教学目标:1、学科性:能准确地认读并规范地书写本文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生动可感地读出人物对话,并且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到西门豹的智慧和勇气。
2、教育性:通过对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了解和分析,加之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一步步地了解“‘神’害难破,水利易修”的道理,进一步让学生们懂得要相信科学,摒除迷信。
3、创新性: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让学生们学习西门豹身上的那种敢作敢为,敢于与迷信作斗争的精神,并且懂得要尊重科学,摒弃迷信的做法。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味人物的言行,了解西门豹敢于破除迷信的做法,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之处;了解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以及将人物形象的对比作用。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五、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引入新课1、让学生读题,说说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到的有关西门豹的资料,交流了解;师出示课件总结。
2、质疑课题“西门豹治邺”中“治”是什么意思?在本文中,西门豹“治理”了什么呢?从而导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学生自学生字词,多种方式读。
2、理解重点词语。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一)学习第一部分(1到9自然段)1、让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2、让学生们说说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的.“所见所闻”。
教师板书:调查情况所见: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所闻:河伯娶妻;巫婆所说;新娘来自老百姓家;年年闹旱灾。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优秀12篇《西门豹》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研读第10-14自然段,抓住西门豹三次说的话读、评、议,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进行说的训练和展开想像写人们的议论的表达训练。
2.借助表格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理解、感悟、体验,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概括、转换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确定研究主题。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西门豹是个好官。
现在他想请大家帮个忙,事情是这样的,魏王也听说西门豹在邺这个地方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要西门豹写个工作汇报,你们能替西门豹大人完成这个任务吗?教师出示表格,哪些你已能填了,请填好――姓名、性别、职务2.余下的怎么办――我们先来读读课文。
3.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通过调查,他明白了原因是――巫婆和官绅头子给河伯娶媳妇;年年闹旱灾。
我们可用一个词来概括――天灾人祸。
4.如果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他也知道了真相,他会怎么做――同流合污;全抓来,杀了;……5.西门豹这样做了吗?他的做法巧妙在哪里呢?这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自主研究,合作探索:1.学生自学:读10-14自然段,找找写西门豹言行的词句中的巧妙之处,好好读读,细细体会。
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说说你找了哪些句子,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随机点拨,理解意思,并要求用西门豹借口……就……的句式来说话。
主要有三句,分别是对巫婆、官绅头子、官绅们说的。
使学生明白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恶人的巧妙言行。
3.同学们刚才找得很好,说得很好。
的确,西门豹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
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气说这些话的呢?你能来试一试吗?学生自由练习,可选一处反复读。
交流读,评议,再读。
4.除了西门豹的话以外,你还能从其他地方体会到西门豹做法的巧妙之处吗?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面如土色,磕头求饶老百姓明白了……骗钱害人――让学生明白西门豹做法对他们的教育作用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5.想象写话:书上说,漳河边上站满了百姓,想象一下岸上有哪些人?――农民、小孩年轻姑娘、老奶奶、新娘、新娘的父母、官绅们……他们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一个人写在表格上。
《西门豹治邺》教案(精选13篇)《西门豹治邺》篇1教学目的:1 在学习课文时,要注意“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和“闹旱灾”中的两个“闹”字在文中的意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其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2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领悟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体会其非凡的治理才能。
3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世界上是没有什么神的,从而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领悟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体会其非凡的治理才能。
2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世界上是没有什么神的,从而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西门豹治邺》。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要问的吗?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他是怎样治理、整治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1 不过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还是先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2 自己读课文,看看西门豹通过什么事来治理的邺,他都做了什么?(通过拆穿巫婆谋财害命的事来整治的,先查明原因,惩治罪犯,兴修水利)三学习课文:(一)第一部分:1西门豹来到邺,发现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谁知道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出示图片)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荒凉)如果你是西门豹此时你会想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是啊,为什么会这样呢?西门豹就要进行调查,他向谁调查了,为什么找他呢?2请大家自读西门豹和老大爷对话的部分,看看西门豹共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个问题?从老大爷的回答中你都知道了什么?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共调查了4个问题,分别了解了原因、首恶者是谁、受害者是谁和漳河的情况)板:摸清底细四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和“闹旱灾”中的两个“闹”字在文中的意思。
3看来从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中,我们大家了解了很多,那么谁能说说,西门豹和老大爷当时是什么心情呢?能读出来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试试好吗?4事情的真相大家明白了吗?那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谁能概括出来?(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优秀15篇)《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篇一一、交流调查报告,确定研究主题。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
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生接答),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
昨天我们大伙儿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每一位同学都认认真真地填写了一份《关于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报告。
哪些同学想来展示?(很多学生举手)师:时间关系,咱们就任选一份,以它为例子,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调查报告,看一看这位同学的调查报告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你还有什么修改意见。
生:我补充一点,我觉得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2、师:你读书读得很仔细。
那么,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生:天灾人祸。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生:如果他是贪官的话,也会与巫婆、官绅一起骗老百姓的钱。
生:我想他可能会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了。
师:老师也在想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西门豹是这样做的吗?西门豹为什么不这么做?你觉得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出示主问题: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二、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我们要着重研究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师:找到了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后,又该怎么研究?多读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
3、师: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
《西门豹治邺》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
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能够分析并描述西门豹的形象特点和治邺的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和质疑。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梗概《西门豹治邺》是一部古代中国的历史小说,讲述了战国时期西门豹在邺地担任郡守,通过治理水患、改革农田、整顿治安等手段,使邺地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门豹的形象特点和治邺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并描述西门豹的形象特点和治邺的方法,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地图展示邺地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引起学生对课文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西门豹能够治理好邺地?他的治邺方法有哪些特点?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提问,深入了解西门豹的治邺方法和成效。
3.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西门豹的形象特点和治邺方法,分享自己的见解。
全班交流: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可提出不同意见或问题。
3.4 写作练习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主动性、思考深度和合作精神。
4.2 作业完成情况4.3 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进行自评,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学生之间进行互评,相互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西门豹治邺》的文本,可以是原著或改编版本。
西门豹治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西门豹治邺》的基本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1.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了解西门豹的智慧和勇敢,懂得正义和邪恶的较量。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西门豹治邺的过程和策略。
2.2通过角色扮演,体会西门豹的心理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品质。
3.2教育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和邪恶,勇于维护正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生字词。
1.2西门豹治邺的过程和策略。
1.3西门豹的品质和精神。
2.教学难点:2.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的智慧和勇敢。
2.2如何让学生体会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西门豹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找出生字词。
3.讨论分析3.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西门豹治邺的过程和策略。
4.角色扮演4.1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等角色。
4.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西门豹的心理和情感。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6.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生字词。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分析1.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1.2学生对西门豹品质的认识。
1.3学生对正义与邪恶的感悟。
2.教学改进措施2.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
2.2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3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课文《西门豹治邺》。
2.生字词卡片。
3.角色扮演道具。
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
3.学生感悟文章:评价学生对西门豹治邺的理解和感悟。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古代英雄的故事。
你们听说过西门豹吗?他在历史上以智慧和勇敢著称。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西门豹治邺》的背景和故事情节,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其语言文字表达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创新思维、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并理解《西门豹治邺》的背景和故事情节,达到领悟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的目的。
2.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合适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张老师拿出一本《西门豹治邺》的小说,让学生打开书看看封面,尝试解决问题:1. 你能猜测一下这本书要讲什么吗?2. 阅读只是看懂文字,还需要一些预测和猜想,你能否猜测一下书中的主角和故事情节?第二节:阅读和讨论1. 分析故事情节,内容。
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西门豹治邺》的主要情节是什么?它描述了什么故事?主角是谁?他为什么要治理邺城?2. 分析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
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要将《西门豹治邺》列入中国古代历史名著?其中包含哪些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为什么这些意义至今仍然有启迪意义?第三节:写作活动请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写下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来介绍《西门豹治邺》,该文章应该包含何种信息及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1. 书名2. 主人公和故事情节3. 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4. 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第四节:展示与交流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展示出来,并由老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教学后记本次教学过程整体上比较顺利,学生对于《西门豹治邺》小说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有了很好的理解和认识。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西门豹的人物形象及其治理邺地的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西门豹的聪明才智和为民除害的精神。
学生能够培养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介绍。
西门豹的治理方法及其效果。
2.2 教学重点:西门豹的人物形象和治理邺地的方法。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2 分析与批判: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西门豹的治理方法及其影响。
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背景。
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和兴趣。
4.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4.3 分析与批判: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门豹的治理方法及其效果。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批判性思考。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讨论,完成一篇关于《西门豹治邺》的读后感。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5.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我评价,共同促进学习和提高。
六、教学评估:6.1 形成性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的积极性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西门豹治理邺地方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2 总结性评估: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提交一篇关于《西门豹治邺》的总结性文章,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分析、治理方法的评价等。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语文《西门豹治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正音识字,了解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本文善用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3、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正音识字,了解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本文善用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封建迷信千百年来一直迷惑百姓,危害世人。
但自古就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坚持真理,把百姓的安乐寄托在勤政务实上。
正是他们的努力,才使后人明白要靠实实在在的努力,才能换来幸福安乐的生活,他们的名字也因此为后人所敬仰。
西门豹就是其中的一位。
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事迹。
二、初读熟读课文1、作者链接褚少孙,西汉史学家。
他曾是元帝、成帝时的博土,曾对《史记》做过增补工作。
本文是他在司马迁《史记》中的《滑稽列传》后所增补的一个故事。
2、背景资料西门豹,战国时邺令。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
同时,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
他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
后来才知道百姓为“河伯娶妇”所困扰。
他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教育了广大的百姓。
原先出走的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开掘了12道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由于西门豹治邺有方,深受人民爱戴,后人修祠建庙纪念他。
3、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正音识字。
廷掾缯绮縠衣张缇绛帷弟子趣之簪笔磬折4、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作答。
如邺城的百姓生活实在太苦了。
他们不仅被三老、廷掾的税赋压迫,还要遭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那时人们普遍缺少知识,容易被封建迷信所欺骗。
那些为河伯娶妇的人实在可恶。
主人公西门豹的行为让人很感动,三、精读疏通文意1、找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即娉取娉,通“聘”;取,通“取”;娉取:定婚②复使一人趣之趣,通“促”,催促③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傍,通“旁”,旁边,侧边。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精选13篇)《西门豹治邺》篇1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西门豹治邺》,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相关资料,谁来介绍一下西门豹(生介绍,师适当补充)西门豹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历史故事.二,初读课文,预习探究.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西门豹到了邺地后做了哪几件事(生读文后概括,师相机板书:查因惩恶开渠)三,合作探究,品读感悟(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9自然段,看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呢(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西门豹—到邺地就进行调查(找老大爷问怎么回事)(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儿件事(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③新娘从哪来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3),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①河伯娶媳妇是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②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子.③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使家里有女孩子的纷纷逃走.④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干旱.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靠事实依据.) 2, 出示三个带"闹"的句子:略3,学生读书总结: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师:那么,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那个来概括师总结板书:天灾人祸4,师: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说)师:老师也在想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直接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西门豹有没有这么做为什么不这么做他听了老大爷的话后是怎么说的你觉得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4.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理解句子含义.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上看,河伯确实很灵.因为河伯要娶媳妇后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但实质是,漳河没有发过水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官绅恰恰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还真灵啊"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即含蓄地总结了上面的调查结果,又引出了下文.暗示西门豹已想好了惩治首恶分子的好办法.)过渡语:西门豹会怎样做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10-12)段.(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1,提出要求,合作学习.师: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学生朗读,画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2.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师:话说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送新娘了.来到漳河边,西门豹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生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师呈现: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土地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1,齐读一遍,2,课件单独呈现西门豹说的话.3,师引生读: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指名读.点评.(这是西门豹将计就计,为救新娘而找的借口,要让大家信以为真,所以三个"不"读得很坚决.)(指名读,齐读)4,师:新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难道西门豹相信真有河伯他为什么要这样说生说西门豹的想法.(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要"另外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借口."麻烦"是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把巫婆投到河里去.) 师:从你们的分析中,我听出了西门豹的话假中有真.那说什么是假,说什么才是真呢课件先呈现:"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课件再呈现:西门豹说___________是假,____________才是真.西门豹说___________是假,____________才是真.5,师:哦!我明白了,就算此时新娘是美女西施,西门豹也会说……他的目的就是……6,师:西门豹巧妙地借助河伯娶媳妇,惩治了巫婆,真是大快人心啊! 就这样,西门豹巧妙地借助河伯娶媳妇这件事惩治了巫婆,那他又是如何巧妙地惩治官绅的呢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等了一会儿的样子."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以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是表面上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投进漳河里去.)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师小结:可以看出西门豹当时说这两句话的不同目的,前者是借口让官绅去催一催巫婆而惩治了官绅的头子,后者是利用官绅头子的命运来教训官绅,让他们主动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从而让老百姓明白这是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阴谋 .西门豹果真用计巧妙地达到了他的目的,你看: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课文上说,在河边看热闹的老百姓"都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那么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掉呢(这是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过来.所以西门豹将计就计,也若有其事似的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就这样,西门豹用看河伯娶媳妇的办法使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惩治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从此"漳河也没有发大水",说明给河伯娶媳妇与漳河发大水没有关系.用事实教育了那些被巫婆,官绅愚弄的老百姓,破除了迷信.)师: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从而自然而然地破除了迷信.板书:破除迷信.(2),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说一个,也可以说两个,可以说一句,也可以说几句)(生选择对象说)生:小孩说:"呀,原来巫婆说的话是假的."生:书生说:"西门豹有胆有识,高明!高明!"生:农夫说:"哎!以前我们怎么会相信巫婆的鬼话多亏西门豹大人,以后我们有好日子过了!"师: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但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师: 经过这一段西门豹惩恶,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造福于民师:西门豹破除迷信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这一段哪些地方与开头照应"每年的收成都很好"照应了开头"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这种照应方法使前后意思相反,进一步说明西门豹治邺有功.四,巩固延伸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对西门豹有了全面的了解,你认为西门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除害,尊重科学,反对迷信,关心百姓生活的人,师小结: 正因为西门豹是一个尊重科学,反对迷信,关心百姓生活的人,所以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流传下来,成为千古佳话.让我们在生活中也做一个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人.板书设计: 西门豹治邺调查天灾人祸惩恶破除迷信开渠造福于民《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西门豹治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感受西门豹的智慧与勇敢。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通过讲故事、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品质。
(2)教育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挑战。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西门豹的智慧与勇敢。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分析西门豹治邺的策略。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西门豹治邺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西门豹的形象特点。
2.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4.课文分析(1)分析西门豹的形象特点。
(2)讨论西门豹治邺的策略。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5.情景体验(1)分组讨论:如果你是西门豹,你会如何治理邺城?(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学习西门豹的智慧与勇敢。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西门豹治邺的读后感。
2.课外拓展:(1)搜集有关西门豹的其他故事,与同学分享。
(2)观看有关西门豹的影视作品,了解其历史背景。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2.生字词学习是否到位,学生能否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课文分析是否深入,学生能否体会到西门豹的智慧与勇敢。
4.课后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巩固所学知识。
5.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生字词表。
3.西门豹治邺相关图片、视频。
4.西门豹其他故事资料。
5.课后作业答案及解析。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豹、娶”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
3.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故事。
2.教学难点:学习精神。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古代官员的图片,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西门豹的了解。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精读课文
(1)分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西门豹治邺的过程,体会他的智慧和勇气。
(3)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4.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为民除害的故事。
(2)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5.书写指导
(1)观察“豹、派”等字的结构和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图片导入让学生对古代官员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分析西门豹治邺的过程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
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西门豹治理邺地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措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西门豹治理邺地的成功原因。
(2)学会对比分析,从课文中提炼出西门豹治理邺地的主要策略。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认识到西门豹治理邺地的举措对于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对优秀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为民谋福祉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西门豹治理邺地的成功原因和主要策略。
2. 教学难点:(1)理解西门豹治理邺地的历史背景。
(2)提炼出西门豹治理邺地的主要策略。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西门豹治理邺地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西门豹能够治理好邺地?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西门豹治理邺地的具体措施。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发现。
(2)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提炼出西门豹治理邺地的主要策略。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2)讲解西门豹治理邺地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措施。
5. 练习与拓展:(1)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思考:西门豹治理邺地的经验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篇1一、素质教学目标德育目标知道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
能力目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循序式。
五、教具使用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
六、教学时间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言板书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西门豹”。
板书课题:西门豹2.解题:“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3.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想知道西门豹是干什么的?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过渡语: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二)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读生字,查字典联系课文理解新词1.生字:认读课文后要求学会的生字、并说出每个字的音、形、义,组词、说话。
2.理解生字:战国、邺、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徒弟、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开凿、灌溉。
(四)再读课文:按照“调查情况—惩办恶人—兴修水利”的顺序给课文分三段第1—9自然段为第一段,第10—1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6自然段为第三段。
《西门豹治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西门豹治理邺地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措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西门豹治理邺地的成功原因。
(2)学会筛选信息,提炼关键内容。
(3)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
(2)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3)西门豹治理邺地的成功原因及其启示。
2. 教学难点:(1)课文长句子的理解与朗读。
(2)生字词的准确运用。
(3)对西门豹治理邺地成功原因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西门豹治理邺地为例,进行分析与讨论。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西门豹治理邺地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出示西门豹治理邺地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西门豹治理邺地的成功原因是什么?(2)全班交流: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提问。
4. 案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西门豹治理邺地的具体措施。
(2)学生谈感悟:从西门豹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西门豹治理邺地的成功原因及其启示。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西门豹治理邺地的小短文。
西门豹治邺(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西门豹治邺(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西门豹治邺(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燕国历史背景以及西门豹治邺的历史事件。
2. 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政治制度,并且明白西门豹的治理思想。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比较不同政治制度的优缺点。
二、教学内容:1. 燕国历史背景介绍2. 西门豹治邺的历史事件介绍3. 古代政治制度的理解4. 西门豹治理思想的解析5. 不同政治制度的对比三、教学步骤:1. 课前导入:首先老师向学生介绍即将学习的内容,并且给学生展示一张地图,让他们了解燕国的疆域之大。
然后,老师可以对燕国的历史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包括燕国的成立、燕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等等。
2. 讲解西门豹治邺的历史事件:老师介绍西门豹治邺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西门豹出任相国后采用的政治策略,以减轻百姓的负担,保障百姓利益,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富强。
同时,也告诉学生,这种治理思想在当时是何等的先进。
3. 解析古代政治制度:老师通过介绍古代政治制度,使学生明白西门豹在治理中采用的具体方法。
比如,依法治国、问政于民等等。
4. 揭示西门豹的治理思想:老师结合西门豹的治理思想,逐渐揭示其对百姓负责的思想源头,并且讲解这种思想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及人民利益的保障的重要性。
5. 比较不同政治制度:老师会让学生了解不同政治制度的优缺点,进一步让学生明白现今的政治形式与当时的形式相比有哪些不同,以及不同制度背后的原因。
6. 总结:在教学结束时,老师会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且总结,让学生把学习的内容串联起来,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建立一个完整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导入、说故事、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等。
这些方法不仅使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潜力。
五、教学评估:老师在课程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应任务,并且开展反馈和讨论。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西门豹治理邺地的相关史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西门豹治理邺地的方法和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3. 了解西门豹治理邺地的相关史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2. 体会西门豹治理邺地的方法和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让学生简要复述西门豹治理邺地的背景和原因。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3)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西门豹治理邺地的方法和精神;(4)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5)学生齐读课文,巩固记忆。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
4. 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对西门豹治理邺地的认识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记忆;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预习下一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朗读评估:检查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情况。
3. 生字词掌握评估: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包括读音、书写和意思理解。
4. 理解课文评估: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西门豹治理邺地的场景,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高二语文《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这篇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今河北临漳县西)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那么《西门豹治邺》好的教案怎么写?以下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悟出他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体会其非凡的治理才能和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做法之妙。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批注法、多媒体展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西门豹治邺》(板书课题)
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①西门豹是谁?②西门豹是如何治邺的?③邺是什么地方?④为什么要治邺?
过渡语:那么邺地最初是怎样一幅景象呢?“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默读(1——9)自然段,找出问题答案,完成表格。
2、学生汇报,填写表格
3、通过读来体会两个“闹”字的含义,体会老大爷的心情。
纵观表格,我们发现老大爷说了两句话都带有“闹”字(这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年年闹旱灾),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这两个闹字含义有何不同?此时老大爷的心情如何?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这两句话吗?
师:由此可见,西门豹通过调查已经了解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一)是人为的——给河伯娶媳妇闹的;(二)是天灾——年年闹旱灾。
通过调查,情况已经了解。
假如你是西门豹,你将怎样做?
(板书:调查了解)
【设计意图:此部分处理略详得当。
其中联系上下文理解“闹”字的含义,体会老大爷的心情是重点。
猜测环节的设置是为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西门豹做法之妙”做铺垫,也是妙招。
】过渡语:————可是西门豹却说:“这样说来河伯可真灵啊。
下一回他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
四、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语:(接上)时间过得可真快呀,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到处锣鼓喧天,张灯结彩;老巫婆身着盛装,身后还跟着十几个弟子,十分气派。
这时,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1—12)自然段,看看西门豹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请在课文空白处做简单的批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朗读理解、做出批注的能力。
】
2、学生们汇报、交流批注所得:
谁先来汇报一下,西门豹首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出示课件①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
生:西门豹这样说很妙,他找到了合适的借口、理由,既救出了姑娘,又惩治了巫婆,一举两得、将计就计。
生:西门豹说话语气坚定,没有回旋的余地。
问: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西门豹的心情表达出来吗?
出示课件②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催吧。
”
生:他“等了一会儿”,实际是做出个样子给众人看,让众人相信,连西门豹也相信有河伯。
其实是在“将计就计”“假戏真做”。
西门豹说这句话的用意是借机把官绅头子扔到漳河里。
出示课件③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
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
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
你们去催催吧。
”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
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
你们都回去吧。
”
生: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目的是为后面教育官绅和百姓做准备。
官绅们提心吊胆,跪下来求饶,说明官绅们确实受到了教育,惩治首恶确实收到了成效。
问:那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官绅,你受到了什么教育,以后准备怎么做?
问:看到此情此景,围观的老百姓有何反映?
假如你此时就是漳河岸边的一名老百姓,你最想说点什么,想对谁说?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巧妙,通过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的形式来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进行朗读指导,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
小结:西门豹在调查了解之后,治理邺地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惩治巫婆与官绅头子来教育其他官绅和老百姓,最终来达到破除迷信、统一思想的根本目的。
“送送新娘”这一做法真是“妙”到了极点。
3、回归文本,朗读感悟
接下来就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11、12自然段,细细体会西门豹做法之妙。
五、学习第三部分:
师:(接上)迷信已经破除,天灾依然存在,他又是怎么做的
呢?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兴修水利)
六、评价人物:
学了,你肯定受益匪浅,对西门豹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谁来评价评价他?
【设计意图:在理解文本之后,让学生对西门豹进行整体评价,既是对文本的理解与开拓,又是对课文的深刻把握,。
】
七、联系实际,体验情感。
两千多年以前,科学不发达,人们思想十分愚昧。
在人们普遍相信鬼神存在的情况下,西门豹就敢于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真是胆识过人!今天,科技已经很发达了,但迷信活动仍然存在。
谁能从科学的角度来谈一谈吗?
【设计意图:走出文本,向生活拓展,才是语文教学的宗旨。
】
八、布置作业:
以“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为主题进行调查,并出一期板报。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设计巧妙,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体会西门豹做法之妙,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
整个教学重点突出,教材处理详略得当,既面的处理,又有点的侧重。
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富有层次感。
】
板书设计:
治调查了解将计就计
西门豹—————破除迷信妙假戏真做
邺兴修水利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