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解决方案_百度文库概要

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解决方案_百度文库概要

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解决方案_百度文库概要
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解决方案_百度文库概要

分布式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

概述:

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能提供必要的实时运行信息, 尤其是开关和保护行为的信息 (事故报警信息,使值班人员和系统调度人员把握安全控制、事故处理的主动性,同时可以提高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减少变电、配电损失,提高供电质量。

一. 系统的具体监控对象 :

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的主要监控对象有以下几个方面:模拟量采集有高压室和主控室内的温度、湿度和门禁。变压器 0.4kV 侧电流,0.4kV 母线电压、分段电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0.4kV 各支路出线电流, 变压器温度。备用柴油机发电机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油压、油温、水温,蓄电池电压等.开关量有灯光开关、断路器开关、高压进出线开关、主变分接头开关、主变低压总开关、分段开关、0.4kV 各支路出线开关,柴油发电机回路开关等。

二.解决方案:

2.1 硬件实现

2.1.1前端工控机

本方案选用工控机, 前端工控机可以处理各个模块上传的数据, 运行自动控制和方便维护数据库中 I/O点的数据,实现各种(遥测、遥信、遥控数据的上传下达。

前端工控机除具有数据采集、数据集中和多种通讯规约等功能外, 还有独特的配网自动化高级功能软件。完全满足配网自动化所需的馈线故障定位、故障隔离等要求。

前端工控机采用工控标准设计, 可靠性高, 抗干扰性强, 性能远远超过由工作站或其他台式计算机、工作站构成的系统,保证了整个系统的正常、稳定、长期可靠运行。支持多通讯口,每个通讯口都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的规约。

2. 1.2变电站各室内的温度,湿度和门禁

变电站撤人后,万一变电站发生火警,往往因为不能及时发现而延误了事故的处理, 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此外,当变电站有盗贼闯入时,也会缺乏有效的防御手段。为此,可在高压室和主控室等地点装设一批温, 湿度传感器, 并在高压室和主控室门口安装主动红外

入侵探测器。当探头感测到高温或有人闯入时, 就会向后台发出告警信息, 同时连动切换摄像机画面,并记录下当时现场的情况。

用 DAM3058F 采集温湿度传感器信号。可采集 8路传感器信号。

用 DAM3011采集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传来的电压信号,可采集 8路报警器信号。 2. 1. 3 变压器

变压器 0.4kV 侧电流,0.4kV 母线电压、分段电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0.4kV 各支路出线电流, 监控变压器的运行情况,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做出及时反应。选用的变压器自身应带控制保护装置, 具有完善的温度检测和风机控制功能, 利用变压器本身提供的铂电阻, 获得变压器线圈温度,若检测的温度超过设定门限时,风机仍未启动,则强制启动风机。其控制器中数据通过 RS485接口,也可传送至监控中心,执行对变压器状态的监控。

用 DAM3501采集变压器侧电流,母线电压,分段电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用 DAM3043采集线圈温度,用 DAM3018D 启动和关闭风机。

2. 1. 4 电动机和备用柴油机发电机组保护:

以电动机的电流、电压、温度测量为基础,为电动机提供全面的保护。具有短路、启动超时、转子堵转、不平衡、接地故障、负荷丢失、欠压过压、温度保护等。通过检测启动前的母线电压、检测跳闸回路是否正常、使系统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备用柴油机发电机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油压,油温,水温,蓄电池电压等. 监控变压器的运行情况,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做出及时反应。

用 DAM3501采集电动机的电流、电压和柴油机发电机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用 DAM3043采集电动机温度信号。

用 DAM3058采集柴油机发电机油压,油温,水温。

2.1.5 开关量监控

(1 为使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在晚上仍能发挥作用, 变电站的灯光应具有定时开关或远方控制的功能。 (2断路器:接通或断开运行中的或发生故障的电路。(3主变分接头开关,主变低压侧总开关,分段开关,0.4kV 各支路出线开关,柴油发电机回路开关, RS-485串行通讯方式。可通过通讯实现远程控制分/合闸,远程读取测量值,远程读取开关量状态。

用 DAM3027D 来监测和控制开关量。

系统示意图

数据通信功能

变电站内部的线路监控仪与主机之间的通信采用 RS 485 通信总线,通信距离可达 1 20 0 m,波特率可以设定为 1200、2400、4800、9600、19200、38400、57600、115200。

硬件规格:

DAM3058F

◆8路模拟量输入模块

◆输入类型:mV、V、mA

◆通道数:6路差分,2路单端/8路差分/8路单端

◆采样频率:10Hz

◆分辨率:16bit

◆精度:±0.1%

◆内置看门狗

DAM3011

◆8路隔离的数字量输入模块

◆输入:6路差分,2路单端或 8路差分

◆输入高电平:4V~30V

◆输入低电平:0~1V

◆隔离电压:5000V

◆输入通道可以作为 100Hz 计数器使用

◆内置看门狗

◆LED 指示输入状态

DAM3501

◆电压量程:400V (100V ~450V 之间可定制

◆电流量程:5A 、 10A 、 20A 、 50A 、 80A 、 100A 可选(其它量程可定制◆精度:±0.2%

◆隔离电压:3000

◆内置看门狗

◆外置电流互感器

◆板载温湿度传感器(可选

DAM3043

◆ 3路热电阻输入模块

◆采样频率:10Hz

◆分辨率:16bit

◆精度:±0.1%

◆输入连接方式:2, 3,或 4

◆内置看门狗

◆独立断线故障检测

DAM3027D

◆输入输出:TTL电平

◆逻辑电平 0:+1V max

◆逻辑电平 1:+2.4V min

◆输入可作为 100Hz 计数器使用

◆支持双看门狗

◆LED 指示输入/输出状态

2.1 软件实现

配网自动化高级功能软件选用组态软件

1 运行监视.要求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与相关的模拟量、开关量信息的动态显示.

2 事故记录与报警.工程实例要求当变压器 0.4kV侧的电压、电流出现欠电压与过电流且超过一定时计算机报警,并将故障数据记录下来.

3 报表打印.

4 备用柴油发电机组定期启动的提示与记录.

5 预留远程监控接口,要求系统便于扩展升级.

三结论分布式变电站监控系统设备通用,维护、安装简单,可靠性高,功能较齐全,用户使用方便。经河北、内蒙、北京等地的多个变电站和厂矿配电室使用,本文所述的监控系统收到了良好效果。做到了电力监控管理逐步向自动化、综合化、集中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变电站监控系统技术与方案(51页)

变电站监控系统 方 案 建 议 书

1概述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变电所的自动化技术在不断进步。目前很多变电站已逐步实现无人值班或值守。另一方面供电系统各部门、各 单位也都有了相应的专用网络,随着供电系统的全面改革,对于变电所,除了常规的自动化系统之外,远程视频/环境监控系统已逐步成为无人值班变电所新增的而且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自动化项目,是其他自动化手段所不可替代的。通过远程视频/环境监控系统,安全值班人员、企业领导可以随时对电站的重点部位进行监控和监视,以便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电站的安全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做出反应。 根据XXXXX)电力局监控要求,本公司特设计以下技术方案,对XX电业局下属的13个变电站的室外变电区、门禁、火警、控制室、开关室、电容器室,进行图像监视、控制和管理。系统以XX电业局电力通信系统的光传输系统(SDH 为基础,建立视频图像监控专用的TCP/IP传输网络,实现将监控前端的实时图像传送到远程电业局大楼控制中心(监控中心) ,使监控中心及电业局MIS (ma nageme nt in formation system )网用户终端的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变电所现场的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各种情况进行操作控制,以确 保变电所的安全。 2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2.1指导思想 根据《图像监控系统技术规格书》的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并遵照国家相关安全防范技术规范的要求,以技术和系统的先进、可靠、合理、适用的原则,来设计构成该图像监控系统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将结合XX电业局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远程的、实时的、可视化的、信息共享的变电所视频监控平台。 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资源,结合XX电业局的具 体情况和XX电业局监控系统的发展框架进行设计,在将来长时间内保持系统的

电力监控系统的应用

焦煤集团科技创新成果申报表

电力监控系统的应用 1.立项背景 为提高本矿供电系统自动化,提高矿井快速处理隐患的能力和快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提供本矿自身的精细化管理能力,本系统对本矿供电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供电系统监测、控制、保护、预警、计量、管理等功能和预防过流越级跳闸、电压波动跳闸、电气干扰跳闸等突发大面积停电现象,设置变电所温度、烟雾、人员等变电所无人值守监控,建立本矿一套综合性多媒体数字化电力监控管理系统。 同时本系统要求提供通讯接口和协议,在设备层和控制层均可接入自动化系统平台,完成本矿自动化平台的子系统整合接入。 2.研究开发内容 电力监控系统分为四个层次:设备层(即高开综合保护层)、变电层(即变电所内的当地监控和自动化设备—井下测控分站)、通讯平台层(即变电所与地面间的公共通讯平台—光纤以太网平台,已建好。)、地面监控层。 设备层主要完成数据采集、计算、保护和控制执行,并通过RS485总线接入变电所的测控分站中。测控分站一方面完成数据转发,另一方面实现变电所综合选漏、录波存储、时钟同步和当地监控,并通过光纤以太网,完成与监控主站的通讯。通讯平台是由分站光端设备构成的光纤以太网或是专门的光纤以太网。监控主站是一套供电系统专业版组态系统,可按照供电系统的规范,对供电系统进行监测、控制、统计和分析。 一个变电所装设一台井下监控分站。变电所的高低压综合保护用双绞线接入变电所的测控分站,监控分站直接接入现有环网,以太网与地面监控主站通讯。 系统后台可以用OPC方式将数据传输到矿井综合自动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网络发布。在井下共16个变电所中各安装一台电力监控分站。电力监控分站与变电所内的高、低压开关的综合保护器用RS485通讯方式进行联网,实现变电所的就地监控、通讯转发等。电力监控分站就近接入变电所附近的千兆环网交换机,通过已有的工业以太网与地面电力调度中心后台进行数据交换。 3.技术创新点 煤矿电力监控管理系统由1000M/100M冗余工业以太网环网、CAN工业现场总线、RS485现场总线、无线通讯站构成的煤矿宽带工业网络平台、电力监控应用软件与设备监控、显示、保护、采集装置等组成,可在不同网络层接多种通讯接口的监控装置、设备和监控系统,网络终端配置有千兆网络交换机、视频服务器、现场总线分站、IP电话网关、光纤收发器,可

电力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电力监控系统 一、综述 (2) 二、解决方案 (2) 三、变电站监测总体解决方案 (3) 四监控系统整体结构图: (3)

一、综述 随着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对于骨干输变电线路上的超高压变电站 (500KV,220KV,及绝大部分110KV变电站)大多已经建立起光纤传输连接,并在生产管理上建立了SCADA系统,可以进行中心调度、地区调度的多级监控、调度管理。但是对于数量快速增加的农网的变电站、开闭所,由于数量大、分布范围广而大多尚未纳入电力SCADA系统中,随着针对这类无人值守站的管理监控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供电质量提高的需要,势必要将这类数量较大的配电网变电站、开闭所纳入统一的监控管理。 推出的“A电力监控系统”解决方案是专门针对分布式的应用,通过IP网络对散布在较大区域的大量变电站的输变电线路进行集中监控。本系统可对 35KV以下变电站内输变电线路进行实时遥测、遥信、遥控、遥视,实时检测线路故障并即时报警,实时监测变电站内的智能设备的状态参数及运行情况,智能控制、维护相关设备,并能通过声音、电话语音、小灵通短信、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发出报警信息,及时告知维护管理责任人。 本系统的建设是为了提高变电站电网的管理水平,迅速而准确地获得变电站运行的实时信息,完整地掌握变电站的实时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变电站运行的故障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处理,同时可以使值班管理人员根据变配电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负荷分析、合理调度、远控合分闸、躲峰填谷,把握安全控制、事故处理的主动性,减少和避免操作、误判断,缩短事故停电时间,实现对变配电系统的现代化运行管理 二、解决方案 功能架构:

XXX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

官林变等变电所视频监控维修项目 1系统概述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也不断进步。目前,很多变电站已逐步实现无人值守。对于变电站,除了常规的自动化系统之外,视频监控系统已逐步成为为无人值守变电站新增的而且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自动化项目,是其他自动化手段不可替代的。各地供电公司的信息网络,在近两年内有了长足的发展,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变电站的视频监控成为电力系统探索这一新课题的出发点。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视频通讯技术的发展,建立一个统一信息平台的集中管理式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将在电力行业日常工作和生产管理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实践证明,基于统一信息平台视频监控技术已日臻成熟,产品在功能、性能和价格上已经进入到普及应用阶段。2设计原则 为了本监控系统的要求,达到对监控点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以及对安防信息的及时反应,在一定范围内联动警示,通知有关人员做出反应,采取措施,并对相关设备进行集中监控、集中维护和集中管理。本安防系统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标准化: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符合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系统软件、 硬件均采用标准化设计,提供开放的接口,可与不同供应商的设备及软件 系统互联互通。 2.先进性:所有设备均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技术的主处理芯片以及先进的压 缩技术,保证系统建成后整体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另外本系 统还采用三项关键技术:超低码流视频压缩技术、专有的信道动态适配技 术、针对无线信道设计的可靠传输纠错技术;增加了双通道自动平衡协 调传输功能。

3.可靠性: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和专用的硬件结构,性能稳定可靠, 保证系统整体的稳定,尤其适合在环境比较复杂、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环 境中运行。 4.经济性:系统开发运行平台均采用当今最为通用的各种操作系统和开发 工具,充分利用了我们在其他监控领域中成功应用的中间件和模块,大大 减少在系统平台方面的投入,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5.扩展性:系统软、硬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用户系统升级时,只需要增 加前端的服务器。整个系统具有进一步扩展功能的能力,可以很好的适 应现代智能管控的需求。保证用户在系统上进行有效的开发和使用,并为 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6.实用性:系统支持用户的网络监控需求,可多用户多画面实时监控、远程 控制、集中录像、可连接多种报警设备、报警可定时布防撤防等功能, 完全满足用户的监控要求。 3设计依据 1.国际综合布线标准ISO/IEC11801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防范行业标准》GA/T74-9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70-94 5.《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7.《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8.《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9.IEC364-4-41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标准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介绍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 监控平台介绍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一、系统概述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以“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为核心,通过各种物联网技术,对全站主要电气设备、关键设备安装地点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全天候状态监视和智能控制,完成环境、视频、火灾消防、采暖通风、照明、SF6、安全防范、门禁、变压器、配电、UPS等子系统的数据采集和监控,实现集中管理和一体化集成联动,为变电站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从而解决了变电站安全运营的“在控”、“可控”和“易控”等问题。 二、系统组成 (一)、系统架构 (二)、系统网络拓扑

交换机服务器 站端后台机 网络视频服务器 门禁 摄像摄像头 户外刀闸温 蓄电池在线监测开关柜温度监测 电缆沟/接头温度监测SF6监测 空调仪表 电压UPS 温湿度电流烟感 电容器打火红外对射 门磁 非法入侵玻璃破碎电子围栏 水浸 空调 风机灯光 警笛 警灯 联动 协议转换器协议转换器协议转换器 消防系统 安防系统 其他子系统 TCP/IP 网络 上级监控平台 采集/控制主机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将各种子系统通过以太网或 RS232/485接口进行连接,包括前端的摄像机、各种传感器、中心机房的存储设备、服务器等,并通过软件平台进行集成和集中监视控制,形成一套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三)、核心硬件设备: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 PDAS-100系列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大批量应用在变电站、开闭所 和基站,实践证明产品质量的可靠性,能够兼容并利用现有绝大部分设备,有效保护客户的已有投资。能够实现大部分的传感器解析和设备控制,以及设备内部的联动控制,脱机实现联动、报警以及记录等功能。工业级设计,通过EMC4级和国网指定结构检测。 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是针对电力配电房的电缆温度以及母线温度无 线检测,变压器运行情况以及油温检测、配电、环境、有害气体以及可燃气体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概述 随着电力部门工作模式的全面改造,各变电站/所均实现无人或少人值守,以提高生产效益,降低运营成本。在电力调度通讯中心建立监控中心,能够对各变电站/所的站场图像、关键设备监测图像、有关数据和环境参数等进行监控和监视,以便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个变电站/所的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做出反应,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这些都已经提到了电力部门的发展议事日程。目前,各局都已设立了运行管理值班室及调度部门,虽有对各专业的运行归口协调职能,但不能及时掌握运行状况和指挥处理运行障碍。现在对运行监视通常由各专业运行部门采用打电话来了解和判断处理故障。各种运行管理联系松散,依靠原始的人工方式已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需要。要跟上发展步伐,必须在健全和完善电力网络的同时建立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电力综合监控系统将变电站的视频数据和监控数据由变电站前端的设备采集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接收编码后的视频数据和监控数据,进行监控、存储、转发控制及管理。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的实施为实现变电站/所的无人或少人值守,推动电力网的管理逐步向自动化、综合化、集中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电力系统需求分析 1. 总体需求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图像监控、安防(防盗)系统、消防系统、保护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变电站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通过图像监控结合远程和本地人员操作经验的优势,避免误操作 通过图像监控、灯光联动、环境监控监视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起到预警和保护的作用配合其他系统(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等)的工作 2. 用户主要需求规范 监控对象和场景 变电站厂区内环境实时监视 高压区域的安全监视,人或物体进入高压区域立即产生报警 主变压器外观及中性点接地刀状态 对变电站内的全部户外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的合分状态给出特写画面 对变电站内各主要设备间的监视(包括大门、控制室、继保室、通信室、高压室、电容器室、电抗器室、低压交流室等) 对少人值守变电站办公区域的监视

用户侧配电房电力监控系统的应用doc资料

用户侧配电房监控系统的应用 1概述 配电房监控系统是指在配电房内应用自动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传输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等技术实现对配电室设备(包括测量仪表、控制系统、信号系统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对配电房内主要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减少或代替运行值班员对配电房运行情况的监视和控制操作,准确的掌握配电系统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故障问题并进行有效解决,使配电网更加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用户对电力需求也是日益增多,供电公司及电力用户的专变配电房由于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等原因,具有分散、地理环境情况变化多端、覆盖面广、用户众多,容易受用户增容和城市建设影响等特点。这充分促使电力运维企业飞速进展,电网日渐扩张及用户对配电可靠性要求持续提高,配电房的监控对配电自动化管理、线损分析、负荷预测、电力需求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所以配电房监控系统的运用也就越来越备受关注。 1.1发展历程 由于电压等级越高,电力系统要求的可靠性、安全性就越高,对于国内的10KV以上的中、高压输变电系统的电力自动化监控软件已经发展成了很完善的系统软件。该监控软件在测量、监控、继电保护和通讯功能等方面已经实现了电网的自动化管理。对于中、高压输变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易用性、兼容性及掌控和管理方面也达到了较高要求。已经真正实现了功能综合化、结构微机化、操作监视屏幕化、运行管理智能化。因此在中、高压输变电系统的电力自动化监控软件技术在国内、外已发展较为成熟。然而对于低压智能变配电自动化监控系统软件仍然是当今国际电力自动化的一个发展方向和潮流,在我国始于90年代末,其中2001年8月颁布的“低压智能化配电行业标准草案”起到了标

居民小区变配电电力监控系统

居民小区变配电电力监控系统 淮亚利 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嘉定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成都东苑小区变配电监控系统项目,介绍当前国内主流的配电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结构、系统配置、与传统人员值班监视的对比以及它的功能实现等。 【关键词】:电力监控软件;网络电力仪表;中建二局;小区配电;配电自动化; 引言 目前,供配电产业的发展及可靠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各地重点工程项目、标志性建筑、大型公共设施等大面积多变电所用户的急剧增加,对供配电的可靠性、安全性、实时性、易用性、兼容性及缩小故障影响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目前各行业对配电系统安全、可靠性的较高要求,本文通过在用户端智能配电系统解决方案方面的成熟厂商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Acrel-2000电力监控系统在成都东苑小区的应用为例,介绍当前国内主流的配电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结构、系统配置、与传统人员值班监视的优势对比以及它的功能实现等。随着Acrel-2000电力监控系统在成都东苑小区高低压配电系统中的竣工运行,很好的实现住宅区高低压变电所的用电数据集中管理和数据的完整保存,提高了该小区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该系统对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运行指标,促进供电系统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概述 中建二局投改项目(成都东苑小区高低压配 电系统项目)电力监控系统位于成都高新区桂溪 路123号,建筑性质为居民住宅。该项目共有两 个配电房:高压配电房、低压配电房。现场高压 部分采用的是西门子7SJ68的微机保护装置,设 备数量为9只;低压部分变压器出线采用PMAC720 电力仪表,低压各支路采用PMAC600-B,低压部分的仪表总数为90只。高压配电房与低压配电室相距约300米。 本项目在配电系统的监视方面拥有两个方案,方案一是传统的人工监视,方案二是借助配电监控系统后台监视,人员辅助即可。结合本项目,采用两种方案的优劣分析如下:

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110kV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单位(章)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批准: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审核: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编写: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 目录

一、工程概况和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工程性质及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工程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施工目标工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组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施工办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工程管理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工程施工图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工程施工与土建在时间进度上的配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4 工程协调与交叉作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技术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安全防范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质量标准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质量检查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3 质量保证控制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号线 电力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第一节、电力监控系统调试方案 一、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安装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的安装包括供电系统设备的微机综合保护测控单元安装、中央信号屏的安装、通讯处理装置的安装和所内通信网络的构建。 供电系统设备的微机综合保护测控单元在这些设备出厂前已由各厂家安装于设备柜体上,现场主要为网络线的敷设和设备的调试。自动化系统设备的安装与变电所的整体进度保持一致同步进行,并且在变电所作保护调试时作相应的配合工作,监视后台(中央信号屏)的数据与所作保护调试结果是否一致。 二、控制中心电力监控系统安装 上海市轨道交通6号线控制中心电力监控系统主要设备包括:工作站、服务器机柜、配电盘(箱)、打印机、UPS机柜及接口设备等。 1. 服务器机柜、配电盘(箱)、UPS机柜安装 服务器机柜、UPS机柜和配电盘固定于安装好的基础支架上,用紧固螺栓将盘底部与基础支架连接牢固。安装后,盘面应对齐、顺直。 机柜、配电盘应可靠接地。 2.工作站、打印机及相关接口设备的安装 调度员工作站,打印机等安装在调度大厅的设备依据施工图放在操作台柜内,台面上安放VDU设备(CRT、键盘和鼠标)。 三、供电车间复示系统 供电检修车间复示系统主要设备包括:工作站、打印机、UPS机柜及接口设备等。其安装方式与控制中心电力监控系统设备安装类同。 四、线缆敷设、接续 1.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 根据招标文件,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局域网通信电缆主要采用多模软光缆。 2. 环网 变电站中央信号屏至通信机械室采用单模软光缆,由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图全线敷设接线。由于车辆段及停车场为户外,采用的是户外光缆。

3. 控制中心电力监控系统 控制中心电力监控系统电缆包括设备用电源电缆、通信电缆(屏蔽双绞线)及光缆。通信电缆及光缆敷设于架空地板下预先安装好的金属线槽或管线内;电源电缆(带铠装)敷设于架空地板下(具体敷设方式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穿墙及楼板采用镀锌钢管防护,在电缆竖井内敷设于电力专业安装的桥架内。 控制中心穿线工作宜在架空地板铺设之前完成。 4. 供电车间复示系统 供电检修车间电缆包括设备用电源电缆、网络线及传输通道光缆。传输通道光缆敷设于通道电缆支架、供电车间桥架内;电源电缆穿镀锌钢管敷设;网络线敷设于金属管线内。 第二节、系统测试 1.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 1.1 配合变电所继电保护调试 继电保护调试是变电所整组传动试验的重要内容,保护装置地址的分配,保护定值的输入和修改、保护软压板的投切,软件连锁、闭锁以及特殊保护功能的投入(如低压柜备自投允许)都与自动化系统密切相关,需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 以上功能是通过变电所自动化通信网络来实现的,因此变电所继电保护试验宜与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调试同期进行。 1.2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子系统调试 上海市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采用分散、分层、分布式系统结构。系统分三层布置:站级管理层,网络通信层,间隔设备层。站级管理层为设置在中央信号屏内的主监控单元(通信控制器);间隔设备层包括安装于各开关柜内的各种保护测控一体化设备,间隔设备层构成变电所自动化子系统;网络通信层即为变电所自动化通信网络。 变电所自动化子系统包括:35kV子系统、低压400V子系统、配电变压器温控仪(硬接线)、所用配电屏监测单元、整流变压器温控仪(硬接线)、直流1500V子系统、轨电位限制装置(硬接线)及接触网隔离开关(硬接线)等。 自动化子系统调试主要内容为各子系统与主控单元间的通信功能(包括规约处理

智能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变电站作为电网“大动脉”的枢纽,在国家电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保证变电站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实行对智能变电站的高效管理,对于打造坚如磐石、固若金汤的“坚强智电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提升电力调度自动化以及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继遥测、遥信、遥控、遥调之后,遥视系统与其他安防技术的整合应用成为智能变电站建设的热点,并成为智能变电站智能辅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自动化、安全管理的应用需求,朗驰推出了具有先进性、实用性、智能性、兼容性、可扩展性等特点的智能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变电站视频监控需求分析 变电站监控系统所承担的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安全防范;二是保障变电站设备的正常运行。安全防范方面,主要是通过在围墙、大门等区域安装摄像机、防盗探测器来防止非法闯入,保障变电站空间范围内的建筑、设备的安全,防盗、防火。在重点部位,摄像机实现24小时不间断全天候录像,并与报警系统、消防系统等实现联动。变电站设备运行保障主要是通过摄像机、灯光联动来监视主变压器等重要设备,监视场地和高压配电间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图像监控结合远程和本地人员操作经验的优势,避免误操作。同时,监控系统对主控室设备仪表盘、操作刀闸等设备进行监控,并配合其他系统(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等)的工作。在发生突发事件之后,通过与主站的双向音视频交流而进行事件应急处理。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主要由视频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监管平台、网络传输系统等构成。根据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的硬件组成,同时结合变电站综合监控应用的实际需求与特点,我们将整个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分为4个系统层次,既前端设备层、传输网络层、系统控制层与系统应用层,同时层与层之间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进行通讯,不受网络平台的限制。其系统结构如图一所示。 图一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架构图 1、视频监控子系统 在每个前端变电站根据现场需要,在变电站室外和门口处安装相应高速球型摄像机(保证报警时能快速响应进行联动录像),实现对变电站区域内场景情况的远程监视、监听。 在变电站室内(主要是主变室、高压室、地压室等),根据实际情况,可选定点彩色一体化摄像机用于对进出变电站人员进行监视;可根据远程管理人员的命令改变摄像机镜头的方位、角度、焦距等,用于对变电站内设备运行情况、现场环境进行监视。通过摄像机、拾音器采集来的音视频模拟信号接入网络视频编码器,网络视频编码器将摄像机采集的视频信号转化成数字格式的压缩码流后,通过以太网口接入其专用的网络进行传输。前端编码采用目

电力监控系统使用简介

电力监控系统简介 电力监控系统(以下简称SCADA系统)实现在控制中心(OCC)对供电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和调度、实时控制和数据采集。除利用“四遥”(遥控、遥信、遥测、遥调)功能监控供电系统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掌握和处理供电系统的各种事故、报警事件功能外,利用该系统的后台工作站还可以对系统进行数据归档和统计报表功能,以更好地管理供电系统。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为供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带来了一次变革。它包含微机保护、调度自动化和当地基础自动化。可实现电网安全监控、电量及非电量监测、参数自动调整、中央信号、当地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电能自动分时统计、事故跳闸过程自动记录、事件按时排序、事故处理提示、快速处理事故、微机控制免维护蓄电池和微机远动一体化功能。它为推行变电所无人值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一、基本组成与功能 电力监控系统由设置在控制中心的主站监控系统、设置在各种变电所的子站系统以及联系二者的通信通道构成。 电力监控系统的设备选型、系统容量和功能配置应能满足运营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其系统构成、监控对象、功能要求,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特点、运营要求、通信系统的通道条件确定。 电力监控系统主站的设计,应确定主站的位置、主站系统设备配置方案、各种设备的功能、型式和要求,以及系统容量、远动信息记录格式和人机界面形式要求等。电力监控系统子站的设计,应确定子站设备的位置、类型、容量、功能、型式和要求。电力监控系统通道的设计要求,应包括通道的结构形式、主/备通道的配置方式、远动信息传输通道的接口形式和通道的性能要求等。电力监控系统的结构宜采用1对N的集中监控方式,即1个主站监控N个子站的方式。系统的硬件、软件一般要求充分考虑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性,并具备故障诊断、在线修改功能,同时遵循模块化和冗余的原则。远动数据通道宜采用通信系统提供的数据通道。在设计中应向通信设计部门提出对远动数据通道的技术要求。 (一)主站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主要设备 1.主站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 (1)实现对遥控对象的遥控。遥控种类分选点式、选站式、选线式控制三种; (2)实现对供电系统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视和故障报警; (3)实现对供电系统中主要运行参数的遥测; (4)实现汉化的屏幕画面显示、模拟盘显示或其他方式显示,以及运行和故障记录信息的打印; (5)实现电能统计等的日报月报制表打印; (6)实现系统自检功能;

变电站遥视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变电站遥视监控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一、系统总体方案。3 1.1 变电站前端子系统4 1.1.1 集中型网络视频服务器5 1.1.2 外围摄像机监控设备单元5 1.1.3 报警管理单元5 1.1.4 其它辅助设备单元6 1.2 集控站监控子系统6 1.2.1 系统服务器6 1.2.2 流媒体转发服务器7 1.2.3 值班员工作站7 1.2.4 其它设备8 二、产品技术参数10 2.1 前端摄像机10 2.2 光端机13 2.3 矩阵(可选产品)15 2.4 视频、流媒体、管理服务器16 2.5 SVR网络存储录像机 DH-SVR3016H 17 2.6 集中型网络视频服务器19 三、设备清单20

随着视频压缩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技术在电力系统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监控系统正是其主要的应用领域。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分两类,即模拟监控系统和数字监控系统,而且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正全面取代模拟监控系统。远程图像监控系统目的是为了解决变电所自动化“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等四遥”以外新的“遥视”问题,不仅为自动化变电所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而且对无人值班变电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运行提供了监视手段。 一、系统总体方案 变电所图像监控系统共分两个子系统:变电站前端子系统和集控站监控子系统。 变电站前端子系统主要包括: ? 视频采集设备(光纤一体化高速智能球机、带云台枪型摄像机) ? 集中型网络视频服务器 ? 网络存储设备 ? 数据传感设备(温湿度传感器,门禁系统) ? 防盗报警系统(电子围栏、红外探测器、烟感探测器) ? 现场灯光控制 ? 监控控制箱及防雷装置 ? 线缆 集控站监控子系统主要包括: ? 管理服务器 ? 流媒体服务器软件 ? 视频显示终端 ? 视频浏览终端软件 系统结构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 合监控平台

一、概述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是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视频压缩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术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专门用于实现对变电站各种辅助生产系统的整合、优化、管理及控制,成为实施“大运行”战略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目的 通过对现有孤立分散的各类二次系统资源进行规范整合,实现二次系统的优化配置、信息资源共享、部门间业务的无缝衔接,从而提高电网一体化运行水平,解决二次系统种类繁杂、运行信息割裂等问题,满足大运行体系建设的需要。 1、通过规范各类辅助生产系统的信息传输方式及通信规约,有利于统一化管理,方便新的智能化功能扩充。 2、可以实现变电站“数据集成、业务协同、管理集中、资源共享”的管理要求,实现信息的集中采集、集中传输、集中分析、集中应用,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交互应用,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信息孤岛”的局面。 3、通过各种辅助生产系统的有机整合,不仅可以提升各子系统的性能,实现系统功能的统一管理及广泛联动,提高应急处理和反应能力,加强对意外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管理能力。从而全面提升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4、通过各种辅助生产系统的高度集成,统一上传,有利于远方人员对站内状况的全盘掌控,以加强对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提高对变电站辅助生产系统的监管质量,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运维效率。 三、适用范围 可广泛应用于各电压等级变电站/所、换流站、开闭站/所等场所。 四、产品功能

五、基于角色的差异化应用

六、九大子系统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包括视频联动子系统、火灾消防子系统、周界报警子系统、环境温湿度采集子系统、空调控制子系统、风机控制子系统、给排水控制子系统、灯光控制子系统、门禁控制子系统等九部分内容。 1) 视频联动子系统 视频联动子系统即将变电站的视频遥视的前端摄像机接入智能辅助系统的功能单元,是智能辅助系统的核心,提供与其它八个系统进行联动操作,实现视频共享及系统间协作功能。 a. 可接受其他系统的调用请求; b. 系统可保障原视频监控系统的系统功能与应用不受影响; c. 系统支持同一摄像机的多位置调用及多个摄像机的同一位置调用方式,即以目标为基础的监控模式。 2) 火灾消防子系统

电力监控系统方案一

电力监控联网总体设计方案 系统结构拓扑图: 变电站智能监控系统由站端系统、传输网络、主站系统这三个相互衔接、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 变电站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等子系统,大多各自独立运行,通过不同通道上传数据,甚至每套系统都配有独立的管理人员,很难做到多系统的综合监控、集中管理,无形

中降低了系统的高效性,增加了系统的管理成本。 本方案采用了海康威视DS-8516EH系列多功能混合DVR,兼容模拟摄像机和IP摄像机,充分利用现有模拟摄像机,保护已有投资;DS-8516EH还集成了各种报警、控制协议,可采集模拟量信号、串口信号、开关量信号,支持其他子系统的可靠接入,可以对环境监测、安全防范、门禁、消防等子系统进行集成。 系统集成改变了各系统独立运行的局面,满足了电力系统用户“减员增效”的需求。该技术不单是对各独立系统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对各功能进行了整合优化,并进行了智能关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各功能进行关联,满足规则后可以触发相应功能。 站端系统 站端系统对站内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照明、给排水和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了整合,主要负责对变电站视音频、环境量、开关报警量等信息进行采集、编码、存储及上传,并根据制定的规则进行自动化联动。 传输网络 变电站联网监控系统的网络承载于传输网络电力数据通信网,用于站端与主站、主站之间的通信。 主站及MIS网用户可以对站端系统进行监控,实时了解前端变电站的运行情况;站端系统的视音频、报警信息可上传至主站并进入MIS网,供主站及MIS网用户查看调用。

功能设计 随着电力调度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除满足原有基本功能外,被赋予了许多新的要求。我们的联网监控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实时视频监视 通过视频监视可以实时了解变电站内设备的信息,确定主变运行状态,确定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等的分/合闸状态,确定刀闸接触情况是否良好,以上信息通过电力SCADA遥测、遥信功能都有采集,但没有视频监控可靠清晰。视频监视的范围还包括变电站户外设备场地和主要设备间(包括主控室、高压室、安全工具室等),主站能了解监控场地内的一切情况。 环境数据监测 变电站的稳定运行离不开站内一次、二次设备的安全运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着设备的安全运行,高温、雷雨、冰雪、台风天气设备的事故发生率特别高,同时设备周边的环境状况也能反映设备的运行状况。监控人员为全面地掌握变电站的运行状况,需实时对温度、湿度、风力、水浸、SF6浓度等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上传,生成曲线和报表,方便实时监控、历史查询、统计分析。 控制设置 上级主站通过客户端和浏览器可对所辖变电站的任一摄像机进行控制,实现遥控云台的上/下/左/右和镜头的变倍/聚焦,并对摄像机的预置位和巡航进行设置控制应具有唯一性和权限性,同一时间只允

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解决方案_百度文库概要

分布式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 概述: 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能提供必要的实时运行信息, 尤其是开关和保护行为的信息 (事故报警信息,使值班人员和系统调度人员把握安全控制、事故处理的主动性,同时可以提高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减少变电、配电损失,提高供电质量。 一. 系统的具体监控对象 : 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的主要监控对象有以下几个方面:模拟量采集有高压室和主控室内的温度、湿度和门禁。变压器 0.4kV 侧电流,0.4kV 母线电压、分段电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0.4kV 各支路出线电流, 变压器温度。备用柴油机发电机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油压、油温、水温,蓄电池电压等.开关量有灯光开关、断路器开关、高压进出线开关、主变分接头开关、主变低压总开关、分段开关、0.4kV 各支路出线开关,柴油发电机回路开关等。 二.解决方案: 2.1 硬件实现 2.1.1前端工控机 本方案选用工控机, 前端工控机可以处理各个模块上传的数据, 运行自动控制和方便维护数据库中 I/O点的数据,实现各种(遥测、遥信、遥控数据的上传下达。 前端工控机除具有数据采集、数据集中和多种通讯规约等功能外, 还有独特的配网自动化高级功能软件。完全满足配网自动化所需的馈线故障定位、故障隔离等要求。

前端工控机采用工控标准设计, 可靠性高, 抗干扰性强, 性能远远超过由工作站或其他台式计算机、工作站构成的系统,保证了整个系统的正常、稳定、长期可靠运行。支持多通讯口,每个通讯口都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的规约。 2. 1.2变电站各室内的温度,湿度和门禁 变电站撤人后,万一变电站发生火警,往往因为不能及时发现而延误了事故的处理, 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此外,当变电站有盗贼闯入时,也会缺乏有效的防御手段。为此,可在高压室和主控室等地点装设一批温, 湿度传感器, 并在高压室和主控室门口安装主动红外 入侵探测器。当探头感测到高温或有人闯入时, 就会向后台发出告警信息, 同时连动切换摄像机画面,并记录下当时现场的情况。 用 DAM3058F 采集温湿度传感器信号。可采集 8路传感器信号。 用 DAM3011采集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传来的电压信号,可采集 8路报警器信号。 2. 1. 3 变压器 变压器 0.4kV 侧电流,0.4kV 母线电压、分段电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0.4kV 各支路出线电流, 监控变压器的运行情况,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做出及时反应。选用的变压器自身应带控制保护装置, 具有完善的温度检测和风机控制功能, 利用变压器本身提供的铂电阻, 获得变压器线圈温度,若检测的温度超过设定门限时,风机仍未启动,则强制启动风机。其控制器中数据通过 RS485接口,也可传送至监控中心,执行对变压器状态的监控。 用 DAM3501采集变压器侧电流,母线电压,分段电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用 DAM3043采集线圈温度,用 DAM3018D 启动和关闭风机。 2. 1. 4 电动机和备用柴油机发电机组保护:

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维护方案

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维护方案 1、工程概况 2、组织措施 3、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4、安全技术措施 5、文明施工 一、工程概况 二、组织措施 1、本工程总负责人: 2、现场施工负责人: 3、安全员: 4、工作班组人员: 三、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1.2M 电缆、网线、电源、视频电缆、控制电缆敷设 电缆沟、电缆管道应先进行路线勘察,确保顺利敷设电缆。敷设前,应检查电缆有无机械损伤,电缆芯线间及芯线与屏蔽层绝缘是否合格,电缆盘是否完好。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电缆应使用整条电缆。电缆在电缆沟内应排放整齐并固定。电缆的防火在电缆沟内采用防火包及防火堵料,进入屏柜处采用防火隔板及堵料。 2.电缆接头制作及核对 电缆接头的制作应统一施工工艺,做到整齐美观。电缆在屏柜内排列整齐,层次清楚;电缆牌标识清楚,有电缆规格、起点、终点及电缆标号。电源电缆在设备通电前应使用万用表测量每芯对地电压。2M 电缆在敷设完毕后应使用2M 无码测试仪对通道环回测试确认无误。网线在敷设完毕后应使用网络测试仪测试接头是否接触良好。 在视频监控屏安装硬盘录像机,在配线架安装协议转换器。严格按图接线,屏柜箱上各电器元件的标号应清晰,电缆芯号牌采用塑料标号。 四、安全技术措施 1.在交流电源电缆接入图像监控屏及通信直流屏的两侧电源端子后,应用万用表测试接入两侧电缆芯火线、零线及地线是否对应以及两侧电缆芯间有无短路。在交流电源电缆接入图像监控屏及通信直流屏的两侧电源端子前,须断开交流空气开关,用绝缘胶布封闭空气开关,严禁空气开关合闸。 2.在硬盘录像机电源线接入前,应用万用表测量交流火线、零线及地线对地电压,确认无电,并断开硬盘录像机电源空气开关 3.接入图像监控屏至通信直流屏交流电缆二次接线时,可能会造成交流短路或或接地,应做好相应隔离措施。4.进场地施工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方可进场,登高作业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办法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办法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1.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格书适用于变电站的变电所及配电房的电力监控系统。 1.2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 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T13729-2002《远动终端设备》 GB/T13730-2002《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GB/T15153.1-1998《远动设备及系统——电源和电磁兼容性》 GB/T15153.2-2000《远动设备及系统——环境要求》 GB/T17463-1998《远动设备及系统——性能要求》 GB/T18657-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 DL/T860(IEC6185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GB/T16435.1-1996《运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征)》 GB/T15532-2008《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T17626-2006《电磁兼容》 1.3 技术要求 1.3.1 系统技术参数 画面响应时间≤1s; 站内事件分辨率≤5ms;

变电所内网络通信速率≥100Mbps; 装置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BTF)≥30000小时; 系统动作正确率不小于99.99%。 系统可用率不小于99.99%; 站间通信响应时间≤10ms; 站间通信速率≥100Mbps; 1.3.2 系统构成概述 a)系统结构 整个系统以实时数据库为核心,系统厂家应具备自主研发的数据库,同时应该具备软件着作权或专利证书,保证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配置相适应,应用成熟、可靠,具备模块化可配置的技术架构,相关证书投标时需要提供。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软件,支持下传控制命令。将从现场网络采集的数据写入实时数据库。采用动态加载驱动方式,便于扩充特殊协议的设备。包括MODBUS485/TPC驱动、OPC驱动和仿真驱动simdrv。 实时数据库 实时数据库应符合Windows64位X64版,负责数据实时和历史服务。采用基于TC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具备LZO实时压缩传输,极大的节约网络流量资源,提供rdb4api.dll 标准DLL封装协议便于客户端使用。实时数据库应具备数据响应快、容量大、具有冗余备份存储等特点,例如美国OSISoftware推出的PI实时数据库系统。 实时数据库应具备管理工具,用于管理实时库的帐号、标签、数据卷和数据查询。分为X86版和X64版,采用跨平台的基于TCP协议的应用协议。 实时库应具备备份工具,提供实时库的在线实时备份功能。比通用备份工具比如Veritas或RoseMirrorHA等效率更高、占用资源更少、使用更简单、节约工程成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