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估值法理论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37
相对价值评估法相对价值评估法是一种股票投资分析方法,它基于公司的基本面数据和市场数据来确定股票的相对价值。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长期投资,因为它需要对公司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一、相对价值评估法的原理相对价值评估法是通过比较公司的基本面数据和市场数据来确定股票的相对价值。
这种方法主要使用以下两个指标:1.市盈率(P/E):市盈率是指公司当前股价与每股收益之比。
它可以用来衡量公司的估值水平。
如果一个公司的市盈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那么它可能被低估。
2.价格/销售额比(P/S):价格/销售额比是指公司当前股价与每股销售额之比。
它可以用来衡量公司在销售方面的表现。
如果一个公司的价格/销售额比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那么它可能被低估。
二、相对价值评估法的步骤1.选择目标公司:首先需要选择一个目标公司进行研究和分析。
这个目标公司应该是你感兴趣或者熟悉的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2.收集数据:收集目标公司的基本面数据和市场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公司的财务报表、行业平均水平、市盈率和价格/销售额比等。
3.计算相对估值:使用目标公司的市盈率和价格/销售额比与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以确定目标公司是否被低估或高估。
如果目标公司的市盈率或价格/销售额比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那么它可能被低估。
4.分析基本面:分析目标公司的基本面,包括财务状况、管理层、竞争优势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股票的长期表现。
5.做出决策:根据以上步骤的分析结果,做出投资决策。
如果目标公司被低估且具有良好的基本面,那么它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
三、相对价值评估法的优缺点1.优点:(1)相对价值评估法可以帮助投资者找到被低估或高估的股票,从而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2)相对价值评估法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一个公司的基本面和行业趋势,从而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
2.缺点:(1)相对价值评估法只能提供股票的相对价值,无法确定其绝对价值。
因此,投资者需要结合其他方法来确定股票的真实价值。
相对估值法与绝对估值法的比较——对公司内在价值的应用1引言公司估值方法是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的必要过程,通过比较用估值方法计算出的公司理论股价与市场实际股价之间的差异,可以指导投资者进行具体的投资行为。
估值方法主要有反映市场供求决定股价的相对估值法和反映内在价值决定股价的绝对估值法,这两种方法有不同的计算公式、适用对象和优缺点。
2 相对估值法2.1相对估值法简介相对估值法又称可比公司法,是指对公司估值时将目标公司与可比公司对比,用可比公司的价值衡量目标公司的价值。
相对估值法最为常用的方法是市盈率法和市净率法,此外还有净利润成长率法、价格营收比例法、企业价值法等。
2.2市盈率法2.2.1 市盈率计算公式2.2.2市盈率法具体估值过程首先,根据注册会计师审校后的盈利预测计算出发行人的每股收益(E);然后,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同类行业公司股票的市盈率、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及其成长类型等拟定发行市盈率(P/E);最后两者相乘得到公司每股市价,调整后得到整个估值公司的价值。
2.2.3市盈率法的评析市盈率法适用于周期性弱的公司,如公共服务业等。
它的优点是,它是一个将股票价格与当前公司盈利状况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直观的统计比率[1] ;通常,市盈率比较容易得到和计算,也能够反映公司的风险和成长性。
它的缺点是,当每股收益价值为负值时市盈率没有意义;经济周期会引起公司收益的波动从而引起市盈率的变动,因此市盈率不大适合周期性强的企业。
2.3市净率法2.3.1 市净率公式2.3.2市净率法具体估值过程与市盈率法的估值过程类似,此处不再展开。
2.3.3市净率法的评析与市盈率法不同,市净率法比较适合周期性强的企业,如银行业、保险业等。
市净率法的优点是,每股净资产相对稳定和直观;每股价值收益为负值的公司,或者非持续经营的公司,此方法仍然适用。
市净率法的缺点是,资产的准确计算比较困难,尤其是品牌价值、人力资源价值等无形价值的确定;会计制度大多数规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等于最初的购买价格减去折旧,考虑到现实社会的通货膨胀和技术进步,用市净率法估值时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可能存在很大的背离。
相对估值法与绝对估值法的比较——对公司内在价值的应用1引言公司估值方法是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的必要过程,通过比较用估值方法计算出的公司理论股价与市场实际股价之间的差异,可以指导投资者进行具体的投资行为。
估值方法主要有反映市场供求决定股价的相对估值法和反映内在价值决定股价的绝对估值法,这两种方法有不同的计算公式、适用对象和优缺点。
2 相对估值法2.1相对估值法简介相对估值法又称可比公司法,是指对公司估值时将目标公司与可比公司对比,用可比公司的价值衡量目标公司的价值。
相对估值法最为常用的方法是市盈率法和市净率法,此外还有净利润成长率法、价格营收比例法、企业价值法等。
2.2市盈率法2.2.1 市盈率计算公式2.2.2市盈率法具体估值过程首先,根据注册会计师审校后的盈利预测计算出发行人的每股收益(E);然后,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同类行业公司股票的市盈率、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及其成长类型等拟定发行市盈率(P/E);最后两者相乘得到公司每股市价,调整后得到整个估值公司的价值。
2.2.3市盈率法的评析市盈率法适用于周期性弱的公司,如公共服务业等。
它的优点是,它是一个将股票价格与当前公司盈利状况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直观的统计比率[1] ;通常,市盈率比较容易得到和计算,也能够反映公司的风险和成长性。
它的缺点是,当每股收益价值为负值时市盈率没有意义;经济周期会引起公司收益的波动从而引起市盈率的变动,因此市盈率不大适合周期性强的企业。
2.3市净率法2.3.1 市净率公式2.3.2市净率法具体估值过程与市盈率法的估值过程类似,此处不再展开。
2.3.3市净率法的评析与市盈率法不同,市净率法比较适合周期性强的企业,如银行业、保险业等。
市净率法的优点是,每股净资产相对稳定和直观;每股价值收益为负值的公司,或者非持续经营的公司,此方法仍然适用。
市净率法的缺点是,资产的准确计算比较困难,尤其是品牌价值、人力资源价值等无形价值的确定;会计制度大多数规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等于最初的购买价格减去折旧,考虑到现实社会的通货膨胀和技术进步,用市净率法估值时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可能存在很大的背离。
浅析十种责任公司估值方法责任公司估值方法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估值方法,特点是主要采用乘数方法,较为简便,如P/E估值法、P/B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PEG估值法、市销率估值法、EV/销售收入估值法、RNAV估值法;另一类是绝对估值方法,特点是主要采用折现方法,如股利贴现模型、自由现金流模型等。
一、P/E估值法市盈率是反映市场对责任公司收益预期的相对指标,使用市盈率指标要从两个相对角度出发,一是该责任公司的预期市盈率(或动态市盈率)和历史市盈率(或静态市盈率)的相对变化;二是该责任公司市盈率和行业平均市盈率相比。
如果某上市责任公司市盈率高于之前年度市盈率或行业平均市盈率,说明市场预计该责任公司未来盈利会上升;反之,如果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则表示与同业相比,市场预计该责任公司未来盈利会下降。
所以,市盈率高低要相对地看待,并非高市盈率不好,低市盈率就好。
通过市盈率法估值时,首先应计算出被评估责任公司的每股收益;然后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被评估责任公司的行业情况(同类行业责任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责任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其成长性等拟定市盈率(非上市责任公司的市盈率一般要按可比上市责任公司市盈率打折);最后,依据市盈率与每股收益的乘积决定估值:合理股价 = 每股收益(EPS)x合理的市盈率(P/E)。
逻辑上,P/E估值法下,绝对合理股价P = EPS × P/E;股价决定于EPS 与合理P/E值的积。
在其它条件不变下,EPS预估成长率越高,合理P/E值就会越高,绝对合理股价就会出现上涨;高EPS成长股享有高的合理P/E,低成长股享有低的合理P/E。
因此,当EPS实际成长率低于预期时(被乘数变小),合理P/E 值下降(乘数变小),乘数效应下的双重打击小,股价出现重挫。
因此,当责任公司实际成长率高于或低于预期时,股价往往出现暴涨或暴跌,这其实是P/E估值法的乘数效应在起作用。
可见,市盈率不是越高越好,因为还要看净利润而定,如果责任公司的净利润只有几十万或者每股收益只有几分钱时,高市盈率只会反映责任公司的风险大,投资此类股票就要小心。
估值的五种方法
估值的五种方法包括:
1. 市盈率法(P/E):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对同行业企业的估值比较,可以
通过市盈率法评估企业价值是否合理。
2. 市净率法(P/B):这种方法适用于历史财务数据较为稳定的企业,市净率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资产质量。
3. 市销率法(P/S):主要适用于销售收入稳定的成熟企业,市销率反映了
企业的市场前景和盈利能力。
4. 自由现金流折现法(DCF):适用于经营稳定、未来现金流可预测的企业,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
5. 相对估值法:将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同类企业的估值和各项财务指标,评估企业价值的合理性。
这五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进行企业估值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并结合多种方法对企业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同时,还需要考虑宏观经济、行业状况等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市净率模型的驱动因素驱动因素:股东权益收益率、股利支付率、增长潜力和风险,其中关键因素是股东权益收益率(1)本期市净率=[股东权益收益率0×股利支付率×(1+增长率)]/(股权成本-增长率)(2)内在市净率(或预期市净率)=股东权益收益率1×股利支付率/(股权成本-增长率)【提示】可比企业应当是这四个比率类似的企业,同业企业不一定都具有这种类似性【相关链接】股东权益收益率即为第二章的权益净利率(3)市销率模型的驱动因素【手写板】市销率模型的驱动因素驱动因素:营业净利率、股利支付率、增长潜力和风险,其中关键因素是营业净利率(1)本期市销率=[营业净利率0×股利支付率×(1+增长率)]/(股权成本-增长率)(2)内在市销率(预期市销率)=营业净利率1×股利支付率/(股权成本-增长率)【提示】可比企业应当是这四个比率类似的企业,同业企业不一定都具有这种类似性【教材例8-5】甲企业今年的每股收益是0.5元,分配股利0.35元/股,该企业净利润和股利的增长率都是6%,β值为0.75。
政府长期债券利率为7%,股票的风险附加率为5.5%。
问该企业的本期市盈率和预期市盈率各是多少?乙企业与甲企业是类似企业,今年实际每股净利为1元,根据甲企业的本期市盈率对乙企业估值,其股票价值是多少?乙企业预期明年每股净利是 1.06元,根据甲企业的预期市盈率对乙企业估值,其股票价值是多少?【答案】甲企业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0.35÷0.5=70%甲企业股权资本成本=无风险利率+β×风险附加率=7%+0.75×5.5%=11.125%甲企业本期市盈率=[股利支付率×(1+增长率)]÷(股权成本-增长率)=[70%×(1+6%)]÷(11.125%-6%)=14.48甲企业预期市盈率=股利支付率÷(股权成本-增长率)=70%÷(11.125%-6%)=13.66乙企业股票价值=乙企业本期每股收益×可比企业本期市盈率=1×14.48=14.48(元/股)乙企业股票价值=乙企业预期每股收益×可比企业预期市盈率=1.06×13.66=14.48(元/股)通过这个例子可知:如果目标企业的预期每股收益变动与可比企业相同,则根据本期市盈率和预期市盈率进行估值的结果相同。
相对估值法与绝对估值法的比较——对公司内在价值的应用摘要:首先从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具体操作过程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包括介绍了相对估值法最常用的市盈率法和市净率法的计算公式、估值过程、适用对象和各自优缺点,绝对估值法中股利贴现模型(DDM)和折现现金流模型(DCF)这两个模型的计算公式、适用对象和优缺点,最后从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两种方法逻辑本身所具备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相对估值法绝对估值法估值比较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1引言公司估值方法是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的必要过程,通过比较用估值方法计算出的公司理论股价与市场实际股价之间的差异,可以指导投资者进行具体的投资行为。
估值方法主要有反映市场供求决定股价的相对估值法和反映内在价值决定股价的绝对估值法,这两种方法有不同的计算公式、适用对象和优缺点。
2 相对估值法2.1相对估值法简介相对估值法又称可比公司法,是指对公司估值时将目标公司与可比公司对比,用可比公司的价值衡量目标公司的价值。
相对估值法最为常用的方法是市盈率法和市净率法,此外还有净利润成长率法、价格营收比例法、企业价值法等。
2.2市盈率法2.2.1 市盈率计算公式)()(/E P E P 普通股每股收益普通股每股市价)市盈率(= 2.2.2市盈率法具体估值过程首先,根据注册会计师审校后的盈利预测计算出发行人的每股收益(E);然后,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同类行业公司股票的市盈率、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及其成长类型等拟定发行市盈率(P/E);最后两者相乘得到公司每股市价,调整后得到整个估值公司的价值。
2.2.3市盈率法的评析市盈率法适用于周期性弱的公司,如公共服务业等。
它的优点是,它是一个将股票价格与当前公司盈利状况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直观的统计比率[1] ;通常,市盈率比较容易得到和计算,也能够反映公司的风险和成长性。
它的缺点是,当每股收益价值为负值时市盈率没有意义;经济周期会引起公司收益的波动从而引起市盈率的变动,因此市盈率不大适合周期性强的企业。
一文读懂相对估值方法比较及其适用范围一文读懂相对估值方法的比较及其适用范围相对估值方法可以迅速获得被估资产的价值,尤其是当金融市场上有大量“可比”资产迚行交易,且市场在平均水平上对这些资产的定价是正确的时候。
但该方法也有其自身局限性。
一、几种相对估值法的比较估值方法适用丌适用注意 P/E(市盈率)法盈利相对稳定,周期性较弱的企业,如公共服务业。
①周期性较强企业,如一般制造业、服务业;②每股收益为负的公司;房地产等项目性较强的公司;③银行、保险和其他流劢资产比例高的公司;难以寻找可比性很强的公司;④(大陆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比较普遍、①在其他条件丌变时,EPS 预估成长率也高,合理本益比可能就越高,绝对合理股价就可上调;②高成长股可享有高 PE,低成长股可享有低 PE;③当 EPS 预估成长率低二预期,合理本益比调低,双重打击,股价重挫。
产业转型频繁。
P/B法①周期性较强行业(拥有大量固定资产幵且账面价值相对较为稳定);②银行、保险和其它流劢资产比例高的公司;③ST、PT 绩差及重组型公司。
①账面价值的重置成本变劢较快公司;②固定资产较少的,商誉或知识产权较多的服务行业。
PB 法的合理修正:① 将少数股东权益和商誉排除;② 每年对土地、上市/未上市投资项目资产价值迚行重估。
P/B 法的悖论:①股价/相对资产价值相关性弱;② 股价/相对资产价值<盈余(资产报酬率)/相对资产价值。
EV/EBITDA 法①充分竞争行业的公司;②没有巨额商誉的公司;③净利润亏损,但毛利、营业利益幵丌亏损的公司。
①固定资产更新变化较快公司;②净利润亏损、毛利、营业利益均亏损的公司;③资本密集、准垄断或者具有巨额商誉的收购型公司(大量折旧摊销压低了账面利润);④有高负债或大量现金的企业价值(EV)= 市值+(总负债-总现金)= 市值 + 净负债。
EBITDA=营业利益+折旧费用+摊销费用。
注意:Earnings = Operating profit 营业利益=毛利-营业费用-管理费用。
相对价值法的三种模型
相对价值法是经济学中用来评估不同物品之间价值关系的方法。
常见的三种模型如下:
1.工人投入-产出比值模型,即根据物品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数量来评估物品之间的价值
关系。
2.消费者支出比值模型,即根据消费者为购买物品所付出的费用来评估物品之间的价
值关系。
3.生产者价格比值模型,即根据生产者销售物品的价格来评估物品之间的价值关系。
这三种模型都是根据物品生产或交换过程中的不同因素来评估物品之间的价值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结合多种模型来评估物品的相对价值。
相对估值法的指标1. 概念相对估值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的估值方法,它通过比较不同企业、行业或市场之间的相关指标来确定投资标的的相对估值水平。
相对估值法的核心思想是基于市场上已有的估值参照物进行比较分析,并据此来判断被估值对象的价值水平。
2. 常用指标相对估值法涉及到多种指标,常用的指标包括:2.1 市盈率(P/E Ratio)市盈率是相对估值法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市盈率是指公司的市值与其盈利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市盈率 = 公司市值 / 公司盈利市盈率反映了市场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
如果一个公司的市盈率较低,意味着市场对其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较低,可能认为它相对被低估;反之,如果一个公司的市盈率较高,则可能被认为相对被高估。
2.2 市净率(P/B Ratio)市净率是指公司的市值与其净资产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市净率 = 公司市值 / 净资产市净率度量了公司净资产与市值之间的关系,它可以反映出市场对公司净资产的估值水平。
如果一个公司的市净率较低,说明市场对其净资产的估值较低,可能被认为相对被低估;反之,如果一个公司的市净率较高,则可能被认为相对被高估。
2.3 市销率(P/S Ratio)市销率是指公司的市值与其销售收入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市销率 = 公司市值 / 销售收入市销率可以用来衡量公司的销售收入与市值的关系。
如果一个公司的市销率较低,说明市场对其销售收入的估值较低,可能被认为相对被低估;反之,如果一个公司的市销率较高,则可能被认为相对被高估。
2.4 市现率(P/CF Ratio)市现率是指公司的市值与其现金流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市现率 = 公司市值 / 现金流量市现率可以反映市场对公司现金流量的估值水平。
与市盈率不同,市现率将重点放在了公司的现金流量而非盈利上。
如果一个公司的市现率较低,说明市场对其现金流量的估值较低,可能被认为相对被低估;反之,如果一个公司的市现率较高,则可能被认为相对被高估。
股票估值的相对估值法Posted on 2010/01/18 by Renke对股票价格的估值可以划分为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
相对估值法,如:PE估值法、PB估值法、PEG估值法、PS估值法、EV/EBITDA 估值法。
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如下1. PE法:适用于:周期性较弱企业单位,如公共服务业,因其盈利相对稳定。
不适用于:周期性较强企业单位,如一般制造业、服务业;每股收益为负的公司机构;房地产等项目性较强的公司机构;银行;难以寻找可比性很强的公司机构;大陆上市公司机构多元化经营比较普遍、产业转型频繁。
2.PEG估值法,PEG =PE/G,Growth:净利润的成长率PEG法的适用:适用IT等成长性较高企业单位;PEG法的不适用:成熟行业。
过度投机市场评价提供合理借口;亏损、或盈余正在衰退的行业。
3. PB法:PB法的适用:周期性较强行业(拥有大量固定资产并且账面价值相对较为稳定);银行、保险和其他流动资产比例高的公司机构;ST、PT绩差及重组型公司机构。
PB法的不适用:账面价值的重置成本变动较快公司机构;固定资产较少的,商誉或智慧财产权较多的服务行业。
PB法的合理修正:将少数股东权益和商誉排除;每年对土地、上市/未上市投资项目资产价值进行重估。
PB法的悖论:股价/相对资产价值相关性弱;股价/相对资产价值< 盈余(资产报酬率)/相对资产价值。
4. PS法:PS(价格营收比)=总市值/营收n=(股价*总股数)/营收PS法的适用:营收不受公司机构折旧、存货、非经常性收支的影响,不易操控;营收最稳定,波动性小,避免(周期性行业)PE波动较大;不会出现负值,不会出现没有意义的情况,净利润为负亦可用。
PS法的悖论:公司机构成本控制能力无法反映(利润下降/营收不变);PS会随着公司机构营收受规模扩大而下降;营收规模较大的公司机构PS较低。
5.EV/EBITDA法EV(Enterprise value/企业单位价值):企业单位价值(EV)=市值+(总负债-总现金)=市值+净负债2. EBITDA (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未扣除利息、所得税、折旧与摊销前的盈余)EBITDA=营业利益+折旧费用+摊销费用营业利益=毛利-营业费用-管理费用EV/EBITEV/EBITDA法的适用:资本密集、准垄断或者具有巨额商誉的收购型公司机构(大量折旧摊销压低了账面利润);净利润亏损,但毛利、营业利益并不亏损的公司机构。
可转债的价格计算方法可转债的价格计算方法可转债是一种特殊的债券,具有债券和股票两种属性,即具备债务股权双重属性,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
可转债的价格计算方法主要基于债券定价理论和权益定价理论。
本文将从两种方法的角度,详细介绍可转债的价格计算方法。
一、债券定价理论债券定价理论是可转债价格计算的基础,主要有贴现现金流法、相对估值法和实证模型三种方法。
1. 贴现现金流法贴现现金流法是根据债券的现金流量预测,将其未来的各期现金流量按照相应的收益率贴现到当前时点,得到债券的现值。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P = Σ CFt / (1 + r)t其中,P代表债券的价格,CFt代表第t期的现金流量,r代表折现率,t代表第t期。
2. 相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是通过将可转债与其他债券进行比较,找出具有相似特征的债券,然后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估值。
该方法一般根据可转债的各项特殊属性,如转股溢价率、转股价差、期权价值等,找出与之相近的普通债券,再根据普通债券的市场价格和特定的溢价率计算可转债的价格。
3. 实证模型实证模型是根据历史数据建立的经验模型,通过对可转债的历史价格、收益率、利率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而进行价格预测和估值。
一般来说,实证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算法,需要一定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
二、权益定价理论权益定价理论是可转债定价的另一种方法,主要有期权定价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两种方法。
1. 期权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是根据期权的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来确定期权价格的一种方法。
可转债作为一种混合证券,拥有债券和股票的属性,在转换为股票的权益期(即转股期)内,可转债具有类似期权的特征。
因此,可以利用期权定价理论来计算可转债的价格。
常用的期权定价模型有黑-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宽松-桑德斯期权定价模型等。
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CAPM是一种用于确定资产价格的模型,它是根据风险资产的预期回报率与市场无风险利率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资产价格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