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默写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14
《论语》情境式默写过关检测参考答案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6、听其言而观其行7、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8、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1、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4、(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 兴, 感发志向; 观, 观得失; 群,和众; 怨, 抒发哀怨)。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8、朝闻道,夕死可矣。
1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20、德不孤,必有邻2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8、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2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3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3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不语,寝不言。
3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3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4.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40.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4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4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文笔用)一、背景介绍《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通过对《论语》的选读和理解性默写训练,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哲学思想,提高自己的文笔用。
二、训练目的本次训练旨在通过选读《论语》并进行理解性默写,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笔用。
通过深入理解其中的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并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升写作能力。
三、训练内容和方法1. 选读内容:根据教师指示或自行选择《论语》中的相关章节进行阅读。
2. 理解性默写:根据所选章节的内容,进行理解性默写。
默写时,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和思想,并注意语句的结构和用词的准确性。
3. 互评讨论:可以将默写的作文互相交换,进行互评和讨论。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对比,相互研究、改进文笔用。
4. 教师辅导:教师可以进行辅导和点评,指出学生文笔用的不足之处,并提供相关的写作技巧和指导。
四、预期效果通过《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文笔用),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文笔:通过默写训练,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提高写作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2. 培养思辨能力:学生通过对《论语》中的思想进行理解和输出,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提升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 深入理解文化:通过选读《论语》,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儒家思想,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五、总结《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是一种有效提升文笔用的方法。
通过深入理解和默写《论语》的内容,学生能够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并且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教师的辅导和互评讨论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希望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能够在文笔用上取得显著的进步。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品德用)
引言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之言行录,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选读《论语》,可以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诲,对培养品德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对《论语》的理解和记忆,进行理解性默写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训练目的
- 提高学生对《论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 加深学生对孔子思想和品德教育的认识
- 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思考能力
训练内容
1. 选择《论语》中经典的篇章或段落,每次训练选取1-2段进行默写
2. 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先看一遍选定的篇章或段落
3. 停止阅读后,要求学生默写出他们记得的内容,包括言辞和语境
4. 检查学生的默写内容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5.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其中的道理和思想,提高认识水平和品德
修养
训练要求
- 在默写过程中,学生应该尽量准确地表述出原文的内容和意
义
- 强调对言辞和语境的理解,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文字
-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训练效果评估
- 根据学生的默写准确性和理解深度进行评估
- 鼓励同学之间相互检查和交流,提高互动和研究效果
- 结合学生的反馈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结论
通过《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孔子的
思想和教诲,并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这种训练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论语》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也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让我们共同致力于品
德教育,构建和谐的社会。
高二选修《论语》背诵默写汇总第一课《为政以德》1. 子曰:“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5.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第二课《克己复礼》1.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4.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班级姓名《论语》选读01《为政以德》子曰:“为政以德,,。
”子曰:“,,民免而无耻;,,有耻且格。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吾恐季孙之忧,,。
”子曰:“其身正,;其身不正,。
”《论语》选读02《克己复礼》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
,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
”颜渊曰:“回虽不敏,。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孔子曰:“天下有道,;天下无道,。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刑罚不中,。
,。
君子于其言,。
”《论语》选读04《知其不可而为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已而已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子路曰:“不仕无义。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班级姓名《论语》选读05《仁者爱人》子曰:“弟子,,,,,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
”颜渊曰:“,。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
”《论语》选读06《君子之风》子曰:“志士仁人,,。
”子曰:“,小人喻于利。
”子曰:“贤哉,回也!,,,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
不义而富且贵,。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子曰:“,;知者动,仁者静;,。
”曾子曰:“,。
,不亦重乎?,不亦远乎?”《论语》选读08《周而不比》子曰:“,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矣。
,,,损矣。
”子曰:“,不以人废言。
为政以德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指出成语“众星拱北辰”的含义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政:刑:格:3、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必:先:4、曰:“富之。
”富: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信:节用:爱人:6、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聚敛:附益:7、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年:用:孰与:8、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就:无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必偃。
风:草:偃:9、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敬:忠:劝:不能:10、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萧墙之内:知其不可而为之1.陈成子弑.简公。
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弑:沐浴:2.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谏:追:3.曰:“滔滔..之士哉?”耰而不辍。
..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滔滔:辟人:辟世:4.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义:大伦:5.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深则厉,浅则揭.......。
有心哉:指的是硁硁:形容己:深则厉,浅则揭:6.“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河出图:克己复礼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克己复礼.为仁礼,2.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梦见周公,说明。
3.八佾..舞于庭八佾,季氏为大夫,应该用四佾,用八佾是。
《论语》选读动词默写练习论语选读动词默写练1. 研究目标通过默写《论语》选读中的动词,加深对动词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语文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默写练请根据《论语》选读中的句子,默写出相应的动词。
每个句子后方以括号形式给出动词的答案。
请逐句完成。
1.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学)2.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3.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坦荡、戚戚)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好、乐)5.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不重、不威、学、固、主、无)6.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义、质、行、出、信、成)3. 解析与讲解- 第一句中的“时之”表示研究需要有时间和重复。
- 第二句中的“巧言”指的是巧妙的言辞,而“令色”则表示表情动作。
- 第三句中的“坦荡荡”表示诚实开明,而“长戚戚”则表示忧愁伤感。
- 第四句中的“知之”指的是理解,而“好之”和“乐之”表示喜欢和享受。
- 第五句中的“不重则不威”表示君子应当有分量和威严,而“学则不固”则表示研究不应当止步。
- 第六句中的“质”指的是品质和信誉,而“行”、“出”、“信”和“成”则表示行为和实际的执行。
通过默写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论语》选读中的动词,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 总结本篇文档介绍了《论语》选读中的动词默写练习。
通过默写,我们可以巩固对动词的理解和应用,并提高语文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大家认真完成练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论语》默写试题集锦一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的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9.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珍惜时间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4.孔子和学生谈话时说到了自己的志向,这三句话表现了孔子博大的仁爱思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5.颜渊对孔子之道及其为人深情赞美的两句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16.《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论中,用星辰比喻,形象地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7、《论语》中孔子提出了治国必先正名的政治主张,前两句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8、中庸是至高无上的道德。
《论语》表述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19、孔子认为,“德治”和“礼治”能使百姓内心归服。
这三句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0、有志于仁德之士,把仁德看的比生命重要,孔子在《论语》中表述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参考答案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7.《论语》中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9.《论语》中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0.《论语》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语》中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13.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勉。
14. 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常妄自尊大、师心白用的人,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来进行驳斥和劝诫。
15.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来进行驳斥,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说明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并称四大圣人。
孔子思想核心是“礼”,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师用)《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参考答案1.《论语》中孔子关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失,思而不学则危。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论语》中强调复习重要性的一句话是:复习旧知新可以当老师。
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在《论语》中,讨论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话是:不厌其学,不厌其教。
(英译汉)在《论语》中,“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经常用来解释时间很快就会过去,所以我们应该珍惜它。
7.《论语》中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解,我们应该:人们不知道,但不要生气,不是绅士吗?9.《论语》中曾子每天都在反思自己的哪些方面?这句话是:对别人不忠,交朋友却不信,说教还是不学习?10.《论语》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道德经》中所说的“善者不善师,不善者善民本”,类似于《论语》中的“择善而依,化恶而为”。
13.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勉。
14.在现实社会中,不尊重老师、不以开放的心态寻求建议的人很常见。
对于这些经常傲慢无能的人,我们可以引用“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两句话来反驳和告诫他们。
15.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来进行驳斥,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说明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6.《论语·子汉》中描写颜元对孔子的敬仰之道的两句话是:仰望,坚定。
17.《论语·子汉》中描述时间流逝的两句话是:时间的流逝是这样的,白天和黑夜。
18.在《论语》中,孔子提倡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阅读和学习方法。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教育用)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的教育用材料。
以下是一些默写训练的例子,旨在帮助学生对《论语》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
1.论语选读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程度,选择《论语》中的适当篇章。
建议选择含有一些简短且容易理解的句子,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子:
1.1 学而篇
___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篇》)
请默写上述句子。
1.2 为政篇
___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群而不党。
” (《论语·为政篇》)
请默写上述句子。
2.理解性问题
在完成默写训练后,可以提出一些与所选篇章相关的理解性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论语》的内涵和思想。
例子:
2.1 学而篇
___为什么认为学习很重要?
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对待?
___说人不知而不愠是君子的表现,请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2.2 为政篇
___认为君子对待天下人民应该怎样?
什么是"群而不党"的意思?
为什么君子不应该有私心?
总结
通过《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学生可以通过默写和理解性问题的答题,提高对《论语》的理解和记忆,并进一步领悟___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这种教育用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经典文化。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道德用)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的指导,以
帮助研究者加深对《论语》中道德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训练目的
- 提升研究者对《论语》的理解能力。
- 培养研究者的默写能力。
- 加深研究者对道德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训练方法
1. 阅读选定的《论语》课文,理解其中的道德内容。
2. 针对每篇课文,进行默写训练,将其各个章节的内容默写出来。
3. 检查默写的内容与原文是否一致,并进行错误的修正。
4. 多次重复默写训练,以加深对道德原则的记忆和理解。
指导建议
- 在默写之前,对课文进行仔细阅读,并理解其核心道德原则。
- 将课文内容分成小块进行默写,提高准确性。
- 检查默写的内容时,要仔细对比原文,注意纠正错误。
- 运用所学的道德原则,为每个片段的课文内容提供实际应用
案例,加深理解。
结论
通过《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学习者可以提升对《论语》中道德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种训练方法简单直观,没有法律
上的复杂性,从而更容易实践。
只要学习者遵循训练方法和指导建议,持之以恒,就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八上《论语》《经典诵读200篇》背诵默写礼:克己复礼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3、子贡曰:“贫而无谄chǎn,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4、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xǐ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和:和而不同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6、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7、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
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子衿先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宋代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苏教版)一、从孔子到孟子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7.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9.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10.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
二、人的起点1.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论语》2.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3.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4.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论语》5.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三、仁者爱人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2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5.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6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7.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8.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9.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10.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
练习一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练习二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1.《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论语》默写试题集锦一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的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9.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珍惜时间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4.孔子和学生谈话时说到了自己的志向,这三句话表现了孔子博大的仁爱思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5.颜渊对孔子之道及其为人深情赞美的两句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16.《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论中,用星辰比喻,形象地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7、《论语》中孔子提出了治国必先正名的政治主张,前两句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8、中庸是至高无上的道德。
《论语》表述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19、孔子认为,“德治”和“礼治”能使百姓内心归服。
这三句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0、有志于仁德之士,把仁德看的比生命重要,孔子在《论语》中表述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1.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的句子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2.孔子强调,士人有社会责任感,就不能对吃穿粗劣感到羞耻,这三句是: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3.孔子认为,礼的作用以恰到好处为可贵。
这两句是:礼之用,和为贵。
24.孔子从与人交往的角度,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即: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5.孔子认为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从来不愿人云亦云,小人却恰恰相反,即: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6.孔子特别强调“正名”的重大作用,他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27.孔子认为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礼”的规范就是“仁”,一旦做到了,天下就归于“仁”了;原句是: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28.孔子认为不合礼制的行为坚决不能有,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9.孔子对于季氏违背礼制,谮用周天子的礼乐是用“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表达他无法容忍的态度的。
30.孔子认为有秩序的社会才能保持国家的稳定,故云:“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
”如果礼乐政、令由诸侯发出,那离失去天下就不远了。
31.孔子阐释君子应好学而不在意物质条件时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2.《论语》中告诫人们勿沉溺于过去应珍视眼下的语句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归去来兮辞》中作者表达了对于孔子这一话语的理解的语句是“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3.对于处世方式的选择,孟子认为应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34.对于老师的谆谆教诲和高尚人格,孔子的弟子颜渊感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35、孔子认为,小人犯错会掩饰:“小人之过也必文”,君子犯错会被广泛关注,更应该改正:“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37.孔子用北斗星做比喻来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的句子是:为政以徳,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8.孔子曾比较用政令与用道德来治理国家二者之间的不同,其中对前者,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而对后者,他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9.孔子在《论语》中谈到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重要作用,即:其身正,不令而行;而相反: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0.孔子在《季氏将伐颛臾》谈及国家治理时要处理好贫富悬殊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
原句是: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41.孔子担忧国家的祸患不是来自国外,而是来自国家内部的纷争,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2.《论语》中认为花言巧语伪善的人,“仁德”是不会多的,即:“巧言令色,鲜矣仁。
”43.君子只怕自己无能,没有真才实学,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在《论语》中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44.《论语》中用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锋利的来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的一句话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5.孔子对知识孜孜以求,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程度。
46.《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7.用风和草做比喻,说明国家风气对民间风气有着重要影响的句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48.孔子认为君子安贫乐道,用云作比,表达自己对不义之徒的轻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水作比,表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松柏作比,说明人的品质要经得起考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9.以朽木和墙壁作比,指出自身条件限制人的发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50.用大车、小车做比,强调人要讲信用,不然无法立足:“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默写试题集锦二1、能表现孔子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语句是: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提到,“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此句出自《论语》的“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3、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还表现在他的悲剧性的执著上。
为了达到目的,他百折不挠,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4.颜回对于孔子的精神世界理解最深刻,他发自内心的高度评价孔子学识高深莫测,令人无限敬仰的语句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5、孔子称赞颜回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子贡用对比比喻手法,赞美了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崇高地位的句子是: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7.《论语》强调面对自己的无知,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聪明人能正视它的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子夏认为,人格低下的人犯了错误一定会加以掩饰的句子是:小人之过也必文。
10、孔子教导我们(自处和处世)在与人的交往中,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语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1、《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不能贪图小利,不能急于求成两句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告诫子夏“为政”不可贪快,贪小利)12、孔子认为诚信是为人立身之本的句子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3、孔子用车作喻,说明不讲信用的弊端,阐明为人、治国要讲诚信的语句“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14、孔子认为,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君子或用松柏作喻,说明君子耐住磨难,不改初心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5、苏轼曾经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孔子在《论语·子罕》曾经也有过相似的感慨,形容时间的流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7、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强调一个国家如果得不到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18、孔子理想的人格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对“礼”的内在化和自觉的句子是:“克己复礼为仁。
”19、孔子教诲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强调的是人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自己不想承受的事情就不要让别人去承受。
20、孔子在《论语》中,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确地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21、一个士人必须要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或者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勉。
22、孟子有“舍生取义”之论,孔子有“杀身成仁”之说,其语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是说,志士仁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24、孔子用浮云作喻,说明君子面对不义之财的心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因此,纵使粗茶淡饭,也会乐在其中的一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7、孔子在《论语季氏》主张谈及国家治理时要处理好贫富悬殊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
原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8、孔子对于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有着鲜明的态度即“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9、《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0.《论语》中,论述执著、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1.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但是不到关键时刻不要启发,因此要注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同时要注意学思结合,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应该教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独立思考的语句“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2.《论语》中引用《诗经》句子,以象牙、骨头、玉石在经过切割、打磨之后会更完美来说明“贫而乐,富而好礼”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相比是更高的境界的语句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33、最能体现孔子开创了平民教育新纪元的句子是:有教无类。
36、孔子关于学习的目的理论,在现在依然很有道理的句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