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节幼儿园教学活动教案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997.50 KB
- 文档页数:20
第七章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学目标:1.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和特点。
2.认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原则和方法。
3.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原则和方法、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方法:讨论法、举例子、讲授法、实际操作法。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1课时)第二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指导(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资源: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2(吴慧源)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3(吴慧源)3.幼儿园教学活动考点视频4.幼儿园课程第一节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特点和意义活动有什么样的涵义实例:某幼儿园大班在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有幼儿说道自己周末上超市购物的经历,马上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大家争相回忆起自己上超市购物的经历。
“超市有文具卖吗”有个幼儿若有所思的问。
“有啊!”另一个孩子马上回答。
“那超市里还有什么东西呢”于是,从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结合大班教育目标的需要,教师设计组织了以“超市”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到超市参观。
每个孩子尝试用一元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孩子么不能和教师一起津津有味地分享自己采购的食物、谈论自己在超市购物过程中的发现……当谈到各自购买事物时,有个孩子说:“我买的酸奶最好喝。
因为这是我妈妈单位做出来的。
”(这个孩子的妈妈是某酸奶公司的)这一下,孩子们的新问题又来了:“我买的东西是从哪儿来到”面对幼儿的新问题,教师调整自己的方案,开始新的教育设计。
知识要点:(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界定幼儿园教育活动: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教学: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
其特点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学习者的身心发展。
幼儿园教学活动: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在《纲要》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开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的教与学的活动,目的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7.1 主题教案——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们了解并积极参与主题活动。
2.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3.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5.培养幼儿的思维意识和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主题介绍:幼儿园针对主题活动进行详细介绍,让孩子们了解这次活动的内容和目的。
2.活动设计:(1)小组活动:幼儿被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进行不同的任务,如制作手工、演讲、角色扮演等。
(2)创意表演:幼儿们根据主题进行创意表演,展示他们的才艺和想象力,鼓励他们表现自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3)绘画比赛:主题相关的绘画比赛,让孩子们尽情发挥创意,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理解。
3.教学方法:活动式教学、小组合作、创意思维训练。
三、教学步骤1. 主题介绍幼儿园老师将主题活动和目的详细介绍给孩子们,并配合多媒体展示,让幼儿们对这次活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活动设计(1)小组活动1.制作手工:让幼儿们在小组内进行手工制作,可以鼓励孩子们放松心情、展示想象和设计力。
2.演讲角色扮演: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分配不同角色,进行虚拟演讲。
3.团队游戏:组织幼儿进行传球、扔球等活动,锻炼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2)创意表演1.舞蹈表演:孩子们可以根据主题自编舞蹈,加强他们的动感能力。
2.小品表演:孩子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形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绘画比赛1.绘制主题风景:孩子们可以尝试用颜料表现主题和场景,发挥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2.写意画:孩子们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尽情发挥、创造出自己的绘画作品。
3. 教学方法1.活动式教学:由老师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活动,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和思考力。
2.小组合作:让幼儿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创意思维训练:鼓励孩子们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1.通过幼儿的动手能力、表演才艺、演讲技巧等,对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7的组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七章《数的组成》,详细内容包括:7的组成、7的加减法、以及运用7进行简单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7的组成,能够熟练地将数字7拆分成两个数。
2. 培养学生运用7进行加减法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7的组成和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7的组成,并能运用7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磁性白板、教学PPT。
2.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小猴子分水果的故事,引出7的组成。
2. 例题讲解:(1)展示数字卡片7,引导学生将其拆分成两个数。
(2)讲解7的加减法运算,如:7+3=10,107=3。
3. 随堂练习:发放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7的组成和加减法练习。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找出7的伙伴”的游戏,加强学生对7的组成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主题:7的组成与加减法2. 内容:(1)7的组成:7=1+6、7=2+5、7=3+4(2)7的加减法:7+3=10、107=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练习本上写出7的所有组成方式。
(2)运用7进行加减法计算,每个算式至少写3个。
2. 答案:(1)7=1+6、7=2+5、7=3+4、7=4+3、7=5+2、7=6+1(2)7+2=9、7+5=12、7+8=15107=3、127=5、157=8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7的组成和加减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找出生活中的7”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数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7的组成和加减法运算。
2.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小猴子分水果的故事引出7的组成。
幼儿教育学讲义第七章幼儿园课程一、幼儿园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概念1.课程的定义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幼儿园课程的范畴.2.课程的要素课程组织是依据目标的要求,对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或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加以编排、组合、平衡的方式。
它包括教育教学计划、学习材料及活动设计、环境创设与布置、教育组织形式、时间与空间的安排等。
(4)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以目标为标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或某阶段终结时,对课程各要素的适宜性以及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估,为教育行政部门鉴定课程方案提供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课程实践者完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宜性提供调整的信息。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程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它们相互作用、互相制约、互相调节,从而使课程处于良性循环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相比较,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较大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与目标,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决定的.1.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幼儿在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包含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幼儿园课程融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之中,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过渡与收拾整理、进餐、盥洗、午睡以及人(离)园等。
另外,从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来看,由于幼儿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而是注重幼儿全面和谐的整体培养。
因此,在内容上就不仅仅限于几门学科,还必须能够满足幼儿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性的以及沟通与创造等各方面的发展需要。
而如此多的内容只通过作业课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综合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途径,特别是通过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使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落实幼儿园课程。
2.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幼儿园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第七章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学目标:1.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和特点。
2.认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原则和方法。
3.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原则和方法、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方法:讨论法、举例子、讲授法、实际操作法。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1课时)第二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指导(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资源: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2(吴慧源)https:///v_show/id_XMTQyMjY4MjM3Mg==.html?spm=a2hbt.13141534.app.5~5!2~5!2~5~5~5!2~5~5!2~5!2~5!2~5~5~A2.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3(吴慧源)https:///v_show/id_XMTQwNzUwMTU4NA==.html?spm=a2hzp.8244740.0.0https:///v_show/id_XMTQwNzUwMTU4NA==.html?spm=a2hzp.8244740.0.03.幼儿园教学活动考点视频https:///v_show/id_XNTA4OTkyMjA0.html4.幼儿园课程https:///x/page/j0720tc85rz.html第一节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特点和意义活动有什么样的涵义实例:某幼儿园大班在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有幼儿说道自己周末上超市购物的经历,马上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大家争相回忆起自己上超市购物的经历。
“超市有文具卖吗?”有个幼儿若有所思的问。
“有啊!”另一个孩子马上回答。
“那超市里还有什么东西呢?”于是,从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结合大班教育目标的需要,教师设计组织了以“超市”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到超市参观。
每个孩子尝试用一元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画班班幼儿园第七章的教学内容第一节:认识颜色本节课将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颜色。
1. 课堂活动1:颜色卡片游戏•准备一组颜色卡片,包括红、黄、蓝、绿等基本颜色。
•引导幼儿观察每个颜色卡片,并问幼儿这个颜色是什么。
•让幼儿按颜色进行分类,将相同颜色的卡片放在一起。
•引导幼儿说出每种颜色的名称,并与卡片进行配对。
•让幼儿根据指示找出指定的颜色卡片。
2. 课堂活动2:颜色涂鸦•准备彩色画笔和纸张。
•引导幼儿选择一个颜色,并告诉他们如何用画笔在纸张上绘制这种颜色。
•让幼儿尝试使用不同颜色的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或涂鸦。
•鼓励幼儿交流并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幼儿猜测他们所使用的颜色。
第二节:认识形状本节课将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基本形状。
1. 课堂活动1:形状拼图•准备一套形状拼图,包括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常见形状。
•将拼图分成几块,并让幼儿试图将它们正确地拼在一起。
•引导幼儿观察拼图的形状特征,帮助他们区分不同的基本形状。
•让幼儿动手将拼图拼好,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成果。
2. 课堂活动2:形状找一找•在教室或操场上贴上各种形状的卡片,如圆、方、三角形等。
•让幼儿找到一个指定的形状,并告诉其他幼儿他们找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发现形状的方式和方法,以促进他们对形状的认知。
第三节:认识数字本节课将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10,并了解数字的顺序和数量。
1. 课堂活动1:数字游戏•准备一组数字卡片,包括数字1-10。
•让幼儿观察每个数字卡片,并问他们这个数字是什么。
•引导幼儿在教室或操场上找到指定的数字,并告诉其他幼儿他们找到了什么。
•鼓励幼儿按顺序排列数字卡片,帮助他们理解数字的顺序。
2. 课堂活动2:数字数量比较•给幼儿展示一些物品,如小球、积木等。
•让幼儿将物品按照指定的数量放到不同的盒子中。
•引导幼儿比较盒子中的物品数量,告诉其他幼儿哪个盒子中有更多的物品。
•鼓励幼儿使用数字卡片或手指进行数量的表示和比较。
第四节:认识时间本节课将引导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
第七章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218-286)第一节幼儿园课程基础一、课程的概念课程的词源:从历史上看,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唐代;在西方教育史上,课程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意为“跑马道”,据此,课程最常见的意思是“学习的进程”,有引导学生继续前进并达到预期培养目标的含义。
不同的课程定义:1.课程即学科:我国古代课程有礼、乐、射、御、书、数;欧洲中世纪的课程有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
我国《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等均把课程定义为学科或学科总和。
这种课程定义是以知识为中心,其课程设计为学科课程,重视知识的逻辑与结果。
在课程实践上,这种课程观导致只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智力的发展,忽视直接经验,不利于学生情感的陶冶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2.课程即计划:麦克唐纳是主张课程作为计划。
这种课程定义是20世50年代流行起来的。
其局限是把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教学设计上,而不是放在学生的心理体验上;不能把课程和教学单元区分开来;不能很好地把课程与教学区分开来;课程评价集中在教学活动上,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3.课程即目标:博比特认为“课程是儿童和青年获得这些目标所必须具有的一连串经验”。
这种课程定义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科学管理原理之上,强调预测、控制和效率,把目标看得至高无上。
从理论上来讲,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重视课程目标并根据目标来组织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从客观上讲必然导致忽视师生互动,忽视学校的潜在课程,这种取向强调目标而非手段。
4.课程即经验:杜威认为教育目的和手段是不可分割的部分,反对课程作为一套活动或预先设定的目标。
课程是学生在学校通过各种活动获得的学习经验。
一些学者把课程定义为“有计划的、有意图的、有指导的”学习经验。
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材料转到了重视学生的学习经验,是一种人文主义的努力。
二、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不同幼儿园课程定义:我国幼教界普遍使用幼儿园课程一词是在20世纪上半叶。
7的分解与组成幼儿园大班教案第一章:7的分解与组成导入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7的分解与组成的概念。
2.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敏感性。
3.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数字7,让幼儿熟悉数字7。
2.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让幼儿理解7可以分解为几个部分。
3.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将7分解为不同的组合。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数字7,让幼儿大声说出数字7。
2. 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例如7个苹果,让幼儿观察并说出7可以分解为几个部分。
3. 教师给出一些例子,让幼儿自己尝试将7分解为不同的组合,例如7可以分解为1+6、2+5、3+4等。
第二章:7的分解与组成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加深幼儿对7的分解与组成概念的理解。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加深对7的分解与组成概念的理解。
1. 教师准备一些数字卡片,上面分别写有1到7的数字。
2. 教师将数字卡片随机分成两堆,一堆有4张卡片,另一堆有3张卡片。
3. 教师让幼儿尝试将这两堆卡片重新组合,使得每堆卡片总数为7。
4. 幼儿可以自由发挥,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例如4+3、1+6、2+5等。
第三章:7的分解与组成游戏教学目标:1. 巩固幼儿对7的分解与组成概念的理解。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通过游戏,让幼儿巩固对7的分解与组成概念的理解。
教学活动:1. 教师准备一些数字卡片,上面分别写有1到7的数字。
2. 教师将数字卡片分成两堆,每堆卡片总数为7。
3. 教师让幼儿两两分组,每组合作将一堆卡片重新组合,使得卡片总数为7。
4. 幼儿可以自由发挥,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例如1+6、2+5、3+4等。
第四章:7的分解与组成故事教学目标:1. 激发幼儿对7的分解与组成的兴趣。
2. 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和掌握7的分解与组成概念。
教学内容:1. 编写一个关于数字7的分解与组成的故事。
1.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数字7的分解与组成的故事,例如“小猴子和数字7”。
幼儿园七一节阅读区域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阅读单页单幅图书,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及主要角色。
2、借助页码处的小图标,进一步掌握按页码翻阅的技能。
3、知道感冒了要及时治疗、多休息,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活动准备
1、自制故事大书一本(或实物投影仪)。
2、人手一册幼儿用书(第1册)。
3、小猪胸饰或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以情境表演引出活动。
教师戴上小猪胸饰和大家打招呼。
教师假装打了两个大大的喷嚏一一“阿嚏,阿嚏”。
教师:小猪怎么了?感冒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故事《阿嚏,阿嚏》
2、集体阅读大书。
回忆翻页的方法。
教师:看书的时候怎么翻书呢?要按哪里?
教师边指导阅读边提问。
教师:小猪感冒了,他在干什么?经过了哪里?请按着一小树翻一页。
(根据内容提出相应问题,每次翻页都带领幼儿一同说)
3、讨论:你喜欢生病的小猪还是治好病的小猪?为什么?
4、幼儿自由阅读,提醒幼儿按小图标翻页。
教师:如果小朋友感冒了怎么办?
教师边念儿歌边指导幼儿收书。
5、音乐表演“小猪爱锻炼”
播放节奏较欢快的音乐,幼儿跟随音乐自由模仿各种锻炼的动作。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也可以在回忆翻阅技能后,直接让幼儿自由阅读故事
后再讨论。
区角活动:将幼儿用书放在阅读区,让幼儿继续练习按小图标翻
阅图书。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标准教案7组成标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七章《数组成》,主要详细讲解7组成,以及通过具体实例让孩子理解数字7可以由哪些数字组合而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掌握数字7组成,解7可以由哪些数字组合而成。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观察力、分析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孩子对数学兴趣,提高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理解数字7可以由哪些数字组合而成,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数字7组成,以及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磁性黑板、PPT课件。
2.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将通过一个简单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动手组合数字,自然引入数字7组成。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和几可以组成7?2和几可以组成7?3和几可以组成7?以此类推,讲解7所有组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数字卡片,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组合数字7,并鼓励他们在黑板上展示。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将直观展示数字7组成,如下所示:1 + 6 = 72 + 5 = 73 +4 = 74 + 3 = 75 + 2 = 76 + 1 = 7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数字7组成,并尝试找出更多组成7数字。
2. 答案:见板书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针对掌握不扎实孩子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将引入更多数字组合,让孩子们尝试找出更多有趣组合规律,提高他们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具与学具运用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为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字7组成,我设计实践情景引入至关重要。
我将采用一个互动性强游戏,比如“数字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