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化学习题: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7讲氧化还原反应含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767.75 KB
- 文档页数:13
课时规范练7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北京海淀区期末)双碱法脱硫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SO2表现还原性B.过程Ⅱ中,1 mol O2可氧化2 mol Na2SO3C.双碱法脱硫过程中,NaOH可以循环利用D.总反应为2Ca(OH)2+2SO2+O22CaSO4↓+2H2O2.(湖南衡阳一中期中)已知次磷酸(H3PO2)是强还原剂,其溶液中只存在H3PO2、H+、H2P O2-、OH-四种离子,根据给出的信息,下列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次磷酸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2H3PO2+3Ca2++6OH-Ca3(PO2)2↓+6H2OB.次磷酸不稳定,加热分解成磷酸和磷化氢气体:2H3PO2H3PO4+PH3↑C.碱性条件下,次磷酸盐可将Ag+还原为Ag,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4∶1:H2P O2-+4Ag++6OH-P O43-+4Ag↓+4H2OD.往次磷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变红色:H2P O2-+H2O H3PO2+OH-3.(河南漯河期末)已知某强氧化剂RO(OH)2+中的R元素被Na2SO3还原到较低价态。
如果还原2.4×10-3 mol RO(OH)2+至较低价态,需要60 mL 0.1 mol·L-1的Na2SO3溶液。
那么,R元素被还原成的价态是( )A.-1价B.0价C.+1价D.+2价4.(湖南常德一中月考)厌氧氨化法(Anammomox反应模型A.过程Ⅰ中,参与反应的N H4+与NH2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联氨(N2H4)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C.过程Ⅱ属于氧化反应,过程Ⅳ属于还原反应D.1 mol N H4+所含的质子总数为10N A5.(湖南株洲第一次质检)含氰化物的废液乱倒或与酸混合,均易生成有剧毒且易挥发的氰化氢。
工业上常采用碱性氯化法来处理高浓度氰化物污水,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N-+OH-+Cl2CO2+N2+Cl-+H2O(未配平)。
热点专项练1 化工生产中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1.(北京通州区期末)硝酸厂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NO2),将烟气与H2的混合气体通入Ce(SO4)2与Ce2(SO4)3[Ce中文名“铈”]的混合溶液中实现无害化处理,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2+Ce4+2H++Ce3+B.x=1时,过程Ⅱ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处理过程中,混合溶液中Ce3+和C e4+总数减少D.该转化过程的实质为NO x被H2还原2.(北京石景山区期末)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
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回收S,其转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生成CuS的反应为S2-+Cu2+CuS↓B.过程②中,Fe3++CuS Cu2++Fe2++SC.过程③中,溶液的酸性增强D.回收S的总反应为2H2S+O22H2O+2S↓3.(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联考)硝酸盐污染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甲酸(HCOOH)在纳米级Pd表面分解为活性H2和CO2,再经下列历程实现N O3-的催化还原,进而减少污染。
已知Fe(Ⅱ)、Fe(Ⅲ)表示Fe3O4中二价铁和三价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e3O4参与了该循环历程B.HCOOH分解时,碳氢键和氧氢键发生了断裂C.H2在反应历程中生成的H+起到调节体系pH的作用D.在整个历程中,1 mol H2可还原1 mol N O3-4.(北京朝阳区期末)锂电池具有广泛应用。
用废铝渣(含金属铝、锂盐等)获得电池级Li2CO3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部分物质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加热后有SO2生成B.②生成Al(OH)3的离子方程式:2Al3++3C O32-+3H2O2Al(OH)3↓+3CO2↑C.由③推测溶解度:CaCO3>Li2CO3D.④中不宜通入过多CO2,否则会造成Li2CO3产率降低5.(山东青岛期末)高氯酸(HClO4,沸点90 ℃)可用于医药工业方面。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 知能学通]【精讲精练快冲关】1.本质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 得失或偏移 ) ,特征是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相关概念及其关系例如,反应 MnO 2+ 4HCl( 浓 ) MnCl 2+ Cl 2↑+ 2HO 中,氧化剂是 MnO 2,还原剂是 HCl , 氧化产物是 Cl 2。
生成 1 mol Cl2时转移电子数目为 2 A ,被氧化的 HCl 的物质的量是 2_mol ,NHCl 显示的性质是还原性和酸性。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4.元素化合价的判断正确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 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其前提是确定物质中各元素 ( 特别是变价元素 ) 的化合价。
先标出熟悉元素的化合价, 再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规则,求解其他元素的化合价。
(1)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借助化合价口诀来记忆: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说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2) 近几年高考中一些特殊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2+4+3+2Mn (OH)2MnO(OH)FePOLiFe PO244+6 +2 -2+1+ 2ClK FeOCuFeSCuClCu (OH)222 422+1-1+ 3+ 5+3CuHAs 2S 3 H 3AsO 4H 3AsO 3+ 1+ 3+ 5 + 4NaClONaClO 2NaClO 3Cl O 2+ 1- 2+4-3N 2ON 2H 4N 2 O 4Li NH 2- 3+ 2-3+ 3+2Al NKC NH 2C 2O 4Na 2S 2O 3+3-1+6+ 6+1NaB H 4K 2Cr 2O 7 K 2CrO 4H 3 PO 25.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 常见的氧化剂物质类型举例对应还原产物活泼的非金属单质X 2( 卤素 )X-O 2、 O 3-2-2-H 2O 或 OH 或 O 或 O 2氧化物22+MnOMn浓 HSOSO242含氧酸HNO 3NO 或 NO 2元素处于高化合价HClO-时的化合物或离子Cl+)2+4KMnO(H Mn盐Fe 3+Fe 2+或 FeNaClO Cl-过氧化物Na O 、 H O-HO 或 OH222 22(2) 常见的还原剂物质类型活泼的金属单质某些非金属单质氧化物变价元素中低氢化物价态化合物或离子离子举例 对应氧化产物Na 、 Fe 、Al+2+3+3+Na 、 Fe 或 Fe 、 AlH 、C 、S+ 、 CO 或 CO 、 SOH22 2CO CO 2SO 22-SO 或 SO34NHN 或 NO32H SS 或 SO222 -2-SO 3SO 4 _2 +3+Fe Fe I-_I 2_6.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 双线桥法请写出 Cu 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单线桥法请写出 Cu 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题点练通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课时规范练6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规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江西师大附中检测)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2.下列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A.B.C.D.3.(四川成都树德中学诊断)根据反应2KClO3+I22KIO3+Cl2↑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I2具有还原性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还原剂是KClO3D.当生成1 mol Cl2时,转移10 mol 电子4.氰氨化钙,俗称石灰氮,是一种高效的土壤消毒剂,其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N CaCN2+CO↑+H2↑+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为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B.CaCN2含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C.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每消耗10 g CaCO3转移电子0.4 mol5.(贵州黔东南州模拟)已知反应2Fe3++2I-2Fe2++I2,Br2+2Fe2+2Br-+2Fe3+。
往含有FeBr2、FeI2的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再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按I-、Fe2+、Br-的顺序还原性逐渐减弱B.通入氯气后原溶液中Fe2+一定被氧化C.原溶液中Br-一定被氧化D.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还存在Fe2+6.(陕西汉中调研)用下列方法均可制取氧气:①2KClO32KCl+3O2↑②2Na2O2+2H2O4NaOH+O2↑③2HgO2Hg+O2↑④2KMnO4K2MnO4+MnO2+O2↑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①、②、③、④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 )A.3∶2∶1∶4B.1∶1∶1∶1C.2∶1∶2∶2D.1∶2∶1∶17.(四川绵阳调研)根据表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①组反应的氧化产物为O2B.第②组反应中Cl2与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小于或等于1∶2C.第③组反应中生成3 mol Cl2,转移6 mol 电子D.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 O3->Cl2>Fe3+8.(北京卷)用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含CaS和Ca3P2等)制取乙炔时,常用CuSO4溶液除去乙炔中的杂质。
2.3 氧化还原反应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3.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4.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5.掌握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知识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一、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2.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例如,反应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中,氧化剂是MnO 2,还原剂是HCl ,氧化产物是Cl 2。
生成1 mol Cl 2时转移电子数目为2N A ,被氧化的HCl 的物质的量是2_mol ,盐酸表现的性质是酸性和还原性。
【特别提醒】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
如:Cu 2+→Cu 时,铜元素被还原,Cl -→Cl 2时,氯元素被氧化。
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①表示方法写出Cu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注意事项a.箭头指向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同种元素的原子,且需注明“得到”或“失去”。
b.箭头的方向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仅表示电子转移前后的变化。
c.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得到电子的总数。
(2)单线桥法①表示方法写出Cu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注意事项a.箭头从失电子元素的原子指向得电子元素的原子。
b.不标“得到”或“失去”,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总数。
c.线桥只出现在反应物中。
4.一些特殊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1)有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3)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3O 2=====放电2O 3。
(4)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5)所有的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剂与还原剂 1.常见氧化剂常见氧化剂包括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
第7讲 离子检验与推断考纲要求 利用离子的特征反应,能鉴别常见离子以及进行综合推断。
考点一 离子检验知识归纳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1)常规检验法①用NaOH 溶液能检验出Cu 2+、Fe 3+、Fe 2+、Al 3+、NH +4 Cu 2+—产生________沉淀 Fe 3+—产生________沉淀Fe 2+—先产生________沉淀,然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Al3+—产生________沉淀,继续加入NaOH 溶液,白色沉淀又会逐渐消失NH +4—共热,生成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________的气体 ②焰色反应用焰色反应可检验出溶液中的K +和Na +。
K +—火焰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Na +—火焰呈黄色 (2)特殊检验法 Fe 3+—加入KSCN 溶液呈________Fe2+—①加入KSCN 溶液________,滴加新制氯水后溶液呈________;②加K 3Fe(CN)6](铁氰化钾)溶液,产生带有特征蓝色的铁氰化亚铁Fe 3Fe(CN)6]2沉淀。
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OH -—⎪⎪⎪—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CO 2-3—⎪⎪⎪⎪—加入BaCl 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入稀盐酸后,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SO 2-4―→先加入________,无现象,再加入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SO 2-3―→加入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________褪色的气体(3)利用AgNO 3(HNO 3酸化)溶液检验Cl -―→Br -―→I -―→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浅黄色沉淀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黄色沉淀 (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I -―→滴入淀粉溶液和少量氯水,溶液变________。
第7讲氧化还原反应课时集训测控导航表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强氧化剂和弱还原剂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中,氯离子通过还原反应生成氯气C.由Cu(OH)2生成Cu2O时,铜元素被还原D.I-、Br-、Cl-的还原性依次减弱,氧化性依次增强解析:强氧化剂和弱还原剂不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项,氯离子通过氧化反应生成氯气,B错误;D项,I-、Br-、Cl-的还原性依次减弱,但无氧化性,D错误。
2.(2018·安徽合肥一模)乙醇与酸性K2Cr2O7溶液混合可发生如下反H5OH+H+C+CH3COOH+H2O(未配平)。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应:Cr( D )A.Cr2中Cr元素化合价为+6B.氧化产物为CH3COOHC.K2Cr2O7溶液常用硫酸酸化D.1 mol C2H5OH发生上述反应转移2 mol e-解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Cr2中Cr元素化合价为+6,故A正确;C2H5OH中碳的化合价是-2,CH3COOH中碳的化合价是0,则CH3COOH是氧化产物,1 mol C2H5OH发生上述反应转移4 mol e-,故B正确、D不正确;K2Cr2O7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所以不能用还原性的酸酸化,如盐酸,常用硫酸酸化,故C正确。
3.已知反应:O3+2I-+H2O O2+I2+2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O2为还原产物B.氧化性:O3>I2C.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反应生成1 mol I2时转移2 mol电子解析:反应O3+2I-+H2O O2+I2+2OH-中,O元素化合价降低,O3部分被还原生成OH-,I元素化合价升高,I-被氧化生成I2。
O3生成O2时氧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O2不是还原产物,故A不正确;该反应中I2是氧化产物,O3是氧化剂,故氧化性:O3>I2,故B正确;H2O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C正确;I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则反应生成1 mol I2时转移2 mol电子,故D正确。
4.铋(B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ⅤA族,其价态为+3价时较稳定,铋酸钠(NaBiO3)溶液呈无色。
现取一定量的硫酸锰(MnSO4)溶液,向其中依次滴加下列溶液,对应的现象如表所示:KI则NaBiO3、KMnO4、I2、H2O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C )A.I2、H2O2、KMnO4、NaBiO3B.H2O2、I2、NaBiO3、KMnO4C.NaBiO3、KMnO4、H2O2、I2D.KMnO4、NaBiO3、I2、H2O2解析:由①中现象可知,NaBiO3把Mn2+氧化生成Mn,则NaBiO3(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KMnO4(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由②中现象可知,KMnO4氧化H2O2产生O2,自身被还原为Mn2+,则KMnO4(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H2O2的氧化性;从价态上看,高锰酸钾的氧化性一定是强于二氧化锰;由③中现象可知,碘离子被双氧水氧化成单质碘,则双氧水(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综上所述,NaBiO3、KMnO4、I2、H2O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NaBiO3>KMnO4>H2O2>I2。
5.(2018·福建三校联考)为了防止枪支生锈,常将枪支的钢铁零件放在NaNO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使钢铁零件表面生成Fe3O4的致密的保护层——“发蓝”。
其过程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①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 NaNO2+ H2O Na2Fe2O4+ NH3↑+ NaOH2FeO2③Na 2FeO2+Na2Fe2O4+2H2O Fe3O4+4NaOH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平化学方程式②,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
(2)上述反应①中氧化剂为,被氧化的物质是。
若有2 mol Na2FeO2生成,则反应①中有mol电子发生转移。
(3)关于“发蓝”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该过程不会产生污染B.反应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具有抗腐蚀作用C.反应①②③均是氧化还原反应D.反应①②中的氧化剂均为NaNO2(4)当混合溶液中NaOH浓度过大,“发蓝”的厚度会变小,其原因是。
解析:(1)化学反应②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1价,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6价,所以Na2FeO2的化学计量数是6,NaNO2的化学计量数是1,根据原子守恒,Na2Fe2O4的化学计量数是3,水的化学计量数是5,氨气的化学计量数为1。
(3)该生产过程生成的氨气是有毒气体,会污染空气,故A不正确;四氧化三铁性质稳定,具有抗腐蚀作用,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反应①②均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正确;反应①②中化合价降低的N元素所在的反应物NaNO2是氧化剂,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Na2Fe2O4+2H2O Fe3O4+4NaOH可逆,当氢氧化钠浓度过大,(4)反应N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此时四氧化三铁的量会减小,“发蓝”的厚度会变小。
答案:(1)6、1、5、3、1、7(2)NaNO2Fe 4 (3)AC(4)反应③为可逆反应,氢氧化钠浓度过大时,反应③逆向进行,导致作为保护层的四氧化三铁厚度变小6.某强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N、I-、Cl-、Fe3+中的一种或几种。
向该溶液中加入溴水后,Br2被还原,由此推断该溶液中( C )A.不含N,含Fe3+B.含有N、I-、Cl-C.含I-,但不能确定是否含Cl-D.含有Fe3+解析:向该溶液中加入溴水后,Br2被还原,则原溶液中肯定含有I-;因为HNO3和Fe3+都能氧化I-,所以其中不含N、Fe3+;根据有关实验现象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Cl-。
7.(2018·内蒙古齐齐哈尔实验中学期中)据统计城市机动车辆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交通事故也频发,汽车在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A.还原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8B.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4 mol,则转移电子为1 molC.每生成1.6 mol氮气,则有0.2 mol KNO3被氧化D.NaN3是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解析:KNO3为氧化剂,NaN3为还原剂,16个N2中有15个N2是氧化产物,1个N2是还原产物,则还原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15=2∶3,故A 错误;由反应可知,转移10 mol电子时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4 mol,则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4 mol,则转移电子为 1 mol,故B正确;每生成1.6 mol氮气,转移1 mol电子,则有 0.2 mol KNO3被还原,故C错误;NaN3是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
8.(2018·广东珠海高三上学期期中)交通警察执法时常使用的便携式酒精检查仪可能应用了:3C H3C H2O H+2K2C r2O7(橙色)+8H2S O43CH3COOH+2Cr2(SO4)3(蓝绿色)+2K2SO4+11H2O这一反应原理,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该反应证明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B.1 mol还原剂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C.H2SO4在反应中表现了氧化性和酸性D.可以利用该反应原理,将它设计成原电池,通过检测电流强度判断司机是否饮酒解析: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稀H2SO4中的S元素为+6价,是S的最高价,但是稀H2SO4没有强氧化性,故A错误;CH3CH2OH转化为CH3COOH,C元素的化合价从-2升高到0,1分子CH3CH2OH转移4个电子,则1 mol还原剂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4N A,故B错误;H2SO4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则H2SO4在反应中只表现了酸性,故C错误;该反应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当乙醇的浓度越大时,电流越强,所以通过检测电流强度可判断司机是否饮酒,故D正确。
9.Na2S 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被还原为NaCl,若反应中Na2S 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的值为( D )A.2B.3C.4D.5解析:NaO4,Na O Na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6-(-)]·x=16×2,解得x=5。
10.(2019·浙江舟山模拟)工业上一般在酸性条件下用N2H4·H2O(水合肼)、SO2和FeSO4来处理含Cr2废水。
回答下列问题:(1)N2H4·H2O(水合肼)与Cr2反应时,产物中含有N2和Cr3+。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反应中水合肼作(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2)SO2处理含Cr2的废水时,先向废水中通入过量SO2,再用NaOH中和废水,使其pH为8,过滤出Cr(OH)3。
①废水中的Cr2与SO2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②用碱中和时,pH不宜过大,否则沉淀又逐渐溶解,已知Cr3+与Al3+化学性质相似,写出pH过大时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 。
(3)铁氧体法是用FeSO4作还原剂,在pH≈2时将Cr2还原为Cr3+,然后调节pH为7.5~8.5,再加热得到铁氧体(组成类似于Fe3O4,部分Fe3+被Cr3+替换)。
现有100 L含Cr2浓度为2×10-4mol·L-1的强酸性废水,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FeSO4·7H2O,搅拌,充分反应后再加入NaOH溶液调节pH并加热,使其恰好转化为[Fe2+F C]O4。
则处理100 L该废水时需加入的FeSO4·7H2O的质量为g。
解析:(1)N2H4·H2O(水合肼)与Cr2反应时,产物中含有N2和Cr3+,离子方程式为2C r2+3N2H4·H2O+16H+4C r3++3N2↑+17H2O,反应中,N2H4·H2O中的N由-2价升高为0价,被氧化,作还原剂。
(2)①废水中的Cr2与SO2反应时,氧化剂Cr2中Cr元素共降低6价,还原剂SO2中S也需上升6价,因此Cr2与S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
②C r(O H)3具有两性,溶于碱的离子方程式为C r(O H)3+O H-Cr+2H2O。
(3)100 L含Cr2浓度为2×10-4 mol·L-1的强酸性废水中,n(Cr2)=2×10-4 mol·L-1×100 L=0.020 0 mol,反应Cr2+6Fe2++14H+2Cr3++6Fe3++7H2O,还原反应需消耗n1(Fe2+)=0.120 0 mol,同时反应生成的n(Cr3+)=0.040 0 mol,n(Fe3+)=0.120 0 mol,与Cr3+和Fe3+形成铁氧体的n2(Fe2+)=n(Cr3+)+n(Fe3+)=0.080 0 mol,n(FeSO4·7H2O)=n1(Fe2+)+n2(Fe2+)=0.200 0 mol,故加入的m(FeSO4·7H2O)=0.200 0 mol×278 g·mol-1=55.6 g,则100 L该废水需加入的FeSO4·7H2O的质量为 55.6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