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主要著作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史铁生、老舍事迹简介及作品整理史铁生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
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瘫痪而停薪留职,回家养病。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
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死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电影节荣誉奖。
老舍代表作
《老舍代表作(套装上下册)》共分《骆驼祥子》和《我这一辈子》两部。
《骆驼祥子》叙述了一名年轻好强、充满理想的人力车夫希望通过个人的奋斗改变自民政局卑微的地位,几经挫折,几番挣扎,终于沧为都市混混儿的故事。
《我这一辈子》讲述了北平城里一个旧警察的一生。
作品以清末至解放前近五十年的历史为线索,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旧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变迁,呈现了一幅幅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社会广阔度的、饱含世态炎凉的风情画。
《骆驼祥子》
老舍小传
长篇小说
二马
猫城记
骆驼祥子
《我这一辈子》
长篇小说
离婚
中篇小说
月牙儿
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
马裤先生
微神
有声电影
也是三角
柳屯的
上任
老字号
末一块钱
丁
断魂枪
散文
一些印象(节选)
抬头见喜
小麻雀
哭白涤洲
想北平
我的几个房东
南来以前
小型的复活(自传之一章)著者略历
一封信
生日
宗月大师
诗人
自述
敬悼许地山先生家书一封
文艺与木匠
我的母亲
双十
文牛
痴人
致王冶秋
老舍主要著作书目。
《骆驼祥子》名著阅读(含答案).《骆驼祥子》名著导读一、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二、写作背景1930年老舍从英国回来,面对满目疮胰的祖国,作品的格调开始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就是他那个时期的作品。
整部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艺术地概括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直到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惨一生。
热情赞美祥子原来具有的善良朴实,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愤怒地揭露和声讨把祥子逼进堕落深渊的黑暗社会,小说还有力地说明了在旧社会仅凭个人奋斗发家,只不过是一种幻想。
反映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旧中国个体劳动者的悲惨命运。
三、主要内容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洋车后,立志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
但是,用三年的血汗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第二次,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
接着,车厂厂主的女儿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磨难。
而用虎妞的积蓄买的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
在经过多次挫折后,并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吹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地道的流氓无产者。
通过这个悲惨的艺术形象,人们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有较深的理解,并启发人们认识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
祥子作为故事中的主角,他的堕落打从他的第一辆车被抢走的不久后就已经一点一点地展开。
车被抢后,一切归零的祥子看到士兵遗弃的骆驼,当时兵荒马乱,他却不顾生死去偷骆驼,最后带了三只骆驼离开,并以低价卖给了一个老者,这事除了令他冠上骆驼祥子的名号外,也象征着他的堕落的开始。
老舍 (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含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样子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揭示了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旧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告诉人们单靠个人的力量奋斗是没有出路的,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罪恶的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时,批判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中国人民愚昧、保守、落后的国民性。
①通过祥子从最初到最后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黑暗的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现实。
②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触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
③创造性地运用北平市民的口语,使通俗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新鲜、活泼有力,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②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怵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③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④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通俗朴素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新鲜、活泼有力,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答:祥子开始是“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 ,而后来变成了“ 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
这是由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答: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他最终变成了麻木潦倒、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人。
(或:他最终变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无业游民。
)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 1 ) 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 2 ) 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
( 3 ) 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或: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
他善良淳朴。
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老舍剧本大全篇一:老舍资料与简介和作品老舍简介老舍(1899.2.3-1966.8.24),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
老舍是他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的笔名。
他的笔名还有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作品有《骆驼样子》《龙须沟》《四世同堂》等。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jié篇二:老舍的资料老舍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1]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
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老舍生平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1918年老舍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
1924年夏,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
1926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
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
这标志着老舍文学创作道路的开端。
接着,又发表了《赵子曰》《二马》,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929年,老舍取道新加坡回国。
在新加坡写了中篇小说《小坡的生日》,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描写了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侨少年与各被压迫民族的小伙伴一起,反对强权奴役的故事,体现了团结奋斗、强国救民的思想境界。
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此间,他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行径,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为济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国人民抒发愤慨。
在这部小说里,他第一次描写了共产党人的形象。
此后四年,他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
⽼舍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舍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著作书⽬: 《⽼张的哲学》(长篇⼩说)1928,商务 《赵⼦⽈》(长篇⼩说)1928,商务 《⼆马》(长篇⼩说)1931,商务 《⽂学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学⽂学院 《⼩坡的⽣⽇》(长篇⼩说)1934,⽣活 《猫城记》(长篇⼩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说)1933、良友 《⽼舍幽默诗⽂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说集)19Z9,⼈间 《蛤藻集》(短篇⼩说集)1936,开明 《⽼⽜破车》(创作经验)1937,⼈间 《三团⼀》(曲艺集)1938,重庆独⽴出版公司 《骆驼样⼦》(长篇⼩说)1939,⼈间;修改本,1955,⼈⽂ 《⽕车集》(短篇⼩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博⼠》(长篇⼩说,⼜名《选民》)1940,⾹港作者书社 《张⾃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艺奖⾦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名《⾦声⽟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集》(短篇⼩说集)1944.⽂⾀出版社 《⽕葬》(长篇⼩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说,⼜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长篇⼩说,⼜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集》(短篇⼩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说集)1947,晨光 《⽉⽛集》(短篇⼩说集)l948,晨光 《⽅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众 《⽼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 《⽼舍短篇⼩说选》1956,⼈⽂ 《福星集》(散⽂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说,⼜名《惶惑》、《偷⽣》、《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民 《正红旗下》(长篇⼩说),⼈⽂ 【⽼舍(1899~1966)】 中国作家。
老舍的话剧作品简介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以笔名老舍为世人所熟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戏剧家。
他的作品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人伦问题的探讨,尤以他的话剧作品而闻名。
老舍的话剧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以及人们的心理困境。
接下来,将对老舍的几部著名话剧作品进行简要介绍。
《茶馆》《茶馆》是老舍创作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话剧作品。
该剧以清末民初的茶馆为背景,通过描绘茶馆的经营者、顾客和雇员的生活状态和命运,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和压迫。
该剧通过对多个角色的刻画,展现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形象,使观众更好地了解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该剧以茶馆老板王庆山为主线,通过他与茶馆雇员、顾客以及权贵等人的互动,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权力压迫与社会不公。
王庆山一方面在茶馆中为生活奔波,另一方面在政治斗争中被逼至绝境。
他身上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旧中国普通人的命运,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该剧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揭示了人性的善恶、欲望和得失。
《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老舍创作的另一部著名话剧作品。
该剧根据老舍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血性汉子祥子为了改变命运,忍受艰辛和屈辱的故事。
这个角色被塑造成了一个充满勇气和决心的人物,他在高压下不断奋斗,最终摆脱了贫穷和苦难。
该剧通过祥子的成长历程,展现了当时农村人民的艰辛生活和社会底层人群的处境。
祥子在追逐财富和幸福的过程中,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同时也暴露了那个时代社会道德观念的扭曲和人性的丑陋。
这部剧将现实主义的手法与悲剧性的命运相结合,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思考与触动。
《龙须沟》《龙须沟》是老舍创作的一部以农村生活为背景的话剧作品。
该剧通过讲述一个农村家庭的动态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农民的困境和命运。
该剧深入展现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农民对命运的抗争。
该剧以农村的龙须沟村为背景,通过对一个家族的描写,展现了封建家庭、婚姻、教育制度对个人命运的束缚和限制。
《骆驼祥子》导读(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他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二)作品简评《骆驼祥子》用同情的笔触描绘出这样一幕悲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祥子,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不顾生活的万千磨难努力地生活,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
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
随着主人公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点火花。
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骆驼祥子》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结构紧凑,笔触严谨;心理描写丰富多变,细腻深刻;“京味儿”描写真实生动,亲切随和。
语言上的京腔京调简洁朴实、自然明快,北京口语更凸显了人物特色。
《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位置。
它以城市贫民生活题材的视角,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因此,《骆驼祥子》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从《骆驼祥子》开始,老舍才真正地为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传世的贡献,而这种贡献的突出表现就在于他所创立的独特的文体风格(或称“文学风格”)——“北京味儿”,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京味小说”。
(三)内容简介祥子来自乡间,带着中国农村破败凋敝的大背景,也带着农民的质朴和固执。
当他认准了拉车这一行,他就成了“车迷”,一心想买上自己的车。
专题02济南的冬天-老舍知识讲解1.作者与背景老舍(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据老舍夫人胡挈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
此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是一篇精湛的散文。
2.知识积累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温晴:温暖晴朗。
设若:假如,如果。
安适:安静而舒适。
髻.(jì):在头顶或脑后挽束起来的头发。
贮.(zhù)蓄:存放,储藏。
澄.(chéng)清:清澈见底。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这里指透明的,不可捉摸的。
慈善: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
济.南(jǐ) 11.暖和.(huo) 12.着.(zhuó)落 13.晒.(shài)着看.(kān)护妇 15.镶.(xiāng)边 16.水藻.(zǎo)3.理解主旨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和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感情。
4.理清结构5.写作特色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点。
(1)文中用大量文字描写济南的冬景,处处流露出作者深深的赞美之情。
老舍的文学常识关于老舍的文学常识1、《我的母亲》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2、《好雪片片》林清玄,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3、《卖白菜》莫言,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
代表作有《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丰乳肥臀》《檀香刑》《酒国》《生死疲劳》《蛙》。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4、《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男作家,中国台湾当代散文作家。
5、《离太阳最近的树》毕淑敏,处女作《昆仑殇》,主要代表作品《红处方》《血玲珑》《预约死亡》6、《哦,香雪》铁凝,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主要著作《玫瑰门》、《麦秸垛》7、《项链》莫泊桑,法国19世纪后期最负盛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9篇中短篇小说,人称“短篇小说巨匠”,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成名作:《羊脂球》长篇:《一生》《俊友》等中短篇:《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8、《荷花淀》孙犁,原名孙树勋,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主要作品有《芦花荡》《相片》《报纸的故事》《白洋淀纪事——采蒲台的苇》9、《读书人是幸福人》谢冕,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诗探索》杂志主编。
10、《拿来主义》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我们学过的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孔乙己》《故乡》等。
主要著作
《猫城记》《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
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还有很多著名的文章,如:《济南的冬天》等被选入小学中学的课文中。
其中《茶馆》极为著名。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
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
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月牙儿》《赶集》《樱海集》《东海巴山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
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其中有大量被选入教育课本。
书集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29,人间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出版社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 百花
《母鸡》《我的母亲》《养花》《我们家的猫》《济南的冬天》《林海》《草原》《四世同堂——开学的日子》《断魂枪》《茶馆》一共六十多本小说被录入小学课本。
《草原》小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10课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
《我们家的猫》小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6课
《北京的春节》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课
《母鸡》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5课
《济南的冬天》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2课
《养花》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4课
《林海》《我的母亲》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1课
《祥子买车》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3课
有关传记
自传
老舍自述
老舍自叙专著一个平凡人的平凡生活报告阎焕东
生命流程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身世录二
老舍自传
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
传记
老舍正传、老舍的平民生活、我的父亲老舍、我的思念-关于老舍先生、老舍最后的两天、老舍之死舒乙
老舍之死口述实录傅光明
老舍主评传潘怡为
老舍之迷蒋泥
老舍、老舍评传石兴泽
老舍图传关纪新
老舍评说七十年、老舍与第二故乡、老舍年谱张桂兴
老舍:消失了的太平湖李辉
老舍(1899~1966) 许正林
患难情缘-老舍与胡絜青克莹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高亚军
老舍先生电子资源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
老舍与济南李耀曦
透明的生命武宁
人民艺术家—老舍于光明
老舍与读书张功臣
老舍- [摄影集] 、老舍和朋友们舒济
老舍在伦敦李振杰
老舍传-写家春秋朗云
老舍评传王惠云
老舍传记资料朱传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