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简介与主要作品。概述共20页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20
名著阅读《骆驼祥子》-------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小说家、语言艺术家(现代四大文学家之一)。
满族,北京人。
早年创作以小说为主:1924年-1929年在英国伦敦期间开始小说创作,有作品《老张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
1930年回国后又先后创作了《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及其他短篇小说。
1936年完成了其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
抗战时期,老舍开始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等。
1946年完成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茶馆》等20多部剧作;其中《茶馆》是建国以来最有成就的剧作之一,被称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1951年,老舍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二.作品简介。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平(现在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
讲述了祥子从农村来到北平,他希望能做一个能拉上属于自己的洋车的上等车夫,在被乱兵抓走失去新买的洋车之后,祥子并不灰心,倔强地从头再来。
但他攒下的钱又被侦探洗劫一空。
后来,他以与虎妞结婚为代价,又拉上了自己的车,但是虎妞的死使他人财两空。
连遭打击,加上失去心爱的小福子让他自甘堕落成一具行尸走肉。
(划线部分为故事的主要内容概述)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
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600字:《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破产的农民祥子从农村来到北平,以拉洋车维生。
他喜爱自己的职业,立志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过自食其力的生活。
他年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
老舍简介及主要作品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残雾》(话剧)1940,商务《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惶惑》(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偷生》(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月牙儿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老舍选集》1951,开明《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茶馆》(话剧)1958,戏剧《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正红旗下》(长篇小说,遗著,未完)《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老舍新诗》1983,花山《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老舍散文》1984,百花《老舍经典作品选》2002,当代世界《草原》未知老舍的文学思想成分复杂,现代文学史中无产阶级文学和资产阶级文学的斗争里,他的派别色彩不明显,虽然他对左派的革命领导文学的艺术指导方式及其他艺术和思想上的主张颇有微词。
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曾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成名作(1926-1929)《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亦称“旅英三长篇”奠定了老舍幽默小说家的地位,继承了五四启蒙主义的文学传统,也继承了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主题。
鼎盛期(30年代中期):《骆驼祥子》《猫城记》《月牙儿》《断魂枪》《柳家大院》等。
《离婚》《牛天赐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
40年代: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鼓书艺人》《火葬》等建国后:第二次创作高峰,话剧《龙须沟》《茶馆》,长篇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未完)。
老舍笔下的市民社会(一)老派市民老舍笔下最丰满、生动的形象系列。
总体文化背景: “衣”者心态。
特点:善良、热忱、迁腐、保守、落后。
代表人物形象: 《二马》中的老马; 《牛天赐传》的牛老者;《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爷、祁天佑父子;《离婚》的张大哥、老李。
(二)新派市民老舍笔下讽刺性鲜明的一类背景特征:中国城市资本主义和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市民阶层文化意识变得驳杂;1、恶少型洋奴:殖民地中国的产物,受西方资本主义观念影响;唯利是图、道德沦丧、寡廉鲜耻、行径卑劣《离婚》小赵、《赵子曰》欧阳天风等2、洋派青年:向往西方物质文明,对西方进步思想缺乏深刻理解;只取皮毛美化自己、装点门面。
《离婚》:张天真,《牺牲》:毛博士,《善人):穆女士等(三)城市贫民在老舍“市民世界”里占有特殊位置集中体现了老舍与下层人民深刻的精神联系突出表现了老含艺术的批判性:具有浓烈的悲剧性《骆驼祥子》祥子、小福子;《月牙儿》“我”与母亲;《四世同堂》小文夫妇、小崔等《月牙儿》:两母女相继沦为暗娼的故事月牙儿的多种功能:主人公缺憾人生的象征;表现主人公不同时期的心境;串联小说结构。
散文诗型小说:第一人称“我”叙述,抒情性强,具有感染力。
(四)理想市民带有浓重理想色彩、与老含所受市民文学熏陶有关。
⽼舍
⽼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我等,字舍予。
因为⽼舍⽣于阴历⽴春,⽗母为他取名“庆春”,⼤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
中国现代⼩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师、⼈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位获得“⼈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舍的⼀⽣,总是忘我地⼯作,他是⽂艺界当之⽆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舍被逼⽆奈之下含冤⾃沉于北京太平湖。
3、“舍予是尽了他的责任的,要他卖⼒的时候他卖⼒,要他挺⾝⽽出的时候他挺⾝⽽出,要他委曲求全的时候他委曲求全⽬接过的若⼲事实说,只有暗暗叹服包在谦和的⾔⾏⾥⾯的他底舍⼰的胸怀。
4、舒⼄:
热门查阅推荐⽂章
热门⽂章
⽬录
12
3
⽼舍⽼舍
友情链接:。
老舍背景故事概述嘿,你知道老舍吗?那可是中国文学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呢!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文学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老舍出生在一个不怎么富裕但充满烟火气的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守卫皇城的护军,在老舍还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那时候的老舍啊,就像一棵刚刚冒芽的小草,突然遭遇了狂风暴雨。
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了母亲柔弱的肩上。
母亲呢,虽然没什么文化,可是她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就像一位坚强的舵手,在生活的惊涛骇浪里努力把控着家庭这艘小船的方向。
老舍小时候就特别懂事,看着母亲辛苦操劳,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啊。
他就想着,自己一定要努力,要改变家庭的命运。
老舍上学的时候,那可真是个勤奋的孩子。
他就像一块海绵,拼命地吸收着知识的水分。
在学校里,他结识了很多朋友,也遇到了一些好老师。
那些老师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他求知的道路。
有一次,老舍在学校里写了一篇作文,被老师当成范文在全班朗读。
同学们都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这时候的老舍啊,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他心想:“我一定要写更多更好的文章。
”从那以后,他对写作的热情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一发不可收拾。
老舍慢慢长大了,他开始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
他看到了社会的黑暗面,那些穷苦百姓的生活就像在泥沼里挣扎一样。
他心里充满了同情,就好像自己也在那泥沼里一样。
他决定用自己的笔来揭露这些黑暗,为那些穷苦的人们发声。
他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拿起笔就冲进了文学的战场。
他开始创作各种各样的作品,每一个作品里都充满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批判。
他笔下的人物啊,各个都鲜活生动,就像从生活里直接走出来的一样。
就拿来说吧。
祥子,这个可怜的人力车夫,他的命运就像风中的残烛,一开始还充满希望,想要靠自己的努力买一辆车,可是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把他的希望彻底扑灭。
老舍写祥子的时候,肯定是怀着深深的同情的。
他仿佛在说:“你们看看,这就是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难道不应该改变吗?”再说说,那简直就是一幅老北京社会的百态图。
《读书》老舍评价20字怎么写
【原创版】
目录
1.老舍简介
2.《读书》作品概述
3.如何评价《读书》
4.20 字概括评价
正文
1.老舍简介
老舍(1899 年 2 月 3 日-1966 年 8 月 24 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长篇小说有《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等。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特色,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2.《读书》作品概述
《读书》是老舍的一篇论述读书的文章,通过讲述自己读书的经历和感悟,强调读书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文章以亲切、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是一篇具有启发性的散文佳作。
3.如何评价《读书》
评价《读书》,首先要从内容上看,文章以自身经历为例,讲述了读书对于一个人知识积累、品格修养、人生观念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其次,从写作手法上看,文章语言简练、平易近人,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读书的真挚感情,令人产生共鸣。
最后,从思想深度上看,文章强调读书应以兴趣为导向,提倡自主学习,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第1页共1页。
老舍个人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
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散文杂文集《福星集》。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
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
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
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
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加提炼过的北京白话。
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
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
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应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然而另一方面,老舍又使用语脱去自然形态的粗糙与随意,炼成金子,使现代的北京口语显出朴素精致如同一具精雕细刻的瓷器。
同样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
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
他认为:“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荇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
老舍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那老舍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老舍的代表作品,希望能帮到你。
老舍的代表作品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
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
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
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
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
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的人物评价胡风:“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
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
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
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
”“舍予是非常欢喜交友,最能合群的人,但同时也是富于艺术家气质,能够孤独的人”。
“舍予是尽了他的责任的,要他卖力的时候他卖力,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挺身而出,要他委曲求全的时候他委曲求全……特别是为了公共的目的而委屈自己的那一种努力,就我目接过的若干事实说,只有暗暗叹服包在谦和的言行里面的他底舍己的胸怀。
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正红旗人,老舍是他在发表《老张的哲学》时所用的笔名。
他是中国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创作情况:1、少时家贫,下层市民的生活为他后来的写作打下基础。
2、1924年夏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
西方文化语境给他反思中国文化的镜子:《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3、1930年回国任教职并写作,《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牛天赐传》、《赶集》、《樱海集》等中短篇小说,显示了旺盛的创作力,这些作品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成熟。
4、1938年任“文协”总务主任,写作《四世同堂》(由《惶惑》、《偷生》、《饥荒》三部组成)、《鼓书艺人》《龙须沟》《茶馆》5、1951年因《龙须沟》上演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6、“文革”时不甘受辱,投太平湖自尽,《正红旗下》未完成。
二、创作概述老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的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的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达到的。
他把近代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过程中的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与心理通过文学表现出来并取得巨大成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少有作家像老舍这样执着的描写“城与人”的关系,他用众小说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
三、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11、老派市民《二马》里的老马,《牛天赐传》里的牛老四,《四世同堂》里的祁老人,《离婚》里的张大哥2、新派市民《离婚》里的张天真,《四世同堂》里的祁瑞丰,《牛天赐传》里的丁约翰3、理想市民《老张的哲学》赵四,《赵子曰》赵景纯,《离婚》丁二爷,《四世同堂》天佑太太和韵梅4、城市贫民《骆驼祥子》里的祥子、小福子《断魂枪》里的沙子龙四、作品分析1)《骆驼祥子》:都市与人性祥子的三起三落一起:来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钱也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了置办虎妞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祥子的变化:从一个朴实的农民变成一个小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