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仙起源考
- 格式:pdf
- 大小:293.39 KB
- 文档页数:8
龙源期刊网
中国水仙
作者:安歌费嘉
来源:《启蒙》2018年第02期
一碟清水、几粒卵石,置于案头窗台,在万花凋零的寒冬腊月展翠吐芳,春意盎然,人们用它庆贺新年,寓意团圆。
中国水仙的原种为唐代从意大利引进,是法国多花水仙的变种。
重瓣水仙,12瓣,没有明显的副冠,名为“玉玲珑”,花形不如单瓣的美,香气也较差,是水仙的变种。
单瓣水仙,6瓣,花型和颜色像个小金杯放置于银台之上,所以叫“金盏银台”。
水仙花可吸收噪音和废气,释放出清新的空气,让人感到宁静、温馨。
是草本花卉中少有的可雕刻的珍品,可塑造成盆景。
宋代诗人黄庭坚一生酷爱水仙花,写了多首赞美水仙花的诗,“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名句。
水仙鳞茎多液汁,有毒,小朋友要注意不要误食。
水仙花的传说关于水仙花的传说水仙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我国民间的请供佳品,每过新年,人们都喜欢清供水仙,点缀做为年花。
那你知道关于水仙花的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水仙花的传说,欢迎阅读参考。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传说水仙花是尧帝的女儿娥皇、女英的化身。
她们二人同嫁给舜,姊姊为后,妹妹为妃,三人感情甚好。
舜在南巡驾崩,娥皇与女英双双殉情于湘江。
上天怜悯二人的至情至爱,便将二人的魂魄化为江边水仙,二人也成为腊月水仙的花神了。
在古代希腊,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年轻人,名叫那喀索斯。
他很喜欢看水中自己的倒影,日夜不断。
渐渐地,他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倒影,以致离不开水了。
他死后,上帝就把他变成一种花。
这种花长在水上,并且总是低着头看自己的倒影。
后来人们用他的名字耒命名这种花,叫着那喀索斯花,也就是我们所叫的水仙花。
很多人喜欢在春节时在家里摆上一盆水仙花表示庆贺新春佳节。
传说在福建省漳州市蔡坂村圆山有一位善良的农妇,救济了饥饿垂死的乞丐。
这乞丐原是神仙,将吃的饭喷在屋的四周,后来长出金盏银台水仙花。
宋代时,有一闽籍的京官告老回乡,当他乘船南返,将要回到家乡漳州时,见河畔长有一种水本植物,并开着芳香的小白花,便叫人采集一些,带回培植。
希腊传说:据说,在古代希腊,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年轻人,名叫那喀索斯。
他很喜欢看水中自己的倒影,日夜不断。
渐渐地,他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倒影,以致离不开水了。
他死后,上帝就把他变成一种花。
这种花长在水上,并且总是低着头看自己的倒影。
后来人们用他的名字耒命名这种花,叫着那喀索斯花,也就是我们所叫的水仙花。
拓展:中国水仙花属石葱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生得颇象洋葱、大蒜、故六朝时称“雅蒜”、宋代称“天葱”。
之后,人们还给她取了不少巧妙、美丽的名字,如金盏、银台、俪兰、雅客、女星等等。
这里有着许多关于水仙花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水仙花的传说据说,宋代时,有一闽籍的京官告老回乡,当他乘船南返,将要回到家乡漳州时,见河畔长有一种水本植物,并开着芳香的小白花,便叫人采集一些,带回培植。
水仙花的传说,诗歌,散文水仙花的散文篇1古人赞美水仙花的诗句很多,“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遥间爆竹知更岁,家家户户水仙香”。
今人描述水仙花的散文也常见于报端。
尽管这样,我还是要写写水仙,若不动笔,就像对不起老朋友一样对不起她。
水仙,石蒜科多年生植物,叶片扁平翠绿,花瓣洁白,杏花,清香扑鼻。
她冰清玉洁,非常漂亮。
大多数人认为福建漳州是中国水仙的原产地,但也有另一种说法:水仙原产湖南。
明代有一位从河南退休的官员,路过洞庭湖时带回两株水仙球茎,还有一位湖南的游客,居然定居福建。
自从去年离岗后,自己支配的时间充裕了,便学着养起花来了。
因喜爱水仙,当然首养的便是水仙了。
今年养的水仙花,花球是位园艺家送给我的。
他特意送我两份,每份六枚。
离岗了图个吉利,六六大顺。
他还给我说:“这些水仙花球是漳州的同行寄来的,产在园山脚下九湖镇,那里特殊的土质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这种水仙花的极品”。
既然老朋友给了我最好的礼物,而且是我离职后收到的第一份礼物,我当然很用心。
我特意清洗了一个景德镇产的青花瓷盆,直径30cm,深5cm,圆平底,高脚,备用。
说起这个瓷盆的来历,还挺有意思的。
去年我离职的时候,接替我工作的同志送了我两盆花,挑了一个好的送给我。
寄给我的时候,里面装着丰富的竹子像宝塔一样。
这盆富贵竹在别人手里可能养得好,但在我手里过不了几天就枯萎了。
所以,我毫不怜惜的抛弃了它,腾空了这个瓷盆。
养我最喜欢的水仙花。
送我水仙花球的园艺家说,水仙花只凭一勺清水,几粒石子就能生根发芽,长出碧绿的叶子,抽出亭亭玉立的花箭,开出高洁淡雅的花朵。
水仙花球该装盆时,想起了石子,恰巧小孙子和小外甥暑假时和他们的妈妈在长岛海滩上捡来大如鸡蛋,小似鸽蛋的卵石交给我保存,于是我“请示”了他们,便把这些卵石派上了用场。
首先把十二枚水仙花球均匀地放到瓷盆里,再把卵石放到水仙花的周围,起个固定作用,舀了数勺清水徐徐倒进盆里,于是五颜六色的卵石簇拥着白白的,胖胖的,带着嫩芽的水仙球,真是勾划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我小心翼翼地把水仙花盆置于有双层玻璃的阳台上。
水仙花是石蒜科、水仙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还叫做中国水仙,唐代时从意大利引进。
水仙的鳞茎为卵球形,叶子呈扁平的宽线形,叶子上具有粉霜,花朵为伞形花序,有花4~8朵,花朵一般为黄白色,主要分为单瓣型和重瓣型。
关于水仙花的传说很多,其中一个传说是来源于一个善良、美丽、不屈服恶势力的小姑娘。
一、水仙花的科普知识
1、科属别称:水仙花是石蒜科、水仙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很多,还叫做中国水仙。
2、引进历史:中国水仙是在唐代时从意大利引进的,属于法国多花水仙的变种,在专家国已经栽培了千年以上,经过了千年的选择培育,从而造就了现在的品种,属于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
3、形态特征:水仙的鳞茎为卵球形,它的根系为须根,颜色为乳白色,呈肉质,质地比较脆弱,很容易折断。
叶子形状为宽线形,比较扁平,长度约20~40厘米,宽度约8~15毫米,叶子上具有粉霜。
伞形花序,有花4~8朵,花朵一般为黄白色。
4、主要分类:水仙主要分为单瓣型和重瓣型。
二、水仙花的传说
关于水仙花的传说很多,这里介绍其中一个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个小村庄中,有一对姓姚的夫妇,他们生养了一个很漂亮很善良的女儿,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某天,女儿出去时,被土豪看中,要强占为妻,女孩子誓死不从,不肯受辱,就投河自尽了。
上天可怜她的贞烈,于是将将它的魂魄化作了美丽的水仙花。
「乌龙茶」武夷水仙
武夷岩茶水仙,属乌龙茶类,是福建茶农创制的名茶,中国茶叶优良品种之一。
原产于闽北建州(建瓯)一带。
一千年前,建阳、建瓯一带就有这种茶树,但人工栽培却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1662-1722)。
“水仙”一名的得来,传说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个福建人发现了一株寺庙边的大茶树,因为受到该寺庙土壁的压制而分出几条扭曲变形的树干。
这个人觉得树干虬曲的样子非常有趣,就把它挖了出来带回家里种植。
他巧妙地利用了树的变形,培育出了清香的好茶。
因为闽南话里“水”就是美,所以从美丽的仙山采得的茶,便取名叫做“水仙”。
水仙经历岁月的风霜,有着更为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更为成熟的迷人韵味。
汤色橙黄、香如兰花、滋味醇厚回甘,“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这句武夷山谚语已经充分说明了武夷水仙醇厚的品质特征。
三十年以上的水仙茶树制得的茶叶称为“老枞水仙”,如果喝到百年以上的水仙茶树制得的老枞水仙,那就非常珍贵了,这种水仙茶树制成的水仙茶有特别的清香,称为“百年老枞水仙”。
武夷水仙外形条索肥壮,色泽绿褐油润而带宝色,部分叶背呈现沙粒,叶基主脉宽扁明显,香浓锐,有兰花香,味浓醇厚,喉韵明显,回甘清爽,汤色浓艳带深橙黄色,耐冲泡,叶底软亮,叶缘红点鲜红。
武夷水仙干茶紧结卷曲,似“拐杖形”、“扁担形”,毛茶枝梗呈四方梗,色泽乌绿带黄,似香蕉色,“三节色”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高香型大红袍存放时间久后香气渐失,而又没有水仙茶的醇厚,所以陈年大红袍基本以陈年水仙为主。
水仙茶的产地及来源的典故水仙茶的产地及来源的典故产地:水仙茶是我国茶叶优良品种之一,是福建乌龙茶类中的一颗明珠。
这种茶叶原产于建州(建瓯)一带。
早在一千年前,建瓯一带就有这种茶树,但人工栽培却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 1662-1722)的事。
清咸丰年间,永春仙溪乡人郑世报父子从闽北引种水仙茶与仙溪鼎仙岩,其后在永春及闽南地区传播种植,永春水仙融合闽北和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的优点,使茶叶更耐泡、香气更显、滋味更醇、汤色更亮,形成风味独特的永春成为“闽南水仙”,“闽南水仙”的发源地。
水仙茶梗粗壮、节间长、叶张肥厚、含水量高且水分不容易散发。
外形条索紧结卷曲,似“拐杖形”、“扁担形”,毛茶枝梗呈四方梗,色泽乌绿带黄,似香蕉色,“三节色”明显;内质汤色橙黄或金黄清澈,香气清高细长,兰花香明显,滋味清醇爽口透花香,叶底肥厚、软亮,红边显现,叶张主脉宽、黄、扁。
典故:相传有一年建州一带热得出奇,有个瓯宁(建瓯)的穷汉子靠砍柴为生,大热天没砍几刀就热得头昏脑胀,唇焦口燥,胸闷疲累,于是到附近的祝仙洞找个阴凉的地方歇息。
刚坐下,只觉一阵凉风带着清香扑面吹来,远远望去原来是一棵小树上开满了小白花,绿叶却又厚又大。
他走过去摘了几片含在嘴里,凉丝丝的,嚼着嚼着,头也不昏胸也不闷了,精神顿时爽快起来,于是从树上折了一根小枝,挑起柴下山回家。
这天夜里突然风雨交加,在雷雨打击下,他家一堵墙倒塌了。
第二天清早,一看那根树枝正压在墙土下,枝头却伸了出来,很快爆了芽,发了叶,长成了小树,那新发芽叶泡水喝了同样清香甘甜,解渴提神,小伙子长得更加壮实。
这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问他吃了什么仙丹妙药,他把事情缘由说了一遍。
大家都纷纷来采叶子泡水治病,向他打听那棵树的来历小伙子说是从祝仙洞折来的。
因为建瓯人说“祝”和崇安话的“水”字发音一模一样,崇安人都以为是“水仙”,也就把这棵树叫做水仙茶了。
大家仿效瓯宁(建瓯)人插枝种树的办法,水仙茶很快就繁殖开来,长得满山遍野都是,从此水仙茶成为名品而传播四方。
关于水仙花的美丽故事传说水仙花洁白纯净,是一种很漂亮的花。
水仙花这样一种与其他花卉不一样的花,有着不少故事传说,你听说过吗?没有的话,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水仙花的故事传说吧。
水仙花的故事传说关水仙花的故事传说一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天上的凌波仙子在银河边上磨宝镜时,无意中从云雾缝里看到龙海的南乡(今称九湖乡)旱情严重,五谷欠收,民不聊生,一片荒凉的景象触动了善良仙子的心,她抛下手中的宝镜。
宝镜落地碎成九块,南乡顿时清泉四涌,成了九湖,流水潺潺灌入田园,霎那时,九湖镇花果茂盛,稻熟荔红,连凌波仙子也被这人间美景所吸引,不禁飘然来到湖中游览。
湖畔有个石匠叫陈龙,大伙都称他为龙哥。
他为人诚恳,勤劳勇敢,凌波仙子爱上了龙哥。
在湖畔塘边,他们以珠定情,喜结姻缘。
凌波仙子掌管水源,九湖年年风调雨顺;龙哥和乡亲们辛勤劳动,九湖畔五谷丰登,九湖湖畔成了人间仙境。
不想,这人间幸福美景触怒了妖龙,它口喷毒火,烧毁了田园村庄。
为保卫家园,凌波仙子手弹琵琶奋起抗争,龙哥吞下宝珠化为青龙,与妖龙斗成一团,终于邪不压正,妖龙败北,逃上天庭,向王母娘娘告状。
王母娘娘听信谗言,调遣了天兵天将前来处罚凌波仙子和龙哥。
霎时,南乡天昏地暗,天将还移来了圆山压住九湖,从此水断泉枯。
龙哥被压在圆山下面。
在云端里,被抓回天庭的凌波仙子眼望被毁的家园、孤寂昂首吐清泉的龙哥,她忍痛拔下银簪,竭尽全力投往遭受苦难的南乡,银簪落在圆山脚下清泉旁,化作朵朵亭亭玉立、幽香沁人的水仙花。
如今,每到岁末,九湖畔的家家户户都要在家中摆上几盆水仙,以寄托对龙哥、凌波仙子的感激之情。
关水仙花的故事传说二漳州城西南的九龙江畔,高高地耸立着一座圆山。
这座圆山从前后望去有十二面,景色都不一样。
俗话说:“圆山十二面,面面都有宝。
”这里单说圆山的东北面山麓,有一块坡地,树林苍郁,环绕成琵琶形状,地名叫琵琶坂。
坂上涌出一股清清的泉水,滋润着山下田园,这就是驰名中年的水仙花产地了。
水仙花的典故水仙花的典故传说,从前有一个富翁,生了两个儿子,经营田产,安闲度日,好不快活。
可是,没有多久,老富翁死了,两个儿子便分产另居。
大儿子恃着居长,见弟弟愚笨可欺,随之将一切田产,金钱掳为私有,只给弟弟分了一个荒石坝。
小弟弟不知怎的,也就接受了,一点没敢抗议。
但是,这荒石坝没有一点用处,不能耕,不能种,哪有糊口之资?没法,只好典当度日,食粗米,吃菜根。
这样过了许久,家什典当完了,再也没法过活了。
一连饥了几天,饿到实在不能忍受时,便函跑去向哥哥借资,哥哥拥有大量资产,住着高楼大厦,穿着绫罗丝锦,食着山珍海味,好不风流,但是一点兄弟之情都没有,他不但不肯施与,反而说三说四的推出门了事。
老二没法,只得乖乖地踱出门外,坐在路上大哭起来,哭得泪如泉涌,湿了衫角。
然而,这一哭,竟惊动了天庭上的玉皇大帝,忙问庭臣道:“下凡某方似有一男了哭之甚衷,究竟哭的什么,快去查报来!”“那么,请当地的土地查明禀报吧!”庭臣说。
“好,就这么办。
”玉皇答道。
土地爷接了玉皇的命令,遂驾云上天庭去作详细的报告。
玉皇听后,点头微笑说:“好一个诚实忠厚的人!”“大帝想怎样拯效这个忠厚而又可怜的人?”土地爷问。
玉皇思索一会儿道:“把水仙花交他种植好吧?”“别人仿种起来,他不仍是一贫如洗吗?” “这是要有沙坝才能种的呵,”“呵。
”玉皇觉得很为难,又沉思了一会儿说:“有了,有了,这可无人能与之争利了!” “怎样办?”土地爷又问。
“我先下了一个咒语,再交你拿下去给他种植。
只有他那块沙坝种的水仙才有花开,别处移去种的,只当年有花开,过一年,就任凭你怎样栽培,也不会开花了,如果要开花的,即要向他购种。
” “的确是好办法,真是为人为到底。
” “那么,请你拿去给他吧。
好好的劝劝他,不要使他失望,灰心,自戕”“谨遵诏命。
”土地爷受玉皇的命令,带了水仙花,驾云回凡。
变成一个衣衫褴褛的扶杖老人从他那里走过,问起情由,老二一五一十地诉说了一遍。
土地爷听后,也为之凄然。
十大名花-------水仙花中国水仙的原种为唐代从意大利引进,是法国多花水仙的变种,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经上千年的选育而成为世界水仙花中独树一帜的佳品,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
最早记载水仙传入中国的可靠文献是段公路《北户录》中的一段文字:“孙光宪续注曰,从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尝遗水仙花数本,摘之水器中,经年不萎。
”是说寄居江陵的波斯人穆思密赠送给孙光宪几棵水仙花。
孙光宪是晚唐五代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当时在高季兴南平国所辖的江陵任职,江陵相当于今湖北荆州。
因此大致可以肯定,中国水仙的确是由外国传入的,时间在五代或稍早一些的唐末,首传地点有可能就在湖北荆州一带。
屈原行吟泽畔的形象与希腊传说中那喀索斯(Narcissus)这一水边自恋的神灵颇有几份神似,当时传来水仙的蕃客移民入乡随俗,遂以水仙这一楚国故里对屈原的乡土称呼来替代这一西洋的神异命名。
这应该就是水仙这一中文名称的来源。
苏州水仙种植兴盛,声名远播,在清代进一步市场化,销往广东,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了乾隆年间。
乾隆毕沅《水仙》诗注:“邓尉山(引者按:位于今吴中区光福镇)西村名熨斗柄,土人多种水仙为业。
”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载“水仙头,(引者按:鳞茎)秋尽从吴门而至,……隔岁则不再花,必岁岁买之”。
乾隆张九钺《沁园春·耿湘门以水仙见贻》注:“水仙自吴门或飘海或度岭来羊城。
”说的都是苏州水仙贸易到广东的情形。
而此时金陵(今江苏南京)的水仙也开始兴盛。
清初李渔《闲情偶寄》:“金陵水仙为天下第一,其植此花而售于人者亦能司造物之权,欲其早则早,命之迟则迟。
……买就之时给盆与石而使之种”,说的就是金陵水仙的生产和贸易情况。
中华民俗植物考水仙花中华民俗植物考水仙花作者:day_green |来自:生活频道水仙花“相传水仙花是由一对夫妻变化而来的。
丈夫名叫金盏,妻子名叫百叶。
因此水仙花的花朵有两种,单瓣的叫金盏,重瓣的叫百叶。
” 印象里,第一次记住水仙花,是因为读唐敏的《女孩子的花》,那株用来占卜的水仙花读来令人心疼心伤心碎。
随着岁月荏苒时光流逝,记忆里的水仙花也变得幽雅从容、自在清逸起来;记得有一年央视春节晚会,观众席上每个桌子上都摆了一盆亭亭玉立愀然绽放的水仙花,看着就觉得世事静美、岁月葱茏。
第一次养水仙是去冬腊月,跟妈妈一起去花市,踏着吱吱嘎嘎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的。
盛夏茂盛的植物这会都瘦成了高高低低的剪影,仿佛身上落了雪的喜鹊“喳喳”地叫着飞上更高的枝桠,长长的喙不知叼着什么。
花市里空气湿漉漉的暖,选了又选,最后相中的卖花人是一对老夫妻,热情健谈,于是买下五个水仙鳞茎球。
回家找来找去,竟没有合适的家伙什儿来养她,最小的几个花头只好养进了青花笔洗里,两个大花头面对面地坐在广口的菜碟里。
注了清水,还压了几块白石头。
一盆摆在卧室窗台上,一碟供在书案边。
不沾纤尘的凌波仙子就这么委屈地落入烟火凡世了。
就这么扳着手指头盼着开花啦,不到三十天就出了第一朵花,接着一朵伴着一朵,幽幽冶冶的清香也随着光影荡漾开来,在凡尘旧居中脉脉浮动。
其实古人养植水仙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
六朝人叫它“雅蒜”,唐代的段成式将水仙称作“捺祗”(中古波斯语nargi),并于《酉阳杂俎》中谓“捺祗,出拂林国,苗长三四尺,根大如鸭卵,叶似蒜叶,中心抽条甚长,茎端有花六出,红白色,花心黄赤,不结子。
”他还特别指出:“取其花,压以为油,涂身,除风气,拂林国王及国内贵人皆用之。
”清光绪时,《燕京岁时记》一书中记载在护国寺、隆福寺的花市上售卖花卉的情况:“春日以果木为胜,夏日以茉莉为胜,秋日以桂菊为胜,冬日以水仙为胜”。
名曰“水仙”自然会让人离开植物意象的本体,生出许多对“水中之仙”的想像。
十二花神之①:正月水仙花▲[明代]仇英《花神圖》,絹本設色,尺寸不詳。
藏處不詳。
傅惜華藏抄錄清代乾隆時期梨園抄本《堆花神名字穿著串頭》據說為目前可見十二月花神扮相中最早的文字記錄。
其中,記錄有“十一月花神,為雪紅令寒雅郎,外色扮。
戴東坡巾,白三髯,穿沉香緞褶子,外罩披風,手執水仙花。
”將水仙花安為十一月花神。
但在傳統中國年俗中,水仙花為正月之花,又名中國水仙,別名淩波仙子、金盞銀台、落神香妃、玉玲瓏、金銀台、天蒜等。
▲[五代]黃居寀《花卉寫生圖冊》(水仙),絹本設色,尺寸不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水仙的原種為唐代從意大利引進,是法國多花水仙的變種,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栽培歷史,經上千年的選育而成為世界水仙花中獨樹一幟的佳品,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
▲[南宋]趙孟堅(款)《水仙圖》,紙本設色,尺寸不詳。
私人藏品。
其中,福建是中國水仙的傳統產地,南宋時建陽一線即以盛產水仙著稱,明代《(弘治)八閩通志》福甯府、福州府、泉州府物產志中都有水仙的著錄。
尤其自康熙中後期開始,漳州府龍溪縣水仙開始一枝獨秀,產生影響。
《(康熙)龍溪縣誌》(1956年刊本)“水仙,歲暮家家互種,土產不給,鬻于蘇州”。
從光緒年間開始,漳州水仙不僅經銷國內,還自廈門出口遠銷至美國、加拿大等海外地區,由此漳州成了國內最著名的水仙產地。
宣統三年(1912)廈門海關稅務司巴爾稱:“水仙球莖種植於兩山靠近漳州城的南門,當地存在著引人注目的出口到美國、加拿大的水仙球莖貿易。
”據1928年《申報》載:“水仙花之產地散在於漳州府之南門外、日橋附近五里之地黃山諸鄉社,一年平均可產350萬個,達10萬元之譜,其產額最多者為新塘,及蔡均兩地方,年各有兩萬元之產額。
次為大梅溪,年約一萬元。
其它多者6000元,少者1000元。
”1997年8月28日,福建省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34次會議第34次會議通過,將水仙花定為福建省省花。
▲[南宋]趙孟堅《水仙圖卷》,紙本水墨,34.0×341.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