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39
雨果简介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802年2月26日- 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以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
以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
写有大量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出小说。
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任共和国议会代表,1851年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奋起反对而被迫流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每章配有拿破仑三世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讽刺,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和拿破仑三世的耻辱对比。
1878年革命推翻拿破仑三世后,他回到巴黎。
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几乎涉及文学所有领域,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和现代思想最为接近,他死后法国举国志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
雨果最为法国人津津乐道的浪漫事迹是:他于30岁时邂逅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并堕入爱河,以后不管他们在一起或分开,雨果每天都要给她写一封情书,直到她75岁去世,将近50年来从未间断,写了将近两万封信。
剧本《克伦威尔》1827年发表的韵文剧本。
剧本的“序言”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
《爱尔那尼》(爱格尼) 1830年,它的首演是法国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彻底胜利的标志。
法国浪漫文豪雨果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1802年2月26日,雨果诞生在法国东部的贝藏松城。
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军,总是东征西讨,母亲是个天主教徒,保皇主义者。
父母常因政治观点不同而发生争吵,对雨果的思想有很大影响。
童年的雨果受母亲的影响很大,同情保皇党,对革命充满了敌视情绪。
他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随母亲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度过,由于母亲接受的是自由教育,爱好文学,尤其是伏尔泰的作品,她的这一爱好对雨果的一生深有影响。
1809年,雨果和哥哥欧仁被母亲送到巴黎一家私塾,他们在那里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
课余时间,兄弟俩就在花园里玩耍。
在学习和游戏中,雨果的想象力不断得到丰富、发展。
1811年,在父亲的安排下,雨果兄弟俩在马德里贵族学校学习了一年。
第二年雨果的父母由于感情不合而分居,雨果兄弟俩随母亲回到巴黎,这时他们不再上学了,由私塾的老师到家里给他们上课。
这一时期,雨果兄弟读了许多有益的书籍。
母亲酷爱读书,她对儿子的读书兴趣也十分放心,任他们自己选择读物。
他们完全沉浸在读书之中,连续博览了老胡野约尔图书馆的全部藏书:莫里哀、卢梭、伏尔泰、狄得罗、瓦尔特、司各特的著作等,不管是戏剧、小说、诗歌,还是游记和惊险作品,无所不读。
书读多了,雨果也越来越想自己动笔写点什么,他尝试着写了不少诗歌。
14岁时,他写了一部悲剧《伊尔塔敏纳》。
他还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我要成为夏多勃里昂,要不就一事无成”的豪言壮语,少年的雨果敢于向当时红极一时的桂冠诗人、法国消极浪漫派的创立者提出挑战,显示出了雨果的勇气和魄力。
他写下这个誓言不久,法兰西学士院出诗题进行征文比赛,他写了一首长篇《读书乐》,列举了历史上大量事例,雄辩地证明:在最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学习如何使人变得高尚起来。
法国文学家雨果生平简介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家之一,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雨果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雨果生平简介雨果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他不仅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人道主义的发展者,他一生为法国的文学历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雨果出生在法国的一个军官的家庭,他从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表现出对文学的热爱,并开始创作文学。
他的文学创作是从一个叫《文学保守派》的杂志开始,后来到了他锋芒毕露的时候又创作了全世界流传至今的著作《巴黎圣母院》,在这本著作中热切的表达了雨果对法国“七月革命”的赞扬,并且还在这个时期写诗赞扬革命中牺牲的英雄。
雨果在低迷时期创作了《卫戍官》这一剧本,但是却遭到观众的喝倒彩而失败,虽然如此,但他在这个时期发表了很多著名的创作,如讽刺政治的诗集《惩罚集》、揭露政变过程的《罪恶史》以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等等,但是这些创作都没有在锋芒毕露时期创作的《巴黎圣母院》出名,唯一能与《巴黎圣母院》相比较的就是那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他在晚年的高峰时期创作了《悲惨世界》、《九三年》等传世著作,而且他在这个时期还曾当选法国的参议院代表。
从雨果简介中可以看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法国后世人们留下了许多的传世著作。
雨果是个怎样的人雨果是个怎样的人,关于这样的问题,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一位伟大文学家。
他一生创作很多部作品,涵盖了诗歌、小说、剧本、文艺评论等各个层次的文学著作。
用伟大一词来描述雨果,一点也不为过。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了整个19世纪,他的创作生涯达到60年之久,创作经久不衰,在法国甚至世界文学史上堪称是一个神话。
他的浪漫主义题材的小说作品精彩动人,雄浑有力,读者甚是喜爱。
在这些以浪漫主义为题材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仁慈的作家,为社会的底层人士鸣不平。
雨果是个怎样的人完全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展现出来。
雨果简介500字
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戏剧家、政治家,被誉为“法国文学的巨人”、“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雨果出生于法国贝桑松,是一个有着文化良好背景的家庭的孩子。
他的父亲是一位将军,母亲是一位作家。
在家庭的熏陶下,雨果从小就展露出了文学才华。
他的第一部作品是一首诗,他在十四岁时就完成了它。
随后,他开始创作小说和戏剧,并在文学界声名鹊起。
雨果的作品广泛涉及小说、诗歌、剧本等多个领域。
他最著名的小说作品包括《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这些作品描绘了法国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道主义的关注。
他的诗歌作品也充满了激情和浪漫主义的色彩,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社会批判意味。
除了文学创作,雨果还是一位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人物。
他一直关注法国社会的问题,并积极参与反对专制主义和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
他曾多次被选为议员,为改革法国社会和政治体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雨果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法国,他的作品也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
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对欧洲的浪漫主义
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雨果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人,他的作品和思想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社会意义。
他的创作才华和社会关怀使他成为了法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也使他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他的思想和精神也继续激励着人们追求自由和正义。
雨果及其作品的文学常识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是法国 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以下是关于雨果及其作品的一些文学常识:
1. 作品主题:雨果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不公、人性的复杂性以及道德和伦理问题。
他关注贫困、压迫和不公正,并通过作品呼吁社会改革。
2. 文学风格:雨果的文学风格充满激情、宏大和浪漫主义色彩。
他擅长运用生动的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描绘人物和情节。
3. 代表作品:雨果的代表作包括《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复杂的人物塑造和感人至深的情节而闻名。
4. 人道主义思想:雨果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他的作品中强调了对人类的同情、宽容和爱。
他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并呼吁人们关注他人的痛苦和不幸。
5. 文学成就:雨果的作品对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被誉为法国文学的巨匠之一,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6. 文学奖项:雨果是法国文学最高荣誉之一的法国文学院的成员,并获得了许多文学奖项,包括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等。
这些是关于雨果及其作品的一些基本文学常识。
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经典,也反映了 19 世纪法国社会的风貌和人性的多样性。
如果你对雨果的作品感兴趣,可以进一步阅读他的作品来深入了解他的文学成就。
雨果简介及作品雨果是力量的化身,只需探讨一下在他周围出现的那些诗人,为了能在他身边站稳脚跟,不得不另辟蹊径,便足以估量出他的价值来了。
下面店铺给你分享雨果简介及作品,欢迎阅读。
雨果个人简介: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1] 1802年,雨果生于法国白桑松,上有兄长二人。
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
雨果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
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绶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
184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处死刑。
雨果于此时期四出奔走鼓吹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
三年后,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
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
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
1885年,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
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在小学生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课中称《船长》)。
《“诺曼底”号遇难记》还被选入教材语文版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第九课、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十课。
雨果的人物经历早年经历1802年2月26日,维克多·雨果出生于法国贝桑松(Besançon)的一个军官家庭,其父勃鲁都斯·雨果为拿破仑麾下的一位将军。
雨果简介及作品介绍
雨果简介及作品介绍
雨果(Victor Hugo)是19世纪法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小说、剧本等多个领域,被誉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巨人”。
本文将从诗歌、小说、剧本三个方面介绍雨果的代表作品。
一、诗歌
雨果的诗歌作品以《悲怆集》为代表,这部诗集包含了他的成名作《孤独者》、《夜曲》等。
这些诗歌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想象力,表现了雨果对人生、自然、爱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其中,《孤独者》以其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法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二、小说
雨果的小说作品以《悲惨世界》为代表,这部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法国革命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苦难和悲惨的社会,通过主人公让·瓦尔简的遭遇,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语言优美动人,被誉为“人类悲剧的杰作”。
三、剧本
雨果的剧本作品以《诺曼底的莎士比亚》为代表,这部剧本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剧本以莎士比亚为主题,描绘了他在诺曼底的流亡生活和创作经历。
剧本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想象力,同时也表现了雨果对艺术和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剧本语言优美,情节跌宕起伏,被誉为“法国浪漫主义剧场的代表作”。
总之,雨果是一位文学巨匠,他的作品不仅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小说、剧本作品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想象力,语言优美动人,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雨果的名词解释雨果(Hugo),这个名词源于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维克多·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以其广博的才智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雨果的名词解释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涉及到雨果文学、雨果奖和雨果风潮等相关内容。
一、雨果文学1. 雨果文学的特点和影响雨果的文学作品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豪情壮志、对社会不平等的关注和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索。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独特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文学技巧,对于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雨果作品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巨人传》是雨果最著名的作品。
这些作品涵盖了历史、人性和社会问题等多个层面,不仅展现了雨果的创作才华,也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二、雨果奖1. 雨果奖的历史和意义雨果奖是世界科幻文学的最高奖项之一,由美国科幻媒体协会(WSFS)设立于1953年,以纪念维克多·雨果的名字。
该奖项旨在表彰科幻文学界对于科幻作品的贡献,是科幻文学领域最具声望和影响力的奖项之一。
2. 雨果奖的奖项设置和评选程序雨果奖分为多个类别,包括最佳长篇小说、最佳中篇小说、最佳短篇小说、最佳战争小说、最佳系列小说、最佳专业杂志等。
奖项的评选由科幻文学爱好者组成的会员投票选出,以保证公正和公开的评选结果。
三、雨果风潮1. 雨果风潮的兴起和背景随着雨果奖的设立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雨果风潮逐渐在科幻文学领域兴起。
这股风潮将科幻作品带入了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中,推动了科幻文学的发展和传播。
2. 雨果风潮的影响和争议雨果风潮带来了科幻文学的热潮,激发了更多创作者的潜力和创造力。
然而,雨果奖评选过程中的争议也不容忽视,包括政治偏见、票选操纵等问题。
这些争议对于雨果奖及其相关风潮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综上所述,雨果这个名词解释涉及了雨果文学、雨果奖和雨果风潮等方面的内容。
维克多·雨果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创作和影响对于世界文学以及科幻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带动了更多关于他本人和他名字所热潮的讨论和解读。
雨果生平及作品简介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思想家,被誉为“法国文学巨匠”,他作品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小说《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和戏剧作品《莱·罗里》等。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风格热情奔放、感性深刻,以强烈的情感表现与奇特的想象力为特征,因此在当时的法国文学界和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雨果出生于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家庭背景非常显赫,父亲是拿破仑时期的将军,母亲则来自一位富有的商人家庭。
在家庭的熏陶下,雨果早年便接触到了各种艺术和文化,尤其是文学欣赏,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非常深远。
雨果的第一部诗集《新诗集》于1829年出版,这部作品风格极为热情和富有激情,展现了雨果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想象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接下来的几年中,雨果陆续发表了多部杰出的诗集和小说,其中包括《最后的日子》和《劫数崩裂之城》等,这些作品彰显了雨果对于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关切和思考。
1848年,雨果成为了法国国民议会的一员,并积极参与了当时的政治运动,致力于为普通百姓争取更多的权利和福利。
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作品创作带来了更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批判思考力。
雨果的代表作之一《悲惨世界》于1862年出版,这部小说描绘了一个多彩多姿但又极度残酷的社会,其中包括底层民众的贫困、贵族的腐败和警察的残酷等。
这部小说特别强调爱和道德的力量,被誉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震撼力的作品之一。
除了小说以外,雨果的戏剧作品也非常丰富,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莱·罗里》。
这部剧在1843年首演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因为它运用了当时前卫的舞台技巧和表演风格,同时也处理了一些当时敏感的话题和社会问题。
雨果是一个拥有多才多艺的人,他除了创作文学以外,也积极涉足绘画、雕塑和社会活动等方面。
他致力于为弱势群体争取权利和尊严,是一个具有思想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的杰出人物。
文学家雨果的相关资料介绍雨果全名维克多·雨果,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极高,你还了解雨果的哪些相关资料?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学家雨果简介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文学家雨果的思想思辨:雨果的思辨从来不会组织成真正的系统,也从来不属于概念范畴。
历史哲学:人类历史在读者看来经历过人类和人保护下的世界的各个发展阶段。
道德:雨果在行动和作品中表现得很仁慈,他比任何人都更好的阐明了浪漫派的仁慈心。
宗教:雨果把自己说成是“自由思想者”,信仰天主,作祈祷。
一个无所不能的、“阴沉的”、人类不认识的天主。
作家既不满于主张决定论的唯物主义者,又不满于教权主义者,他指责他们促成了第二帝国的卖国。
雨果比任何人都更加相信,天主是一个传说。
受影响于: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司各特、伏尔泰施影响于:查尔斯·狄更斯、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阿尔贝·加缪、王尔德、保尔·魏尔伦、古斯塔夫·福楼拜、艾茵·兰德对雨果的评价雨果是法国民族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的创作活动长达60余年,对整个19世纪的法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雨果的代表作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
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等。
今天我们一起重温他的经典作品吧。
《巴黎圣母院》本书以15世纪末的巴黎为背景,以外貌奇丑无比的敲钟人加西莫多和美丽善良的少女爱斯梅哈尔达两位主人公遭遇、活动为主线,展现出了一幕幕善良与邪恶、正义与暴戾、正直与虚伪的对比与斗争。
《悲惨世界》《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作家、世界浪漫主义文学代表维克多·雨果最著名的“命运三部曲”之一。
本书通过对冉阿让等人的悲惨遭遇以及冉阿让被卞福汝感化后做出的一系列感人事情,深刻揭露和批判了19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社会的腐朽,同时也表达了对在封建压迫下穷苦人民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
雨果充满激情的文笔,勾勒出了一群生动鲜活的小人物形象。
活得有尊严、仁义至善等高尚的道德情怀贯穿整本书,让人读来荡气回肠。
《九三年》本书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万,以及郭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丹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一七九三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
《法国和比利时游记》本书是雨果在法国和比利时,以及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一带旅行时的书信、札记合集。
经历名城、乡野,流连于古代建筑、教堂和博物院,探寻了无数城堡遗址,举几山川形胜,朝晖夕阳,雾气弥漫的涧谷,波涛汹涌的大海,他都一一加以描绘。
《活着为了飞翔》本书共分为书信与演讲;景语与情预;冥想与顿悟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讲话、悼念乔治·桑、巴尔扎克悼词、国际文学大会开幕致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