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亲自整理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 格式:pdf
- 大小:96.46 KB
- 文档页数:10
⒈某制些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
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4)每双鞋的价值量。
⒉某制鞋厂拥有一般生产条件,工作日为8小时,每个工人生产2双鞋,每双鞋社会价值量为30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为22元,新创造价值为8元,工人日工资8元。
如果该厂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资仍为8元。
计算: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⒈解:(1)必要劳动时间=8/2=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8-4=4(小时)(2)c=22×(8/4)×50=2200(元)v=8×50=400(元)共计耗费资本价值= c+v=2600(元)(3)m=2×4×50=400(元)m’=400/400=100%(4)总价值=c+v+m=2200+400+400=3000(元)总双数=8/4×50=100(双)每双价值量=3000/100=30(元)答:(1)工人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
(2)资本家共耗费资本价值量为2600元,其中c为2200元,v为400元(3)资本家一天共获取剩余价值40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4)每双鞋价值量为30元。
⒉解:一个工人一天生产鞋=2×4=8(双)社会价值总量=30×8=240(双)个别价值总量=22×8+8+8=192(元)超额剩余价值量=总社会价值量-总个别价值量=240-192=48(元)答: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量为48元。
六、计算题⒈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甲企业资本周转时间为3个月,乙企业资本一年周转0.5次。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资本主义部分)1.去年在供求一致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格为10元,今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货币币值不变,但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这种商品为10000件,而社会需求15000件。
计算:(1)该商品单位价值今年为多少?(2)在供求关系变化的条件下,该商品单位价格为多少?(3)商品单位价格背离价值多少?2.1936年天津东亚毛纺厂工人的工资每人每天为0.4元。
一个工人每天劳动12小时,可生产毛线12磅,每磅毛线售价为2元,生产12磅毛线需消耗劳动资料和原材料的价值为21.6元。
计算:(1)一个工人在12小时内创造新价值是多少?(2)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多少?(3)剩余价值率是多少?(4)在一个工作日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是多少?3.某资本家纺纱厂原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产棉纱为1000斤。
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价值为60000元,平均使用年限为5年,价值逐年转移到商品中去;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为16000元;雇佣工人50人,每月平均工资为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而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按比例增加外,其它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
计算:(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2)资本家当月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为多少?(3)本月的剩余价值率为多少?(4)4.某服装厂原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月产衬衣1000件。
投在机器设备、厂房等劳动资料上的价值为120000元,平均使用5年;每月消耗的原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为24000元,雇佣工人25个(每人月均工资16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由于本月改进工艺技术,使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按比例消耗外,其它资本价值不变。
计算:(1)每件衬衣的价值是多少?(2)本月资本家能获得多少超额剩余价值?(3)本月剩余价值率是多少?5.某资本主义企业原预付资本总额为10万美元,C:V=9:1,工人周均工资为50美元,这周按C:V=19:1追加资本4万美元,原有资本进行更新,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为19:1。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现假定某国当年要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000亿元,其中赊销商品价格总额为450亿元,当年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600亿元,其中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350亿元,该年市场上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为6次,若发行纸币400亿元,试计算:(1) 当年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20004506003506300-+-==(2) 纸币贬值后,每元纸币价值多少?3004000.75== 第三章 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1、某资本家纺织厂原属于社会中等生产条件,月产棉纱1万斤。
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价值 6万元,一年耗费1.2万元;每月消耗原材料价值1.6万元;雇佣工人50名,每人月工资80 元,剩余价值率100%。
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劳动生产率比社会一般企业劳动生产率高50%,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按比例增加外,其他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
问:①每斤棉纱社会价值是多少?②该资本家本月获多少超额剩余价值?③本月剩余价值率是多少?流通中的纸币总额属量流通中所必要的货币金金属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112000/121600017000508040004000100%4000170004000400025000c v m v m w c v m =+=+==⨯==⨯=⨯==++=++=首先计算一个月的面纱的总价值机器设备的耗费劳动对象的耗费 元每斤面纱的价值=25000/10000=2.5元()()2 2.210000 1.52.5 2.2150004500⨯⨯⨯⨯=⨯=-⨯=面纱的个别价值=1000+16000 1.5+4000+4000=33000面纱的社会价值=10000 1.5 2.5=37500元超额价值=37500-33000=4500元1000+16000 1.5+4000+4000或者:每斤面纱的个别价值=超额价值元()'34000450085008500212.5%4000M m m v =+====元2、某纺纱厂,机器设备价值23万元,每年机器设备损耗1万元,耗费原材料价值15万元,工人工资总额2万元,工人一年生产的产品总价值为22万元。
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研究生入学政治经济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1,资本的产出弹性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3,自然垄断4,奥肯定律5,挤出效应二、计算题设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为Q=7000-2000P,假设市场中有1000个相同的厂商,每一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为MC=q+5,其中q为单个厂商的产量,试求:(1)市场供给曲线的表达式。
(2)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1,设在两部门经济中,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r,消费函数为c=100+0.8y,货币供给为200,投资i=150 。
求:(1)IS和LM曲线方程;(2)均衡收入和利率;(3)若货币供给量增加20,其他条件不变,则均衡收入和利率有何变化?一、问答题(每题15分)1,试解释吉芬难题。
2,论垄断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及其对策。
3,试比较凯恩斯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
4,说明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工资刚(粘)性的主要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政治经济学试题现代西方经济学(含理论与流派)部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1,价格——消费曲线2,隐性成本2,BP曲线3,BP曲线4,资本的边际效率二,计算题(每题15分)1,已知某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C=0.1*Q*Q*Q-2*Q*Q+15Q+10试求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2,试推导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购买乘数。
三、问答题(每题15分)1、说明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市场要素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2、外部影响是如何导致市场失灵的?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矫正市场失灵?3,说明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
4,试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主要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研究生入学政治经济学试题西方经济学部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潜在的GDP2,交换的契约曲线3,恩格尔系数4,自然失业率二、问答题1,简述消费者预算约束线的含义?(10分)2,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15分)3,在什么情况下,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对于增加国民收入来说)?(10分)三、计算题(每题10分)1,假定某中产品的生产函数为Q=F(L,K)=L*K*K,单位资本的价格为20元,单位劳动的价格为5元,求:产量一定是成本最小化的资本与劳动的组合比例。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20XXXX0%,该资本1年周转4次,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A.25%B.50%C.20XX0%D.400% 答案:D【答题思路】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 m 'n , M'代表年剩余价值率,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v代表可变资本, m '代表剩余价值率,n代表周转次数。
在本题中,m '=20XXXX0%,n=4;二者的乘积为400%。
2、一张面额为20XXXX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收益率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A.20XXXX0B.20XXXX0C.20XXXX0D.20XX0 答案:20XXXX0 【答题思路】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或者叫做资本化的股息收入。
用公式表示为:股票价格=股息/银行存款利息率=股票×预计股息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20XXXX0×8%)÷5%==20XXXX0元。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XXXX亿元,货币流通速度20XXXX次,所需要的货币投放量是A.420XX0B.2400C.420XXXXD.420XXXX0 答案:A【答题思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就是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其内容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的流通次数)==420XXXX/20XXXX==420XX0(亿)4.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XXXX亿元,该年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问货币的流通速度应当是A.6次B.8次C.20XXXX次D.20XXXX次答案:B【答题思路】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的流通次数);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420XXXX/5250=8。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总结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4年周转一次,试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答案:M¹=m¹×n =100%×1/4 =0.25×100%=25%2、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求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多少?答案:股票理论价格=预期股息收益÷银行同期存款利率 =(100×8%)÷5%=160元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答案:货币需要量(M)=PQ×V=42000/10=4200(亿) 货币流通速度=PQ/M=42 000/5250=8(次)4、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00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答案: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 =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纸币流通总量=30000(1 +20%)/50000 =0.72则纸币贬值了(1—0.72)×100%=28%5、某企业持有一张面值为10000元的票据到银行贴现,该票据尚须73天才能到期,在年贴现率为10%的情况下,试问企业能得到的贴现值为多少?答案:贴现金额=票据金额×(1—年贴现率*贴现日至到期日时间)=10000×(1—10%×73/360) =9797.22(元)6、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答案:P¹=m/c+v=200/(200+800)=20%7、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
高考复习政治经济学计算题一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二关于货币升值贬值或汇率升降的计算题三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四关于价值量的计算五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六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的计算七关于存款债券利息或银行利润的计算题八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题九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十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题一、 2021年高考政治试卷中的计算题1、考察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2021全国卷Ⅰ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
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A.4克B.8克C.16克D.32克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步,先求出5件A商品所对应的白银的交换比例。
根据题意可知:1克黄金=8克白银 5件A商品=2克黄金=16克白银。
第二步,计算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后的交换比例。
当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白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未变,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5件A商品=16克白银”的交换比例没有变化。
变化的是黄金和白银的交换比例:即原来是1克黄金=8克白银,由于黄金生产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以黄金单位价值降低,交换比例变为:2克黄金=8克白银即1克黄金=4克白银。
所以,答案应为C。
在该题中黄金生产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是一个陷阱,起到干扰作用。
2、2021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 元。
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A.2 80 40B.2 40 20C.4 80 20D.4 160 40解析:该题同样主要考查学生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同时涉及到了交换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总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计算题参考答案1.解:去年:单位商品价格10元;今年:提高劳动生产率25%,货币价值不变;供:10000件,求:15000件。
在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因此,(1)当今年劳动生产率提高25%的条件下,设每件社会价值为x元则: 1×10 = (1 + 25%)× x每件商品社会价值 = 10元/(1+25%)= 8元(2)货币价值不变;供:10000件,求:15000件,设市场价格为y元则:8元/件:10000件 = y:15000件供求变化下的每件商品的价格 = (15000×8元/件)/10000件 = 12元/件(3)商品单位价格背离价值 = 12元 -8元 = 4元/件2.解:由政治经济学原理,得:(1)一个工人在12小时内创造新价值为: 2×12-21.6 =2.4元(2)创造的剩余价值为:m = 2.4 -0.4元 = 2元(3)剩余价值率是:m′= (2/0.4)×100% = 500%(4)在一个工作日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12×[100%/(100%+500%)]=2小时剩余劳动时间=12×[500%/(100%+500%)]=10小时3.解:(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为:(60000×1/5×1/12+16000+50×80+50×80×100%)/1000 = 25元/斤(2)资本家当月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为:[ 25×1000×(1+50%)]-[1000+16000×(1+50%)+4000+4000] = 4500元(3)本月的剩余价值率为m′= (4000+4500)/4000元 = 212.5%4.解:(1)每件衬衣的价值为:(12×1/5×1/12+24000+25×160+25×160×100%)/1000件 = 34元/件(2)本月资本家能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为:34×1000×(1+25%)-[2000+24000×(1+25%)+25×160+25×160×100%]=2500元(3)本月剩余价值率 m′= (25×160+2500)/(25×160)=162.5%5.解:追加资本前 C:V=9:1 v1=100000/(1+9)=10000元工人数 n1 = 10000/50=200人追加资本40000元后有共在资本140000元,c:v从9:1提高到19:1V2 = 140000 × 1/20 = 7000元工人数 n2 = 7000 /50 = 140人 200人-140人=60人即,追加资本后该企业就业人数减少了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