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考研试卷及参考答案804 环境化学-2016(B卷)
- 格式:pdf
- 大小:361.83 KB
- 文档页数:7
姓名:报考专业: 准考证号码:密封线内不要写题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试题科目名称:环境化学(□A 卷 B 卷)科目代码:804考试时间: 3小时 满分150分可使用的常用工具:□无 计算器 □直尺 □圆规(请在使用工具前打√)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酸沉降;2、分配系数;3、生长代谢;4、光量子产率;5、环境污染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生态的破坏和_______的枯竭。
20世纪80年代,对环境的认识有了突破性发展,提出______战略;2、水环境中颗粒物的种种凝聚、絮凝方式并不是______存在的,往往是数种方式同时发生,综合发挥絮凝作用;3、太阳辐射光中到达地面的有少量短波长的_______光,大量_______和长波红外光;4、pH 值小于_______(未受污染的大气降水pH )的降雨称为酸雨。
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向某一含碳酸的水体加入重碳酸盐,总酸度_______ 、无机酸度_______ 、CO 2酸度_______ 、总碱度_______ 、酚酞碱度不变;(增加、减少或不变)6、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_______ 、 _______。
三、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某化学键的键能为220kJ/mol ,则照射波长至少在_______以下,才能引起光化学解离。
(普朗克常数h ——6.626×10-34焦/秒·摩,光速C —3.0×1010cm/s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2×1023/摩尔)二O 一九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 卷参考答案考试科目及代码: 环境化学804 适用专业: 环境工程一、名词解释(共 5 小题,每小题 4分,共 20 分)1、酸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干、湿沉降两种途径迁移到地表的过程;2、在一个pH 为6.5、碱度为1.6mmol/L 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加多少mmol/L 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 上升至8.0。
二O一九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卷参考答案考试科目及代码:环境化学 804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名词解释(共 5 小题,每小题 4分,共 20 分)1、酸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干、湿沉降两种途径迁移到地表的过程;2、分配系数:分配作用达平衡时,有机化合物在悬浮颗粒物(沉积物、土壤)有机质中和水中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3、生长代谢:微生物以有毒/机物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所进行的生命活动;4、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占总吸收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5、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1、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生态的破坏和_资源_的枯竭。
20世纪80年代,对环境的认识有了突破性发展,提出_可持续发展_战略;2、水环境中颗粒物的种种凝聚、絮凝方式并不是_单独_存在的,往往是数种方式同时发生,综合发挥絮凝作用;3、太阳辐射光中到达地面的有少量短波长的_紫外_光,大量_可见光_和长波红外光;4、pH值小于5.6 (未受污染的大气降水pH)的降雨称为酸雨。
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成是SO42-、NO3-、NH4+;5、向某一含碳酸的水体加入重碳酸盐,总酸度_增大_、无机酸度_减小_、CO2酸度_不变_、总碱度_增大_;6、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_土壤矿物质_、_土壤有机质_。
三、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C;2、C;3、A;4、A;5、A;四、问答、解释、说明题(共 5 小题,每题 14 分,共 70 分)1、灰蒙蒙的天气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注意到PM2.5。
所谓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
可使用的常用工具:□无 计算器 直尺 □圆规(请在使用工具前打√)姓名:报考学科、专业:准考证号码:密封线内不要写题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环境化学( A 卷 □B 卷)科目代码:804 考试时间:3小时 满分150分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参考答案考试科目及代码:环境化学 804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生长物质代谢:生物降解过程中,一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
2光量子产率:吸收光子过程产生的激发态分子数目与吸收光子数目的比率。
3标化分配系数: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与水之间的分配比率用分配系数表示,分配系数与沉积物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的比值称为标化分配系数。
4被动扩散: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基舜浓度梯度扩散通过有类脂层屏障的生物膜。
5专属吸附:是指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外,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或氢键在起作用。
二、填空(每空1分,共19分)1. E=hc/λ,700nm,167.4KJ/mol;2. NO、RO2、RC(O)O2,O3、醛、PAN、过氧化氢等;3.矿物质,土壤空气;4. 重金属的存在形态,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迁移能力;5. 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专属吸附;6. OH-、Cl-、CO32-、HCO3-、F-,S2-;7. 腐殖酸,富里酸,腐黑物;8. 亚硝酸,醛;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这一替代非常必要,因为氟氯烃在光作用下会催化臭氧层的臭氧分解,从而使紫外光直接到达地面而对人体、生物造成危害。
化学机制如下:首先,CFC类物质在紫外光照射下会产生ClCFCl3 + hν CFCl2 + ClCF2Cl2+ hν CF2Cl + Cl光解所产生的Cl可破坏O3,其机理为Cl + O3Cl O + O2Cl O + O Cl + O2总反应O3 + O 2O2臭氧层耗损的危害有:使人体眼部疾病,皮肤癌等病症发生率将大增;损害植物叶片,抑制光合作用,最终导致减产;使海洋浅层生物死亡,从而显著削弱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基础;使气候趋于恶化;使对流层紫外辐射增加,会进一步活跃近地面的光化学反应。
姓名:报考专业: 准考证号码: 密封线内不要写题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岩石力学(□A 卷)科目代码:802 考试时间:3小时 满分150分 可使用的常用工具:□无 □计算器 □直尺 □圆规(请在使用工具前打√)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岩石的容重 2、岩石的弹性后效 3、岩体裂隙度 4、岩石的蠕变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5、岩石中的水通常有两种存在方式: 、 。
6、岩石力学对应变正负号的规定是:正应变以伸长为 ,压缩为 。
7、对弹性平面问题的应力状态研究通常有两类:平面 问题与平面 问题。
8、岩体赋存环境包括: 、 和地温三部分。
9、在声发射法、空心包体应变法两种地应力测量方法中, 是直接测量法, 是间接测量法。
三、判断改错题(对于正确的命题在答题纸上的题号旁打√;对于错误的命题在答题纸上的题号旁打×,并在×后写出改正后的正确命题,每题3分,共45分) 10、不能通过三轴压缩强度试验得到莫尔强度包络线。
( ) 11、同一岩石,其饱和岩石的抗压强度与干燥岩石的抗压强度之比大于等于1。
( ) 12、在普通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时,一定能得到岩石的全应力-应变曲线。
( ) 13、岩石的比重、容重、孔隙率等物理性质不是岩石的固有属性。
( ) 14、孔隙压力作用、溶蚀-潜蚀作用是岩石中的结合水/束缚水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而产生的作用。
( ) 15、岩石的全应力-应变曲线揭示:岩石一旦破裂就完全丧失承载能力。
( ) 16、岩石力学对应力正负号的规定是:压应力为负,拉应力为正。
( ) 17、对于很长的柱形体,任一横截面xy 面在z 方向都没有位移即ω=0;所受荷载都垂直于z 轴且沿z 方向没有变化,长柱体两端受到光滑约束,即τzx =τzy = 0 ,但σz ≠0 ,这种平面问题称为平面应力问题。
二O 一六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 卷 参考答案考试科目及代码: 环境化学 804 适用专业: 环境工程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2.分配系数:在土壤-水体系中,土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着主要是溶质的分配过程(溶解),即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3. 大气温度层结:大气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不同层的分布。
4. 污染物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空间位移以及其所导致的污染物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5. 酸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干、湿沉降两种途径迁移到地表的过程。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D ;2、D ;3、C ;4、A ;5、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盐浓度升高 — 导致交换吸附,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pH 降低,水中配合剂的含量增加,生物迁移;2. 生长代谢,共代谢;3. CO/CH 4,O 3,CFCs ;4. 增大,减小,不变,增大,不变;5. 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体;6. 植物种类,重金属形态,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迁移能力。
四、问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1、(1)逆温现象: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
逆温是指空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的现象,包括辐射逆温、地形逆温等。
(2)影响:逆温使冷空气在下方,热气流在上方,从而无法形成对流,底部的污染物无法上升扩散,从而导致严重污染,尤其是山谷的地形逆温,山坡冷却较快,冷空气沿坡下降到谷底并将暖气流抬升至上方,污染物集中在山谷底部,不能扩散迁移出去。
(3)后果:使地面污染源排放出来的污染物难以借气流上升而扩散,甚至由于光化学作用生成毒性更大的产物,易发生污染事件。
姓名:报考专业:准考证号码:密封线内不要写题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试题 科目名称:环境化学(□A 卷 B 卷)科目代码:804 考试时间: 3小时 满分150分 可使用的常用工具:□无 计算器 □直尺 □圆规(请在使用工具前打√)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酸沉降;2、分配系数;3、生长代谢;4、光量子产率; 5、环境污染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生态的破坏和_______的枯竭。
20世纪80年代,对环境的认识有了突破性发展,提出______战略; 2、水环境中颗粒物的种种凝聚、絮凝方式并不是______存在的,往往是数种方式同时发生,综合发挥絮凝作用; 3、太阳辐射光中到达地面的有少量短波长的_______光,大量_______和长波红外光; 4、pH 值小于_______(未受污染的大气降水pH )的降雨称为酸雨。
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向某一含碳酸的水体加入重碳酸盐,总酸度_______ 、无机酸度_______ 、CO 2酸度_______ 、总碱度_______ 、酚酞碱度不变;(增加、减少或不变) 6、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_______ 、 _______。
三、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某化学键的键能为220kJ/mol ,则照射波长至少在_______以下,才能引起光化学解离。
(普朗克常数h ——6.626×10-34焦/秒·摩,光速C —3.0×1010cm/s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2×1023/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