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商圈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08.90 KB
- 文档页数:2
零售选址分析报告--------以7-11便利店为例➢7-11便利店介绍1927年,7-11连锁便利店的前身Southland Ice Company创立于美国得州达拉斯,主要业务是零售冰品、牛奶、鸡蛋。
1946年,南方公司推出了当时便利效劳的“创举〞,将营业时间延长为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于是诞生了“7-11〞这个传奇性的名字。
1964年,7-11开始特许加盟经营。
1973年,日本伊藤洋华堂公司与美国南方公司签订地区性特许加盟协议,日本第一家7-11店开业。
1987年,美国南方公司多元化扩张失败,并在3年后申请破产。
1991年,日本最大的零售企业伊藤洋华堂公司购置了这家公司73%的股份,成为美国南方公司最大股东。
1999年4月28日美国南方公司正式改名为7-Eleven INC.。
7-11目前在全球已设立了万个零售点,业务普及四大洲20个国家及地区。
每日为接近3000万位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生活习惯的顾客提供24小时全天候便利效劳。
除北美外乡市场外,日本、中国台湾和泰国拥有最庞大的7-11便利店网络。
作为世界最大连锁便利店7-11,除经营日常必需的商品外,还协助附近社区居民收取电费、煤气费、保险费、水费、有线播送电视收视费,甚至快递费、国际通讯费,对附近的居民生活切实起到了便利的作用。
目前,香港牛奶公司拥有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广东地区和新加坡的特许经营权。
1992年香港牛奶公司在深圳开设了中国的第一家7-11店。
进入中国初期,7-11主要以经营日常必需品为主,并引进国际便利店的营运标准,主要售卖进口货。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7-11货品逐渐参加适合外乡口味的产品。
另外,主推快餐,以本地顾客的口味为开展方向。
今年更强调从顾客的需求出发,以创意增值为原那么,积极开发极具特色的便民效劳,为顾客提供一站式的便利购物效劳方案。
2003年12月,7-11在北京的合资方案获得国家商务部的批准。
7-11连锁便利店——《连锁经营调查分析》小组成员:孙玉童、白海娇、柴树花、王晓菲、赵小惠、王玉婷、朱由成前言为进一步了解连锁店的经营模式,经营方法,我们首先对黄岛开发区的一些连锁企业进行了筛选,最后选择了位于长江中路415号的7-11连锁便利店。
选择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历史较为悠久,且知名度相对较高。
2,遍布地区广泛,在青岛就有28家之多。
3,7-11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连锁便利店集团,在日本和全球拥有便利店、超级市场、百货公司、专卖店等。
4,店内食品日期一直更新较快,对冷柜内的食物可进行免费加热,更加人性化。
调查内容主要为客流量的多少、各产品销售情况、店内的服务情况以及店内环境的好坏。
这也是我们的调查预期目标。
本次调查我们以组为单位的形式展开调研,调查方法主要是去店内进行调查、走访。
希望能够通过本次的调查完成我们制定的调查内容,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
公司简介7-11(日语:セブン-イレブン)便利店(商标中的表记方式为:7-ELEVEn)7-Eleven品牌原属美国南方公司,2005年成为日本公司。
Seven&I Holdings 公司是Seven-Eleven Japan公司、Ito-Yokado公司、Denny’s Japan公司在2005年9月合并成立的新公司。
1927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创立,7-Eleven的名称则源于1946年,藉以标榜该商店营业时间由上午7时至晚上11时,后由日本零售业经营者伊藤洋华堂于1974年引入日本,从1975年开始变更为24小时全天候营业。
发展至今,店铺遍布中国、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其前身为Southland Ice Company创立于美国德州达拉斯,主要业务是零售冰品、牛奶、鸡蛋。
1964年7-ELEVEN开始特许加盟(FC)经营。
1973年,日本伊藤洋华堂公司与美国南方公司签订地区性特许加盟协议,日本第一家7-ELEVEN店开业。
7-11”便利店总结出台湾地区的特许经营的经验如下:1.商品与行销(1)强化商品开发,提升商品竞争力。
1997年“7-11”便利店引进新品2729项,并淘汰309项销售状况不佳的旧商品,籍此建立消费者对公司的好印象。
(2)开发自有品牌,创造了不少消费者喜爱、其他连锁企业仿效的自创商品。
日前自创商品有一百多项,可籍此减轻同类货品的比价程度、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性、差异化,并建立起专属的市场信誉。
(3)商品本土化:不卖汉堡而卖黑蛋(茶叶蛋)。
(4)以顾客为导向:应消费者的需求,开发特殊商品。
(如重量杯、思乐冰、热狗大亨、微波速食、关东煮、御饭团等)并提供便利性服务。
此外,还销售B.B.CALL通讯商品;代理财险,结合财险公司推出以家庭财产为投保对象的综合财险;积极推动代收、宅配业务。
(5)强调区域行销与单店行销:适应商圈特性而调整商品结构,并与当地社区活动结合。
(6)国际采购与大量采购:可降低成本与售价,如“7-11”club冰川水。
(7)明确的食品存贮政策,结合供货、物流厂商进行产品研发,创造差异性产品。
(8)积极建立结盟关系,包括共同开发新商品(如速食、鲜食等),联合行销(如与著名游乐区合作代售入场券)等,可营造话题,增加店面的活性化,降低经营成本与风险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物流配送系统的整合(1)成立专业物流公司:作业标准化、提升配送品质、强化作业效率。
“7-11”有近八成的商品通过8家协作物流中心配送,且依地区、温层的不同而统一规划,提升专业化配送的效益;(2)温层精耕管理:实施同温层共同配送,推展定时配送管理,建立QU资料库,共同采购、集中研发;(3)物流配送频繁,可有效降低门市库存,提高商品新鲜度;(4)为适应未来的需要,积极筹划地区性小型模型物流中心(model DC)及低温物流中心,未来可望进一步提高专业化配送效率;(5)创造伙伴关系:筛选长期合作伙伴、建立合理利润评估系统;(6)效率化的物流:为降低物流成本,成立专业物流公司;(7)作业标准化、提升配送品质、强化作业效率,同时减少交通流量、空气污染,对厂商、零售商、消费大众均有益处。
对零售店而言,零售店地理位置是形成零售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零售店地理位置的优劣也往往影响到客流量的高低、商品销售量的多少。
因此7-11非常注重它的店铺选址。
一般情况下选址会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㈠从局部上来考虑:在有红绿灯的地方,越过红绿灯的位置最佳,因为它便于顾客进入,又不会造成店铺门口的拥挤堵塞现象;在有车站的地方,车站下方的位置就要比车站对面的位置好,因为来往的顾客购物比较方便,省去了过马路的麻烦;在有斜坡的地方,坡上要比坡下好,因为坡下行人过往较快,不易引起顾客的注意。
总的来说,7-11特别注意在居民住宅区内设立店铺,而且在决定店铺位置的时候,非常注意避免在下述地点建店,即道路狭窄的地方、停车场小的地方、人口狭窄的地方以及建筑物过于狭长的地方等等。
㈡从整体考虑:采用地毯式的集中开店策略,也就是说一旦7-11决定在某地开店时,就不会采取零散设店的方式,而是采取这一地区内密集开店的方式。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形成压倒性的优势,达到规模经济效益。
7-11发现,住宅区的顾客群较为稳定,而且一般性的消费、业绩也比较固定,所以它一般都在住宅区的周围设店;另外它还要充分考虑能否加上交通主动脉的配合,期望可以通过增加部分的外来客,来提升便利店的业绩。
在考察商圈时除了考察以上因素外,7-11还对周围竞争环境进行分析调查,如果竞争店铺的数量较多、竞争力较强的话,就会瓜分新店的经营业绩。
商圈的设定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态:以徒步为主的商圈、以车辆为主的商圈。
如果根据区域的大小加以分类,则有以下几种形态:邻近中心型、地区中心型、大地区中心型、副都市型、都市型。
根据实地情况分类:文教区、住宅区、办公区、商业区、娱乐区、混合区
(这幅图主要是为了说明以上7-11的选址:交通便利、人流量多、学校)
在进行选址之前,7-11往往会进行周密的调查,选址调查考虑以下的因素:
一.家庭状况:比如每户家庭的平均收入高低以及家庭收入的具体分配情况,都会很明显地影响到未来店铺的销售情况并且决定着店铺商品种类。
一个由年轻人组成的两口之家的家庭,购物追求时尚化、个性化、少量化;而在一个有一个独生子女的三口之家的家庭中,它的消费需求几乎都是以孩子为核心来进行的。
二.人口密度:在广州,白天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多位办公区和学校文教区。
三.客流量:便利店选择开设地点总是力图处在现在客流量多、最集中的地点,以使多数人就近购买商品。
四.购买力:商圈内家庭和人口的收入水平决定他们的消费水平,而消费水平又影响着未来店铺销售额的高低。
在选择店址时,便利店多以青年和中年层的顾客为主,因为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高,而且可支配收入多。
7-11选址时会在地点位置详细图中了解周围250米内的交通、道路、住宅及公共场所的位置关系,初步判断该点的位置是否理想。
其次会选择零售饱和指数较高,饱和度较低的商圈开店,而且还要对商圈内经济进行评估。
如果商圈经济很好,居民收入能保持稳定增长,那么零售市场也会增长,所以,如果商圈内产生多元化,那么店铺的营业额就不会因某一行业的波动而受到影响,也即更加趋于平稳,因此7-11在开店时一般要选择行业多样化的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