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动手做(三)》PPT
- 格式:ppt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39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3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使用比较法解决问题;2.能够灵活运用比较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了解比较法的应用范围;4.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比较法是什么;2.运用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过程;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比较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数学是一门美妙的科学,它可以帮助我们生活中解决很多问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比较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二)、讲授(25分钟)1.比较法是什么?比较法,就是把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在不同方面找出它们的优劣之处,从而确定优胜劣汰,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个蛋糕的口感和味道,来判断哪个更好吃;或者通过比较两条鱼的大小和重量,来判断哪条更肥美。
2.运用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找出需要比较的事物;•第二步:列出比较的标准,比如大小、长度、质量等;•第三步:根据比较标准进行比较,找出优劣之处。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比较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提供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尝试用比较法解决。
例如:比较两辆车的速度,找出哪个更快;比较两个水果的口感,找出哪个更甜。
(三)、练习(15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较法,老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进行比较。
例如:老师出示两个不同颜色的球,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轻重等;再比如老师出示两把不同的剪刀,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和形状。
(四)、巩固(10分钟)老师出示各种颜色、大小、形状的水果和蔬菜,让学生把它们进行分类,并根据比较法,找出它们之间的优劣和特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记录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尝试用比较法来解决它们的问题,然后写下来,明天可以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比较法的知识和相关的实例,使学生了解比较法的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学科:小学数学册数:第(2)册单元数:第(4)单元知识领域:图形与几何内容专题:有趣的图形情境课题:动手做(三)知识课题欣赏与设计题型试题知识要点难易程度认知过程数学核心素养……填空计算选择判断问题解决其它基础变式拓展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数学建模√一、填一填。
1.⑤号图形是()形。
③号图形是()形【答案:正方形,平行四边形】A. 认识七巧板,知道七巧板组。
A1. A1.知道七巧板有几种图形。
√√√√ 2.如图所示,不考虑组合图形,七巧板中有1个平行四边形,1个( )和()个三角形。
【答案:正方形, 5 】A. 认识七巧板,知道七巧板组。
A4.知道七巧板组成图形中的相同图形。
√√√√3.风车图形是有()个()形组成。
【答案:8,三角】A.在欣赏图案过程中,了解图案设计的原理。
B2.找出图案构成的基本图形。
√√√√ 4.这个图案所用的基本图形是()形。
【答案:三角】C.在欣赏图案过程中,了解拼图是有哪些图形拼成的。
C1.找出图案构成的基本图形。
√√√√√5.万花筒图案是由()形和()形组成。
【答案:正方形,三角形】C.在欣赏图案过程中,了解拼图是有哪些图形拼成的。
C1.找出图案构成的基本图形。
√√√√ 6.壁画图形所用基本图形是()。
【答案:三角形】A.在欣赏图案过程中,了解图案设计的原理。
B2.找出图案构成的基本图形。
√√√√二、选择题7.以下那个图案不全是由三角形组成()【答案:C 】A.在欣赏图案过程中,了解图案设计的原理。
B2.找出图案构成的基本图形。
√√√√8.这个图形所用的基本图形是()【答案: A】C.在欣赏图案过程中,了解拼图是有哪些图形拼成的。
C1.找出图案构成的基本图形。
√√√√9.下面哪个图形不全由长方形组成()【答案:C】C.在欣赏图案过程中,了解拼图是有哪些图形拼成的。
C1.找出图案构成的基本图形。
√√√√10.图中的的墙壁缺少了()块砖。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教学准备: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
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
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
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
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
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说一说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依次板书。
b、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c、(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
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
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提问怎么将平面图形展示在纸上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呢?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拔萝卜课件前几天,与孩子们做一个“拔萝卜”的游戏,游戏时并没有准备头饰道具。
正巧孩子们因为上个活动还未静下来,我便随即做出很吃惊的样子:“哎呀!刚刚陈老师请一只大萝卜和我们一起做,但是大萝卜看到我们这么吵,觉得你们不喜欢它,它生气走掉了。
”话音刚落,孩子们马上静下来了,都带着不同的表情望着我,有觉得不好意思的,有吃惊的,有不明白的……我接着说:“大萝卜生气逃走了,没有萝卜跟我们做游戏了,怎么办呢?” 孩子们都不知所措的望着我。
“要不,陈老师做大萝卜,陪你们做游戏好不好?”“好!”孩子们高兴地说。
我稍微讲了下规则,“我来做大萝卜,如果你们拔不动就是我赢了,要是我被你们拔出来了,就是你们赢了。
在拔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别摔疼了。
”我一边唱一边做大萝卜样:“拔萝卜,拔萝卜……”唱到“拔不动”时,我没有喊小花猫来帮忙拔,而是直接喊小朋友的名字,如“小琳琳,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叫到名字的小朋友可高兴啦,赶紧跑过来帮我们拔萝卜了。
我看到别的小朋友脸上露出很想参加的期待。
接着我又分别唱着请了另外的小朋友来一起拔萝卜,在他们用力的时候,我假装被他们一拔而起了,孩子们都坐到了地上,但也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没有请到孩子一脸渴望和羡慕,我的内心触动很大。
他们好像都很想参与进来,于是我们又接着玩了几遍,争取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一次。
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很满足,我陪着他们也玩得很开心。
我觉得在我们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大家都用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去了,如果配上角色就需要准备各种道具,而这次我直接换上小朋友的名字,孩子们直接扮演了自己这个角色,真正地以自己的身份投入到游戏中去了。
我希望今后能和我的孩子们多玩一些这样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成长……本节课教学中,我本着使学生自己经历积极探索算法的过程的理念,尽量给学生缔造参予各种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尚无科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回去主动探究相同的计算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第三课时《动手做(二)(认识七巧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第三课时《动手做(二)(认识七巧板)》这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实践活动。
通过认识七巧板,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智力玩具,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他们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仍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此课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讨等方式,认识七巧板,了解其特点和拼图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七巧板,了解其特点和拼图方法,能用七巧板拼出简单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讨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智力玩具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七巧板,了解其特点和拼图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七巧板的拼图方法,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交流、探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七巧板、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七巧板,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发现七巧板的特点和拼图方法。
3.操作:学生动手操作,用七巧板拼出简单的图形。
4.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拼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七巧板的特点、拼图方法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第三课时《动手做(二)(认识七巧板)》1.七巧板的特点–不同形状的图形2.七巧板的拼图方法–观察、思考3.七巧板在生活中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七巧板的认识程度,是否能熟练地拼出简单的图形。
《动手做(三)》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设计图案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欣赏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创作图案。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课件展示一些美丽的图案。
智慧老人用我们学过的图形变换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
看了这几幅图,从中你发现了哪些学过的图形?同时你有什么感受?它们像什么?二、想一想,涂一涂。
1、作品欣赏,小组讨论每幅作品都用了什么图形。
风车:看看由哪种图形组成,用了几个这样的图形。
兔子:看看用了哪几种图形,这几种图形是怎样组合的。
金鱼:图形组合,形状变化。
万花筒:图形组合,颜色搭配,变化无穷。
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图形来编织美丽的图案,装饰家庭、衣服。
2、这几个图形在和大家玩捉迷藏游戏呢,你能从下面这些图中找出它们吗?(课本第43页“练一练”第1题)课件出示第一幅图。
请你按要求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并涂上颜色,看谁找得快,涂得漂亮。
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
课件出示第二幅图。
认识六边形:六边形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
在图形中找出六边形,并涂上颜色。
展示学生作品。
3、课件出示第三、四幅图。
放手让学生用认识六边形的方法自主认识梯形和菱形。
学生交流,全班归纳。
4、我们今天学习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找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三、自主创作。
1、在点子图上利用所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个图案,互相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并比一比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完成课本第43页“练一练”第2题)2、摆一摆。
用三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摆两个△,最少用几根小棒?摆三个呢?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小组合作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